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

ID:83105769

大小:36.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人比常人更敏锐地意识到:生死问题乃是时间问题的核心,人的时间意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意识。人的生命恰处于时间的有限与无限一对基本矛盾之中,一方面,人的个体生命是绝对的有限。另一方面,人又于群体生命的延绵中体验到无限的含义,每个人都在本能地渴求以有限之身而入无限之境。这样,人对自身生命的思考就很自然地集中到对时间的思考上,时间相对于人生也就具有了普遍而本质的意义。如何化解有限与无限这一对基本矛盾呢?中国人不接受彼岸世界的诱惑,这决定了中国诗人只能采取从此岸亦即从有限中体验无限的方式,而这只有通过有限时间的价值绝对化才能实现。中国诗人主观地赋予他所体验到的时间一种普遍意义,通过时间的价值生成而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由此突破具体时间的限制而体验到无限的意义。中国诗人实现了一种时间的转换,即在内心转换一下时间的透视侧面,使时间的具体意义无碍地升华为一种普遍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时间意识支配下,中国诗人建成了自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时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诗人自我超越了具体时空限制而化为茫茫宇宙唯一的认知标准,时间可以因人而宜,人心可以自由往返吐纳,具体时间被淡化了、被消溶了,有的仿佛只是一体同仁、普运周流。诗人可以对不同时空中的经验一见如故,所谓“搅碎古今巨细,入其兴会”,个体时间被衍化为一种历史时间乃至宇宙时间,人也由此实现了对有限的超越。中国诗人透视时间的视野非常广阔、贯通,面对历史和宇宙,他所关注的不是具体的表象,而恰是未被分割、川流不息的现象本身。这使得中国诗人意识中的时间既可流淌于巨山长川之间,也可栖止于小花小草之上,但无论在永恒的山川还是在易凋的花草,时间都具有同样自足的意义。无疑,这种时间已在很深层次上接近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从本质上讲,它无法完全被逻辑和经验所接纳,而只能属于诗,一种本体的诗。(摘编自王向东《中国古典诗歌与时间》)材料二:中国传统诗文和小说中的物象,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场景或道具意义上对象化的存在——如铺叙场景陈设,以展现人物活动环境;描写山川风物,以展现大自然的壮美;呈现日用起居之器皿,以暗示人物身份等等。中国文学中的物象更多地被表现为一种“意象”,可以“赋”、可以“比”、也可以“兴”。它投射和寄托了太多的人类情感和过往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就是“心”的外在形式。一方面,泪眼可以问花,人与隔雨的红楼,也可以心物相望,彼此窥探心思;另一方面,物象恰恰是时间流逝的见证,是时间箭镞的回响,是瞬息万变的时间之物中较为恒定的标识物。

1中国人用来记述、追忆时间的物象通常有两类。第一类是名胜古迹,它作为历史遗存,大至巍峨的城池宫殿、巷陌街道,小至埋入沙中的箭头、坐轿前的断肠銮铃。将箭头磨洗即可听到前朝的萧萧马嘶,而感慨东风周郎、铜雀春深;夜雨闻铃则令人肠断欲绝,仿佛连行宫的月色也凄冷刺心。另一类用于标刻时间和空间的物象,则是自然之景。对杨慎或是辛弃疾而言,滚滚东去的长江,俨然就是惯看秋月春风的白发渔樵,在青山常在的背景中,目睹夕阳几度、朝代兴替、强虏灰飞烟灭。而陈与义在“长沟流月去无声”的寂静之中,也感受到了“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的伤感与悲痛。在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咏叹之中,一国之兴衰,似乎不过是不变山河的浮光掠影。在国家破碎、身世飘零之际,竟然也有“山河仍在”的慰藉。毋庸讳言,在所有山川风物之中,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歌咏最多的核心意象,正是“月亮”这个超级典故。每当诗人们抬头望月之时,月亮显然就成了联想和记忆的枢纽。一方面,它所凸显的是同被朗照的共时性幻觉,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似乎整个长安城在融融的月光下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杵声之中,而“捣衣”这一行为,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玉关良人”联系在一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亦形象生动地将自己与远在他乡的思慕对象,置于同一个苍穹之下。另一方面,月色自古就有,赏月之人亦如恒河沙数。被月光所照亮的,既有秦、汉的雄关,唐、宋的二十四桥,也有明、清的秦淮河水。将时间“纵轴上”的意象,强行拉至空间并置的“横截面”,自然的物象所串联起来的,恰恰是纷乱历史的时间碎片。有时,“望月”这一日常行为所连接起来的,还有时间长河中的芸芸众生———诗人在这里抒发的幽思,并无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正是历史性的无名个体。诗歌所呈现的主题既非怀人,亦非思妇,而是对时间本身的抽象思考。(摘编自格非《物象中的时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的生命都难以摆脱时间的有限与无限这一对基本的矛盾,中国诗人只能通过有限时间的价值绝对化来化解。B.中国诗人意识中的时间在深层次上接近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很难用常规的逻辑与经验来解释,而只能属于诗。C.中国文学中的物象寄托着太多的人类情感和记忆,既是心灵的投射,也是不断变迁的时间之物中较为恒定的标识物。D.作为记述时间的物象中被歌咏最多的意象,月亮能凸显出同被朗照的共时性幻觉,所以能够联结不同时空的众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刻时间的物象通常可分为历史遗存和自然风景两类,故《虞美人》中的“朱颜”应无时间意义。B.杜甫关注的非具体表象而是未被分割、川流不息的现象本身,《登高》中长江在时间上意义自足。C.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居处陈列着西洋钟、锁子锦靠背、雕漆痰盒等用品,由此可见其身份地位。D.杨慎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和陈与义的“长沟流月去无声”在表情达意上颇有相近之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2C.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D.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材料二在论述“物象中的时间”时,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请简要分析。(4分)5.闻一多称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具有“宇宙意识”。请结合材料,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为例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凶犯【俄】契诃夫在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弱无比的庄稼汉,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他的脸上胡子拉碴的,一脸的麻子,两条浓眉耷拉着,让人很难看清他的眼睛。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他还光着脚。“丹尼斯·格利果利耶夫!”审讯官开口说道,“你往前站一点儿,回答我们的问题。本月7日,也就是7月7日早晨,铁路护路员巡查路况时,在141俄里处,当场发现你在拧铁轨上用来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就是这种螺丝帽……他便把你和螺丝帽扣留了。是这样吗?”“啥?”“事情是护路员说的那样吗?”“是的。”“好的。嗯,那你拧螺丝帽干嘛?”“啥?”“你别老‘啥、啥的’,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你拧螺丝帽干嘛?”“要是不干嘛,我就不去拧了。”丹尼斯声音嘶哑地说,斜着眼睛看着天花板。“那你用螺丝帽做什么?”“就那种螺丝帽吗?我们用它做钓鱼坠儿。”“你说的‘我们’是指哪些人?”“我们,就是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村的农民。”“听着,老兄,你别跟我装糊涂了,用不着胡扯什么钓鱼坠儿!”“我打娘胎里生下来就没撒过谎,在这里我敢撒谎吗?”丹尼斯嘟囔着,眨巴着眼睛,“再说了,大人,没有坠儿能行吗?你把鱼饵或者蚯蚓挂到鱼钩上,要是没有坠儿,它能沉到水底吗?我撒谎了吗……”丹尼斯发出了一阵冷笑。“这样说来,你拧下这个螺丝帽就是为了拿它做钓鱼坠儿了?”“不为这个又为啥呢?它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你也可以拿铅块、子弹壳做坠儿啊,或者钉子什么……”“铅块在路上捡不到,得去买,而钉子又不合适。螺丝帽虽然难弄,但比其他东西都要好……很沉,而且有个窟窿。”

3“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还没弄清楚,笨蛋,你这一拧会拧出什么后果?如果护路员没有发现,火车就有可能出轨,就会死很多人!而这些人是你害死的!”“大人!我干嘛要害他们呢?难道我是恶棍吗?”“在你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火车出了事故呢?虽然你只拧掉了两三个螺丝帽,但也许火车就是因为这而出了事!”丹尼斯阴笑着,半信半疑地眯起眼睛看着审讯官:“得了吧!这些年来,全村人都在拧螺丝帽,还不是照样平安无事?假如我撬了铁轨或是搬了一根木头放在铁路上,哎呀,那么,火车可能会被撞翻,可是……呸!就那么一个螺丝帽!”“你知道不,就是那些螺丝帽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的!”“这个我们懂……我们又没拧下所有的螺丝帽……还留着许多呢。”丹尼斯打了个哈欠,并在嘴巴上画了个十字。“去年这里就有一列火车出轨,”审讯官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去年的火车脱轨了……我终于弄明白了!”“您可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您是懂道理的人,您刚才所说的,句句在理。而那个护路员不过就是个乡巴佬,什么都不懂。他抓住我的衣领就把我给拽来了……”“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有可能将造成灾……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会引发什么后果……该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您当然知道得最清楚了……可我们是睁眼瞎……我们哪懂这些啊!”“你其实什么都懂!你只是在撒谎,装糊涂而已!”“我为什么要撒谎呢?如果您不信,就到村里去问问……没有钓鱼坠儿只能钓到欧鳇鱼。”“嗨,住嘴……”整个法庭鸦雀无声。丹尼斯不时地变换双腿的位置,望着铺着绿色桌布的桌子,使劲儿眨巴着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铺着绿绒布的桌子,而是刺眼的阳光。审讯官在快速地写着什么。“我可以走了吗?”丹尼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不行。我得先把你抓起来,然后让你去坐牢。”丹尼斯不再眨眼,微微抬起浓眉,疑惑地望着审讯官。“为什么要坐牢呢?大人,我没空,我还得去赶集呢,还得到叶戈尔那里要回三卢布的油钱……”“住嘴,别吵了……”“如果真的犯了事,我也认了,可就这样去……要是您怀疑我欠税,我的大人,您可别相信村主任……村主任算账时净作假,这一点我可以向老天爷赌咒……”“我烦透你了,喂,谢敏!”审讯官吼道,“把他带下去!”“我们家三兄弟,”丹尼斯嘟囔着,两名强壮的法警正拽着他走出审讯室,“兄弟帮兄弟又不是义务……兄弟交不上税,而我丹尼斯却去承担什么责任……你是什么狗屁法官!……你们应该靠本事断案,不应该无中生……哪怕是该被刀剐,也得犯了事才行啊,也要凭良心啊……”(有删改)

4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丹尼斯因为拧铁轨上的螺丝帽而被带上法庭,成为审判对象,理由是他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这篇小说逼真地刻画了丹尼斯的真实状态,为我们展现了他受审的全过程。B.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及关系。丹尼斯下意识地将“我”说成“我们”这个细节,表明他的言行举止完全是从他的阶级地位出发,遵从了本阶级固有的认知与习惯。C.“你只是在撒谎,装糊涂而已!”属于语言描写,这里的丹尼斯是真诚的,他是真的不懂,他完全没有“撒谎”。在有没有撒谎这个细节上,审讯官是真的冤枉了丹尼斯。D.丹尼斯开始并不懂法,但是文中提到他仿佛看到了“刺眼的阳光”,意味着经过这场审判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触犯了法律。他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从无知到醒悟的转变。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篇小说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小说开门见山,引出主要人物,从正面交代了庄稼汉的贫穷。“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这一细节,为后文丹尼斯审判时的反应和态度埋下伏笔。B.丹尼斯与审讯官身份、看法迥异,这构成了基本的矛盾冲突,二人的对话带来了极具感染力的讽刺幽默效果。从“笨蛋”“住嘴”可看出作者对丹尼斯这类顽劣之人的鄙夷和强烈的批判。C.本文擅长使用典型的生活语言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如丹尼斯说“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从中仿佛能看到丹尼斯作为庄稼汉的生活日常,使读者身临其境。D.契诃夫的小说多短小精悍,朴素精练,学者称这种写作特色为“加倍的简练”。本文运用大量的白描,主要通过审判官与丹尼斯的动作、语言呈现了一出法庭荒诞剧,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8.全文有多次对丹尼斯眼神的描写,请结合前后文,分析划线处几次眼神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活动。(6分)9.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结构紧凑著称,本文使用了哪些方式来使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扦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

5帝善之,于是声名遂振。二十三年,司徒玉况辟焉。明年,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第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B.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C.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D.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亭长,管理驿站的官员,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B.令,古代县令,后来也称作“知县”,指一县之长。县令的名称,源于战国时期。C.客,文中指门客,又称食客,是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并供养的人。D.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位名,爵位等次主要有公、侯、伯、子、男五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延能秉公执法。他年轻时担任户牖亭长,而王莽的贵人魏氏家的宾客不守规矩,于是他带领官兵突然进入魏氏的家逮捕了有关的人,导致自己遭到怨恨。B.虞延能身先士卒。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经常穿着铠甲,戴着头盔,护卫同族的人,抵御抢劫的盗贼,正因为如此,使得很多百姓得以保全。C.虞延敢直言劝谏。虞延被富宗征召为功曹后,见其生活奢靡,所用物品多不合乎礼仪法度,便预见到其会因此而被杀,于是规劝,而富宗竟辞退了他。D.虞延不惧怕权势。阴氏家门客马成常干奸盗之事,虞延将其拘捕拷问,阴氏多次请托说情,信阳侯阴就也向皇帝投诉,但虞延不为所动,最后马成伏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2)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14.虞延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登夏州城楼

6罗隐①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②。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注】①罗隐: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才华出众,然历十余年不第。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唐代属边塞要地。②晋英雄:五胡乱华,大夏建国于夏州后,晋朝与之战于夏州,边塞战士死伤极多。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在猎猎旗风中登上夏州城楼,有感于屡试不第而凭栏远眺,心中一片怅然。“寒”字和“独”字渲染了边关苍凉寒冷的气氛,凸显诗人孤独寂寞之感。B.颔联由“唐土地”联想到“魏晋魂”,指出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晋朝与大夏国的战斗,此处借古伤今,隐含对唐王朝衰败的指责和讥讽。C.颈联由追怀英雄而自悲自叹,往事不堪回首,连战马的嘶鸣也不忍听,只能将一腔心事托付塞外的鸿雁,诗句沉郁有味,有无穷牢愁见于言外。D.尾联诗人渴望脱去儒生冠服,执戟上战场,表达了投笔从戎、弃文就武的壮志和决心,一反之前的沉郁,充满了壮怀,慷慨激昂。16.这首诗第二句中“怅”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这一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传达了人生失意的寂寞。(2)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3)《论语·里仁》中,强调我们既要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也要加强自我反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继"神舟十二号"任务后再次迎来网友纷纷点赞。从这个由9名"90后"组成的"北京明白"团队,让人看到了航天人青春的样貌、蓬勃的活力。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就要

7放手使用。有担子才能压重,就是要让青年骨干打头阵、当先锋,在关键岗位上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尤其是对年轻的帅才苗子要打破,促其快速成长。有传承才能更好地接续奋斗,在社会高度关注的航天领域,正是老一辈航天专家和"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代青年人才传授知识、分享经验、淬炼信念,从而造就了一支年轻又有才干的航天人才队伍,成为中国航天未来最可依赖的力量。托举年轻人才的腾飞,需要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在启动的首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有43个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约占80%。而且,在这些专项中设立了"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申报"不设门槛",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真正体现创新,英雄不论出处。相信只要给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他们很快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精彩的剧目。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拘一格论资排辈言传身教不问出身B.不拘一格按部就班言传身教不追既往C.别具一格论资排辈耳提面命不追既往D.别具一格按部就班耳提面命不问出身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的结果,在首批启动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有43个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约占80%左右。B.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显示,在启动的首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有43个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占80%左右。C.科技部最近公布,在启动的首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有43个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占80%左右。D.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的信息,在首批启动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有43个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约占80%。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①“夸父一号”于2022年10月9日清晨发射升空,随即卫星和各单机按计划依次开机,此后进入4至6个月的在轨测试。(1),要对卫星平台和三台载荷的各种性能、功能、观测模式等进行测试,还要进行在轨数据定标;测试完成后,卫星将正式交付科学应用系统管理,届时经过处理后的观测数据和数据分析软件将实时对外开放,(2),都有机会使用“夸父一号”的科学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夸父一号”的科学目标总结起来是②“一磁两暴”。“一磁”指的是太阳磁场,③“两暴”指的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即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搞清楚了(3),不仅有助于认识太阳活动是怎样形成和演化的,对预报空间天气也将提供重要的物理基础。除了做科研,“夸父一号”还有潜力成为一名为人类服务的空间天气④“预报员”和“研究员”,卫星上搭载的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可以⑤“看见”日冕物质抛射的规模、方向、速度,提前40小时左右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发出预警。21.关于文中引号的用法,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8A.①和②相同B.②和③不同C.③和④相同D.④和⑤相同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可谓家喻户晓。“未来”是期待、是憧憬、是未知,不是“现在”。而有哲人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也有人说,每个人都需要立足现在而谋划未来;还有人说,你现在所偷的懒,都会变成未来的坎……可见,所谓“未来”,就是“现在”。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1.D(D项根据文意是自然物象中被歌咏最多的核心意象,选项扩大了范围)2.A(A项推理不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借“朱颜”表达的也是时间的流逝)3.C(C项,表达对人才的渴望)4.①使用总分结构,先指出物象是较为恒定的时间标识物,然后分述了名胜古迹和自然之景两类物象中的时间。②以月亮为例,重点论述了自然之景在标刻时间和空间上的作用。5.①该句打破了时空界限,以永恒的江月连接代代无穷的无名个体,呈现出对时间本身的抽象思考。②诗句通过“代代”“年年”把具体时间淡化,将个体时间衍化为一种历史时间乃至宇宙时间,具备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6.D(“他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从无知到醒悟的转变”错误。丹尼斯最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自己可能会坐牢,但是依然不愿认罪,所以并没有醒悟。)7.B(“从‘笨蛋’‘住嘴’可看出作者对丹尼斯这类顽劣之人的鄙夷和强烈的批判”错误。“笨蛋”“住嘴”这些词都是法官说的话,法官面对丹尼斯的愚昧无知而感到气愤、生气,用这些词语是为了塑造法官的形象,并不是作者对丹尼斯这类顽劣之人的鄙夷和强烈的批判。)8.①第一次“斜着眼睛”,表现丹尼斯面对法官的质询,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法庭的审讯是可笑的,“斜着眼睛”透露出他对法庭法官的蔑视。②第二次“半信半疑地眯起眼睛”,虽然丹尼斯还是不相信法官的话,但是内心已经出现疑虑松动,开始有意识的为自己的行为作辩护。③第三次“使劲儿眨巴眼睛”,面对法官提到火车翻车的实例以及可能会面临的刑事处罚,丹尼斯开始有些惶恐紧张。④第四次“丹尼斯不再眨眼”,丹尼斯如梦初醒,再次从法官处确认自己可能会坐牢,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感到十分震惊,但是依然不愿认罪。9.①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场景,本篇小说选取庭审的一段来进行横段面的描写,将情节、人物都尽可能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紧凑精巧。②利用对话的叙述形式,交代了丹尼斯受审的前因后果以及经过,同时对话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社会背景,减少了冗长的背景叙述和说明。③安排了推动情节的重要线索,“螺丝帽”作为串联起小说情节的关键元素,是行文的线索,更是矛盾的焦点,前呼后应,使文章结构紧凑。10.B(句子的翻译是:当时虞延为部督邮,帝下令让他来相见,问他园陵的事。虞延举止沉着,对答行礼得体,其陵园的树木株蘖,都熟知其中的数目,所陈俎豆牺牲,很通晓其中的礼节。)

1011.A(“亭长,管理驿站的官员”错,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12.C(“富宗竟辞退了他”错,原文“宗不悦,延即辞退”意思是,富宗不高兴,虞延即辞退。说的是虞延主动辞退。)13.(1)有一个囚徒在家里染上了病,还自己乘着车子返回监狱,到监狱就死了,虞延率领掾吏到门外送殡,百姓感激喜欢他。(2)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查问囚徒情况,虞延禀告说让那些案件有可辩驳的站在东边,无理可诉的站在西边。14.①虞延的堂妹遭母亲遗弃,虞延收养了她,把她抚养成人;②作细阳县令时,每年祭祀节令让犯人回家,有囚徒病死,他亲率官吏给他送葬。附:【参考译文】虞延字子大,陈留郡东昏县人。等到长大,身高八尺六寸,腰阔十围,力大能举鼎。年轻时为户牖亭长。当时王莽的贵人魏氏家族中的宾客放纵,虞延率官吏兵士突入其家中捕拿,以此受魏氏怨恨,不能升官。虞延敦厚朴实,不拘小节,又无乡里的美誉。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披挂甲胄拥卫亲族,捍御强盗,依靠他保全的人很多。虞延的堂妹年幼,其母不能养活,把她遗弃在沟中,虞延听到她的哭声,哀怜而收养了她,把她抚养成人。建武初年,虞延供职执金吾府,后任细阳县令。每到岁时伏腊节气,就把囚徒犯人放遣归家,囚犯们都感激他的恩德,按期返回。有一个囚徒在家里染上了病,还自己乘着车子返狱,到监狱就死了,虞延率领掾吏送殡于门外,百姓感激喜悦。后来去官回乡里,太守富宗听到虞延名声,召他代为功曹。富宗性奢侈浪费,车服器物,多不合乎法度。虞延劝谏说:“以前季文子为鲁相,妾不衣帛,以节约而受到损失是很少有的。”富宗不高兴,虞延即辞退。不久,富宗果因奢侈被诛杀,临刑之前,流泪而叹道:“只恨自己不接受功曹虞延的劝谏!”光武听说而认为他奇特。二十年,皇帝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这里。当时虞延为部督邮,帝下令让他来相见,问他园陵的事。虞延举止沉着,对答行礼得体,其陵园的树木株蘖,都熟知其中的数目,所陈俎豆牺牲,很通晓其中的礼节。帝称赞他,于是声名大振。建武二十三年(47),司徒玉况征召虞延。第二年,迁洛阳令。这时阴氏有宾客马成,常作奸盗之事,虞延收系拷问。阴氏多次请求宽恕,虞延获一书就加打二百大板。信阳侯阴就,就向皇帝告发告,诬陷虞延多冤枉好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查问囚徒情况,虞延禀告说让那些案件有可辩驳的站在东边,无理可诉的站在西边。马成就回转来想到东边去,虞延往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巨蠹,长久以来依赖权贵的庇护,不畏熏烧。今考实没有完,应当依法处置!”马成大呼冤枉,皇帝的陛戟郎以戟刺虞延,叱责虞延放开马成。帝知虞延无私,对马成道:“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取的。”叱其赶快离开。没几天就正法了。于是外戚们收敛行径,不敢犯法了。15.D(“情感一反之前的沉郁,充满了壮怀,慷慨激昂”理解错误,尾联虽有投笔从戎之意,但不是抒其壮志,而是发其余悲,虽棱棱有骨,却不免衰飒,表达的是屡试不第、怀才不遇的愤懑无奈,终是晚唐风调。)16.①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诗,点明旨意;②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屡试不第而登楼远眺的激愤惆怅,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③为下文吊古伤今,抒写羁旅之愁、怀才不遇之苦做铺垫。17.(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1(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A(解析:第一空,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前者强调“多样”,后者强调“独特”,根据语境,应选“不拘一格”。第二空,按部就班:指文章结构、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论资排辈:意思是按资历辈分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根据语境对待“年轻的帅才”可知,选择“论资排辈”更合适。第三空,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海殷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根据语境,老一辈航天专家对晚辈的培养不限于用语言教导,还有“行动”,故选“言传身教”。第四空,不问出身:不过问身份、资格。不追既往: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语境中没有错误或罪责之意,应选“不问出身”。)19.D(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是“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成分残缺;第二处是“启动的首批”语序不当。)20.①将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比喻为“更广阔的舞台”,将年轻人发挥主要作用比喻为“主角”,将他们为祖国贡献的力量、做出的成就比喻为“更精彩的剧目”。②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蕴含着赞美与期待之情。21.D(①“夸父一号”表示特定称谓②“一磁两暴”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③“两暴”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④“预报员”表示具有特殊含义⑤“看见”表示具有特殊含义。故选D)22.(1)测试期间;(2)让全球的太阳物理学家;(3)这三者之间的联系23.参考立意:①应结合自身发展与国家需要,立足现在去谋划未来;②行远自迩,拼搏于现在,收获于未来;③用现在丈量未来,以现在之基构筑美好未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