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琵琶行》简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琵琶行》简案《琵琶行》简案(精选12篇)《琵琶行》简案篇1 天上的云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真品尝诗的主旨句“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详细内涵;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妙意境。 教学难点:同学品尝诗的艺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白居易简介(略); 2:听录音朗读课文,留意朗读过程中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同学找出与小序内容对应的部分并朗读,老师做讲解。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并朗读。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听到琴声(第一段); 其次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其次段); 第三次(明写):感言促弹(略写)(第五段)。 5:赏析其次段并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动听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6:“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1《琵琶行》简案《琵琶行》简案(精选12篇)《琵琶行》简案篇1 天上的云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真品尝诗的主旨句“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详细内涵;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妙意境。 教学难点:同学品尝诗的艺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白居易简介(略); 2:听录音朗读课文,留意朗读过程中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同学找出与小序内容对应的部分并朗读,老师做讲解。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并朗读。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听到琴声(第一段); 其次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其次段); 第三次(明写):感言促弹(略写)(第五段)。 5:赏析其次段并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动听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6:“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2 (1)身世共鸣:琵琶女被无情的岁月抛弃而诗人被上层.抛弃: (2)音乐共鸣:琵琶弹奏出神入化,听者如痴如醉; (3)文化共鸣:白居易将自己与琵琶女放在公平的地位且“与我心有戚戚焉”是难能珍贵的。 7:回味课本中引用霍松林对其次段的赏析。 8:课后比较观赏乐曲。(李贺〈〈李凭箜篌引〉〉) 邮箱:《琵琶行》简案篇2 梁万年 江苏省金湖中学梁万年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友情甚笃,称“元白” 与刘禹锡唱和甚多,称“刘白” 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主题。恨什么,恨到什么程度,诗的结句作了解释: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代陈鸿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清代洪升戏剧《长生殿》 《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去世,皇帝以诗吊之: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小序的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梗概,简述了歌女的悲凉身世,介绍了写作的缘由,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4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诗人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更显得凄惨。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意象叠加,构成凄清悲凉的意境,又由于声律和情律的协作,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仆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运用了互文、借代的修辞手法。下马、在船、举酒,从人物活动的角度表现出一种凄凉无言的氛围。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与景的交融,点染了哀伤之别,也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渲染了气氛。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场,精练又细腻地写出了她冲突又复杂的心情与神态。 诗人主要写了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运用生动的比方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第一乐段兼用比方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两者交叉进行而有珠走玉盘之声,表现了急迫而愉悦的情调。急雨,比乐声的粗重沉闷;私语,比其幽细圆润;珠落玉盘,比其悦耳动听。 其次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又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半止的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盼那变化的到来。鸟语、泉流,比其动听流利。
5 第三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到来的信号,它进展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闹而紧急的局面。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其高亢雄壮。 琵琶女演奏的乐曲旋律经过了一个进展变化过程:舒徐流畅----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乐曲的.在“银瓶”以下四句。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安静的环境。一曲弹罢,感情充满在秋月下的江心,江心于是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打动。情与景的交融,衬托了音乐效果,构成了令人回味的意境。 “绕船明月江水寒”,以孤舟、冷月与江水的寒意,烘托歌女“守空船”的冷寂、凄凉、悲怆。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唱女不幸遭受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当时.动乱,政治衰落,给人民造成的苦痛,意义深刻。“天际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精确 ,情意合一,遂成千古名句。 《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自弹自感暗低容”会使人想到《琵琶行》中的
6“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会使人想到《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无声。” 2、这首诗和琵琶行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在对素材的剪裁提炼上却有明显的不同,试加以说明。 琵琶行对弹奏的琵琶的过程进行了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对音乐的描写则从侧面着笔。 邮箱:《琵琶行》简案篇3 李雄军 教学目标 1学习、观赏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听一段琶琶曲《十面潜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熟悉。 二、赏“声” 1同学谈听后之感
7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其次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仆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依据课文,同学先朗读,后争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受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境况) 1同学争论
8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理想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3总结:“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观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琵琶行》简案篇4 郑月明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悟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悟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悟天际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 一、作品提示。
9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乐观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美丽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唱歌《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旧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犹如今日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索。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 同学: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白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较清晰地叙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同学: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同学: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其次段——江心倾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研读课文。 1、同学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争论分析,老师总结。 同学:“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楚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协作,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11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充满着的离愁别绪,仿佛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悲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预备。其它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仆人公出场,是人们常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精确 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示意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同学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叙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快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孤独 形成对对比,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际沦落的无限哀痛之情。 诗人形象
12 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熟读课文,特殊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1]《琵琶行》简案篇5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方)b.仆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心情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13]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c.①④⑤ d.①③⑥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挨次为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②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
14d.①②③⑤④8.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c.四弦一声如裂帛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渐渐沉咽10.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由于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唱歌的遍数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c.贬官 词 句 乐曲,唱歌的遍数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15]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扬。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胜利。c.以景色的清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醉在音乐声中。d.渲染清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12.联系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对的一项[
16]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b.衬托琵琶女技艺超群,烘托悲凉的氛围。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宽阔空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穿布鞋的故居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七拐八绕,枝枝蔓蔓,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安乐巷也不例外,两旁青砖高墙,中间青石铺路。这是安乐巷27号门牌,坐西朝东,极一般的那种民居,假如不是挂着题写的“朱自清故居”五字,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故居就和他的仆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郭良夫先生在编选的《完善的人格》里的一个细节,朱先生在清华高校任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时,总是喜爱穿平底布鞋,每逢开会,从不坐.台,只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一脉相承啊。于是,我头脑中闪出本文的题目——《穿布鞋的故居》。如今,处处在修茸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气派又喧闹。尤其在时髦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今日,名人故居拥有了一份独特的呼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故居很小,小得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小得你站在门庭下清咳一声,每个角落里都能听到。这又和朱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绝不故作高深,只求平易近人。于是我这样概括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游人很少,有时成天卖不出一张门票。扬州有座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会向别人炫耀一番,我到过瘦西湖,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样的反应。首先没有殷殷期盼访问的人,绝不会有一种陈年老窖般的期盼,由于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而到过的人更不会将此作为话题,由于我信任,能够在今日仍念念.这片陋房的人正是感染了朱先生的平淡与平和的。为此我反复为故居的车马无声而庆幸,这或许正是先生的本意。13.第4段中说“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20字)□□□□□□□□□□□□□□□□□□□□14.文章最终说“这或许正是先生的本意”,依据上文,指出“本意”的详细含义。(不超过20字)□□□□□□□□□□□□□□□□□□□□15.第3段中说,名人故居“拥有一份独特的呼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为什么要以“穿布鞋的故居”为题?试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2.d3.d4.b5.d6.c7.a8.e9.a10.b11.c12.c13.朱先生学问很深,为人却平易近人。14.不引人注目,做一个平淡、平和的人。15.将朱先生的故居与别的名人故居进行对比,是为了强调朱先生的故居比别的名人的故居更具有呼唤力:他的人格学问更值得后人仰慕。16.既表明朱先生故居的一般,更强调朱先生人格的完善。 上一篇:《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2 下一篇:《琵琶行》自学评估练习《琵琶行》简案篇6 学习目标 1、观赏诗中运用比方,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熟悉封建.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老师补充。
17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宏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殊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欣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苦痛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奇“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抱负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痛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乐观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18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迫,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其次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鸣自身天际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头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进行祭祀,召开宴会或进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敏捷,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留意读音 铮()悯然()转徙()浔阳()枫叶()
19瑟()声声思()捻()霓裳()秋月白()衣裳()红绡()钿头银蓖()谪居()整顿衣裳()还独倾()间关() 2、自由朗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沟通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年长色衰——()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感斯人言——()由于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四、师生互动,疏通全诗也许意思。 其次课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挨次分为五段: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江上倾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沉醉)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快;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二、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20 明确: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受?.“沦落”的详细状况是怎样的?试做详细比较(引导同学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受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乐;(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乐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落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商妇怨 ②借助解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受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21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3、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唯恐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获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独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剧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22 其次乐章“欢快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悦耳动听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胜利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悦耳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 然而,好景不长,时间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深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最终一乐章是
23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心情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懊悔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生气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正.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超群,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受有相通之处,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难过人听见一哭! 4、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难过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伴侣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像的遭受,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际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敬重,又是对当时.的控诉。 5、谁解景物意
24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楚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写音乐结束时安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始终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醉在浔阳江头那一派愁闷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习重点;观赏音乐描写。 一、师生共同分析、观赏: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25 1、比方(找出比方句并分析各比方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方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方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悦耳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动听美丽)(悠扬动听、动听悦耳)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扬)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课堂练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26 b.由激越雄壮——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使音节动听悦耳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仆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27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超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缘由?一个非常重要的缘由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像的身世遭受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胜利的重要缘由之一。 5、小结: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方,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二、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28《琵琶行》简案篇7 一.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上的区分。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二.关于和背景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邽(陕西谓南)人。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29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当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把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向.政权示威,长安城立刻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生气,上书恳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三.力量检测 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ǐn)然 B、贾(jiǎ)人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zhā)荻(dí)花 C、恬(tián)然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铁骑(jì) D、六幺(yāo)虾蟆(hámā)陵 转徒(xǐ)铮铮(zhēnǐn)然转徒(xǐ) D、恬(tián)然迁谪(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a.明年秋()b.铮铮然有京都声() c.穆曹二善才()d.年长色衰() e.委身为贾人妇()f.使快弹数曲()
30 ǐng)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g)瑟(sè)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cháng)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整顿衣裳——(cháng)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沟通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其次年)年长色衰——(女性面容)遂命酒——(摆上酒宴)使快弹数曲——(畅快)感斯人言——(被感动)由于长句——(于是写下了)歌以赠之——(作歌)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 每二课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挨次分为五段: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江上倾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沉醉)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快;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31 (四)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二、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受?.“沦落”的详细状况是怎样的?试做详细比较(引导同学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受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乐;(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乐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落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商妇怨 ②借助解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受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32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谪官恨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际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闻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意,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3、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唯恐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获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33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独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剧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其次乐章“欢快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悦耳动听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胜利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悦耳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 然而,好景不长,时间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深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34 最终一乐章是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心情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懊悔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生气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正.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超群,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受有相通之处,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难过人听见一哭! 4、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难过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35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伴侣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像的遭受,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际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敬重,又是对当时.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际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同学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5、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楚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36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安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始终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醉在浔阳江头那一派愁闷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际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习重点;观赏音乐描写 本课时学习重点;观赏音乐描写。 一、诵读其次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37 珠落玉盘,急迫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其次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观赏: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方(找出比方句并分析各比方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方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方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悦耳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动听美丽)(悠扬动听、动听悦耳)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扬)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38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 a.由舒徐流畅——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动听悦耳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9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仆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超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缘由?一个非常重要的缘由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像的身世遭受使然。
40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胜利的重要缘由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怪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公平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受作类比,是特别难能珍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净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方,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琵琶行》简案篇12 天上的云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真品尝诗的主旨句“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详细内涵;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妙意境。 教学难点:同学品尝诗的艺术。 教学课时:一课时
41 教学过程:1:白居易简介(略); 2:听录音朗读课文,留意朗读过程中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同学找出与小序内容对应的部分并朗读,老师做讲解。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并朗读。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听到琴声(第一段); 其次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其次段); 第三次(明写):感言促弹(略写)(第五段)。 5:赏析其次段并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动听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6:“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1)身世共鸣:琵琶女被无情的岁月抛弃而诗人被上层.抛弃: (2)音乐共鸣:琵琶弹奏出神入化,听者如痴如醉; (3)文化共鸣:白居易将自己与琵琶女放在公平的地位且“与我心有戚戚焉”是难能珍贵的。 7:回味课本中引用霍松林对其次段的赏析。 8:课后比较观赏乐曲。(李贺〈〈李凭箜篌引〉〉) 邮箱: [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