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分设立安全评价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

ID:83022402

大小:262.93 KB

页数:137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1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2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3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4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5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6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7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8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9页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_第10页
资源描述:

《气分设立安全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镭装置技改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建设单位: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徐庆涛建设项目单位: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徐庆涛建设项目单位联系人:彭正修建设项目单位联系电话:0825-7880188

1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技术改造设立安全评价报告评价机构名称: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法定代表人:潘祖高审核定稿人:高飞评价负责人:石金海

2评价机构联系电话:028-86258171

3评价人员姓名资格证书号从业登记编号签字项目负责人石金海APR-14033-2006项目组成员黄进APR-17325-2007石金海APR-14033-2006符礼明APR-17312-2007筋频报告编制人黄进APR-17325-2007报告审核人高飞APR-14029-2006过程控制负责人施春华APR-14021-2006技术负责人高飞APR-14029-2006技术专家姓名任芳芳专业/职称安全工程

4编制说明为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建设、其生产、运输、储存的安全控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第二十五条、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2003]1346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川安监[2006]370号)等有关规定,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涉及多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和使用,应当进行设立安全评价;设立安全评价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的设计工作,从而进一步实现安全运行的要求。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08月委托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进行设立安全评价。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技术专家成立了项目评价组,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入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项目现场,收集了相关技术资料,制定了安全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计划,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方法对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形式、事故严重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评价。评价组在对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遵照《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和《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川安监[2006]370号)的规定,编制了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本次评价是在分析拟建项目的生产、储存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

5种类和危险有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作为本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编写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建设单位进行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监督的主要依据。以提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预防因小的失误导致大的灾难,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水平,获得最优安全投资效益。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相关部门领导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6目录编制说明4第一章安全评价工作经过11.1前期准备21.2评价范围21.3评价工作程序3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42.1建设单位简介42.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42.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42.2.2项目组成42.3主要工艺技术及设备、设施52.3.1工艺技术52.3.2主要设备设施62.3.3主要设备选型72.4选址及总平面布置82.4.1选址82.4.2总平面布置82.5周边环境92.6自然条件92.6.1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92.6.2水文102.6.3气象条件102.7主要原辅材料、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02.8原料、产品理化性能指标112.8.1原料理化性能112.8.2产品理化性能112.9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122.10经济技术指标122.11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132.11.1供电132.11.3供气(汽)152.11.4给排水15

72.11.5主要建构筑物172.11.6消防182.11.7控制系统192.11.8维修及化验分析202.11.9储运设施及管线202.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安全投入21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223.1物质危险有害性分析结果223.2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223.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23第四章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254.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254.2评价单元划分结果25第五章定性定量评价结果265.1安全检查表分析结果265.2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265.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结果265.4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27第六章项目设立安全条件分析296.1项目立项程序296.2产业政策的符合性296.3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06.4周边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306.5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316.5.1地质条件316.5.2气候条件326.5.3交通运输336.6主要技术、工艺和装置、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336.6.1主要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336.6.2装置设备的安全可靠性336.6.3自控技术336.6.4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匹配性346.6.5评价小结35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36

86.1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367.1.1安全防护措施367.1.2职业卫生防护措施377.1.3总平面布置与建筑安全措施387.1.4其它防护措施386.1.5事故应急措施397.2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397.2.1建筑及总平面布置措施397.2.2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407.2.3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417.2.4职业卫生安全措施427.2.5电气防护措施457.2.6机械防护467.2.7消防安全477.2.8常规防护477.2.9采光及通风排气对策措施487.2.10施工过程的安全对策措施497.2.11检修过程的安全对策措施517.2.12安全管理527.2.14清净下水557.2.13试运行过程的安全对策措施557.2.15事故应急预案567.2.16重大危险源的管理57第八章安全评价结论58第九章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的情况结果61附件62附件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631.1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63L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71.2.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71.3.2施工安装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81.4.3试车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91.5.4检修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9L2.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80

91.2.大危险源辨识811.3.故案例83附件二安全评价方法简介862.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862.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862.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简述873.4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89附件三定性、定量分析危险有害程度913.1固有危险程度分析913.1安全检查表评价923.2预先危险性分析984.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1083.4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108附件四评价依据1204.1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205.2标准、规范1226.3建设项目相关文件124第一章安全评价工作经过气体分储是生产无铅、高辛烷值、含氧汽油的理想调合组份,作为汽油添加剂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它不仅能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而且还能改善汽车性能,降低排气中CO含量,同时降低汽油生产成本。20世纪末,全世界气体分储总产量已达2300万吨,成为石化产品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选址在四川省大英县工业发展区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西北侧已经征用的空地,充分利用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优化化工原料和富余的公用工程能力,实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区域优势,强化区域内原料和中间产品的优化互共,规划聚丙烯工程,决定立项建设包括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大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大连市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了15万吨/年气体分镭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川安监[2006]370

10号)等有关规定,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新建项目,在建设前应当进行设立安全评价。因此,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08月委托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进行设立安全评价。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相关安评师、技术专家成立了项目评价组,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入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项目现场,收集了相关技术资料,制定了安全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计划,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方法对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形式、事故严重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评价。评价组在对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遵照《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和《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川安监[2006]370号)的规定,在和建设单位充分交换意见后,编制了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1前期准备通过与建设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安全评价对象和范围后,立即组织成立评价小组,从工艺、物质、人员、设备等方面对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针对项目选择、工艺技术选择、设备选型以及安全设施的配备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收集了与该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国内外生产现状及事故案例等资料,收集了与评价相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并进行实地勘查,对项目所在地的周边关系及自然条件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其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条件是否满足要求。1.2评价范围根据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本次评价范围是对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

11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所涉及的生产装置、消防设施以及配套工程进行设立安全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需要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本项目的安全预评价仅对生产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业卫生措施,但不涉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对消防设施的设置,本预评价中仅提出建议措施,其具体实施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批复为准。对该项目周边的卫生防护距离,本预评价中仅提出建议措施,其具体要求以批复的环评计算结果为准。1.1评价工作程序本次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馈装置设立安全评价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和《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等相关法规、标准进行,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得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等。设立安全评价工作的具体程序如下图1-1所示:

12图1-1设立安全评价工作程序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单位简介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20日设立,注册资金6000万元,是四川省内仅有的两家炼油生产企业之一,位于四川大英县境内工业园区。共占地1009亩,全厂员工5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人。现有100万吨常减压装置一套,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一套,300万吨/年吞吐能力的铁路专用线一条及配套基础设施。主要生产重交道路沥青(70#、90#)、普通道路沥青及建筑沥青、石油液化气、汽油、轻柴油等产品。公司利用其优质化工原料和富余的公用工程能力,实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区域内原料和中间产品的优化互供,筹建聚丙烯、甲

13基叔丁基酸、甲醇、丙烯等石油化工生产项目。2.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主办单位: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代表:徐庆涛项目建设地点: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盛马公司内。项目性质:新建2.1.2项目组成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5万吨/年气体分镭装置,装置的控制室、配电室。装置主要包括塔器、容器、换热器、机泵等。土建工程主要有钢框架、钢管架、联合塔基础、罐基础、泵基础、10KV变配电所与中心控制室。2.3主要工艺技术及设备、设施2.3.1工艺技术脱硫、脱硫醇后的液态燃自液化气灌区用泵送入装置内的丙烷塔进料罐,然后用脱丙烷塔进料泵升压,经原料预热器预热至74℃后,进入脱丙烷塔第27块板。碳二、碳三储分从塔顶储出,经脱丙烷塔塔顶冷凝器冷凝后进入脱丙烷塔顶回流罐,冷凝液一部分用脱丙烷塔回流泵送至脱丙烷塔顶作为回流。另一部分由脱乙烷塔进料泵送至脱乙烷塔第19块板作为进料;脱丙烷塔底物料碳四、碳五经冷却至40℃后送出装置。脱乙烷塔塔顶碳二、碳三气体经脱乙烷塔冷凝器部分冷凝后,进入脱乙烷塔回流罐。不凝气自脱乙烷塔回流罐顶部经压控阀送至燃料气管网。冷凝液用脱乙烷塔回流泵送至塔顶作为回流。塔底物料自压进入精丙烯塔A第131块板作为该塔进料。精丙烯塔因板数较多,分为两塔串联操作,精丙烯塔A顶气体进入精丙烯B

14底部。精丙烯塔B底部液体用精丙烯塔中间泵送回精丙烯塔A顶部作为回流。精丙烯塔B顶部气体精丙烯塔冷凝器冷凝后,进入精丙烯塔回流罐,冷凝液用精丙烯塔回流泵抽出,一部分送回精丙烯塔B顶作为回流;另一部分经精丙烯冷却器冷却至40℃送出装置。精丙烯塔A底部丙烷镭分经丙烷冷却器冷却至40℃后,用丙烷送出泵送出装置。

15液化燃碳四、碳五组分脱丙烷塔火炬丙烷组分精丙烯塔A精丙烯塔B精丙烯图2-1气体分馆装置工艺流程框图2.3.1主要设备设施(1)容器气体分储装置中共有4台塔,均采用浮阀塔盘,塔体材料16MnR,浮阀材料0Crl3o丙烷塔,塔内径分别为中1200mm/中1400mm,塔总高39000mm,最高工作压力1.9MPa(G),最高工作温度110C,物料为液态烧。该塔内装65层单滋流浮阀塔盘。脱乙烷塔,塔内径为cb1000mm,塔总高28000mm,最高工作压力2.8MPa(G),最高工作温度70℃,物料为C2,C3组分。该塔内装45层单溢流浮阀塔盘。精丙烯塔A/B,塔内径均为中2200mm,塔高均为55600mm,最高工作压力2.0MPa

162.3.3主要设备选型气分装置主要工艺设备共计47台,其中塔4台,容器类8台,换热设备19台,泵类16台。非定型设备全部为碳钢。详见设备选型表。表2-1设备汇总表(全部国内订货)表2」主要生产设备配置一览表设备类型台数质量(吨)备注塔器4480特种设备容器8105特种设备换热器19机泵16其他0总计47表2-2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工艺设备选型表(塔、容器)序号设备名称介质数量(分)温度(℃)压力(MPaG)规格及内部结构(设备型式)主体材质总重量kg备注设计操作设计操作塔乡埼设备1脱丙烷塔液态煌1顶46顶1.85*1400/4)1600X46163X18/20碳钢43035含盘量未塔重底106底1.963块浮阀2脱乙烷塔C2.C3组份1顶50顶2.8561400X34549X24碳钢33635含盘量一未塔重底68底2.95块浮阀3精丙烯塔AC2.C3组份1顶50顶1.954)2800X64564X24/26碳钢129624未含塔盘重量底60底2.0100块浮阀4精丙C2.C31顶48底(1)2800X64564X碳126923未含

17烯塔B组份1.924/26钢塔盘重量底50底1.9598块浮阀小计4333217表2-3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工艺设备选型表(塔、容器)序号设备名称介质数量(台)温度(℃)压力(MPaG)规格及内部结构(设备型式,切线长度)主体材质金属总重量(kg)备注设计操作H操作容器1进料缓冲器液态烧1501.662600X9420X20碳钢145412脱丙烷塔回流罐C2、C3组份1502.2*2000X7094X22碳钢97313脱乙烷塔回流罐C2、C3组份1503.0*1600X6898X24碳钢81834精丙烯塔回流罐C3组份1502.2*2800X9532X24碳钢199635l.OMpa蒸汽分水器蒸汽凝结水12701.18*1000X2232X12碳钢7876凝结水罐蒸汽凝结水12700.42d)2400X9650X10碳钢67207喷淋水罐软化水150常压62400X9592X10碳钢66208净化风罐净化风1500.861400X4733X8碳钢15852.4选址及总平面布置2.4.1选址本次工程厂址拟建在大英县工业园区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侧,所建项目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邻。大英县工业园区位于大英县城东南1.5km处,距成都110km、遂宁50km、距成达铁路的大英火车站2km,交通方便。2.4.2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图根据生产设施的性质、功能差异以及本厂特点,各功能区以通道分割,按工艺流程、物料输送方向,以缩短系统管线、节能降耗、检修方便、安全生产为目标进行布置。按功能分区布置:厂前区、装置区、罐区及配套工程,厂前区包括办公综合楼。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的详细情况见附件中的总平面布置图。

182.4周边环境本次所建项目位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大英县工业园区东北部,南邻罗桂路,东侧为小土山,北邻郭江开阔地,地势平坦。本项目位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西北端,拟建装置东北侧为液化石油气球罐区,距离为69m;拟建装置北侧是盛马化工将要新建的气柜,距离为86m,拟建装置西南侧为该装置的变配电站区,距离为27m;拟建装置西北侧为新建的聚丙烯装置,距离为31m,拟建装置东南侧是盛马化工堆焦场,距离为21m。周边环境图见附件,周边距离见下表。方向东北侧北侧西北西南东南MTBE装置区液化石油气罐区气柜聚丙烯装置区变配电站区堆焦场距离6986312721拟建项目与郭江最近距离为115m,周边无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无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无车站、码头、机场以及、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无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无大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无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的详细情况见附件中的总平面布置图。2.56自然条件2.5.1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地貌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蓬莱镇组犀牛坡系冲洪积的河滩地。2007年厂区为了满足建设要求,将郭江河改道向西北移动约200m,建设场地大部分属于古河床填筑而成。勘察时现场区域内场地已经平整,地势基本平坦,交通发达,道路畅通,排水基本畅通。

19场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浅丘地带,区域构造处于南充地台凹西侧,蓬莱镇短轴背斜东北翼,底层单斜产出,其产状为NE15。,倾角1~3。,场区下伏一套内陆河湖相侏罗系紫红色碎屑砂、泥岩互成地层,无大中型断裂、褶皱构造。东部受华营山扫状褶皱及西部龙泉山褶皱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地层产状平缓,地应力活动变化较弱,据本地区历史资料记载,场区内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仅受邻区地震的微弱波及。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拟建场地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mi)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m+pi)的粉土及粉砂土层,下卧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与泥岩、泥质粉砂岩。2.4.1水文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性潜水及基岩裂隙性潜水,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的变幅受大气降水及生活排水控制,地下水赋存于粉土孔隙中,其含水性及富水性相对较弱。经相邻水质分析属氯盐类钙质m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2.4.2气象条件场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冷暖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年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8月份,高达39.4℃o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最低气温。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N10C天数达256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最大月份为91%,最小为1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23mm,大部分集中在5〜9月份,可达降水量的70%,最大日降水量为183mm。多年平均风速1.8m/s,最多风向为NNE,最大风速达21.3m。2.7主要原辅材料、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拟建项目使用的原辅材料及年用量见表2-4。表2-4原材料序号原材料名称质量要求来源预计年用量1液化燃催化裂化液态烧、延迟焦化液态烧、外购15万吨

20(2)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拟建项目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见表2-5。表2-5产品名称以及生产规模序号产品名称装置规模商品量备注1精丙烯4.6万吨2丙烷0.76万吨3乙烷0.29万吨高压瓦斯3MTBE原料9.35万吨2.8原料、产品理化性能指标2.1.1原料理化性能(1)液态液表2-6液态点组成组成乙烷和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异丁烯1-T烯反-2-丁烯顺2丁烯碳五总硫水%1.445.7338.2615.384.0910.357.318.917.041.4920ppm饱和2.1.2产品理化性能(1)气体分储本装置的主要产品为精丙烯,主要用作生产聚丙烯,自用。该产品质量指标见表2-7o表2-7精丙烯质量指标项目精丙烯其它密度沸点闪点雷特法蒸汽压规格>99.6%(wt)<0.4.0%(wt)740.4kg/m355.3℃-26.7〜-28℃55kPa(2)气体分储后丙烷组分本装置的副产品为丙烷,丙烷纯度292%(mol%),满足汽车用液化气得技术要求,去新建丙烷罐区,作为车用液化石油气出厂,也可直接调入液化气中,去罐区作为民用液化石油气出厂。(3)重组分(C4、C5组分)满足民用液态烧性质,去液化罐区作为民用液化石油气出厂,或作为MTBE装置的原料。

212.9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本项目中原料和产品的储罐配置如下表2-10所示。表2-10储罐配置一览表油罐名称产量万吨/年产量n?/天油罐储存天数油罐型式装填系数个数容积n?液态燃1585721000X22.1球罐0.9精丙烯4.62932400X22.5球罐0.9丙烷0.7584810.5球常0.92.10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9o表2-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一基本数据1总投资万元70791.1建设投资万元22801.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万元1.3建设期利息万元541.4流动资金万元47452销售收入万元96648生产期内年平均3总成本万元93636生产期内年平均4流转税及附加万元1046生产期内年平均5利润总额万元1966生产期内年平均6所得税万元491生产期内年平均7税后利润万元1475生产期内年平均二经济评价指标8投资利税率%42.549投资利润率%27.7710借款偿还期年2.43含一年建设期11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36.30所得税后%27.1412净现值(i=12%)所得税前万元7978所得税后万元504513投资回收期含一年建设期所得税前年4.36所得税后年5.32

222.11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2.1.1供电(1)供电系统气体分储装置总的计算负荷535kW,全部是0.38/0.22kV负荷,装置内大部分负荷属于一、二级用电负荷,要求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本装置用电负荷的供电电源取自新建装置10kV变配电所,该变配电所两路10kV电源引自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0/10kV变电所的10kV两段不同的母线段。新建装置10kV变电所内专设2台lOOOkV变压器及低压配电装置给气体分储装置专用,该两台变压器0.4kV侧运行方式为单母线分段,正常时分段运行,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能搞满足气体分储装置全部一、二级用电负荷的供电需要。①供电电源运行指标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5%以内。频率波动在5O±O.5Hz以内。②供电电压等级三相交流10kV:厂内中压配电电压三相交流380V/220V:厂内低压配电电压单相交流220V:照明等用电设备电压单相交流36V:检修照明电压③无功补偿在工程中采用高、低压无功补偿。10kV变配电所设10kV高压补偿装置,各变电所380V低压侧设自动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2以上。④事故应急电源生产单元变配电所受电均为双电源,当一回路电源失电,另一回电源自动投入,较重要的电动机等重要用电设备设有自起动装置。DCS系统设UPS供电,蓄电池后备时间为30分钟,重要场所的事故照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13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Tel:028-86258171

23明由专用EPS电源装置供电。⑤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10kV变配电所设置微机监控及保护系统,把保护、控制、监测、计算、记录和制表综合起来。微机监控系统集中在10kV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将借助通讯线联网,可实现无人值班。继电保护采用数字式综合保护器,它具有多功能的保护(短路、接地等),并具备数字记忆功能。lOkv、O.38kV的综合保护系统采用分散式。(2)供电线路气体分储装置区内供电线路全部采用高性能阻燃电缆线路,主干电缆线路沿电缆桥架敷设,部分不适合安装桥架的地方直埋敷设。(3)照明照明主要分为工作照明、事故照明,照明电源与动力电源公用变压器,在低压配电室内设置稳压、节能照明控制柜,光源采用高效节能光源,爆炸危险区域内采用防爆灯具。(4)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区内做防雷设计,装置区内的塔、容器、管道、框架等需做防静电接地。接地设计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上述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网,与全厂接地网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Q。(5)节能措施①配电系统低压侧做集中无功补偿;②照明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③照明电源选用高效节能光源;④电缆全部采用高性能阻燃电缆。(6)主要电气设备该工程主要电气设备见表2-10o表2-10主要电气设备一览表

24编号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高压开关柜中置式台252高压电容补偿装置套23电力变压器1000kV\台2气体分播装置用1250kVA台2加氢、制氢装置用4抽屉式低压开关柜GCS245不间断电源装置(UPS)10k\A套16电力电缆ZRC-YJV22-0.6/lkV批1ZRC-YJV22-8.7/15kV批17控制电缆ZRC-KW22-0.5kV批18电缆桥架批19微机监控系统套1(7)电信气体分储装置区内设防爆扩音对讲电话系统;装置区的重要装置部位、重要操作岗位、高危险岗位设置电视监视系统;装置区主要巡检通道处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装置区的防爆扩音对讲电话系统、防爆电视监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均分别接入装置控制室相应的电信系统。2.11.3供气(汽)本项目所用蒸汽、净化压缩空气及氮气依托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装置。2.11.4给排水本项目给排水系统依托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给排水系统。(1)给水全厂原水取自郭江,设有3台水泵。取水能力为300m3/h。分别向消防水罐和给水场供水。原水经一体化净水器净化后存入6500m3的净化水罐中,两台150nl3/h供水泵和一套稳压设施向生产用水管网供水,供水压力0.4MPa,主要作为循环水场的补水和软化水站、脱盐水站的原水及各装置的生产用水点。目前全厂生产用水的消耗量为70-100m3/h。①消防泵站现有厢房水泵房一座,有5000m3消防水罐两个,总储水量为10000nP。消防冷却水系统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冷却水供水量为300L/S,

25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15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Tel:028-86258171

26压力1.2MPa,平时由生产用水管网稳压到0.4MPa。②循环水场循环水场两座,能力规模15OOm3/h和6400m3/h。目前后者服务于催化裂化装置,并为扩建预留。该装置设计回水温度40C,供水温度32C,旁滤水量320nWh,可满足本装置的水量、水压要求。(2)厂内给排水管网①生产供水管网供应装置和各单元的生产、冲洗用水等.生产平时管网压力为0.40MPa。②消防冷却水管网在全厂的生产装置区和罐区已形成环状消防冷却水管网,管径DN400,按照规范要求,隔一定距离布置消防栓和消防水炮,平时维持压力为0.40MPa,事故状态时,启动消防水泵,压力为1.2MPa。③生活给水管网供应装置和各单元的生活用水由大英开发区市政给水管网供给.管网采用独立给水支状管网,压力应不小于0.44MPa。④循环水管网供各装置、单元内冷凝器、冷却器及机泵等的冷却用水。到达各用户边界线处供水压力不小于0.4MPa.水温32℃,回水压力为0.25MPa,水温40℃。⑤含油污水管网收集各装置、单元排出的含油污水,及循环水场的排污,厂区内含油雨水及生活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场集水池内。⑥雨水管网在全厂的生产装置区和罐区设明沟收集雨水,建有一个5000m3和一个20000m3事故水池,事故时收集全厂的清净下水,设有闸门,作为平时雨水排放口。(3)污水处理场根据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要求及该厂的实际情

27况,现有的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场的处理规模为60m3/h,污水性质包括含油污水、含油雨水及部分生活污水。2.11.3主要建构筑物装置区内的构、建筑物主要包括:钢框架、钢管架、联合塔基础、罐基础、泵基础等;10KV变配电所、中心控制室。(1)基础结构型式装置10kV变配电所: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墙下)装置中心控制室: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墙下)塔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联合式基础或桩基础换热器及卧式容器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支墩式基础泵及小型立式容器基础:现浇混凝土块式基础管架钢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桩基础构架钢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桩基础(2)主要构、建筑物的结构方案装置10kV变配电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装置中心控制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构架:采用钢结构,柱及主要框架梁、设备梁采用H型钢,其它梁及斜撑采用普通型钢,平台铺钢格板。管架:采用钢结构,柱及管架纵横梁、上部框架梁及设备梁采用H型钢,其它梁及斜撑采用普通型钢,走道及平台铺钢格板。(3)构、建筑物采取的防火、防爆、抗爆、防腐等技术措施钢结构防火:

28①本工程钢结构的防火保护遵守《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SH3137-2003);②采用厚涂型无机防火涂料;③防火涂料应与其底层的防腐涂层配套使用。钢结构防腐:①所有钢结构除有特殊要求外,外露表面均应做防腐处理;②外露钢结构的防腐保护按一般化工大气及海洋大气环境设计;③钢结构件的除锈采用喷射或抛丸除锈,除锈等级不低于Sa2.5级。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防腐:基础底部设100mm厚混凝土垫层。主要构、建筑物汇总情况见表2-11。表2-11主要构、建筑物一览表序号建、构筑物名称占地面积(n?)建筑面积(m2)结构型式可能采用基础型式备注1钢框架126504钢结构柱采用H型钢钢筋砂独立基础或桩基础四层层高6米2管架钢结构柱采用H型钢钢筋碎独立基础3塔基础钢筋砂基础或桩基共8个4容器基础钢筋碎基础共11个5泵基础钢筋硬基础共15个610kV变配电所1053186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钢筋碎独立基础墙下钢筋碎条型基础单层局部夹层7中心控制室94394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钢筋碎独立基础墙下钢筋碎条型基础甲,:2.11.3消防(1)工程的火灾危险性本装置属火灾危险性甲类,装置内存有众多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冲击和摩擦、绝热压缩、化学反应及自燃发火等。由于存在有释放源和点火源,当他们在同一时间出现时就会产生爆炸或火灾。

29本项目各装置区内电气设备较多,因此对电气设备的故障产生的火源而造成的火灾也应特别重视。本项目工艺装置及建、构筑物火灾危险等级见表2-12。表2-12工艺装置及建、构筑物火灾危险等级序号装置(单元)名称火灾危险性定类涉及液体类别1工艺装置甲甲A2罐区甲甲A(2)消防设施和措施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及生产特点设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1)火灾报警系统在中心控制室设区域报警器一台,监视所辖地域的火警信号。在变配电所等场所设置火灾感烟(温)探测器及手动报警开关,在生产装置等处选择适宜位置设置手动报警开关。当某处着火时,探测器(或手动报警开关)将信号传至区域报警器,此时区域报警除了用灯光、音响及数字显示火灾位置,同时将信号传至厂区消防站,以便消防队及时做出反应。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大英县消防站拟建于该厂区附近5公里范围内,可以满足该厂消防要求,故本厂不再另设单独的消防控制中心。2)消防给水系统在装置区及罐区周围布置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设置消防栓、消防水炮。水炮喷嘴为直流-水雾两用喷嘴,消火栓间距在满足消防冷却水量的前提下控制在60m以内,其中装置区最大消防水量为2001/s,罐区最大消防水量:2601/s,由新建消防泵房及消防管网提供;本项目罐区部分需设置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工艺装置内适当部位设固定式或半固定式蒸汽灭火系统,灭火蒸汽管从装置内主蒸汽管线上方引出,蒸汽压力不大于0.6MPa。3)灭火器设置在装置内设置干粉型灭火器,在装置控制室、化验室等设置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302.11.3控制系统(1)控制方式本项目采用DCS控制系统,DCS机柜、DCS系统的操作站安装在中心控制室。装置设有模拟量检测回路80个,控制回路67个,数字量回路27个。进入装置的原料甲醇采用容积式流量计计量;原料液态燃、碳四用质量流量计兼作计量仪表;产品气体分储、混合液化气计量采用质量流量计。根据装置界区的布置,设置一批可燃气体报警检测点,在控制室内检测装置区域内可燃气体的泄漏情况。(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该装置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为“2区”,所有现场安装的电子式仪表均采取防爆型,所有远传电子式变送器、调节阀电气阀门定位器、温度变送器选用本安型防爆结构,温度仪表、质量流量计及液位开关等均选用隔爆型结构,本安仪表的最低防爆等级为ExiaIICT4,隔爆仪表的最低防爆等级为ExdIICT4o室外仪表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o(3)仪表电源、气源①仪表电源装置的控制室仪表和现场仪表用电均由不间断电源供电装置(UPS)提供,UPS容量10kVA。事故状态时能连续再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UPS事故状态供电切换时间为5-10ms。UPS电源输出电压:220VAC+5%50Hz±0.2HZ②仪表气源进装置界区的气源压力为0.4-0.5MPa(G),装置所需气源量约为100Nm3/ho2.11.4维修及化验分析本工程日常分析依托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11.5储运设施及管线混合碳四组分、产品精丙烯和副产品乙烷,MTBE的原料充分利用四川

31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罐区。分别设液化气、混合碳四、气体分镭、高压瓦斯、低压瓦斯、蒸汽、凝结水、氮气、净化风、非净化风等管线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连接。2.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安全投入本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为25万元,占厂区工程建设投资的比例约为1%。本项目主要生产环节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防范设施投资预计为50万元,占该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的比例约为1%,详见表2-13。表2-13主要生产环节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防范设施费用序号名称投资(万元)备注1可燃气体报警探测器202火灾报警系统53隔声操作室及放空消声器54消防设施20合计50

32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2.1物质危险有害性分析结果拟建项目主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有液态烧、丙烷、乙烷、丙烯、混合碳四其特性见表3-1,详细的安全数据见附件一。表3-1主要物料的危害特性及控制指标序号物料名称主要危害特性爆炸极限(V/V%)(或闪点)火灾危险分类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mg/m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1液态垃易燃易爆2.25/9.65(-1℃)甲//2丙烷易燃易爆2.1/9.5甲//3乙烷易燃易爆3.6/16甲//3精丙烯易燃易爆1.0/15甲//4混合碳四易燃易爆/2.25/9.65(-1℃)甲//3.2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为更好地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减少重大伤亡事故发生,针对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的特点,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从以下几方面对该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辨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论见表3-2。表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论表危害分类危害岗位或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火灾、爆炸工艺装置、罐区、压力管道、辅助单元中的电气系统(变电所、配电室等)。生产过程中原料石油液化气,产品精丙烯、乙烷、碳四等泄漏如果遇高温物体、火源易发生火灾,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管道或容器中的物质没有置换干净,动火作业时容易发生爆炸。防雷设施失效或电气事故等原因会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中毒、窒息罐区、工艺装置、压力管道。原料液化石油气为有毒物质,油罐呼吸、设备及管道、阀门的泄漏造成释放,从而产生危害。碳四及副产品中的有毒烧类如果泄漏也会对操作人员产生毒害。灼烫反应器、精福塔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80C,精储塔的最高工

33作温度为140℃,若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烫伤。车辆伤害原料的运输。运输原料的进出机动车辆,若没有按规定停靠或限速行驶,一旦出现车辆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可能会导致泄漏、燃烧、爆炸等更严重的事故,因此,存在一定的车辆伤害危险。机械伤害机泵机械设备安全防护不全或缺乏防护,造成作业人员接触运转设备而发生机械伤害;在检修过程中误启动等发生机械伤害。高处坠落高于2m的操作场所检修过程中,精神状态差、无有效防护措施,人员从高处坠落若在高于基准面2米以上作业和进行检修、巡查作业时,若防护不当、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无防护,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物体打击交叉立体作业现场,作业过程(操作设备、装卸、运输等)本项目存在交叉立体作业现场,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触电各种电器、配电室、变压器及带电作业、用电场所作业环境电气设备、发电系统不符合规范或漏电,与人体接触发生触电事故。操作人员在检修维护过程中违章操作,未穿戴有效的防护用品,与带电体接触,导致触电伤害。噪声和振动机泵、电机、气体放空作业噪声和振动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噪声还会使生产率下降,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工伤。3.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1)物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储罐区,液态烧(主要成分是丙烯)的产量为857m3/d,液态燃的密度按0.58Xl(Tkg/m3计算,液态燃储量为1491.183精丙烯的产量为293m3/d,密度为0.5X103kg/m3,则丙烯的储量为366.253丙烷的产量为48m3/d,丙烷的密度为0.58X103kg/m3,则丙烷的储量为69.6to装置区液态燃的流量3.125t/10min,精丙烯的流量为0.96t/10min,丙烷的流量为0.158t/10min乙烷的流量为0.07t/10min,C4组分的流量1.95t/10mino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储罐区实际量与临界量进行比较得,液态烧储罐、丙烷储罐、丙烯储罐都构成了重

34大危险源。生产区3.125/2+0.96/2+0.158/1+1.95/2=3.1755>1,因此生产装置也构成了重大危险源。(2)压力管道由于可研报告中未提供有关压力参数,无法对压力管道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建议对气体分储管道等按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压力管道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管理。本项目中各点操作压力都大于2.0MPa,且PVN100MPa-m3,都构成重大危险源,应对塔器按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管理。

35第四章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3.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评价单元的划分主要遵循下列原则:(1)以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系统安全的影响为对象划分;(2)以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单元,按工艺、物料特性、设备、作业环境为对象划分;(3)以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危险设备、设施及作业场所为对象划分;(4)考虑设备、设施在平面、空间布置上的联系;(5)考虑岗位的设置状况。4.2评价单元划分结果根据本项目生产装置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共划分四个评价单元,结果见表4-1o表4-1评价单元划分结果序号评价单元评价方法1选址与总体布局单元安全检查表2气体分储装置单元脱丙烷子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脱乙烷子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精丙烯子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3供配电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

36第五章定性定量评价结果4.1安全检查表分析结果通过采用综合安全检查表对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建(构)筑物三个方面进行逐项对照检查,共检查了28项,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经分析得出下述结论:(1)拟建项目选址、立项目符合法定程序,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第40号令)规定的产业政策。(2)项目与周围企业、交通线、河流、居民点的距离符合安全卫生、防火规定。(3)项目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布置。(4)该项目的消防、厂房建筑配备基本符合安全要求。(5)拟建项目的选址、平面布置和建(构)筑物设计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安全要求。。5.2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气体分储装置单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火灾(IV级)、爆炸(IV级)、中毒(in级)、窒息(H级)、高温灼伤(in级)、触电伤害(in级)、机械伤害(II级)、物体打击(H级)、高处坠落(n级)、噪声(H级)危险、有害因素。5.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结果本节采用作业危险性评价对气体分镭装置单元进行评价,以考查是否采取安全措施并且有效的降低危险性。分析结果见表3-5。

37表5-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汇总表项目LECD主要危害类型危险程度乙烷子单元3615270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噪声高度危险精丙烯子单元3615270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噪声高度危险丙烷子单元3615270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窒息高度危险储存单元1640240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窒息高度危险评价小结:根据表3-5作业条件分析可知,丙烷子单元、乙烷子单元、精丙烯子单元、储存单元的危险程度为“高度危险因此需要通过建设单位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进行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事故,对各类重要设备设施生产运行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避免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5.4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利用道化学对气体分储装置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将该单元分为三个子单元,分别为脱丙烷子单元、脱乙烷子单元和精丙烯子单元,其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结果分析见表附3-18。表5-2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结果项目脱丙烷子单元脱乙烷子单元精丙烯子单元物质系数MF212121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7.4257.4257.425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补偿前:156,补偿后:47.27补偿前:156,补偿后:47.27补偿前:156,补偿后:47.27危险度级别补偿前彳艮大:补偿后:最轻补偿前彳艮大:补偿后:最轻补偿前彳艮大;补偿后:最轻影响半径R补偿前:40m;补偿后:11m补偿前:40m;补偿后:11m补偿前:40m;补偿后:11m影响区域原来成本AAAA破坏系数P0.820.820.82

38基本最大可能损失BaseMPPD补偿前:0.6724A补偿前:0.6724A补偿前:0.6724A安全补偿系数C0.28380.28380.2838实际最大可能损失ActualMPPD补偿后:0.1908A补偿后:0.1908A补偿后:0.1908A从表中以看出:(1)通过对脱丙烷子单元、脱乙烷子单元和精丙烯子单元进行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进行定量评价后可知,其危险级别为很大,采取补偿措施后,其危险级别为最轻。在正常的情况下,若出现出现失误,生发泄漏再遇明火,就可能出现火灾、爆炸事故。(2)考虑了安全措施并予以补偿后,其固有危险性能指标都分别降低到最轻。(3)通过安全措施的补偿,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危险,评价单元的最大可能损失可降低到原投资的19.08%。(4)评价单元的影响半径分别40m,采取措施补偿后影响半径分别降至11m。因此,气体分镭装置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装置区安全设施的可靠性,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其安全可靠性是有保证的。第六章项目设立安全条件分析5.1项目立项程序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的建设规模、投资概算、选址等方案已呈报四川省有关政府部门,部门的批复及相关文件如下:(1)大英县经济委员会关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技改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号:大英县技改备案[2008]12号。(2)委托大连市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大英天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因改变备案,由盛马化工出资建造,其余内容不变,因此仍然采用此可研报告。)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建设地点在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盛马公司内,MTBE和气体分储装

39置与北边液化石油气球罐区距离为50m,距离南边焦化柴油和汽油罐区距离为30m,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修订版)第3.2.11条有关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的要求。因此该装置选址符合要求。该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从立项程序、选址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的程序。6.2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大英县经济委员会关于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去装置气体分储装置技改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号:大英县技改备案[2008]12号)上明确提出: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经审核,准予备案。本项目为利用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优质化工原料和富余的公用工程能力,生产精丙烯、车用液化石油气以及混合碳四,作为MTBE装置的原料,属于允许类发展项目。项目生产采用新型膨胀床合成气体分储生产工艺,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淘汰限制类设备。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

406.3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可知,周边无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无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无车站、码头、机场以及、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无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无大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无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与郭江的距离符合要求。拟建装置东北侧为液化石油气球罐区,距离为69m;拟建装置北侧是盛马化工将要新建的气柜,距离为86m,拟建装置西南侧为该装置的变配电站区,距离为27m;拟建装置西北侧为新建的聚丙烯装置,距离为31m,其间距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的第3.2.11的防火间距的要求,其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拟建装置东南侧是盛马化工堆焦场,距离为27m。其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4.5的要求。其风险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6.4周边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拟建项目东北侧为液化石油气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仍可能对项目产生不良影响,两者之间距离为69m,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修订)的总平面布置上防火间距的要求,其安全距离符合防火间距的要求,其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拟建装置西北侧是即将新建的聚丙烯装置区,该装置火灾危险性为甲类,该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该装置会有产生影响,由于两者间距为31m,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规范》GB50160-1992(1999年修订)的防火间距的要求,其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拟建装置西南侧为该装置的变配电站区,电气火化或者雷电会引发该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但因两者之间为27m,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规范》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30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Tel:028-86258171

41GB50160-1992(1999年修订)的防火间距的要求,其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6.5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6.5.1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地貌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蓬莱镇组犀牛坡系冲洪积的河滩地。2007年厂区为了满足建设要求,将郭江河改道向西北移动约200m,建设场地大部分属于古河床填筑而成。勘察时现场区域内场地已经平整,地势基本平坦,交通发达,道路畅通,排水基本畅通。(2)地质构造特征场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浅丘地带,区域构造处于南充地台凹西侧,蓬莱镇短轴背斜东北翼,底层单斜产出,其产状为NE15。,倾角1〜3。,场区下伏一套内陆河湖相侏罗系紫红色碎屑砂、泥岩互成地层,无大中型断裂、褶皱构造。东部受华营山扫状褶皱及西部龙泉山褶皱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地层产状平缓,地应力活动变化较弱,据本地区历史资料记载,场区内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仅受邻区地震的微弱波及。(3)地层结构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拟建场地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mD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a"Pl)的粉土及粉砂土层,下卧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与泥岩、泥质粉砂岩。(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标准,大英行政区划内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指出,拟建场地地基土层厚度

4212.30-15.80m,属H类场地,下伏侏罗系J33基岩地层为稳定岩石地层,场地分类为I类。(5)地下水文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性潜水及基岩裂隙性潜水,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的变幅受大气降水及生活排水控制,地下水赋存于粉土孔隙中,其含水性及富水性相对较弱。经相邻水质分析属氯盐类钙质HI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大英县建筑设计所勘察有限公司《大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结论指出: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一,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适宜建筑。场地地基土属中软场地土层,三级场地二类建筑地基,下伏基岩为一类地基,位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工程基础施工必须进行基验,对出现的地质异常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对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完成。6.5.1气候条件(1)气温场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冷暖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年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8月份,高达39.4℃。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最低气温-ICo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N10C天数达256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最大月份为91%,最小为13%。气温过高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达到零下,则可能发生冻伤和冻坏设备。气温对人的作用广泛,作用时间长,但其危害后果较轻。由于作业环境温度高,夏季若无有效的防暑、通风措施,将导致操作人员中毒、眩晕、中暑、操作失误等现象。(2)降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23mm,大部分集中在5〜9月份,可达降水量的70%,最大日降水量为183mm。在一般情况下,降雨对建设项目不构成有害影响。(3)风向

43该地区多年平均风速最多风向为NNE,最大风速达21.3米。在气体泄漏或环保设施事故状态下对西南方向的居民区将有不利的影响。(4)雷电雷击在建、构筑物、线路、电力设备等物体时,会产生雷电过电压,雷电所波及的范围内,会严重损害设备并危及人身安全。雷电危害方式主要有:电雷击、电感应、雷电行波侵入。为了避免雷电影响,所有高大建、构筑物、储罐及用电设备均考虑防雷接地。在可研中,已对拟建项目所有建构筑物和塔、容器、管道、框架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进行防雷、防静电设计。6.5.1交通运输该项目依托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用工程,厂区道路布置合理。项目主要采用公路运输,新建厂址位于大英工业园区,交通方便。6.6主要技术、工艺和装置、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6.6.1主要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自建成世界第一套气体分储装置以来,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到20世纪末,全世界气体分储总产量已达相当数量,成为石化产品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气体分储的生产工艺发展较快,具有转化率高、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技术安全可靠。662装置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本项目根据介质性质、装置操作条件及以往装置设备的使用经验,设备主要材料的选择依次为Q235-B、16MnR、0Crl8Nil0Ti,由于物料对设备存在腐蚀,部分设备选用0Crl8Nil0Ti>机泵拟选用碳钢离心泵。所有设备全部国内订货。设备的选择能满足生产需要。

446.6.3自控技术本项目采用DCS控制系统。装置设有模拟量检测回路80个,控制回路67个,数字量回路27个。进入装置的原料甲醇采用容积式流量计计量;原料液态燃、碳四用质量流量计兼作计量仪表;产品气体分镭、混合液化气计量采用质量流量计。根据装置界区的布置,设置一批可燃气体报警检测点,在控制室内检测装置区域内可燃气体的泄漏情况。仪表选型根据工艺需要及防爆要求进行,其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建议除关键和国内无法解决的自控设备需进口外,大量自控设备可国内厂家生产。6.6.4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匹配性(1)供电供电电源取自新建装置10kV变配电所,该变配电所两路10kV电源引自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0/10kV变电所的10kV两段不同的母线段。新建装置10kV变电所内专设2台lOOOkV变压器及低压配电装置给气体分储装置专用,该两台变压器0.4kV侧运行方式为单母线分段,正常时分段运行,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能搞满足气体分储装置全部一、二级用电负荷的供电需要。(2)供水本项目给排水系统依托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给排水系统。全厂原水取自郭江,设有3台水泵。取水能力为300m3/h。分别向消防水罐和给水场供水。原水经一体化净水器净化后存入6500m3的净化水罐中,两台150m3/h供水泵和一套稳压设施向生产用水管网供水,供水压力0.4MPa。能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3)消防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大英县消防站拟建于该厂区附近5公里范围内,可以满足该厂消防要求,故本厂不再另设单独的消防控制中心。

45本项目设置设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在中心控制室设区域报警器一台,监视所辖地域的火警信号。在变配电

46所等场所设置火灾感烟(温)探测器及手动报警开关,在生产装置等处选择适宜位置设置手动报警开关。当某处着火时,探测器(或手动报警开关)将信号传至区域报警器,此时区域报警除了用灯光、音响及数字显示火灾位置,同时将信号传至厂区消防站,以便消防队及时做出反应。在装置区及罐区周围布置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设置消防栓、消防水炮。水炮喷嘴为直流-水雾两用喷嘴,消火栓间距在满足消防冷却水量的前提下控制在60m以内,其中装置区最大消防水量为2001/s,罐区最大消防水量:2601/s,由新建消防泵房及消防管网提供;本项目罐区部分需设置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工艺装置内适当部位设固定式或半固定式蒸汽灭火系统,灭火蒸汽管从装置内主蒸汽管线上方引出,蒸汽压力不大于0.6MPa。在装置内设置干粉型灭火器,在装置控制室、化验室等设置二氧化碳型灭火器。对主要构、建筑物采取防火、防爆、抗爆、防腐等技术措施。6.6.3评价小结本项目的生产工艺是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工艺技术,技术成熟,不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工艺设备根据项目条件及装置设备的使用经验选择,其安全性能可达到安全要求。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满足项目生产需要。综合上述分析,拟建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符合要求。35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

47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7.1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7.1.1安全防护措施(1)防爆装置设计成一密闭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系统内的可燃介质不能泄漏到大气中。装置内可能超压得设备均设有安全阀。可燃液体设备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均接至系统相应的低压部位。可燃气体设备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均与装置的放空系统相接,而放空系统则与火炬系统相连。这样就保证当设备超压时易燃易爆介质不能泄放到大气中,而引起火灾爆炸。所有压力容器设计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有关标准。装置的爆炸危险区域内的仪表及电气设备按相应规范的规定,采用隔爆型仪表及防爆电气。按照《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可燃气体释放源设检测器并引入主控室与报警器相接,以检测泄漏可燃气体浓度并及时报警,预防火灾与爆炸的发生。(2)防火和消防装置内设备、建筑物的布置及设计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装置设计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必备的消防设施,即装置内河装置周围设有通畅的消防通道、足够的消火栓、消防水炮和其它必备的消防设施。装置内的承重钢框架、支架、裙座、管架等按《规范》要求覆盖耐火层。作为全厂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部分,装置内设有火灾报警设施。

48(3)电气安全装置内电缆采用架空敷设。在爆炸危险区域内采用阻燃型电缆和防爆型电器设备。装置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防静电接地的设计严格执行《建筑防雷设计规范》和《工业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4)防护措施装置内设备的转动部分设防护罩。为保证操作和日常维护的方便和安全,按规定设置设备的操作平台以及相应的梯子、围栏和护栏等设施。(5)自动控制本装置自动控制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工艺过程的重要参数设有越限报警。DCS具有可靠性高、操作方便、控制功能强、系统配套灵活等特点。7.1.1职业卫生防护措施(1)防毒防尘装置设计成密闭系统,在正常运行时、有异常时介质都不会排泄到大气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有毒的燃类、甲醇等的泄漏。建筑物设置了可靠的通风设施,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建筑物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酸化反应器装填催化剂时,操作人员应佩带防毒防尘面罩,以防止催化剂粉尘对人体的伤害。(2)防噪声伤害对噪声源采取:①使用低噪声设备(如低噪声泵、电机等);②加隔声(如对大功率电机)、消声(气体放空加消声器)措施,来降低它们的噪声强度。同时操作现场设置装有隔声设施操作间或巡检室,供现场操作人员或

49巡检人员使用。以保证工作人员在8小时内累计接触噪音值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3)“三废”防治①废气设计采用质量可靠的设备管道、阀门及管路附件,施工时保证质量,生产中建立严格完善的管理维护措施,尽量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所有放空均为密闭排放。②废渣正常生产中没有废渣排放,气体分储催化剂失活无法使用时才作为废弃物与工厂垃圾一起至垃圾处理场填埋。③废水本装置的含油污水主要尾机泵的冷却水,经含油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生活污水通过生活污水管网排入司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处理达标排放。7.1.3总平面布置与建筑安全措施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设施的性质、功能差异以及本厂特点,各功能区以通道分割,按工艺流程、物料输送方向,以缩短系统管线、节能降耗、检修方便、安全生产为目标进行布置。按功能分区布置:厂前区(包括综合办公楼)、装置区、罐区级配套工程。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3008-2000)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的有关要求,在不影响生产、消防的情况下,在道路两边、建筑物旁边、空地等处种植矮灌木及花草等进行绿化。主要构、建筑物地基、基础及结构与材料选择根据工艺需求与防火需求进行设计与选择,并对构、建筑物钢结构采取防火、防爆、抗爆等措施。7.1.4其它防护措施

50(1)装置应在关键部位和操作人员经常通过的低点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人身和生产安全。(2)装置应制定正常运行、开工、停工、事故处理等不同操作过程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详细、具体,必须充分考虑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措施。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决不允许不熟悉操作规程的人员上岗操作。(3)工厂已设环保科和环境监测站,本工程建设期间及完工投产后的环保管理一并由该部分承担。7.1.3事故应急措施全厂设有统一的泄压排放系统,生产装置的泄压排放系统与全厂的泄压排放系统相连,构成一个泄压排放网。在不正常条件下,可能超压得设备均设有安全阀。一旦发生事故设备超压,安全阀会自动开启将设备中的可燃介质排放到泄压排放系统中。工厂的泄压排放系统有接受生产装置事故最大一次排放量的能力。7.2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及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对本项目补充提出和强调以下安全对策措施:7.2.1建筑及总平面布置措施总平面布置本着满足工艺生产流程要求,减少货物周转量,按照生产工艺布置紧凑、工艺流程合理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用地,减少基建投资,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等规范要求进行总平面布置。(1)厂区总平面布置在保证工艺流程顺畅的基础上,应考虑工厂的环境设计,树立工厂美观,整洁的企业外部形象。(2)对自然条件中的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气候影响:主要受风向、风速的影响。在总图布置中将有废气排放的装

51置布置在下风向,所有建筑物根据当地最大风压及风速进行设计。地质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和拟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结论与建议进行建构筑物的基础设计。应注意排水设计,严防地表水及生活污水浸泡软化地基,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地震影响: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标准,大英行政区划内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雷电影响:所有建构筑物和塔类、容器类、泵类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HG/T20675-19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等有关规范进行防雷、防静电接地设计。(3)总体布置中含有害物品装置应考虑对全厂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及防范,工厂总体布置中应将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区域与办公区域分开布置,以减少事故时的危害。(4)厂区内交通、运输的劳动保护厂区内道路布置成环行道路网,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实行人流、货流分开,满足工厂原料、燃料运输以及设备安装、检修,消防等要求。7.2.1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1)防雷、防电本工程所有建、构筑物及高出厂房的露天装置均应考虑防雷接地;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均采用保护接地,输送原料、产品的管道法兰和阀门联接处必须采用金属跨接、防静电接地措施;各厂房及整个装置区构成接地网络,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采用接地干线以起保护作用。(2)防火、防爆

52本项目存在碳四、液化石油气、乙烷及精丙烯组分等易燃易爆物质,为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防止发生产物料泄漏;加强生产场所的通风;在易燃易爆区域应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禁止有火源。为防止塔器因超温、超压发生产爆炸,要求采用DCS系统时实监控反应期内的温度和压力,在出现超温、超压情况时,塔器的安全阀动作物料放空或设置的防爆膜破裂物料放空。为防止塔器因物料泄漏发生爆炸,生产装置应设置防爆膜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系统。(3)防烫伤生产过程中精镭塔的最高工作温度为140C,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禁违章操作,防止作业人员被高温固体介质烫伤或辐射热灼烫伤害。(4)其它职业安全防护措施①具有有毒有害气体的工艺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构)物。②危险性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安全通道,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门窗应向外开启,通道和出入口应保持通畅。③生产区域因生产所需设置的沟、坑、壕、池有可靠的防护栏、盖板,夜间应有照明。④生产作业区域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生产区域的人行道及空地应平坦、无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采取防护措施。⑤为防止运行中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高速旋转零、部件,必须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合适形状、尺寸的防护罩。必要时,应规定此类零、部件检查和更换期限。

53⑥各类低压用电设备、插座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外露运动件应按标准规定配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防护罩。⑦职工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应急救援用品(呼吸器、过滤罐等)。⑧在检修有毒有害气体设备或清理储罐时,必须确保有毒有害气体被充分置换,经检测符合安全要求时,检修人员方可进行检修或清理工作。(5)有毒物料泄漏危险的生产区和储存区应安装泄漏报警及自动水喷淋系统。7.2.1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1)每台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必须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容器原始资料和使用、检验、检修记录。(2)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如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容器最高工作压力和温度、正确操作方法、开停的正确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运行中检查的项目、部位及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应急措施、容器使用时的检查与维护、建立压力容器检验制度、检查与检修制度等。(3)成立应急机构,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异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组织机构、抢险组织等。(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安装。(5)特种设备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规定周期、内容与范围等要求进行检验、检查,并建立台帐与记录。(6)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如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安全阀等必须建立定期校检制度、台帐与记录,并有检验合格证和铅封。(7)压力表要直接、垂直安装在容器本体上,要有足够的照明,避开

54高温辐射和振动的影响。(8)每台压力容器至少安装一个压力表,并根据容器工作压力在压力表刻度盘上画出警戒线,但严禁画在玻璃上。(9)压力表最大量程应与工作压力相适应;压力表表盘直径不得小于100mm。(10)安全阀应装在容器本体上,汽化气体储槽的安全阀必须装在它的气相部位,容器与安全阀之间一般不允许安装任何阀门,特殊情况下需安装阀门时,必须保持阀门全开,并加铅封。(11)运转大型设备的基础连接不得松动,不应有缺件、损坏等缺陷。7.2.1职业卫生安全措施(1)职业卫生管理要求①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控制管理制度。②职工应按国家规定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卫生体检。③职工上岗前应进行岗前职业禁忌体检。④职业卫生公告栏、警示牌应按国家标准执行。(2)职业卫生监测要求①职业卫生监测应有固定机构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②职业卫生监测设备设施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③职业卫生监测设备设施中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④职业卫生监测设备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该类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⑤粉尘、空气毒物、外排水、高温、噪声应确定点位,建立台帐。⑥职业卫生监测设备设施的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

55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报告。⑦职业卫生监测设备设施使用单位在申请检测检验合格后,应当及时领取检验检测合格标志,并将检验检测合格标志贴附在设备设施的显著位置。⑧职业卫生检测设备设施使用单位必须使用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证的检测设备。经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才能排入大气,保证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3)通风要求①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②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③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④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要求。⑤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的要求。⑥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⑦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⑧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管道材质应合格。⑨自然通风应有足够的进风面积。(4)防暑要求

56①当作业地点气温N37℃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②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co③在炎热季节对高温作业工种的工人应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5)防噪要求①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应尽量远离其他非噪声作业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②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允许远距离控制的,可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③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应有防止振动传播的措施。④噪声与振动强度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对振幅、功率大的设备应设计减振基础。⑤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接触噪声声级卫生限值符合规定。⑥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制不得超过规定。7.2.1电气防护措施根据《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4064-198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8703-1988)及《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87450-1987)等标准提出防止电气伤害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7.2.2柜应自带漏电保护器。在有腐蚀性气体、导电性粉尘等或长期处于潮湿、污秽环境中的电气设备或线路,必须保证可靠的绝缘性能。电气线路必须具有足够的绝缘度、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应定期检查。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2)厂房内配电柜应按规定配置ABC或C。2等电气灭火器材。消火

57栓、灭火器、灭火桶、火灾报警器等消防用具以及严禁人员进入的危险作业区的护栏采用红色。电缆等导线在给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下,严禁超负荷和带故障运行,导致绝缘损坏、漏电和发生火灾。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3)进行低压操作,人体或其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0.1m;在高压线路上工作时,人体或其携带的工具与临近带电线路的最小距离,10kV及以下为Im;35kV为2.5m,如不足上述距离,临近线路应停电。(4)电气设备、设施必须设置醒目的、明确的、准确的、统一的图形标志和文字标志。凡金属材料制造的屏护装置,必须将屏护装置接地或接零。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应装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熔断器保护等。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不应装设产生电弧或电火花的熔断器。(5)电气工作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电气安全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如绝缘棒、绝缘夹钳、绝缘胶鞋等,防止人员触电。建立健全电气安全管理制度。(6)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制定定期检查(验)制度,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可移动式安全行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7)电缆沟排水必须通畅,严禁积水。禁止直接利用大地作为工作中性线。禁止将自来水管道作为保护线使用。(8)不得擅自增大电气装置的额定容量,不得任意改动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保护元器件的规格。不得擅自更改电气装置或延长电气线路。(9)用电单位的自备发电装置应采取与供电电网隔离的措施,不得擅自并入电网。每台电动机必须具备在其明显位置标明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和其他必要事项的铭牌。电动机应有良好的外壳防护,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分级。电动机必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正常工作时,其漏电流不应大于产品标准规定。(10)在装置易燃易爆危险区建议设计选用的电气设备时,应考虑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及开关。

587.2.1机械防护根据《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8196-2003)等标准提出防止机械伤害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1)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消除或减弱危险①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②安全距离的原则。③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④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59①操作自动化。②装卸搬运机械化。③调整、维修的安全。7.2.1消防安全根据《消防安全标准》(GB13495-9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等标准提出消防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建设单位拟定消防工作计划,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在训练场地结合事故模式进行演练。选择并配置合适的灭火器材,消防用水及灭火器材数量应按消防规范加以配置。增设消防安全标识和消防报警电话。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建筑物中的疏散通道在各层的平面布置不应改变,厂房、仓库疏散用的大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对该项目周边环境的防火距离及自身的建筑、消防等到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0-2006)等要求进行设计。储存罐组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设防火堤。消防设施应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7.2.2常规防护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工作平台、防护栏杆、护栏、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梯子、平台和易滑倒操作通道的地面应有防滑措施;设置安全网、安全距离、安全信号和标志、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47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Tel:028-86258171

60安全屏护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防护眼镜等),是避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措施。采取以下个人防护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是保障操作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好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和防尘器具等,自觉养成勤洗手,工作后洗澡,不在生产场所进食、吸烟、喝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误食毒物,造成中毒。(2)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时,除应严格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外,必须正确使用防毒设施,防止人员中毒。(3)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定期组织体检,对查出患有职业危害疾病的职工组织疗养和治疗,不适于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及时调离或调换工作。(4)生产、使用、储存有腐蚀性或有毒有害物料的车间(岗位)、仓库应设置洗眼、喷淋等冲洗设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急救药品。(5)对新人厂的员工除应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外,还应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档案,加强职业病监护工作。7.2.1光及通风排气对策措施(1)为了满足采光、避免西晒和自然通风的需要,建筑物的采光应符合GB5OO33-2OO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7)的要求,建筑物(特别是散发有害物质的建筑物)的朝向应根据当地纬度和夏季主导风向确定。半封闭建筑物的开口方向,面向全年主导风向,其开口方向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不宜大于45。。在丘陵、盆地和山区,则应综合考虑地形、纬度和风向来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的间距应满足采光、通风和消防的要求。(2)在有防火防爆要求的环境中,对通风排气的要求应从两方面考虑,即当仅是易燃易爆物质,其在车间内的浓度一般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4;对于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48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Tel:028-86258171

61具有毒性的易燃易爆物质,在有人操作的场所,还应考虑毒物在车间的最高容许浓度。(3)通风方式一般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机械通风。(4)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通风气体不得循环使用;排风/送风设备应有独立分开的风机室,送风系统应送入较纯净的空气;排除、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的通风设备,应用非燃烧材料支撑;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通风机和条件设备。(5)对局部通风,应注意气体或蒸汽的密度,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防止其在低洼处积聚;密度比空气小的,要防止其在高处死角上的积聚。有时即使是少量气体也会使厂房局部空间达到爆炸极限。(6)所有排气管(放气管)都应伸出屋外,高出附近屋顶;排气不应造成负压,也不应堵塞,如排出蒸汽遇冷凝结,则放空管还应考虑有加热蒸汽保护措施。(7)生产中其他生产现场,也应加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降低毒物浓度和防暑降温。7.2.1施工过程的安全对策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第十二条施工与检修”的有关规定。(1)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队伍进入施工现场前,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与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定施工区域,指定设施临时堆放地点,落实定置管理措施。并将施工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和保护,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施工区域。

62(2)施工管理施工期间,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单位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强令及时整改。还应该定期召开施工安全管理会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施工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劳动保护用品佩戴等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3)施工单位应由有施工资质并安装过同类装置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4)聘请有资质和熟悉本装置的监理公司和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安全是否按设计和规范进行监督。(5)严格施工管理和纪律,应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进行周密设计,并制订应急预案。(6)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建立安全施工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架子工等)应经培训合格扣上岗。(7)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应用非燃烧材料(水泥砂浆、石棉)将周围孔隙填实。(8)凡砌体材料与砖墙、构造柱、框架柱连接应按有关砌体材料施工规范及抗震要求施工。(9)墙壁体与构造柱、楼板、圈梁、坡屋面板之间,施工时必需可靠连接。(10)防雷接地在屋面处避雷钢带与框架柱内钢筋焊接,在构造柱与基础交接处,角筋必须与电气接地线焊接。(11)预制现浇构件施工时必需可靠支承,未达100%设计强度时不得任意堆放施工荷载。(12)做好现场的各种作业,特别是防腐和绝热防护工作(如防暑、防尘、防毒)为工人配备各种防护用品。

63(13)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截水降水措施,持力层应避免暴晒、泡水,防止地基土的破坏、挠动。(14)及时对人工开挖产生的高边坡采取相应的护面措施,防止泥岩风化。7211检修过程的安全对策措施(1)检修互保对子要相互提醒、监护。(2)电器设备检修前停电、挂牌,与岗位人员联系确认到位。(3)正确使用工具,仔细观察周围环境,用力不要过猛。(4)在易燃、易爆物料的场所应建立严格的动火制度。动火必须经批准并制定动火方案,如要有负责人、作业流程图、操作方案、安全措施、人员分工、监护、化验;特别是要确认易燃、易爆、有毒、窒息性物料及氧含量在规定的范围内,经批准后方可动火。(5)高空作业按要求系好安全带脚踩稳、手扶牢。高处作业应遵守“十不登高”:①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②未经批准者不登高;③未戴好安全帽;④未系安全带者不登高;⑤脚手板、跳板、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登高;⑥攀爬脚手架、设备不登高;⑦穿易滑鞋、携带笨重物体不登高;⑧石棉、玻璃钢瓦上无垫脚板不登高;⑨高压线旁无可靠隔离安全措施不登高;⑩酒后不登高;照明不足不登高。(6)焊割作业应严格遵守“十不焊”①无操作证,不准焊割;②禁火区,未经审批并办理动火手续,不准焊割;

64③不了解作业现场及周围情况,不准焊割;④不了解焊割物内部情况,不准焊割;⑤盛装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容器、管道,未经彻底清洗置换,不准焊割;⑥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的部位及设备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准焊割;⑦有压力的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准焊割;⑧附近堆有易燃、易爆物品,未彻底清理或采取有效安全措施,不准焊割;⑨作业点与外单位相邻,在未弄清对外单位或区域有无影响或明知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不准焊割;⑩作业场所及附近有与明火相抵触的工作,不准焊割。7.2.1安全管理(1)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16号《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16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生产装置特点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建设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防护及各岗位劳动防护品的发放制度,以满足职业安全健康防护需要。职工上岗前应进行岗前职业禁忌体检,并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体检。企业还应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漏等)制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落实。切实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领取的管理工作。防止毒物的泄漏、扩散和遗失。(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65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一定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及注册安全工程师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取得一定的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能力。(3)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建设单位要建立安全培训和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教育方式包括:入厂教育、日常教育和特殊教育。安全培训考核包括:厂级主管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厂级以下的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安全作业证是职工上岗作业的凭证,凡是独立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应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还应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才能上岗。安全作业证应记载安全教育考核以及安全奖罚等内容。坚持“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利用“毒物周知卡”等有效形式广泛对操作者进行安全卫生,尘毒危害及预防的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4)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认真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规定,即全国涂料工业信息中心劳动安全卫生及尘毒治理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的规定,明确拟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投入的预算;投产后建设单位应按财企

66[2006]478号《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每年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建设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其实施管理,进行安全生

67产方面的技术改造、增添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以及个人防护用品。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检查、事故分析、检测检验的用房、检测、通讯、照相机、微机、车辆、防毒面具等设备设施,并配备必要的医护人员。(5)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建设单位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和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防止物的状态和人的行为失控而引发事故。另外,对厂区道路、作业环境、厂区环境卫生以及辅助生产设施加强管理,也是防止事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手段。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工艺操作过程控制、重要岗位、特种作业、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消防、防尘与防毒、物资储存、储罐区、电气安全、施工与检修、设备内作业、检修完工后的处理、动土作业、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器具)等。其重点是对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和安全标志的管理。加强生产场所尘毒作业点的定期监测及管理工作,随时掌握有毒物质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全文明生产。(6)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安全检查与监督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动态表现。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及控制及管理方法是否有效或失控,以便及时得到整改纠正,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安全检查的形式包括职工自查、对口互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夜间抽查和日常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应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按“四定”、“三不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安全技术科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对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分别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54证书编号:APJ-(川)-030-2006Tel:028-86258171

68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台帐,对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报企业负责人。(7)安全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建议单位应按要求对生产、储存装置定期进行评价。7.2.14清净下水(1)在进行拟建项目设计时,应严格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三废”治理措施,“三废”排放应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2)根据《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初步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的收集、处置措施。本项目应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设置事故槽和处理池,处理液输送到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该项目废水事故排放主要为废水处理系统出现事故、火灾消防排水等,因此应设置一个事故池。建议在本项目的最低处设置足够容量大小的事故池,事故池的容量需在初步设计中确定。平时必须保证事故池空置不得作为它用,同时沿厂界围墙下部进行防水处理兼做围堰。(3)厂区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生产废水全部汇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项目雨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应设置与外界阻断设施,并设置排入废水事故池的转换设施,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关闭全厂排水口,并及时将废水转移到事故应急池,保证发生事故时污水不外排。7.2.1试运行过程的安全对策措施(1)试运行前必须根据装置特点对新增设备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规定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69(2)对新增加的生产、管理、操作人员,特别是对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3)工厂的消防设施应经公安消防验收合格,生产区的环保设施经环保部门检验合格。(4)特种作业人员经安监部门培训合格。(5)按规范配齐各种个人防护器材,如工作服、呼吸器、口罩、手套等。(6)劳保用品、工具、器具必须按岗位工种配齐。设备、仪表、管道易损零部件和配件都应备齐。并对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培训和监督使用。(7)防雷设施,设备、管路的接地装置必须完善,并经测试合格。(8)走梯、护拦、操作平台、机械设备的安全罩必须齐全,牢固可靠。(9)沟坑、阴井、楼板孔等必须设有坚固的、可靠的盖板或护拦。(10)装置区内要有对外联系的通讯工具。(11)设备标志、管道流向标志必须齐全。消防栓、地下电缆、通道高度、交通路牌应有醒目标志。(12)使管道系统与无关系统、机器及设备隔离,对于焊在管道上的调节阀,应采取流经旁路或卸掉阀头及阀口、加保护套等防护措施。(13)试车前装置区内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应清除干净,易燃易爆品应指定地点存放,并由专人管理。7.2.15事故应急预案(1)根据《安全生产法》,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应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针对装置中存在的混合碳四、乙烷、丙烯、丙烷、LPG等危险物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建立公司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应急责任。

70(3)应急物质要配置到位、并且及时、有效,定期维护,专人管理。(4)加强员工培训、教育,经常演练,及时发现和补充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不足。7.2.15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生产区塔器都构成了重大危险源。由于可研报告中未提供有关压力参数,无法对压力管道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建议输送管道等按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压力管道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管理。项目建成后应设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专门机构,制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演练次数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对该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应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应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第四条,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第八章安全评价结论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及石油、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建设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及《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公司评价人员对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项目设立进行安全评价,并得出以下结论:(1)拟建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第40号令)规定的产业政策及大英县工业发展规划;拟建项目的申报、立项备案等程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拟建项目与周边装置的距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71的要求,选址合理。(3)通过采用综合安全检查表对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物三个方面进行逐项对照检查,全部合格,拟建项目的选址、平面布置、建筑物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安全要求。在下一步设计中应进一步明确有关参数。(4)拟建项目工艺技术方案选择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先进,在国内具有成熟可靠的制造安装技术;公辅设施能满足主体生产需要。环境保护、安全与工业卫生及工艺过程所选用的主要设计参数、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5)根据预先危险性评价分析可知,拟建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火灾(IV级)、爆炸(IV级)、中毒(IH级)、窒息(H级)、高温灼伤(in级)、触电伤害an级)、机械伤害(H级)、物体打击(H级)、高处坠落(H级)、噪声(H级)危险、有害因素。需要通过建设单位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进行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化学灼伤、触电。加强对生产区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措施,避免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6)大英县建筑设计所勘察有限公司《岩土工程详勘报告》结论指出: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一,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适宜建筑。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o场地地基土属中软场地土层,三级场地二类建筑地基,下伏基岩为一类地基,位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性潜水及基岩裂隙性潜水,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属氯盐类钙质III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工程基础施工必须进行基验,对出现的地质异常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对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完成。(7)拟建项目构成重大危险源,需要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72(8)拟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认真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设施遵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的方针,各专业设计中严格执行有关规范中的安全规定,对影响安全的因素,均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计拟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能够达到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工程投产后,通过对职工加强上岗培训和安全教育及定期身体检查,加强生产操作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健康。(9)本设立安全评价报告中危险性最终评价结果是建立在各项安全预防措施都有效落实基础上的,为此建议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对本报告所列各种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全面实施,以确保项目建成后的安全生产。(10)设计院在下一阶段的设计中应重视本报告提出的各项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并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完善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11)建议在施工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及安全设施遵循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建设单位应根据拟建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其建议,在初步设计、施工中及今后的生产运行中进一步深化、落实,确保安全设施和资金的投入,以保证该建设项目能够安全建成,确保建设项目投产后的安全运行。综上所述: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项目在选址、平面布置、工艺技术和设备选型等方面从安全生产角度符合国家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73第九章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的情况结果在本次安全评价过程中,评价组多次与建设单位一一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交流,充分交换意见,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实地考察情况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评价人员于2008年9月接受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安全评价委托后,曾多次前往被评价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取得与评价项目相关的数据,主要包括周边关系、可研报告等资料。2)存在问题沟通本项目经''川投资备(510923807294)1630号”予以备案,公司命名为大英天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单独出资,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两个独立的企业,但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的要求,其装置间距不够,若该装置所属盛马化工,则装置间间距符合防火距离的要求,因此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

74人员沟通之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最后决定由自己出资建设,重新备案,该装置所属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附件附件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附件二安全评价方法简介附件三定性定量评价附件四评价依据

75附件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能量和有害物质及失控(故障、人的失误、管理缺陷等)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依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1992)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所列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在分析本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其对周边企业、居民的各种影响。1.1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本项目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液态烧(主要成分为丙烯、异丁烷、异丁烯等)、乙烷、精丙烯、LPG组分(主要成份为丙烷)、重组分(C4、C5)等,这类物质的都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各物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特性、危险类别详见物料安全数据表。表1T丙烯安全数据表名称:propylenepropene分子式:C3H6分子量:42.08有害物成分:丙烯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76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前苏联MAC(mg/m3):100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燃类气味的气体。熔点(C):-191.2沸点(C):-47.7相对密度(水=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8饱和蒸气压602.88(0℃)

77(kPa):燃烧热(kJ/mol):2049临界温度(℃):91.9临界压力(MPa):4.62闪点(℃):-108引燃温度(C):455爆炸上限%(V/V):15.0爆炸下限%(V/V):1.0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制丙烯懵、环氧丙烷、丙酮等。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21018UN编号:1077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表1-2丙烷安全数据表名称:propane分子式:C3H8分子量:44.10有害物成分:丙烷健康危害:本品有单纯性室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

78室息。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前苏联MAC(mg/m3):300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熔点(℃):-187.6沸点(℃):-42.1

79相对密度(水=1):0.58(-4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6饱和蒸气压(kPa):53.32(-55.6℃)燃烧热(kj/mol):2217.8临界温度(℃):96.8临界压力(MPa):4.25闪点(C):-104引燃温度(℃):450爆炸上限%(V/V):9.5爆炸下限%(V/V):2.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醛。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21011UN编号:1978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80表1-3乙烷安全数据表名称:ethane分子式:C2H6分子量:30.07有害物成分:乙烷健康危害: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空气中浓度大于6%时,出现眩晕、轻度恶心、麻醉症状;达40%以上时,可引起惊厥,甚至窒息死亡。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前苏联MAC(mg/m3):300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

81须有人监护。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CC):-183.3沸点CC):-88.6相对密度(水=1):0.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04饱和蒸气压(kPa):53.32(-99.7℃)燃烧热(kj/mol):1558.3临界温度(℃):32.2临界压力(MPa):4.87闪点(℃):<-50引燃温度(℃):472爆炸上限%(V/V):16.0爆炸下限%(V/V):3.0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溶于苯。主要用途:用于制乙烯、氯乙烯、氯乙烷、冷冻剂等。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21009UN编号:1035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

82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表1-4异丁烷的安全数据名称:2-甲基丙烷isobutane2-methylpropane分子式:C4H10分子量:58.12有害物成分:异丁烷健康危害:具有弱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倦。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83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熔点(℃):-159.6沸点(℃):-11.8相对密度(水=1):0.5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1饱和蒸气压(kPa):160.09(0℃)燃烧热(kj/mol):2856.6临界温度(℃):135临界压力(MPa):3.65闪点CC):-82.8引燃温度CO:460爆炸上限%(V/V):8.5爆炸下限%(V/V):1.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醛。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化学合成致冷剂,合成橡胶,航空汽油,照明。禁配物:强氧化剂。

84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21012UN编号:1969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表1-5异丁烯的化学性质名称:2-甲基丙烯isobutylene2-methylpropene分子式:C4H8分子量:56.11有害物成分:异丁烯健康危害:主要作用是窒息、弱麻醉和弱刺激。急性中毒: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有时脉速。高浓度中毒可引起昏迷。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异丁烯,工人有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有时有粘膜刺激症状。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可能发生剧烈的聚合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

85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前苏联MAC(mg/m3):100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主要成分:含量:一级299.5%;二级298.%。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熔点(℃):-140.3沸点CC):-6.9相对密度(水=1):0.67(-4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饱和蒸气压(kPa):131.52(00燃烧热(kj/mol):2705.3临界温度(℃):144.8临界压力(MPa):3.99

86闪点(℃):-77引燃温度(C):465爆炸上限%(V/V):8.8爆炸下限%(V/V):1.8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620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21020UN编号:1055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表1-61-丁烯的安全数据表名称:1-butylene分子式:C4H8分子量:56.11有害物成分:『丁烯健康危害: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窒息。急性中毒: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心率增快。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昏迷。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以丁烯为主的混合性气体,工人有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有时有粘膜慢性刺激症状。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87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中国MAC(mg/m3):100前苏联MAC(mg/m3):100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熔点(℃):-185.3

88沸点(℃):-6.3相对密度(水=1):0.6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3饱和蒸气压(kPa):189.48(10℃)燃烧热(kj/mol):2538.8临界温度(℃):146.4临界压力(MPa):4.02闪点(℃):-80引燃温度(℃):385爆炸上限%(V/V):10.0爆炸下限%(V/V):1.6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苯,易溶于乙醇、乙醍。主要用途:用于制丁二烯、异戊二烯、合成橡胶等。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420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危险货物编号:21019UN编号:1012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0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

89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除了来自厂区本身储存的物质因素外,同时还来自厂区进行生产作业,设备的运行、维修等过程。1.1.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生产中涉及液态烧、丙烷、乙烷、精丙烯、LPG等危险化学品,有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本项目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噪声及烫伤等。(1)火灾、爆炸本工程工艺装置属火灾危险性甲类,装置内存有众多潜在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冲击和摩擦、绝热压缩、化学反应剂自燃发火等。同时存在混合碳四、乙烷、精丙烯、LPG等易燃易爆物质,如果这些物质发生泄漏,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就会有产生爆炸或火灾的危险。装置区电气设备较多,电气设备故障产生的火源也会引发火灾爆炸,尤其是爆炸-危险区域内。原料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运送物质存在易燃品,还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同时,如果车辆在装置区速度过快,摩擦生热,也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2)中毒液态燃为有毒物质,碳四中的有害煌类,通过油罐呼吸、设备及管道、阀门的泄漏都会释放,从而产生危害。(3)烫伤生产过程中蒸汽的最高工作温度为250℃,若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忽视防护用品的使用,就有可能造成烫伤。(4)触电触电伤害也是一重要危险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电气设备设备较多,电气

90设备、发电系统不符合规范或漏电,与人体接触发生触电事故。触电伤害还存在于变配电所和电气线路等场所。(5)高处坠落该装置为多层结构。在进入装置进行巡回检查、取样、检修等作业时,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另外,装置中存在一些反应器、塔器等,这些塔、炉及高位槽有时需要在高处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如不采取防护措施或是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6)物体打击本项目存在交叉立体作业现场,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7)机械伤害装置所中存在泵类等转动设备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或防护措施存在缺陷,或在事故及检修等特殊情况下,会存在机械伤害的可能性。(8)车辆伤害在生产中存在原料的运入,在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产生车辆伤害危险。(9)噪声装置中的泵类设备可能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另外,高压蒸汽正常或事故气体放空、管道振动等将产生额外的噪声危害。噪声会对现场工作人员带来健康危害,长时期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作业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不可逆性噪声性耳聋。止匕外,噪声对人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1.1.1施工安装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拟建项目生产装置布局紧凑,施工场地不大。施工安装阶段从土建施工到超限设备现场制作、设备安装、管道敷设等,涉及到诸多工种的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设备,施工安装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来自于多工种的交叉作业,易产生物质泄漏中毒、高温灼烫、高处坠落、机械伤害、高空物体打击、触电等危险。

911.1.1试车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试车阶段涉及到操作工艺规程、操作人员、设备管道的安装质量、工艺系统的吹扫、安全防护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危险物料量等诸多方面。因此,试车阶段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人员操作不按规程或失误、设备制作及设备管道安装质量缺陷、安全防护装置不齐等造成泄漏中毒、高温烫伤、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危险。1.1.2检修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3检修工作是一种特种作业,它对作业者本人及周围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若在电气设备上无可靠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损坏设备,或者造成人员伤亡。(2)检修过程中,由于高处施工,脚手架、防护栏等设施不全,或由于检修人员安全带、安全绳等设施佩戴不全,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3)检修过程中,由于起重吊装设备不安全,或高处设施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物体打击事故。(4)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缺乏防护意识,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佩戴不规范,盲目进入含有毒、有害物料的限制区域及在罐体内作业,而导致中毒、窒息事故。(5)检修过程中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可能导致中毒、高处坠落等人身安全事故。(6)高温场所、高温设备、炽热表面进行检修时,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佩戴不规范可能导致灼烫伤害。(7)进入残余有毒气体的储罐内检修若未先进行充分通风或未采取可靠的措施切断有毒气体,在检修过程中可能造成作业人员的中毒。

92(8)在检修前,若设备管道内的易燃易爆物质未用惰性气体转换干净,检修动火时可能发生爆炸。1.1.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表1-7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危害分类危害岗位或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火灾、爆炸工艺装置、罐区、压力管道、辅助单元中的电气系统(变电所、配电室等)。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碳四、LPG,产品气体分储等泄漏如果遇高温物体、火源易发生火灾,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管道或容器中的物质没有置换干净,动火作业时容易发生爆炸。压力表、安全阀故障,有可能导致反应器爆炸。防雷设施失效或电气事故等原因会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中毒、窒息罐区、工艺装置、压力管道。LPG为有毒物质,油罐呼吸、设备及管道、阀门的泄漏造成LPG释放,从而产生危害。混合碳四及副产品中的有毒烧类如果泄漏也会对操作人员产生毒害。灼烫反应器、精储塔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80℃,精储塔的最高工作温度为140℃,若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烫伤。车辆伤害原料的运输。运输原料的进出机动车辆,若没有按规定停靠或限速行驶,一旦出现车辆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可能会导致泄漏、燃烧、爆炸等更严重的事故,因此,存在一定的车辆伤害危险。机械伤害机泵、电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不全或缺乏防护,造成作业人员接触运转设备而发生机械伤害;在检修过程中误启动等发生机械伤害。高处坠落高于2m的操作场所检修过程中,精神状态差、无有效防护措施,人员从高处坠落若在高于基准面2米以上作业和进行检修、巡查作业时,若防护不当、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无防护,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物体打击交叉立体作业现场,作业过程(操作设备、装卸、运输等)本项目存在交叉立体作业现场,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触电各种电器、配电室、变压器及带电作业、用电场所作业环境电气设备、发电系统不符合规范或漏电,与人体接触发生触电事故。操作人员在检修维护过程中违章操作,未穿戴有效的防护用品,与带电体接触,导致触电伤害。噪声和振动机泵、电机、气体放空作业噪声和振动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噪声还会使生产率下降,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工伤。

931.1重大危险源辨识(1)物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原料液态燃,液态燃按2-3天储存,以丙烷为主要成分的车用液化石油气和重组分按2-4天储存,丙烯也按2.5天储存。储罐区,液态烧(主要成分是丙烯)的产量为857m3/d,液态燃的密度按0.58X10'kg/m3计算,液态燃储量为1491.183精丙烯的产量为293m3/d,密度为0.5X103kg/m3,则丙烯的储量为366.251,丙烷的产量为48m3/d,丙烷的密度为0.58X103kg/m3,则丙烷的储量为69.6to装置区液态燃的流量3.125t/10min,精丙烯的流量为0.96t/10min,丙烷的流量为0.158t/10min乙烷的流量为0.07t/10min,C4组分的流量1.95t/10mino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各物质的临界量见表1-80表1-8物质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生产场所临界量储存场所临界量物质易燃液体闪点<28℃2t20t液态烧、重组分(C4、C5)、丙烯、乙烷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It10t丙烷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区+立+一+级之1QQ、Q式中,的,效,…心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辨识:1)储罐区实际量与临界量进行比较得,液态烧储罐、丙烷储罐、丙烯储罐都构成了重大危险源。2)g3.125/2+0.96/2+0.158/1+1.95/2=3.1755>1,因此生产装置也构成了重大危险源。

94(2)压力管道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压力管道构成重大危险源。1)长输管道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DN>300mm的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N200mm。3)工业管道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N100mm的管道;②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N100mm,设计压力24MPa的管道;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N100mm,设计压力出MPa,设计温度为00℃的管道。由于可研报告中未提供有关压力参数,无法对压力管道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建议对碳四、气体分储管道等按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压力管道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管理。(3)压力容器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构成重大危险源。

95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KllMPa,且PVN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本项目中各点操作压力都大于2.0MPa,且PVN100MPa-m3,都构成重大危险源,应对塔器按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管理。1.4事故案例2006年6月28日上午8时05分,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40万t/年气体分储装置E—507冷凝器盖头处发生泄漏引发爆炸火灾。1.4.1爆炸起火经过及处置情况2006年6月28日凌晨3时,40万t/年气体分镭装置开车进料,4时,分储装置的脱乙烷塔E-507冷凝器开始进料循环,7时30分操作员在巡检时发现脱乙烷塔E-507冷凝器盖头处物料泄漏,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置。7时50分,8名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发现E-507冷凝器4个盖头处物料正在大量喷出,在通知操作室和现场准备按紧急预案进行处置中,因泄漏处量大,响声剧增,维修人员迅速撤离现场。8时5分,当维修人员从装置下至地面时,听到E-507冷凝器发生爆炸声响,并看见着火。8时6分,石化公司消防支队接到报警,8时9分到达现场,出动各类消防车辆26台、100余名指战员,全力以赴组织灭火。8时15分,操作工人将气体分储装置物料和电源切断,降压泄压,关闭所有与装置外部连接的阀门,装置紧急停工。同时,石化公司启动环境保护紧急预案,组织人员封堵雨排系统,封闭所有进入黄河的排放口,设立现场围堰,将消防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启用3万m。应急调节池。8时25分,E-507冷凝器南侧上方经过脱丙烯塔回流罐管线被火烧破裂,管道内的C2、C3物料喷射出一条直径3〜5m、长20m的火龙,火势瞬间扩大,造成在东面热油泵房平台上灭火的石化公司消防支队队员1人牺牲,10人受伤。8时40分,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调集7个消防中队,22台消防车199名官兵到达火场增援灭火。9时40分,火势得到控制。为了防止明火扑灭后,常压下液化燃汽化扩散,造成二次爆炸的危险,采取了控制燃烧、周边冷却的方法,使残留在冷凝器内的液态燃燃净。21时35分余火全部熄灭。

96火灾扑救过程中,对周围大气和黄河水质定时取样监测分析,未发生污染。1.4.2液态垃泄漏的原因2006年5月26日分储装置按规定检修停工,6月4日一15日检修完毕。检修中因无液压紧螺栓设备,在紧E-507冷凝器头盖封头螺栓时,用手工操作,造成E-507冷凝器封头螺栓紧固未达到工艺要求。E-507冷凝器检修后,只对管程进行了压力测试,没有按检修规定对壳程进行压力测试。当E-507冷凝器壳程压力升到2.11MPa时,封头螺栓紧固程度不能满足耐压要求,使液态燃从E—507冷凝器封头壳程垫片处发生泄漏。1.4.3排除液态燃泄漏爆炸起火原因(1)排除高温热体引起液态燃可燃气体爆炸。液态燃最低自燃点为455℃,而提取附近所有装置设备和油管道的DCS曲线图证实,温度均在100℃以下。(2)排除使用有火花工具引起液态燃可燃气体爆炸。检修人员在设备泄漏进行抢修时,将火花工具带到事故现场,如维修敲打产生火花,可引起液态燃爆炸可燃气体爆炸,会伤害到检修人员。经对8名检修人员检查未见燃烧痕迹。对8名检修人员询问,证言一致,均反映在将下至地面时才发现爆炸起火。(3)排除电气设备引起液态燃可燃气体爆炸。现场勘查证实,照明灯具和空气冷却器电机的防爆类行、级别和温度,均符合液态烽防爆规定。(4)排除检修人员人体静电引起液态燃可燃气体爆炸。装置是钢制支架,接地电阻最大为1.8Q,检修人员要从地面上到二层,要经过钢架梯上去,会导除人体静电,加之夏天检修人员穿衣单薄,不易积累静电。检查未发现检修人员静电放电的痕迹。(5)排除高速喷出的液态烧与管壁摩擦产生静电引起液态燃可燃气体爆炸。E-507冷凝器管壁接地电阻最大值为1.8Q,依据《防火手册》和《石油化工防火防爆手册》静电内容所述:“静电是微弱电荷,电阻很大也容易导走,只要接地电阻小于1X10Q就不宜发生静电积累”。高速喷出的液态燃与管壁摩擦产生静电,由于接地良好,不易聚积电荷。(6)排除高速喷出的液态烧与空气接触,使空气带电,形成带电空气“云

97团”,产生静电引起液态燃可燃气体爆炸。依据《防火手册》和《石油化工防火防爆手册》“空气的击穿电压为35000V/cm,当大气湿度超过70难以发生静电积累和放电事故。”发生爆炸火灾时,现场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8〜79。1.4.4液态燃泄漏爆炸起火的原因检修人员在安装E-507冷凝器头盖时,未将缠绕在波齿垫片的塑料薄膜拆下,高速喷出的液态煌使缠绕塑料薄膜的波齿垫产生静电,与罐壁放电引起泄漏液态燃混合蒸气爆炸,造成火灾。

98附件二安全评价方法简介本次安全预评价拟采用如下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TNT当量法、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分析。下面对各种选定的安全评价方法作简单介绍。2.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afetyCheekList,简称SCL)简便灵活,是安全评价的常规方法,具有简便、实用、有效的特点,常常用于对安全生产管理,对熟知的工艺设计、物料、设备或操作规程进行分析,也可用于新开发工艺过程的早期阶段,识别和消除在类似系统的多年操作中所发现的危险。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国家、地区、行业等相关的标准、法规编制检查表,针对检查内容判断是否、有无,从而找出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疏漏、隐患、问题,并提出在工程设计、建设或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于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99③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和系统产生的影响;④对己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①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②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③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④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⑤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⑥制定危险防范措施。分析的结果最终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2—1。表2-1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失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失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失,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2.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简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由美国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研究了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危险性后提出的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

100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E和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C共三个因素,三个因素又可用具体的分值来量化其程度,而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愈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愈大。以下分别对三个因素的分值评定予以叙述。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实际发生的概率有关。一般将能予见到的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为定10分,而将完全意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分,在两者之间根据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同时在0.1分和1分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综合考虑后定出L值的赋值表(见表2-2)。表2-2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性(L)赋值表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分值完全会被予料到10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0.5相当可能6极不可能0.2不经常,但可能3实际上不可能0.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1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环境次数愈多,时间愈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愈大。一般将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频率分值定为1。分,将一年仅出现几次于作业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定为1分,中间插入逐日、每周、每月暴露频率分值,形成下述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的分值表(表2-3)。表2-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赋值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分值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10每月暴露一次2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6每年几次出现1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3非常罕见暴露0.5

101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就工伤事故而言,可从轻伤到多人死亡。为此,将需救护的轻微伤害分值定为1分;将造成多人死亡的结果规定为100分,在1〜100分值之间插入其它伤害情况的中间分值,构成综合分值表(见表2-4)。表2-4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性(C)赋值表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10人以上死亡100严重致残7数人死亡40有伤残31人死亡15轻伤,需救护14)作业条件危险性D根据L、E、C三个因素的分值,按公式D=L・E-C计算出作业条件危险性D的分值。按(表2-5)对照其危险程度,得出结论。表2-5危险程度分级表危险程度分值危险程度分值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732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20-7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160-3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2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70-1602.4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版)是针对工艺过程中的物质、设备、数量、工艺参数、泄漏、贮运等火灾、爆炸及毒性的危险性、有害性,通过逐步推算的方法,求出其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及其等级的一种方法。该法首先确定单元固有的火灾、爆炸指数(F&EI)及危险等级,详见表2-6。表2-6F&EI危险等级F&EI1-6061-9697-127128~158>159危险等级最轻较轻中等很大非常大然后,再通过安全措施补偿的办法,以降低单元的危险程度,确定是否

102达到可接受程度;并进一步确定单元危险区域的平面分布和影响程度,据此,定量计算单元危险系数和基本及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以表征单元危险性的风险程度。具体评价步骤见图2-1。图2-1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流程图附件三定性、定量分析危险有害程度3.1固有危险程度分析该装置生产中存在物质大多为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有液态烧、丙烷、

103乙烷、丙烯、重组分(C4、C5),其火灾危险性都为甲类。表3-1气体分储装置物质数据表序号「•序名称涉及的危险物质危险性物料流量(t/h)状态所在的作业场所或设备湍度C压力MPaTNT当量(t)1脱丙烷工液态烧易燃18.75气态脱丙烷塔74551C2、C3组分易燃7.061气态49.52.0重组分易燃11.689气态107.92.052脱乙烷工序乙烷易燃0.361气态脱乙烷塔53.82.7385C3组分易燃6.7气态64.82.753精丙烯塔工序丙烯易燃5.752气态精丙烯塔48.12.0332丙烷易燃0.94859.02.1根据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有关工艺中物质数量,是在10分钟内从单元中或相连的管道中可能泄露出来的可燃物的量。从以上表中分析可知,脱丙烷工序液态烧、C2、C3和重组分的流量总共为18.75t/h,按十分钟来算,流量为3.125吨。所能放出的能量为82.642X106©,脱乙烷塔十分钟的流量为L176t,所放出的热量为57.711Xl&KJ,精丙烯塔十分钟的流量为1.123放出的热量为49.75XiaKJ,。根据公式:式中:A——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取值范围为0.02〜14.9%;取3%oWTNT——蒸气云的TNT当量,kg;W,一—蒸气云中燃料的总质量,kg;Qt——燃料的燃烧值,kj/kg;Qtnt——TNT的爆热,Qm=(4.12~4.69)X103kJ/kgo

104得:脱丙烷塔工序混合物泄漏爆炸的TNT当量为:Wtnt=551kg。由计算可知,脱乙烷塔工序的和精丙烯塔工序,根据TNT当量法得知TNT当量分别为385kg和332kg。3.1安全检查表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7)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编制建设项目综合安全检查表对拟建项目进行安全评价。表3-2选址和总体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序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标准检查记录结论一、厂址选择1.1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该项目所在地为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盛马公司内),有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土地租用协议。其选址及建设内容已经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准予备案(《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号:川投资备[5109230807294]1630#)).合格

1051.2化工企业的厂址选择应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燃环境和社会环境,认真收集拟建地区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区域规划等基础资料,进行多方案论证、比较,选定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交通方便、符合环境和安全卫生要求的建设方案。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项目选址于大英县工业园区,经济合理、交通方便。合格1.3选择厂址应充分考虑地震、软地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质因素以及飓风、雷暴、沙暴等气象危害,采取可靠技术方案,避开断层、滑波、泥石流、地下溶洞等比较发育的地区。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指出该项目场地无不良地质现象。合格1.4厂址应不受洪水、潮水和内涝的威胁。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本项目给排水系统依托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格1.5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规划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电源。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第2.0.5条本项目水、电依托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资源。合格1.6化工企业的厂址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按工厂生产类型及安全卫生要求与城镇、村庄和工厂居住区保持足够的间距HG2057I-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本项目厂址位于大英县工业园区内。合格1.7化工企业厂址必须考虑当地风向因素,一般应位于城镇、工厂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方向。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符合要求。合格

1061.8厂区具体定位应与当地现有和规划的交通线路、车站、港口进行顺捷合理的联结。厂前区尽量临靠公路干道;铁路、索道和码头应在厂后、侧部位,避免不同方式的交通线路平面交叉。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符合规划要求合格1.9厂址宜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供应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及协作条件好的地区。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本项目所需原料部分源于盛马化工,产品回供盛马化工。合格1.10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与居住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100m(丙类装置或设施防火距离可减少25%)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第4.5.4条装置周围100米内无村庄、居民区。合格1.11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与厂外公路(路边)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20m(丙类装置或设施防火距离可减少25%)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第4.5.4条距离厂外公路的距离为200多米合格1.12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与变配电站(围墙)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50m(丙类装置或设施防火距离可减少25%)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第4.5.4条符合要求1.13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与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1.5倍塔杆高度(丙类装置或设施防火距离可减少25%)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第4.5.4条不涉及合格1.14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与通航江、河、海岸边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20m(丙类装置或设施防火距离可减少25%)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第4.5.4条盛马化工厂区距郑江115米。合格

1071.15甲类工艺装置或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30m»当一个装置的成品直接进入另一个装置时两个装置的防火间距可减小但不应小于15m,丙类之间不应小于10m.GB50160-92(1999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与周边装置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合格二、平面布置2.1应根据厂内各生产系统及安全、卫生要求进行功能明确、合理分区布置,分区内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通道和间距。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各功能区分区明确,道路及厂房间距合理合格2.2厂区内火灾危险较高、散发烟尘、水雾和噪音的生产部份应布置在下风方位,污水处理、料场、仓库应分别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可研中的总图布置已考虑了相关的要求,详见总平面布置图。合格2.3厂区道路应根据交通、消防和分区的要求合理布置。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按功能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以通道分割,合格2.4厂区面积大于5万itP的化工企业应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大型化工厂的人流和货运应明确分开,大宗危险货物运输须有单独路线,不与人流及其它货流混行或平交。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人流和物流出入口分开设置合格2.5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外,不得设置其它居住房屋。GBZ1-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无居住房屋合格2.7联合装置,甲A类工艺设备或其房间与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的距离不应小于15m,与甲B类中间储罐距离不应小于9moGB50160-92(1999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工艺设备与工艺控制室的距离符合安全距离合格三、建(构)筑物

1083.1厂房建筑耐火等级符合国家火灾危险性类别规定要求。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研中己考虑相关防火防爆措施。合格3.2厂房建筑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合格3.3厂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和自然采光。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露天设置,作业场所考虑设置通风设施合格3.4厂区道路应根据交通、消防和分区的要求合理布置,力求顺通。危险场所应为环行,路面宽度按交通密度及安全因素确定,保证消防、急救车辆畅行无阻。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厂区道路设置为环形合格3.5厂房内应设有消防栓,其水量应符合规定,厂房内应按规定种类、数量配置移动式灭火器材。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研中有提及合格3.6具有易燃易爆的工艺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宜按生产特点,集中联合布置,采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构)筑物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易燃易爆的装置都采用采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构)筑物合格评价小结:通过采用综合安全检查表对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建(构)筑物三个方面进行逐项对照检查,共检查了28项,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经分析得出下述结论:(1)拟建项目选址、立项目符合法定程序,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第40号令)规定的产业政策。(2)项目与周围企业、交通线、河流、居民点的距离符合安全卫生、防火规定。(3)项目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

109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布置。(4)该项目的消防、厂房建筑配备基本符合安全要求。(5)拟建项目的选址、平面布置和建(构)筑物设计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安全要求。

1103.1预先危险性分析气体分储装置单元和供配电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详见附表3-2和表3-3。(1)气体分镭装置单元表3-3气体分储装置单元预先分析评价潜在事故危险因素存在场所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火灾1、C4组分、乙烷、丙烯及LPG组分泄露。2、电气火灾。1、装置中塔器、容器及连接管道。2、储罐。3、电气设备、电气线路。1、原料、产品泄露、有外界火源。2,电气设备故障。3、电气设备检查维护不到位。4、电线绝缘老化。人员伤亡、系统损坏IV1、加强检查,确保设备及设备连接处密闭,防止可燃物质泄漏。2、杜绝外界火源。3、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维护和维修。4、定期进行电气线路的维护,防止电线绝缘老化。5、严格按执行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炸1、C4、乙烷、丙烯爆炸。2、压力容器爆炸。1、装置中反应器、塔器、容器及连接管道。2、原料储罐。1、C4、乙烷、丙烯泄漏,有外界火源。3、合成气体分播时,乙烷、丙烷、C4比例不当;物料泄漏:自动控制系统故障。4、原料及产品管道泄漏。5、设备连接处物料泄漏。6、压力表、安全阀失灵。7、作业场所通人员伤亡、系统损坏IV1、加强检查,防止物料泄漏。2、杜绝外界火源。3、严禁储罐过量充装。4、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混存隔离贮存;满瓶与空瓶应分开整齐放置。5、严格规程、正确操作、禁止撞击、远离明火。6、定期检定压力容器、压力表、安全阀。7、定期维护自动控制系统,保证安全联锁有效。

111风不良。中毒1、甲醇泄漏;2、C4组分、气体分储储分及LPG组分泄露3、检修、抢修作业时接触有毒物料。1、甲醇储罐。2、管道及连接处。3、反应器、精帽塔及装置中的其他容器、设备。1、管道设备腐蚀穿孔。2、密封损坏。3、未设置报警装置或报警装置失灵。4、通风不良或抽风设备故障。5、未按要求配戴个人防护用品。6、检修、维修、抢修时,罐、槽、塔、器、管、阀等中的有毒有害物料未彻底清洗干净。7、毒物浓度超标。8、缺乏泄漏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9、在有毒现场无相应的防毒过滤器、面具、空气呼吸器以及其它有关的防护用品。10、防护用品物料跑损、人员中毒、死亡。III1、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消除泄漏的可能性与"火灾、爆炸”防范措施相同。2、在可能发生产毒气泄漏的区域安全浓度检测报警器;3、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5、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6、严防车辆行驶时撞坏管线、管架桥、其它设备;7、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①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②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8、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检修时,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有毒物料生产及储存场所安装水喷淋系统。9、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它劳

112选型不当或使用不当;11、救护不当;12、在有毒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动防护用品:10、组织管理措施①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②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的方法及其急救法,建立毒物周知卡;③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④设立危险、有毒标志;⑤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⑥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毒、的急救处理能力。窒息1、窒息性气体(如C4组分、氮气);2、检修、抢修作业或发生火灾爆炸时缺氧。1、装置中反应器、塔器、容器及连接管道。2、检修设备时易燃物质未放尽。3、氮气管道泄露。1、生产过程中C4、氮气泄漏,且有积聚;2、检修、维修、抢修时,罐、槽、塔、器、管、阀等中的有毒有害物料未彻底清洗干净,造成中毒或缺氧:3、在容器内作业时缺氧;4、毒物及窒息性物质浓度超标;5、通风不良;6、缺乏泄漏物物料跑损、人员窒息111、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防止物料泄漏。2,在可能发生产C4、氮气泄漏的区域安装浓度检测报警器;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5.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6、严防车辆行驶时撞坏管线、管架桥、其它设备;7、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①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②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

113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7、不清楚泄漏物料的种类,应急处理不当;8、在缺氧、室息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9、救护不当。关人员至安全处。8、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检修时,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有毒物料生产及储存场所安装水喷淋系统。9、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它劳动防护用品;11、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的方法及其急救法,建立毒物周知卡;12、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高温灼烫高温物料(如蒸气等)、高温环境(精福塔)1、管道。2、精储塔。1、气体分馆时高温物料泄漏、蒸汽泄漏。2、密封件损坏、紧固件松动;3、工作时人体无意触及高温器体表面;4、人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5、违章操作。导致人员灼烫伤、财产受损II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管理,防止物料泄漏。2、选用质量合格管线、容器等,并精心安装;合理选用防腐材料,保证焊缝质量及连接密封性;3、定期检查跑、冒、滴、漏,保持塔、器、管阀完好,保护保温层完好无缺;4、高温管道、设备必须进行保温;5、设立警示标志。6、加强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114触电伤害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整个装置区1、设备漏电;2、安全距离不够(如架空线路、室内线路、变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3、绝缘损坏、老化:4、保护接地、接零不当;5、手持电动工具类别选择不当,疏于管理;6、防护用品和工具质量缺陷或使用不当;7、雷击(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8、手及人体其它部位、随身金属物品触及带电体,或因空气潮湿,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电击穿;9、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10、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11、防护用品、人员伤亡、引发二次事故III1、电气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动作条件相符,并定期检查、检测、维护、维修、保持完好状态;2、采用遮拦、护罩、箱匣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3、架空、室内线、所有漏电设备及其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4、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和三相接零:5、金属容器或有空间内作业,宜用12伏电设备,并有监护;6、电焊机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定期检测漏电,电焊作业者穿戴防护用品,注意夏季防触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7、根据作业场所特点正确选择I、H、HI类手持电动工具,确保安全可靠,并根据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9、坚持对员工的电气安全操作和急救方法的培训、教育;10、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严禁"三违";

115电动工具使用方法不当;12、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工违章操作。11、对防雷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12、制定并执行电气设备使用、保管、检验、维修、更新程序;13、特种气设备执行培训、持证上岗,专人使用制度;14、按制度对强电线路加强管理、巡查、检修。机械伤害机械转动伤及人体机泵、电机1、在生产检查、维修设备时,不注意而被碰、割、戳、碾、挤等;2、衣物等被绞入转动设备;3、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4、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穿戴;5、违章作业。人体伤害111、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观察;2、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3、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设备转动部分设置防护罩(如外露轴等);5、危险运动部位的周围应设置防护栅栏;6、机器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物体打击物体坠落;物体弹击。作业过程1、高处有未被固定的物体被碰撞或风吹等坠落;2、工具、器具等上下抛掷;3、设施倒塌:4、爆炸碎片抛掷、飞散:5、物体弹击或挤压: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11、高处作业要严格遵守"十不登高";2、避免高处作业区和其它有规范危险区域行进和停留;3、高处需要的物件必须合理摆放并固定牢靠;4,及时清除、加固可能倒塌的设施;5、堆垛要齐、稳、牢,常检查铲车,不能故障运行;

1166,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7、未戴安全帽:8、在高处作业区域内行进、停留;9、燃爆事故波及。6、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杜绝"三违":7、加强防止物体打击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8、作业人员、进入现场的其他人员都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特别是安全帽。高处坠落进行登高架式、检查、检修等作业整个装置区1、高处作业有洞无盖、临边无栏,不小心造成坠落;2、无脚手架、板,造成高处坠落;3、梯子无防滑措施,或强度不够、固定不牢造成跌落;4、高处行道、塔杆、贮罐扶梯、管线架桥及护栏等锈蚀,或强度不够造成坠落;5、未穿防滑鞋或防护用品穿戴不当,造成滑跌坠落:6、在大风、暴雨、雷电、霜冻、积雪条件人员伤亡111、登高作业人员必须在身心健康状态下登高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十不登高2、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滑鞋、紧身工作服、安全帽,系好安全带;3、事先搭设脚手架等安全设施;4、在屋顶、塔杆、贮罐等高处作业顶设防护栏杆、安全网;5、入罐进塔工作时要检测毒物深度氧含量,并有现场监护;6、上下层交叉作业顶搭设严密牢固之中间隔板、罩棚作隔离:7、临边、洞口要做到"有洞必有盖""有边必有栏"以防坠落:8、安全带安全网、栏杆、护墙、平台要定期检查确保完好:

117下登高作业,不慎跌落;7、吸入有毒、有害气体或氧气不足、身体不适造成跌落;8、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9、无脚手架和防规范措施,踩空或支撑物倒塌;10、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挂结不可靠;11、安全带、安全网损坏或不合格;13、违反"十不登高”规定;14、情绪不稳定,疲劳作业、身体有疾病、工作时精力不集中。9、六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霜冻、大雾、积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尽可能避免高处作业;10、可以在地面做的作业,尽量不要安排在高处做,即”尽可能高处作业平地做”;11、加强对登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12、坚决杜绝登高作业中的“三违"。噪声各类泵、电机等噪声机泵、电机1、作业人员在电机、泵房等噪声强度大的场所作业;2、装置没有减振、降噪设施;3、减振、降噪听力损伤和身体伤害111,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2、设置减振、声阻尼等装置;3、佩戴适宜的护耳器;4、实行时间防护,即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

118设施无效:3、未戴个体护耳器:4、护耳器和面罩无效;①选型不当;②使用不当;③己经失效。不必要的停留时间评价小结:根据表3-2预先危险性评价分析可知,气体分储装置单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火灾(iv级)、爆炸(iv级)、中毒(in级)、窒息(H级)、高温灼伤(in级)、触电伤害(in级)、机械伤害(n级)、物体打击(II级)、高处坠落(H级)、噪声(II级)危险、有害因素。(2)供配电单元表3-4供配电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潜在事故危险因素触发事件现象形成事故原因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触电漏电绝缘损坏雷电1.电气设备漏电;2.绝缘老化、损坏;3.安全距离不够;4.保护接地、接零不当:5.手持电动工具绝缘损坏;6.雷击。人及电.•流人的问过mAL体触带体2.通过体时超30SO1.手及人体其它部位、手持金属物体触及带电体;2.使用的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3.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4.在潮湿环境、狭小间电员、亡人触电伤III1.按规定设备、线路采用与电压相符,使用与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的绝缘体,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2.使用有足够机械强度和耐火性能的材料,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防护装置,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防止人体接近或触及带电体;3.根据要求对用电设备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119焊等作业,无人监护;5.电工违章作业、非电工违章电气作业。4.电焊机接线端不能裸露,绝缘不能损坏,注意检测有否漏电现象,电焊时要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应注意防触电问题,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焊割要有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5.根据作业场所要求正确选择手持电动工具,并做到安全可靠;6.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火灾气灾载路缘坏电火过短绝损1.电气线路不合规格及超负荷运行:2.配电箱违反规程私拉乱接临时线;3.电气线路、接线盒等缺乏检查维修,未能及时排除事故隐患;4.接地不良。缘击■电短或阻元因触良触过绝被彖压源路高抗件接不接点热1.元器件突发故障,未能及时排除;2.静电火花;3.雷击等。员亡火成,济失人伤失造停产经损III1.建筑物要用非燃烧材料建造;2.配电箱要采用消除静电措施;3.电缆沟要采用防潮和防鼠咬的措施,电缆线与配电箱的连接耍有锁口装置或采用焊接加以固定;4.配电箱外应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5.凡属电气改线或临时用线必须由正式电工进行安装操作;6.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培训教育,以及急救方法;7.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严禁”三违”:8.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状态,使之有可靠的保护作用;9.做好变、配电室、电气线路和单相电气设备、安全作业和运行。单元小结:通过对该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法分析评价,该项目存在

120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电气火灾、触电,危险等级均为三级。3.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本节采用作业危险性评价对气体分镭装置单元进行评价,以考查是否采取安全措施并且有效的降低危险性。分析结果见附表3-50表3-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汇总表项目—LECD主要危害类型危险程度乙烷子单元3615270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噪声高度危险精丙烯子单元3615270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噪声高度危险丙烷子单元3615270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窒息高度危险储存单元1640240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窒息高度危险评价小结:根据表3-5作业条件分析可知,丙烷子单元、乙烷子单元、精丙烯子单元、储存单元的危险程度为“高度危险因此需要通过建设单位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进行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事故,对各类重要设备设施生产运行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避免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2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采用Dow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气体分储装置装置进行评价,将该装置分为两个子单元,即脱丙烷子单元、脱乙烷子单元、精丙烯单元来进行定量危险性评价。

121表3-6脱丙烷子单元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评价单元脱丙烷子单元贮存设备中的物料液态烧操作状态连续操作物质系数(单元温度超过60℃时应注明):21(以丙烯的物质系数为准)1、一般工艺危险危险系数范围采用危险系数(1)基本系数1.001.00A、放热化学反应0.30-1.250.5B、吸热反应0.20-0.400C、物料处理与输送0.25-1.0505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0.25〜0.900.6E、通道0.20〜0.350.2F、排放和泄漏控制0.25〜0.50().5一般工艺危险系数(B)3.32、特殊工艺危险基本系数1.001.00A、毒性物质0.20-0.800.2B、负压(<500mmHG)0.500C、爆炸极限范围内及其附近的操作惰性化——未惰性化——1、罐装易燃液体、气体0.500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0.300.303、一直在燃烧范围内0.800D、粉尘爆炸0.25〜0.300E、压力操作压力高于大气压0.35F、低温0.20〜0.300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重量

1221,工艺中的液体或化气体(泄漏lOmin,液态烽混合物泄漏3」25t,工艺过程中燃烧放出的总热量为82.642X106KJ,BP78.33xlO6Btu.Lb)0.12、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3、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0H、腐蚀与磨蚀0.10-0.750I、泄漏——接头和填料0.10-1.500.30J、使用明火设备0K、热油热交换系统0.15-1.150L、转动设备0.500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2.25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1XF2)=F37.425火灾、爆炸指数(F3xMF=F&EI)156表3-7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G)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a、应急电源0.980.98f、情性气体保护0.94-0.960.94b、冷却装置0.97-0.990.97g、操作指南、规程0.91-0.990.91C、抑爆装置0.84-0.980.84h、化学活泼性物质检查0.91-0.980.91d、紧急切断装置0.96-0.990.96i、其他工艺危险分析0.91-0.980.93e、计算机控制0.93-0.990.93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O.5161表3-8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a、遥控补偿0.96-0.980.98C、排放系数0.91-0.970.91b、卸料/排空装置0.96-0.980.98d、联锁装置0.980.98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0.8565

123表3-9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2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2a、泄漏检测装置0.980.94f、水幕0.94-0.980.9880.97-0.990.97g、泡沫灭火装置0.91-0.990.94C、消防水供应系统0.84-0.980.94h、手提式灭火器0.91-0.980.98d、特殊灭火系统0.91-0.990.91i、电缆保护0.91-0.980.94e、喷洒系统0.74-0.970.97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0.6420酸化反应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ixC2xC3=0.2838通过分析可知:脱丙烷反应子单元MF=21,工艺单元危险系数为7.425,F&EI=156,在未采取补偿前危险等级为很大。补偿后F&EI=156X0.2838=44.2728,危险等级为最轻。确定破坏系数P,MF=21,F3=7.425;查图得:P=0.82;补偿前暴露半径R=156X0.256=39.936m;补偿后暴露半径Ri=39.936X0.2838=11.3338m;补偿前暴露区域面积S=JiR2=5008m2;补偿后暴露区域面积Si=JiRi-403.349m2o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G=0.82ZA=0.82A式中:Z一增长系数取值为1.0A一暴露区域原来成本(在计算中不预测出具体数值)确定最大基本可能财产损失BaseMPPDBaseMPPD=PG=0.82x0.82A=0.6724A确定最大实际可能财产损失ActualMPPDAutualMPPD=CBaseMPPD=0.2838x0.0.6724A=0.1908Ao

124表3“0脱乙烷塔子单元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评价单元催化蒸储子单元贮存设备中的物料乙烷、丙烷、丙烯操作状态连续操作物质系数(单元温度超过60℃时应注明):21(以丙烯的物质系数为准)1、一般工艺危险危险系数范围采用危险系数(1)基本系数1.001.00A、放热化学反应0.30-1.250.5B、吸热反应0.20-0.400C、物料处理与输送0.25-1.0505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0.25〜0.900.6E、通道0.20〜0.350.2F、排放和泄漏控制0.25-0.500.5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i)3.32、特殊工艺危险基本系数1.001.00A、毒性物质0.20-0.800.2B、负压(<500mmHG)0.500C、爆炸极限范围内及其附近的操作惰性化——未惰性化——1、罐装易燃液体、气体0.500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0.300.303、一直在燃烧范围内0.8()0D、粉尘爆炸0.25〜0.300E、压力操作压力高于大气压0.35F、低温0.20〜0.300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重量

1251、工艺中的液体或化气体(泄漏lOmin,碳二、碳三组分的1.1761,工艺过程中燃烧放泄漏的量为的总热量为57.711X106KJ,即54.70xl06Btu.Lb)0.12、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3、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0H、腐蚀与磨蚀0.10-0.750I、泄漏——接头和填料0.10-1.500.30J、使用明火设备0K、热油热交换系统0.15-1.150L、转动设备0.500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2.25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1XF2)=F37.4255火灾、爆炸指数(F3xMF=F&EI)156表3-11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G)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a>应急电源0.980.98f、情性气体保护0.94~0.960.94b、冷却装置0.97-0.990.97g、操作指南、规程0.91-0.990.91C、抑爆装置0.84-0.980.84h、化学活泼性物质检查0.91-0.980.91d、紧急切断装置0.96-0.990.96i、其他工艺危险分析0.91-0.980.93e、计算机控制0.93-0.990.93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0.5161表3-12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a、遥控补偿0.96-0.980.98C、排放系数0.91-0.970.91b、卸料/排空装置0.96-0.980.98d、联锁装置0.980.98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0.8565

126表3-13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2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2a、泄漏检测装置0.980.94f、水幕0.94〜0.980.9880.97〜0.990.97g、泡沫灭火装置0.91〜0.990.94C、消防水供应系统0.84〜0.980.94h、手提式灭火器0.91〜0.980.98d、特殊灭火系统0.91-0.990.91i、电缆保护0.91-0.980.94e、喷洒系统0.74〜0.970.97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0.6420酸化反应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ixC2xC3=0.2838通过分析可知:脱乙烷子单元MF=21,工艺单元危险系数为7.425,F&EI=156,在未采取补偿前危险等级为很大。补偿后F&EI=156X0.2838=44.2728,危险等级为最轻。确定破坏系数P,MF=21,F3=7.425;查图得:P=0.82;补偿前暴露半径R=156X0.256=39.936m;补偿后暴露半径Ri=39.936X0.2838=11.3338m;补偿前暴露区域面积S=orR2=5008m2;补偿后暴露区域面积SknR,2=403.349m2o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G=0.82ZA=0.82A式中:Z——增长系数取值为1.0A——暴露区域原来成本(在计算中不预测出具体数值)确定最大基本可能财产损失BaseMPPDBaseMPPD=PG=0.82x0.82A=0.6724A确定最大实际可能财产损失ActualMPPDAutualMPPD=CBaseMPPD=0.2838x0.0.6724A=0.1908Ao

127表3-14精丙烯子单元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评价单元精丙烯子单元贮存设备中的物料丙烷、丙烯操作状态连续操作物质系数(单元温度超过60℃时应注明):21(以丙烯的物质系数为准)1、一般工艺危险危险系数范围采用危险系数(1)基本系数1.001.00A、放热化学反应0.30-1.250.5B、吸热反应0.20-0.400C、物料处理与输送0.25-1.0505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0.25-0.900.6E、通道0.20〜0.350.2F、排放和泄漏控制0.25-0.500.5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i)3.32、特殊工艺危险基本系数1.001.00A、毒性物质0.20-0.800.2B、负压(<500mmHG)0.500C、爆炸极限范围内及其附近的操作惰性化——未惰性化——1、罐装易燃液体、气体0.500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0.300.303、一直在燃烧范围内0.8()0D、粉尘爆炸0.25-0.300E、压力操作压力高于大气压0.35F、低温0.20-0.300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重量

1281、工艺中的液体或化气体(泄漏lOmin,碳二、碳三组分的1.1761,工艺过程中燃烧放泄漏的量为的总热量为57.711X106KJ,即54.70xl06Btu.Lb)0.12、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3、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0H、腐蚀与磨蚀0.10-0.750I、泄漏——接头和填料0.10-1.500.30J、使用明火设备0K、热油热交换系统0.15-1.150L、转动设备0.500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2.25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1XF2)=F37.4255火灾、爆炸指数(F3xMF=F&EI)156表3-15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G)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a、应急电源0.980.98f、情性气体保护0.94-0.960.94b、冷却装置0.97-0.990.97g、操作指南、规程0.91-0.990.91C、抑爆装置0.84-0.980.84h、化学活泼性物质检查0.91-0.980.91d、紧急切断装置0.96-0.990.96i、其他工艺危险分析0.91-0.980.93e、计算机控制0.93-0.990.93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0.5161表3-16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a、遥控补偿0.96-0.980.98C、排放系数0.91-0.970.91b、卸料/排空装置0.96-0.980.98d、联锁装置0.980.98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0.8565

129表3-17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2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2a、泄漏检测装置0.980.94f、水幕0.94〜0.980.9880.97〜0.990.97g、泡沫灭火装置0.91〜0.990.94C、消防水供应系统0.84〜0.980.94h、手提式灭火器0.91〜0.980.98d、特殊灭火系统0.91-0.990.91i、电缆保护0.91-0.980.94e、喷洒系统0.74〜0.970.97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0.6420酸化反应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ixC2xC3=0.2838通过分析可知,精丙烯子单元MF=21,工艺单元危险系数为7.4255,F&EI=156,在未采取补偿前危险等级为很大。补偿后F&EI=156X0.2838=44.2728,危险等级为最轻。确定破坏系数P,MF=21,F3=7.425;查图得:P=0.82;补偿前暴露半径R=156X0.256=39.936m;补偿后暴露半径Ri=39.936X0.2838=11.3338m;补偿前暴露区域面积S=orR2=5008m2;补偿后暴露区域面积SknR,2=403.349m2o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G=0.82ZA=0.82A式中:Z——增长系数取值为1.0A——暴露区域原来成本(在计算中不预测出具体数值)确定最大基本可能财产损失BaseMPPDBaseMPPD=PG=0.82x0.82A=0.6724A确定最大实际可能财产损失ActualMPPDAutualMPPD=CBaseMPPD=0.2838x0.0.6724A=0.1908Ao

130评价小结:利用道化学对脱丙烷子单元、脱乙烷子单元和精丙烯子单元的Dow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结果分析见表附3-18o表3-18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结果项目脱丙烷子单元脱乙烷子单元精丙烯子单元物质系数MF212121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7.4257.4257.425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补偿前:156,补偿后:47.27补偿前:156,补偿后:47.27补偿前:156,补偿后:47.27危险度级别补偿前彳艮大;补偿后:最轻补偿前彳艮大;补偿后:最轻补偿前彳艮大;补偿后:最轻影响半径R补偿前:40m;补偿后:11m补偿前:40m;补偿后:11m补偿前:40m;补偿后:11m影响区域原来成本AAAA破坏系数P0.820.820.82基本最大可能损失BaseMPPD补偿前:0.6724A补偿前:0.6724A补偿前:0.6724A安全补偿系数C0.28380.28380.2838实际最大可能损失ActualMPPD补偿后:0.1908A补偿后:0.1908A补偿后:0.1908A从表中以看出:(1)通过对脱丙烷子单元、脱乙烷子单元和精丙烯子单元进行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进行定量评价后可知,其危险级别为很大,采取补偿措施后,其危险级别为最轻。在正常的情况下,若出现出现失误,生发泄漏再遇明火,就可能出现火灾、爆炸事故。(2)考虑了安全措施并予以补偿后,其固有危险性能指标都分别降低到最轻。(3)通过安全措施的补偿,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危险,评价单元的最大可能损失可降低到原投资的19.08%o(4)评价单元的影响半径分别40m,采取措施补偿后影响半径分别降至llmo因此,气体分储装置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管道的日常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H8证书编号:APJ-(川)-03血2006Tel:028-86258171

131维护保养,确保装置区安全设施的可靠性,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其安全可靠性是有保证的。

132附件四评价依据4.1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4号,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94号,1997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65号,2007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防护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10)《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1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1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1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5)《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16)《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17)《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19)《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2000]第250号);

133(2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21)《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川安监[2006]370号);(22)《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23)《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危化[2007]121号);(24)《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2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2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2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发[1996]423号);(28)《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29)《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87)工防字第60号);(30)《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3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32)《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33)《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16号)。4.2标准、规范(1)《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134(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7);(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版);(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1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46-83);(14)《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6)《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技术规定》(HG/T20666-99);(17)《消防安全标准》(GB13495-92);(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1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21)《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T20649-1998);(2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23)《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8196-2003);(24)《安全标志》(GB2894-1996);(25)《安全色》(GB2893-2001);

135(26)《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93);(27)《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93);(28)《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93);(29)《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83);(30)《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31)《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32)《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33)《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2005);(34)《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35)《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3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8)《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39)《安全评价通则》(AQ8OO1-2OO7);(40)《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41)《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42)《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技术规范》(SH3022-1999);(4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4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4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4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4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48)《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GB1165-89);

136(4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5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5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OO52-1995);(5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53)《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5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9002-2006);(5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56)《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T620-1997;(5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4.3建设项目相关文件(1)安全评价委托书;(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3)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15万吨/年气体分储及3万吨/年MTBE装置技改项目的情况说明。(4)大英县经济委员会关于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气体分储装置技改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号:大英县技改备案[2008]12号)(5)大连市化工设计院完成的《大英天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年MTBE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6)项目周边关系图;(7)项目平面布置系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