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

ID:83295824

大小:19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10-26

上传者:老李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5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6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7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8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9页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世纪初,如何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背景下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百废待兴的中国亟须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对中、英两国社会经济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理解的分野,来自英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与中国本土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为中国的乡村现代化设计了不同的发展路径。1932年,通过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托尼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的起点在农业文明而非工业文明。基于对现代市场的敏感与警惕,费孝通则与托尼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托尼相反,他认为中国现代化的重点不在农业,而在乡土工业。早在1936年对江村的调查中,费孝通便关注到乡土工业、农业与市场的关系。在江村,虽然村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皆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是最为重要的产业,但若单纯依靠农业产出,“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以缫丝为主的家庭副业不仅成为弥补家庭收支缺口的重要手段,还使得农民有余钱可以开展各种日常文娱与礼节性活动。但受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下跌的影响,上述活动在当时已经停止十年有余”(费孝通《江村经济》)。费孝通认为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乡土工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自20世纪80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年代以降,当费孝通晚年重新回归对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时,其部分思想在具体的实践策略上虽仍与托尼相反,但在总体上已经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倡农副、牧业混营与园艺改革两条路径的并举。此外,费孝通重回乡村振兴以及园艺改革,还与当时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着莫大关系。伴随着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增强了乡村振兴在现实上的可能性。随着费孝通对中国各地区系列考察的逐步推进,其关于因艺改革的构想也渐次深化,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市场与园艺改革的关系。1986年,费孝通对湖南洞庭湖区的园艺改革状况进行了考察,鉴于洞庭湖区因地制宜发展园艺改革的成功经验,他深入思考了园艺改革的可能性。这一构想在其对河南民权园艺改革事业的考察中最终发展成熟。民权人民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园艺改革,成功适应了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民权模式”的成功使得费孝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构想彻底发生了转变,走出了原来基于苏南模式“无工不富”的单一工业文明现代化的路径,认识到园艺改革对于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费孝通晚年进行的数次农村考察中,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园艺改革事业,希望从“民权模式”出发,通过因艺改革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走出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摘编自张亚辉、庄柳《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材料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都是刻写在大地、刻画于人心的优美图景。可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村民盖房缺规划设计,缺专业指点,瓷砖墙、琉璃瓦、塔尖顶等元素和风格杂糅。这些都提示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切感受到,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此次浙江开展美丽乡村美育村(社区)建设,将对试点村(社区)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包括集中专业培训一支乡村美育导师队伍、策划举办特色化的本土美育活动、组建文创专家团队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等。这些措施,既有助于农户增收、产业增效,以“美丽经济”助力产业兴旺,也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同时,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摘编自江南《乡村振兴路,美育不缺席》)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A.B.C.D.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对中、英两国社会经济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不同,费孝通与托尼对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所设计的发展路径也不相同。B.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的观点的变化,与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关系不大,主要是得益于他对中国各地区开展的一系列考察。C.浙江省计划对农村实施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有助于助力产业兴旺和高标准、高品位地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D.只有做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才能让乡村那些被边缘化、被无视的人群享有发展和繁荣的权利。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式,阐述了费孝通“发展乡土工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这一观点的演变过程。B.材料二指出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意在引出“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的主张。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在描绘乡村风貌的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乡愁。D.综合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外不少有识之士为乡村现状而担忧,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重视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4.费孝通振兴乡村经济的观念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5.建设美丽乡村可以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答案】1.C2.A3.B4.①20世纪30年代,坚持以乡土工业为起点来实现振兴乡村的构想。②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或:提倡农副、牧业混营与园艺改革两条路径的并举)。③20世纪后期,主张走发展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5.①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要统一规划。②提升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的文化品位。③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④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重新认识并接受了托尼的观点”错,由材料一第3段“其部分思想在具体的实践策略上虽仍与托尼相反,但在总体上已经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可知,这种说法以偏概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与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关系不大”错。由材料一第3段“还与当时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着莫大关系”可知,“有着莫大关系”意思是有着没有比这更大的关系,选项曲解了文意。C.“浙江省计划对农村实施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错。由材料二第3段可知,是对试点村实施这项计划,选项扩大了范围。D.“才能让乡村那些被边缘化、被无视的人群享有发展和繁荣的权利”错。由材料二第3段最后“‘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可知,“三美融合”是条件,“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是结果,选项缩小了范围。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A.“材料一采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式”错,原文“20世纪初……”“1932年,通过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当费孝通晚年重新回归对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时……”“1986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年,费孝通对湖南洞庭湖区的园艺改革状况进行了考察……”可知材料一是通过纵向的方式展开议论。C.“也蕴含着深沉的乡愁”错。由材料二第1段可知,蕴含着深沉的乡愁的是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文中所引用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诗人原作没有“乡愁”的意思,本文引用也不是为了表达“乡愁”,而是为了说明乡村振兴的追求愿景。D.“中外不少有识之士为乡村现状而担忧”错误,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没有表现为乡村现状担忧,于文无据。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费孝通振兴乡村经济的观念有什么样的变化?”信息集中在材料一中。通读材料一可知,文章按照历史发展(时间)为序,阐述了费孝通对乡村经济认识的三个阶段。由材料一“费孝通认为只有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乡土工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可知,20世纪30年代,坚持以乡土工业为起点来实现振兴乡村的构想。由原文“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当费孝通晚年重新回归对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时,其部分思想在具体的实践策略上虽仍与托尼相反,但在总体上已经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倡农副、牧业混营与园艺改革两条路径的并举”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由原文“在费孝通晚年进行的数次农村考察中,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园艺改革事业,希望从‘民权模式’出发,通过园艺改革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走出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可知,20世纪中后期,主张走发展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可知,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要统一规划。由原文“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可知,提升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的文化品位。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由原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切感受到,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此次浙江开展美丽乡村美育村(社区)建设,将对试点村(社区)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包括集中专业培训一支乡村美育导师队伍、策划举办特色化的本土美育活动、组建文创专家团队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等”可知,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模式。由原文“同时,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城美丽新格局”可知,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碑孙犁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待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五一”①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唉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注】①“五一”指1942年5月1日开始的日本侵略军华北方面军对冀中平原进行的“大扫荡”。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普通村民赵老金与八路军战士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后来大多牺牲在冰河里,赵老金执着打捞战士遗体遗物。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前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C.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了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D.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暗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关系已然传递出来。B.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C.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意蕴深远,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D.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立时”“出溜”“风杀了”“黑间”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8.孙犁的小说在写人物时,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共性,还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请结合文本概括小菊和大娘的共性与个性。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有人认为《碑》是特例,和《荷花淀》特色迥异。对这一观点你怎样看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D7.C8.①共性:在抗日战争年代,勤劳吃苦,积极从事后勤生产,体贴、理解、支持自己的亲人参与革命工作,关心救护革命战士。②个性:大娘性格直爽、外向,小菊性格含蓄、内敛。比如文中在听出是李连长到来时,大娘的表现是:“唉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此处可以看出大娘性格直爽、外向,小菊却含蓄、内敛。9.示例一:不同意。①两篇小说内容同为表现冀中抗日斗争,以战争岁月普通农人经历为素材,讴歌革命精神和美好的人性,创作上都体现了文学语言平易朴素却不失美感的特点;②二者表现战争都以诗化为原则,善于通过普通农村妇女绘写战争岁月独具的时代之美,展示战争中的普通民众身上的人性美和他们朴素视角下的豪迈的革命牺牲精神。示例二:同意。①《碑》将战斗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如“那飞蝗一样的子弹”等;多次写到天气恶劣、河水结冰、作战环境不利,如“满天满地霜雪”等;重点刻画了战士们的牺牲以及赵老金一家的悲痛,渲染、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艺术风格是凝重悲壮的。②《荷花淀》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显得轻松明快,重在透过女人们的视角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表现军民共同抗战的乐观情绪,并未凸显战斗的残酷,艺术风格是诗意优美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暗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错。“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表明敌人火力猛烈,“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八路军战士沉着、顽强地抵抗,小说并没有“暗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的意思。而且八路军撤退不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天气恶劣。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错。小说开篇点出“滹沱河”,而该物象贯穿全篇,主要情节均有关联。结尾处写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而不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共性:文中大娘和女儿小菊都是普通群众,在抗日战争年代,她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抗击侵略者,但却一直在后方从事生产工作,文中写“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为了给八路军多一些物质帮助,她们半夜还在纺线织布,足见她们的勤劳吃苦;文中的赵老金是大娘大丈夫、小菊的父亲,当李连长到来要过河的时候,她们赶紧把赵老金喊起来,可见她们都体贴、理解、支持自己的亲人参与革命工作;在送赵老金和李连长走后,“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可见她们关心战士的安危;战士们牺牲后赵老金去捞尸首,“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可见她们关心救护革命战士。个性:小说中大娘在听出李连长的声音时,“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在得知李连长的人马需要帮忙渡河时她大声催促赵老金“‘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这些都可以看出大娘的性格热情爽快、干脆直率。在战士牺牲后,她“哭得两只眼睛通红”,毫不掩饰心中的悲痛,可见性格她直率。战士牺牲前,小菊“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可见她是一个矜持含蓄的姑娘。战士牺牲后,她“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她望着水发一会儿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作者用了精准的动作描写如“推送”“转”“踏着”“卷着”,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地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可见她性格内敛含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的审美意蕴、探究问题给出个性和解答的能力。不同意。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①两篇小说内容同为表现冀中抗日斗争,所写人物都是普通人,讴歌革命精神和美好的人性。如本文通过写赵庄村赵老金一家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深夜纺线织布帮助八路军补充物资、打捞他们的尸体等,写出了他们的不惧敌人的革命精神和对革命队伍的深厚感情;《荷花淀》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形象。这些妇女勤劳、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小说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两篇文章创作上都体现了文学语言平易朴素却不失美感的特点,如《碑》中“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满天满地”“挂满了”等语言朴素却传神地写出北方深秋、初冬气候的寒冷;《荷花淀》语言质朴但也具有凝练美,如“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短短的一段话表达了许多内容:有环境的描写,清凉氛围的点染,苇眉的特征,编苇的情态动作等等,既是诗意浓郁的风景画,又是饱含区域特点的风俗画。②二者表现战争都以诗化为原则,善于通过普通农村妇女绘写战争岁月独具的时代之美,展示战争中的普通民众身上的人性美和他们朴素视角下的豪迈的革命牺牲精神。如《碑》中没有正面写战争,而是通过写赵老金一家,塑造了大娘和小菊的美好形象,她们为了支持革命,深夜还在劳作,“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听到李连长到来,大娘“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战士们牺牲后,“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塑造了一对不惧战争残酷、支持革命、对战士怀有深厚感情的母女形象。《荷花淀》没有正面渲染站在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的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她们识大体顾大局,爱丈夫更爱祖国。作品成功地把这两种爱融为一体,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同意。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①《碑》将战斗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如“那飞蝗一样的子弹”等;多次写到天气恶劣、河水结冰、作战环境不利,如“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满天满地霜雪”“河里已经结了冰”等;重点刻画了战士们的牺牲以及赵老金一家的悲痛,“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渲染、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艺术风格是凝重悲壮的。②《荷花淀》中孙犁有意削弱了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悲凉之感。当妇女们“偷偷”地探夫遇敌后,她们拼命地将船摇进荷花淀,作者开始记录当时人物的视觉和听觉:她们看见的是荷花淀中“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听见的是“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孙犁犹如一位出色的画家,选取独特的角度,把战斗的场面描画得极为浪漫、可人,读起来,耳目一新,令人叹为观止。人物的动作描写,加上景物描写,寥寥数语,诗意之美便弥漫开来。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显得轻松明快,重在透过女人们的视角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表现军民共同抗战的乐观情绪,并未凸显战斗的残酷,艺术风格是诗意优美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狄青既戮陈曙,乃案军不动,更令调十日粮,众莫测。贼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翼日,遂进军,青将前阵,孙沔将次阵,余靖将后阵,以一昼夜绝昆仑关。时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享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青忽称疾,暂起入内;久之,又谕沔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劝劳坐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三鼓已夺昆仑关矣”。初,贼谍知青宴乐,不为备。是夜,大风雨,青既度关,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矣。彼谓夜半风雨,吾不敢来也。”遂出归仁铺为阵。戊午,贼悉其众列三锐阵以拒官军,执大盾、标枪,衣绛衣,望之如火。及战,前军稍却,右将开封孙节死之。贼气锐甚,沔等惧失色。青起,自执白旗麾蕃落①骑兵,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侬智高复趋邕州。追奔五十里,捕斩二千二百级,其党黄师宓、侬建中、智忠并伪官属,死者五十七人,生禽五百余人。智高夜纵火烧城遁,由合江入大理国。迟明,青按兵入城,获金帛巨万,杂畜数千,招抚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枭师宓等首于邕州城下,得尸五千三百四十一,筑京观②城北隅。时有贼尸衣金龙衣,众以为智高已死,欲具奏,青曰:“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青始至邕州,会瘴雾昏塞,或谓贼毒水下流,士卒饮者多死,青甚忧之。一夕,有泉涌寨下,汲之甘,众遂以济。智高自起至平,几一年,暴践一方,如行无人之境,吏民不胜其毒。先是谣言“农家种,籴③家收”,已而智高为青所破,果如其谣。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注】①蕃落:外族部落。②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③籴(dí):买(进)粮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B.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C.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D.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劝劳坐客”与“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两句中的“数”字含义不同。B.“贼气锐甚”与“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两句中的“锐”字含义不同。C.“智高夜纵火烧城遁”与“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黔之驴》)两句中的“遁”字含义相同。D.“吏民不胜其毒”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狄青杀掉陈曙以后按兵不动,下令征调粮草,让众人感到迷惑,敌军密探不知道狄青的计谋,回去汇报说宋军不会立即进军。B.侬智高因轻敌而未加戒备,认为狄青正在大摆宴席,且晚上风雨大作,更加不会前来攻打,但狄青出其不意,趁机夺取了昆仑关。C.侬智高见昆仑关已经失守,于是倾巢出动,布阵迎战。面对军容盛大、气势如火的敌军,宋军害怕后退,右将孙节力战而死。D.狄青在追击侬智高的途中,生擒以及捕斩的敌军有几千人,但刚到邕州就面临饮水难题,所幸发现甘泉,困难得以解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招抚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2)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14.文中记载的民谣“农家种,籴家收”有什么意思?【答案】10.B11.D12.C13.(1)(狄青)招抚曾被叛贼俘获胁迫的老人及丁壮七千二百人,安慰并遣送他们回家。(2)怎么知道这不是敌人的诡计呢!我宁愿失去靠侬智高请功的机会,也不能欺骗朝廷贪功邀赏。14.①民谣的表面意思是农民种植粮食,买粮食的人却获得收益。②在这里是利用谐音,“农”指侬智高,“籴”指狄青,暗寓侬智高会被狄青打败,他搜刮的财富也会被狄青缴获。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左右两翼从敌军后面轮番冲击,左翼攻击叛军右侧,右翼攻击叛军左侧,不一会,左翼攻击叛军左侧,右翼攻击叛军右侧,叛贼不知道狄青的战术,大败逃走。“左者右”和“右者左”结构一致,应在其前后断开,排除AC;“所为”是“不知”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数:多次;天数,命运。句意:多次派人劝酒慰问宾客。/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B.正确。锐:锐利,高昂;锋利的武器。句意:叛贼的气势高昂。/军身穿着坚硬的战甲,拿着锋利的武器。C.正确。两句中的“遁”都是“逃跑”的意思。句意: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跑了。D.错误。胜:能够承受,禁得起;尽,全。两句中的“胜”字含义不同。句意:官吏百姓不堪忍受他的残暴。/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面对军容盛大、气势如火的敌军,宋军害怕后退”错误,由原文“及战,前军稍却,右将开封孙节死之”可知,是交战之后,宋前军稍退,宋将孙节阵亡。宋军不是害怕后退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被;“胁”,胁迫;“遣”,遣送。(2)“安”,怎么;“宁”,宁愿;“诬”,欺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先是谣言‘农家种,籴家收’”可知,民谣的表面意思是农民种植粮食,买粮食的人却获得收益。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②在这里是利用谐音双关手法,“农”谐音“侬”,指侬智高;“籴”谐音“狄”,指狄青,整句话暗寓侬智高会被狄青打败,他搜刮的财富也会被狄青缴获。参考译文:狄青斩杀了陈曙后,于是按兵不动,又下令征调十天的军粮,众人不理解他的意图。叛军密探回到军营,认为狄青的军队不会立刻进军。第二天,狄青竟然进军,自己带领先头部队,孙沔随后,余靖压阵,一天一夜就抵达昆关。当时正值上元节,狄青下令军中大张灯火,第一夜宴请军中将领及佐吏,第二夜宴请从属军官,第三夜犒劳军校。第一夜饮宴奏乐通宵达旦。第二夜二鼓时分,狄青忽然称病,即刻起来进入内帐。过了很久,派人告诉孙沔主持宴席劝酒,并说自己稍微服点药就出来,并多次派人劝酒慰问宾客。到了拂晓,将校们都不敢擅自退席,忽然有人飞马前来报告说“当天晚上三鼓时已夺取了昆关”。当初,贼军密探知道狄青大排筵宴,没有防备。这一夜,风雨很大,狄青进入昆关后,高兴地说:“叛贼不知道在这里守卫,真是无能之辈,他们以为晚上风雨交加我们不敢来。”于是,宋军顺利出关,直趋归仁铺布阵。中午时刻,侬智高率领全部精锐排列三锐阵迎战官军,士卒们拿着盾牌和标枪,穿着红色的衣服,气势甚盛。双方交战后,宋前军稍退,宋将孙节阵亡。叛贼的气势高昂,孙沔等害怕失色。狄青出阵,手举白旗指挥外族骑兵,从左右两翼从敌军后面轮番冲击,左翼攻击叛军右侧,右翼攻击叛军左侧,不一会,左翼攻击叛军左侧,右翼攻击叛军右侧,叛贼不知道狄青的战术,大败逃走。侬智高又退回邕州。狄青带领军队追杀五十里,斩首二千二百人,侬智高同党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伪官僚吏属,被杀死的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贼五百多人。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经合江逃到大理国。天亮后,狄青带领军队入城,缴获上万黄金帛缎,数千牲畜,(狄青)招抚曾被叛贼俘获胁迫的老人及丁壮七千二百人,安慰并遣送他们回家。在邕州城下将黄师宓等人枭首示众,共有五千三百四十一具尸体,在城北角用敌尸筑起京观。当时有具尸体穿着金色龙衣,大家以为侬智高已经死亡,想将详情奏报朝廷,狄青说:“怎么知道这不是敌人的诡计呢!我宁愿失去靠侬智高请功的机会,也不能欺骗朝廷贪功邀赏。”狄青刚到邕州的时候,恰逢瘴雾弥漫,有人说叛贼在水里下毒,很多士兵饮后多中毒而死,狄青非常担忧。一天晚上,有泉水从营寨下面涌出,喝了很甘甜,大家于是度过了难关。侬智高从兴起到被平叛,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他残暴一方,如入无人之境,官吏百姓不堪忍受他的残暴。早有民谣说“农家种,籴家收”,不久侬智高就被狄青打败,果然印证了民谣。(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有瞩韩偓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安石①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注】①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代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B.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表现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才华的心情。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晚唐时局的担忧。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典抒怀,蕴含深厚。16.本诗后两句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同:都以历史名人自况自勉,表达了烈士暮年的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异:①韩偓以名相谢安自况自勉,期待为民出仕;②辛弃疾以名将廉颇自勉,渴望为国出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表现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才华的心情”分析错误,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意在写政局动荡,希望有人能稳定动荡的政局,平息纷乱的国事,自己也怀有一腔经国济世的热情,愿为天下百姓奋身而起。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相同点:本诗最后两句“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诗人以名相谢安自况自勉,期待为民出仕。可见诗人在初贬时并没有完全泯灭自己的政治热情。《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既表达了老骥伏枥、尚思为国效力的壮志,也含蓄地表达自己不受重用的愤懑。两首诗,两位诗人,都以历史名人自况自勉,表达了烈士暮年的雄心壮志。不同点:“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意思是:谢安原本就有着经国济世的情怀,我和他一起出世又如何呢?韩偓以名相谢安自况自勉,期待为民出仕。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渴望为国出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证。(2)《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文化意蕴丰富多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海上明月共潮生②.皎皎空中孤月轮③.天生我材必有用④.千金散尽还复来⑤.杜鹃啼血猿哀鸣⑥.望帝春心托杜鹃(千山响杜鹃/何处杜鹃啼不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皎”“材”“猿”“歇”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今天说昆剧是高雅艺术,但在20世纪上半叶,它曾一度只能在民间草台演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昆剧传字辈演员成长并登台的时节。然而,传字辈却是极其地①。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西式镜框式舞台的现代化剧场时代,这是一个京剧代之而起的②的黄金时代,是话剧的写实美学和地方戏曲的生意盎然的时代。那个时候,传字辈演员已经很少在城市的正规剧场演出了,他们当中有的甚至已经改行,或者给京剧和地方戏演员当教师。此种情形下,原为票友的俞振飞毅然“下海”,他凭借自己精湛的昆剧表演艺术积累和在演艺界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并通过与当时京剧界“顶流”明星如程砚秋、梅兰芳等同台合演来不断促进昆剧与其他剧种的互鉴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力挽狂澜,为当时处于艰难生存境地、苦苦坚守的昆剧提振了士气,提高了水平,提升了品格。俞振飞先生还是一位戏曲学问大家,为后世留下的《粟庐曲谱》《振飞曲谱》等著作,这和他的表演艺术一样③。当我在昆剧创作上遇到难题时,会去翻阅他的《振飞曲谱》寻找良方。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生不逢时(或“怀才不遇”)②生机勃勃(或“繁花似锦”)③弥足珍贵19.①他有精湛的昆剧表演艺术积累,②他在演艺界有着巨大的舆论影响力,③他曾与当时京剧界“顶流”明星如程砚秋、梅兰芳等同台合演,④这一切都不断促进昆剧与其他剧种的互鉴融合。20.①比喻:“狂澜”以猛烈的大浪喻昆剧危亡的危险形势,体现俞振飞在危局面前的能力和气魄。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内涵更丰富。②排比:依次从提振士气、提高水平、提升品格阐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论述了俞振飞对昆剧复兴的贡献巨大。内容丰富,情感深化,富有气势。【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主要强调昆剧传字辈演员本应登台演出昆剧,但是舞台却是一个西式镜框式舞台的现代化剧场,才华无处施展,所以应填“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怀才不遇”,有才能而不受重用。指人不得志,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第②空,根据前后文的“黄金时代”可知京剧在此时充满了活力,所以应填“生机勃勃(繁花似锦)”,还可以与后文“话剧的写实美学和地方戏曲的生意盎然的时代”相呼应。“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繁花似锦”,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第③空,通过前文对俞振飞行为的描述,如“与当时京剧界‘顶流’明星如程砚秋、梅兰芳等同台合演不断促进昆剧与其他剧种的互鉴融合”等行为使得昆剧重回雅部,所以应填“弥足珍贵”。“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原句的主干部分是“他促进互鉴融合”,谓语“促进”前面的都是状语,可以加上主语变成单句:①状语成分“凭借自己精湛的昆剧表演艺术积累和在演艺界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可写成“他有精湛的昆剧表演艺术积累”和“他在演艺界有着巨大的舆论影响力”;②状语成分“通过与当时京剧界“顶流”明星如程砚秋、梅兰芳等同台合演”可写成“他曾与当时京剧界“顶流”明星如程砚秋、梅兰芳等同台合演”;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③“不断促进昆剧与其他剧种的互鉴融合”主语可以是“他”,或者是“他的这一切做法”,可以写成“这一切都不断促进昆剧与其他剧种的互鉴融合。”最后注意按照逻辑顺序整合句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狂澜”:汹涌的大浪,是喻体;“(昆剧)艰难生存境地”是本体,是比喻句。作用:形式上,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内容上,写出了俞振飞在危局面前的能力和气魄。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是的句子内涵更丰富。②“提振了士气,提高了水平,提升了品格”,三个句子句式相同,构成了排比句。作用:形式上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由“提振士气”到“提高水平”再到“提升品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写出了俞振飞对昆剧的复兴贡献巨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①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②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③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④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第七十回,林黛玉作了一首《桃花行》,薛宝琴说是自己写的,贾宝玉说:“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21.请依次填写文中横线处对应的人物。22.贾宝玉为什么不相信《桃花行》是薛宝琴写的?请结合《桃花行》的选句和《红楼梦》相关内容简要回答。桃花行(节选)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答案】21.①薛宝钗②林黛玉③史湘云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④贾探春22.①贾宝玉是黛玉的知己,知道林黛玉经历过离丧之痛,所以“作此哀音”。②《桃花行》以花寄托人的身世飘零,缠绵凄切,符合黛玉的性格,与薛宝琴不符。【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有较深入的把握,通过阅读原著可知,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从《葬花吟》等诗篇可以看出,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而与之相对的是薛宝钗,她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如她所作的《临江仙》词。史湘云在生活中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如她的《咏海棠》诗。贾探春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如她的《白海棠》诗。【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对于薛宝琴这一人物,曹雪芹是寄寓了非常美好的理想的,她冰清玉洁、超凡脱俗,她不同于宝黛湘三人的悲剧命运,是《红楼梦》中少有的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人物,她的诗在构思、意境、形象思维诸方面又自另成一格,显得富丽堂皇而不落俗巧、风度高雅而氛围悲凉。如在大观园联诗中“绮袖笼金貂”显现出华贵典雅,“吟鞭指灞桥”呈现出豪壮,“伏象千峰凸”则是雄伟壮丽。而《桃花行》一诗中,从“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等句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与薛宝琴的风格格格不入,所以贾宝玉才断定这不是她所写。而这诗正符合林黛玉的性格和写作风格。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以上材料,对新时代青年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困难·奋斗·青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材料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2023年新年贺词,节选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的关键词是奋斗。路途即使遥远,只要我们肯前行便能到达,事情即便很难,只要我们肯做就能完成。所以,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事业来说,理想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实际行动,只有当下的行动才能让我们达成目标,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付诸实际行动去做,必会有做成做好的时候。这也是在劝诫我们,做事不要害怕遥远艰难,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世间事,行动,就简单;空想,就永远只是虚幻。而此后“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干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意在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关键在于化目标为具体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坚强”的担当、“最过硬”的作风,真正展现“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目标融入到工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才能实现理想目标。材料第二层重点则在于“青年”二字。祖国当下遇到的困难,也唯有靠我辈青年砥砺奋斗才能克服;祖国的远大理想,唯有靠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的砥砺奋斗才能实现。所以,我辈青年当无惧眼前困难,勇敢拼搏奋斗,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青春。写作时,应以“困难·奋斗·青春”为关键词,阐述清楚三者的关系。可先从个人角度论述我辈青年应该如何勇敢奋斗、克服困难的问题,比如可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勇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此后,则可从国家角度,说明国家目前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说明我辈青年应积极奉献自己的青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立意:1.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困难斗,其力无穷。3.青春力量助力中国破浪前行。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1第2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