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

ID:83105762

大小:37.7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脱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形成错落之美。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莫定了基础。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满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罗联添也说:“韩愈所以多作古诗,少作近体,是因近体篇幅短小,又有格式限制,不易发挥其才力,也较难于表现雄伟奇崛的气势风格。”这就指出韩愈诗中为什么会出现大量长篇大作,一是韩愈才力雄厚,二是近体诗格律和篇幅方面的限制不利于诗人才力的发挥,所以韩愈诗歌较倾向于古体创作,动辄数百字。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熟谙古文创作,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在散文中极力贯彻这种主张。《原道》《原毁》诸篇即为明证。用严谨的语言,加之铺张的议论,将自己对世事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韩愈则试图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引入议论,并加之以能够表现感情、增加语感的虚字,从而尽可能多地让诗歌表现出更为深广的文化和社会内涵。程千帆先生在其《古诗考索》一书中说道:“韩愈以文为诗,其实际意义就在于要突破诗的旧界限,开拓诗的新天地,这不但有助于形成他自己的独特面目,而且成为宋诗新风貌的先驱。”确为的论。(摘编自袁书会、闫振华《简论韩愈的“以文为诗”》)材料二:

1韩愈是一个诗人,但作为一个文章大家似乎名气更盛。有时宁可回避其诗,也必谈其文。诗与文其实不能截然分开,前者为后者的灵魂与核心,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并且可以看作更开阔的后方。韩愈的诗与文之间的关系绝非独立和分离,而是相互支援以至于共同抵达一种成就和境界。就形式的演变和渊源来看,传统的诗是文的精练化和声韵化,是另一种形式的文。诗与文的完全对立和脱离既非常荒谬,也不可能。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文毕竟不是诗,因为文所不及之境才有诗,可见还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诗的确是极为独特的事物,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极具特质与高度的表达,当然不能用文来取代。所以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到现在,几千年过去,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然存活,而且远无终结之相。诗的本质意义并无改变,它仍然还是文学的核心,这一点是不可替代的。无论读者数量多少,诗作为一种极致化的表达方式,仍然是文学审美的高端,这种地位与尊严是无可撼动的。说理性与叙事性是文章强项,但这些优长即便是诗也未能彻底割舍,相反总要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从古到今,人们公推“韩文”,其诗则要退其次。就他个人来说,也是以文为最重要的志业。每每书写文章,必定理茂辞盛,气势夺人,但如此凌厉之文一旦入诗,也不失为另一种境界。他的诗章同样好不痛快,别有新调。他的诗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文的援助,可以说没有韩之美文,就没有这些好诗。他的诗与文可称双璧,许多时候难分高下。其文确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诗,但诗的光芒仍然能够从茂密的文章之林中穿射而出,炫人眼目。(摘编自张炜《诗与文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意识到诗歌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发展,在创作中尝试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B.近体诗篇幅短小、格律严格,不利于诗人才力发挥,这促使韩愈倾向于古体诗的创作。C.韩愈熟悉古文创作,他的诗借鉴了他的文的创作手法,同时,他的文又借鉴了他的诗。D.韩愈早期以文为诗的创作尝试,因为与传统诗歌创作不符,遭到了一些人的误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找出古文所有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B.诗与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是诗的基础和更开阔的后方,韩愈的创作顺序是先文后诗。C.诗歌的地位与尊严是不可撼动的,因此诗的本质意义并无改变,它仍然还是文学的核心。D.韩愈以文为最重要的志业,他的文理茂辞盛,气势夺人,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3.结合材料内容,韩愈的下列诗歌中未体现其以文为诗艺术手段的一项是()A.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答张十一功曹》)B.今日曷不乐?幸时不用兵。无日既蹙矣,乃尚可以生。(《古风》)C.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马厌谷》)D.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永贞行》)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5.北宋沈括曾说:“退之(韩愈)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对他的这一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见解。(6分)

2(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橘红色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这里空气湿润,海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时从车窗里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正是上午十一点,天气还不太热。她们是这节简陋的三等车厢里仅有的两名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地吹进窗子来。小姑娘换了个座位,她把她们随身带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口的座位上。她离开车窗,坐到对面的位子上,和妈妈正好脸对脸,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小姑娘十二岁,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要说她是小姑娘的妈妈,她显得太老了一些。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十二点,天气热起来了。火车在一个荒凉的车站上停了十分钟,加足了水。小姑娘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小姑娘回来的时候,妈妈正在等她吃饭。妈妈递给她一片奶酪、半个玉米饼和几块甜饼干。女人把装着吃剩的食物的塑料袋卷起来,放进皮包里。这时候,从车窗里已经可以望见这个小镇的全貌。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上阳光灿烂。车站上空无一人,小镇热得像个蒸笼。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从十一点起,商店、公共机关、学校就关了门,要等到将近四点钟火车返回的时候才开门。母女俩沿着杏树荫悄悄地走进小镇,尽量不去惊扰别人的午睡。她们径直朝神父家走去。母亲用手指甲敲了敲纱门,等了一会儿又去叫门。屋子里电风扇嗡嗡作响,听不见脚步声。又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大门轻轻地吱扭一声,在离纱门不远的地方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我要找神父。”她说。“神父在睡觉呢!”“我有急事。”妇女固执地说。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大门悄悄地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妇女探身出来。“请进来吧!”她一面说着,一面把门打开,把她们引到一条木头长椅前。小女孩坐了下去,她母亲愣愣地站在那里,两只手紧紧抓住皮包。除了电风扇的嗡嗡声外,听不到一点其他的声音。开门的那位妇女从客厅深处的门里走出来。“他叫你们三点钟以后再来,”她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回答很简短,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感情。“那好吧!”她说。

3房间深处的门开了。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睛,从里面走出来。“你有什么事?”他问。“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又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的天空。“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神父从栏杆里面走出来,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皮面笔记本、一支蘸水钢笔和一瓶墨水,然后坐在桌子旁边。“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谁?”“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神父还是听不明白。“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寡妇雷薇卡太太孤身一人住在一所堆满东西的房子里。那一天,在细雨的淅沥声中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起来,摸着黑,从衣箱里拿出一支老式手枪。这支枪自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时候起就没有人用过。雷薇卡太太没有开灯,就朝大厅走去。她不是凭门锁的响声来辨认方向的。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两手举起枪,闭上眼睛,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枪响之后,周围立刻又寂然无声了,只有细雨落在锌皮屋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她随即听到在门廊的水泥地上响起了金属的碰击声和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呦,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绒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填完表,嘴里咕咕哝哝地说。“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是我的独生子。”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柜子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神父把钥匙摘下来,放在栏杆上那本打开的笔记本上,用食指指着写了字的那一页上的一处地方,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在这儿签个字吧!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女人签字回答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一则是因为人生经验已经多少把他变成一个怀疑主义者了,再则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神父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他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地。还说回来的时候不要叫门,把钥匙从门缝下塞进来就行了。那个女人听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

4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有删减)6.对小说题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递出了信息:故事发生的时间。B.具有象征含义:小镇人在“午睡时刻”处于昏睡的混沌和麻木状态,昏睡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同情心、悲悯之心。C.埋下伏笔和线索:“礼拜二午睡时刻”统摄全篇,预示小镇的沉沦与毁灭。D.增强小说的艺术效果:“午睡时刻”小镇人的麻木和母亲的清醒形成对比。7.下列关于作者和文本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提到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百年孤独》中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人物。B.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C.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海明威、契诃夫、狄更斯并称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D.《百年孤独》《复活》《老人与海》《大卫•科波菲尔》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作品。8.“母亲”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结合文本分析“母亲”形象。(6分)9.《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揭露了人与人之间根深蒂固的孤独。有人说这篇小说也透露出“孤独”,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三月甲寅,张居正乞归治葬,神宗许之。辞朝,上召见于平台,劳谕之曰:“朕不能舍先生,恐重伤先生怀,是以忍而允所请。虽然,国事至重,朕将焉依!”居正奏言:“皇上大婚之后,宜搏节爱养,留心万几。”因伏地而哭。上亦为之哽咽堕泪,曰:“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心。”乃赐银印,曰“帝责忠良”,令得密封言事。进辞两宫,各赐赆金,慰谕有加。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矣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六月乙未,张居正还朝,上召见于文华西室。问沿途所见,稼穑何如?民生何如?边事何如?居正对甚悉。上大悦,赐休沐十日。十二月,命纂《宗藩要例书》,颁示诸王。先是,世宗朝公族繁盛,国用困竭,以故礼官所裁宗藩条例多刻意抑损。至是,居正等念诸藩裁削,非天子亲亲意,乃略举事例未当者十一条,请敕礼官集议,著为令。诸藩于是感激亲上,而厚薄亲疏有体矣,又不至重困民财。十年二月丁酉,大学士张居正上言:“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夫百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夫与其朘①

5民以实奸贪之橐,孰若尽蠲以施旷荡之恩。乞谕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负,悉行蠲免。将见年正额,责令尽完。在百姓易办,在有司易征,是官民两利也。”上从之。诏下,中外大悦。(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注】①脧:剥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B.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C.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伸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侯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D.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B.稼穑,“稼”指收获谷物,“穑”指种植庄稼。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劳动。C.丁酉,丁为天干,酉为地支,天干地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D.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职官为“有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居正为明神宗所看重,在张居正将归家治理丧事时,神宗多番安慰,以至哽咽落泪,并赏赐银印、留下密信以褒奖其忠诚。B.张居正对于国事颇为留心。他治丧还朝后,明神宗亲自召见他,询问他多方面国家大事,居正都能详细应答,明神宗非常高兴。C.张居正等人受命编纂《宗藩要例书》,他施法适宜,为君主赢得诸藩的感激亲敬的同时,又没有加重百姓经济负担。D.张居正认为,安民之道在于体察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免除万历七年之前百姓积欠的赋税。神宗听从建议,朝廷内外一片欢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然,国事至重,朕将焉依!(2)进辞两宫,各赐赆金,慰谕有加。14.张居正建议免除百姓累年积欠的赋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乱后还①三首(其一)辛愿②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

6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作者在一次战乱后,从流亡途中回到故乡。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末福昌(今河南宜阳)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思乡”与“还乡”相承,“苦”与“伤”并提,表达了回乡后感伤的心情。B.颔联写家园被毁的情景,生动而直接地表现了战争的无情、金室的衰弱和作者流亡的苦楚。C.邻里的同情和宽慰,源于作者流亡的遭遇和眼下的处境,也是他们善良和纯朴的体现。D.全诗紧紧围绕“乱后还”这一主题,写归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强烈的忧伤之情。16.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新冠疫情全球肆意蔓延,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要有《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的责任和担当精神。(2)当生活遇到不如意时,我们常常会用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变得自信乐观豁达。(3)江月有恨,流水无情。唐宋诗词中借用“流水”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的句子有“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于__①__的大自然中感受春日的热情;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享受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黄叶飘零的飒飒西风里,细品__②__的况味。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对于季节我们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本应循环交替、__③__的四季,在人类科学的推进中也逐渐迷失了。让我们知道秋天来临的,竟不再是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这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对于季节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7B.我们对于季节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C.季节对于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D.季节对于我们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市场上的蟹黄,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让我们知道了秋天的来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①______,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衣服甚至智能皮肤、智能肌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以“可穿戴”为特征,以“健康”为目的。它们不仅可以监测心率、血氧、血压等生理指标,②_______,如心理压力、情绪指征、疲劳程度等。通过对一系列身体数据的运算处理,它们可以发挥风险评估与健康预警功能,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健康隐患。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健康管理水平日甚一日。③_______,让广大用户甚为不满。用户什么时候喝酒,什么时候失眠,什么时候运动……这些私人信息被无端披露在互联网,而且真的会有好事之人来研究数据,广大用户只想说一句:“干卿甚事!”21.文中加点的四个“甚”字,可以用“胜”字来替换的是哪一处?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直率地表达出来,它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持续做事情。”材料二:《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阀疑,慎言其余,则寡尤。”材料三:《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曹雪芹这样写道:“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1.C(“他的文又借鉴了他的诗”错误,原文是说“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没有提到“他的文又借鉴了他的诗”。)2.D(A.“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找出古文所有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错误。材料一第一段中,原文是“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可见,此处是总体论述,而非独指韩愈。B.“韩愈的创作顺序是先文后诗”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中,原文是“诗与文……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并且可以看作更开阔的后方”,表述中并未涉及诗文的先后顺序。C.“诗歌的地位与尊严是不可撼动的,因此诗的本质意义并无改变”错误,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说“诗的本质意义并无改变,它仍然还是文学的核心,这一点是不可替代的。无论读者数量多少,诗作为一种极致化的表达方式,仍然是文学审美的高端,这种地位与尊严是无可撼动的”。)3.A(A.“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对仗工整,属于律诗、近体诗,无古文特点;B.这几句诗是古体诗,有“曷”“矣”等虚词,具有古文特点;C.这几句诗长短不一,且夹以议论,具有古文特点;D.这两句诗长短不一,改变了整齐划一的局面,具有古文特点。)故选C。4.材料二运用了层进式结构。第一段指出韩愈的诗文不能分开;第二段进一步分析文不能代替诗,阐述诗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第三段分析韩愈以文为诗对韩诗的意义。【解析】从材料二第一段“诗与文其实不能截然分开……”可知,第一段指出韩愈的诗文不能分开;从“诗的确是极为独特的事物,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极具特质与高度的表达,当然不能用文来取代”可知,第二段进一步分析文不能代替诗,阐述诗的核心地位;从“他的诗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文的援助”可知,在此基础上,第三段分析韩愈以文为诗对韩诗的意义。综上所述,材料二由诗文不分到进一步确定诗的核心地位,最后明确以文为诗的意义、作用,顺序不可打乱,符合认知逻辑,运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5.①“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指出了韩愈诗歌创作“以文为诗”的风格特点。韩愈在诗歌创作中大量运用散文的技法,使其诗歌具有雄伟奇崛的气势风格,表现出了更为深广的文化和社会内涵。②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实践曾被沈括等人质疑甚至被否定,但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他是宋诗新风貌的先驱。③诗与文关系紧密,诗是文的精练化和声韵化。诗歌可以借鉴文章说理性和叙事性这些强项,产生另一种境界。6.C(“预示小镇的沉沦与毁灭”错误,过度解读,小说描写小镇人在“午睡时刻”处于昏睡的混沌和麻木状态,意在把小镇人的麻木和母亲的清醒形成强烈对比,母女的行为将唤醒这里沉睡的人们,从而反映了作者对人民觉醒的渴盼和一个伟大作家的良心。)7.A(B.“英国著名小说家”错误,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C.“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海明威、契诃夫、狄更斯”错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9D.“《复活》《老人与海》《大卫•科波菲尔》”是现实主义小说,只有“《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作品。)8.母亲是一个慈爱、自尊、坚忍,有抗争精神的伟大女性。①慈爱:对儿女慈爱,理解儿子做小偷的无奈,维护儿子的尊严。②坚忍:面对丧子的苦难命运,她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忍受能力。③抗争精神:她认为神父的看法不对,指出孩子是非常好的人,显示出无所畏惧的母爱和对冷漠的人们的有力抗争。④自尊,母亲虽然贫穷并丧子,但是她脊背挺直,安贫若素,镇定安详。9.①小镇上的人不认识“小偷”,他光着脚死去,人们没有一点怜惜,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出人的孤独之感。②母亲要去看望死去的儿子,神父却因为午睡不愿被打扰,连指路都是睡意朦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出人的孤独之感。【解析】由“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绒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可知,母亲眼中的好人被射杀,“鼻子被打得粉碎”“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死去,镇上的人把他草草埋葬,他们对生与死毫不关心,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出人生而孤独。由“车站上空无一人,小镇热得像个蒸笼”“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他才躺下五分钟”“他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地。还说回来的时候不要叫门,把钥匙从门缝下塞进来就行了”等可以看出,母亲冒着炎热的天气前来扫墓,神父却想要午睡不想被打扰,不想让母亲回来后再敲他家的门,可见,神父内心的冷漠无情,“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更给人一种孤独之感。10.D(句意:庚辰年,辽东再奏大捷,皇帝归功于张居正,派遣使者疾驰告知张居正,让他确定加爵封赏并上报朝廷,并下召催促张居正还朝。张居正因为母亲年迈,要等到秋天再上路。皇帝命锦衣卫快马加鞭到张居正家催其还朝。)11.B(“‘稼’收获谷物,‘穑’指种植庄稼”错误,“稼”指种植庄稼。“穑”指收获谷物。)12.A(“留下密信以褒奖其忠诚”错误,根据原文“令得密封言事”可知,明神宗并没有留下密信给张居正,而是让他密封上书谈论军国大事。)13.(1)虽然如此,国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谁呢!(“虽然”,虽然这样;“至”,最,极;“焉依”,宾前,依靠谁。)(2)(张居正)进宫向两宫辞别,两宫各赐财物,加倍宽慰晓谕。(“辞”,辞别;“赆金”,财物;“慰谕”,宽慰晓谕。)14.①百姓财力有限,没有余力再去完成积欠的赋税。②主管部门逃避责任。③一些官吏趁机掠夺百姓。④朝廷免除赋税之后,可施恩百姓,赢得民心。【解析

10】从原文“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可知,百姓财力有限,没有余力再去完成积欠的赋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可见,主管部门逃避责任,使得百姓的带征税一直不能缴清。“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可见,一些官吏趁机掠夺百姓,中饱私囊。“夫与其朘民以实奸贪之囊,孰若尽蠲以施旷荡之恩”可见,朝廷免除赋税之后,可施恩百姓,赢得民心。附:参考译文:三月甲寅日,张居正请求辞职归家治理(父亲)丧事,神宗准许了他。张居正辞别朝廷时,皇帝在平台召见他,安慰并对他说:“朕舍不得先生,却又担心让先生更加伤心,因此强自忍耐应允你的请求。虽然如此,国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谁呢!”张居正上奏说:“皇上大婚之后,应该自我约束,爱养龙体,多多留心于政事。”(张居正)于是伏地哭泣。皇帝也因此哽咽落泪,说:“先生虽然离开,在国事上还应该多加留意。”于是赐给他银印,上刻“帝赉忠良”字样,让张居正可以密封奏章谈论军国大事。(张居正)进宫向两宫辞别,两宫各赐财物,加倍宽慰晓谕。庚辰年,辽东再奏大捷,皇帝归功于张居正,派遣使者疾驰告知张居正,让他确定加爵封赏并上报朝廷,并下召催促张居正还朝。张居正因为母亲年迈,要等到秋天再上路。皇帝命锦衣卫快马加鞭到张居正家催其还朝。六月乙未日,张居正还朝,皇上在文华殿西室召见他。询问沿途所见,农业生产如何?百姓生活如何?边关军事如何?张居正应答得非常详细。皇帝非常高兴,赐予他十天假日。十二月,皇帝命令编纂《宗藩要例书》,颁发给诸王看。在此之前,明世宗一朝宗藩人口繁盛,国家财用困乏,因此,礼官所裁定的宗藩条例大多刻意抑损。到此时,张居正等人想到裁减诸藩的待遇,并不是天子亲近宗亲的本意,于是简略举出十一条不恰当的条例,请皇帝下令,由礼官一起讨论,形成政令。诸藩因此感激亲敬皇上,而厚薄亲疏也有法令可依,又不至于加重百姓经济负担。十年二月丁酉日,大学士张居正上奏说:“安定百姓的治国之道,在于体察他们的疾苦。现在还有一件危害百姓的事情,就是带征税粮。百姓的财力是有限的,一年的收入,仅够供给一年的开支。如果不幸歉收,眼前的生活尚且没有办法维持,哪里还有余力再完成累年拖欠的赋税呢!主管部门逃避职责,常常把今年所征收的赋税抵交以前拖欠的赋税。那么今年所拖欠的,又成为以后要带征的赋税了。何况征收赋税输入官府的税额和款项繁多,年份混杂,百姓竭尽财力,官吏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更有甚者,品行不正的主管官吏趁机掠夺百姓。与其剥削百姓来充实奸贪官吏的口袋,不如全部免除来给予百姓浩大的恩情。请求皇上召谕户部,核查万历七年以前积欠的赋税,全部加以免除。将当年规定的数额,责令全部完成。这对于百姓来说容易做到,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容易征收,这是让官府和百姓都得利的方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诏书下发之后,朝廷内外都非常欢悦。15.B(“直接地表现出了战争的无情、金室的衰弱和作者流亡的苦楚”分析有误。颔联借助景物描写,从侧面(间接)表现了作者回乡后目睹家园荒芜凄冷的感伤,不能直接表现“金室的衰弱”,还有,不表达“作者流亡的苦楚”,这“苦楚”应该是流亡后归来的感受。)16.①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此时,流莺在深树间啼鸣,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②营造了凄清萧瑟的意境;③表现了作者因战争未息、故园残破和生活苦难而无奈、感伤与凄凉的心境。【解析】颈联“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这里写到流莺在傍晚时在树阴深处啼鸣,春燕在春寒未消的春天快速地飞过短墙。描写的是诗人在战乱之后回到故乡在暮春时节的一个傍晚看到的凄清冷落的景象。这里“莺啼”是听到的,而“燕掠”之景是看到的。所以是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这两句是写景,写出了战乱当中故园残破,荒芜的景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奈、感伤与凄凉之情。

11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示例一: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示例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18.示例:①万紫千红;②一叶知秋;③周而复始19.C(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对于季节我们已失去了意义”介词关系错误,应该是:季节对于我们已失去了意义。二是“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因果关系不当,“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是原因,不是结果,改为: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20.①原文使用短句,表达上更简洁明快,且与前文风格基本一致;②原文通过落叶知秋与其他事物知秋对比,有突出强调之意,更能表现作者的伤感之情。【解析】原文“竟不再是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用短句,表达上更简洁明快,且与前文“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等的风格基本一致;原文“竟不再是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通过落叶知秋与其他事物知秋对比,有突出强调之意,更能表现作者的伤感之情,改后的句子只是陈述事实,难以看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21.日甚一日。此处的“甚”是“超过”的意思,词性为动词,与“胜”的超过之意相同。、【解析】第一处的“甚”与“至”组合在一起,表示更进一步。第二处的“甚”是“超过”的意思,词性为动词,与“胜”的超过之意相同。第三处的“甚”,意思是“很”,词性为副词。第四处的“甚”,意思是“什么”,词性为疑问代词。22.①可穿戴健康设备种类多样;②还可监测精神指标;③但监测数据的大量外泄【解析】第一空,从第二段文字可知,本文段陈述的主体对象是“可穿戴健康设备”,根据后文举例可见其种类很多,加之在文首,应该是一个总领句。故此处可填“可穿戴健康设备种类多样”。第二空,根据前文“不仅”,后边应该关联递进,用“还”“更”“而且”等,从“监测生理指标”的提示,应该考虑“监测……指标”,其中省略号里的内容由后文“心理压力、情绪指征、疲劳程度”等,推知应为“精神”。故此处可填“还可监测精神指标”。第三空,根据“甚为不满”推知语意前后形成转折,根据“用户什么时候喝酒,什么时候失眠,什么时候运动……这些私人信息被无端披露在互联网”的内容,推知此处陈述的内容应是监测的“数据”被泄露了。故此处可填“但监测数据的大量外泄”。23.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