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

ID:83240697

大小:1.92 MB

页数:6页

时间:2023-08-09

上传者:139****0482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_第1页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_第2页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_第3页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_第4页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_第5页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_第6页
资源描述: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_周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史论【当代文学批评关键词】“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周航张安奇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为真实论在中国当代演变的于政治为前提的,这一主张遂成为之后文学创作观念起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口。从毛泽东发表《讲话》的主潮,一直延续至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的真实基本上是以符合主流《讲话》在新中国成立后更见影响力,其中观点成意识形态为标准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不同历史时期为文艺纲领,加之当时国内外政治与斗争形势严峻,文语境的变化,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艺便进一步成为政治工具。文艺成为政治工具在特定政治为底色的文学真实不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而是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在当时背景下反映斗争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开始回归审美和本真。20世纪90年代中本质”则成为衡量文学真实的唯一标准。国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1953年9月23日,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及,文学语境再次发生巨大变化,文学也随之进入“后表大会召开,正式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中国文艺文学时代”,真实论实际上已然呈现某种消解和重建的创作的最高准则。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扬在会上明(4)态势。作为我们考察文学真实论的一个有效切入点,确指出,要在文艺作品中表现党的政策。受《讲话》当代文学与政治或紧或松的关系史,能体现文学真实影响和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推崇,20世纪论的演变历程。50年代赞美新中国和叙述中国共产党光辉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成为两大主流,现实和历史上革命英雄形象一、“真实”:政治的主导与淡化的主观性塑造成为文学真实性所指。不过,不少批评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真实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对主流文学的真实性含义提出了异议,并展开激烈史上具有浓厚的“革命”氛围,左翼文学从它诞生开始辩论。就充满了生命力,在多个时期都能起到主导性作用。胡风拥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观,赞同文学最初以左翼文学观作为引领的创作潮流,从现代文学创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但他也提醒创作者不能忽略到当代文学大致走过了从政治真实到生活真实,再从文艺对现实生活和对人的真实的呈现,一旦“离开了服(5)经验真实到心理真实的曲折历程。务人生,文艺就没有存在价值”。1954年胡风在《关1933年周扬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一文中指出,“真革命的浪漫主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正式实”应该“能够说出生活里的进步的趋势,能够说出在引入中国。毛泽东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万花缭乱的生活里面看到或感觉到的贯穿着过去现在(6)上的讲话》,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以及未来的脉络者,才是有真实性的作品”。胡风所法,奠定当代文学创作的基调。这两篇文章所言及的言的真实实际上指的是能揭示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规“现实主义”与当代文学中的真实论关系密切,甚至可律性的东西,与前面强调“人生”一道,构成了胡风真视为当代文学创作的理论基石。实论的立体框架,即既强调社会大环境宏观层面上的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中的真实性是以人民大众为基规律性真实,也重视现实中人的价值的真实存在。时础的。所以,《讲话》认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唯任《文艺报》主编的冯雪峰与胡风在某些观点上一致,(1)一的源泉,创作主体要“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认为当时一些作家的创作主要是从图解政治的角度出(2)的立场”上,用典型化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缺乏艺术构思和创造,“去的是概念,来的是概念,(7)揭示历史发展的方向。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这次文搞来搞去还是概念”。他强调文学的真实应该是对(3)艺座谈会的宗旨便是文艺为革命工作服务。毛泽东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的书写,而不是任由作重视文学中的政治性因素,文学中的真实也是以服务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创造出来的另一个“现实”世界。056

1(11)当然冯雪峰所强调的客观书写并非原样照搬,他不可的观点,从而达到政治和艺术上的统一。能违背常识去说话。说到底,冯雪峰对过度脱离现实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和历史的“主观性”塑造是反感的,认为不符合文学上会后形成一份纪要,于同年4月以《林彪同志委托江青的真实。胡风和冯雪峰对于文学真实性的阐述都要求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为题,以中共中从生活的客观实际出发,从他们的观点中能够看到传央文件的形式下达全党。《纪要》将“两结合”(即“革统现实主义的影子,这与当时文艺界的主流思想是相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左的,很快招致批判。胡、冯二人关于真实论的异质声推向了极致,要求文艺要塑造英雄人物和主要英雄人(12)音,一方面并不会影响文艺作为政治工具的主流;另一物。“两结合”把文学和现实的关系割裂开来,以抽方面说明了当时以政治为主导的真实论,文艺评论界象的政治观念来刻画人物,政治观念成为评判文学作从上至下仍然存在着某种辩证的认知。品是否真实的唯一尺度。另一异质声音是秦兆阳1957年发表的《现实主20世纪80年代文艺逐步摆脱束缚,文艺真实问题义——广阔的道路》。秦兆阳认为《讲话》之后文艺创出现新的反思与讨论。讨论以1980年李玉铭和韩志作陷入政治和艺术机械化宣传的危机,忽略了文学的军在《红旗》上发表《对“写真实”说的质疑》为开端。“真实”,产生了公式化及概念化的误区。秦兆阳赞成文作者指出“写真实”的弊端,认为真实未必就是文学,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但也主张作者的个性,“必须少用行艺应遵从“典型性”基本原理,体现现实的本质与主流。(8)政命令的方式对文学创作进行干涉”。在他眼中,对这篇文章迅即引发争论,不过多数文章整体上仍以政文艺与政治意识形态相结合的过度强调,是对文学与治为出发点,在强调艺术真实的同时也重视作家的主政治关系的粗浅认知,是把文学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置观创造精神。于艺术性之上的错误做法。秦兆阳与胡风、冯雪峰的论争中,张超认为“文艺真实”要能反映出生活背(13)观点基本相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真实论,因后的本质及规律,这是一种狭隘的判断,真正的真实时代局限秦兆阳也只是道出了部分见解。是“基于客观现实反映事物特征而能引起欣赏者真实(14)由此可见,整个20世纪50年代关于真实论的讨感的艺术属性”。作家唯有将自己的主客观性融合论,在政治性主体框架下的艺术性追求或许是主流,纯起来,才能抵达真正的真实。遗憾的是,张超仍在强调粹政治性和纯粹艺术性这两个极端都难有生存的土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内在引领作用:“如果仅仅是一壤。当时就有论者鲜明地指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般地谈为了保证作品的艺术真实性,而不是明确指出没有真实,便没有艺术的生命,艺术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为了保证这种真实性更深更新,那么就不必强调学习(9)(15)价值,都是不能离开艺术的真实而存在的。”这观点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了。”其他论者如钱中文则站在是对当时文学作品艺术性缺失的纠偏,是难能可贵的。社会主义立场,认为文学的真实“是以社会主义理想为(16)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发生的“真实”讨论中,很多评指导的革命现实主义”。但随后又转引高尔基的话,论家都提到要在现实的前提下达成现实与美学之间的认为作家应该用典型化的手法进行创作,使作品能“通平衡,以实现文学的真实。1957年1月7日,《人民日报》过一个现象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许多反复出现的(10)(17)发表文章《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现象”。陆贵山也赞同文学真实需在接受政治意识艺术应为政治服务,但是应该和艺术加工不够的作品形态领导下,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达成“客观性和(18)划清界限。同年,刘绍棠发表《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主观性的生动和谐的统一”。如上关于文学真实论些浅见》,认为在文艺中,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讨论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新的突破,作为多年来的057

22022.12一种思维定式很难一时得以扭转。成为探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现也有突破思维禁锢的,朱立元和王文英于1989年实主义也就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得以发展,并最发表《真的感悟》,特别提到以前关于“真实”的论述只终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潮。是符合苏联现实主义理论,与“政治倾向”密切关联,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未触及艺术真实的本质。他们认为“真实”要超越20世纪初。早在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以往的思考方式,走向新的美学领域。对于创作主体关系》一文中就率先使用了“理想派小说”和“写实派而言,“是一种同感性具象、直觉印象、情感反应等掺合小说”的称谓,以区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20)渗透交融在一起的模糊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对于方法,并认为传统文论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直到文学作品的鉴赏者而言,“艺术真实也只有从作品主体1915年,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发表《现代欧洲文艺史的功能质转化为鉴赏主体的心理感受,即真实感,才算谭》,才开始真正涉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17年陈独(21)获得完全的实现”。这是文学真实论在新时期第一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扫荡传统古典主义文学观念,次真正意义上的突围,是真实论与文学艺术本质最为推广现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想;1920年,茅盾发表《小说接近的一次发展。以此为标志,20世纪80年代关于“真新潮栏宣言》,进一步强调要将文学思潮与中国文坛的实”的讨论开始出现新的文学真实的评判标准。实际创作联系起来。可见,在现代文学时期,新文学倡1995年吴秀明出版《真实的构造》,将真实纳入“作导者们对于现实主义缺乏完整的理论形态,而主要是品——作家——社会——读者”四个维度中进行审视,将其作为反抗封建文艺的武器,以凸显注重观察实际把写人和写情作为统摄整个系统的审美中介,把文学生活、表现人生的“真”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真实观推进了一步。1998年,南帆在《文学的维度》一期面对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书中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不同文化语境下“真实”的历史,他们渴望一种既能颠覆传统束缚,又能带来先进历史命运进行了探讨,进而揭示出文学真实与外在文思想、拯救积弱积贫的中国的“主义”。十月革命的成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1999年,吴义勤在《“写真实”功,让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马克思主义被引进国与“真实性”》一文中提出任何一个文学理论都应是开内,为革命文学以及后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起埋放的,能随时产生新的时代内涵这一启发性的结论。下了伏笔。之后,姜飞在《经验与真理——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历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作为国际史和结构》提出了“经验——真理”模式,考察了中国革命作家联盟的一个支部,其许多文学活动都与国际(23)自先秦以来文学真实观念的变化。王富仁更是在论文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同步。1930年11月,国际革命《文学真实论》中富有洞见地辨析了科学真实观与文学作家联盟在苏联哈尔科夫召开代表大会,正式认可并真实观的区别,纠正了长期以来的狭隘真实论,提倡把推行“拉普”提出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将作家文学真实与存在论联系起来,从而为我们理解文学真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视为一体,用世界观来替代作家实开辟了新的思路和视野。如上观点,可谓都突破了的创作方法。以往文艺的思维范式,与文艺内在本质规律更为接近,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决议《中国无产说明了真实论在20世纪90年代得以良性推进,尤其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将“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是向文化研究领域蔓延的做法,这是传统“真实”观发定为左翼文学的主要创作方法,并要求作家“必须从无生新变的体现。产阶级的观点,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来描写。(24)作家必须成为一个唯物的辩证法论者”,从而纠正当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真实观的背景渊源与当代变迁时弥漫在左翼文坛上的“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伊始即与封建文艺针锋相“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将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混为一对,以求真的姿态正视人生、正视社会,要求文学积极谈,在批评“革命的浪漫蒂克”创作思想的同时,也将革新政治与改造社会,以文学之真反映社会发展之实,浪漫主义一并否定,创作上的主体性也不容表现了,这从而完成思想启蒙的使命。而现实主义之所以被中国使当时众多作家都错误地以为不能再写自我的情感心(25)现代文学所接纳,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其根本魅力在于理,只能写群像,从而出现概念化和公式化的弊病。(22)追求真实的原则。真实论因此与现实主义紧密结合,针对“拉普”所带来的问题,苏共中央于1932年058

3史论【当代文学批评关键词】/“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作出了《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定,批判了“拉作者的“世界观”和“真实性”等同起来,这种真实观普”的错误倾向,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要求文学必须表现生活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如此才是作方法,提倡“写真实”,从根本上恢复现实主义:真正的真实。三、真实论:新时期以来的反思与重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新中国成立伊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得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以明确。对于文学的真实性书写,要求能够写出日常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生活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成为当时文学评判的唯一标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准。吴秀明认为苏联文学存在着两极形态:“一极是高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度重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一极是倾情描写生活的美(26)(33)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好光明面。”这两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几乎被照搬,于是便出现了一大批寄托着社会主义美好理想的“高1933年11月,周扬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大全”式人物。这一思潮限制了文学艺术更为丰富多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文,标志社会主义现实主彩的发展,使得创作题材、主题和风格趋向单一化,从义被正式引入我国。文中周扬专门指出,假如忽视了而助长了文艺创作的概念化和公式化风气。艺术的特殊性,把创作方法的问题直线地还原为全部“文革”期间,这一政治概念化风潮到达顶峰。“写世界观的问题,这将是一个决定性的错误。周扬对左真实”被认为是文艺专线的“黑八论”之一,而且居于翼文学忽视艺术特殊性进行了纠偏,但他同时强调创被批判的首要位置。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整个中国思(27)作中文学的政治性、教育性。这篇文章吸收了“社想界在经历短暂沉默与观望之后逐渐解冻,批评界开会主义现实主义”中有利于现实主义真实观发展的因始反思“文革”期间对“真实”理解的错误导向。从素,为左翼文学后来的创作定下了基调,但终究不能从1977年起,批评界对“文革”盛行的极左文艺思潮进行(28)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1942年毛泽东了反思,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真实论”。这是文艺真实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主张本质意义上的、一定程度上的回归。(29)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可以说,这为中国当代文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班学创作指定了方向。主任》,次年8月11日卢新华的《伤痕》在《文汇报》上在当代文学到来之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社发表。以此为发端与代表的“伤痕文学”,作为新时期会主义现实主义实际上已站稳了脚跟。与现实主义联以来第一个文学思潮进入当代文学史中。“伤痕文学”系紧密的,在不否定艺术性基础及其与革命历史和现虽未能真正摆脱政治的束缚,但“真实”问题已初显回实直接融合的真实论,已有丰富的前史与丰厚的现实归文学本身的端倪,并成为20世纪80年代一个论争土壤。的焦点。1953年9月23日,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受时代的限制而未能真正摆脱已有的束缚,这是代表大会召开,周扬正式宣布:“我们把社会主义现实当时文学界的普遍现象。正如刘心武所认为的,“要想主义方法作为我们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写出达到或超过《班主任》水平的新作”,就应该继续当(30)(34)则”。他还明确指出:“各个作家、艺术家都是按照一个与革命事业血肉相连的战斗一员。这明显受他们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来达到社会主义到思想的时代惯性作用。尽管如此,在真实性上刘心(31)现实主义的”。至此,现实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的历武的小说相对于前30年的文学而言,已具有新时代意史进程中,最终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面貌成为中国义上的超越性。当时文艺界的领导人之一冯牧将《班当代文学的主潮,其目标是通过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主任》的“真实”认定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将教育和改造,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如周扬1956年《班主任》的真实性与意识形态的高度关联起来:“按生在一次演讲中所提出的:“我们文学的任务,就是用共活的本来面目塑造出真实的、不是千人一面的艺术形(32)(35)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以“世象来,对人民群众起教育作用。”次年卢新华《伤痕》界观”来评判创作“真实”与否的,实际上就相当于把发表后,评论界对作品的正面评价也大都着眼于作品059

42022.12(42)的“真实性”,由此可见“真实”在中国当代的重要地位,精神的一种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可见,先锋派它往往与艺术性高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如朱祖贻所作家所认为的真实,是强调作家自身的主体精神价值,言,《伤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即其源从而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论”,完成了由客观真实到自现实,反映了现实和人生的真谛,一句话,“好就好主观真实的转向。换句话说,先锋作家实现了真实论(36)在真”。包括对其他伤痕文学作品的讨论,真实论的重建,他们的真实从再现真实走向创造真实,从而抵的整体趋势是从文学作品的真实转向了生活本身的真达艺术真实。实,在此基础上的蔓延才导致20世纪80年代关于“真此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很多作家意识到很难实”的多角度讨论。对生活的本质进行把握,于是文学写作转向了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真实”的讨论后,文学开始自然主义的书写,并提出作品只要具有“现实主义精“向内转”,从而出现关于文学真实的新的评判标准。这神”即可。“现实主义精神”只强调作家对现实和日常一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得以生活的介入姿态。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新继续发展。当然,对于文学真实性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写实小说,是秉持这一文学理念的。后来的打工文学、脉络,从开始的政治弱化转向,到“向内转”,再到这种底层写作等,也被批评界认为是对生活的真实书写。倾向的继续发展,其过程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无论是新写实小说,还是后来的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出现过犬牙交错与起伏不定的情形,所以20世纪90它们一概被加以“真实”的描述,即批评视野中的“诠(43)年代以来对真实论的发展进程和标志性事件,很难进证”部分。尽管其中隐含着某些批判性,但更多时行定论。候因其不敏感、不鲜明甚至是冷漠而被人所诟病。对20世纪80年代初当西方思潮大肆涌入。20世纪这类文学的真实性指认,其“真实”内涵,较之以往的定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义已相去甚远。速发展与消费时代的到来,新的文艺生产方式开始形20世纪90年代末直至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成,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手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作家不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文学生产机制再次发生剧变。有再认为文学的真实就是要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作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后文学时代,并总结出以下五点家创作中的主观真实渐成文学真实的主流。先锋小说、特征:社会生活资源的“丰裕化”和“超量供给”、“文学寻根文学等新的文学创作流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人口”的“全民化”、“无线传播”方式、“作家已死”、读(44)中先锋派小说首先提出了对文学真实的看法。者的阅读态度由欣赏转为消遣。在这一时代语境之先锋派代表作家马原认为,对生活真实的认识应下,讨论文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将显得指向性分散而该尊重个体的独立性,“我不能为了某个明确的想法去无济于事。也因此,文学生产机制随之发生了变化,生有意识地‘深入’到一种特定的生活中去。人们的兴产周期大大地缩短,网络文学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可趣和关注点差异很大,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方式,到目前供读者选择的文本呈几何倍数级增长,读者的阅读不(37)为止,我的方式并没有使我失望”。马原的创作关注再像以往局限于有限的文本中,也不再追求文学的深生活本身带给他的映像,这种映像便是文学上的真实。度。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内容越来越偏马原认为细节是他“想象和杜撰的产物”,且完成了“从向于消遣与娱乐化,对文学的评判也不再像以往采用(38)高度抽象到高度具象的意识过程”。对于客观细节某一样或几样标准进行文学鉴赏,“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把握,其实是主观感受在客观事物上的一种投射,因在现在这个时代,一部艺术作品是否能够得到受众的(45)为“生活中随时随地充满故事,充满神话和传奇;这些喜爱,与‘真实’的联系已经不再那么紧密了”。从而,东西搅到生活当中,使你无从分辨真的或假的,虚的还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已开始摆脱原来关于生活本质和规(39)是实的”。在当代文学真实论的发展进程中,这种观律书写的范畴,这一时期文学上的“真实”,“除了情感,(46)点显然具有超越性。剩下的都不真实”。先锋派作家余华也同样认为:“生活实际上是不真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典文学时代,由于资(40)(47)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他源的稀缺,文学承担了过多的功能”。但是随着网络(41)的所有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先锋派时代的到来,网络重建了新的文学场域,“人人可以成(48)作家不相信现实生活是真正的真实,认为“更接近个人为作者,网页就是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乃060

5史论【当代文学批评关键词】/“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49)至过剩的精神资源时,读者的选择范围日益增大”。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45页。回顾中国当代文学史,“真实论”走过了从政治主(18)陆贵山:《艺术真实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导到多元存在、从文学本质审美探讨到真实观念反思版,第38页。与重构的过程。文艺一方面回应着政治与时代的需要,(19)(20)(21)朱立元、王文英:《真的感悟》,上海文艺出版一方面又显示出文学审美的独立品格,同时还要受到社,1989年版,第11页,第133页,第157页。因传播技术发展导致文学生产机制发生变化所带来的(22)殷国明:《再论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情结”》,《文艺影响。整体而言,“真实论”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理论研究》1994年第6期。中留下的或隐或显的脉络,从中我们既可看出政治与(23)(25)(27)(28)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文艺之间关系的发展演变史,又可窥探真实论在中国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当代文学审美层面上的求真诉求,以及因传播技术的年版,第170页,第173页,第174页,第174页。发展而使其发生偏移与消解的鲜明轨迹。(2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见陈瘦竹主编《左翼文艺运动史料》,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0年版,第注释:163页。(1)(2)(3)(29)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26)《苏联作家协会章程》,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苏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联文学艺术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13页。页,第848页,第847页,第867页。(32)周扬:《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讲话》,《周扬文(4)(30)(31)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70—371页。奋斗》,《周扬文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33)吴秀明:《“一边倒”文化政策与当代文学中的“苏联模第243页,第249页,第249页。式”》,《文艺论坛》2005年第2期。(5)胡风:《文艺笔谈·序》,《胡风评论集》(上),人民文学出(34)刘心武:《〈班主任〉后记》,《刘心武文集》第八卷,华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出版社,1993年版,第568页。(6)胡风:《文艺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胡风评论集》(上),(35)冯牧:《打破精神枷锁,走上创作的康庄大道——在〈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00页。主任〉座谈会上的发言》,《文学评论》1978年第5期。(7)冯雪峰:《关于目前文学创作问题》,《冯雪峰论文集》(下),(36)朱祖贻:《好就好在真》,《文汇报》1978年8月2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8页。(37)(38)(39)许振强、马原:《〈关于冈底斯的诱惑〉的对话》,(8)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文学探路集》,人《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第5期。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页。(40)(41)(42)余华:《我的真实》,《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9)陈涌:《为文学艺术的现实主义而斗争的鲁迅》,《人民文(43)赵坤:《“阐”“诠”视角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中国文学》1956年第10期。学批评》2021年第3期。(10)陈其通、陈亚丁、马寒冰、鲁勒:《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44)黄浩:《走进后文学时代——一个历史结构主义者给21几点意见》,《人民日报》1957年1月7日。世纪文学所作的注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1)刘绍棠:《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见洪子诚主年第2期。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1945—1999》上编,长江(45)(46)(47)(48)(49)生琳、黄浩:《对现实主义艺术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79页。实论的历史告别——新时期以来艺术真实问题讨论的基(12)《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本思考与批判》,《文艺评论》2010年第1期。纪要》,见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1948—197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39页。(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13)(14)(15)张超:《艺术真实论》,《文学评论》1981年第(责任编辑:张涛)6期。(16)钱中文:《论艺术真实和艺术理想》,《文学评论》1980年第3期。(17)[苏联]高尔基:《论文学》,孟昌、曹葆华、戈宝权译,人民0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