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5121
大小:38.5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5-01-06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2月阶段测试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是泾渭分明的。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科学知识不反映人类的价值观,科学家也不对其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负责。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传统界限逐渐模糊。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干预并改造着物质世界,通过技术过程影响着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曾经的边界正在消失。科技创新往往在交界地带产生,其研究结果也日益增加了复杂性和普遍不确定性。与传统的科学实验相比,一旦出现了偏差会带来重大的灾难性社会后果。此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早已不是纯粹的事实问题,即不仅在实验室内部有效,在实验室外部也应仍然有效。可以说,对社会和伦理问题的关注与回应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发展不仅要求真,而且必须同时求善。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既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物种自身。这一系列的深刻变革既昭示着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也蕴藏着颠覆式的巨大风险。根据人类普遍认可的伦理和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实施伦理治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诉求。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各类新兴科技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的颠覆式风险,完备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早已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置。21世纪伊始,欧美等国就将“治理”概念同“伦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对科技的“伦理治理”框架,试图以各种机制把政府、科学界和公众等整合到一起,共同解决科技发展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在伦理治理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应有之义的今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就必须前瞻性地系统预判、权衡和应对科技伦理风险,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应尽的道德责任。(摘编自胡明艳《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推动科技向善发展》)材料二:我们生活的时代比以往更为复杂,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以难以预料的势态向前发展,并渗透生活的各个层面。新的伦理问题常常是既有伦理问题的延伸。而在人类伦理实践的进程中,对科技行为的巨大责任的界定已成为既有伦理问题向前延伸的主要线索。 一是从个人伦理向集团和集体伦理的延伸。现代科技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集团行为,集团中个人的行为正当与否,已经很难简单地运用针对个人行为的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四海一家的情势,则促使人们进一步发展一种具有大同世界胸襟的新型集体伦理。这种新型的集体伦理有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对公共物品的合理与有序利用;其二是充分重视个体“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累积性恶果,真正从整个人类及自然环境的角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新型集体伦理将更加强调人类普遍共识基础上的共同行动,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整体的永续发展。二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的延伸。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习惯上将伦理问题归结为某种信念体系。例如,“不应撒谎”“对雇主要忠诚”等。这种信念化的伦理在传统社会中有效,在科技推动下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责任伦理不仅强调用主体的责任来论证伦理规范的合理性,还进一步从责任的恰当履行出发,界定具体情势中不同层面的责任的先后排序。在科技活动的相关行为主体中,科技人员具有与巨大科技力量相伴随的重大社会责任。科技力量是如此的巨大,科技行为更需要一种责任意识。三是从自律伦理向结构伦理的延伸。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个体的自律,然而,这是一个难以单独实现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以自律为目标的伦理规范体系必须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有强制力的社会化结构体系。伦理体系建构的结构化延伸的实质是,将一种负反馈机制引入伦理体系之中,迫使行为主体调整其行为,这实际上有助于行为主体的伦理自律。结构伦理可以视为群体的自我调控,从自律伦理向结构伦理的延伸就是一个自然而非异化的过程,它是人类活动的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结果。四是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在传统社会中,伦理准则规范体系所涉及的大多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可称之为近距离伦理。科技的发展使主体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的主体间直接的近距离伦理关系随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出现了延伸。在时间上,未来世代的权利和当代人的责任已经成为人们反思科技与未来的重大命题:在空间上,人不仅仅对人自身有义务,而且对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和大自然也有保护的义务。五是从被动性责任向主动性责任的延伸。在科技人员与其他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科技人员既居于主导地位,又处于被监督的境地。传统伦理体系中,义务与责任往往是被动的,如“不得偷盗”“不得妨碍他人”之类;而科技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则更多地涉及“应该造福人类与自然环境”之类主动性的要求。反过来,其他群体则有权要求科技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福祉——更好的教育与保健,更安全与便捷的技术。(摘编自刘大椿:《科技伦理建构的新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论及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指出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发生的变化,论述了传统伦理与科技伦理的区别。B.材料一认为当今科技是有风险的,因此完备的科技伦理体系将成为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置。C.材料二中谈到现代科技活动是一种集团行为,集团中的个人行为已经难以用针对个人行为的伦理准则规范,所以个人伦理须向集体伦理延伸。D.材料二认为,伦理秩序建设的最高目标难以实现,结构伦理是群体的自我调控,从自律伦理到结构伦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社会中的信念伦理没有责任的履行,更没有对责任的恰当履行和先后排序做出规划。B.以自律为目标的传统伦理体系需要进行结构化延伸,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C.人对自身有义务,对大自然也有义务,这是传统近距离伦理在空间上延伸的体现。D.“不得妨碍他人”属于传统伦理体系中被动的义务与责任,涉及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科学技术对社会伦理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认为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都在发生改变。 B.材料二指出科技渗透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难以预料它的发展态势,这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比以往复杂的原因之一。C.材料一通过阐释人类社会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会带来巨大风险,得出要对科学技术实施伦理治理的结论。D.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述,分论部分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4.结合材料一谈谈科学技术发展为什么既要求真又要求善。(4分)5.材料二中“在人类伦理实践的进程中,对科技行为的巨大责任的界定已成为既有伦理问题向前延伸的主要线索”,请据此分析“如果管控人能证明汽车存在质量、技术问题,就可以向厂家及相关部门追究产品责任”属于哪些伦理的延伸,并加以阐释。(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团圆(节选)巴金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 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有删改) 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B.“我”听到志愿军的许多捷报,又得到小刘所在连队胜利的消息,心情激动兴奋,与小刘重逢的愿望愈发强烈。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与担忧。D.从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及“我”的回忆塑造的小刘形象,是中国抗美援朝英雄的形象代表。B.连长告诉小刘要给他请功,小刘却说自己应当检讨,表现勇敢执着、忠于组织的形象特征。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赞扬之语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D.小说中“我”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者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情怀。8.请分析文本一的叙述特征。(4分)9.文本二中巴金“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他在创作《团圆》之前有着怎样的情感需要?请结合文本一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题,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题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题在太极后莞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颐为中书侍郎。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颋顿首谢。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辄能推其长。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颐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题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时蜀凋敝,人流亡,诏颐收剑南山泽盐铁自瞻。颍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 见粮。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颐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瞻军费意。”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题曰:“不然。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节选自《新唐书·苏题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玄宗A平内难B书诏C填委D独颈在太极E后莞F口所G占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吾所不及”的“及”与《过秦论》中“及至始皇”的“及”意思不同。B.侍郎,官名。隋唐时设六部,工部主要负责工程营造等事务,侍郎是六部的副长官,上有尚书,下有郎中。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可用作下对上的敬礼,也可用于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D.文中“以广见粮”的“广”与《苏武传》中“宜皆降之”的“降”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题年少聪敏,读书过目不忘。选调乌程尉,随武后封禅嵩山。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官职升得快,被称赞为“一日千里”。B.苏题处理政务效率高、速度快。以致书史在记录时,请求他慢点说,不然手腕快要累断了;中书令也表示跟不上他的思路。C.苏题深得器重。父亲去世后,他拒绝了皇帝给予他工部侍郎的官位,坚持服满丧制才上任,丧期结束,又被破格任命为中书侍郎。D.开元八年,苏题任礼部尚书,不久出任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为改善蜀地民生凋敝的状况做出了贡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颈验发其诬,多从洗宥。(4分)(2)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4分)14.前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檄取库钱,苏题坚决不给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久雨王安石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羲和①推车出不得,河伯②欲取山为宫。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③。【注】①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②河伯:古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③南风:古代乐曲名,借指帝王之歌,用以颂扬明君惠政爱民或施惠于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对象及其特点,起到统摄全诗的作用,诗歌内容围绕“久雨”展开。B.首联上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乌云的浓厚与广大,下句则是写河水因雨大而冲上堤岸。C.颔联诗人想象羲和不得出来,河伯取山为宫衬托雨之久雨之大,运用神话增添奇幻色彩。 D.尾联以老人平素“惯事”与今日箕踞悲歌形成反差,欲扬先抑,蕴含作者对老人的同情。16.诗歌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雨?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小人之言蒙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2)《过秦论》中,“______”一句表明秦孝公的对外政治策略;“______”一句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3)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含有对比手法的句子,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对比手法的古诗文:“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战火,毫无征兆地降临。清晨,叫醒特拉维夫居民的,不是初升的阳光,而是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火箭弹袭击!①的以色列,在几小时后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大批重装甲部队集结,预备役人员也动员起来,战机频繁起飞,把一枚枚炸弹投向加沙地带。楼塌了,路断了,家毁了……医疗中心里,挤满了以军轰炸后无家可归的人。双方的平民成为战火中最无辜的受害者。越来越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逐渐显现出来。然而,面对日益加剧的人道主义危机,冲突却②。16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了自本轮冲突以来“最猛烈的”轰炸。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不断呼吁停止针对平民的袭击,开放紧急人道主义走廊。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落实“两国方案”,也就是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①中国政府中东特使,②将访问中东地区有关国家,③推动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做努力。④巴勒斯坦问题不应成为世界无法愈合的伤口,⑤“两国方案”只有完全落地,⑥中东地区就能迎来真正的和平。18.请在文中①②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由于楼塌路断家毁,医疗中心里挤满了以军轰炸后无家可归的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生最苦痛的是①。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阿尔志跋绥夫曾借其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② ;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效,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③,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另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节选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有删改)21.与句中“群众——尤其是中国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让我们认识一下“顶级淡水鱼杀手”——鳄雀鳝B.“读什么纸质书呢?——网文现在非常热!”C.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殖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D.我走到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源地,在亚运会筹办过程中,杭州和另外5个协办城市不断擦亮城市的绿色底色。开幕式改“实物烟花”为“数字烟花”,全力打造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使绿色成为杭州亚运会最鲜明的标识。亚运会结束后,宁波象山亚帆中心,通过滨海运动发展海洋经济;温州将城市空间的“边角废料”变成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让人民共享亚运红利。除此之外,本次亚运会还改造了13万个无障碍点位,有24小时手语数字人服务,还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谐音“小亲和”的志愿者“小青荷”们,这点点微光汇聚成了温暖的星河,处处彰显着绿色文明和人文关怀。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高二阶段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材料一第四段“完备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早已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标准配置”强调“早已是”,选项中是“将成为”。2.A【解析】文中没有说信念伦理就“没有责任的履行”。3.B【解析】A.错在“从科学技术对社会伦理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应该是“从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的界限变化”展开论述。C.原文材料一第三段“深刻变革既昭示着重塑人与自然的契机,也蕴藏着颠覆式的巨大风险”。选项只提到“风险”,漏掉了“契机”,缺少一个条件,以偏概全。D.没有比喻论证。4.①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不再泾渭分明。求真是因为科学知识反映人类价值观,科学家要对其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负责。②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改变着人类社会既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物种自身,一系列的变革带来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与颠覆式的巨大风险。求善是为了把握契机的同时又规避风险。(两点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5.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存在质量、技术问题,车辆管控人可以向厂家及相关部门追究产品责任属于:①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的延伸。在科技活动的相关行为主体中,科技人员具有与科技力量相伴随的社会责任。科技力量巨大,科技行为需要责任意识。②被动性责任向主动性责任的延伸。在科技人员与其他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科技人员既居于主导地位,又处于被监督的境地。其他群体有权要求科技为他们带来安全的技术。(两点共6分,每点3分。一点答对,一点答错得3分。在答对两点的基础上,多写扣2分)6.A【解析】“对祖国深深的思念”,过度解读,应该是对“我”和军政治部的留恋。7.B【解析】此事表现小刘谦逊淳朴,责任心强的特征。8.①第一人称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增强真实感,富有感染力。②大量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侧面展现小刘的性格特征。③对话中有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每点2分,答对两点就可得满分)9.①《团圆》是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他被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精神深深感染,有强烈的创作冲动。②小说中的“我”的情感也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我”为没能见到小刘而深感遗憾,同时也有对志愿军的担忧与牵挂,这种情感让作者有创作的需要。③小刘的精神令“我”动容,说明作者想通过创作表达对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礼赞。④对祖国的热爱,对同志的友爱。(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10.BDF(每处1分,共3分)11.D【解析】“广”和“降”用法相同,都为使动。A.前一个“及”是赶得上,后一个“及”是等到,意思不同。12.A【解析】苏颐没随武后去封禅。13.(1)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案,苏题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给予昭雪宽恕。(采分点:补充主语“皇帝”;覆:复查;狱:案件;宥:宽恕)(2)皇帝慰劳苏题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采分点:方:当;每:总是、时常;遂:最终;恨:遗憾)(两句8分,每句4分。句子流畅通顺,采分点都答对,得4分,每个采分点1分)14.①苏题认为使者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不符合皇帝以山泽之利供给军费的本意。②苏题认为不应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苏颐,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考中进士后,选调乌程尉。武后封禅嵩山,苏颍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称一日千里,苏生就是这样的人。”两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长安年间,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狱,苏题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给予昭雪宽恕。升迁为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授官中书舍人。玄宗平定内乱后,文件堆积如山,只有苏颍一人在太极后阁,他口头述说处理意见,情况千头万绪,处理恰当毫无差错。书史禀告他说:“请您慢慢说,不然我的手腕就会累断了。”中书令李峤说:“你文思泉涌,我赶不上。”升任太常少卿,并且掌管拟定诏书。苏题遭遇父亲去世,丧期未满被起任工部侍郎,他推辞不接受,服满丧制才上任。皇帝询问宰相:“有从工部侍郎去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回答说:“陛下任用贤能只管任命,何必计较资历呢?”皇帝便下诏任命苏颍为中书侍郎。皇帝慰劳苏题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这一职位不曾补任,朕想这一人选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苏颐叩头拜谢。开元四年,苏颐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苏颐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宋璟刚强正直,许多大事都能裁决,苏颐能推崇他的长处。在皇帝面前陈奏,宋璟没说到的地方,或者说的不够到位的地方,苏颐往往帮助他达成,有不符合皇帝心意之处,苏颐再次申述宋璟的主张,因此皇帝一一听从,二人相处愉快。开元八年,苏颐罢免宰相任礼部尚书。不久担任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巡视管理剑南诸州。当时蜀地民生凋敝,百姓流亡,朝廷下诏让苏颐收剑南地区盐铁供给本州。苏颍崇尚简静,重新兴起劳役,招募宁丷兵,发给酬劳,开盐井设冶炉,根据收入计算支出,拿出盈余的钱购买谷物,来使米实。当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下达公文征取库钱购买织锦半臂、琵琶捍拨、玲苏题不肯给他,因而上奏说:“派遣使者奉行命令,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这不符合陛下以山泽之利供给军费的本意。”有人对苏颐说:“您身在远地,不能违背皇上旨意。”苏骊说:“不是这样。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爱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苏颍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皇帝下诏让他撰写《朝觐坛颂》,世人赞叹这篇颂文。还朝后,苏题分管十科选官事务。苏题去世,享年五十八岁。15.D【解析】欲抑先扬的手法。16.①颈联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也可以)。上句写百贾昼眠,一片萧条;下句写百姓饥饿,民不得食。用久雨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雨之大雨之久。 ②作者对苦难中百姓的同情。饥饿的儿孙得到一些腐败食物,没有自己充饥,而是给了饥饿的父祖,人性的闪光让人温暖,但也反映了久雨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暗含诗人的焦灼和担忧。(共两点,每点3分,意思对就得分,第②点答出同情、担忧即得满分)译文:乌云就像凝聚的烟尘遮蔽着天空,没有一丝半寸的空隙;鱼儿也觉得水中沉闷气塞,透气吹水,白沫泛滥,以致涌沙堆岸。为太阳驾车的羲和无法驾车出门,黄河水神想要选择高山作为宫室。城门白天敞开着,商人们却在睡觉;饥饿的儿孙找到一些腐朽的食物,就连夜喂给家里的老人。老年人饱经世事很少大惊小怪,(但面对绵绵淫雨,也只能)看着摇摇欲坠的房子,箕踞而坐,哼唱着传说由舜帝创作的《南风》歌。赏析:“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这首舜帝所作的乐曲,表达了国君忧民之忧爱民如子的情怀。王荆公虽身非帝王,但爱民忧民之心堪与古贤圣君并驾比翼。这首《久雨》诗便体现了诗人忧切时事心系百姓的品质。首联写乌云蔽天鱼龙气塞。煤炱,凝聚的烟尘、煤灰,此处为借喻,借烟尘、煤灰比喻乌云,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浓重。著天,写乌云仿佛附着在天上,写出了乌云之厚。无寸空,没有一寸空隙,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乌云的浓厚与广大。下句从侧面入手,选取典型的自然现象,以鱼因久雨而气塞喘气,以致水面浮起的白沫泛滥,甚至涌岸堆沙,足见鱼之烦闷气短,由此反衬出雨之久雨之浓。鱼且如此,民何以堪?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中,渗透着诗人的忧切与焦急。颔联写羲和不得出车、河伯取山为宫。此联从侧面入手,运用典故与想象,写羲和、河伯面对一直不停的雨水无法驾车而出与无法安居的窘迫,以此来衬托雨之久雨之大。神人尚且如此,纭纭小民又该如何生存?又会如何悲惨?神话的运用无疑增添了全诗的绚丽奇幻色彩,但更多的是诗人深沉的忧虑与关切。颈联写百贾冷落人民饥饿。此联侧面入笔,通过写久雨之下人民的悲惨生活表现雨之久雨之大。上句写城门昼开百贾昼眠,一片萧条;下句写百姓饥饿,民不得食。“糟”,此处当理解为“腐朽”,指食物因久雨潮湿早已发霉腐败,但即使如此,也难得一餐,故而饥饿的儿孙费尽力气才找到一些腐败的食物,却没有自己充饥,而是赶紧拿来喂给更饿的父祖。人性的闪光让人温暖,但由此反映出的由于久雨造成的饥荒则可谓触目惊心。饥饿越严重,则反衬出雨之久;雨越久,诗人的焦灼与忧心也越为强烈。尾联写老人惯事却长歌南风。诗人把镜头对准饱经世事的老人,写他们见多识广惯于风雨见怪不怪,此为“扬”;下句写老人在久雨之下,屋宇摇摇,却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只能箕踞而坐,闲唱南风。“南风”双关,一则指古乐曲《南风》,歌《南风》有渴望贤君名相施以援手救民水火之意;一则指南来的风,希望南风能吹散乌云,吹走积雨。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以老人平素的“惯事”与今日箕踞悲歌形成反差与对比,间接写出了下雨时间之长。这一特写,蕴藏着诗人对老人的同情与对久雨的焦虑,以及希望引起统治者重视和援助的感情。17.(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2)外连衡而斗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答案合理即可得分)18.①猝不及防(惊慌失措、措手不及)②愈演愈烈(每答对一空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乎语境,亦可酌情给分) 19.①原句“楼塌了,路断了,家毁了……”构成排比,且每句都用“了”,节奏舒缓,语气沉重;②省略号表示灾难还不止于此,更能表达战争给平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暗含对受难者的同情。(两点3分,答对一点得2分)20.③在句首加“为”;⑤“只有”放在“两国方案”前面;⑥“就”改为“才”。(三处错误共6分,每处2分,每处序号写对,没改对,得1分)21.C【解析】A、D.解释说明;B.话题转折;C.递进。22.①梦醒了无路可以走②他们就看了悲壮剧③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每空2分,共6分,意思对就得分)23.参考立意:(1)贯彻环保理念,亚运绿正浓。本届亚运会是“绿色中国”在杭州的探索与实践,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画卷。(2)我们不仅要满怀诚意地接待外宾,更要让人民共享亚运红利,“还馆于民”是民本思想的体现。(3)于细节处见温度。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向亚洲传递中国温度。以上三个角度可以就一个方面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三个角度写,如:环保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并且是更大格局的关怀,也属民本思想。(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