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沈阳市第120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代新诗批评与新诗相伴而生,甚至略早于新诗。五四文学革命前的两年,胡适在美国读书时就和杨杏佛等反复讨论如何改革中国文学及作新诗的问题。正是在往复切磋中,胡适对新诗的语言、形态、作法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些富含学理思考又不乏少年人意气的书简、应答诗,成为现代新诗批评文本的最初形态。由此,现代新诗批评展开了它的建构过程。现代新诗批评发展的过程,也是逐步获得自身专业性的过程。对外,新诗批评要引导新诗前进的方向、指出新诗出现的问题。它是新诗发生发展的孪生话语,新诗的目标、问题往往也是它的目标、问题与向内,新诗批评须不断完善自己。在现代文化“分科化”的进程中,新诗批评要纠正自己模糊、零散的面貌,逐渐转变为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门类。为此,现代新诗批评不惜向西方借力,搬用西方诗论资源,输入欧美文学,西方诗论、诗学中的绝对观念和分析方法也渗透了进来,一度成为现代新诗批评走向现代、科学的主要内涵。冷静省察会发现,其实中国化的愿望自一开始就深藏在现代新诗批评的腠理。以胡适为代表的现代早期新诗缔造者本来就是将新诗、新诗批评置于革新文学、“再造文明”乃至“东方的文艺复兴”的大框架中来培育的。五四新文学作家在形成“世界主义”观念的同时都抱有“中国本位”的理想。朱自清是有高度自觉意识的现代新诗批评家,他认为在传统的“诗文评”向“文学批评”转变的过程中,不单要做到“将一时代还给一时代”,更要做到“将中国还给中国”。朱自清分力于新诗批评,在促进新诗批评走向“分业”“系统性”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地“参用本国的传统”。尽管新诗充满了对“新”的渴望,但是新诗批评在话语层面上,远没有摆脱古典、传统的影响,“新旧同台,古今杂陈”是现代新诗批评话语的重要表现形态。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为了给湖畔派几位少年诗人的情诗一个地位,特别说到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诗,这是因为他明白,新诗地位的给定或意义的赋予,要在与传统的比照中才有可能实现。说李金发的诗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藏起了串儿,得读者自己串着瞧。明眼人可以看出这是对南宋张炎《词源》中“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说法的现代翻版。后来卞之琳“小处敏感,大处茫然”的说法以及废名对林庚等人诗歌的界说,都不同程度地移用、衍化了张炎的话头。甚至批评家对初期新诗喜欢“说理”的判定,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诗论中“唐宋之争”的潜在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后,有感于现代派诗歌文本的晦涩难懂的现状,朱自清率先开启了“现代解诗学”的尝试。他拿来朱熹的话,“晓得文义是一重,识得意思好处是一重”,巧妙地切中了文本细读的关键。在“解诗”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实践中,他以林徽因《别丢掉》等作品为例,细微谨慎地拆碎文辞表达意思,又苦心地逗拢在一起。“现代解诗学”的方法呼之欲出。朱自清特别注意训释难解的字词的意思、意味。中国古典的诗话、词话,尤其朱熹的《诗集传》是他特别熟悉的。他将中国的方法盐溶于水般地放进了现代新诗批评的实践中。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九叶派诗人唐浞等人仍在借庄禅美学理解“意象”。此外,大量的评述诗人都不同程度地综合运用了注疏、感悟、评点、考证等中国传统批评方法。西方的刺激,服务于现代新诗解释、评判的需要,重新释放了中国诗歌批评方法的活力,也促进了古典方法向现代的合目的的转化。(摘编自程继龙《现代新诗批评的中国形态建构》)材料二:新诗已过百年,数量庞大,其中不乏平庸之作、滥竽充数的伪作劣作,与古诗相比,新诗经典的认同度却不那么理想。没有经典,就没有说服力。新诗到底有无评价标准?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有助于新诗经典的建构。因此,在当下探讨现代新诗批评的中国形态建构,尤为迫切。西渡在《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一文中说:“尽管新诗已有众多优秀的作者和作品,但对于那些怀疑新诗的读者和批评家,这些都不够。他们会用不屑的语气反问道:‘新诗有李白吗?有杜甫吗?’没有公认的大诗人要算是新诗的软肋之一。”西渡看到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即如果在中国谈诗,必谈李白、杜甫,就像谈书法,必谈二王和颜、柳。无论新诗怎样辩解,怎样试图摆脱与古诗的关联,古诗都会作为新诗的标杆而存在。这就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现代新诗批评的中国形态建构,离不开向古诗学习。围绕建构新诗经典的目标,新诗批评可以从技术和思想两个方面确立新的标准。这方面杜甫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启发。首先是名词意识。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近于苛刻的诗歌标准,完全可以为新诗批评所用。如果诗是一座建筑,那么语言就是砖瓦。砖瓦如果是劣质产品,那建筑质量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中国形态的新诗批评,首先应当谈字法、词法。拿杜甫的炼字来说,杜甫诗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汇的运用,均独具匠心。其次是名句意识。杜甫的经典诗歌,往往伴有经典名句。新诗中经典的句子也不少,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但新诗批评引用古诗名句乐此不疲,而对挑选新诗“金句”则用力不多。一个优秀诗人在作诗时可以靠才情,甚至靠技术,但到“伟大诗人”这样的级别,必然取决于其思想境界。就杜甫而言,他有四个方面的思想维度可为新诗批评借鉴,即宇宙意识、家国情怀、人道主义、草根情结。杜甫的宏大可用于对照新诗中流行的小我私人、肉身等狭小的思想观念,使之成为解决新诗中诸种问题的一个镜鉴。实际上,新诗走向伟大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杜甫诗歌那里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启示。(摘编自师力斌《从古典诗学传统看新诗批评的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新诗批评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前就已产生,胡适等人对新诗和中国文学的探讨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新诗批评的发展。B.现代新诗批评在获得自身专业性的过程中,要肩负指引新诗创作的使命,与新诗的目标问题也往往致。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C.新诗诞生百年来,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质量低下的诗作,如何提高新诗经典的认同度是新诗批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D.从杜甫遣词造句方面具有的精湛技术可得出启示,树立名词、名句意识应成为现代新诗批评进行中国形态建构的要求。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新诗批评向西方学习,完善自我,有利于其改变过去模糊、零散的面貌,转变为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门类。B.朱自清认为李金发创作的诗歌从部分着眼尚可读懂,若从整体阅读则没有意思,这与南宋张炎《词源》中对梦窗词的评论一致。C.新诗经典的评价标准问题没有解决,新诗的认同危机就会一直存在,而西渡的《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对于建构新诗经典具有重要意义。D.挑选新诗经典,寻找伟大诗歌,完成现代新诗批评的中国形态建构的重任,需要从古典诗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如杜甫的四个思想维度。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一项是()A.1923年闻一多在肯定郭沫若的《女神》具有“时代精神”的同时,又尖锐批评诗中的“凤凰”是古印度的神鸟“菲尼克司”,而非中华的凤凰。B.学者叶公超曾在文章《论新诗》中引用艾略特的话“文学里也要有一个真正的民族主义”。C.诗人梁宗岱用中国古典诗学中读诗时“悟”的道理来解读现代新诗中的象征主义。D.近年来,现代诗的形态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网络诗歌、图像诗歌、有声诗歌等新样式。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材料一是从哪些角度来阐述“现代新诗批评的中国形态建构”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C2.B3.D4.①对比论证。将新诗与古诗在认同度、有无大诗人方面作对比。②举例论证。列举古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书法家二王和颜、柳等。③引用论证。引用西渡《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中的话,引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④比喻论证。将诗歌比喻为“--座建筑”,将语言比喻为“砖瓦”;以劣质砖瓦修筑的建筑比喻劣质诗歌。5.①中国化的追求。现代新诗批评发展之初,中国化的愿望、民族化的概念就是现代新诗批评家、诗论家的共同目标,贯穿在现代新诗批评的实践过程之中。②在话语层面上,受中国古典、传统的影响。现代新诗批评对传统诗歌、诗论话语保持开放、借鉴状态,深受其影响。③中国化方法论的运用。将注疏、感悟。评点等中国传统批评方法用于实践之中,实现了方法论的自觉。【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文本内容的能力。C.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如何提高新诗经典的认同度是新诗批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与古诗相比,新诗经典的认同度却不那么理想。没有经典,就没有说服力。新诗到底有无评价标准?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有助于新诗经典的建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与南宋张炎《词源》中对梦窗词的评论一致”曲解文意,“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是说梦窗词整体看像是七宝楼台一样,华丽炫目,但细细拆分其词,却不成系统。而李金发的诗是“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选项说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新诗出现的新形态,与材料论述的对象“现代新诗批评”无关,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对比论证。“与古诗相比,新诗经典的认同度却不那么理想。没有经典,就没有说服力。新诗到底有无评价标准?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有助于新诗经典的建构”将新诗与古诗在认同度、有无大诗人方面作对比。②举例论证。“即如果在中国谈诗,必谈李白、杜甫,就像谈书法,必谈二王和颜、柳”“拿杜甫的炼字来说,杜甫诗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汇的运用”等列举古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书法家二王和颜、柳等。③引用论证。引用西渡《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中“尽管新诗已有众多优秀的作者和作品,但对于那些怀疑新诗的读者和批评家,这些都不够。他们会用不屑的语气反问道:‘新诗有李白吗?有杜甫吗?’没有公认的大诗人要算是新诗的软肋之一。”的话,引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④比喻论证。“如果诗是一座建筑,那么语言就是砖瓦。砖瓦如果是劣质产品,那建筑质量就不会好到哪里去”将诗歌比喻为“一座建筑”,将语言比喻为“砖瓦”;以劣质砖瓦修筑的建筑比喻劣质诗歌。【5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材料一共6段,其中第一段提出论题,第二段件数中国现代新诗批评向西方借力,因此,本题的答题区间在3-6段。第三段,由“其实中国化的愿望自一开始就深藏在现代新诗批评的腠理”“五四新文学作家在形成‘世界主义’观念的同时都抱有‘中国本位’的理想”“不单要做到‘将一时代还给一时代’,更要做到‘将中国还给中国’”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第四段,由“但是新诗批评在话语层面上,远没有摆脱古典、传统的影响,‘新旧同台,古今杂陈’是现代新诗批评话语的重要表现形态”和下文可以概括出第二点。第五、六段,由“20世纪30年代以后,有感于现代派诗歌文本的晦涩难懂的现状,朱自清率先开启了‘现代解诗学’的尝试”“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九叶派诗人唐浞等人仍在借庄禅美学理解‘意象’。此外,大量的评述诗人都不同程度地综合运用了注疏、感悟、评点、考证等中国传统批评方法”可以概括出第三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1941.3.26(有删改)文本二: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而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连死讯都只是传言,写出了动荡时局中投身抗战的东北青年辗转不定的处境。B.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C.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D.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态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故事的悲怆色彩。C.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D.小说从当前耿大先生的病写起,以耿家为中心,将家国浮沉、两代人的故事凝聚一处,体现了构思的匠心。8.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9.请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析。【答案】6.D7.C8.①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②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③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④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9.示例:①说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②母子间平实的对话,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③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的审美追求。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D.“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是错误的。“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称之“抗日英雄”皆出自深沉的父爱,前后并不矛盾。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C.“周围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是错误的。周围的人把耿大先生幽禁园中,是害怕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那就糟了。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物象的把握能力。本文中一共四次出现“树”这一形象。文章的开篇写到“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两旁长着”,可以看出榆树是耿大先生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章第三段中“这些榆树据说是养了一百来年,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以看出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耿大先生的儿子出走之后,耿大先生从儿子同学那里“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就指挥着伐树,从而可以看出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文章中写到树木被砍伐时这样写道:“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由此可以看出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析。首先要找出对话中的显性信息,再探讨其不表现于外的深层次内容。对话内容很短,先是儿子跟妈妈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表层情节是“弟弟们尽念日本书”,其实质是隐含了贝中国已经被日本占领,根本没有“中国书”可念,已经沦陷的现实,其中一句“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可以看出耿振华的内心想法,他是心有不甘的,所以他才会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也很好的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文中对话简单平实,情节上在母子之间展开,只有寥寥的“妈妈说”“儿子说”,没有过多的描写,内容上也简短明了,比如“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在普通的语言对话后面,隐含着当时残酷的社会背景,母子之间的对话是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发生的,儿子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但是为了抗战离开家里,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同时也可以看出,土地可以沦陷,但是人心不能沦陷,在耿振华身上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这次对话只是耿振华母子之间的对话,也只是普通人之间的对话,却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对话”,作者截取了这样的一场看似普通的对话,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想法和追求,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擅长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推上公孙弘。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丁母忧,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益厚遇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淮南、衡山谋反,治党羽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B.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C.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D.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B.丁忧,丁是父亲去世,忧是母亲去世。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这叫丁忧。C.三公,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以后多为虚职。《礼记》载三公为司马、司徒、司空。《周礼》载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通晓文学,仪态外貌都非常奇伟,奉养长辈非常孝顺谨慎。B.公孙弘品行敦厚,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陈述问题的各个方面,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与皇上争论。C.公孙弘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对有仇怨的人暗中加以报复,俸禄都用来供给宾客朋友,这都是沽名钓誉,虚伪至极的表现。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皇上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2)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14.文中双横线处,汲黯为什么庭诘公孙弘?庭诘成功了吗?请简要说明。【答案】10.D11.B12.B13.(1)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2)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14.原因:汲黯在朝廷上谴责公孙弘的原因是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结果:从文中可以看出,汲黯的庭诘没有成功,皇帝反而更加厚待公孙弘。【解析】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主爵都尉”是“汲黯”的官职,共同构成名词性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选项AB;“天子常说”中的“说”通“悦”,意思是“天子常常很高兴”,主谓齐全,后面断开;“所言”是“皆听”的主语,应在“所言”前断开,“皆听”后断开,排除选项A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丁忧,丁是父亲去世,忧是母亲去世”错误,“丁”有“遭逢”之意,“忧”指可忧患之事。“丁忧”指父母的去世,父亲去世称为“丁父忧”,母亲去世称为“丁母忧”。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公孙弘品行敦厚”错误。“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与皇上争论”体现了公孙弘的圆滑。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交好;“过”,超过;“诘”,诘难,诘责;“诚”,确实;“病”,毛病。(2)“有功”,有功的人;“褒”,表彰;“尚”,崇尚;“易”,改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汲黯庭诘公孙弘的原因,从文中“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可知,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所以汲黯认为这是不忠诚的表现,所以要“庭诘”公孙弘。其结果,从“上然弘言,益厚遇之”可知,在听了公孙弘的辩解后,皇帝认为公孙弘说的有道理,所以更加厚待他,可见汲黯的“庭诘”没有成功。参考译文: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官。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他奉养后母恭谨孝顺。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帝下诏书,征召文学,菑川国推荐公孙弘。公孙弘的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下召让他上朝觐见,见弘相貌仪表很美丽,封他为博士。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后来因母亲去世,守孝三年。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越发厚待公孙弘。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我有三公的高贵地位却盖布被,确实是巧行欺诈,妄图钓取美名。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天子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最终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是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官位升到丞相,应当辅助贤明的君王安抚国家,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道理。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品行才能不能同这高高的官位相称,我本来有病,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和搪塞责任。我希望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武帝答复他说:“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希望你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再以医药辅助治疗。”于是,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有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公孙弘发病,最终以丞相的身份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摊破浣溪沙李璟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注】①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拉皇帝,李焊的父亲,史称南唐中主。此词作于957年,时南唐受后周威胁。②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③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咏“春恨”,深婉清丽,富于情志,意境气象浑融阔远,借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深沉的慨叹,意蕴深长。B.“锁”字不但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而且传出重楼中人那种为重重春恨所包围的抑郁窒闷的感受,委婉细腻。C.“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D.最后两句卒章显志。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16.整首词围绕“春恨”展开,词人“恨”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1)落花无主的怜惜;(2)徒怀愁思的感伤;(3)国运衰微的忧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卒章显志”错误,最后两句写到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眼前所见之景上,是景物描写,所以是以景结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表达了对落花无主的怜惜之情。“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诗人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表达了徒怀愁思的感伤。最后以“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景语作结,写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结合诗人身处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所以,诗人的“恨”中有国运衰微的忧虑。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2)《登高》中,与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所刻画出的人物形象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姚鼐的《登泰山记》文笔洗练,作者登上山顶之后,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极少的笔墨写出了泰山山顶的雪景。【答案】①.横槊赋诗②.哀吾生之须臾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苍山负雪⑥.明烛天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槊”“臾”“作”“苍”。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月31日,以冬奥会为主题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在网络上热播,人们纷纷对画面中人物精美的造型装饰、浓郁的京腔京韵①_____________。其实不只是皮影戏,非遗文化与本届冬奥会的紧密融合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苏州非遗剪纸中由真丝制成的“冰墩墩”作品到北京绢人技艺里②_____________的运动员形象,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冬奥遇上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也是“匠人”精神的薪火相传。在冬奥系列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影戏中“花样滑冰”这一人物动作需要三个人的配合,为使“抛、托、转”的连贯表演更为真实,演员们进行了无数次尝试与练习,这种③___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让人钦佩。除此之外,“京式雪花”缝制、冬奥风筝制作等非遗文化的“出圈”,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加大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非遗文化悠远深厚,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百年奥运一脉相承,凝聚着亘古不变的奥林匹克精神。当非遗遇上冬奥,一提一拉,勾勒出花样滑冰的精彩轨迹;一笔一划,书写出双奥之城的时代传奇。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出圈”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C.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D.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答案】18.①赞叹不已②惟妙惟肖③精益求精19.修改后的句子为: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对画面中人物精美的造型装饰、浓郁的京腔京韵赞赏不止,所以应该用成语“赞叹不已”,意思是:连声赞赏不止。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对运动员形象刻画的非常像,所以应该用成语“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的工匠精神,所以应该用成语“精益求精”,意思是: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按照逻辑,应该先“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然后再“点燃了……”;二是结构混乱,“和”连接的是两个句子,中间用逗号断开;三是搭配不当,“加大了……使命感”搭配不当,应该是“激发出……使命感”。修改后的句子为: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出圈”引号作用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否定或讽刺;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①部分地区局地可达40℃或以上。高温天气不仅会导致身体中暑,还容易让人在心理上出现负面症状,②,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情绪中暑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好发脾气、思维紊乱、对事物缺少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是因为,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连续高温闷热天气,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专家建议,我们要合理选择出行时间,③,也不要在封闭的空调房里待太久。尝试听听白噪音,如雨滴淅沥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或者粉红噪音,如瀑布声、小雨声,都能让人安心,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另外要注意随时补水,每隔20分钟左右补充适量水分,水温不宜过高,尽量少喝凉水或冰镇饮料。大量出汗时,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运动饮料。在某些情况下,有人会出现胸闷、心慌等“假心病”。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对症排查。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B.我们青年学生,应当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为美好未来奠基。C.我们俩是发小,很是默契,常常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的心思。D.我们举办的这次“乡土的呼唤”主题读书会,参与的人员非常广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A22.①全国多地持续高温②也就是情绪中暑③避免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外出【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画横线处的“我们”泛指所有人。A泛指所有人;B.指代青年学生;C.指代涉及到的两个人;D.指代举办方。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上文“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以及下文“部分地区局地可达40℃或以上”可知,本空与“高温”和“全国多地”有关,故可填“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第二空,上文有“身体中暑”“还容易让人在心理上出现负面症状”,下段首句有“情绪中暑”可知,本空是说情绪也会中暑,应填“也就是情绪中暑”之类的话;第三空,根据上文“我们要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可知,选择出行时间是为了避免中暑,也就是躲开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故本空可填“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外出”类似的话。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既有“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样的谆谆告诫,也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之类的喃喃追问;与此同时,“佛系青年”(不思进取、甘于安逸的年轻人)、“积极废人”(喜欢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年轻人)等青年“人设”热词也在年轻人中间火爆传播。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闻一多先生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那么对于青春,大家会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呢?振兴中学高一年级计划举办“青春的价值”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演讲稿,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能套作,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青春之我,助青春之中国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青春之我,助青春之中国”。从古至今,中国青年一直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是周恩来总理“安忍坐视而不一救邪”的呼告,还是燕园学子那“团结起来,重振中华!”的呐喊,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莫惜青春年华,与我同振国家。”100多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就像一道闪电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星炬火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现在,五四运动的光芒还照耀在神州大地,灼灼其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青年们对祖国的谏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他们对政府的呼吁;废除二十一条是他们对列强的憎恨。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政府的打压,中国近代的青年无所畏惧,他们试着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将中国带进一个新的时代。青春的价值就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勇气。也许我们不会知道,在我们的爷爷那一辈,青年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莫言十几岁下乡支教,因为没有正规书籍,他只能把一本字典翻来翻去看上几十遍;韩少功16岁到汨罗插队,一呆就是六七年,平常只能看尽有的两本杂志。但是那个艰难贫瘠的时代,有多少人从边陲乡村走出国门,成为连接国内外的纽带,成为科研项目地拓荒人,对知识的热爱与不懈追求是中国现代青年对抗贫穷与苦难的武器,青春的价值就是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毅力。“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放眼眺望中国,现在也不失这样的青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批九零后、零零后的青年人自告奋勇支援武汉,虽深谙此去,山高水深,他们仍然选择告别安全的后方奔赴战场。北斗导航系统卫星发射成功,成功的背后是那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科研团队竭尽全力的付出。在中美关系的处理上,也有那么多的青年外交官秉承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爱国信念而冲锋在前,青春的价值就是为国立功、为民请命的担当。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族复兴迫在眉睫。我们这一代青年。更是应该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青春价值观,应该与国同行,与时俱进,为中国发展科学技术而尽一己之力,为中国打开、国门而自豪欢呼,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担当,应该成为中国的脊梁。李大钊说过“以青春之我,铸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江山不负青春泪,且把利剑破长空!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关键词是“青春的价值”。首先,我们应明确何为“青春的价值”。青年之所以为青年,是在于其血气方刚与“敢为天下先”;而青春之所以为青春,在于其义无反顾与坚毅果敢,青春不必美丽异常但须得万分炽热。其行动力第一要为青年服务。在学习中束缚我们的并非天资,而是努力程度。而生于朝阳,沐于明月的青年应当克服懒怠,即刻行动,将学习计划付诸实践,方可实现个人的青春价值。同样,青春的价值不仅限于独善其身,更在于青年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青年承载了全社会的期望,其行动力更是塑造社会风气的推动力。青年应广泛地参与社会事务,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青年是民族的先锋,只有青年才能站到历史的风口浪尖无畏呐喊。从五四爱国运动到一二·九运动,从中国青年大会到世界青年说……中国青年一直以其果敢的行动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实践。有了行动着的青年,中华正青春,这是最高尚的青春价值。由此,考生可以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如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要活得有价值,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勇于拼搏,勇于创造;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等。材料要求是写一篇演讲稿,自然要有演讲稿的格式规范。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同学”;换行空两格后要有问候语,比如“大家好”。第一段往往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并说明演讲的主题。而演讲的最后一段往往要加上致谢,比如“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青春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如何去做。青春的价值是“大胆的”“激情的”“无尽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拼搏、奉献去创造和体现青春的价值,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让青春在为祖国、民族、人民、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立意:1.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进取、行动、拼搏、担当、奉献等。2.青春奋斗,走在新时代前列。3.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4.谱青春之歌,弘青年之志。5.奋斗正当时,争做时代有为青年。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