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

ID:83105793

大小:36.6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九)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①。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②。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到创造新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对这种未来性怀有自信和自觉,正是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摘编自师英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材料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一语出自宋代学者曾巩所撰的《南齐书目录序》。以古视今,不难发现古代深厚博大的史学积累为当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传统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汲取、品味与借鉴。

1举其大且要者,中国史学致用传统有三个特质。其一,求“大”。南宋朱熹曾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意味着研读历史首先要立意高远,关怀宏大。无论治史还是治国,皆须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大方向,提炼大命题,把握大脉动。如司马迁修《史记》,时间纵贯三千年,空间横跨数万里,人物遍布全阶层,体例覆盖各类型,大构思方成就大手笔,无怪乎清代学者赵翼道:“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对比当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毫无疑问是至为关键的课题。其二,贵“通”。先立其大,再贯乎通。具体而言,所谓“通”,首先要“博通”,即大量搜辑考察各类尤其一手材料或原始遗迹,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贯通”,即综合研究有关材料或遗迹,通过归纳概括引出结论;再次为“通识”,即注重在综合贯通中求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会通”,既把天,地、人作为整体,又将天道,地道、人道联系起来,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思维与整体意识。这种思维意识对中华文明探源过程启示很大。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绝非一人、一学科、一团队、一时代之事,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久久为功,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其三,崇“德”。可大可通,于是历史自然显露出德之光辉,我们的文明亦因之可亲可久。对待人类的文明历史,要能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不谋私利,不求速达,这样我们那些最为珍贵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才能如玉石般温润可亲,似高山般坚韧可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注重揭示与阐释自身优秀的思想元素和文化基因,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求其大者,贵其通识,崇尚德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展现既有史学传统之重光,并赋予其新意,这正是“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的深厚意蕴所在。(摘编自王学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代龚自珍认为研究历史是掌握大道的重要前提。B.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C.无论治史还是治国,都需要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D.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可以借鉴中华民族的某些思维意识,也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整合价值,其优势能发挥包容、平衡作用。B.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性的自信自觉。C.材料二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来论证研读历史要求“大”。D.不抱偏见、不谋私利地对待一国的文明历史,有益于该国文化精髓的传播。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季羡林认为:“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圈内国家有极其深刻的影响。”B.龚自珍《定盒续集》卷二《古史钩沉论二》:“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C.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D.恩格斯说:“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

24.请在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以提炼出这两段的分论点。(4分)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大道和治史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三个小女孩季羡林我生平有一桩往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我同这些孩子都是邂逅相遇,我语不惊人,貌不压众,不过是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学校的老工人。这样一个人而能引起天真无邪、毫无功利目的、二三岁以至十一二岁的孩子的欢心,其中道理,我解释不通,我相信,也没有别人能解释通,包括赞天地之化育的哲学家们在内。大约在50年代,我暑假回济南探亲。我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有一儿二女,小女儿名叫华子,我们把这个小名又进一步变为爱称:“华华儿”。她大概只有两岁,路走不稳,走起来晃晃荡荡,两条小腿十分吃力,话电说不全。按辈分,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华华还发不出两个字的音,她把“大爷”简化为“爷”。一见了我,就摇摇晃晃跑了过来,满嘴“爷”“爷”不停地喊着。有时候,我在北屋睡午觉,只觉得周围鸦雀无声,恬静幽雅。猛一睁眼:一个小东西站在我的身旁,大气不出。一见我醒来,立即“爷”、“爷”叫个不停。不知道她已经等了多久了。我此时真是万感集心。有一次我出门办事,回来走到大门口,华华妈正把她抱在怀里。她说,她想试一试华华,看她怎么办。然而奇迹出现了:华华一看到我,立即用惊人的力量,从妈妈怀里挣脱出来,举起小手,要我抱她。她妈妈说,她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样惊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却在笑中想流眼泪。下面再讲吴双的故事。80年代的某一年,我应邀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去访问。我的学生吴永年教授十分热情地招待我。永年带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吴双来见我。吴双大概有六七岁光景,是一个秀美、文静、伶俐的小女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她最初还有点腼腆,叫了一声“爷爷”以后,低下头,不敢看我。但是,我们在校园中走了没有多久,她悄悄地走过来,挽住我的右臂,扶我走路,一直偎依在载的身旁,她爸爸妈妈都有点吃惊,有点不理解。我当然更是吃惊,更是不理解。一直等到我们参观完了图书馆和许多大楼,吴双总是寸步不离地挽住我的右臂,一直到我们不得不离开学校,不得不同吴双和她妈妈分手为止,吴双眼睛中流露出依恋又颇有一点凄凉的眼神。从此,我们就结成了相差六七十岁的忘年交。她用幼稚但却认真秀美的小字写信给我。我给永年写信,也总忘不了吴双。我始终不知道,我有什么地方值得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恋?

3现在轮到未未了。未未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爸爸是延边大学出版社的社长,母亲王文宏,延边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第一次见面,我发现未未同别的年龄差不多的女孩不一样。面貌秀美,逗人喜爱,但却有点苍白;个子不矮,但却有点弱不禁风。不大说话,说话也是慢声细语。吃饭的时候,她依然是少言寡语。但是,等到出门步行回北大时,却出现了出我意料的事情。文宏拉住我的左臂搀扶着我,未未却一步抢上前来,抓住了我的右臂来搀扶住我,并且示意她母亲放松抓我左臂的手,仿佛搀扶我是她的专利,不许别人插手。她这一举动,我确实没有想到。然而,事情既然发生一由它去吧!第二天是文宏全家回延吉的日子。一大早,文宏就带了未未来向我辞行。文宏是感情极为充沛的人,虽是暂时别离,她恐怕也会受不了。我口中念念有词,调动我的定力来拴住自己的感情,满面含笑,“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然而,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文宏泪珠只停留在眼眶中,间或也滴下两滴。而未未却不懂什么诺言,也不会有什么定力,坐在床边上,一语不发,泪珠仿佛断了线似的流个不停。我心里有点发慌。连忙强打精神,含泪微笑,送她母女出门。一走上门前的路,未未好像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臂,伏在我怀里,哭了起来。热泪透过了我的衬衣,透过了我的皮肤,热意一直滴到我的心头。我忍住眼泪,捧起未未的脸,说:“好孩子!不要难过!我们还会见面的!”未未说:“爷爷!我会给你写信的!”我此时的心情,连才尚未尽的江郎也是写不出来的。我遇到了这样三个小女孩,是我平生一大乐事,一桩怪事,但是人们常说,普天之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可是我这“缘”何在?我这“故”又何在呢?佛家讲因缘,我们老百姓讲“缘分”。虽然我不信佛,从来也不迷信,但是我却只能相信“缘分”了。在我走到那个长满了野百合花的地方之前,这三个同我有着说不出是怎样来的缘分的小姑娘,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孤寂的晚年涂上点有活力的色彩。(摘编自季羡林散文集《我这一辈子》)文本二: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散”字。”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实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空口无凭,有文为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也”字句,其苦心经营之迹,昭然可见。(摘编自季羡林《漫谈散文》)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我”与三个小女孩之间“无缘无故的爱”,突出了缘分的妙不可言和“我”对这种感情的珍视。B.华华从妈妈怀里挣脱,举起手让我抱,妈妈惊异于孩子的力气之大,而我则因孩子对我的依恋而感动,两人的心理不尽相同。C.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是三个小女孩,但通过对话、心理、细节等描写,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我”亲切慈爱的形象特征。D.“我”之所以喜欢上这三个小女孩,除了彼此投缘外,还因为与她们相处的时光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

4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A.“我”对华华的称呼由“华子”到“华华儿”“小东西”,与《故乡》中闰土对“我”的称呼由“迅哥儿”变为”老爷”异曲同工,都体现出人物情感的变化。B.“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后来形成三个成语“口若悬河”“一泻千里”“滔滔不绝”,用来形容人的口才好。C.“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文中似贬实褒,《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西江月》也采取这种手法,表面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实则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肯定。D.欧阳修《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既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抒情意味,也有助于表达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心情,使主题得到充分显现。8.文本二中,作者认为优秀的散文大都是作家“简练描摹,煞费苦心”的结果,请以《三个小女孩》为例,分析其具体表现。(6分)9.季羡林对一些散文家论调的批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初,娶宗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是时,江、淮间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铸以气侠雄爽适相先后,二人每相遇,瞋目抵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谈者争传为口实。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建中靖国时,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安程俱。铸自裒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当时不知何所据。故铸自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

5B.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C.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D.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州,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B.祠禄,官名,宋代大臣退职后,为酬庸其贡献而使其任道教各宫观之宫观使,或宫观中其他职务,以便领取薪俸(祠禄)安享晚年。C.轩轾,是古代大夫乘用车,顶前低后高称“轩”,前高后低称“轾”,后人常常把两个字合用,如“不分轩轾”。D.自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取“号”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或志趣而定以示风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铸豪侠直率。贺铸喜论天下事,性格近乎侠,以不附权贵、敢于直言的豪爽性格见称于世。B.贺铸仕途不畅。贺铸因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没有得到理想的官职,后来退隐到吴下,打算居家闭门读书度过自己的晚年。C.贺铸守信有节。贺铸虽家境贫困,凡是有亏欠他人的,都拿出地契房券抵押给人家,从不向别人乞讨。D.贺铸交友慎重。在贺铸交往的朋友里面,有一个叫程俱的,两人始终保持深厚密切的友情,一起为《东山乐府》作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2)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14.贺铸所作词章,常常在人们的言谈中流传。请结合文本概括其作品广为流传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金陵怀古【唐】刘禹锡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金陵怀古【唐】许浑②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6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注】①冶城:江苏南京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③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④洛中:指古都洛阳。15.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诗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夜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B.《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刘诗尾联诗人以此曲尚在流行直接表明现在的唐朝统治者依靠河山之险,沉迷在声色享乐之中,正在步六朝的后尘。C.许诗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D.许诗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16.这两首诗同属于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其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音乐富有魅力,或清新,或婉转,或宏大。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写出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2)《论语·雍也》中说君子应该“文质彬彬”,如果处理不好“文”与“质”的关系,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3)《过秦论》中,九国曾经结成联军,以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结果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解散联盟,争着割地贿赂秦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山丹县侯山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静静地看着山外的世界,常年积雪的祁连山、巍峨耸立的焉支山都在它的仰视下轮廓清晰、一览无遗。历史的车轮_①_,侯山在新时代新征途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只身一人行走在侯山人民的“生命河”红岩坝渠上,过去修渠的情景_②__。站在山包上,看着这条长蛇般的水渠泪泪奔涌,试想,她是以怎样的情怀,护佑着侯山儿女历经风雨一路走来?也仿佛看到了身强力壮、头戴毡笠的护渠人扛着铁锹来来回回在堤坝上不停穿梭,严防死守着一个个堤坝闸口的安全。

7如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的纵深推进,这个小山村又焕发了_③_。从沟沟坎坎,坡坡梁梁,到山峰岑石,野草、灌木、绿植就这样一路繁茂着,用一种青青柔柔的温暖,轻拂着侯山的每一寸土地。尤其在夏天,那满山坳里毛糊糊的青瓜蛋子也增添到了云蒸霞蔚般的盛景当中,田野里、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清香和葱茏的味道。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鲁迅《拿来主义》)C.在“风暴眼”武汉,大量患者涌向医院,惶恐与焦虑中,不少家庭永失至爱亲朋……(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D.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尤其是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夏衍《包身工》)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材料从修辞和句式角度简要概括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台风活动的季节主要是在夏秋两季。①,台风是按照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走的。但是也有例外,当同时出现两个或者三个台风时,如果距离足够近,台风们也会互相影响。一般来说,在一千公里以内的时候,容易产生互旋。②,两个或者三个不同强度的台风,就有可能出现强欺弱,或大吃小的情况,从而失去了引导气流的控制。台风们也就不知道自己将往哪走,也可能停滞,甚至于打一个转,拐个弯再走。挟带巨大能量的台风走到哪里,就把破坏力带到哪里。然而,和自然界万物一样,台风只是大自然的一个涡旋,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完成生命周期轮回。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台风虽然带来灾害,但也为受影响地区带来宝贵的淡水资源。不信你看看同纬度的,非洲地区的沙漠,你就会明白,③。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B.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自然界达到能量的调节和补充。C.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D.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四、写作(60分)

8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九)参考答案1.B(“……,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强加因果)2.C(没有使用对比论证)

93.A(论述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史学无关)4.①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须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5.①材料—论述重心是“治史”“把握大道”的具体做法,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等;(怎么做)②材料二论述重心是中国史学研究的三大特质,即“求‘大’”“贵‘通’”“崇德?”。(是什么)6.D(“还因为她们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错,无因果关系)7.B(“一泻千里”并非形容口才好)8.①选材上,撷取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了朴素的人性之美。②人物刻画上,以简洁的对话,细节性的动作、心理描写为主,真实感人。③语言表达上,叙述简洁流畅,自然朴实,又饱含深情。9.示例一:同意。(2分)散文家创作不能“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应在创作上“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4分)示例二:不同意。(2分)散文家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谈散文本身的外在特征;而季羡林是从散文家创作态度角度,谈散文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随的。(4分)10.A(“若某时……某时……”句式相同,“若”是主语,应在第二个“某时”前断开,排除C、D两项;“屏……闭……杖……”的主语都是贺铸,应在“屏”“闭”前断开,排除B项。)11.C(“顶前低后高称‘轩’,前高后低称‘轾’”错误,应是顶前高后低称“轩”,前低后高称“轾”)12.D(“一起为《东山乐府》作序”错,原文“俱为序之”的意思是“程俱为这些词写了序”。)13.(1)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客”“或”“贬”各1分,句意1分)(2)(贵族子弟)立即起身自己脱去上衣露出肌肤,(贺铸)用杖打了他几下,贵族子弟叩头哀求,贺铸当即大笑放了他。(“袒”“杖”,补充主语,各1分;句意1分)14.①博学强记,善于作词,他的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就像是按次序排比编织而成的彩绣。②尤其擅长作曲,能推陈出新,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剪裁、组织,便成了新奇的曲子。③贺铸得到黄庭坚的称赞,赞其词作风格像谢朓,有“江南梅子”之句。附:【参考译文】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的族孙。身高七尺,面色如铁,眉毛高耸。喜谈论当代事,谈论从不文过饰非,即便是显贵权倾一时之人,稍不中意,便极口斥责毫不隐瞒,人们以为他侠义。贺铸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工于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如织锦绣。尤其擅长作曲,取用别人遗弃曲调,稍加剪裁,都变为新奇。他曾说:“我的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经常疲于奔命。”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

10起初,贺铸娶了宗室的女子为妻,隶属右选,监太原工作,有个贵人的儿子和他是同事,为人傲慢,对他无礼。贺铸查出他偷盗公物,屏退侍吏,把他关在密室,用杖指着他说:“过来,你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拿到家中去,是不是这样?”那人惶恐谢罪说“有的”。贺铸说:“你从此服我的管教,就免于告发。”(贵族子弟)立即起身自己脱去上衣露出肌肤,(贺铸)用杖打了他几下,贵族子弟叩头哀求,贺铸当即大笑放了他。从此那些仗着气势倔强不服的人,都侧目不敢仰视贺铸。当时,江、淮间的米芾以傲岸奇诡知名,贺铸以侠义豪迈与米芾不相上下,二人每次相遇,瞪眼拍掌,议论激烈,终日不相屈服,人们争相传颂此事作为口实。元祐年间,李清臣执政,奏贺铸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为太平州通判。贺铸终生因为意气用事和喜欢喝酒,得不到理想的官职,郁闷不得志,吃的是宫祠俸禄,(后来)隐居吴下,逐渐远离世故,也不复有当日轩昂之气。家中藏书一万余卷,贺铸亲自校勘,没有一个错字,从此闭门不出养老。家中贫寒,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贺铸所作的诗词文章,常常传播于世。建中靖国年间,黄庭坚从黔中回来,得到他“江南梅子”的词句,认为近似谢玄晖。和他交往的人,始终亲密的,只有信安人程俱。贺铸自编诗词集,取名《东山乐府》,程俱为这些词写了序。贺铸曾自称唐谏议大夫贺知章的后代,并且推求家世起始,以“庆”为姓,住在越地叫镜湖的地方,(镜湖)本来叫庆湖,(庆姓)为了避汉安帝父亲清河王(刘庆)的名讳,改为姓贺,庆湖也变成镜湖。当时不知是有何依据。因此贺铸自号庆湖遗老,著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15.B(“直接表明”说法有误。诗人化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规讽之意,意味深长。)16.相同:都通过盛衰对照,表达繁华已逝、物是人非之感,自然流露出借古伤今之情。不同点:刘诗表达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以及唐朝统治者依靠山河之险,仍沉迷在享乐之中的忧叹。许诗写英雄已去,豪华已尽,只有“青山似洛中”,抒发对人间万事多变的感慨,同时也有对唐朝江山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17.(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18.①滚滚向前(势不可挡);②历历在目;③勃勃生机19.C(A项表直接引用。B项反语,讽刺意味。C项表突出强调。D项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20.①运用比喻写出了红岩坝渠水奔流的动态之美。②运用拟人表现了红岩坝渠对侯山人的贡献之大。③问句的使用能提示读者注意和思考,强化表达效果。(每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5分)21.A(原文共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可删去“因为”;二是搭配不当,可将“达到”改为“实现”。)22.参考示例:①正常情况下;②一旦产生互旋;③台风也有好处(台风并非一无是处)【解析】第①处,由后文“但是也有例外”可知,“台风是在副热带高压气流引导下走的”是正常情况下的表现,因此横线处应填“正常情况下”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前文说“一般来说……容易产生互旋”后文说“两个或者三个不同强度的台风,就有可能出现……控制”,由此可知此处承上启下,再根据后面的关联词“就”可知,横线处应填“一旦产生互旋”之类的内容。第③处,“不信你看看……”是对“台风虽然带来灾害,但也为受影响地区带来宝贵的淡水资源”的证明,“你就会明白”后面应该是一个结论,根据“也为受影响地区带来宝贵的淡水资源”可知,横线处应填“台风也有好处”之类的内容。

1123.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