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

考研政治(马原)

ID:83052758

大小:20.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11-26

上传者:无敌小子
考研政治(马原)_第1页
考研政治(马原)_第2页
考研政治(马原)_第3页
考研政治(马原)_第4页
考研政治(马原)_第5页
考研政治(马原)_第6页
考研政治(马原)_第7页
考研政治(马原)_第8页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马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一、政治考试的特点:1、考察重点:再认、再现、理解、掌握、运用;2、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见教材理论体系图):3、试卷形式:单选16%,多选34%,分析题50%;其中,马原(22%),毛中特(30%),近现代史(14%),思修法基(18%),形势政策(16%)。二、唯物论知识梳理:1、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谁是老大;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王阳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休谟、苏格拉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英美分析哲学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时间的一维性与空间的三维性。三、辩证法知识梳理:

11、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与发展观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前进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一个过程。2、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指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两者相互连接,相辅相成。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方法: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发展过程的始终。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个矛盾各方面的特点。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C.“两点论”和“重点论”: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问题抓关键、抓主流的方法。D.矛盾分析法E.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理论工具;指导实践活动的思想原则。

2肯定与否定:肯定是维持事物现存因素;否定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因素,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常考选择题)。4、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只考一道选择题)5、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其本质和规律;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四、认识论知识梳理:1、实践与认识:A.实践的特点: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

3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认识的特点:对于认识,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唯心主义把认识看做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主观自生,是内心反省的结果。客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区别。C.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A.真理的特点: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为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方法论: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容易考一些政策、制度的修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B.价值的特点:价值指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价值具有客观性

4、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在实践基础上,需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五、历史唯物论知识梳理: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革命、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一切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六、资本主义论知识梳理:1、资本主义的形式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资本原始积累,即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商品的使用价值: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交换价值:能够交换为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目标是获取价值,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卖出去;购买者的目标是获取使用价值,就需要支付相应的价值。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为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6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分配,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用m表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指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用c表示可变资本: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用v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延长工作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历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