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368876

大小:31.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7-19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内江六中2022—2023学年(下)高2024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某学者认为,“仁爱”是孔子公共性思想的核心,“仁”既是个体内心存有,同时也是个体在公共交往,政治活动中所需要贯彻到底的原则。孔子希望怀有“仁”德的圣贤、君子,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品德,努力实现社会大同团结和个体自适其性的公共生活理想。可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A.意在强化儒学的主流地位B.着眼于社会关系的和谐C.实现了功名与道德的结合D.提倡无差别无等级的爱2.有学者分析指出,汉世循吏兼负“吏”、“师”之责,秉承儒家传统,讲求教化,施行德治,而在“灾异祥瑞说”的语境内,“猛虎渡河”与“飞蝗出境”被视为循吏推行德政的产物。据此可知汉代()A.承袭秦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儒学意识形态影响官吏评价C.黄老无为思想成就汉世德政D.天人感应促使生态环境改善3.宋代以降至明清,出现了《童蒙训》《小学》《童蒙须知》《小儿语》《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对少年儿童的衣着穿戴、语言行步、清洁居室、读书写字、为人处世做出了规范和要求。这些要求意在()A.提高少儿的读书识字写作能力B.培养少儿的日常生活与劳动技能C.改进村落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D.促成少儿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4.中国古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财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引为社会楷模。例如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的“义门郑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传”或“孝义传”;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浦江时,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一现象说明了()A.朝野共同追求大同社会B.世家大族影响史书撰写C.儒学发展增进文化认同D.社会风气日益封闭保守5.南宋时期,朱熹编订《朱子家礼》时没有按照北宋“二程”多依古礼的思路,而是依照从众从俗的原则来修改古礼中很难用于现实的制度和器物,如将婚礼的六礼简化为三礼。这一做法()A.确立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B.侧重于内心修养和反省C.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历史潮流D.有利于扩大儒学的影响6.黄宗羲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面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据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君主应当抑私利兴公利B.君主固守一己之私成为天下公害C.君主专制违背时代潮流D.应废除君主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

17.清代初期,地方官员亲自撰写教化指导材料,官府衙门作为主要宣教机构,很多地方在县衙前还建有褒德亭,以便将民众聚集起来宣读圣谕、旌表文告或者当地官员所写的教化诗歌文章。此外,还在交通便捷的地方设置讲堂,进行圣谕宣讲。这些举措旨在()A.稳定社会秩序B.落实理学观念C.转变官府职能D.保证政令畅通8.明清时期,珠算的运用得到普及和发展,徽州人程大位有关珠算的著作《算法统综》“晓畅易通,穷搜博采,故为世所重”。该书一经刊行,坊间翻刻,盗版成风。该书的刊行()A.说明我国数学水平领先世界B.促成传统科技的突破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印刷术的改进9.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艺术异彩纷呈。作者的自由个性与思想活跃反映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内容多为抄经之作,从王羲之的小楷作品《佛遗教经》到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展示的“颜筋柳骨”,楷书书体皆各领风骚、自成一派、极具个性。这一书法现象()A.体现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艺术创作风格的融合B.反映书法创作与佛教传播相互影响的文化特征C.促成雕版印刷术的兴起、佛教传播渐趋本土化D.有助于统治者实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政策10.壁画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宣扬教义的同时也是佛寺中重要的装饰艺术品。下表是山东地区现存明清佛寺壁画情况统计。据下表可知,山东地区()佛寺名称年代内容光化寺明清西游记故事题材唐李庵清代三国演义故事题材灵岩寺清代罗汉题材大圣寺清代西游记故事、花鸟、建筑A.市民文化冲击宗教信仰B.佛教传播的世俗化趋势C.社会生活的地域特点D.三教并行的政策影响1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触角日益深入日常生活中,小说主人公大都是人们日常接触、似曾相识的小人物。生活中的士农工商、医巫娼盗各色人等都进入了小说中,比如《绣戈袍全传》中的素娥、张少师等角色。这说明,明清小说()A.反映了封建迷信日渐淡薄B.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2C.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D.标志着世俗文学开始兴起12.在近代中国,“他们在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寻求‘御夷之方’,开始瞩目外在世界,并意识到需要‘欧风美雨’的洗礼,因而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材料中的“他们”()A.倡导中体西用,要求废除科举制度B.受到西学影响,力图维护传统秩序C.宣扬西方宪政,吸纳西方自然科学D.鼓吹西方文化,积极倡导民主科学13.1895年6月15日,《申报》报道:洋务运动仅务器械之末,而中国之病源在“朝野不通,学校不修,鸦片盛行……工商不重,智慧不足。”该报道()A.说明制度变革成为朝野共识B.体现了国人对时局的反思C.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萌发D.可用于佐证洋务运动破产14.1848年,徐继畲在刊行的《瀛环志略》中感叹西方富强,认为商业贸易可致国家强盛;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充满钦慕,赞扬西方强国的民主制度及开创者。这说明他()A.旨在引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C.是当时理性看待西方的先驱D.冲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15.1898年3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全书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其调和中西、折衷新旧的态度得到光绪帝的赞赏,光绪帝下令各省广为刊布,该书"不胫而遍于海内”。这折射出()A.光绪帝变法决心严重动摇B.洋务运动声势再度高涨C.新旧势力就变法激烈争锋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16.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学生作文的标准就是“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其理由就是“国语容易学习、容易通晓,而且实在重要……有许许多多中等学校毕业生都不能用古文发表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胡适主张()A.实现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B.增加国文教学中的西方元素C.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历史价值D.借助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启蒙17.在1923—1926年间,《新青年》翻译列宁的作品高达9篇,不定期刊第一号(第一期)为纪念列宁逝世一周年,专门命名为“列宁号”。全部九期杂志中,介绍列宁、研究列宁主义的有26篇,其中有14篇是专门研究列宁主义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新青年》()A.深刻反思了民主科学的局限性B.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C.号召全面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D.突出科学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18.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艺术,反而使程朱的真面目呈露出来。”这表明他认为新文化运动()A.是传统儒学的复兴B.意在弘扬中国文化

3C.稳定了儒学的地位D.有利于儒学新发展19.在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口号后,李大钊于1919年发文指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此后,工读互助主义倡导者王光祈提出了“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主张。这些主张()A.崇尚社会普遍生产劳动B.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动C.以实现人人平等为目标D.反映了革命性质的变化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农村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将农民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关注农民切身利益,明确传播导向;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厚植传播根基;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充实传播队伍,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典范。该现象说明()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B.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21.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这场争论()A.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社会共识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22.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中国式主义”的提出()A.表明社会主义已成思想主流B.说明思想界的排外意识浓厚C.阻碍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3.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角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C.具深厚的人文意蕴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24.苏格拉底说过:“金子和银子都不能使人好一些,而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思维B.强调社会道德C.反对追求财富D.重视公民教育25.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来自异域丝袍、瓷器、漆木、香料罐、外族人以及动物也出现在他们的画布上,从而营造出欢快而充实的心理感受。这表明当时()A.教会积极支持文艺复兴的创作B.欧洲对东半球事务的参与增加

4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生活体验D.文艺复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6.16世纪初期,意大利语是西欧最成熟的近代语言,欧洲北部需要通过意大利作家的精神食粮来获得一切能够最容易消化的东西。这反映出()A.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经济中心B.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革新中心C.罗马教廷神权统治进一步强化D.意大利语成为北欧官方语言27.“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这说明()A.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B.加尔文宗教改革比路德宗教改革彻底C.加尔文教是宗教改革的国际中心D.加尔文教代表当时资产阶级利益28.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29.1509年,著名画家达·芬奇与数学家帕乔利合作的算数和代数学著作《神圣的比例》面世。书中达·芬奇以高超的制图技艺为艰涩的数学表达搭配上精准的数学图解插图,最终该书受到知识精英阶层的普遍欢迎。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成为独立学科B.人文主义精神广泛传播C.知识传播路径日趋多元D.知识精英追求科学理性30.一位当代英国学者评论说,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意识到,理性和善良的意图还不足以改变人类的命运,“当历代人累积的经验被视为陈规、偏见、盲从和迷信而被抛弃时,错误也就铸成了”。该评论反映出()A.启蒙思想逐渐传播B.人文主义的深远影响C.法国革命振奋人心D.理性主义具有局限性31.咖啡是17世纪从土耳其引入欧洲的,1650年左右出现了最早的咖啡馆,到1700年已经遍地开花。咖啡馆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比一般酒馆更为安静齐整的环境,人们可以在此阅读报纸,获取新闻,探讨学术。这种现象A.推动了理性主义的传播B.消除了不同阶级的差别

5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提高了欧洲的文化水平32.卢梭曾满怀热情地宣称:“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自由,就等于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其核心要义是()A.追求科学知识B.主张社会契约C.倡导三权分立D.提倡天赋人权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末年,孔子大力倡导的仁义使儒家慈善思想内涵逐渐丰富。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古代儒者大都重义轻利,不言名利,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及至唐宋,韩愈、张载将仁爱思想发扬光大,使儒家的慈善伦理得到进一步扩充。孔孟儒学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就是通过主张君主惠民,实施仁政,从而进一步丰富儒家慈善观的。儒家大同思想也使许多乐善好施的仁者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不断地致力于济贫弱、助危困的社会慈善活动。《礼记》《周礼》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也成为后世慈善组织及其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摘编自周秋光《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材料二德国启蒙思想家康德并不否认情感在慈善行为中的作用,但是他认为真正的慈善行为是排除功利且完全出于责任而产生的。康德认为国家性慈善活动是完全义务性的,且必须是公平公正的,是一种最高的善,是一种完全的、积极的、外在的义务。康德认为慈善事业不必设立过高的道德标准,这样得到的只有虚伪与暴力。康德也十分在乎受助者的尊严,提倡设立慈善机构等中介用以减轻施惠者和受助者在心理和人格方面不平等的设定,以人为目的的举动才是真正的、非功利性的慈善,才是道德至善的体现。——摘编自范杨《利己、利他与慈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儒家慈善思想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文化语境中康德慈善思想的主要特征。(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与近代德国慈善思想的启示。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代启蒙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是在民族存亡的压力下有识之士为国家寻找出路而选择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启蒙知识分子在启蒙者和救赎者的双重角色中,所追求的现代理念和现代制度,以及现代文明,最终在‘救人’与‘救国’的双重诉求中走向‘国’”这是中国近代启蒙和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救亡的目的性导致启蒙思想没有成为启蒙者的政治信念,没有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精神,而是使之服从于救国的政治情怀,把它用作达到外在治国平天下政治目标的工具。——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看法,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35.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熙宁五年(1072),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摘编自李方道《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实施市易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市易法改革。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先后任翰林院检讨、翰林院纂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职。他作为有志于用世的读书人,乐于结交西方传教士,接受新的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书籍、参加农业试验,为朝廷提供解决民怨的对策等实现经世致用的抱负。他用算学之法治水治田,以天文历学适时农务,以强兵治赋、治赋明农将农业与国防关联,在屯田、水利方面的理论总结与实务探究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编撰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著作,如《屯盐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等,特别是被称之为“农业百科全书”的《农政全书》的出版,既有他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后的总结,又有对前人典籍的广泛搜集与分类汇辑,无论种植养殖,抑或围田屯垦,有图有文,有章有法,普及推广价值明显,文化积累意义卓然。——摘编自吴平《<农政全书>编辑思想浅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