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25940
大小:184.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8-30
《T∕STXH 01-2022 乌桕-紫菜薹复合经营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05STXH团体标准T/STXH01—2022乌桕-紫菜薹复经营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ltionsforcommpondmanagementofSapiumsebiferumandBrassicacampestrisvar.purpureaBailey2022-12-12发布2022-12-12实施江苏省生态学会发布 T/STXH01—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15紫菜薹种植..........................................................................26乌桕栽培............................................................................27采收................................................................................38病虫害防治..........................................................................3参考文献...............................................................................4I T/STXH01—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林业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生态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仪征市绿篱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海波、李锦侦、衡宇晨、屠小青、焦鑫涛、田东升。II T/STXH01—2022乌桕-紫菜薹复合经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乌桕-紫菜薹复合经营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紫菜薹种植、乌桕栽培、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等。本文件适用于江苏及其周边地区的乌桕-紫菜薹复合经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GB16715.2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紫菜薹Brassicacampestrisvar.purpureaBailey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变种,二年生草本植物。紫菜薹是中国的特产蔬菜,起源于长江流域中部,湖南(长沙、湘潭)、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江苏(仪征)等地栽培历史悠久,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3.2乌桕Sapiumsebiferum大戟科、乌桕属植物,落叶乔木,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3.3复合经营compoundmanagement在同一土地上,建立以乔木为主体,林农牧渔等多种产业结合,多物种共生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的高效生产体系。4 产地环境4.1 立地选择选择疏松、湿润、肥沃的壤土,pH6~8,供排水良好,地势平坦或缓坡地,土层厚度60cm以上,基本农田除外,不宜选用生荒地。4.2 土壤消毒4.2.1采用深耕晒垡消毒,播种前曝晒3天~5天,杀死大量病源菌。4.2.2在土壤面积较大时,喷洒药剂灭菌,使用百菌清或高锰酸钾等,兑水稀释后喷洒在耕翻后的土壤表面,清除害虫和病菌。4.2.3为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夏季可以在喷药后在土壤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高温闷地。5 紫菜薹种植1 T/STXH01—20225.1 品种选择紫菜薹应选择抗病、优质及商品性好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品种。10月份开始采薹上市的,应选择早熟类型;11月份开始采薹上市的,应选择中熟类型;11月份以后采薹上市的,应选择晚熟类型。5.2 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2中良种质量指标规定。5.3 播种育苗5.3.18月下旬~9月初,做好苗床,播种育苗。播前,施用生物有机肥或者腐熟有机肥,2000kg/667m2。5.3.2深翻入土,用旋耕机作业,使其均匀翻于土中。5.3.3适量播种,苗床育苗的播种量为50g/667m2,根据大田用苗数量决定播种面积。也可采用穴盘育苗。5.4 适时定值深耕晒垡后,整地并施足基肥,栽植株距20cm~30cm,行距35cm~40cm,根据肥力和管理状况可适当调整。5.5 田间管理5.5.1移栽成活后结合浇水,多采用喷灌方法。5.5.2及时追施缓苗肥,一般5天~7天用复合肥进行一次追肥,直至主薹抽出。5.5.3菜薹形成期间需要充足肥水,每667m2需30kg~40kg复合肥作追肥,以促进菜薹生长,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5.5.4紫菜薹忌旱怕涝,干旱易生长不良,并引发病毒病;土壤湿度大则易引起软腐病。做好田间沟系排水,不渍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潮过湿。6 乌桕栽培6.1 起苗在苗株四周挖一个环形沟,切断苗株根系后用铁锹起苗。乌桕生命力强,如果在当地定植,可不必带土,随起随栽。保持根系完整,主根长25cm左右。6.2 苗木规格1年生乌桕实生苗高≥1.0m,地径≥0.8cm;2年生乌桕实生苗高≥1.5m,地径≥1.2cm;4~5年生实生苗树高≥3.0m,地径≥3.0cm。6.3 苗木质量选择乌桕良种壮苗,主干通直,根系发达完整,树冠饱满、不偏冠,无病虫害。6.4 苗木假植、包装和运输按GB/T6001中第8章规定执行。6.5 造林整地土壤pH值在6~8之间。要求深耕、平整和疏松土壤,保持土壤通气良好,地势平坦。注意开沟排水。6.6 沤肥在夏季施有机肥1000kg/667m2,加入过磷酸钙100kg,如能混合石灰20kg效果更佳。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膜覆盖沤肥发酵10天,沤好后可开定植穴。2 T/STXH01—20226.7 造林密度6.7.11年~2年生乌桕苗,株行距3m×5m,初植时树木与紫菜薹距离0.5m。6.7.2规模化种植时乌桕宜采用大苗、大株行距,树高≥3.0m,地径≥3.0cm,株行距4m×8(10)m,树木与紫菜薹距离1m。6.8 开穴施肥6.8.1挖穴前,根据株行距作好定植穴标记,种植穴一般为正方形,深度为60cm~80cm。6.8.2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有序,宽度和长度在60cm~80cm之间。6.8.3定植穴开好后,视立地状况适当施基肥,一每个种植穴施复合肥200g~300g。6.9 苗木定植6.9.1定植前在穴底施入基肥,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要求栽植乌桕,将表土回填到根系处,保持根系舒展,最后回填底土,并在定植穴上垒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圆形树盘,以方便浇定根水。6.9.2定根水应浇透,每株20kg~30kg。三天后再浇一次水。7 采收主薹20cm~30cm并初花时为采收期。采收时应在菜薹基部斜切取,保留少数腋芽,以保证侧薹粗壮。一般10月下旬进入采收期,视气候和抽薹情况,每3~5天采收1次。8 病虫害防治8.1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在后,同时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预案,做到准确、及时、有效。8.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8.2.1 乌桕主要病虫害及防治8.2.2乌桕主要病害有茎腐病、苗木白绢病和紫纹羽病,可使用多菌灵、高锰酸钾、硫酸铜和生石灰等稀释混合液体进行化学防治。8.2.3乌桕主要虫害有乌桕蚜、云斑天牛、蝙蛾等。首先,选择生物防治方法,对于乌桕蚜,可以利用食蚜蝇、大草蛉等进行捕食;其次,选择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清除杂草、灯光诱杀等方法。8.2.4做好乌桕病虫害监测和预报工作,防止其蔓延扩散。8.2.5 紫菜薹主要病虫害及防治8.2.6紫菜薹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黑腐病和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黄条跳甲、菜青虫和小菜蛾等。8.2.7农业防治主要措施是选择抗病优良品种,生长期及时除草、留心观察,及时发现病虫源;物理防治主要以防虫网覆盖为主,或者辅以粘虫板治虫;化学防治主要以高效、低毒易降解农药为主,但需消除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3 T/STXH01—2022参考文献[1]GB/T15776-2016造林技术规程[2]DB32/T659-2004无公害农产品紫菜薹生产技术规程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