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098723
大小:248.8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12-24
《DB3201∕T 1062—2021 早园竹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67□B3201南京市地方标准DB3201/T1062—2021代替DB3201/T217-2013早园竹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producingplantationofPhyllostachyspraecox
1
2DB3201/T1062—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201/T217-2013《早园竹生产技术规程》,与DB3201/T217-2013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立竹度”定义内容(见3.1,2013年版的3.1);——增加了海拔高度小于800m(见4,2013年版的4);——删除了5.3.1与5.3.2的标题,内容合并,增加了母竹年龄的规定(见5.3,2013年版的5.3.1、5.3.2);——更改了来去鞭长的规定(见5.4.3.1,2013年版的5.4.3.1);——增加了来鞭去鞭的方向和摆放规定(见5.4.4,2013年版的5.4.4);——更改了肥料的规定(见7.2.2和7.2.3,2013年版的7.2.2和7.2.3);——更改“立竹度”为“数量结构”,删除了立竹比例的规定(见7.4.2,2013年版的7.4.2);增加了各年的立竹比例规定(见7.4.3);——更改了覆盖方法规定(见8.3.1、8.3.1.1、8.3.1.2、8.3.2、8.3.2.1、8.3.2.2、8.3.2.3、8.3.3,2013年版的8.3.1、8.3.2、8.3.3);——删除了8.3.4(见2013年版的8.3.4)。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青英、朱学玮、包永俊、高山虎、时芸、施磊。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首次发布为DB3201/T217-201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3
4DB3201/T1062—2021早园竹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早园竹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幼林管理、成林培育、覆盖出笋、病虫害防治。本文件适用于早园竹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NY/T391-202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4-2021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立竹度standdensity单位面积活立竹株数。4立地条件应符合NY/T391-2021要求。选择避风向阳的丘陵岗地,坡度20度以下。土层40cm以上,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海拔高度小于800m,地下水位要求梅雨季节在70cm以上。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含盐率0.1%以下。5造林5.1原则应符合GB/T15776的规定。5.2整地施肥1
5DB3201/T1062—2021全垦整地,耕深以打破土壤粘盘层为宜。开穴种植,种植穴长60cm,宽60cm,深40cm。每穴施饼肥达到0.5kg,或每穴施农家土杂肥、厩肥达到1.5kg~2.5kg,与土拌匀,回填穴内。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2021的规定。5.3母竹选择竹秆直径2cm~4cm,1~2年生,呈鲜绿色。鞭龄1年~3年,呈嫩黄色、鲜黄色、铜黄色。健壮、无病虫害。5.4栽植5.4.1时间6月~7月或10月~11月。5.4.2密度株距200cm~300cm,行距300cm。5.4.3母竹挖掘、搬运5.4.3.1以来鞭长不小于20cm、去鞭长不小于30cm或留宿土直径大小40cm。脱脚应留枝下高100cm,竹秆保留5盘~7盘枝条,去稍,切口呈45度。5.4.3.2小心搬运母竹,保护好杆柄(螺丝钉)。5.4.4方法母竹浅栽,来鞭去鞭同向,竹鞭水平摆放。栽植深度宜以母竹宿土面低于地表4cm左右,分层回土,踏实,浇足水,培土成磨菇形。6幼林管理6.1除草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年人工除草2次~3次,主要在5月~6月和8月~9月。6.2施肥2造林后第2年~3年,在母竹和新竹周围全面施肥或块状、带状、穴状施肥,每667m施腐熟畜肥1000kg或饼肥150kg,施肥深度25cm。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2021的规定。6.3浇水和排水造林后及时进行浇水抗旱,浇水后进行一次浅松土。平坦竹地,在竹园中每隔400cm~600cm,开一条排水沟;山坡竹地,每隔600cm~800cm,开一条水平排水沟。6.4留笋养竹2
6DB3201/T1062—2021靠近母竹80cm~100cm范围内,选粗壮无病虫的笋作种笋留养。造林后第1年留笋1株;第2年留笋2株~3株;第3年后,再留2倍~3倍于母竹竹笋。留笋距离大于50cm。6.5钩梢6月中旬~7月上旬,新竹展叶后进行钩梢,留12盘~16盘枝条,视密度并打掉100cm以下的枝条。6.6林地套种套种作物:豆类,花生,蔬菜,西瓜,或地瓜。7成林培育7.1翻地(垦覆)5月中旬~6月上旬,新竹展叶后,离母竹30cm进行第一次翻地,深度20cm~25cm。9月进行第二次浅削松土。土层不深、肥力不高的竹园,每年秋末冬初加客土3cm左右。客土应符合NY/T391-2021的规定。7.2肥料7.2.1基肥2每年秋季,每667m施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500kg~750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2021的规定。7.2.2行鞭肥25月下旬~6月,每667m施有机肥或腐熟厩肥1000kg~4000kg,配施氮、磷、钾(25:10:16)复合肥60kg,深施入土25cm。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2021的规定。7.2.3孕笋肥27月~9月,每667m施有机肥1000kg,或复合肥50kg~55kg,结合灌溉浇施。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2021的规定。7.3水分管理笋期及秋末冬初,浇水抗旱;梅雨季防积水并及时排涝。7.4留笋养竹7.4.1留笋时间清明节前后1周是留笋养竹的最佳时间。靠相邻最近母竹75cm~85cm范围内,选粗壮无病虫的笋2作种笋留养,笋间距150cm~170cm。每667m留养种笋230个~300个。7.4.2数量结构2立竹度宜每667m种植900株~1200株。3
7DB3201/T1062—20217.4.3年龄结构1年、2年、3年、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或1:1:1:1。7.5钩梢同6.5。7.6采收当笋尖露土15cm左右时用笋枪(笋锹)挖笋,挖笋应从竹笋内弯一侧下锹,做到不伤鞭,不破笋。8覆盖出笋8.1时间11月底~12月上旬,气温接近0℃为宜。8.2材料用砻糠、短截2cm~3cm的稻草覆盖,覆盖前进行暴晒消毒。8.3方法8.3.1覆盖前夏季管理8.3.1.1调整结构5月~6月调整竹林结构,进行全面翻垦,挖出老的竹篼、竹鞭。8.3.1.2肥水管理2每667m施低氯复合肥50kg~55kg、15kg尿素、1000kg鸡粪肥作为发鞭肥,并对林地进行漫灌,使土壤湿度达到65%-75%。8.3.2覆盖8.3.2.1肥水管理2每667m施高氮低磷(氮磷钾比25:10:16)复合肥60kg~65kg,鸡粪3000kg。先在竹园地面覆盖鸡粪2cm~3cm,浇水渗透至30cm~40cm。8.3.2.2覆盖厚度根据气温及低温情况分次覆盖,最终覆盖厚度25cm左右,并将覆盖物浇水湿润,酿热保温。覆盖后土壤温度保持在18℃~23℃。8.3.2.3覆盖物处理覆盖物应在竹笋收获后清除移开竹林。8.3.3覆盖年限4
8DB3201/T1062—2021同一地块连续覆盖2年,间隔期1年~2年。9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引进竹母时,须经过植物检疫。采用翻地松土、科学肥水运筹、机械或人工除草、疏伐老竹、控制立竹度的营林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宜一药多治,提倡合理混用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应按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在发笋期间不应使用化学农药。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1。表1主要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发生期危害部位防治方法1、用乙酰甲胺磷1500倍~2000倍喷雾竹介壳虫5月~9月竹枝节部2、受害严重竹株清出竹园烧毁1、用5%高效大功臣(吡虫啉)10倍液注射竹腔,每株0.5ml~1ml竹小蜂5月下旬~9月竹小枝2、受害竹枝或竹杆,清除烧毁1、用2.5%溴氰菊酯1500倍~2000倍喷雾竹螟6月中下旬竹叶2、人工捕杀幼虫用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水按4:1:400比例配制)喷浇发生部,竹蚜虫4月下旬~5月竹叶或用10%大功臣(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1200倍喷雾1、加强竹林管理,及时清除禾本科杂草竹笋夜蛾4月上旬竹笋2、笋期及时挖除虫蛀笋3、用甲氰菊酯、茚虫威、阿维菌素杀灭杂草中的低龄幼虫1、强竹林管理,及时挖除病竹、病枝竹丛枝病——2、不用带病竹母造林1、消灭蚜虫和介壳虫竹煤污病——2、疏伐老竹,降低立竹量1、加强竹林肥培管理,控制立竹密度竹杆锈病——2、刮锈后用沥青、煤油合剂涂患处或涂柴油与粉锈宁合剂(1: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