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

ID:83097416

大小:1.55 MB

页数:95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1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2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3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4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5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6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7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8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9页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37/T5022-2014J12818-2014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warm2014-11-01 实施联合发布o0015511160438

1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warmasphaltmixturesDB37/T5022-20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818-2014主编单位: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山东建筑大学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2014年11月1日2014 济 南

2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warmasphaltmixturesDB37/T5022-2014*出版、发行(北京市车公庄大街6号院3号楼)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济南七星制版公司制版济南致中和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3字数:72.75千字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定价:25.00元统一书号:155160·438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44)本社网址:http://www.jccbs.com.cn

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鲁建标字〔2014〕23号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质监局,各有关单位:由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和山东建筑大学主编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37/T5022-2014,现予以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9月16日

4

5前言为规范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山东省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建设领域的应用,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关于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科研成果和大量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配合比设计;5.施工;6.质量检验与验收。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镇兴济河小区3区8号楼,邮编:250000)。本规程主编单位: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山东建筑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顺河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明生任瑞波丁建勇王立志王国军邵玉振庞吉莲徐强王鹏王光文耿立涛董文洁赵秋红马士玉王金宝杨刚

6本规程主要审查人:丁尚辉孙杰商庆森王保群申全军王伟王传凯齐立新张惠勤董光彬

7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23材料!!!!!!!!!!!!!!!!!!!!!!!33.1一般规定!!!!!!!!!!!!!!!!!!!!33.2沥青!!!!!!!!!!!!!!!!!!!!!33.3粗集料!!!!!!!!!!!!!!!!!!!!53.4细集料!!!!!!!!!!!!!!!!!!!!63.5填料!!!!!!!!!!!!!!!!!!!!!83.6纤维稳定剂!!!!!!!!!!!!!!!!!!!93.7温拌添加剂!!!!!!!!!!!!!!!!!!!94配合比设计!!!!!!!!!!!!!!!!!!!!114.1一般规定!!!!!!!!!!!!!!!!!!!114.2级配设计范围!!!!!!!!!!!!!!!!!114.3配合比设计标准!!!!!!!!!!!!!!!!!154.4配合比设计与验证!!!!!!!!!!!!!!!!205施工!!!!!!!!!!!!!!!!!!!!!!235.1一般规定!!!!!!!!!!!!!!!!!!!235.2施工温度!!!!!!!!!!!!!!!!!!!235.3拌和!!!!!!!!!!!!!!!!!!!!!255.4运输!!!!!!!!!!!!!!!!!!!!!255.5摊铺!!!!!!!!!!!!!!!!!!!!!265.6压实及成型!!!!!!!!!!!!!!!!!!275.7接缝!!!!!!!!!!!!!!!!!!!!!285.8开放交通!!!!!!!!!!!!!!!!!!!306质量检验与验收!!!!!!!!!!!!!!!!!!31

86.1检验标准!!!!!!!!!!!!!!!!!!!316.2验收!!!!!!!!!!!!!!!!!!!!!34附录AWAC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35A.1一般规定!!!!!!!!!!!!!!!!!!35A.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7A.3材料的选择与准备!!!!!!!!!!!!!!!37A.4温拌剂掺量确定!!!!!!!!!!!!!!!!37A.5矿料级配设计!!!!!!!!!!!!!!!!!37A.6马歇尔试验!!!!!!!!!!!!!!!!!!39A.7最佳沥青用量!!!!!!!!!!!!!!!!!40A.8配合比设计检验与报告!!!!!!!!!!!!!44附录BWSMA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45B.1一般规定!!!!!!!!!!!!!!!!!!45B.2矿料级配设计!!!!!!!!!!!!!!!!!45B.3最佳沥青用量!!!!!!!!!!!!!!!!!47B.4配合比设计检验与报告!!!!!!!!!!!!!47附录CWOGFC混合料设计方法!!!!!!!!!!!!48C.1一般规定!!!!!!!!!!!!!!!!!!48C.2材料选择!!!!!!!!!!!!!!!!!!48C.3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49附录DWLSPM混合料设计方法!!!!!!!!!!!!50D.1一般规定!!!!!!!!!!!!!!!!!!50D.2材料选择!!!!!!!!!!!!!!!!!!50D.3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50D.4渗水试验!!!!!!!!!!!!!!!!!!51附录E表面活性类温拌剂检测!!!!!!!!!!!!!55E.1pH值的测定!!!!!!!!!!!!!!!!!55E.2胺值的测定!!!!!!!!!!!!!!!!!!55E.3固含量测定!!!!!!!!!!!!!!!!!!56本规程用词说明!!!!!!!!!!!!!!!!!!!57引用标准名录!!!!!!!!!!!!!!!!!!!!58条文说明!!!!!!!!!!!!!!!!!!!!!!59

9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23Material!!!!!!!!!!!!!!!!!!!!!!33.1GeneralRequirements!!!!!!!!!!!!!!!33.2Asphalt!!!!!!!!!!!!!!!!!!!!33.3CoarseAggregate!!!!!!!!!!!!!!!!!53.4FineAggregate!!!!!!!!!!!!!!!!!!63.5Filler!!!!!!!!!!!!!!!!!!!!!83.6FiberStabilizer!!!!!!!!!!!!!!!!!!93.7WarmMixAdditive!!!!!!!!!!!!!!!!94MixtureDesign!!!!!!!!!!!!!!!!!!114.1GeneralRequirements!!!!!!!!!!!!!!!114.2RangeofGradationDesign!!!!!!!!!!!!!114.3StandardsofMixDesign!!!!!!!!!!!!!!154.4MixtureDesignandVerification!!!!!!!!!!!205Construction!!!!!!!!!!!!!!!!!!!!235.1GeneralRequirements!!!!!!!!!!!!!!!235.2ConstructionTemperature!!!!!!!!!!!!!!235.3Blending!!!!!!!!!!!!!!!!!!!255.4Transportation!!!!!!!!!!!!!!!!!!255.5Paving!!!!!!!!!!!!!!!!!!!!265.6CompactionandShaping!!!!!!!!!!!!!!275.7Seaming!!!!!!!!!!!!!!!!!!!285.8OpentoTraffic!!!!!!!!!!!!!!!!!306TestandAcceptanceofQuality!!!!!!!!!!!!31

106.1TestStandards!!!!!!!!!!!!!!!!!316.2Acceptance!!!!!!!!!!!!!!!!!!34AppendixAMethodofWACMixtureDesign!!!!!!!35A.1GeneralRequirements!!!!!!!!!!!!35A.2RangeofGranularComposition!!!!!!!!!37A.3SelectionandPreparationofMaterial!!!!!!!37A.4ContentofWarmMixAdditive!!!!!!!!!37A.5AggregateProportionDesign!!!!!!!!!!37A.6MarshalExperiments!!!!!!!!!!!!38A.7IdentificationofOptimumAsphaltContent!!!!!40A.8VerificationandReportofMixtureDesign!!!!!44AppendixBMethodofWSMAMixtureDesign!!!!!!!45B.1GeneralRequirements!!!!!!!!!!!!45B.2AggregateProportionDesign!!!!!!!!!!45B.3IdentificationofOptimumAsphaltContent!!!!!47B.4VerificationandReportofMixtureDesign!!!!!47AppendixCMethodofWOGFCMixtureDesign!!!!!!48C.1GeneralRequirements!!!!!!!!!!!!48C.2SelectionofMaterial!!!!!!!!!!!!!48C.3AggregateProportionandAsphaltContent!!!!!49AppendixDMethodofWLSPMMixtureDesign!!!!!!50D.1GeneralRequirements!!!!!!!!!!!!50D.2SelectionofMaterial!!!!!!!!!!!!!50D.3AggregateProportionandAsphaltContent!!!!!50D.4InfiltrationTest!!!!!!!!!!!!!!51AppendixETestofSurfaceActivityWarmMixAdditive!!!55E.1TestofpHValue!!!!!!!!!!!!!!55E.2TestofAmineValue!!!!!!!!!!!!!55E.3TestofSolidContent!!!!!!!!!!!!5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57ListofQuotedStandards!!!!!!!!!!!!!!!!5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59

111总则1.0.1为规范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温拌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各等级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和养护工程。1.0.3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摊铺施工中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1.0.4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122术语符号2.1术语2.1.1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在基本不改变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及施工工艺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30℃以上,延长施工季节,且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的统称。2.1.2温拌添加剂WarmMixAdditive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实现温拌工艺的添加材料。2.1.3正常施工NormalConstruction在气温高于10℃条件下进行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称为正常施工。2.1.4低温施工ColdSeasonConstruction在气温介于0℃~10℃条件下进行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称为低温施工。2.2符号WMA———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的略语WAC———温拌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WSMA———温拌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WATB———温拌连续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WOGFC———温拌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WLSPM———温拌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2

133材料3.1一般规定3.1.1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的各种材料在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3.1.2温拌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采用的集料必须符合本规程的相关要求。3.1.3集料粒径应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3.2沥青3.2.1温拌沥青混合料所使用的道路石油沥青宜为70号A级,有特殊设计时可以采用50号或90号A级,其质量应符合表3.2.1规定的技术要求。表3.2.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指标单位试验方法50号70号90号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60~8080~10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49≥46≥45T060660℃动力黏度Pa·s≥200≥180≥160T062010℃延度cm≥15≥20T060515℃延度cm≥80≥100蜡含量(蒸馏法)%≤2.2T0615闪点℃≥260≥245T0611溶解度%≥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3

14技术要求指标单位试验方法50号70号90号TFOT或RTFOT后T0610质量变化%≤±0.8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63≥61≥57T0604残留延度(10℃)cm≥4≥6≥8T0605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3.2.2用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沥青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以及其他改性材料制备,常用的SBS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符合表3.2.2的技术要求。表3.2.2常用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指标单位稳定型橡胶试验方法SBSI-D改性沥青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0T0604软化点(R&B)℃≥60≥55T06065℃延度,5cm/mincm≥20≥8T0605135℃运动黏度Pa·s≤3≤8T0625175℃运动黏度Pa·s/≤2闪点℃≥230T0611溶解度%≥99/T0607弹性恢复25℃%≥75≥70T0615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5≤7T0661TFOT或RTFOT后T0610质量变化%≤±1.0或T0609针入度比25℃%≥65≥70T0604延度5℃cm≥15≥5T0605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4

153.2.3当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天然改性等其他高黏度沥青时,技术要求宜根据其品种参照相关标准执行。3.2.4直接用于生产混合料的温拌沥青应符合以下规定:1含有温拌添加剂;2用其拌制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本规程有关的混合料技术要求。3.3粗集料3.3.1温拌沥青混合料所使用的粗集料应为碎石。3.3.2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质量应符合表3.3.2的技术要求。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合比得到矿料混合料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表3.3.2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指标单位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城市道路石料压碎值%≤26≤28≤30T0316洛杉矶磨耗值%≤28≤30≤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2.60≥2.50≥2.45T0304吸水率%≤2.0≤3.0≤3.0坚固性%≤12≤12/T0314混合料≤15≤18≤20针片状其中粒径大于9.5mm%≤12≤15/T0312含量其中粒径小于9.5mm≤18≤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1T0310软石含量%≤3≤5≤5T0320与沥青的粘附性级≥4≥4≥4T0616磨光值(表面层)/≥40//T0321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执行。5

163.3.3粗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符合表3.3.2的要求。当集料黏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可在混合矿料中掺加消石灰、水泥,或使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的集料,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3.3.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3.3.4的规格生产和使用。不符合规格要求的粗集料与其他矿料按照配合比掺配得到的混合料满足要求时允许使用。表3.3.4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规格公称粒径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名称(mm)37.531.526.51913.29.54.752.360.6S615~3010090~100//0~15/0~5//S710~3010090~100///0~150~5//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0~5S143~5/////10090~1000~150~33.4细集料3.4.1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包括机制砂、石屑、天然砂。3.4.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4.2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对于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限定,对于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6

17表3.4.2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指标单位快速其他等级试验方法主干路城市道路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12/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3≤5T0333砂当量%≥60≥50T0334亚甲蓝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执行。3.4.3天然砂可采用河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3.4.3的要求。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掺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15%,WSMA和W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表3.4.3温拌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要求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筛孔尺寸(mm)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3.4.4细集料中石屑宜满足表3.4.4中的规格要求,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表7

183.4.4中S16的要求。快速路和主干道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在其他等级沥青路面中使用。表3.4.4温拌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公称粒径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规格(mm)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3.5填料3.5.1温拌沥青混合料所用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WLSPM混合料的填料为III级钙质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矿粉或石灰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3.5.1的要求。石灰粉对亲水系数、塑性指数和加热安定性不做要求。表3.5.1温拌沥青混合料用填料质量技术要求快速路其他项目单位试验方法主干道等级道路表观密度t/m3≥2.50≥2.45T0352含水量%≤1≤1T0103烘干法<0.6mm100100粒度范围<0.15mm%90~10090~100T0351<0.075mm75~100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注:表中试验方法T0103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执行,其余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执行。3.5.2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不得将拌和机除8

19尘装置产生的粉尘作为填料回收使用,其他等级道路拌和机产生的粉尘可作为填料的一部分进行回收,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3.6纤维稳定剂3.6.1温拌沥青混合料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作为纤维稳定剂,其中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3.6.1的技术要求。表3.6.1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不小于纤维吸油率/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质量的5倍含水率%≤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以质量计)3.6.2纤维应在拌和温度下不变质、不发脆,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必须能充分分散均匀,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3.6.3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3.6.4纤维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具体用量可通过试验确定。3.7温拌添加剂3.7.1温拌添加剂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降黏剂以及其他能够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材料,其中表面活性类添加剂应符合表3.7.1的技术要求。9

20表3.7.1表面活性类添加剂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溶液性沥青添加型试验方法pH值/8.5~10.510.5~12.5本规程胺值mg/g400~560510~610附录E固含量%≥设计值/3.7.2温拌添加剂的加入应使得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碾压温度降低30℃以上,其性能应能满足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3.7.3温拌添加剂在制备、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应符合施工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不得产生额外的有毒有害气体。10

214配合比设计4.1一般规定4.1.1温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类型及规格的混合料设计与施工,并符合表4.1.1的要求。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表4.1.1温拌沥青混合料类型与规格密级配开级配公称最大混合料连续级配间断级配大粒径最大排水式沥粒径类型沥青沥青稳定沥青玛蹄透水性粒径青磨耗层(mm)混凝土碎石脂碎石沥青混合料(mm)特粗式/WATB-40///37.553/WATB-30//WLSPM-3031.537.5粗粒式WAC-25WATB-25//WLSPM-2526.531.5WAC-20/WSMA-20//1926.5中粒式WAC-16/WSMA-16WOGFC-16/1619WAC-13/WSMA-13WOGFC-13/13.216细粒式WAC-10/WSMA-10WOGFC-10/9.513.2砂粒式WAC-5/WSMA-5//4.759.54.1.2温拌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应用层的功能要求。各层宜连续施工并使之联结成为一个整体。4.1.3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应根据混合料组成特点和温拌工艺选择适宜的成型方法和温度,并与施工碾压工艺相匹配。4.2级配设计范围4.2.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宜根据道路等级、使用场合以及交通条件等来选取。11

224.2.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规定的设计级配,应符合表4.2.2-2~表4.2.2-6的范围要求。对于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WAC宜根据条件选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要求符合表4.2.2-1的要求。表4.2.2-1粗型和细型WAC关键筛孔通过率公称最关键性粗型(C)细型(F)混合料大粒径筛孔关键筛孔关键筛孔类型符号符号(mm)(mm)通过率(%)通过率(%)WAC-2526.54.75WAC-25C<40WAC-25F>40WAC-20194.75WAC-20C<45WAC-20F>45WAC-16162.36WAC-16C<38WAC-16F>38WAC-1313.22.36WAC-13C<40WAC-13F>40WAC-109.52.36WAC-10C<45WAC-10F>4512

23§šâšçâŁâéç觚èæ§ýè⣞⣚çâŁâéçýé§äâ秚çæ§ýèë§äè駚ý秚ææ§ýעÛעÛæšä§žžý§äæ秚é槚žž§éæâšç§žäšâ§äçý§šý秚枧šâä§èäšè§æäšä§žžý§äæ秚é槚žž§éעඦ᧊ሉ௥๴ቲסעඦ᧊ሉ௥๴ቲסçšäâ§æâšç§žäšâ§äçý§šý秚枧šâä§èĚĚĚĚᆁሙဪᎦ๔ᚷᆁሙဪᎦ๔ᚷçéžâ§çâäâ§æâšç§žäšâ§äçý§šý秚枧šâä§èšââë⧚ââçç§éçžç§ççäâ§æâšä§äý駚ýçᙚབྷᜰሚᓲᅥסᙚབྷᜰሚᓲᅥסšââë⧚ââæç§éçžâ§çýäâ§ææšž§žäë§äžæŁäŁäˇä†ĆðòæŁäŁäˇž†Ćðă³౗šââë⧚ââèý§ýçžý§èýäæ§çâ౗šç§žýšâ§äšââë⧚ââéè§ëäèâ§ýâžæ§èääâ§æýšž§žšââë⧚ââèâ§ýâæý§èýæä§èäžä§çää⧚ââë⧚ââéý§ëäèä§ýâçâ§éääè§çèšè§æžšŁçäèŁçšëšèšžŁäëŁçæŁéçäŁžèšŁšýâŁè⣞âŁçžžéŁçžšŁçäèŁçšëšèšžŁäëŁçæŁéç䣞èĆðòˇäçĆðòˇäâšââë⧚ââéç§ëâĆðòˇšèĆðòˇšžèç§ýžçé§éèĆðòˇšâæç§èçĆðòˇçäæ§çĆðă³ˇæâšââë⧚ââéç§ëäĆðă³ˇžâĆðă³ˇäçèç§ýçæë§éššââ枧èžë⧚ââéâ§ëâžé§çž§éäææ§èèžë§èâžš§ဪᎦᇌយဪᎦᇌយ൚ᇭᕕ᧐ᇭᕕᜦᇭᕕᓪᇭᕕᘬ൚ᕕ൚ᇭᕕšž

24âéçýšä§šçž§ýä§è⣚çâŁâéçšý맚èý§šžäâšâ§šè맚çý§šä瞧šäž§ýä§èעעÛääšä§šýšâ§šç맚æý§šäÛעÛšý槚瞧šäž§ýä§èääšä§äâšâ§šè맚æý§šžý§šä§šýž§šç䧚⚧éעඦ᧊ሉ௥๴ቲסעඦ᧊ሉ௥๴ቲסעඦ᧊ሉ௥๴ቲסäë觚ýž§šç䧚⚧éĚĚĚĚĚĚᆁሙဪᎦ๔ᚷᆁሙဪᎦ๔ᚷᆁሙဪᎦ๔ᚷšââë⧚ââäý§èçä䧞èšý§äýšç§ääšž§šᙚབྷᜰሚᓲᅥסᙚབྷᜰሚᓲᅥסᙚབྷᜰሚᓲᅥסšââë⧚ââäý§èâä⧞äšæ§äèšä§ääšâ§æŁäŁäˇæ†ĆĂüðæŁäŁäˇç†ĆčöõòæŁäŁäˇè†ĆûĂÿü౗౗šââë⧚ââ౗çâ§éâšâ§ää觚ý槚瞧šäšââë⧚ââçâ§éçä⧞æšç§äèšæ§äæšä§šââë⧚ââèâ§ýâšä§žâšâ§ää觚ý槚šââë⧚ââèç§ýçæç§èçä⧞äšç§äæšæ§šëšèšžŁäëŁçæŁéçäŁžèšŁšýâŁèäèŁçšëšèšžŁäëŁçæŁéçäŁžèšŁšýâŁè⣞⣚ç⣞éŁçžšŁçäèŁçšëšžŁäĆĂüðˇäâĆĂüðˇšèšââĆĂüðˇšžë⧚ââéä§ëäĆĂüðˇšâèä§ýäĆĂüðˇçæâ§ççšý§žâšž§ĆčöõòˇšèĆčöõòˇšžšââĆčöõòˇšâë⧚ââéâ§ëâæç§éâšä§žâšâ§ääè§ĆûĂÿüˇžâšââĆûĂÿüˇäçë⧚ââéâ§ëçšââæâ§éèšââäý§çýéâ§ëýšë§žëçâ§ýçဪᎦᇌយဪᎦᇌយဪᎦᇌយ᧐ᇭᕕᜦᇭᕕᓪᇭᕕ᧐ᇭᕕᜦᇭᕕᘬ൚ᕕ൚ᇭᕕšæ

254.3配合比设计标准4.3.1温拌沥青混合料应在同类道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基础上,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4.3.2本规程主要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室内试件制作温度宜符合表4.3.2的要求。采用天然改性等其他高黏度沥青时宜在热拌温度基础上降温不低于30℃进行控制。表4.3.2温拌沥青混合料室内试件制作温度(℃)稳定型橡胶成型工序50号沥青70号沥青90号沥青SBSI-D改性沥青沥青加热温度160~170155~165150~160155~175170~180矿料加热温度135~145130~140125~135150~155160~165混合料拌和温度125~135120~130115~125140~145150~155混合料成型温度≥125≥120≥115≥140≥150注:温拌SMA混合料的室内试件制作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4.3.3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1~表4.3.3-5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时,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表4.3.3-1WAC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试验指标单位次干道、支路行人道路中、轻交通重载交通击实次数(双面)次755050试件尺寸mm!101.6"63.5#$%&90mm3~54~63~62~4%VV'90mm3~63~6()*+,-.MSkN/8/5/301FLmm2~41.5~42~4.52~515

26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试验指标单位次干道、支路行人道路中、轻交通重载交通78#9:;<=>?@ABC5mm6D@EVMA$%FVFADGHIJ5%65%626.5191613.29.54.75232/10/11/11.5/12/13/154$%VMA3/11/12/12.5/13/14/165%64/12/13/13.5/14/15/175/13/14/14.5/15/16/186/14/15/15.5/16/17/19KLMF.VFA55~7065~7570~855%6NO1PQRST;>?@ABCUA;26.5mmDVWXYZKL[\]^2P_78#$%U`abcdefgh-IJDVMA@E1^3PijkKL[l3d)*+mnD01o

27表4.3.3-3WSMA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项目及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击实次数(双面)次75T0702试件尺寸mm!101.6"63.5T0702#$%VV%3~4T0705234$%VMA%/17T0705yz3{|4$%VCAmix%&VCADRCT0705KLMF.VFA%75~85T0705)*+,-.kN/6.0T0709}~KLmnl3%&0.1T0732mn[l3mn%&15T0733NO1PRmn>KLKL[l3mnJTGE20^2Pi,-kIJD¡d78#$%¢£pq¤4.5%dVMA¢£pq¤16.5%5WSMA-16616%5WSMA-206dVFA¢£pq¤70%r3Pmnyz3{|4$%VCAD¥¦k§¨diSMA-20©SMA-16`ª4.75mmdiSMA-13©SMA-10`ª2.36mmr4P,-.«<¬IJcd®£pq5.0kN5¯jk65.5kN5jk6d°±,-.²n³´lµr表4.3.3-4WOGFC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63.5T0702)*+m¶stub5vw6u50T0702#$%%18~25T0708)*+,-.kN/3.5T0709%·0.3T0732%·20T0733NORmn>KLKL[l3mnJTGE20r17

28表4.3.3-5WLSPM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尺寸mm!152.4mm"95.3mmT0702stub5vw6u112T0702#$%VV%13~18T0708KL¸¹.º»>12Q¼½D}~KLmnDl3%&0.2T0732mnD[l3%&20T0733mnNORmn>KLKL[l3mnJTGE20r4.3.4对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WA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WSMA)和开级配排水式抗滑磨耗层混合料(WOGFC),应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进行各种使用性能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其余等级道路参照此要求执行。1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60℃、0.7MPa)进行车辙试验,并符合表4.3.4-1的要求。表4.3.4-1温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混合料类型要求的动稳定度(次/mm)试验方法温拌普通沥青混合料≥1000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2800WSMA混合料(改性)≥3000T0719≥1500(一般交通)WOGFC混合料≥3000(重载交通)WLSPM混合料≥2600注:1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2在特殊情况下,如钢桥面铺装、重载车较多或长纵坡爬坡路段、厂矿专用道路,可酌情提高动稳定度的要求;3为满足重载车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减小最佳沥青用量的技术措施时,可适18

29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进行试验,同时增加试件的碾压成型密度和施工压实度要求;4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5WLSPM混合料车辙试验采用8cm厚度板式试件进行检测。其他类型混合料如需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和大于26.5mm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2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以检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并符合表4.3.4-2的要求。表4.3.4-2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试验项目与混合料类型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普通沥青混合料≥80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改性沥青混合料%≥85T0709WSMA(改性)≥80普通沥青混合料≥75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改性沥青混合料%≥80T0729WSMA(改性)≥80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3宜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规定的条件下(-10℃,50mm/min)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以及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综合评价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其中破坏应变值不宜小于表4.3.4-3的要求。表4.3.4-3温拌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混合料类型要求的破坏应变(με)试验方法普通沥青混合料≥2000T0715改性沥青混合料≥2500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4宜利用轮碾成型的车辙板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19

30其渗水系数应符合表4.3.4-4的要求。表4.3.4-4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技术要求混合料类型单位渗水系数要求试验方法WACmL/min≤120WSMAmL/min≤80T0730WOGFCmL/min实测WLSPMcm/s≥0.01本规程附录D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4.4配合比设计与验证4.4.1配合比设计需根据级配类型及其组成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具体方法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相同,见附录A~D。4.4.2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应按以下步骤,确定矿料级配、沥青用量和施工控制参数。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2生产配合比阶段。应按照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合的振动筛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和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照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根据试验目的确定路段长度,一般为100m~200m,宜选择在正线上铺筑。4.4.3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筑应包括下列试验项目:20

311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2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3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4通过试铺确定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5从试验路段上钻取芯样测定空隙率的大小,验证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结合本规程第4.4.2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6钻孔法检验沥青路面压实度水平;当采用核子密度仪时,应建立用钻孔法与核子密度仪无破损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的标准检测方法。核子仪等无破损检测应在碾压成型后热态测定,取13个点的平均值为1组数据,一个试验段的数据应不少于3组。钻孔法应在第2天或第3天以后测定,钻孔数不少于12个。7检测试验段的渗水系数。4.4.4最终确定的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本规程关于各项路用性能的技术检验。不符合本规程技术要求的,应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4.4.5通过各项检验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内容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报告中矿料级配曲线应按照规定的方法绘制。4.4.6应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配合比设计结果及有关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4.4.7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4.4.8经过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21

32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质量,当遇到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4.4.9次干道及以下等级道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按照相同步骤进行。当材料与道路等级完全相同时,可借鉴成功的经验。22

335施工5.1一般规定5.1.1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与施工应在热拌沥青混合料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温拌剂添加装置。5.1.2铺筑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之前,应保证下承层清洁、干燥,平整度和强度应满足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5.2施工温度5.2.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可在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基础上降低30℃~40℃,可按表5.2.1-1~表5.2.1-3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高限温度。表5.2.1-1温拌石油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范围(℃)50号70号90号施工工序正常施工低温施工正常施工低温施工正常施工低温施工沥青加热温度160~170155~165150~160集料加热温度125~150出料温度125~145120~140115~135运输到现场温度≥115≥130≥110≥125≥105≥120摊铺温度≥110≥125≥105≥120≥100≥115初压温度≥105≥120≥100≥115≥95≥110终压温度≥70开放交通温度≤5023

34表5.2.1-2温拌SBS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范围(℃)SBSI-D施工工序普通混合料SMA正常施工低温施工正常施工低温施工沥青加热温度160~170集料加热温度150~180出料温度145~160155~170运输到现场温度≥135≥150≥145≥160摊铺温度≥130≥145≥140≥155初压温度≥125≥140≥135≥150终压温度≥70开放交通温度≤50表5.2.1-3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范围(℃)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施工工序普通混合料SMA正常施工低温施工正常施工低温施工沥青加热温度180~190集料加热温度155~185出料温度150~165160~175运输到现场温度≥140≥155≥150≥165摊铺温度≥135≥150≥145≥160初压温度≥130≥145≥140≥155终压温度≥70开放交通温度≤505.2.2铺筑厚度不大于3cm的面层或地面温度低于0℃不适合低温施工,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天气不得进行温拌混合料施工。24

355.3拌和5.3.1温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须有二级除尘装置。2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个,且应具有添加温拌剂的设备。3冷料供料装置需经标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线。4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孔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5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下降不得大于10℃,且不得有沥青滴漏。6拌和设备上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周期不应少于每年一次。7应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8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5.3.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宜符合本规程表5.2.1的要求。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温拌添加剂拌和沥青混合料。5.3.3温拌添加剂应由专门管道及送料器直接加入拌和锅。5.3.4温拌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5.4运输5.4.1温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运输能力与摊铺设备相匹配的运料车,运输车辆的总运力比搅拌能力或摊铺能力有所富余。不得在已喷洒透层、封层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急弯掉头。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25

365.4.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并应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黏结的隔离剂或防黏结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当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按前、后、中的顺序来回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5.4.3温拌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有保温、防雨、防污染措施。5.4.4运料车到工地后,应由专人逐车检测温度,检测结果应满足本规程表5.2.1的要求。5.5摊铺5.5.1温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黏结剂。5.5.2铺筑快速路、主干道沥青混合料层时,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m~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5.5.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预热熨平板至120℃以上。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无明显的离析痕迹。5.5.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m/min~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5.5.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中面层和表面层宜采用平衡梁自动找平的控制方式。5.5.6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路拱及横坡。5.5.7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2/3高度的混合料。26

375.6压实及成型5.6.1压实设备宜满足下列要求:1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配备的压路机数量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2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即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初压,胶轮压路机或双钢轮压路机随后复压,双钢轮压路机终压收光,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左右路缘石或边角位置。3中、下面层宜采用25t以上胶轮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联合作业方式。5.6.2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符合表5.6.2的要求。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表5.6.2压路机碾压速度(km/h)与方式初压复压终压压路机类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3~42~334.53~55钢轮压路机(SMA)振动振动静压胶轮压路机—3~44—5.6.3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应符合本规程5.2.1的要求,并应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类型、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应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初压、复压、终压,不得在低温状况下作反复碾压以及振动碾压。具体碾压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1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做到“紧跟、有序、慢压、高频、低幅”,应尽量保证沥青混合料应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碾压。碾27

38压速度应均匀,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得随便调头。2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可采用钢轮压路机振动压实1~2遍,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3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为防止压路机黏附混合料,应在高温状态下碾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胶轮压路机进行揉搓碾压。采用胶轮和钢轮压路机联合作业时,每一台压路机应作全幅碾压。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点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4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当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需要终压时可选用双钢轮压路机或已经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5.6.4SMA沥青路面不宜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OGFC路面宜采用小于12t的双钢轮压路机碾压。5.6.5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如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黏结剂,但严禁刷柴油。5.6.6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5.7接缝5.7.1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向热接缝应错开150mm以上,冷接缝应错开300mm~400mm。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5.7.2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纵向接缝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mm~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28

39跨缝碾压消除缝迹。2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作纵向切缝。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mm~100m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mm~150m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者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50m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5.7.3快速路和中面层和下面层阶梯形接缝(见缝。新铺部分新银部分已压实路面Cb)阶梯形接缝Cc)平接缝5.7.4斜接缝的青,混合料中的粗压实。阶梯形接宜小于3m。5.7.5平接缝宜厚不足的部分,使时,宜在铺设当天得损伤下层路面刷粘层油。铺筑碾压,再纵向碾压

405.8开放交通5.8.1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5.8.2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土、杂物,或制作水泥砂浆。30

416质量检验与验收6.1检验标准主控项目6.1.1原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路石油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程第3章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1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检1次。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2温拌沥青混合料所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纤维稳定剂、温拌添加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观察、核查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6.1.2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应符合表6.1.2中的规定。表6.1.2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允许偏差项目城市快速路、其他等级检查数量检验方法主干路道路沥青、传感器自动检测、集料的符合本规程规定逐盘检测评定显示并打印加热温度拌传感器自动检测、和显示并打印,出厂温逐车检测评定混合料时逐车按T0981度符合本规程规定出厂温度人工检测逐盘测量记录,每传感器自动检测、天取平均值评定显示并打印31

42允许偏差项目城市快速路、其他等级检查数量检验方法主干路道路0.075mm±2%-计算机采集数据≤2.36mm±5%-逐盘在线检测计算矿≥4.75mm±6%料0.075mm±1%-逐盘检查,每天汇级≤2.36mm±2%-总1次取平均值总量检验配评定≥4.75mm±2%-(筛孔)0.075mm±2%±2%每台拌和机每天T0725抽提筛分≤2.36mm±5%±6%1~2次,以2个试与标准级配比较样的平均值评定的差≥4.75mm±6%±7%计算机采集数据±0.3%-逐盘在线监测计算逐盘检查,每天汇沥青用量±0.1%-总1次取平均值总量检验(油石比)评定每台拌和机每天抽提T0722、±0.3%±0.4%1~2次,以2个试T0721样的平均值评定马歇尔试验:每台拌和机每天空隙率、稳定符合本规程规定1~2次,以4~6个本规程附录C度、流值试件的平均值评定必要时(以4~6浸水马歇尔符合本规程规定个试件的平均值T0702、T0709试验评定)必要时(以3个试车辙试验符合本规程规定T0719件的平均值评定)注:表中试验方法T0981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执行,其余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6.1.3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32

43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不应小于96%;对次干道及以下道路不得小于95%。2检查数量:每1000m测1点。检验方法:取芯检测。2每一层次及面层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2检查数量:每1000m测1点。检验方法:钻孔取芯,用钢尺量。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一点。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一般项目6.1.4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6.1.5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5的规定。表6.1.5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范围点数纵断高程(mm)±1520m1用水准仪测量中线偏位(mm)≤20100m1用经纬仪测量"91标准差快速路、主干路1.5路宽100m9~152用测平仪检测σ值(m)平整度次干路、支路2.4#153(mm)"91用3m直尺和塞最大路宽次干路、支路520m9~152尺连续量取两间隙(m)#153尺,取最大值33

44检验频率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范围点数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40m1用钢尺量"92路宽横坡±0.3%且不反坡20m9~154用水准仪测量(m)#156井框与路面高差十字法,用直尺、≤5每座1(mm)塞尺量取最大值摩擦1摆式仪符合设计要求200m系数全线连续横向力系数车抗滑构造符合设计要求200m1砂铺法深度沥青层层面上的200mL/min200m3T0971渗水系数注:1测平仪为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差σ;无测平仪时可采用3m直尺检测。平整度、抗滑性能也可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2中面层、底面层仅进行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的检测。3渗水系数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应在铺筑成型后未遭行车污染的情况下测定,且仅适用于要求密水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4表中试验方法T0971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执行。6.2验收6.2.1工程竣工验收时,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验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相关规定执行。6.2.2工程竣工验收时,面层为分部工程,沥青混合料面层作为子分部工程,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作为分项工程。34

45附录AWAC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A.1一般规定A.1.1本方法适用于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类温拌沥青混合料。A.1.2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类似,其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本规程采用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混合料的拌和必须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A.1.3温拌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照图A.1.3流程执行。A.1.4生产配合比设计可参照本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35

46沥育混合料的规格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确定工程设汁级配范围>材料选择、取样<■不合格沥青胶结料粗、细免料和矿粉温拌添加剂不规_在丁.程设计级配范围内优选4^1-3组不冋的矿料级配<■对优选的设计级配初选硝同沥青用虽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测定试件的毛体积密度(实测法或计算法)计算W、VMA、VFA等体积指标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木指标合格分析确定最佳级配和最佳沥青)11量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检验合格完成配合比设计报告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沥青用量等图A36

47A.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A.2.1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本规程4.2.2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道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研究后调整确定。A.2.2按照本规程中表4.2.2推荐的设计级配范围,调整工程设计级配取值区间,确保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等要求,并考虑施工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容易摊铺和压实,避免造成严重的离析。A.3材料的选择与准备A.3.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取样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A.3.2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需要。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A.4温拌剂掺量确定A.4.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及混合料类型、气候条件、铺装层厚度等因素,结合其他施工现场条件综合确定。A.4.2温拌剂掺量根据不同工艺推荐值,结合室内试验结果确定。A.5矿料级配设计A5.1矿料配合比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进行试配设计。A.5.2矿料级配曲线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25方法绘制,可参考Superpave方法中控制点、限制区的概念37

48进行辅助调整。以原点与通过集料最大粒径100%的点连线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密度线。A.5.3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足范围要求时,应更换材料重新设计。A.6马歇尔试验A.6.1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按本规程第4章的要求执行。A.6.2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按照公式(A.6.2)计算。100γsb=(A.6.2)P1P2Pn++…+γ1γ2γn式中,P1,P2,…,Pn———各级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γ1,γ2,…,γn———各级矿料按照相应的物理常数测定方法得到的毛体积相对密度。A.6.3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按照公式(A.6.3)计算。100γsb=(A.6.3)P1P2Pn++…+'''γ1γ2γn'''式中,γ1,γ2,…,γn———各级矿料按照相应的物理常数测定方法得到的表观相对密度。A.6.4矿料的合成有效相对密度按照公式(A.6.4-1~A.6.4-3)计算。γse=C×γsa+(1-C)×γsb(A.6.4-1)2C=0.033ωx-0.2936ωx+0.9339(A.6.4-2)38

4911ωx=(-)×100(A.6.4-3)γsbγsa式中,γ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可由矿料的合成吸水率ωx按照公式(A.6.4-2)计算;ωx———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照公式(A.6.4-3)计算;γsb———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照公式(A.6.2)计算;γsa———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照公式(A.6.3)计算。A.6.5使用普通沥青的温拌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实测法确定,试验方法遵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中的相关要求执行。使用改性沥青的温拌混合料在用计算法确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按照公式(A.6.5)进行计算:100γti=(A.6.5)PsiPbi+γseγb式中,γti———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i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Psi———沥青混合料中矿料质量百分比,以全部矿料质量占沥青与矿料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Pbi———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百分比(即沥青用量),以沥青质量占沥青与全部矿料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Psi+Pbi=100,%;γb———沥青的相对密度,无量纲。A.6.6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饱和度VFA等体积指标按照公式(A.6.6-1~A.6.6-3)计算,进行体积组成分析。γfVV=(1-)×100(A.6.6-1)γt39

50γfPsVMA=(1-×)×100(A.6.6-2)γsb100VMA-VVVFA=×100(A.6.6-3)VMA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占VMA的体积比例),%;γf———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比,即Ps=100-Pb,%;A.6.7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A.7最佳沥青用量A.7.1以沥青用量(或油石比)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图。A.7.2根据曲线图的变化趋势,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1在空隙率-沥青用量曲线图中,以期望设计空隙率对应的沥青用量作为设计用量,如图A.7.2-1所示。40

516空隙率5(4%)323P354.04.55.05.56.0沥青用量(%)2在矿料间隙率应大于配合时该沥青用量宜A.7.2-2所示。5.01145矿料间隙率114.035A(%)3.0253P354.04.55.05.56.0湖青用量(%)3在沥青饱沥青饱和度VFA围之内,如图A.

5280757o沥青饱和度65(6%oc)c50.03.03.54.04.55.05.56.0沥青用景(%)4设计沥青满足本规范要求5若经以上青饱和度VFA、马标时,设计用量即尔技术指标时,应A.7.3根据工最佳沥青用量OA.7.4温拌沥沥青含量按照公式中Pba———温例Pbe———温γsb———矿Pb———沥42

53有效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be及矿料的体积百分率Vg可按公式(A.7.4-3)及公式(A.7.4-4)计算。γf×PbeVbe=(A.7.4-3)γbVg=100-(Vbe+VV)(A.7.4-4)A.7.5检查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1按照公式(A.7.5-1)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符合0.6~1.6的范围要求。对常用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宜控制在0.8~1.2范围内。P0.075FB=(A.7.5-1)Pbe式中FB———粉胶比,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中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无量纲;P0.075———矿料级配中0.075mm的通过率(水洗法),%;Pbe———有效沥青含量,%。2按照公式(A.7.5-2)的方法计算集料的比表面积,按照公式(A.7.5-3)估算沥青膜有效厚度。各种集料粒径的表面积系数按本规程表A.7.5采用。SA=∑(Pi×FAi)(A.7.5-2)PaeDA=×10(A.7.5-3)γb×SA2式中SA———集料的比表面积,m/kg;Pi———各种粒径的通过百分率,%;FAi———相应于各种粒径的集料的表面积系数,如表A.7.5所列;DA———沥青膜有效厚度,μm;mePbePae———有效油石比,即Pae=×100=×100,%。msPs43

54表A.7.5集料的表面积系数计算筛孔尺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寸(mm)集料比表面积0.0041————0.00410.00820.01640.02870.06140.12290.3277表面积系数FAi总和SA通过(m2/kg)百分率10096.986.977.864.542.526.518.814.19.87.36.2Pi(%)比表面FAi×Pi0.41————0.170.220.310.400.600.902.035.045(m2/kg)A.8配合比设计检验与报告A.8.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性能检验主要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的相关技术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材料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A.8.2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A.8.3当按照A.7.3调整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时,应报告不同沥青用量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44

55附录BWSMA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B.1一般规定B.1.1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照附录A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B.1.2W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流值并不作为配合比设计接受或者否决的唯一指标。B.1.3对用于配合比设计的各种材料及温拌剂均按附录A规定选择,其质量必须符合本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B.2矿料级配设计B.2.1设计初试级配1WSMA路面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直接采用本规程4.2.2-4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WSMA混合料,以2.36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WSMA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2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B.2.2按附录A的方法计算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有效相对密度γse。B.2.3把每个合成级配中小于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集料筛除,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中T0309的规定,用捣实法测定粗集料骨架的自然堆积密度γS,按式(B.2.3)计算粗集料骨架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CA。45

56P1+P2+…+PnγCA=(B.2.3)P1P2Pn++…+γ1γ2γn式中P1、P2、Pn———粗集料骨架部分各种集料在全部矿料级配混合料中的配比;γ1、γ2、γn———各种粗集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B.2.4按式(B.2.4)计算各组初试级配的自然堆积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CADRCγSVCADRC=(1-)×100(B.2.4)γCA式中VCADRC———粗集料骨架的松装间隙率(%);γCA———粗集料骨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γS———粗集料骨架的松方毛体积相对密度。B.2.5预估WSMA混合料的适宜油石比Pa,作为马歇尔试件的初试油石比。B.2.6按式(B.2.6)的方法计算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WSMA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其中纤维部分的比例不得忽略。100+Pa+Pxγx=(B.2.6)100PaPx++γseγaγx式中γ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Pa———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Px———纤维用量,以矿料质量的百分数计,%;γx———纤维稳定剂的密度,由供货商提供或由比重瓶实测得到。B.2.7按式(B.2.7)计算WSMA马歇尔混合料时间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试件的集料各项体积指标空隙率VV、集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按附录A的方法计算。γfVCAmix=(1-×PCA)×100(B.2.7)γCA46

57式中PCA———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比例,即大于分界筛孔的颗粒含量(%);γCA———粗集料骨架部分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由式B.2.3确定;γf———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由表干法测定。B.2.8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选择设计级配时,必须符合VCAmix<VCADRC,且VMA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当有1组以上的级配同时符合要求时,以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集料通过率大且VMA较大的级配为设计级配。B.3最佳沥青用量B.3.1根据所选择的设计级配,和初试油石比试验的空隙率结果,以0.2%~0.4%作为间隔,调整3个不同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计算空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一组试件数不宜少于4~6个。B.3.2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检验稳定度和流值是否符合本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B.3.3根据期望的设计空隙率,确定油石比,作为最佳油石比OAC。所设计的WSMA混合料应符合本规程条文4.3.3-3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B.3.4如初试油石比的混合料体积指标恰好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以省去此步骤,但宜进行一次复核。B.4配合比设计检验与报告B.4.1除附录A规定项目外,W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还必须进行谢伦堡析漏试验及肯塔堡飞散试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程表4.3.3-3中的技术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B.4.2配合比设计结束后,按照本规程A.8的要求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47

58附录CWOGFC混合料设计方法C.1一般规定C.1.1除本方法外,应遵照附录A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C.1.2WOGFC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配合比设计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的技术标准。C.1.3W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必须在设计沥青用量下进行析漏试验及飞散试验,并对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进行检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的技术要求。C.2材料选择C.2.1用于WOGFC混合料的粗集料、细集料以及石粉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对表面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同时宜掺加消石灰、纤维等添加剂。C.2.2WOGFC宜采用高黏改性沥青,其质量宜符合表C.2.2的技术要求。当实践证明采用普通改性沥青或纤维稳定剂后能符合当地条件时允许使用。C.2.2高黏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40软化点(TR&B)℃≥80延度(15℃)cm≥50闪点℃≥260薄膜加热试验(TFOT)后的质量变化%0.6黏韧性(25℃)N·m≥2048

59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韧性(25℃)N·m≥1560℃黏度Pa·s≥20000C.3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C.3.1在充分参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本规程表4.2.2-5的级配范围内试配3组不同2.36mm筛孔通过率的矿料级配作为初选级配。C.3.2对每一组初选矿料级配,按式(C.3.2-1)计算集料的表面积。根据希望的沥青膜厚度,按式(C.3.2-2)计算每一组混合料的初试沥青用量Pb。通常情况下,WOGFC的沥青膜厚度h宜为14μm。A=(2+0.02a+0.04b+0.08c+0.14d+0.3e+0.6f+1.6g)/8.74(C.3.2-1)Pb=h×A(C.3.2-2)式中A———集料总的表面积。a,b,c,d,e,f,g分别代表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C.3.3制作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为双面50次。用Corelok法或体积法测定试件的空隙率,绘制2.36mm通过率与空隙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期望的空隙率确定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并再次按C.3.2的方法计算初始沥青用量。C.3.4以确定的矿料级配和初始沥青用量拌和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车辙试验,各项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表4.3.3-4的技术要求,其空隙率与期望空隙率的差值不宜超过±1%。如果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调整沥青用量拌和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C.3.5如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即配合比设计完成,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49

60附录DWLSPM混合料设计方法D.1一般规定D.1.1本方法仅适用于WLSPM混合料设计。D.1.2WLSPM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大型马歇尔试验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D.1.3WLSPM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必须在设计沥青用量下进行袭漏试验及飞散试验,并对混合料高稳定性、渗透性能进行检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的技术要求。D.2材料选择D.2.1用于WLSPM混合料的粗集料、细集料以及石粉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对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D.2.2胶结料采用高黏改性沥青,或以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与纤维稳定剂配合使用。D.3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D.3.1在充分参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本规程表4.2.2-5的级配范围内初选级配。D.3.2在确定级配后进行大型马歇尔试验。根据经验选定三个沥青含量,分别测定成型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空隙率,根据空隙率结果确定级配和沥青用量。密度测定方法可以采用体积法或Corelok法,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采用计算法,计算方法同WAC类沥青混合料相同。D.3.3通过有效沥青含量与集料表面积计算沥青膜厚度,按照式(D.3.3)计算混合料中集料的比表面积。50

61A=0.41+0.041P4.75+0.0082P2.36+0.0164P1.18+0.0287P0.6+0.0614P0.3+0.0614P0.3+0.1229P0.15+0.3277P0.075(D.3.3)2式中A———集料总的表面积,m/kg;Pi———各个筛孔的通过率,%。D.3.4在确定的级配和沥青用量下进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车辙试验和渗水试验,各项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表4.3.3-5的技术要求。如果不符合,应重新调整级配或沥青用量拌和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D.4渗水试验D.4.1试剂:纯净、未充气的自来水。D.4.2试件可采用实验室马歇尔击实或旋转压实成型试件、现场钻孔取芯试件。当采用取芯试件时,应用锯子将不同层混合料分开,用锯子去掉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何附属物;用水彻底清洗试样,去掉锯试块时留下的任何松散的或粘附于试块表面的杂质。D.4.3采用体积法或实测法测定试件毛体积密度。D.4.4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试件高度和直径精确度不低于0.05mm。单个试件的高度和直径应分别量三个方向。三个方向的测量结果不应有5mm的误差。试件直径不小于150mm,也不大于152.4mm。D.4.5试件饱水:1.将试件平放在真空箱中,往真空箱中注常温水,真空箱中的水要高出试件25mm。2.去掉水中气泡,逐渐加真空直到真空箱中残余压力为525±2mm汞柱,保存该真空度5±1min。3.真空到达规定时间后,逐渐增加空气压力直至常压。4.让试件在真空箱中静置5min,此后可以立即着手做试验或迅速将试件转移至另一装满水的容器中浸没,等待试验。D.4.6渗水仪安装:51

62西水是为内标因壁件52定力否间的记此上)律坡标注距渗将2仪注作,用1..有降记意)。水作用器意标直渗效(取在:如系为直充:为记尺水性适果数上尺分了。从仪(决2s验当,水安这O1、从盖充5--2/渗也保0可头下装证个帽分-71标计水非距标处安(=0致兴沪时常记沿/、7110+i记头离装0®S).Inlcommhwf®SsaS刻重将量(痒I0sMa其刻测^/度要作筒如0500它。度。量为图imimi壁的处的©为准下竖DnB“了沿水.PS上量确直4129”帮性头向.6§水助筒计上)头测壁口时好量盖量以计定刻nHGsl•'s时沥6弹度10后\-53簧c,闇商□(0.02mm刻青.1一。m(®v1ESS£(r度混c距以>#^00mi025定待sn)?(合并离比要料并测如作完更且尺以标全宽在寸1范记压量的0,牢cm围该筒试,

63D.4.7试验过程:1.将渗水仪试样筒从支座上卸下。2.将渗水仪压力管接至空气泵真空插座。用空气泵施加真空除去掉柔性薄膜和密封筒圆筒间残留空气并将橡胶膜叠至圆筒内壁,这将有助于装载试件。3.打开控流阀,往排放管中注水直到底座锥形口注满水为止。4.对于实验室压实试件要涂一薄层凡士林油至试件壁使得橡胶膜和试件达到满意的密封程度。这一操作应使用抹刀或相似的设备。密封剂只能涂于试件壁上。将试件从充水的真空容器中取出,擦拭至饱和面干状态并将凡士林油涂于试件壁,然后将试件迅速置于底座之上。对于现场芯样,将试件从充水真空容器中取出擦拭至饱和面干状态,迅速将试件置于渗水仪底座之上。5.迅速安装渗水仪并保证所有接口和夹具拧紧。6.将压力管从真空插座上取出并连接到压力插座上。7.施加额定压强96.5±7.0kPa。注意:可能存在密封不牢或橡胶膜穿孔的情况,注意额定压力的波动。特别注意确保额定压力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8.往渗水仪量筒注水直至排放管满为止。注意注水时尽量减少掺入气泡。9.关闭控流阀。10.仔细摇晃渗水仪让残留气泡排出,反复操作直至残留气泡完全排出为止。11.重新往排放管注水直至满为止。12.打开渗水仪控流阀开始让水流动。当水的弯月面底部到达上计时刻度(h1)时,开始用计时装置计时。继续让水流动直到水平面到达下计时刻度为止(h2)。一旦水平面到达下计时刻度立即停止计时,关闭控流阀,记录花费时间,精确到秒。13.饱和试件可能需要测试几回,因此需要重复步骤10~12。当四次连续测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低于10%,试件被认为充分饱53

64和。一旦证实试件饱和后,最后一次测量数据应作记录,将其作为随后计算渗流系数之用。注意:如果在第一回试验中试验时间接近30分钟水平面还未能达到下计时刻度,则试验在30分钟时停止,并记录此时水平面刻度。遇此类情况应再做一次试验,记录30分钟时水平面的刻度,将两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渗水系数之用。14.测量并记录试验系统中水的温度,精确到0.5°C。15.当试件达到饱和并且得到证实后,记录最后一次试验结果。释放渗水仪的压力,移去盖帽和试件。将留在橡胶膜上的密封剂擦拭干净。D.4.8计算1.渗水系数k按照式(D.4.8-1)进行计算:alh1k=ln()(D.4.8-1)Ath2式中k———渗水系数,cm/s;2a———量筒内径面积,cm;l———试件厚,cm;2A———试件横截面积,cm;t———水头上、下计时刻度之间时间差,s;h1———时间t1时刻水头高度,cm;h2———时间t2时刻水头高度,cm。2.修正渗水系数至20°C时k20,将计算结果k乘以试验水温相对20°C水温的黏滞率RT,RT可查得,按式(D.4.8-2)计算:k20=RTk(D.4.8-2)54

65附录E表面活性类温拌剂检测E.1pH值的测定E.1.1宜使用带有温度补偿功能的pH计,pH计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标定,确保工作正常。E.1.2温拌添加剂取样时应先充分搅拌,以确保取样均匀。E.1.3测试酸值时确保温拌添加剂样品的温度在25±0.5℃,并在测试过程中保持适度搅拌。E.1.4由于添加剂的缓释效应,pH计读数如果能稳定保持30s以上即可取为最终的pH值结果。E.2胺值的测定E.2.1化学试剂和设备如下:1异丙醇20.5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3天平,精确度0.001g4烧杯,250mL5磁力搅拌器650mL滴定管,精确度0.1mL7蒸馏水8精密式pH计E.2.2样品测试步骤如下:1加入28~30g左右的添加剂样品到烧杯中,同时记录实际重量,精确度为0.001g。2继续往烧杯里加入90g±3g异丙醇的水溶液(异丙醇∶蒸馏水重量比=75∶25)。3放入磁力搅拌转子,将烧杯放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充分溶解。55

664用pH=7和pH=4的标准溶液,标定pH计。5往滴定管里(50mL,精度0.1mL)加入0.5mol/L标准盐酸,并记录体积。6将pH电极头放入溶液中。7缓慢的往烧杯里滴定加入0.5mol/L标准盐酸,同时观测pH计显示读数。8当读数接近7.5时,逐滴地加入标准盐酸,直到使pH值达到7.5并保持稳定,记下此时滴管的刻度;继续加入盐酸,当读数接近3.5时,逐滴地加入标准盐酸,直到使pH值稳定在3.48~3.52之间。9记录终点的滴管读数。滴定pH值为7.5时的读数减去结束时读数为标准盐酸的用量。用以下的公式计算胺值。E.2.3胺值计算按照式(E.2.3)进行:Va×N×56.1胺值=(E.2.3)Sa×R式中N———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Va———滴定消耗的盐酸体积,mL;Sa———实际添加的添加剂样品质量,g。E.3固含量测定E.3.1常温下称取温拌添加剂质量m,约20g±0.02g,放入洁净的1000mL烧杯中,记录浓缩液与烧杯的总质量为m1。E.3.2将盛有浓缩液的烧杯在110℃烘箱中放置5小时后取出,待冷却至室温后记录其总质量为m2。固含量R按照式(E.3.2)进行计算:(m-m1+m2)R=×100(E.3.2)m式中R———固含量,%;m———添加剂的质量,20g±0.02g;m1———浓缩液与烧杯的总质量,g;m2———烧杯与固体质量,g。56

67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方便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本规程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57

68引用标准名录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58

69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DB37/T5022-2014J12818-2014条文说明

70目次1总则!!!!!!!!!!!!!!!!!!!!!!612术语和符号!!!!!!!!!!!!!!!!!!!!632.1术语!!!!!!!!!!!!!!!!!!!!!632.2符号!!!!!!!!!!!!!!!!!!!!!633材料!!!!!!!!!!!!!!!!!!!!!!663.1一般规定!!!!!!!!!!!!!!!!!!!663.2沥青!!!!!!!!!!!!!!!!!!!!!663.7温拌剂!!!!!!!!!!!!!!!!!!!!674配合比设计!!!!!!!!!!!!!!!!!!!!714.2级配设计范围!!!!!!!!!!!!!!!!!714.3配合比设计标准!!!!!!!!!!!!!!!!!714.4配合比设计与验证!!!!!!!!!!!!!!!!725施工!!!!!!!!!!!!!!!!!!!!!!745.2施工温度!!!!!!!!!!!!!!!!!!!745.3拌和!!!!!!!!!!!!!!!!!!!!!745.4运输!!!!!!!!!!!!!!!!!!!!!755.6压实及成型!!!!!!!!!!!!!!!!!!756质量检验与验收!!!!!!!!!!!!!!!!!!776.1检验标准!!!!!!!!!!!!!!!!!!!77附录AWAC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79A.5矿料级配设计!!!!!!!!!!!!!!!!!79A.6马歇尔试验!!!!!!!!!!!!!!!!!!80A.7最佳沥青用量!!!!!!!!!!!!!!!!!8260

711总则1.0.1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技术起源于欧洲。Harrison和Christodulaki于2000年第一届国际沥青路面会议上第一次提出WMA,同年在巴塞罗纳第二届欧洲沥青国际会议上,WMA得到了大规模的宣传和介绍。目前用于沥青路面建设、养护的沥青混合料主要有两类: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常温)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是指沥青与矿料在150℃~185℃的高温状况下拌和的混合料,在这种状态下,不仅容易造成沥青的过热老化、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在生产和施工的过程中还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和粉尘,其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对臭氧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操作工人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冷拌沥青混合料是指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10℃~40℃)状态下拌和、铺筑的混合料,该种沥青混合料尽管在环保、能耗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由于其路用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只能用于沥青路面的养护、低交通量路面、中重交通量路面的下面层和基层。鉴于此,更多研究者希望结合这两种混合料的优点,既保持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良好的特点又具有环保、节能等方面优势,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就目前的认识及应用情况,国际上对温拌混合料的定义是:一类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150℃~185℃)和冷拌(10℃~40℃)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沥青混合料,其拌和温度针对普通沥青而言是110℃~130℃,若采用改性沥青为胶结料,温度还需要提高一些。主流的温拌技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沥青发泡技术,通过少量的水或者发泡剂注入热沥青中,在水蒸气作用下形成膨胀腔,短时间内降低沥青的61

72粘度;第二类是有机添加剂技术,通过添加降粘剂显著降低改性沥青的粘度同时起到润滑的作用;第三类是表面活性技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拌和过程中使沥青之间形成结构性水膜,改善沥青对集料的润滑作用,降低集料与沥青微观界面间的摩阻力,实现低温下拌和及压实。山东省内已先后在济南西客站片区道路等多项实际工程中应用了温拌混合料技术,涉及了AC、SMA以及LSPM等类型混合料和70号沥青、SBS改性沥青等多种沥青种类,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工程经验,为编写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奠定了技术基础。1.0.2本规程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对原材料、配合比设计、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等,并不包括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有关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仍应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因为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只是在添加材料、混合料设计方法及混合料拌和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本相同。因此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除应遵照本规程的专门规定外,其他的要求和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仍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62

73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定义相对比较模糊,一般是指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150℃~185℃)和冷拌(10℃~40℃)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沥青混合料,其拌和温度针对普通沥青而言是110℃~130℃,若采用改性沥青为胶结料,温度还需要提高一些。一般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技术可使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30℃~40℃,甚至降低60℃,若采用其他技术的温拌可能降温幅度略小。沥青混合料实现降温施工的同时,也实现了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施工的可行性,打破了原规范中气温低于10℃的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限制。正如本条文说明1.0.1中所说,达到降温拌和的技术主要有三大类,有添加剂类,也有发泡沥青技术。因此在这里我们只说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降低施工温度,而不单指使用温拌添加剂。所有可以实现降温拌和及铺筑的技术手段,只要满足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的,都可以称为温拌技术,所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也就可以称为温拌沥青混合料。2.2符号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argeStonePorousasphaltMixes,以下简称LSPM)是指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具有一定空隙率能够将水分自由排出路面结构的沥青混合料,LSPM通常用作路面结构中的基层。这种混合料的提出是来自美国一些州的经验,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州对应用了三十多年以上而运营状况相对良好的一些典型路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发现许多成功的路面其基层采用的是较大粒径的单粒径嵌挤型沥青混合料如灌入式沥青基63

74层。因此提出以单粒径形成嵌挤为条件进行混合料的设计,从而形成开级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美国NCHRP联合攻关项目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最终得到了研究报告NCHRPReport386,但是研究报告主要是针对于大量实体工程的调查而且偏重于密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而且NCHRPReport386对LSPM材料与结构设计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并对其级配与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研究,使其更符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与使用状况提出了本设计与施工指南,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LSPM的设计采用了新的理念,从级配设计角度考虑,LSPM应当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通常由较大粒径(25mm-62mm)的单粒径集料形成骨架由一定量的细集料形成填充而组成的骨架型沥青混合料。LSPM设计为半开级配或者开级配。由于LSPM有着良好的排水效果,通常为半开级配(空隙率为13%-18%)。它不同于一般的沥青处治碎石混合料(ATPB)基层,也不同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沥青处治碎石(ATPB)粗集料形成了骨架嵌挤,其基本上没有细集料填充,因此空隙率很大,一般大于18%,具有非常好的透水效果,但由于没有细集料填充空隙率过大其模量较低而且耐久性较差。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也具有良好的骨架结构,空隙率一般在3-6%,因此其不具有排水性能。LSPM级配经过严格设计,其形成了单一粒径骨架嵌挤,并且采用少量细集料进行填充,提高混合料模量与耐久性,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其空隙率一般为13-18%,因此其既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又具较高模量与耐久性。研究和应用表明LSPM具有以下优点:(1)级配良好的LSPM可以抵抗较大的塑性和剪切变形,承受重载交通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特别是对于低速、重车路段,需要的持荷时间较长时,设计良好的LSPM与传统的沥青混凝土相比,显示出十分明显的抗永64

75久变形能力;(2)LSPM有着良好的排水功能,可以兼有路面排水层的功能。(3)由于LSPM有着较大的粒径和较大的空隙,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4)大粒径集料的增多和矿粉用量的减少,减少比表面积,减少了沥青总用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5)与通常的半刚性基层相比,提高了工程施工速度,减少了设备投入。(6)在大修改建工程中,可大大缩短封闭交通时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65

763材料3.1一般规定3.1.1在沥青路面建设中,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新建道路之所以出现早期破坏,材料质量差或不稳定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也是目前道路建设中特别突出的问题,如含泥量大、粉尘多、针片状含量高、级配不规格等,经常不能达到要求,或经常出现大的波动导致原设计方案不适用而造成损失。国内集料多半取自社会料场,企业、个体矿山破碎厂并存,各料场质量、规格参差不齐。因此,材料的进场一定要严格把关,以试验数据为准,严格控制质量,防止因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材料的取样,对检测结果、材料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高于试验操作及仪器误差的影响水平,取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代表性,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影响到材料设计的合理性,进而影响到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本规程中原材料取样的位置和方法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试验规程的要求。沥青样品的取样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中T0601沥青取样法的规定执行;矿料粗集料样品的取样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中T0301粗集料取样法的规定执行,细集料样品的取样参照粗集料方法执行。3.2沥青3.2.1山东省城镇道路沥青路面主要使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但某些特殊设计,如强调沥青路面高温性能时可以使用50号沥青,强调低温性能时也可以使用90号沥青,因此本规程中同时将原规程中50号、70号和90号道路石油沥青引入,其中70号和90号技术指标执行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中1-3-2的要求。3.2.2直接在拌和环节发生作用的温拌剂或温拌工艺,所使用的66

77沥青胶结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一致,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执行。近年来,橡胶改性沥青在城镇道路沥青路面中应用越来越多,国外和国内部分地区使用的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是在重交沥青中掺加废旧轮胎橡胶粉在高温的环境下,通过搅拌、溶胀和剪切作用下而形成的胶结复合材料,该产品热稳定性差,容易离析,一般热储存不能超过4小时,只能现场生产,无法工厂化批量生产和远距离输运。山东建筑大学研发的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是在重交沥青中掺加废旧轮胎橡胶粉,在高温的环境下,通过搅拌、溶胀、研磨和添加外加剂作用下,而形成的胶结复合材料,该产品区别于橡胶改性沥青最大特点,便是热稳定性好,不离析、不沉淀,一般热储存可达到一个月,可进行工厂化批量生产和远距离输运。近年来在山东、福建、吉林等十几个省份的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使用效果,并于2012年编写实施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3.2.4本条款所提及的温拌沥青,一般是指将温拌成分直接加入到沥青中,做成成品的温拌沥青,可以直接进行降温拌和的产品,目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不同工艺下温拌沥青的技术指标差异较大,本规程不对温拌沥青设置指标限制,而是要求能够降温拌和施工的情况下,还要满足本规程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提出的各项路用性能要求,以此来规范温拌沥青的使用。3.7温拌剂3.7.1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温拌技术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发泡沥青降黏技术发泡沥青技术是通过少量的水或者发泡剂喷洒进热沥青中,在水蒸气作用下形成膨胀腔,短时间内降低沥青的粘度。拥有该项技术的产品有德国Hubbard的Aspha-min、美国PQ的Advera、瑞典Nynas的LTAsphalt、Shell的WAM-Foam技术。前三种均为沸石发泡技术,产品为高含水率的人工合成沸石,沥青混合料拌和67

78时,在温度介于100~200℃时这种沸石中的水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水会在沥青中膨胀产生一种泡沫,这种微小泡沫会使得分子孔隙更小,从而产生连续的发泡反应。液相结合料中的发泡反应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使混合料在低温下具有可工作性,进而使沥青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充分裹覆集料,降低混合料拌和温度。Aspha-Min的推荐掺量是混合料体积的0.3%,拌和温度可降低12℃左右。WAM-Foam是在拌和过程中,首先将软沥青在110℃左右加入,并拌和使其充分覆盖在集料表面;再将硬沥青通过泡沫产生器生产泡沫沥青的形式加入其中拌和均匀。泡沫硬沥青和软沥青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所要求的沥青性能,第一步拌和中保证软沥青对集料的充分覆盖,以其隔绝水分与集料表面的接触,从而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WAM-Foam是Shell的一项专利技术,对该技术推荐掺加量以及温度降低情况,壳牌公司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明。发泡沥青降粘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载体或者直接引入的水分。与热熔状的沥青接触产生大量的蒸汽,造成沥青体积膨胀形成泡沫沥青。沥青和易性增加使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充分包裹集料,从而实现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以及压实。该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添加的水量、添加水的方式和沥青的温度。其典型代表分别是WAM-Form技术和Aspha-min技术,其主要原理都是利用水来发泡沥青,降低沥青的粘度,提高其工作性。2有机添加剂降黏技术有机添加剂技术,是通过添加降黏剂显著降低改性沥青的粘度。从微观角度分析:降黏剂分子可形成强的氢键,具有渗透、分散作用,降黏剂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部分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有降黏剂分子与部分胶质沥青质片状分子间形成新的氢键,打破了原来的聚集状态,形成片状分子无规则堆砌、结构比较松散、有序程度较低、空间延伸度较小的新的聚集体,而未参与新聚集体形成的剩余胶质与沥青质仍以原来的状态存在。因此降黏剂的加入改善了胶质与沥青质的聚集,增加了沥青68

79胶束的分散度,因而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降低了沥青的黏度。有机降黏主要通过渗透、分散作用降低沥青100℃以上的黏度特性,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温拌。拥有该项技术为依托的产品主要有Sasobit蜡、AsphaltanB酯化物、SEAM硫磺强化剂及SLA-603减黏减阻剂。Sasobit蜡是南非FormerlyScumannSasol公司的产品,化合物的混合物,长链脂肪族烃类物质,熔点在100℃左右,可完全融解在温度表观状态为薄片或粉末状,为细结晶体,化学本质是一种窄分布的合成饱和碳氢高于115℃的沥青中,降低沥青的高温黏度,使拌和温度降低7~12℃。Sasobit在温度低于其熔点时以网状的晶格结构存在于沥青中,因此增加沥青的稳定性,提高路用温度范围内的抗车辙性能。其建议添加混合料质量的3%,最大不应超过4%,以免对胶结料的低温性能产生不良影响。AsphaltanB是德国Romonta-GmbHdorf公司的产品,以粒状存在,是褐煤蜡与高分子烃的混合物,系触变有机添加剂。建议添加量2~14%,可直接加入拌锅生产温拌沥青混合料也可加到沥青中生产温拌沥青。但施工温度到底能降低多少还没有明确的介绍。而SEAM硫磺强化剂本身是一种改性沥青技术;SLA-603减黏减阻剂其熔点通常在100℃左右,在沥青中掺加4%或5%后,可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下降12℃左右。3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技术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技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拌和过程中使沥青69

80之间形成结构性水膜,改善沥青对集料的润滑作用,降低集料与沥青微观界面间的摩阻力,实现低温下拌和及压实。该项技术不改变沥青本身的技术特性,仅在沥青与集料拌和过程加入表面活性剂从而改变沥青的工作特性,因此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不造成影响。该技术的主要拥有公司是美国Meadwestvaco(美德维实伟克)公司的Evotherm技术,其产品为DAT皂液,棕黄色液体,该技术可实现降温30℃。我国研究人员也对上述多种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比上述三种主流技术发现:Aspha-Min降温幅度有限,温度过低其性能已无法与热拌沥青相匹敌,掺量过大可能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和水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WAM-Foam技术需要特殊发泡设备,技术细节为各方单独拥有,其更为详细的技术细节还处于保密阶段,而自行开发难以克服成本高、生产复杂的缺点。有机蜡降粘温拌技术掺量有限,掺量过大使沥青低温性能受损,掺量过小降温幅度不明显,且多为专利技术,技术细节保密,开发技术成本较高。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技术则相对比较开放,降温幅度通常可达到30℃以上,且其技术本身不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造成损伤,从而使该技术成为众多温拌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山东建筑大学自主研发的APTL温拌剂,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种,都是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技术。通过加入高效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界面张力和界面能,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温拌。目前该技术已在黑龙江、内蒙、新疆、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江苏、上海、福建等10余省市的几十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并收到了非常好的使用效果。此外的表面活性类工艺多源于国外技术,技术环节保密性强,应用成本高,不利于温拌技术的广泛推广。70

814配合比设计4.2级配设计范围4.2.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优势在于不改变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状况和沥青用量,只是降低混合料的拌和及施工温度,以利于这种环保型的施工技术得到更大的推广。因此,在温拌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时,可完全按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经验,采用相同的级配设计范围要求。近年来SMA-5混合料开始应用在超薄磨耗层、钢桥桥面铺装等领域,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F40-2004中原本没有SMA-5的级配类型,本规范参考美国SMA-5级配设计以及编写单位的实际工程应用经验,增加SMA-5的矿料级配范围。4.3配合比设计标准4.3.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直接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击实法,以山东建筑大学APTL表面活性温拌技术为例介绍室内制备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流程如下:1集料加热:加热温度一般比出料温度高10℃~25℃,加热好的石料放入预热好的拌和锅干拌;2将干拌后的石料拉成一斜面,露出拌锅底部;3热沥青(温度与热拌同)倒入露出来的拌锅底;4配制APTL温拌剂稀释液,确定APTL温拌剂浓缩液的掺加量及温拌剂稀释液在沥青中掺量;5搅拌桨下降,降到正好可以将烧杯探入的位置,将APTL温拌剂倒在沥青液面上,尽量避免倒在石料上,如图4.3.2所示;6降下搅拌桨,开始搅拌,搅拌时间约为1~1.5min;7略微升起搅拌桨,倒入矿粉(不加热),再次搅拌(一般不超过1min);71

828 按照设定温度出料。4矿粉3温拌剂1石料不同温拌技自的工艺特点,合4.3.3~4.3.4 同类热拌沥青混对各项路用性能对路用性能的要4.4.2 沥青混合是本规范的核心个最低的标准,并的使用性能、施工合料的配合比设的目标配合比、生料级配及最佳沥问题,缺一不可。计时,可以很好的效联合,保证较好1 目标配合72

83料设计时各自用量,并验证设计结果的各项路用性能。使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附录C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验证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检验要求后,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2生产配合比阶段。此阶段用于得出实际生产时各档热仓料的掺配比例,并标定拌和站各个计量参数是否准确,实际上是配合比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按照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合的振动筛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和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在此阶段,总结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目标配比、生产配比以及施工机械之间的配套衔接进行调整。73

845施工5.2施工温度5.2.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需要根据沥青标号、气候条件、铺装层厚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沥青品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环境温度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度造成影响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通过室内试验确定。1正常环境下温拌拌和温度控制在施工气温≥10℃时,或者长隧道沥青路面铺装时,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较热拌沥青混合料大大降低,可参考规程中推荐值。在拌和过程中,由于矿粉、温拌剂均为常温添加,会带走相当一部分热料,因此设定的集料加热温度应比出料温度高5~10℃。生产中应根据拌和设备的不同,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温度控制调整,但必须以最终满足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为准。2低温环境下温拌拌和温度控制在气温低于10℃的低温或者大风等不利环境条件下进行温拌沥青施工时,可适当提高温拌混合料的出料温度,达到或者接近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正常出料温度,以获得更长的碾压温度区间,便于施工碾压施工组织,保证压实。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控制应根据施工当天的气温条件、风速状况、运输距离、施工组织水平以及到场等待时间进行灵活调整,无实际工程应用经验时应向温拌技术工程师咨询确定相关环节的控制温度。生产中应根据拌和设备的不同,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温度控制调整,但必须以最终满足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为准。5.3拌和5.3.1拌和设备上各传感器的实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沥青混74

85合料的拌和参数,在现行质量控制体系中,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的汇总、打印机分析成为一种生产质量的总量控制手段。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并按照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停止生产,分析原因。5.3.3采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种类的不同,其温拌添加剂的状态(如:颗粒状、粉末状、胶体状、液态等)是不一样的,因此添加的工艺和方法也不同。对于APTL温拌技术,目前一般采用的添加剂为表面活性剂的浓缩液(液态),添加方法为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直接将温拌添加剂喷淋到拌和设备的拌和缸中。因此必需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上安装浓缩液的喷淋装置,浓缩液喷淋装置的计量应正确,浓缩液喷淋的计量和是否正常喷淋宜在拌和设备的控制台上在线显示,以保证添加剂的足量和正常添加,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工程量小、不方便安装自动添加设备的情况,也可以根据温拌技术类型,将温拌剂分装成塑料小包或人工量取添加。具体的最佳添加时机应由不同技术类型确定。5.4运输5.4.1一般情况下,摊铺机前方有充足的两车等候能保证路面铺筑联系,避免因混合料到场不及时造成的摊铺机等候、混合料降温结块以及多余纵向接缝的出现。快速路和主干道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时开始摊铺,其他等级道路不少于4辆。5.6压实及成型5.6.5压路机黏轮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黏轮,会对路面外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很难修复,并且影响压实效果。但防止黏轮的措施应适当,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75

86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胶轮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黏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胶轮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76

876质量检验与验收6.1检验标准6.1.1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质量要注意三个环节:首先是招标及订货关。供货单位必须提出各种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然后是进货关。供货单位供应的材料有可能违背投标时的承诺,进货时必须重新检验,尤其是砂石料的来源较杂,必须以“批”为单位进行控制,施工单位和监理都必须下功夫。现在不少工程单位在采石场派驻监理和材料员,对生产供应的材料进行监督,是个好办法。第三是使用及保管关。有的材料本来是不错的,可是拌和厂在进货时对堆放场地、堆料顺序马马虎虎,场地和运输路线没有硬化,不同材料之间没有隔离,使用时相互混杂,或者在装载机装料时将泥土混入材料,把本来不错的材料弄得很脏。还有像桶装沥青经常是无序堆放,上面不加盖毡布,导致雨水从桶口漏入。所以,材料进场后的存贮、堆放、管理情况都必须重视。6.1.2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要控制矿料级配、油石比、拌和温度。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检验,包括取样抽提、筛分,马歇尔试验等。根据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及国外规范的变化,对矿料级配允许波动幅度进行了调整。拌和厂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的检验必须与配合比设计时采用完全相同的条件和试验方法。因为空隙率受试件毛体积密度和最大理论密度的影响,而它们都与测试条件有关。由于马歇尔试验的成型温度对体积指标、标准密度影响很大,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设计相同的温度进行。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但往往大家都注重于达到规范要求,而对质量稳定不重视,其实,保持稳定、减小变异性才是最主要的目的。沥青路面之所以会造成局部的早期损坏,就是因为有局部的原因,而最77

88主要的就是变异性。所以,我们在整个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都必须抓住减小变异性这个关键。近年来,各国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及“动态质量管理”十分重视,它是在连续的生产线上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工序和单元,防止它流入下一个工序和单元,这样可以保证最后的产品是合格品。“过程控制”首先是工艺控制,即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不致产生不合格产品。同时需要提供一种可靠的施工过程中的检测方式,以降低承包商生产的混合料和铺筑的路面产品被拒收的风险。78

89附录A WAC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A.5 矿料级配设计A.5.2 矿料级配曲线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725的方法绘制(图A-1),并可以参考Superpave方法中控制点、限制区的概念进行辅助调整级配。以原点与通过集料最大粒径100-1,计算示例见级配计算图10080S13_S15通矿粉过60合成级Hi!百―AC-20分AC-20率S9%40■控制点■控制点限制区限制区S1220中值00.0750.30.61.182.364.759.513.2161926.5筛孔尺寸mmdi0.0750.45X=di0.312di13.20.45X=di3.193

90表A-2矿料级配设计计算表示例筛孔S9S12S13S15矿粉合成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级配中值下限上限26.5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991.5100.0100.0100.0100.096.995.090.0100.01663.6100.0100.0100.0100.086.985.078.092.013.238.3100.0100.0100.0100.077.871.062.080.09.55.592.099.9100.0100.064.561.050.072.04.750.95.165.899.8100.042.541.026.056.02.360.91.616.468.0100.026.530.016.044.01.180.91.511.045.0100.018.822.512.033.00.60.91.58.831.098.714.116.08.024.00.30.91.57.618.191.19.811.05.017.00.150.91.56.811.082.97.38.54.013.00.0750.81.46.36.464.95.25.03.07.0配合比361911313100~~~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mm~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足范围要求时,应更换材料重新设计。A.6马歇尔试验A.6.2按照公式(A.6.2)进行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的计算,例如其中各档矿料比例P1=36%,P2=19%,P3=11%,P4=31%,P5=3%,各档矿料毛体积相对密度γ1=2.702,γ2=2.716,γ3=2.638,γ4=2.698,γ5=2.709,于是得到:80

91100γsb==2.696361911313++++2.7022.7162.6382.6982.709A.6.3按照公式(A.6.3)进行合成表观相对密度的计算,例如其中各档矿料比例P1=36%,P2=19%,P3=11%,P4=31%,P5='''3%,各档矿料表观相对密度γ1=2.735,γ2=2.758,γ3=2.697,''γ4=2.698,γ5=2.709,于是得到:100γsb==2.696361911313++++2.7352.7582.6972.6982.709A.6.4按照公式(A.6.4-1)进行合成有效相对密度γse的计算,代入本条文说明上述步骤中计算得到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得到:γse=0.830×2.723+(1-0.830)×2.696=27182C=0.033×0.367-0.2936×0.367+0.9339=0.83011ωX=(-)×100=0.3672.6962.723A.6.5当采用计算法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时,如温拌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Pbi为4.5%,沥青胶结料的相对密度γb为1.024,代入本条文说明A.6.4中计算得到的合成有效相对密度可以得到:100γti==2.53095.54.5+2.7181.024A.6.6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饱和度VFA等体积指标按照公式(A.6.6-1~A.6.6-3)计算,例如标准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γf为2.428,代入本条文说明中计算得到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得到2.428VV=(1-)×100=4%2.53081

922.42895.5VMA=(1-×)×100=14.0%2.69610014.0-4.0VFA=×100=71.3%14.0A.7最佳沥青用量A.7.2在以往的马歇尔设计方法中,以OAC1和OAC2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其中OAC1为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所对应沥青用量的平均值,OAC2为满足除矿料间隙率外其他指标沥青用量范围中值。大量试验表明,对所选试验沥青用量范围内,密度和稳定度经常不能出现峰值。这种情况在工程中十分常见,说明不是单纯试验误差造成。这种情况下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沥青用量为OAC1来计算。在Superpave设计法中,直接以目标空隙率(4%)所对应的沥青用量作为设计用量,检验此沥青用量下其它体积参数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法简单易行、数据明确,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配合比设计实际工作中。A.7.4温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胶结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及有效沥青含量按照公式(A.7.4-1)和(A.7.4-2)计算,例如已知矿料的合成有效相对密度γse为2.718,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为2.696,沥青胶结料的相对密度γb为1.024,各档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Ps为95.5%,可以得到:2.718-2.696Pba=×1.024×100=0.307%2.718×2.6960.307Pbe=4.5-×95.5=4.21%100有效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be及矿料的体积百分率Vg可按公式82

93(A.7.4-3)及公式(A.7.4-4)计算。有效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be及矿料的体积百分率Vg可按公式(C.3.4-3)及公式(C.3.4-4)计算。2.428×4.21Vbe==10.0%1.024Vg=100-(10.0+4.0)=86%A.7.5检查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1.按照公式(A.7.5-1)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已知有效沥青含量Pbe为4.21%,可以得到:5.2FB==1.244.212.按照公式(A.7.5-2)的方法计算集料的比表面积,按照公式(A.7.5-3)估算沥青膜有效厚度可以得到:4.21Pae=×100=4.495.54.4DA=×10=8.517μm1.024×5.045FAi—相应于各种粒径的集料的表面积系数,如表A-3所列;表A-3集料的表面积系数筛孔尺寸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mm)表面积0.0041————0.00410.00820.01640.02870.06140.12290.3277系数FAi沥青膜有效厚度,概念的本质应该是有效沥青的体积除以矿料总的表面积。因此就有:m有效'V有效γb×ρwm有效1DA===×'S集料m集料×SAm集料γb×ρw×SA83

94''其中γb是沥青的相对密度,实际密度γb=γb×ρw。这时就可以看出上式等号右边第一项实际上就是有效沥青油石比的概念。将进一步将各项单位计算写入公式,有:m有效(g)1DA=×'32m集料(g)γb×ρw(g/cm)×SA(m/kg)P3ae1cm×kg=××2100γb×ρw×SAg×mP1233ae110×μm×10×g=××122γb×SA100g×10×μmPae=×10γb×SA可见,原沥青路面施工规范中沥青膜有效厚度的计算是错误,应采用有效油石比Pae来进行计算,在本规程中应予以改正。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