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

ID:83069408

大小:31.6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老李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1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2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3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4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5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6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7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8页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_第9页
资源描述: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全面解读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作文话题: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概念了解】(一)【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生命共同体】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021年4月2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用六个“坚持”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人与人命运与共,人与自然命运与共,国与国守望相助。【精彩观点】1、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各国理当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都是人类历史长河淬炼的文明之光。2、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无人可以独善其身。每个物种的消逝,不只是自然母亲的“失子之痛”,更是人类文明的“断腕之悲”。

1为美丽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让子孙后代都能聆听生物多样之声,这是时代的使命,更是全球的责任。4、万物互联,生息相关。陆海兼备、幅员辽阔的中国,更深谙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些年来,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系,颁布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20余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国始终奔走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上。今天的世界,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此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未来10年全球第四大危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最要紧的是“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5、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世界各国人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生态文明保护观的精髓是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对于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高效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共处,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6、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的生态化修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议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新思想,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打造和谐美丽的世界。我们也要实现从跟随者、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以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引领和推进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7、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绿色发展,目标是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和生态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是空间的均衡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发展的生态化(重点是生产的生态化,如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的资本化(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如发展绿色经济)、治理的体系化(如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和保护的经济化(低成本、低代价)。二、【时评阅读】【时评】1深刻认识生命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关系,决不能仅仅从自然层面来理解,还要从社会层面进行理解。人与自然或人与地球的关系,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是资源、环境、人口“三位一体”的政治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课题。随着全球化发展,全人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全球气候变暖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历史上第一次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人与地球的整体关系。半个世纪前,当美国40位议

2员及数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把计划中的反战示威变成环保运动时,第一个世界地球日产生了。这一发生学事实告诉我们,环境问题从来就是政治性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必须在民众支持下,国际社会团结一致付诸政治行动。今年(2021年)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人类正在进行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人类与微生物间的这场世界之战带来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保卫我们的地球家园,迫切需要所有国家作出政治决断,众志成城。各个国家及利益集团亟待重新认识生态危机和环境威胁背后的自然问题。深刻认识两个“共同体”理念的本质,有助于人们找到缓解生存危机、解除自然威胁的可行之路。第一个“共同体”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深刻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排在第一位的是“人的命脉”。人是开发利用的主体,也是保护修复的主体。与客观世界不同,地球生命共同体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关系,决不能仅仅从自然层面来理解,还要从社会层面进行理解。人与自然或人与地球的关系,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是资源、环境、人口“三位一体”的政治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治理层面才能透视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本质。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同山水林田湖草的关系是不同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富裕阶层与脱贫人口、所有者与使用者、农牧渔业生产者与旅游观光消费者,同山水林田湖草的关系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在我国如此,在国际层面更是这样。这就要求我们从第二个“共同体”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观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是个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自然基础及历史进程中因人类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马克思主义批判工业文明,就是因为其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奴役为前提。人类自身的解放与自然本身的解放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分裂、人与社会分裂、人与自身的分裂只能一体化解决,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复归于统一,也就是人类从自然解放、自然从人类解放的统一,即共产主义。我们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或封建主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全球化发展,全人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全球气候变暖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历史上第一次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人与地球的整体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观照世界未来,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不是乌托邦,更不是资本统治人类和自然的资本帝国。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课题。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现实因素

3有: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一切归根结底在于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霸权主义始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根本的严重现实威胁。总书记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特别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如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何“人与地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地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新战场。从气候问题到防疫问题,无不如此。中国在全球环境问题上强调“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就是因为美丽地球的理想是共同的,但在占有生产资料、分配劳动成果、享有垄断利润方面,北方与南方、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食利阶层与被剥削者的差别是巨大的。确实,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阶层以不同的方式拥有着这个地球。资源利用的最大受益者与环境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已经成为21世纪贫富分化的新形式。中国强调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因为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因为这种绿色发展模式更可持续,更有利于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包括更有利于代际公平,即保护未来地球人的生存发展权益。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国际主义或共产主义。【时评】2珍爱地球愿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今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仅是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其实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却常常不珍惜地球的存在。如今,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地球病了,但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病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地球和自然造成了伤害,而这些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人类只有直面挑战,形成共识,协同行动,化危为机,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珍爱地球,就是珍爱生命。人和大自然是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痕迹。所有生命的存在,构成了多元、丰富和平衡的地球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平衡,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磨难。2020年的澳洲山火、非洲蝗灾、新冠肺炎疫情等,都在警醒着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就会给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威胁。珍爱地球,就是珍爱自我。每个人珍爱地球,其实就是在珍爱自我;我们对地球负责,其实就是在对自我负责。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时,人们期盼安全良好生活环境的意愿更加强烈。当我们选择绿色出行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垃圾分类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节约用水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节约能源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这所有的点点滴滴,都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而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做好这些小事则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并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为保护地球献出每个人的力量。珍爱地球,就是珍爱人类。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人类社会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地球生态系统震荡断裂,人类社会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巨大灾难。人类世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自18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已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在人类世,人类应承担更大责任来珍爱地球,确保环境安全,这样才能维持人类的永续发展。《2012》《流浪地球》等电影,其实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地球生态系统是脆弱的,人类应该尽全力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类只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才能避免地球被淹没,才能避免地球去流浪。

4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福祉,关乎未来发展。人类只有团结一致,达成共识,唤醒理性和智慧,凝聚力量和行动,才能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爱的人,从爱地球开始,从爱自然开始,从每一个此时此刻开始,共同推进绿色产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时评】3书写人与自然的时代答卷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理念。总书记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告诉我们,自然是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的有机整体,和人一起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共同体,而且这个生命共同体“生而又生”、不断演化,不断创造新的生命。中华文明既肯定自然的“生生”事实,又赋予其价值,如“天地之大德曰生”。以生命共同体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意味着对自然“生生”事实的肯定,而且蕴含着对自然充满敬畏和热爱的道德情感。当人们将道德情感倾注于自然,就会认识到人类与自然血脉相连。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万物本身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独立于人类对自然的功利性评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对自然的价值作了充分肯定,表达了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必然。人类不应该是自然的掠夺者,而应该承继天地生生之德。但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掠夺,最终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新时代,我们要大力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理念。总书记指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因此,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注重系统治理。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中,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我们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要划定生态红线,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要保护和恢复湿地,保护天然林,严格保护耕地,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还应看到,人—社会—自然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密切相关。自然生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增长方式和人们生活、消费模式的改变。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简朴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中国行动

5(一)国家公园:有生命的国家宝藏——秉持生态文明新思想,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022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一批国家公园。相比起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并将这些自然区域承载的文化遗产、人文要素统筹考虑保护传承,同时肩负着生态扶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重任。据报道,未来国家公园可能倡导自然教育和自然休憩两种旅游方式。【意义分析】1、国家公园不仅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对人类的自然科学研究也具有极大的价值。2、国家公园是有生命的国家宝藏,也饱含着我们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3、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4、国家公园不是简单的无人区,在国家公园地区所涵盖的范围里,既要做到原有居民、人类文明、经济发展与自然、生物的和谐一体,也要做到参观旅游者与自然、生物的正确相处。这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到了本就应该一体化的共生关系,而非“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的割裂与一方被迫牺牲的关系。5、完善全方位保护与共建机制,为国家公园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首先在国家公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而推行至更多领域。这是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问题的新探索,也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新起点。(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建立广泛的双多边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多边合作机制。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多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旨在打造“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平台。逐步构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已经纳入100多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  广泛开展双边合作。中国与法国、德国、挪威、英国、南非等分别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气候变化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与日本、韩国在中日韩环境合作机制下建立了中日韩三国生物多样性政策对话会议,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国—非洲环境合作等平台中将生物多样性作为重点领域,定期就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 2、深化南南合作

6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国在绿色经济、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全球有80多个国家受益。在亚洲,中国定期举行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针对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交流;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和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在非洲,中国将生态保护作为主要合作领域,安排向有关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备等项目;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培训班,培训发展中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官员和技术人员。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我国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正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将是我们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作出的重大贡献,不仅体现了大国担当,也是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对疫情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中国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继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我们愿与各国一道,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写作训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从历史上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从形式上讲,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在国际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人类之间要相互尊重,人类也要尊重非人类的生命,也要尊重无生命体。材料三: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语句参考】1、国与国之间,唇齿相依,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2、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3、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坐而论道,不是一纸宣言,而是行胜于言的中国行动,是兼济天下的中国担当,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相通的时代进程。4、在全球抗疫的历史时刻,以共生共荣理念替代“丛林法则”,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世界终将走出黑夜,迎来曙光。

7(二)【素材参考】1、雁阵效应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原来,这样飞行,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靠着这种团结协作精神,雁群才能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2、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3、人类地球的船舱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法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三)【范文参考】中国携手世界,书写人类命运与共的崭新篇章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在这场攸关全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发展繁荣的斗争中,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世界各国应该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疫情的发生,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在人类重大挑战与艰难考验面前,没有国家能够置身其外,国际社会只有勠力同心、患难与共,才能共克时艰,破浪前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人类的共同行动愈发彰显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命运与共的重要性、紧迫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人员往来和货物流动更加便捷,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内问题和全球问题彼此转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挑战越来越突出,各国命运休戚与共,彼此相互依存。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人类已经成为安危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唯有本着命运与共的情怀团结协作,才能破解各种世纪性难题和挑战,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向前迈进。面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中国用主动担当和守望相助,为全球战疫注入信心,为国际合作谱写新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称赞,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站在防控第一线的中国率先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为国际社会赢得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负责任的中国积极与世界就疫情防控开展广泛合作,与各国一道同舟共济,积极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合作研发,分享防疫经验,协调防控措施,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还及时向有困难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为世界防疫树立了新标杆。在这场维护人类健康福祉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战斗中,世界再次见证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同舟共济的大国道义、大国力量和大国担当,不仅为国际社会闯过“至暗时刻”、赢得最终胜利注入宝贵信心和动力,也为诠释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更加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战“疫”时期,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和呼吁,在世界范围引发强烈认同和广泛共鸣。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必将取得全球战“疫”的最终胜利,书写人类命运与共的崭新篇章,必将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阳光普照世界,迎接人类发展进步的光明未来。【点评】从中国在疫情中的表现来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辞优美,论证层层推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