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施工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施工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1.1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施工场地布置、土石方堆弃及排泥等,均不得影响航运航道及港池水深;也不得影响堤岸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施工中产生的废料、废液等应妥善处理。第1.1.2条施工船舶的停靠、锚泊、作业等,必须事先经有关航政、航道等部门的同意;当对航运有影响时,应提请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进行必要的监测、监督。以保证施工和航行安全。第1.1.3条水下构筑物的基坑或沟槽开挖前,必须对施工范围内河床地形进行校测。第1.1.4条水下开挖基坑或沟槽应根据河道的水文、地质、航运等条件,确定水下挖泥、出泥及水下爆破、出碴等施工方案,必要时可进行试挖或试爆。第1.1.5条制作钢管的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方可加工,加工后的管节应经焊接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第1.1.6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竣工后,应及时拆除全部施工设施、清理现场,修复原有护坡,护岸等工程。
1 第二节移动式取水构筑物第1.2.1条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取水构筑物施工平面布置图及纵、横断面图;二、水下抛石方法;三、浇筑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现场组装;四、缆车或浮船及其联络管组装和试运转;五、水上打桩;六、水下安装。第1.2.2条水下抛石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抛石顶宽不得小于设计规定;二、抛石时应采用对标控制位置;水流流速、水深及抛石方法对抛石位置的影响,宜通过试抛确定;三、抛石应有良好的级配;四、抛石应由深处向岸坡进行;五、抛石时应测水深。 第1.2.3条对水下抛石需作夯实处理时,应预留夯沉量,其数值可按当地经验或现场试夯资料确定,宜为抛石厚度的10~20%,在水面附近无法夯实时,则应进行铺砌或人工抛埋。 第1.2.4条水下基床抛石面的平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一、石料粒径: 粗平为100~300mm; 细平为20~40mm。 二、平整宽度: 粗平时,为混凝土基础加宽1.0~1.5m; 细平时,为混凝土基础加宽0.5m。 三、表面高程允许偏差: 粗平为-150mm; 细平为-50mm。 第1.2.5条对易受水流、波浪、冲淤影响的部位,基床平整后应及时进行下一工序。 第1.2.6条反滤层和垫层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反滤层和垫层铺设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面层或砌筑砖石面层,铺设时宜从坡脚或戗台开始自下
3 而上施工; 二、当分段铺设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铺设段的稳定; 三、分段连接处的反滤层,应铺成阶梯形的接茬; 四、分层铺设时,每层厚度的偏差不得超过±30mm;总厚度偏差不得超过±10%。 第1.2.7条斜坡道应自下而上进行施工。当现浇混凝土坡度较陡时,应采取防止混凝土下滑的措施。 第1.2.8条在水位以下的轨道枕、梁、底板,当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应预埋安装测量标志的辅助铁件。 第1.2.9条现浇混凝土和砖石砌筑的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9的规定。 现浇混凝土和砖,石砌筑的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施工允许偏差 表8.2.9
4 注:L为斜坡道总长度(mm)。 第1.2.10条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0的规定。 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允许偏差 表8.2.10
5 注:①H为柱的高度(mm)。 ②L为单梁或板的长度(mm)。 第1.2.11条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1的规定。 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允许偏差 表8.2.11 注:L为构件长度(mm)。 第1.2.12条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预制框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2的规定。 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预制框架安装允许偏差 表8.2.12
6 注:①H为柱的高度(mm)。 ②L为单梁或板的长度(mm)。 第1.2.13条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钢筋混凝土轨枕、梁及轨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3的规 定。 缆车、浮船接管车斜坡道上轨枕、梁及轨道安装允许偏差 表8.2.13
7 第1.2.14条摇臂管钢筋混凝土支墩,一般应在水位上涨至平台前完成。摇臂管钢筋混凝土支墩施工的允许偏 差应符合表8.2.14的规定。 摇臂管钢筋混凝土支墩施工允许偏差 表8.2.14 第1.2.15条摇臂管安装前应按设计条件测定挠度。如挠度超过设计规定,应会同设计单位采取补强措施, 复测合格后方可安装。 第1.2.16条摇臂管及摇臂接头应在组装前进行水压试验,不得渗漏。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5倍,
8 且不小于0.4MPa。 第1.2.17条摇臂接头的铸件材质及零部件加工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铸件切削加工后,不得进行导致铸件 填料函部位变形的任何焊补。 第1.2.18条摇臂接头应在岸上进行试组装调试,使接头能上、下、左、右转动灵活。 第1.2.19条摇臂管安装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一、摇臂接头的岸、船两端组装就位,调试完成; 二、浮船上、下游锚固妥当,并能按施工要求移动泊位; 三、江河流速不超过1m/s,当超过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四、避开雨天、雪天和五级以上的风天。 第1.2.20条浮船与摇臂管联合试运转前应对浮船进行验收,并符合下列规定:
9 一、浮船各部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20的规定; 二、船上吊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安装牢固; 三、船上机电设备应安装完毕,电器设备联动应调试合格; 四、进水口处应有防漂浮物的装置及清理设备;船舷外侧应有防撞击设施。安全及防火器材应配置 合理、完善; 五、抛锚位置应正确,锚链和缆绳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规定。 浮船各部尺寸允许偏差 表8.2.20
10 注:d为板厚(mm)。 第1.2.12条浮船与摇臂管联合试运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并作好记录: 一、空载试运转: 1配电设备投试,一切用电设备试运转; 2测定摇臂管空载挠度; 3移动浮船泊位,检查摇臂管水平移动是否正常; 4测定浮船四角干舷高度。 二、满载试运转:
11 1机组连续试运转24h; 2测定浮船四角干舷高度,船体倾斜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船体不允许向摇臂管 方向倾斜;船体向水泵吸水管方向的倾斜度不得超过船宽的2%,且不大于100mm。当超过 时,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处理; 3测定摇臂管的满载挠度; 4移动浮船泊位,检查摇臂管水平移动是否正常; 5检查摇臂接头,当有渗漏时,应调整填料函的尺寸。 第1.2.22条缆车、浮船接管车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22的规定。 缆车、浮船接管车尺寸允许偏差 表8.2.22
12 注:倾斜角为轮轨接触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 第1.2.23条缆车、浮船接管车试运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并作好记录。 一、配电设备投试,一切用电设备试运转; 二、移动缆车、浮船接管车上下三次,行走必须平稳,出水管与斜坡管松、接正常; 三、起重设备试吊合格; 四、水泵机组连续试运转24h。 第三节取水头部
13 第1.3.1条取水头部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取水头部施工平面布置图及纵、横断面图; 二、取水头部制作; 三、取水头部的基坑开挖; 四、水上打桩; 五、取水头部下水措施; 六、取水头部浮运措施; 七、取水头部下沉、定位及固定措施; 八、混凝土预制构件水下组装。 第1.3.2条取水头部制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取水头部制作场地周围应有足够供堆料、锚固、下滑、牵引以及安装施工机具、机电设备、
14牵引绳索的地段; 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取水头部的荷载要求,当达不到荷载要求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第1.3.3条取水头部水上打桩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3的规定。 取水头部水上打桩的允许偏差 表8.3.3 第1.3.4条预制箱式钢筋混凝土取水头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4的规定。 预制箱式钢筋混凝土取水头部允许偏差 表8.3.4
15 第1.3.5条箱式和管式钢结构取水头部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5的规定。 箱式和管式钢结构取水头部制作的允许偏差 表8.3.5 注:D为直径(mm)。 第1.3.6条取水头部浮运前应设置下列测量标志:
16 一、取水头部中心线的测量标志; 二、取水头部进水管口中心测量标志; 三、取水头部各角吃水深度的标尺,当圆形时为相互垂直两直径与圆周交点吃水深度的标尺; 四、取水头部基坑定位的水上标志。下沉后,测量标志仍应露出水面。 第1.3.7条取水头部浮运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一取水头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并经验收合格; 二取水头部清扫干净,水下孔洞全部封闭,不得漏水; 三拖曳缆绳绑扎牢固; 四下滑机具安装完毕,并经过试运转; 五检查取水头部下水后的吃水平衡,当不平衡时,应采取浮托或配重措施; 六浮运拖轮、导向船及测量定位人员均做好准备工作。
17 第1.3.8条取水头部的定位,应采用经纬仪三点变叉定位法。岸边的测量标志,应设在水位上涨不被淹没的 稳固地段。 第1.3.9条取水头部下沉定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9的规定。 取水头部下沉定位允许偏差 表8.3.9 第1.3.10条取水头部定位后,应进行测量检查,当符合本规范第1.3.9条的规定时,应及时进行固定,并按河 道航行规定设立航行标志及安全保护设施。 第四节进水管道
18 (Ⅰ)水下埋管及架空管 第1.4.1条水下开挖沟槽整平后的高程偏差不得超过+000、-300mm。 第1.4.2条水下开挖沟槽整平后,应及时下管。下管后,应即将管底两侧有孔洞的部分用砂石材料及时回填 密实。 第1.4.3条用拖运法、浮运法、船运吊装法等铺设水下管道时,应采取措施保护管段及防腐层不受损伤。当 有损伤时,应及时修补。 第1.4.4条管段吊装前应正确选定吊点,并进行吊装应力与变形验算。管子产生的应力与变形不得大于设计 值;当超过时,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第1.4.5条管道采用浮运法时,应进行浮力计算;当浮力不足时,应按需要增设浮筒。下管时应使管道缓慢 均匀下沉和就位。 第1.4.6条
19水下管道接头采用半圆箍连接时,应先在陆地或船上试接和校正,合格后方可进行下管和水下连 接。管道在水下连接后,应由潜水员检查接头质量,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第1.4.7条水下埋管及水下架空管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4.7的规定。 水下埋管及水下架空管的安装允许偏差 表8.4.7 (Ⅱ)水下顶管 第1.4.8条本节水下顶管适用于取水泵房与取水头部连接的直径大于1000mm钢制进水管道的顶管。 第1.4.9条水下顶管工具管的选用或制作,应根据管道的外径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其主要性能应符合下列 要求: 一、能抵抗最大正面阻力及周边摩阻力;
20 二、能按最大纠偏角进行上、下、左、右纠偏; 三、保证泥浆壁厚度; 四、有水力破土和排泥能力; 五、具有测量、准直和观测设施; 六、有保障操作人员安全的设施; 七、有处理事故的手段。 第1.4.10条利用沉井井壁作顶管后背时,后背设计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背与千斤顶接触的平面 应与管段轴线垂直,其倾斜偏差不得超过5mm。 第1.4.11条顶管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4.11的规定。 顶管导轨安装允许偏差 表8.4.11
21 第1.4.12条安装顶管千斤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千斤顶应沿管子圆周左右对称布置。 二、在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千斤顶时,宜用型号相同的千斤顶;当千斤顶型号不同,则应按照管子 两侧顶力相同的原则对称组合,并使千斤顶操作同步; 三、千斤顶安装的位置和高程,应使其轴线与顶进钢管的轴线平行,对设计合力位置的偏差不得大 于5mm;千斤顶头部向下允许偏差应为3mm,左右允许偏差应为2mm; 四、千斤顶钢支架的刚度,应能保证千斤顶工作时的稳定;支架应与操作台底板固定,并不得在顶 进时产生位移;
22 五、千斤顶的后盖应与后背垫平、贴紧。 第1.4.13条顶管使用触变泥浆润滑剂时,触变泥浆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泥浆的供给不得间断。压浆应与 顶进协调进行。 第1.4.14条顶管工具管必须经过调试合格,方可使用,调试的主要项目包括:环形止水、水力机械、泥浆润 滑、气压、油压以及纠偏等系统的设备。 第1.4.15条工具管穿墙时,应采取防止水及砂涌入工作坑的措施,并宜将工具管前端稍微抬高。 第1.4.16条顶进过程中,应保持顶进速度与射水破土出泥量的平衡,并严禁超量排泥。 第1.4.17条采用加气压顶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工具管所有密封装置应密封良好; 二、加气压力宜为水头压力的80~90%;
23 三、若顶进中正面阻力过大,可冲去工具管前舱格栅处部分土体,但不得冲射到工具管刃脚以外; 四、当顶进停止时间较长时,应将吸泥闸门关闭,并加气压到内外压力平衡。 第1.4.18条顶管进程中,高程和轴线的测量,宜每顶进1m左右测量一次;当顶进出现偏差时,宜每 顶进30cm左右测量一次。 第1.4.19条顶管中的纠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纠偏必须在顶进中进行,严禁在停止顶进时纠偏; 二、应不间断地分析管道顶进中偏移轨迹的变化,确定合理的纠偏幅度; 三、每次纠偏角度不宜过大,并缓慢地调整纠偏角。纠偏角度可根据管径大小和顶进长度以及土质 情况确定,宜为5~20(′);
24四、在纠偏中,应控制和调整射水破土量和射水破土方向,但不得破坏工具管刃脚外的土体; 五、严格控制纠偏油泵的压力,不得使油泵压力上升过快; 六、纠偏结束后应锁紧螺旋定位器。 第1.4.20条钢管顶进中的管段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管子轴线应一致。管口应对齐。其错口不得大于管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 二、连接管段时,不得切割管端; 三、管段焊接后,经检验合格方可继续顶进。 第1.4.21条钢管顶进完成后的轴线偏差不得超过200mm;管底高程偏差不得超过±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