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

ID:83102115

大小:546.7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6-14

上传者:130****3912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1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2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3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4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5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6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7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8页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_第9页
资源描述:

《DB51∕T 1395-2022 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31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395—2022代替DB51/T1395—2011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oductionofredpepperforprocessing2022-05-20发布2022-07-01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DB51/T1395—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15栽培管理............................................................................16采收及采后处理......................................................................4附录A(资料性)加工专用红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5I

2DB51/T139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51/T1395—2011《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与DB51/T1395—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修改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1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栽培管理中育苗部分的育苗方式等内容(见5.3.3.1);——修改调整了栽培管理中育苗部分的催芽、播种期等内容(见5.3.2.2,2011年版的4.3.2.2、见5.3.3.2,2011年版的4.3.3.1);——修改调整了栽培管理中定植部分的开厢及整地施肥、定植时间与方式、定植密度等内容(见5.4.1,2011年版的4.4.1、见5.4.2,2011年版的4.4.2、见5.4.3,2011年版的4.4.3);——修改调整了栽培管理中定植部分的田间管理等内容(见5.5,2011年版的4.5和4.6);——增加了栽培管理中病虫害防治部分的防治原则(见5.6.1);——修改调整了栽培管理中病虫害防治部分等内容(见5.6.5,2011年版的4.7.4);——修改调整了加工专用红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的内容(见附录A,2011版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巩雪峰、李享、钟攀、李红、许艺、吴传秀、宋占锋、陈鑫。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为DB51/T1395-2011《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I

3DB51/T1395—2022加工专用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加工专用红辣椒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泡渍、酱制、干制加工专用红辣椒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2312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地环境应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5栽培管理5.1轮作制度合理安排茬口,与非茄科作物之间轮作,轮作年限3年~4年。提倡水旱轮作或粮菜轮作。5.2品种选择选择果实色泽好,辣椒红色素含量高,经加工后不易变色和褪色,适合加工需求的抗病力强、优质、耐贮运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的要求。1

4DB51/T1395—20225.2.1泡辣椒应选择果实硬度好、质脆,泡渍后皮肉不易分离、变软的品种。5.2.2酱制辣椒应选择干物质含量高、表皮角质层薄、颜色鲜红、香味浓的品种。5.2.3干制辣椒应选择易干燥,干物质多,干制率高、表皮角质层薄、颜色鲜红、香味浓的品种。5.3育苗5.3.1播种前准备5.3.1.1育苗设施根据条件选用大棚、小拱棚等育苗设施,冬春季育苗注意防寒保暖。5.3.1.2营养土用3年~4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熟土或风干后的稻田土、河塘泥6份~7份与充分腐熟并筛细的有机肥4份~3份混合,并按营养土量的0.1%~0.2%混入过磷酸钙备用。提倡使用育苗专用基质。5.3.1.3苗床消毒选用高温闷棚法、药剂熏蒸法或药剂喷雾法等对苗床进行消毒。设施消毒应符合NY/T2312的要求。5.3.2种子处理5.3.2.1消毒处理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应先晾晒1d~2d,用50℃~55℃温水浸种15min~20min,或50%多菌灵溶液浸种15min~20min或1%硫酸铜溶液浸种5min。消毒药剂应符合GB/T8321的要求。5.3.2.2催芽消毒处理后的种子置于25℃~30℃处保温保湿催芽,50%以上种子露白,即可播种。5.3.3育苗方式与播种5.3.3.1育苗方式撒播育苗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5cm~10cm。水渗下后薄撒一层营养土;播种后覆盖0.2cm~0.5cm厚的营养土,床面覆盖地膜。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苗床4g~6g种子。穴盘育苗将基质含水量调至50%~65%,装入塑料穴盘,抹平。叠盘压穴,形成深约1cm的播种穴。每穴播1粒种子。播种后盖1cm~1.5cm厚的基质,摆盘,淋透水后覆盖地膜。提倡机械化播种。漂浮育苗选用泡沫穴盘,每穴孔播1粒种子,将每穴孔的基质刮平,再将泡沫穴盘漂浮在育苗池中。5.3.3.2播种期10月~翌年2月播种育苗。2

5DB51/T1395—20225.3.3.3用种量2根据品种、定植密度及育苗方式,一般每667m栽培面积用种量20g~30g种子。5.3.4苗期管理播种至出苗阶段,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18℃~20℃。70%幼苗出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定植前7d~10d,适当控制水分,炼苗。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撒播方式育苗时,幼苗2叶1心时进行间苗,保持苗距8cm~10cm,视苗情追施提苗肥1次~2次。5.3.5壮苗标准壮苗指标为:幼苗8片~12片真叶,茎粗0.2cm以上,株高15cm~20cm,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符合NY/T2312的成苗质量要求。5.4定植5.4.1开厢及整地施肥2深翻25cm~30cm。基肥以撒施为主,每667m施用商品有机肥100kg~200kg,高钾型三元复合肥80kg~100kg。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使用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符合NY/T1868的要求。采用高厢覆膜栽培,厢宽60cm~80cm,沟宽60cm~80cm,沟深20cm左右。在铺设地膜时边缘压实。提倡使用全降解地膜。地膜符合GB13735的要求。5.4.2定植时间与方式5.4.2.1露地栽培当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定植,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上旬。5.4.2.2避雨栽培在避雨设施下可提前15d~20d进行定植。选用覆盖大棚膜的钢架、竹木架或水泥骨架大棚;肩高1.5m~2.0m,跨度6m~8m,长度在30m~40m。5.4.3定植密度2每厢栽植2行。一般株幅≤80cm的品种,株距35cm~40cm,每667m栽植2400株~2800株;株幅>802cm的品种,株距40cm~50cm,每667m栽植1900株~2400株。5.5田间管理5.5.1肥水管理根据植株长势情况,结合浇水追肥3次~4次,前期以氮肥为主,开花结果期增施磷钾肥。提倡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使用膜下滴灌。灌溉水质符合GB5084的要求。追肥符合NY/T496的要求。5.5.2整枝打叉在辣椒定植后到封行前,及时打除首花节位下主茎上萌发的侧枝,打叉1次~2次。5.5.3除草培土3

6DB51/T1395—2022在辣椒定植后到封行前,进行人工或机器除草1次~2次。结合除草及时培土,固定根系,防止倒伏,植株高大的品种需要搭架固定。植株封行后及时清除其下部老黄叶、病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5.5.4排水降湿检查疏通排水系统。露地栽培,确保降雨排水通畅;避雨栽培,高温季节及时通风、降温、降湿。5.6病虫害防治5.6.1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遵循安全、高效、减量的原则,达到安全、优质、绿色的目的。5.6.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轮作、培育壮苗、深沟高厢、合理密植、清洁田园。5.6.3物理防治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频振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田间覆盖银灰膜驱避蚜虫。5.6.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七星瓢虫防治蚜虫,草蛉防治蚜虫、红蜘蛛和棉铃虫。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性诱剂防治烟青虫。5.6.5化学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动态,适时对症施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交替使用。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安全间隔期要求进行,使用农药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主要病虫害与部分推荐农药见附录A。6采收及采后处理6.1及时采收根据商品自然成熟度分批采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6.2采后处理应剔除病、虫、伤果,根据果实大小、色泽进行分级包装。6.3清洁田园采收后将残枝老叶、杂草、废旧地膜、农药及农资废弃包装袋及时清理,并作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4

7DB51/T1395—2022A附录A(资料性)加工专用红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加工专用红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见表A.1。表A.1加工专用红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病虫害名防治指标推荐农药及使用剂量防治方法及安全间隔期称(适期)对育苗设施进行必要通风、降温等处理。及3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时检查苗床,发现病苗立即拔出,并对幼苗猝倒病发病初期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400倍液;及苗床进行药剂喷施或灌根,间隔7d~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3次。施药后,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干土或过筛草木灰以降低营养土湿度。药剂喷雾或灌根防治,并尽量喷施到幼苗茎立枯病发病初期3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基部及其周围地面,间隔7d~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3次。50%氟啶胺悬浮剂2000~2500倍液;10%氟噻吡唑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在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并将发病植株连3000倍液;根拔除,用塑料袋装好,带出田间焚烧或者疫病发病初期挖深坑掩埋;对田间发病中心进行药液灌根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800~1000倍液与土壤消毒处理;对全田喷药预防,间隔7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d~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3次。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400倍液。结合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毒害虫,对辣椒田病毒病进行农药喷施,以提前预防为主。间2%香菇多糖水剂600~800倍液;隔期7d~10d喷药1次,连续3次~4次,5%氨基寡糖水剂500~700倍液;选择几种农药交替使用。在发病前施用植物病毒病发病初期8%宁南霉素500~700倍液;增抗剂和病毒钝化剂,如香菇多糖、氨基寡2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糖及盐酸吗啉胍等;在发病初期及中期施用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400~600倍液。病毒抑制剂如宁南霉素、辛菌胺醋酸盐等对辣椒病毒病进行防控。5

8DB51/T1395—2022表A.1加工专用红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续)病虫害名防治指标推荐农药及使用剂量防治方法及安全间隔期称(适期)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病果集中处理后喷施药炭疽病发病初期56.0%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1000倍液+2%春雷剂防治,间隔7d~10d施药1次,连续霉素水剂500倍液;施药2次~3次。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300~700倍液;发病前预防:一般在定植移栽时或移栽前,可使用多黏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液;生物药剂对土壤进行预防处理。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青枯病发病初期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1500~2000倍液;发病后处理:拔除病株,撒生石灰,用塑料袋装好带出田间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同多粘类芽孢杆菌500~1500倍液时对未发生的植株用药剂进行喷雾消毒预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100g/亩~200g/防,间隔期7d~10d喷药1次,连续喷亩。施或灌根2次~3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00~10000倍液;有蚜株率在喷雾防治蚜虫时,注意将喷头对准辣椒蚜虫达10~5%除虫菊素乳油2000倍液;生长的幼嫩部位和叶正反面。间隔7d~15%时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3次。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30ml/亩~40ml/亩。在喷雾防治时,选择晴天9:00以后植株叶害螨点片0.5%苦参碱水剂30ml/亩~40ml/亩;片露水挥发干后或下午5:00以后喷施,根茶黄螨/红发生(株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ml/亩~30mL/亩;据螨害发生规律重点防治,前两次施药间蜘蛛螨率达隔期3d~5d,之后间隔期7d~10d施5%)时0.3%印楝素可溶液剂125ml/亩~186mL/亩。药1次,连续2次~3次。60%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2500倍液;选择下午5:00以后施药防治,注意将喷头对准辣椒生长的幼嫩部位和叶片背面,及蓟马发生初期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00~10000倍液;植株周围地面。间隔7d~10d施药1次,0.5%苦参碱水剂30ml/亩~40ml/亩。连续施药2次~3次。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BT),50g/亩~100g/亩;采用“苏云金杆菌+杀虫灯”综合防治方棉铃虫、烟卵孵化盛5%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法。防治时应注意:施药应选择阴天或晴期至2龄天早晨或下午4点后喷雾最佳,避免高温、青虫0.5%苦参碱水剂0.3g/亩~0.4g/亩;盛期强光下施药;整株全面喷雾;于害虫卵孵1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化盛期喷药防治最佳。剂,100g/亩~150g/亩。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