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

ID:83096256

大小:20.5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3-06-19

上传者:longlongchui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1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2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3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4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5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6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7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8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9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看云识天气》教案《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13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1、注意观看事物的条理性(条分缕析)2、2、体会说明语言的精确     性(生动形象)3、强调留心观看的重要性(时时到处)二、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教学难点理解把握云的名称四、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云彩学问的科普文。同学常常看得多,但认真观看讨论少。设想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同学的阅读、研讨和老师的释疑解惑,来实现教学目标。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步骤㈠、导入新课1、请一同学推断当天的天气,依据什么?2、从天气引伸到云彩,那么,如何依据云彩来推断天气呢?3、出示有关云彩的课件,看云识天气㈡、课题探究——云和天气、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看云和识天气㈢、感知课文1、天上的云是怎样的呢?姿势万千(形态)变化无穷(特征)2、描绘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标志”3、争论:此段的结构形式怎样?中心句是哪一句?总——分——总最终一句4、本段说明的语言特别生动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不仅形象详细,而且有动态特点用词特别精确     5、同学仿说天上的月亮像……像……像……6、“招牌”昭示的是什么?或者“标志”了什么?

1《看云识天气》教案《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13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1、注意观看事物的条理性(条分缕析)2、2、体会说明语言的精确     性(生动形象)3、强调留心观看的重要性(时时到处)二、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教学难点理解把握云的名称四、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云彩学问的科普文。同学常常看得多,但认真观看讨论少。设想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同学的阅读、研讨和老师的释疑解惑,来实现教学目标。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步骤㈠、导入新课1、请一同学推断当天的天气,依据什么?2、从天气引伸到云彩,那么,如何依据云彩来推断天气呢?3、出示有关云彩的课件,看云识天气㈡、课题探究——云和天气、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看云和识天气㈢、感知课文1、天上的云是怎样的呢?姿势万千(形态)变化无穷(特征)2、描绘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标志”3、争论:此段的结构形式怎样?中心句是哪一句?总——分——总最终一句4、本段说明的语言特别生动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不仅形象详细,而且有动态特点用词特别精确     5、同学仿说天上的月亮像……像……像……6、“招牌”昭示的是什么?或者“标志”了什么?

2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7、详细争论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特征云的种类云的形状位置天气情况高薄卷云像羽毛绫纱最高阳光透过晴朗卷积云粼波很高不会带来雨雪积云棉花团2022米映着温柔的阳光高积云羊群2022米云块间露出天空晴特征云的种类云的形状位置天气情况低而厚密卷层云白色绸幕高将转阴高层云毛玻璃低将要下雨或雪雨层云布满天空更低雨雪就开头下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立刻就下暴雨  争论:8、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八种云的?一是云的外形,二是云的位置9、看这八种云,识别的天气是怎样的呢?从中得出一个什么规律?位置越高的云预示天气越晴朗,位置越低的云预示天气越将下雨10、这部分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a、贴切的比方b、拟人的手法c、描写的语句11、还可以依据云上的光荣现象,推想天气状况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光荣天气征兆晕华虹霞  争论:12、这一部分的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哪些地方?主要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亮、生动13、朗读最终一段,概括主要意思目的、方法、留意事项14、全文的结构是如何的?总——分——总15、小结

3课文采纳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明白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荣同天气的关系。16、作业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板书设计看云可以识天气云就是天气的“招牌”总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轻高薄(晴)看形态卷层云高层云云怎样看云识天气雨层云积雨云——低厚密(雨雪)分识天光荣:晕华虹霞气目的方法局限性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亲密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学问;体会本文寓精确     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力量,能依据天上的云彩推想天气的阴晴雨雪;培育同学用精确     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3、情感目标:培育良好的观看习惯和喜爱大自然、喜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学难点:云的外形、云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4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时间观看中的阅历总结。为了把这一事理说清晰,本文紧扣课题逐层说明,因此在内容上并不难理解,主要是介绍依据云的外形和云彩两种方法来识别天气,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读来饶好玩味。全文比方贴切,拟人自然,对比鲜亮,语气贯穿,既精确     ,又形象,真可谓妙笔生辉。另外,文章还大量引用了民间谚语,增加了文章的劝说力和趣味性,读时应加以细细品位。本堂课应让同学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重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同学进行趣味学习。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本文支配在其次单元,同学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阅读说明文的基础,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难度不大;同时本文介绍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云和有用的识别天气的方法,同学对此文的学习很感爱好,他们看了本文以后应当有很多要说的话,所以应乐观引导同学进行说的训练。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课件1:课题,导入时演示;课件2:生字,检查预习时演示;课件3:思索,引入结构层次分析前演示;课件4——11分别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在演读时演示;课件12:列表,明确云彩与天气的关系时演示;课件13:《看云识天气》全文的结构层次,层次小结时演示;课件14:争论本文的语言特点,在说读、品尝语言时演示;课件15:课外延长,拓展练习后演示。设计原理:通过幻灯片,使同学更加形象、直观地识别云的外形,便于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本文的结构层次和语言特色有更明确的熟悉。五、教学过程设计

5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说明设计意图老师活动同学活动导入,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1、2)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检查词语。同学回答老师问题:介绍今日的天气由同学介绍今日的天气导入课文,直接,针对性强,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朗读,整体感知,(出示幻灯片3)老师指导同学朗读,明确要求。同学自读,根据要求做批注。采纳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自读,让同学能够依据课文内容找出文中介绍云与天气关系的语句演读,理清层次(出示幻灯片(4、5、6、7、8、9、10、11)老师示例,依据示例介绍“卷云”。同学依据老师的示例,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依据画面和课文的描述,介绍自己喜爱的一种云。老师的示例更加符合说话的情景,在点燃同学思维的火花之后,激发了同学制造性的思维,将课文内容与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总结课文层次(出示幻灯片12、13)老师列表光晕与天气的关系,最

6后总结课文结构层次完成图表看图与填写表格后,从纵向理清思路。说读,品尝语言(出示幻灯片14)提问:用一个字回答本文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语言的美。读课文,从从不同的角度或是修辞、或是句式,或是引用谚语等,品位语言的美。激发同学探究.,引导同学多角度考虑问题,老师适当点评,赐予同学鼓舞,确定同学的独特理解。课外延长(出示幻灯片15)引导同学向课外学学问,求学问依据自己的生活学问或阅历,用其他的语句介绍天气。同学的课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老师促进同学迁移学问,培育他们细心观看、专心积累的好习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及要求加以体会,对比。同学依据上课内容总结学习结果,充分体验自己参加课堂学习的成果。六、教学过程(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日的天气状况。那么,谁能告知我今日的天气状况呢?(同学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精确     知道某天的天气状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开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日,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2、检查词语(幻灯片2演示)二、其次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老师指导同学朗读(采纳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老师示例:“hai

7!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快,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由于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幻灯片4演示)2、对比课文和幻灯片,同学各人自说自讲。(幻灯片5-11演示)3、同学发言,课堂沟通。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熟悉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熟悉天气有很大的关心。课文告知我们,除了云的外形,还有云彩也可以关心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比课文完成表格。(幻灯片12演示)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方法,信任大家看了以后,会发觉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心。本文的层次也非常明白。(幻灯片13演示)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尝语言(15分钟)

8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美丽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许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由于……”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漂亮,有时又把天空覆盖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绚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由于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3、同学沟通,老师总结(幻灯片14演示)五、第五个教学板块:课外延长(2分钟)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殊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2、同学活动:同学自由叙述,老师补充。(幻灯片15演示)3、布置作业:收集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教案篇2

9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快、匀称、倒塌、充满、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力量目标1.复习巩固比方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方,体会语言精确     生动的特点。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殊是打比方和分类别。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德育目标培育同学观看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楚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学问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精确     ,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2.观看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大量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教学中引导同学从实践中观看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舞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荣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同学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明确。●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支配说明挨次的写法,体会精确     、生动的语言。[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同学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阅历总结。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知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设计(二):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奇、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依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究竟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学问。(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解释和字词典疏解。投影显示:(1)注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倒塌(bēn  其次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培育同学观看喜爱自然的情趣。把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学习重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预习检测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在向我们介绍什么?)2、本文介绍了哪两种方法的看云识天气?3、你记住了哪些云的名称?其中哪些云象征晴天,哪些云象征阴雨?你还记住了哪些光荣现象的名称?活动设计

10跳读课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种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种云,四种光荣。在小组内绽开争论,完成下表如下:晴天云彩简表名称形态变化位置厚度天气征兆卷云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似乎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很高积云较薄高积云 天晴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名称外形变化过程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 高高层云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更低积雨云雷雨冰雹云彩识天气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状况颜色天气征兆  晕里红外紫月晕午时风  华里紫外红  虹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云层变红课堂检测比较阅读,回答如下问题。黄山的云海更为奇妙,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8、此段描写黄山的云海,其特点是()(用一个词概括)。  9、描写黄山的云海,想像也很丰富,他把云海想像成()、()、()、()等。10、简析文中划线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11、比较《看云识天气》第一段和以上文段中对云的描写,在写法上它们有何相同之处?12、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一下你所积累的描写云的诗句。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拓展拔高”题。【课后反思】《看云识天气》教案篇13  一、教学目标:

11  1、学问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亲密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学问;  (2)体会本文寓精确     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力量目标:  (1)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力量,能依据天上的云彩推想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育同学用精确     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力量。  (3)培育同学的归纳综合力量。  3、情感目标:  (1)培育良好的观看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乐观探究大自然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外形、种类。  三、教学支配:一课时

12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同学写“云”字的繁体“雲”。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和天气有关。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肯定的熟悉,并把握了一些规律,今日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播放视频:看云识天气  (二)初读,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把握:云和天气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三)精读,谈论探究:  自读课文,熟悉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老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快,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由于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同学回答,幻灯片同时展现云图)

13  其他示例:(1)当积云快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渐渐变黑,最终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充满、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立刻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2)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3)我的外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经常和我形影不离。  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在“各种云”的介绍中,我们不仅熟悉了云,而且也学会了看云识天气。  (四)品尝观赏: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荣,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楚,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同学速读课文,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沟通)  文章根据总分总的关系绽开说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4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绽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头写“云的光荣同天气的关系”。  最终一段总结全文。  2、品尝语言:  本文文字美丽,请同学们找出你喜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同学回答)  例句:(1)“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漂亮,有时又把天空覆盖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绚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2)我喜爱“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3)我喜爱“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它用了排比、比方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美丽可爱。

15  (4)“最终,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隐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手法,一个“隐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精确     又生动。  (5)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时间的词:快速、不一会、顷刻、立刻……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6)文章最终两句话“但是,天气的变化特别复杂,看云识天气究竟有肯定的限度。要精确     把握天气变化的状况,还得依*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经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精确     性。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荣,但文章层次清楚,很有条理,关键在于选取了合理的说明挨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写得特别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看。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擅长观看,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拓展延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殊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小组争论并沟通。  (七)作业布置:

16  1、设计一个表格,列出云及其光荣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状况。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看日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