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嗑CP”_青年女粉丝的创造性情感体验_许冠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2023年1月妇女研究论丛Jan.2023第1期总第175期JournalofChineseWomen'sStudiesNo.1Ser.No.175“嗑CP”:青年女粉丝的创造性情感体验12许冠文张慧(1.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情动;CP粉丝;情感人类学;亲密关系摘要:“嗑CP”作为一种时兴的、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粉丝文化实践,其所涉及的情感空间的生成及营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反映了青年粉丝群体对于亲密关系、社会秩序的理解与解读,以及情感在特殊场域中的生成性与创造性等特点。本文试图从对情动理论的启发性理解出发,探讨青年女粉丝在“嗑CP”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情感共鸣、主客体互换来主动地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她们如何以此为契机探索和想象社会规范外的亲密关系的可能性。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4-2563(2023)01-0102-15“Coupling”:CreativeEmotionalExperienceofYoungFemaleFans12XUGuan⁃wenZHANGHui(1.2.SchoolofSociologyandPopulationStudie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KeyWords:affect;CP⁃fans;EmotionalAnthropology;intimaterelationshipAbstract:Asanemergingfanculturalpracticeaimedatthepursuitofhappiness,thegenerationandcreationofemotionalspaceinvolvedinCPfandomhascertainspecificity.Thisspecificityreflectstheyoungfans'understandingandinterpretationofintimacyandsocialor⁃der,aswellasthegenerationandcreativityofemotionsinthespecialfield.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howyoungfemalefansactivelycreatepositiveemotionalexperiencesthroughemotionalresonanceandsubject⁃objectinterchangeintheprocessof“Coupling”,andhowtheyusethisasanopportunitytoexploreandimaginethepossibilitiesofintimaterelationshipsoutsideofsocialnorms.“嗑CP”是一种时兴的网络同人文化流行语,此想象、积极行动和具体实践。前还有“萌CP”“配CP”等说法。CP是coupling(配CP概念最早在漫画的耽美同人圈中专门用于对)的简写,泛指观众/读者将人物(可来源于不同男性同性配对,后来渐渐扩展开来,现在也用于异性文本,无论是小说、电影、电视还是现实世界)配对的恋配对和女性同性配对。其应用范围也从二次元文行为和过程;CP本身描述的不一定是客观现实,且化扩展到其他类型的文化产品,比如电视剧、电影[1](P181)必然带有观众的主观观点和解读。因此,在等,甚至扩展到真实世界的人身上。这种配对被视“嗑CP”这一现象中,重要的在于能动的“嗑”的过为一种同人创作。在同人的世界之中,无数的CP圈程,无论是配对还是解读都包含着青年粉丝的主动子构成了一个零散但有序的市集,每个人都能根据作者简介:1.许冠文(1998-),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情感人类学。2.张慧(1980-),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情感人类学、城市化发展、海外民族志等。102
1自身的偏好去选择相对应的一类CP,甚至找到自己投入,长期的时间投入意味着会接触到更多的、不同所喜爱的“本命”①,这种情感联系并不需要个体承类型的CP,这不仅使得CP粉丝有更丰富的实践经担类似社会性关系所要求的强烈的责任与限制,而历,也有助于笔者在访谈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与个人是直接指向亲密关系的情感意义。这种情感意义呈经历和理解相关的经验材料。而对于接触同人文化现出两个面向:一是纯粹的感官、身体愉悦状态,如时间较短(半年内)或者是被网络宣传吸引而参与“快乐”“刺激”等;二是CP粉丝对于CP亲密关系的其中的同人粉丝来说,她们对于CP的理解很容易受情感意义的自由畅想与诠释。他(她)们以纷繁复到其他同人粉丝的影响,个人的积极解读和情感投杂的同人作品与日常互动传递和共享着彼此的感入还不够充分。此外,受CP同人文化商业化开发的受,这一实践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情感空间,其中的情影响,刚接触CP文化的新粉丝可能尚未形成对同人感话语是鲜活的、实践的和生产性的。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CP粉丝们在这里摆脱了严肃的社会角色与情本研究访谈的53名受访者接触CP文化的平均感规范的限制,消解了情感类型的社会边界,在个体年限为5.7年,受访者的年龄为19-25岁,其中异性的感官体验与情感诠释中生产着一个混沌的、自由恋45位、同/双性恋8位。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她们的情感世界。本文试图以情动理论(affecttheory)的在初中或高中就开始接触CP同人文化了,特别是被生成性(becoming)为基础,通过分析“嗑CP”这一过耽美文学所吸引,因为其着重刻画男男同性情爱的程中的特殊情感空间营造,探究青年女性群体的情题材对习惯于异性恋叙事的青春期女性来说是神秘感共鸣体验,以及她们对亲密关系的积极探索②。而新奇的领域。但是,她们并没有局限于性或欲望本研究的调查时间集中于2021年3-12月,主的抒发,特别是在遇到她们所钟爱的“本命CP”后,要材料来源有两个:一是对网络资料的长期观察和而是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CP身上的闪收集,如热门网剧《山河令》播放期间(2021年3-6光点。她们有的喜欢深夜窝在被窝里品鉴与CP相月)在优酷视频平台进行弹幕的样本收集,在豆瓣小关的各类作品;有的喜欢亲自动手,用漫画、视频剪组、微博超话参与粉丝社群的日常互动;二是通过滚辑、同人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CP的理解。如果雪球和在CP粉丝社群发布招募等方式招募受访者,说,一开始对CP文化的喜爱与投入是对枯燥学习生一共访谈了53位女性。对生活在北京的受访者采活的调剂和对性的好奇,那么,持续的沉浸与投入则用面对面访谈,对生活在其他省份的受访者则使用推动着她们在CP文化中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她腾讯会议进行线上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嗑CP”的们表现出对情感体验和亲密关系的强烈兴趣,“青梅个人经历、对亲密关系的个人理解以及CP偏好等问竹马”“灵魂伴侣”“性张力”“羁绊”等多元词汇的题与受访者进行开放式讨论。对于调查对象的选择,本研究最终聚焦于青年出现,暗示着她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与探索并不女粉丝。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日局限于浪漫爱情。常互动中,还是在本研究的田野调查中,青年女性粉这并不是说,“嗑CP”是她们在探索亲密关系的丝都更为积极且乐于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CP的道路上的必然选择,相反,这只是机缘巧合下的偶然兴趣和情感状态,在招募到的被访者中也占据绝对亲和。并非所有接触CP文化的青年女性都会继续优势。在访谈中,笔者有意选择接触CP文化年限较沉浸其中,但CP文化为一部分愿意继续投身其中的长的人群。这一选择的原因在于,对于CP角色情感青年女性粉丝构建了一个情感空间。在其中,她们的感知及其亲密关系的想象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时间不仅是其所喜爱的CP角色的粉丝,同时也是自己的①在流行粉丝文化中,“本命”泛指对某一个角色、人物、作品、CP等的极致喜爱之情。参见邵燕君:《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上海: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第120页。②“嗑CP”并不仅限于女性,但本文主要访谈的是女性,因此将集中讨论女性粉丝群体在“嗑CP”过程中的行动与体验。103
2粉丝,因为她们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所着迷。此外,无现实中抽身出来,在幻想中满足她们的欲望。藤本论是CP文化的所谓“男性偏好”,还是寄托在CP角由香里(FujimotoYukari)对BL(boys'love)阅读的研[29]色身上的多样化的情绪期待,抑或跨越社会规范的究得到了类似的发现,粉丝们将自己沉浸在一个亲密关系想象,她们都在积极地通过自身的情绪体包含性别模糊性和性流动性的幻想空间里。BL故验和表达尽可能地理解自己、认识社会、探索未知。事作为一个安全的空间出现,身处其中的BL粉丝得一、同人粉丝文化综述以暂时从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中抽身出来,在幻[29](PP76-92)(一)同人粉丝及其情感实践想空间中暂时规避了对女性的性化处理,并同人文化的盛行早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近30且获得多样化的乐趣。比如“观看男性处于脆弱的、年来,同人文化研究也伴随着同人文化的发展而不断顺从的地位,不仅涉及性,还包括情感方面的颠覆性[2][3](PP238-257)[4](PP115-116,P119)[30](P140)[31]拓展,研究的议题涉及女性创作快感”。不过约翰·韦(JohnWei)进一步将[5](PP122-132)[6](PP1-19)[7][8](PP219-240)[9](PP173-181)、名人消费、社群、BL粉丝对异性恋中心范式的抵抗限定在BL叙事的[10](PP214-219)[11](PP202-208)[12](PP18-27)[13](PP500-513)[14](PP121-146)性别主义幻想世界中,这种抵抗不一定存在于现实之中。[15](PP153-160)[16](PP279-301)[17](PP479-495)以及政府干预等。现有同人粉丝对想象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现实研究的不足在于,将同人粉丝的实践看作一个实在生活中的性别秩序,一些学者发现,由于很多同人作的文化类别或身份群体,这导致在分析时不自觉地品往往以异性恋的方式创造关于同性恋的相遇和联落入主/亚文化的显在或潜在对立比较之中,“反抗姻的幻想,粉丝在阅读和理解同人文本中同性恋的亲者”的预设也阻碍了对同人粉丝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密互动时会受到异性恋浪漫文化的影响,并表现出对[32](PP223-238)[33][34](PP249-267)[35](PP1-12)实际上,同人文化中还有一个关键的思考脉络异性恋价值观的认可。但影响着同人粉丝和学者们的认识,即情感与亲密关是一些研究者指出,同人粉丝的分享和互动也塑造了[36](PP49-75)[37](PP365-383)系。它们是粉丝创作的重要元素,也为研究者捕捉一个女性性别空间,“一个以无穷的[2][18]同人文化的实践提供了线索。克里斯汀·斯科达想象力、生产快乐、智识及情感参与为特征的参与式[37](P365)里(ChristineScodari)和珍娜·费尔德(JennaFelder)空间”。粉丝们在网上的积极参与可能会形成基于CP粉丝(shipper)社群的同人作品、日常互动一套新的规则或共享知识,作为CP社群的集体智[38]等材料分析了女性同人粉丝对于情感以及浪漫关慧。同时,这一空间对于女性粉丝尝试边缘化的性[3][16][39](PP35-50)[40](PP841-870)系的看法。通过研究,学者们也发现了在同人小别探索和身份形成至关重要。比说和其他同人文化实践中,情感所提供的强大动力如,郑熙青指出同人文化的生产往往与女性粉丝共同[19](PP68-82)[20](PP195-202)[21](PP444-459)[22](PP108-125,P128)[41](PP13-24)支持,以及情体内部亲密的情感关系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感和亲密关系想象在欲望表达和反思性别过程中的感关系也包含粉丝与角色/偶像之间的积极联系,这[13][14][23](PP604-620)[24](PP77-101)[25](PP17-336)[6][42]重要作用。种关系推动着同人粉丝的消费、创作与互动。[26][27](PP15-20)如果说新女性形象在中国小说、电影可见,情感这一维度在同人文化的研究中从未中的流变呼应着性别秩序、社会秩序在中国的剧烈缺席,但是情感却往往被简化处理,比如将情感简化变革,那么在方兴未艾的同人文化中,女性同人粉丝为个体欲望的表达。这一预设被一些广泛应用在同们则更近一步,她们将对性别、亲密关系的想象与认人研究中的理论概念所接受,如欲望、凝视、幻想等。识的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中。珍妮斯·A.拉德威在承认情感内在欲望属性的基础上,受情动理论的(JaniceA.Radway)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本文试图指出,情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具备[28]启发性的视角。她对于爱情小说中女性读者的开的潜力。情动的潜力不仅体现在对于个人欲望和体创性研究,将研究重点转移到阅读的实践而不是书验的积极表达,还体现在对情感互动与社会性别规籍的内容上。她认为,女性的浪漫小说阅读是一种范的积极探索与挑战。这种挑战是在动态的、互动补偿性的做法,为她们提供了一种幻想,使其可以从的情感体验中不断生成的。104
3(二)情动理论与情感的生成性行动者对感觉做出解释,从而展开被情感驱动的行情动理论③为探索身体体验、情感与社会文化的动,以此强化行动者的世界观和行动认知。他将情[43][44](PP434-472)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在人类学与动的体验过程从意义真空的物理实验室拉回到意义情动理论的对话中,布莱恩·马苏米(BrianMassumi)多元的生活世界,也修正了斯图尔特对情动与意义关对情动生成性的强调吸引了情感人类学家的注意。系的判断。虽然情动可以摆脱意义的捆绑,但是作为他拓展了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的观点,明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49](P5),情动体验无法规避确了情动的特点是强度,而不是内容。以强度为特意义的影响。正如萨拉·艾哈迈德(SaraAhmed)发现征的情感状态是非语义的、非线性的、自治的、重要的,作为情动体验素材的生活世界中的情感及其象征的、奇异的、不确定的,并且破坏了固定(常规)意符号不是孤立的碎片化存在,而是嵌套在整体性的社[45](PP83-109)义。此外,“情动的自主性在于它的开放[50](PP117-139)会价值体系之中。而且,“情动与意义的发性。情动的自主性在于它可以逃脱出特定身[51](P135)生顺序与影响机制是复杂的”。萨哈·纽厄尔体———活跃的、用于潜在互动的身体———的限制。(SashaNewell)发现物的社会意义在情动的传递中成形的、保留下来的、符合特定情景的最终实现那被强化或重塑,这暗示着情动超越了物质的物理限些实际连接和阻碍功能的观念和认知是情动的捕制,情动与物质的共振使地理位置、商品、图像和声捉和限制。情感(emotion)是这种捕捉最强烈和最音充满活力,物品能够承载过去的情感意义并引发集中的表达,同时意味着某些未被捕捉的地方永久[52](PP1-22)当下的情动。[46](P35)和再次失去了”。情动所涉及的是一种前意识的情感共振,可能情动理论因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逻辑,情感预示一种对于社会秩序的打破甚至与之的不协调,人类学家顺应着后结构主义的思潮,试图打破观念它难以捉摸并预示了生活实践中的不连贯、不确定中的秩序性预设,以求发掘出生活实践的复杂性。以及复杂性,但同时情动又与社会世界紧密联系着。情动理论对人类情感及其实践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这呼应着同人粉丝的文化实践,她们一方面以社会下两点。生活为素材创造着自己的情感空间,另一方面“并非其一,情动的流动、不确定性与循环。凯斯琳·只是在努力领会(社会)文本的意义,而是使其具有和斯图尔特(KathleenStewart)将情动定义为一种即时[53](P136)[47]自己的人生、经验、需要和欲望相关联的意义”。的感觉状态。她认为情动所具备的流动与循环特每个同人粉丝自身独特的人生历程、她们对CP角色性使其可以通过身体、梦境、表演等体验形式来实的偏好、对CP亲密关系的独特理解与解释,甚至每现,而不再与意义捆绑。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情动个人与CP之间实现情感共鸣的逻辑都是不确定和强度,即在不同体验形式中个人情动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入性以及它们使什么样的想法和情感成为可能。复杂的。因此,“嗑CP”这一现象和过程产生了一个具体化的情感不是情动体验的结束,而是下一次体验以情感参与为重要媒介、以情感互动及共振为主要的开始与基础。“情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循环,它传特点的情感空间,这一空间也为独特的社会意义生导力量,并反映出循环的连接、路线与断裂。”[47](PP2-3)产提供了新的、甚至不可预知的可能性。其二,情动与意义的互动。丹尼尔·怀特(Daniel“嗑CP”的“嗑”作为一个动词,这一实践本身[48](PP175-180)White)将情动体验的过程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情感的流动、不确定与循环,这一情感体验、他认为与个人互动的社会世界会催生情动,并引导生成和再造的过程与意义的建构也并非一一对应、③“affect”一词在情动理论之中,有着与“emotion”的明确区分。在汪民安、郭晓彦主编的《德勒兹与情动(第11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中,专门探讨了德勒兹的“情动”(affect)概念,以及现在方兴未艾的“情动转向”(affectiveturn),并将“affect”统一翻译为“情动”。由此“情动”这一译名在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本文也沿用“情动”这一译名,从而与情感(emotion)相区分。105
4非此即彼的过程。在“嗑”的过程中,粉丝与偶像的换角色姓名,而没有原创性、特殊性的内容。正如行为、同人圈的互动会生成多样的情感共振、情感共亨利·詹金斯(HenryJenkins)所说,CP文化的流行[55](P200)鸣,情动这一理论中所蕴含的动态的、生成的、与意本身就存在一种对异性恋浪漫叙事的反思。义和外部环境相互催生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同CP粉丝不再满足于老套的浪漫叙事,而是希望能够人粉丝、“嗑CP”的过程以及情感实践,看到同人粉发掘出独特的情感联系。粉丝如同侦探一般,收集丝在“嗑CP”这一过程中进行的特殊情感空间的营零碎的信息,将CP过往中缺失的地方勾连起来,并造,以及澎湃情感中的共鸣与互动。且附加上自己对其情感关系的解读。这种解读常常二、CP情感空间与亲密关系创造涉及两个常用词:“发糖”和“插刀”。这两个词意指(一)“嗑学”④:CP同人文化概述一部作品的剧情,或是一对CP的行为对粉丝造成的同人,作为CP文化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指“意影响,其中“糖”对应的是人物情感发展顺利的甜蜜为建立在已经成型的文本(一般是流行文化文本)浪漫故事,“刀”则对应的是人物身心和感情都遭受基础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54](PP218-219)严峻考验甚至伤害的虐心波折的故事。此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所做的二次创作。同人作品外,还衍生出了“抠糖”的用法,即粉丝自己去解读剧采取的形式有小说、绘画、视频剪辑、歌曲、游戏等,而情或真人的言行举止等信息,从中发掘出在自己看来同人作品对原文本的忠实程度并没有定例,随各衍生能佐证CP关系亲密、真实的一些证据,从中获得甜蜜[54](P74)文本而定”。同人创作的多样化可以根据表达的感觉,而不是依赖于作者或其他权威的解释。形式的差异分为文字、图像、影像和现实四种类别。(二)故事线的创作与再创作一般来说,文字类别对应小说,而图像类别对应“嗑CP”虽然是围绕着主体的想象展开,但是不二次元的漫画以及2.5次元的游戏和动漫,该类别同的主体基于想象创作的作品(原始文本与同人作的同人作品更为丰富。在游戏与动漫中,由于原作品)构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但人物明确的幻想空间。提供了明确的人物形象,所以粉丝既可以进行同人而故事线和“糖点”则是这个空间的两个基点。前漫画创作,也可以写同人小说。而三次元的影视影者往往会涉及粉丝对人物自身故事的认知从陌生到像作品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同人创作的素材,随着视熟悉再到亲密的过程,后者则是CP粉丝对CP情感频剪辑技术门槛的降低,CP粉丝可以更为自由地根关系的感知与评价机制的关键所在。据自己钟爱的某一对角色的音像制作出同人CP作虽然具体CP人生故事的呈现是遵循着双方关品。这一创作既可以是同一作品的,如“陆花”(陆小凤×花满楼)⑤,也可以是跨作品的,如“伏黛”CP系亲密程度逐渐递进的线性叙事逻辑,但是CP粉丝(伏地魔×林黛玉)⑥。此外,历史人物的同人创作会认识和理解CP的出发点往往从CP角色的故事的借用影视剧中对应人物的影视片段作为素材,如“玄终点开始,即CP故事的开始都是一种倒推的逻亮”CP(刘备×诸葛亮)。还有就是现实真人CP,“一辑———先明确CP角色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然后去般认为是一种真人同人,即将真实名人在媒体上的发构建整个情感关系的发展历程。CP故事的展开可言和行为作为原文本展开衍生和想象”[54](P195)。以基于宏大的历史背景,比如《地平线下》所讲述的同人作品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流水线式的拼“楼诚”(明楼×阿诚)CP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的贴组合的浪漫桥段或传统言情故事模式会被CP粉革命运动之中;也可以是CP双方的人生经历,比如丝所接受。这种类型称之为“换头文学”,即只是更“云次方”(郑云龙×阿云嘎)的大学同窗情谊、“诺④“嗑学”一词既是一种网络流行表达,取“科学”的谐音之意,也是对CP文化的体系和多样性的潜在强调。⑤出自《陆小凤传奇》系列电影中的角色陆小凤和花满楼,两人在原作中是出生入死的兄弟。⑥前者选自电影《哈利·波特》系列,后者选自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CP双方都是真人饰演的影视角色,创作者以两个角色为原型想象一种跨文本的浪漫关系。106
5民”(李帝努×罗渽民)的同辈情谊等。赖于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对于互动、情境中的浪漫具体而言,CP故事有两种展开方式。一种是符号知识。比如同台演出、单膝下跪、父母在场等,在CP自身存在一种情感关系,如多年好友。这一类一个情境之中,不同要素的组合就构成了一种浪漫的CP的故事线,倾向于对既有情感关系的丰富,即在氛围。除却这些带有强烈浪漫意味的仪式情境,一些纷繁复杂的、碎片化的人物经历信息中将双方关系更为日常的互动,比如眼神交错、微笑或拥抱等比较的发展过程梳理清楚,让CP的情感关系以一种自然常见的人际互动表现,被CP粉丝视为比特殊的浪漫的、合乎逻辑的状态呈现出来。这个过程是CP粉丝情境更值得品味的内容。无论是看似不经意的、“下情感共鸣最为强烈的阶段。因为要在零碎的信息中意识的”眼神的交错,还是CP双方对某一行为或话题梳理出完整的关系脉络是极度耗费时间精力的,比如的默契反应,CP粉丝对“下意识”或“默契”的判断和“云次方”的CP粉丝在Bilibili上传了一个将近30小理解往往基于她们对CP角色的过往、基本信息以及时的按时间排序的CP资料合集。另一种是拉郎CP,相关CP圈所共享的情感叙事的认识。这种对具体情即创作者将自己心仪的(同一个故事或不同故事中)境的日常解读是一种仪式化的创造性情景分析,只有CP角色整合到一个自洽的故事之中,比如孙悟空×当CP粉丝足够了解与CP相关的方方面面,甚至了解林黛玉⑦。根据剧情的延展,创作者将《西游记》中孙CP之间特殊的经历或言外之意时,才能对CP日常生悟空的表演片段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表演片段进活中的细微表现赋予明确的、强烈的情感价值。行有意的剪辑安排来对应剧情,并且由于是通过视频无论是类似“告白”“求婚”等仪式情境,还是日的形式来讲CP故事,所以在解读上不会因为文字的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其中既有浪漫的身体仪式,如抽象和表达的限制而无法理解。真人的表演则能够“亲吻”,也有日常化的表达,如微笑、对视等。这些身提供更多可以解读的内容,如身体姿态、话语等。体活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是在人际互动的社会结构(三)“抠糖”:糖点的亲密意涵之中被分类及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所以,当CP粉丝“嗑空气”都能“嗑”出来,因为你总会脑补一些将其所期待的情感关系投射到这些身体、话语之中东西。脑补是嗑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要有想时,这些身体与话语所承载的意义就被替换了。尤其象力。就算他俩不看对方,但你可能就会想他俩是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嗑CP”还是“抠糖”,重点都在在欲盖弥彰,然后你就会嗑到。所以,即便他们俩随于“沉浸”,即沉浸于寻找、创造、解读糖(甜)的过程便什么物料(日常生活信息)都没有,就算不同框、之中。因为“硬塞是不甜的,在意义创造过程之中的不同台,但是你总有一些想象力,然后(将)缺失的内容填补全。(Ginger⑧-20211201)‘上头’才是最令人回味的”(Poetic-20211209)。“上头”的体验即是情动的体验。即便CP文化除了故事需要积极的创作及再创作外,对于CP粉丝来说,“嗑CP”并不是被动地等待CP制造或表塑造了沉浸式的情感空间,但真切的情绪体验需要现出某些带有强烈浪漫意味的行为,而是在观看的CP粉丝自身的参与来唤起。在对情境的身体符号、过程中,品味不同情境之中CP的情感表达、亲密互互动与氛围的联想与共鸣中,CP粉丝获得积极的情动或各自的言行之中所蕴含的情感。这种行动被称感反馈,即CP粉丝对CP的亲密状态有了更具身的为“抠糖”,即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寻找自己所感知到体验,无论这种情感是快乐还是悲伤。情动的关键的能印证CP关系的线索。不在于内容而是强度,情感的强度在发现“糖”的那粉丝对于具体互动细节及其情境的浪漫解读,依一刻瞬间达到顶峰。⑦参见《【孙悟空×林黛玉】名著顶流の甜宠爱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y117gV?from=search&seid=16727794099462552568&spm_id_from=333.337.0.0。⑧Ginger,23岁,研究生在读,“嗑CP”7年,高一时通过追韩国男团EXO接触到CP文化。她喜欢真人CP,如“灿白”(朴灿烈×边伯贤)、“朱白”(朱一龙×白宇),喜欢通过写同人文来想象CP在不同情景下的爱恨情仇。107
6我觉得糖点不是指某一个点,而是指整个看的往经历的对照;另一方面则来自同人CP圈,同一圈子过程。整个过程都是处于“嗑糖”的状态,就不会说的同好们基于相对一致的偏好而聚集在一起,然后根只盯着某一句,分析他一句话,觉得好甜什么的,我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去创作,她们将人设、关系、故事是不会这样的。(Lord⑨-20211205)和情境等要素进行符合个人逻辑的自洽处理。在这尽管情动的顶峰转瞬即逝,但是CP粉丝可以将个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一套关于CP亲密关系的共享不同情景中的“糖”串联在一起。在CP关系的生产框架。同人创作与分享将更多的CP粉丝联系起来,之中,每个具体情境中的互动细节都有助于CP粉丝她们彼此在讨论之中深化了对CP的认识。当一种情去感知和理解CP的情感状态,并且不同情景下的互感关系的预期以具体的形式如文字、图像或音频等呈动相互呼应也可以生成新的糖点。这种呼应是因人现出来,会有助于混沌的、琢磨不清的情感感知具象而异的,每一位CP粉丝对于CP角色的情感和亲密化,并且在分享之中同人作品及其创作思路也给其他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因此,她们基于自CP粉丝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感知和评价体系,帮助身理解而抠到的“糖”以及串联不同情景中的糖点她们在阅读或观看同人作品时感受作者想传递的情的逻辑也是大相径庭的,这也使得情动体验在每一感。CP粉丝的个体经验与圈层互动对应了威廉·马扎位CP粉丝身上唤起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但是一旦里拉(WilliamMazzarella)对马苏米的情动理论的发CP粉丝掌握了自己挖掘糖点的能力,她不仅可以整展。他认为马苏米的理论妥协于一种尚未理论化的[56](P304)合关于CP角色既有的信息与素材,还可以将未知“即时性的美梦”(thedreamofimmediation)。的、新的素材也纳入理解框架之中,为新的情感互动他相信人们在感应某种符号刺激或进行日常表达体验的生成提供新的可能性。时,不是孑然一身的孤立个体,而是与他人的互动过(四)亲密情境的个体经验与圈层共振程。所以个体始终在媒介的作用下受到他人情绪和同人CP的创作虽然是个人的想象创造,但是常意愿的影响。田丰指出,社交媒体正在重塑着青年[57](PP28-37)常涉及共同喜欢某一对CP的趣缘社群的文化共享。群体的社交模式。虚拟空间中互动的强弱这个社群的人数范围和构成结构根据CP的类型和转换提醒我们,CP圈不仅提供了一个集体塑造的情影响力而不尽相同。一类是网络社交社区,也就是感空间,还提供了多元的、共享的情感感知和叙述模在一些比较大型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中根据自身兴趣式及路径,它们嵌套在纷繁复杂的CP同人作品中。组建而成的兴趣社区。这些兴趣社区有比较强的公此外,在讨论和理解同人作品时,不应该简单使共性,如微博超话、LOFTER、豆瓣小组、Bilibili。粉用“正常—异常”的二分逻辑。因为所谓的“正常”丝以CP的昵称或代称作为核心的关键词来标记自实则是用日常生活的关系模式和互动逻辑去解读同己的兴趣与身份,比如“云次方”(音乐剧演员郑云人作品中的CP情感与亲密关系。虽然CP作品沿龙×阿云嘎的CP昵称) I0、“吃油条”(动漫人物夏用了普遍的亲密关系框架,但是如果说前者是一种油杰×五条悟的CP昵称) I1等。现实实践的逻辑,那么后者则是情感创造性实践。CP粉丝对情境中的互动的解读,一方面源自日前者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需要遵守的行为和人际互常生活经验,这种经验基于经验上的类同给予CP粉动规范,只有遵循规则,人们才能在社会秩序之中明丝判断关系的细微标准,比如距离感、分寸感以及既确自身的位置。但是当亲密关系被CP粉丝转化为⑨Lord,22岁,本科在读,“嗑CP”2年,大三时通过泰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接触到CP文化。她喜欢真人CP,如“BKPP”(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克里特·安努艾德奇康)。她平时通过了解、收集CP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的动态来“嗑CP”。 I0郑云龙与阿云嘎因参加音乐剧综艺《声入人心》而走红,两人都是专业的音乐剧演员,并且是大学同班同学,关系亲密。因两人名字里都有云字,粉丝因此将这对CP称为“云次方”。 I1夏油杰与五条悟是动漫《咒术回战》中的角色,两人原是高中同学,生死之交,但因理念不同等一系列矛盾与误会而分道扬镳,最终夏油杰被五条悟亲手杀死。108
7“嗑”的内容时,她们是身处想象的情感时空,借助下》、TheStarlessRoad(《疏星长路》)等,这些故事对共享的情感感知和叙事模式,为普遍的亲密关系赋于男男CP的情感和亲密互动的呈现可能源于作者予具有个人独特生命烙印的理解和叙事。自身的生活经验,比如对闺蜜日常互动的模拟。将例如,女性CP粉丝在理解男男CP的亲密互动在日常实践中所习得的女性之间的亲密互动方式和时,个人经验提供了帮助:“我发现,一方面,很多同情感体验转接到男男CP身上,此时男性身体只是情人文的作者对男男CP之间的互动行为描写非常接感体验投射的载体。这种投射使得CP粉丝可以在近于我们女生平时那种友情互动,只是比好朋友的CP角色细微的身体互动之中,比如在眼神对视、拥互动要更亲密、更暧昧一点。就像是把我们女生平抱等动作中类比、呼应自身过往的类似体验。简而时相处的模式直接放到他们的互动之中。另一方言之,CP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模糊的,是可以被创造面,我在理解别人写的东西时,可能是将自己的日常性解读的,而女性粉丝对这种情感的感知和解读,则生活经验作为一个基础,然后自己写的时候,因为你既包含了运用个人生活之中的情感经验感知,也包也不知道同性恋之间怎么谈恋爱,但是有需要描述含了对未知情感模式如男男同性恋的想象,以及在一种亲密关系的话,潜意识里可能就会感觉我跟我CP圈层内的参与和分享过程中对于情感体验内涵姐妹好像也挺亲近的,可能就会借用这种体验。”和外延的扩展及打破。(Wendy I2-20211208)三、情感的意义生成与亲密关系的探索对个人互动经验的套用旨在解决以下问题:个CP粉丝在CP角色身上所投射的思考、经历可以体要以何种视角来看待CP的情感关系,是男同性帮助我们去捕捉情动与意义的交织过程。情动与意恋,还是异性恋,抑或其他亲密关系类型?尽管对于义的关系始终是情感人类学家探索的主题。无论是不同的CP,CP粉丝在感知和评价其情感和亲密关[62](PP1-18)[63](PP170-181)人与物的关系如遗址、跳蚤市场、收系时会存在个体差异,但如果从情感社会性边界的[52]藏品,还是人与社会文化的交互、超自然文维度来理解,CP粉丝对CP情感的解读与自身的情[64](PP132-142)[51][65](PP578-601)化、宗教仪式,都强调着个人的感经验相关联,即受到个体的人际互动经验与相应情动体验是与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并且其强度受的情感体验的影响。对于女性来说,异性恋是需要到社会文化的调节。前文对CP文化及其情感空间通过学习、模仿或体验来习得的人际互动模式之一[58][59][60] I3。另外,普遍的异性恋对于两性主体来说的分析呼应了上述研究对情境与符号的肯定,而随都存在差异化理解,更不必说,对于女性而言完全不着CP粉丝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她们也在沉浸“嗑熟悉、也无从体验的男男情爱的理解[61](PP494-519) I4。CP”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与CP相互联系,成无论是以男男情爱为主题的专题作品,如《消失为更加突出的情动体验,甚至为CP粉提供情绪价值的初恋》《上瘾》《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还是CP粉和实践动力去探索未知的亲密关系和情感联系的可丝对原始故事中的角色的二次创作,如《地平线能性。 I2Wendy,21岁,本科在读,“嗑CP”10年。五年级时,因英剧《神探夏洛克》开始接触到CP圈。她喜欢文学CP,如“福华”(夏洛克·福尔摩斯×华生),以及历史人物CP(如伏尔泰×卢梭)。她致力于挖掘CP角色之间的张力。她将自己界定为主流文化的叛逆者。 I3安吉拉·麦克罗比(AngelaMcRobbie)、多萝西·霍兰(DorothyHolland)和玛格丽特·艾森哈特(MargaretEisenhart)分别在自己对浪漫爱情文化的研究中指出,工人阶级的女性通过杂志等媒介学习和模仿中产阶级的爱情文化模式。而安·斯威德勒(AnnSwidler)发现,中产阶级中盛行的异性之间的浪漫爱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信条,而是受到持续的质疑,只是在婚姻制度与浪漫文化的结合中这种质疑被消解了。 I4米歇尔·沃尔科米尔(MichelleWolkomir)发现,爱情话语中的异性恋叙事形塑着社会中规范群体成员和规范之外的群体成员的感觉与实践,那些并不适用于异性恋叙事的同性恋情侣或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受到异性恋(正常)/非异性恋(越轨)二元规范的影响。109
8(一)羁绊———友情之上、恋爱未满羁绊作为外来词,不受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情境CP粉丝的创造性之一体现在对新的情感模式和文化框架限制,它所承载的异文化的情感意义可的创造及解读。“羁绊” I5作为一种情感类型(以下以帮助CP粉丝突破情感的符号边界。我们常常使以“诺民”CP为例),可以反映CP粉丝是如何将自用的情感词汇如一见钟情、知己、青梅竹马等,虽然身的情感经历与CP的亲密关系勾连在一起,从而为为情感和关系赋予了美好的意涵,但是也在无形之自身的情感赋予意义与正当性。中将复合的情感体验划归到了不同的关系类型之我认为我所追寻的那种CP,他们的关系是那种中,使得情感与亲密关系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受限。没有办法通过友情、爱情去定义的羁绊关系。它处而异文化词汇的使用则是一种打破情感与关系边界于临界状态,即“友上恋未满”,而且会逐渐往亲情的积极尝试。比如一些网友使用“crush”而不是“一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我所追寻的一种关系,即我跟你见钟情”来表达自己在某种情境中对其他人突然萌是最好的朋友,看似恋人但不是恋人。我认为这是发的情感悸动。对外来词汇的运用扩展了中文语境可以概括最好的朋友和最亲密的关系的互动状态的下情感理解的边界,甚至可以更好地对应自身对于一个词。(Grenadines I6-20211208)情感的期待与感知。所以,“羁绊”区别于爱情的独所谓“友上恋未满”,即是把情感放置在爱情与友占性,是在没有血缘关系的非家人的CP关系之中寻情的临界区,再将其指向亲情。这不仅是试图摆脱社找一种陪伴式的亲情联系。这呼应了CP意义诠释会话语对于情感体验的边界设置,还是在积极地尝试的另一个核心诉求:对期盼的情感关系的探索。如模糊和拓展情感内在的可能性。比如,在现实生活果说社会规范早已为每一种情感设定好了相对应的中,非血缘关系的亲密关系的合法性基础是通过社会角色和情境,那么对CP的情感感知和关系判断则与制度来实现的,比如收养、婚嫁等,即将个体纳入一个CP粉丝自身对某种情感关系的体验相联系。家庭体系之中。但是在想象的关系之中,两个个体之我对于亲密关系的理解一方面受到日本文化的间的互动及其情感联系就能够作为双方亲密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因为我小基础,而不需要考虑社会规则的认可。换言之,情感时候跟筒子楼里的那些小伙伴玩得特别好,当你在小取代了社会规范,成为关系的合法性基础。“诺民”的时候知道了那种美好的情谊是什么样子的,你就会CP亲密关系的确认源自彼此之间长期陪伴而形成的一直去追寻那个样子。我之所以会嗑“诺民”,是因为默契,以及在各自的生命事件中留下的印象。罗渽民和李帝努身上展现出来的是最符合我所追寻我对于羁绊的要求,它并不只存在于“嗑CP”,的一些东西,也契合我跟我朋友之间相处的感受与方而是说“嗑CP”这个事情回应了我对于这种羁绊的式。我会觉得,我能理解他们的行为,认为他们一定需求,所以我才会去“嗑”。我对于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就是那种非常美好的闺蜜,所有美好的词都能够是(基于这个原因而)这么做的。或者是他下意识这放到这个人身上。我之所以强调“羁绊”这个词,就么做,深层逻辑一定是这样的(原因)。我的理由是,因为在中文的语境之中,我找不到合适的词去描述。这可能是一些很自负的想法。因为我也有友情长达而羁绊来自于日本文化,它不仅在原意上涵盖了我15年的朋友,所以我会通过我跟我朋友之间的经历去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就是那种彼此之间难以割舍的、猜测他们俩之间的关系。(Grenadines-20211208)不愿割舍的、不能割舍的联系,还能摆脱中文词汇对首先,对CP亲密关系积极诠释的动力源于CP关系的限定,去捕捉到我所期待的那种飘忽但确定粉丝对快乐的情感体验的追求。因为快乐的转瞬即的感受。(Grenadines-20211208)逝和时空的限制使人不能停留在同一个情境之中去 I5羁绊,源自于日文词汇绊(きずな),指断ちがたい人と人とのつながり(人与人之间无法、不能斩断的联系)。 I6Grenadines,24岁,研究生在读,“嗑CP”4年,第一次明确意识到自己在“嗑CP”是追韩团EXO的CP“勋鹿”(吴世勋×鹿晗)。她认为“诺民”(李帝努×罗渽民)这对CP完美契合了她的喜好。她平时通过互动AppBubble来了解和与CP互动。110
9反复地体验快乐,尽管Grenadines没办法再回到小理解中,情动的生成性在于对种种可能性的捕捉,并时候去重复体验儿时玩伴带给她的快乐,但“嗑CP”为行动者的行动提供情绪能量。能够给CP粉丝提供一个自由的情感体验空间去挖(二)情感满足与意义生成掘快乐。其次,快乐内在蕴含的情感体验是值得追“嗑CP”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求的,这种情感价值是个体认可的,那就需要一种方关领域(同人、耽美)的研究给出了一些比较普遍的观式将这种情感再度流转起来,这种流转并不意味着点,如性欲望、社群交往、性别意识等。与这些判断紧要重现、复制类似的情境,而是通过创造性的共鸣仪密相连的是CP粉丝的情感,无论是即时的情动,还是式将一系列自己所艳羡的美好要素有逻辑地整合到过往经历的共鸣,抑或情感关系的联系,都在提醒研一起,从而与自身的情感经验相呼应和共鸣。这一究者去把握CP粉丝的情感体验的变化与多样。过程使得其所追求的快乐和理想的情感关系能够具因为考研没考上,然后考公以及省考、国考也没象化,这使得CP粉丝在感受到具身的快乐的同时,考好,导致整个人的状态是比较颓废的,就很需要一还能赋予情感肯定性的意义和价值。个压力宣泄的地方。那时每天我看CP的作品时,就我跟我(最好的)闺蜜平常吐槽最多的一个事情觉得蛮治愈,有种充电的感觉,人也变得比较有活是什么?就是说你赶紧去做个变性手术,这样我俩就力。(Smooth I7-20211121)能在一起了。那我俩之间是爱情吗,我俩是“拉拉”那时刚分手,自己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想找点事吗?并不一定吧!但这样(我们)能被承认,并且能给情做,所以就去“嗑CP”了。每天晚上刷手机,看着人对方安全感。我可以永远地陪伴你。而我之所以跟家的绝美爱情,经常是一边看一边放声大哭。我发现,闺蜜说,你去做变性手术,然后我们两个结婚在一起,所有我嗑生嗑死的CP,为了他们(我)晚上几乎不睡觉是因为世间所能接受的爱情一定是男女之间的。这在那里流眼泪的,都是和我自己情感波动有关的。我样你一定能结婚,并且不会被家人(反对),不会产生会把他们作为自己感情的寄托。(Rain I8-20211209)很多很多麻烦。甚至在你不生孩子,你都会引起两个如前所述,“嗑CP”所涉及的文化模式、社群互家庭的矛盾的情况下。你的妥协方式就是这个,但并动与个体经验这三类要素是共同作用于CP角色的。不代表我这样想是出于异性恋的逻辑,而是这只是满虽然CP角色的互动是类似的、普遍的人际互动模足我的想法的一个方式。(Grenadines-20211208)式,但是帮助CP粉丝做出判断、确认CP情感关系“羁绊”同时也为情动的生成性提供了生动的的是她们的动态情感体验。马苏米将情动视作先于说明。若昂·比尔(JoaoBiehl)和彼得·洛克(Peter意识做出的反应,尽管这个观点有陷入生物本质主Locke)指出,情动的生成受到个人欲望的驱动,同时[66](PP317-351)义的危险,但这一观点提醒我们需要去注意实践中又会受到权力和知识的调节。这导致情动与意义、情动与行动之间存在模糊性,但是随着情动的情绪状态,从而填补被欲望叙事所遮蔽的情感需强度的深化,性别、婚姻等规范对于个人情感、欲望求。虽然情绪的需求是必然的,但是受访者的观点的限制也被进一步暴露出来。羁绊的例子表明,尽提醒我们,CP并不必然能够满足她们的情绪需要,管个人在社会规范面前是渺小的,但是情动的生成这是偶然的。CP的诞生即是情动体验萌发的时刻,性给予了Grenadines情感动力去将自己的想法以可因为CP对于每一位CP粉丝而言都是特殊的。CP行的方式付诸实践。尽管情动的萌发与强度难以捕这一概念意味着一对人物的亲密互动和情感表达与捉,但是在对行动者的行动、话语及其背后的意义的CP粉丝自身的情感需求相互匹配。情绪需求的缺 I7Smooth,24岁,已工作,“嗑CP”3年。因电视剧《陈情令》而接触CP文化。她喜欢真人CP“博君一肖”(王一博×肖战),平时会在微博和QQ群与同好一起交流、互动。 I8Rain,22岁,本科在读,“嗑CP”10年。她第一次接触到CP粉丝是在追韩国男团EXO时喜欢上的CP“灿勋”(朴灿烈×吴世勋)。她现在正在嗑影视CP“莲理枝”(目黑莲×道枝骏佑),平时会在社交论坛收集CP的相关日常动态。111
10口在CP匹配的时刻转化成情动的强度。我可以通过CP来体验。(Sumatra 20-20211204)但是情动体验的生成性并不停留于此,随着CP此外,理想化的想象可以帮助CP粉丝突破关系粉丝对CP角色的日益了解,自身的情感需要也逐渐的社会边界,特别是对于爱情、友情、亲情这些关系模转变为在CP粉丝与CP角色的互动中形成的对亲式,其本身是带有很强的社会边界性的。但是在情感密关系的理想化想象的情感需要。的维度之中,这些概念背后的情感体验可能是混沌共同信仰的伟大爱情,我自己对CP关系的要求的、界限不清的,所以附加在这些概念身上的社会边还是蛮高,蛮霸道的。这可以说是我在一次次品味不界似乎也就没有必须存在的理由。CP粉丝的理想化同CP的故事后,从CP身上总结出来的特质。我相信实践一方面赋予亲密关系超出社会层面的崇高意义,这个特质不会局限于单个的作品或剧情之中,而是一另一方面将情动体验与意义赋予两者勾连在一起。种普遍的、更高层次的信仰或精神。这值得我们去追在嗑伏尔泰和卢梭之前,我对伏尔泰的理解完求。尽管这个特质在现实中相对理想化,但我发现它全就是一个严肃的长发形象,完全没有办法把他当在CP身上能够被体现出来。(Rain-20211209)成一个立体的人来看待,也很难想象伏尔泰发怒时很多“嗑CP”的人,他/她们很难在现实里实现的样子。直到我为了“嗑CP”,去读了他的一些史的一些东西,就希望在CP身上看到。因为它太理想料,才发现他真的是活生生的,特别可爱,就有种(把化了,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非常理想的世界,既超出他)从神堂拉回到日常生活的感觉。就是他从一个了世俗规定的爱情、友情、亲情的界限,又能有精神符号、一个名字重新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会笑,上的、灵魂上的共同联系。(Poetic I9-20211209)会哭,会骂人,这非常动人。(Wendy-20211208)尽管CP粉丝都在设想理想的亲密关系,但是这从符号变成人并不是指完美复现了以伏尔泰为个理想所指涉的亲密关系边界是流变的,并呈现出代表的CP角色本身的人物形象,而是CP粉丝在与明显的个人经验差异与偏好。这体现在CP粉丝在CP角色相关的物品、文字等符号中投注了意义,CP情感共鸣时所呼应的现实情感体验类型的差异化。粉丝能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去诠释CP角色的有的基于亲情,有的基于友情,不一而足。情感的类言行举止,并且在与符号的互动中情动体验相伴而同唤起个体经验上的回应,从而在CP的选择及对其行,不同意义及符号的叠加也可以扩展甚至改变对情感关系的理解和诠释上就会从个体经验出发。其于亲密关系、情感的理解范围与维度。次,通过对CP的观看,CP粉丝得以从自身的情感经(三)反思社会化:规范外的情感体验验之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旁观的姿态去观看他人的表CP粉丝在诠释一种情感关系时,个体始终会与现,并通过情感体验的类比进行主观情感经验与CP现实的社会关系规范进行互动,在这种互动中进一情感流露之间的互动。一方面,这个过程会将CP粉丝曾经经历过的模糊的、混沌的情感体验以一种可言步凸显了彼此之间的张力。说的、可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CP粉丝对刚才我下意识用了“合伙人”这个词来形容恋CP情感的感知与解读的逻辑和角度又会因为个体情人。现在我有点愣,感觉自己在用一种挺经济、挺功感经验的特殊性而带有很强的个人生命体验的色彩。利的视角看待恋爱关系……相比之下,“嗑CP”好像CP对我来说,是超脱于整个三次元之外的,所比谈恋爱经济一点,因为我在“嗑CP”的时候,我只以它可以被我投射很多东西,让我拥有不曾有过的是看客,CP之间的惊心动魄或者细水长流本质上跟体验,包括复杂的情感。有些在现实中的禁忌话题,我都没有什么关系。我可以像看电影、看小说那样 I9Poetic,24岁,研究生在读,“嗑CP”7年,她喜欢的第一对影视剧CP伊文×伊萨克来自性教育系列片Skam,她现在正在嗑真人CP“开泰”(李泰民×金钟仁)。她认为这对CP体现了她所追求的奋进与相互陪伴等品质。 20Sumatra,23岁,研究生在读,“嗑CP”8年。她初中时受同学影响开始接触二次元文化,并逐渐喜欢上CP同人文化。她现在正在嗑动漫CP五条悟×夏油杰。她为这对CP创作了很多同人漫画。112
11沉浸其中去体会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可以随时抽离。我们怎么理解爱的意义了。人离开了爱情完全可以活下(Moon 21-20211204)去,但是离了爱不能。这是我的感觉。所以,无论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婚姻是合同关系,是契约性质的感情,它的本质是爱。(Hamster 23-20211211)关系,而爱情是更复杂的东西,我觉得它是个奢侈作为跳出规范的探索,嗑CP不遵从现实的婚恋品,是更好的体验,是跟婚姻完全不能等同的存在。逻辑,也不复制传统言情中男强女弱的模式,CP粉丝所以我很清楚,CP本来就是我构筑出来的一个比较以自身的情动体验为线索去感知、理解和诠释CP的美好的东西,我不可能把它和婚姻家庭等同期待。情感关系,这也为CP粉丝的情感共鸣开辟了更广阔我期待在CP身上看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灵魂的空间。不再局限于爱情,更多元的个体在生活中所的共鸣。(Nico 2-20211128)体验过的美好情感在CP的情感感知中得到共鸣,并当婚姻、恋爱这种带有明确社会属性的关系被且无须顾虑现实社会规范对情感关系的种种制约。纳入CP的情感关系感知时,已经清除掉了很多依附“嗑CP”,可能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CP双在这些关系之上的社会性规范与责任。作为连续体方要自己去想通: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整体的情感被种种社会性规范切割归类到不同社会为我自己有过这种经历,就是要去自己定义亲密关角色,并将社会角色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一并加注到系。相较于男女CP,男男CP更不容易想通他们之情感之中,由此形成一种情感—角色—责任的三角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会愿意为他付结构。而情感感知机制则是要将这个三角结构打出那么多?我对他到底是不是爱情?我觉得这种纠破,将责任从结构中剔除出去。从而将依附在社会结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这种纠结不仅涉及亲密角色和情感之上的道德秩序消解掉,以解放这种道关系本身的模糊性,还关乎在现在的社会框架里我们德责任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的限制。难以找到一个能轻松界定我们关系的方式。当年,我在现实的婚恋关系之中,爱情与婚姻之间的联(女)和我现在的女朋友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讨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生产联结。其内在的矛盾论过,双方能不能在不结婚的前提下,保证我们两个在于,婚姻作为一种制度的存在必然在两个关系主都不会跟别人结婚,而且也没有其他更亲密的关系之体之外卷入更多的人,由此就需要进行更密集和繁类的,反正我们的关系就是基于这个开始的。我们自琐的关系匹配,正如门当户对无非是简化这种关系己会去想,我们能不能突破一些社会的框架,去探索匹配复杂性的方式之一。而在CP情感关系的感知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Sunshine 24-20211203)之中,这些社会性的逻辑则变得可有可无,“有”的是婚姻家庭作为普遍存在的关系模式和情境,具有情感和亲密关系的社会边界对于个人生活的影比较广泛的可理解的、可解读的亲密情感意义,可以响是具体的、明确的。Sunshine的困惑源自自己的作为同人创作的要素;“无”的是这些情境背后的社亲密关系实践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当社会规则会规范与道德秩序等力量已经被消解了,因为CP的对亲密关系的界定无法提供给她一个明确的、行之情感联结并不需要这些规范与秩序的参与。有效的关系模式和行动规则时,这种个体体验与社人的生活中可以离开爱情,但是不能离开爱。就看会规则之间的落差往往会使她感到困惑。而她在 21Moon,22岁,已工作,“嗑CP”8年。她平时喜欢在Bilibili看不同类型的CP同人视频。近期,她在看游戏直播时喜欢上了一对游戏主播CP瓜林×安可乐。 2Nico,23岁,本科在读,“嗑CP”8年,她接触到的第一对CP是“凯源”(王源×王俊凯)。她现在在追“宇日俱曾”(肖宇梁×曾舜晞),她并不介意CP有剧本或者营业,但要求CP要能将她期待的内容演绎出来。 23Hamster,23岁,本科在读,“嗑CP”7年,她喜欢真人CP,如“云次方”(郑云龙×阿云嘎)。她喜欢现实生活中的CP有着奇妙的命运感,即双方的相遇相知不是人为的控制,而是机缘巧合的碰撞。 24Sunshine,24岁,“嗑CP”8年。一开始青睐于CP间浓烈情感的碰撞,后因自身经历的影响,开始好奇和热衷于挖掘CP情感关系的发展历程,如“GGAD”(格林德沃×邓布利多)。113
12“嗑CP”时对于CP角色的潜在提问和好奇实际上给的情感能量得以释放。在这种积极的情动体验中,亲她一种情绪上的反馈。因为CP角色存在于想象的、密关系的某些规范边界得以打破,某些新型的亲密关情绪化的时空,她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困惑在CP角系想象和理解得以创造、感知以及共享,并通过一种色身上产生了共鸣,她在与CP角色的互动中去反思“快乐”“上头”的体验对个体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她的困惑是什么。这种对于亲密关系的困惑并非一在“嗑CP”这一追求快乐的粉丝实践中,社群互蹴而就的,而是在现实与想象的张力之间,个人与CP动、个人经验与CP角色共同搭建起了异彩纷呈的角色的互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从模糊过渡到清晰的。CP情感空间。这个空间以CP粉丝自身的情绪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困惑的感觉或情绪体验驱动着她去探为轴,在粉丝与CP角色的持续互动中碰撞出激烈的索什么引发了她的好奇或困惑。“嗑CP”过程中的情情动体验。尽管情感在既往的研究中早已司空见动体验提供给她持续的情感能量去探索及思考。惯,但是通过对青年女粉丝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发四、结语现,情感内在的能量和价值需要更深入的论述。在在“嗑CP”的粉丝实践中,具身经验与社会情感情动理论的启发下,我们发现,在欲望、女性主义、亲的交汇不仅涉及情动的复合时空体验,还涉及具体密关系背后,情感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尽管每一的情感空间与情感关系。每一次具身体验都是在充位CP粉丝对于CP的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但是她斥着不同情感意义的情境与关系的互动中展开的,们的行动以及承载的意义都受到其情绪体验的影而情动自身的去意向性和行动潜力,反而帮助个人响。CP粉丝每一次“嗑CP”都是一次情动体验,情动得以摆脱情感的社会规范限制,从而对亲密关系赋的强度与她们对CP角色认识程度、喜爱程度有关,也予符合个人期待的意义。在CP的情感空间中,围绕与她们所共鸣的个人经验的深刻程度有关。这些因着“快乐”,CP粉丝们以公共化的情感话语为骨架,素不仅影响着她们“嗑CP”时的情动强度,也影响着以一系列的文本(真人互动、影像、图画、文字)为素她们投注在CP角色身上的意义。情动所暗示的行动材,以自身的情感共鸣为动力。在情感共鸣之中,潜能体现在情动与意义的交织之中。情动为个人提CP粉丝对于亲密关系的想象、感知与评价体现了自供情感能量支持,推动CP粉丝去探索亲密关系的可身创造性的理解与诠释,而这种创造力得益于个人能性。情动勾连起CP粉丝自身的情感经历与CP角的情感经历和内在的情动能量。在与CP的互动、与色的亲密互动,并且为她们自身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社群同好的交流、与社会规范的碰撞中,她们被抑制表达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肯定,以及持久的动力。[参考文献][1]郑熙青、肖映萱、林品.“女性向·耽美”文化[J].天涯,2016,(3).[2]Jenkins,H..TextualPoachers:TelevisionFansandParticipatoryCulture[M].NewYork:Routledge,2012.[3]Scodari,C.,andFelder,J.L..CreatingaPocketUniverse:“Shippers”,FanFiction,andtheX⁃FilesOnline[J].CommunicationStud⁃ies,2000,51(3).[4]刘芊玥.一种性别空间的制造:耽美文学的实验性写作与阅读[J].新闻传播,2014,(11).[5]肖映萱.“嗑CP”、玩设定的女频新时代———2018-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女频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0,(1).[6]Guo,Q..FictionandRealityEntangled:Chinese“Coupling”(CP)FansPairingMaleCelebritiesforPleasure,Comfort,andRespon⁃sibility[J/OL].CelebrityStudies,2022.[7]Piper,M..RealBody,FakePerson:RecontextualizingCelebrityBodiesinFandomandFilm[J].TransformativeWorksandCultures,2015,20(3).[8]Galbraith,P.W..Fujoshi:FantasyPlayandTransgressiveIntimacyamong“RottenGirls”inContemporaryJapan[J].Signs:JournalofWomeninCultureandSociety,2011,37(1).[9]田晓丽.互联网时代的类社会互动:中国网络文学的社会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14
13[10]郑丹丹、吴迪.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9,(6).[11]朱丽丽、赵婷婷.想象的政治:“耽美”迷群体的文本书写与性别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15,(6).[12]郑熙青.AlphaBetaOmega的性别政治———网络粉丝耽美写作中女性的自我探索与反思[J].中国图书评论,2015,(11).[13]Wong,K.H.A..TowardsaQueerAffectiveEconomyofBoys'LoveinContemporaryChineseMedia[J].Continuum,2020,34(4).[14]Zhang,C.Y..WhenFeministFallsinLovewithQueer:DanMeiCultureasaTransnationalApparatusofLove[J].FeministForma⁃tions,2017,29(2).[15]徐艳蕊.网络女性写作的生产与生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6]Bai,M..RegulationofPornographyandCriminalizationofBLReadersandAuthorsinContemporaryChina(2010-2019)[J].Cul⁃turalStudies,2022,36(2).[17]Ng,E.,andXiaomeng,Li.AQueer“SocialistBrotherhood”:TheGuardianWebSeries,Boys'LoveFandom,andtheChineseState[J].FeministMediaStudies,2020,20(4).[18]Zubernis,L.,andLarsen,K..FandomattheCrossroads:Celebration,ShameandFan/ProducerRelationship[M].Newcastle:Cam⁃bridgeScholars,2011.[19]Barnes,J..FanfictionasImaginaryPlay:WhatFan⁃WrittenStoriesCanTellUsabouttheCognitiveScienceofFiction[J].Poetics,2015,48(1).[20]Davies,R..TheSlashFanfictionConnectiontoBiMen[J].JournalofBisexuality,2005,5(2-3).[21]Kustritz,A..DomesticatingHermione:TheEmergenceofGenreandCommunityfromWiktt'sFeministRomanceDebates[J].Femi⁃nistMediaStudies,2015,15(3).[22]吴玥、王江楠、刘艺萱.她们为何在同人社群自愿创作:以群体认同与情感付出为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S1).[23]Chang,J.,andTian,H..GirlPowerinBoyLove:Yaoi,OnlineFemaleCounterculture,andDigitalFeminisminChina[J].FeministMediaStudies,2020,21(1).[24]Hemmann,K.QueeringtheMediaMix:TheFemaleGazeinJapaneseFanComics[J].TransformativeWorksandCultures,2015,20(3).[25]Shuying,Liang.ChineseFemaleDesire,Gaze,andIdentityConstruction:ACaseStudyof“BoysLove”[J].AsianJournalofWomen'sStudies,2022,28(1).[26][美]李海燕著,修佳明译.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27]戴锦华、孙柏、杨烨莹等.“文化革命”、“女性”的发明和中国电影———戴锦华谈“五四与电影”[J].电影艺术,2019,(3).[28][美]珍妮斯·A.拉德威著,胡淑陈译.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M].上海:译林出版社,2020.[29]Yukari,F..TheEvolutionofBLas“PlayingwithGender”:ViewingtheGenesisandDevelopmentofBLFromaContemporaryPer⁃spective[A].MarkMclelland,KazumiNagaike,KatsuhikoSuganumaandJamesWelker(eds.).BoysLoveMangaandBeyond:His⁃tory,Culture,andCommunityinJapan[G].Oxford:UniversityPressofMississippi,2015.[30]Tan,B.K..RewritingGenderandSexualityinEnglish⁃LanguageYaoiFanfiction[A].AntoniaLevi,MarkMcharry,andDruPagli⁃assotti(eds.).Boys'LoveManga:EssaysontheSexualAmbiguityandCross⁃CulturalFandomoftheGenre[G].Jefferson,N.C.,andLondon:Mcfarland,2010.[31]Wei,J..QueerEncountersbetweenIronManandChineseBoys'LoveFandom[J].TransformativeWorksandCultures,2014,17(3).[32]Chiang,F..CounterpublicbutObedient:ACaseofTaiwan'sBLFandom[J].Inter⁃AsiaCulturalStudies,2016,17(2).[33]Hori,A..OntheResponse(orLackThereof)ofJapaneseFanstoCriticismThatYaoiisAntigayDiscrimination[J].TransformativeWorksandCultures,2013,12(1).[34]Zhang,C..LovingBoysTwiceasMuch:ChineseWomen'sParadoxicalFandomof“Boys'Love”Fiction[J].Women'sStudiesinCommunication,2016,39(3).[35]Zhou,Y.,Paul,B.,andSherman,R..StillaHetero⁃GenderedWorld:AContentAnalysisofGenderStereotypesandRomanticIdealsinChineseBoyLoveStories[J].SexRoles,2018,78(1).[36]Mizoguchi,A..Male⁃MaleRomancebyandforWomeninJapan:AHistoryandtheSubgenresofYaoiFictions[J].U.S.⁃JapanWomen'sJournal,2003,25(2).[37]Martin,F..GirlsWhoLoveBoys'Love:JapaneseHomoeroticMangaasTrans⁃NationalTaiwanCulture[J].Inter⁃AsiaCulturalStud⁃115
14ies,2012,13(3).[38]Jenkins,H..ConvergenceCulture:WheretheOldandtheNewMediaCollide[M].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2006.[39]Xu,K.,andTan,Y..TheChineseFemaleSpectatorship:AStudyoftheNetworkCommunityofthe“Boys'Love”Movie“CallMebyYourName”[J].FeministMediaStudies,2021,21(1).[40]Welker,J..Beautiful,Borrowed,andBent:“Boys'Love”asGirls'LoveinShojoManga[J].Signs:JournalofWomeninCultureandSociety,2006,31(3).[41]郑熙青.何谓融合文化工业———粉丝、同人与媒体资本[J].中国图书评论,2021,(10).[42]高寒凝.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文与“女性向”网络亚文化中的爱情[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43]Deleuze,G.,andGuattari,F..AThousandPlateaus:CapitalismandSchizophrenia[M].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sota,1987.[44]Leys,R..TheTurntoAffect:ACritique[J].CriticalInquiry,2011,37(3).[45]Massumi,B..TheAutonomyofAffect[J].CulturalCritique,1995,31(2).[46]Massumi,B..ParablesFortheVirtual:Movement,Affect,Sensation[M].Durham,Nc:DukeUniversityPress,2002.[47]Stewart,K..OrdinaryAffects[M].Durham:DukeUniversityPress,2007.[48]White,D..Affect:AnIntroduction[J].CulturalAnthropology,2017,32(2).[49][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50]Ahmed,S..AffectiveEconomies[J].SocialText,2004,22(2).[51]Reisnour,N..IfYouSing,YouWillSurelyFeelHappy:TheAffect⁃EmotionGapandtheEfficacyofDevotionalSonginBali[J].Culture,TheoryandCritique,2020,61(2-3).[52]Newell,S..TheAffectivenessofSymbols:Materiality,Magicality,andtheLimitsoftheAntisemioticTurn[J].CurrentAnthropology,2017,59(1).[53][美]劳伦斯·克罗斯伯格著,卢世杰译.这屋里有粉丝吗?———粉都的情感感受力[A].陶东风编.粉丝文化读本[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4]邵燕君.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M].上海: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8.[55][美]亨利·詹金斯著,郑熙青译.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6]Mazzarella,W..Affect:WhatisItGoodFor?[A].SaurabhDube(ed.).EnchantmentsofModernity:Empire,Nation,Globalization[G].London:Routledge,2009.[57]田丰、李夏青.网络时代青年社会交往的关系类型演进及表现形式[J].中国青年研究,2021,(3).[58]Mcrobbie,A..WorkingClassGirlsandtheCultureofFemininity[A].Women'sStudiesGroup(eds.).WomenTakeIssue[G].Lon⁃don:Routledge,1978.[59]Holland,D.,andEisenhart,M.A..EducatedinRomance:Women,Achievement,andCollegeCulture[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0.[60]Swidler,A..TalkofLove:HowCultureMatters[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01.[61]Wolkomir,M..MakingHeteronormativeReconciliations:TheStoryofRomanticLove,Sexuality,andGenderinMixed⁃OrientationMarriages[J].Gender&Society,2009,23(4).[62]Navaro⁃Yashin,Y..AffectiveSpaces,MelancholicObjects:RuinationandtheProductionofAnthropologicalKnowledge[J].JournalofTheRoyalAnthropologicalInstitute,2009,15(1).[63]Herrmann,G.M..ValuingAffect:TheCentralityofEmotion,Memory,andIdentityinGarageSaleExchange[J].AnthropologyofConsciousness,2015,26(2).[64]Cassaniti,J.L..IntersubjectiveAffectandEmbodiedEmotion:FeelingtheSupernaturalinThailand[J].AnthropologyofConscious⁃ness,2015,26(2).[65]Brahinsky,J..TheEffectsofScale:HowWesternAgency⁃AnxietiesMoldAffectTheory,andHowPentecostalismandNeuroscienceTeachustoThinkDifferently[J].AnthropologicalTheory,2018,18(4).[66]Biehl,J.,andLocke,P..DeleuzeandtheAnthropologyofBecoming[J].CurrentAnthropology,2010,51(3).责任编辑:含章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