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
1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B.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C.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D.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B.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C.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D.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B.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C.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D.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人讲究同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凡是一个新的王朝建立,都要确定本朝崇尚的颜色,以证明自己统治天下是顺承天意、合乎天德的。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例如,青色就是蓝草(草名)染在素色布上的颜色,而黄色是土地之色,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秦尚黑色,到了汉代,黑、黄、红三色都曾受到尊崇;而唐宋以来,黄色成了最尊贵的色彩,“黄袍”
2成为天子专着的服装。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蓝、绿、灰、白则属于平民。不过,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的语句,紫色于是自官服中废除不用。可见,色彩的应用已逐渐脱离自然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除了色彩之外,服装款式也蕴含着古人的思想追求。以深衣为例,它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左右相交,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深衣背后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顶天立地,为人正直;腰系大带,象征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总之,深衣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华传统美德。【材料二】早在《诗经》中,就有借服饰表现人物身份,寄托人物情感的诗句。“硕人其颀,衣锦褧(jiǒng)衣”,这里的锦绣华服不仅是描绘一个女子的衣着,也显示了她贵妇人的身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衿”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在这里既表明了恋人读书人的身份,也借写对衣服的念念不忘传递出女子相思萦怀之情。周代时,冠服制度确立,规定:天子、诸侯穿衮服,戴冕;大夫穿裨衣,戴冕;平民则只能穿布衣。这一制度在不少成语和古诗文中都有体现,比如成语“冠冕堂皇”就与这一制度有关。古时的王公贵族和武将还要戴“貂蝉冠”,这种冠冕“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是地位的象征,陆游诗句“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还”中的“貂蝉”指的就是达官显贵。到了明代,冠服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服装方面,开始用官服上补子图案的不同来区分官职:文官都用禽类,武官皆用兽类。成语“衣冠禽兽”即源自于此,本指身居高位,但后来渐渐演变成了贬义词。在冠冕方面,因为当官封王的太多,“貂蝉冠”供不应求,貂尾严重不足,只能用狗尾来代替,从而产生了成语“狗尾续貂”。【材料三】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汉族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的第一次融合。赵武灵王发现汉人的上衣下裳和深衣的着装方式不便于作战,于是果断推行短衣长裤的胡服。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使胡服掀起又一个高潮。到宋代胡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可见其流行之广。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也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如清代后期的史书中就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记载。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在彼此融合中不断丰富与发展。20世纪初,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中,中山装与旗袍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男女的主要服装样式。它们的变革融入了时代的特征,糅合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民族特色与外来服装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国古典服装的含蓄、端庄、严谨的风格,又吸取了洋装的实用、简洁、舒适的优点,体现了“洋为中用”的时代精神;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适应了国际化的潮流。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成为外事场合礼仪服装和国际盛会礼服。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APEC会议中,与会女领导人的服装就由立领旗袍礼服裙和直领开襟披风构成,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3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面成语中与服饰文化无关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B.布衣之交C.黄袍加身D.飞禽走兽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面对中国服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文化。B.中国服饰文化对文学、语言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C.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说明中国服装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男女的主要服装样式。D.中国服饰在民族融合、中外交流、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6.2022年,我国将承办第24届冬奥会。服装学院的同学们想为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国家女领导人设计一套礼服,要突出中国元素和时代特征。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和【链接材料】,从下面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并从服装款式、色彩和图纹三个方面说明理由。【链接材料】①方案一:绿色复古深衣,配朱雀纹样。②方案二:红色改良旗袍,配祥云纹样。③方案三:白色西服套裙,配梅花纹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后母的三巴掌刘豆豆从6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4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后母三巴掌”为线索,表现了后母对“我”的无限的爱。B.文章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描写。C.“腿肚儿直转筋”“直钻心”等词语表现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
5D.文中后母对“我”的教育方法虽然严厉,但“我”依然理解并感激她。8.简要概括“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以及三巴掌分别带给“我”的深刻教益。9.简析文中“后母”的形象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小人。鲰,浅陋、卑微。B.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C.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D.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6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元夕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①应念一身遥。【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B.“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C.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D.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先开放的景象。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荆轲所吟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沁园春•长沙》中借描写天空中的鹰与水中的鱼来展现万物生机勃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
7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____________《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____________、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____________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____________。从南北朝到宋元时期,即使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中原出现的新画风,总会迅速传到敦煌。因此,敦煌艺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缩影。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鸿篇巨制兼收并蓄汲取美不胜收B.洋洋洒洒兼收并蓄吸取美轮美奂C.鸿篇巨制兼容并包汲取美不胜收D.洋洋洒洒兼容并包吸取美轮美奂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使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中原地区受到绘画发展的强烈影响。B.敦煌绘画虽然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强烈影响。C.敦煌绘画即使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D.虽然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中原地区受到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19.下列各句中冒号,和文段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B.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消息: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将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C.正方: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反方: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D.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①_______,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②_______。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③
8_________,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21.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从3月1日开始,不断有消息称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很快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受此消息刺激,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坚挺,日前,当记者向“熊猫”的高层领导以及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士求证时,对方很坚决地表示:“至少我们不晓得有这件事存在。”“我没有从我们内部的任何文件上看到或者从同事那里听列收购阿尔卡特的消息。”“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如是说。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令人感动。有时是一幕感人的画面,有时是不经意间的微笑,有时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感人的故事让人泪水充盈,高尚的精神让人心情激荡。请以“带着出发”为题,写作。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命题人:樊洁审核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
9的根本原因。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B.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C.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D.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B.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C.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D.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0A.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B.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C.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D.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1~3题答案】【答案】1.C2.B3.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C项,“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理解错误,文中说“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论证对象分析错误,“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分析不当,原文是说“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应是论证了人们都会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听从自己的喜好。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这种交易划算”判断不当,从文中“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及“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可知;B项,“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文中“似乎”两字表明了作者并不赞成这一说法;C项,“并不值得拥有”说法绝对,从原文“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以及“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可知。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1(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人讲究同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凡是一个新的王朝建立,都要确定本朝崇尚的颜色,以证明自己统治天下是顺承天意、合乎天德的。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例如,青色就是蓝草(草名)染在素色布上的颜色,而黄色是土地之色,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秦尚黑色,到了汉代,黑、黄、红三色都曾受到尊崇;而唐宋以来,黄色成了最尊贵的色彩,“黄袍”成为天子专着的服装。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蓝、绿、灰、白则属于平民。不过,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的语句,紫色于是自官服中废除不用。可见,色彩的应用已逐渐脱离自然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除了色彩之外,服装款式也蕴含着古人的思想追求。以深衣为例,它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左右相交,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深衣背后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顶天立地,为人正直;腰系大带,象征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总之,深衣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华传统美德。【材料二】早在《诗经》中,就有借服饰表现人物身份,寄托人物情感的诗句。“硕人其颀,衣锦褧(jiǒng)衣”,这里的锦绣华服不仅是描绘一个女子的衣着,也显示了她贵妇人的身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衿”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在这里既表明了恋人读书人的身份,也借写对衣服的念念不忘传递出女子相思萦怀之情。周代时,冠服制度确立,规定:天子、诸侯穿衮服,戴冕;大夫穿裨衣,戴冕;平民则只能穿布衣。这一制度在不少成语和古诗文中都有体现,比如成语“冠冕堂皇”就与这一制度有关。古时的王公贵族和武将还要戴“貂蝉冠”,这种冠冕“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是地位的象征,陆游诗句“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还”中的“貂蝉”
12指的就是达官显贵。到了明代,冠服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服装方面,开始用官服上补子图案的不同来区分官职:文官都用禽类,武官皆用兽类。成语“衣冠禽兽”即源自于此,本指身居高位,但后来渐渐演变成了贬义词。在冠冕方面,因为当官封王的太多,“貂蝉冠”供不应求,貂尾严重不足,只能用狗尾来代替,从而产生了成语“狗尾续貂”。【材料三】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汉族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的第一次融合。赵武灵王发现汉人的上衣下裳和深衣的着装方式不便于作战,于是果断推行短衣长裤的胡服。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使胡服掀起又一个高潮。到宋代胡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可见其流行之广。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也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如清代后期的史书中就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记载。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在彼此融合中不断丰富与发展。20世纪初,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中,中山装与旗袍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男女的主要服装样式。它们的变革融入了时代的特征,糅合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民族特色与外来服装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国古典服装的含蓄、端庄、严谨的风格,又吸取了洋装的实用、简洁、舒适的优点,体现了“洋为中用”的时代精神;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适应了国际化的潮流。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成为外事场合礼仪服装和国际盛会礼服。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APEC会议中,与会女领导人的服装就由立领旗袍礼服裙和直领开襟披风构成,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面成语中与服饰文化无关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B.布衣之交C.黄袍加身D.飞禽走兽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面对中国服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文化。B.中国服饰文化对文学、语言起着一定影响作用。C.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说明中国服装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男女的主要服装样式。D.中国服饰在民族融合、中外交流、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6.2022年,我国将承办第24届冬奥会。服装学院的同学们想为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国家女领导人设计一套礼服,要突出中国元素和时代特征。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和【链接材料】,从下面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并从服装款式、色彩和图纹三个方面说明理由。【链接材料】
13①方案一:绿色复古深衣,配朱雀纹样。②方案二:红色改良旗袍,配祥云纹样。③方案三:白色西服套裙,配梅花纹样。【4~6题答案】【答案】4.D5.C6.选方案二。改良旗袍既是外事场合礼仪服装和国际盛会礼服,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红色是尊贵的颜色,祥云纹样象征祥瑞喜庆、和谐共融。方案二的设计突出了中国元素和时代特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文中“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例如,青色就是蓝草(草名)染在素色布上的颜色”对应“青出于蓝”。B.文中“唐宋以来,黄色成了最尊贵色彩,‘黄袍’成为天子专着的服装”对应“黄袍加身”。C.文中“平民则只能穿布衣”对应“布衣之交”。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C.“说明中国服装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男女主要服装样式”错误,原文是“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中,中山装与旗袍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男女的主要服装样式”,而不是“中国服装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男女的主要服装样式”。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案一复古色彩太浓,不符合突出时代特征的要求,方案三白色西服不太符合突出中国元素的要求。方案二,结合文中内容“它们的变革融入了时代的特征,糅合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民族特色与外来服装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国古典服装的含蓄、端庄、严谨的风格,又吸取了洋装的实用、简洁、舒适的优点,体现了‘洋为中用’的时代精神;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适应了国际化的潮流”可分析出“改良旗袍既是外事场合礼仪服装和国际盛会礼服,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现实及“汉代,黑、黄、红三色都曾受到尊崇”“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等内容可知,红色是尊贵的颜色,祥云纹样象征祥瑞喜庆、和谐共融。方案二的设计突出了中国元素和时代特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后母的三巴掌刘豆豆从6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15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后母的三巴掌”为线索,表现了后母对“我”的无限的爱。B.文章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描写。C.“腿肚儿直转筋”“直钻心”等词语表现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D.文中后母对“我”的教育方法虽然严厉,但“我”依然理解并感激她。8.简要概括“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以及三巴掌分别带给“我”的深刻教益。9.简析文中“后母”的形象特点。【7~9题答案】【答案】7.B8.三件事:①我因为偷瓜被后母打了一巴掌。②我因为藏钱被后母打了一巴掌。③我因为说不念书了被后母打了一巴掌。深刻教益:①明白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②记住了要乐于帮助他人,要善良。③懂得了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9.①是非分明,坚持原则。②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③重视教育,目光长远。④教子严厉,爱子心切。【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描写”错。本文描写人物用的最多的是语言描写。如后母对“我”的三次教育,“‘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文章心理描写没有语言描写多。故选B。【8题详解】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情节内容的概括以作用的分析能力。“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这件事,后母说“‘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我”因为偷瓜被后母打了一巴掌。教益:“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我”记住不了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二奶奶来借钱,“我”把钱换了地方,“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我”因为藏钱被后母打了一巴掌。教益:“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我”知道要乐于帮助他人,要善良。“我”说不上学去了,“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我”因为说不念书了被后母打了一巴掌。教益:“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记住了念书的重要性,懂得了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后母打“我”的这三巴掌,都是因为“我”犯了错,第一次偷瓜,“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这表明后母是非分明,坚持原则。第二次是是不愿把钱借给人,“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这表明后母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第三次是不想读书,“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这表明后母重视教育,目光长远。后母打“我”这三巴掌,其实体现的都是浓浓的爱子之情,教之严则爱之切。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
17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B.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C.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D.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13题答案】【答案】10.D11.C12.C13.(1)项伯于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18(2)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所选文段出自课内,难度不大,考生可依据自己对课文的掌握情况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如对课文不熟悉,联系“秋毫无犯”这个成语,可知“秋毫不敢有所近”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C两项;再考虑到“籍吏民”“封府库”结构相同,说的事却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据此就可以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中,C项,“官吏、百姓的户籍”不正确,“籍”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登记户籍,“籍吏民”的意思就是登记官吏和百姓,就是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分析错误,由原文“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可知,得知了项羽的计谋,张良并没有慌乱,而是给刘邦出了关键的一计,引见刘邦去见项伯,并且让刘邦借项伯向项羽道歉,这就为次日鸿门宴上刘邦脱险埋好了伏笔。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夜”,名词作状语,连夜;“之”,动词,到;“私”,秘密、私下;“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即“以事具告”,把事情都告诉了他。(2)中的“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指“入”,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之事;“……者,……也”,判断句标志,整个句子是判断句。【点睛】
19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元夕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①应念一身遥。【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20B.“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C.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D.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先开放的景象。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C15.①诗的最后一联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错,没有车马相邀出游对作者来说是一件乐事,作者并不为此而感到寂寞失落。颔联译为“好在有剩下的经书为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的相邀出游”,重在“喜”字。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诗歌最后一联是“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意思是:想必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诗人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不说自己是如何思念家人,而是从对方入手,写家人此时是如何牵挂出门在外的自己,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更突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荆轲所吟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沁园春•长沙》中借描写天空中的鹰与水中的鱼来展现万物生机勃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风萧萧兮易水寒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③.鹰击长空④.鱼翔浅底⑤.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⑥.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
2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萧、鹰、翔、浅、淋、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____________《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____________、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____________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____________。从南北朝到宋元时期,即使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中原出现的新画风,总会迅速传到敦煌。因此,敦煌艺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缩影。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鸿篇巨制兼收并蓄汲取美不胜收B.洋洋洒洒兼收并蓄吸取美轮美奂C.鸿篇巨制兼容并包汲取美不胜收D.洋洋洒洒兼容并包吸取美轮美奂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使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中原地区受到绘画发展的强烈影响。B.敦煌绘画虽然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强烈影响。C.敦煌绘画即使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D.虽然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中原地区受到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段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B.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消息: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将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C.正方: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反方: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2D.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17~19题答案】【答案】17.A18.B19.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分的著作。洋洋洒洒:1.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2.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此处说的是“《维摩诘经讲经文》”,应选“鸿篇巨制”。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此处用于“文学艺术”,应选“兼收并蓄”。汲取:收;摄取。吸取:从中吸收;采取。此处搭配“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应选“汲取”。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形容“画作”,应选“美不胜收”。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后,排除AD;“即使”错,改为“虽然”;“热烈”与“影响”搭配不当,排除C。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冒号用于总说性词语的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表示先总说后分说。A.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B.放在需要解释说明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内容。C.用于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D.用于总说性词语的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表示先总说后分说。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3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①_______,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②_______。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③_________,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20题答案】【答案】①.要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或:要准确判断药物的寒热药性)②.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或:但实际并非如此)③.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或:有些中成药也含有西药成分)【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如第一空,根据前文“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那么在服用前就应该先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第一空比较简单。第二空根据后文的“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可知,后面应该说仔细看后就会发现和以为的不一样,所以应该填入“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第三空根据“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中“然”指的是“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那么“不然”就是“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21.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从3月1日开始,不断有消息称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很快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受此消息刺激,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坚挺,日前,当记者向“熊猫”的高层领导以及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士求证时,对方很坚决地表示:“至少我们不晓得有这件事存在。”“我没有从我们内部的任何文件上看到或者从同事那里听列收购阿尔卡特的消息。”“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如是说。【21题答案】【答案】日前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所给的这则消息属叙事类文体,拟写一句话新闻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时间:“日前”;对象:“熊猫集团”;事件:“否认收购阿尔卡特”。把这些要素整合成一个长单句“日前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这就是本题的答案。【点睛】“一句话新闻”题的解题技法:1、要素提取法。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24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新闻的格式一般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2、去枝取干法。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比较多,要拟出一句话新闻,先要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去除那些枝叶信息,提取出新闻要告诉读者的主要信息。3、要点概括法。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是由多个要点组成,各要点又无主次之分,这就需要对多个要点进行概括,然后作答。有的新闻由分段落的文字组成,每段文字都有统领文段的中心句,也可运用要点概括法或者叫提纲挈领法,提取各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一句话新闻首先得保证尽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根据所给新闻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等方法,组合成简洁明了的长单句。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令人感动。有时是一幕感人的画面,有时是不经意间的微笑,有时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感人的故事让人泪水充盈,高尚的精神让人心情激荡。请以“带着出发”为题,写作。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例文:带着感动出发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会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旋律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带着感动出发,才能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绚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带着感动出发,才会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核,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路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感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加坚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文天祥为我们留下的铮铮誓言振聋发聩,影响深远远。感动于他宁可义死不求苟活的浩然正气,同样练就了一身傲骨的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奏响正气歌!当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危险重重,避之唯恐不及,而一位耄耋老人却迎着危险走来。多少年轻的白衣天使感动于钟南山院士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亦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逆行而来,坚定地履行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更懂信念的价值和意义。艰难与坎坷我们不怕,风沙与雨雪我们依旧昂首向前,这是感动给我们的内心准备了最充足的食量。带着感动出发吧,让人生的航向永远地朝向美好的远方!带着感动出发吧,让辛苦而漫长的生活因为感动而充盈着快乐与希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半命题作文题。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指出生活中总有人和事令人感动。第二句话列举了几个令人感动的点。第三句话指出感动给人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和激励。可见材料的话题就是感动,所以半命题的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应该与“感动”有关,可以是感动本身,也可以是引发我们感动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比如微笑、鼓励、问候,温暖的话语、关切的眼神、善意的提醒、诚恳的批评,陌生人的扶持、尊长的教导、亲人的关爱……还可以是感动给我们带来的情感体验,比如爱、感恩、自信心等。同时,考生要注意“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只是落脚点,“出发去干什么”才是作文重心之所在,感动一定要升华,要在重心上写出彩。从“诗歌除外,文体自选”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若写记叙文,选材要典型,“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要明确,重心要放在“出发去干什么”。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出发去干什么”,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若写散文,可以写抒情性的,从期待感动,到发现感动,感激感动,从而善待感动,传播感动,践行感动。立意:1.带着爱出发。2.带着感动出发。3.带着温暖出发。4.带着微笑出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