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2999866

大小:38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9-19

上传者:老李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C.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D.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2.西周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的宗法等级是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D.周天子—士—卿大夫—诸侯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4.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A.宗法制度B.西周分封C.当地地理特征D.古代地名5.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C.世袭制D.分封制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8.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1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9.柳宗元曾评价秦朝:“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他评价的是秦朝A.用武力完成统一的功业B.创立皇帝制度的影响C.建立丞相制度的举措D.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作用10.“(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特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11.韦伯说中国在“长达12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概由其官职决定,而不是由其财富决定。而获得做官资格的又是由其所受的教育决定。”形成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13.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政令统一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14.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治B.把西南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归理藩院掌管D.中央派遣流官直接管治

215.“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诗中描述的斗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中法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17.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18.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门户开放”政策实行C.“二十一条”的出台D.《辛丑条约》的签订19.“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是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大战D.威海卫战役20.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21.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

3C.鸦片战争期间D.中日甲午战争期间2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C.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要求D.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2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D.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4.“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2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一·二九运动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B.遵义会议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陕北会师2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后来很快基本丧失。造成这一严重挫折的最主要原因是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教条主义C.先右倾错误,后“左”倾错误D.先“左”倾错误,后右倾错误28.毛泽东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远征”的原因是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C.通过长途行军锻炼革命意志D.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29.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是指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4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30.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地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二、材料阅读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1)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2)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填什么?他的职责是什么?(3)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哪一级行政机构?试分析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二下图是唐朝中央官制结构示意图(4)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5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一九——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有人说“辛亥革命算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对此你如何理解?(3)根据所学并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辛亥革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①《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②③1900~1901年德国等8国《辛丑条约》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6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C.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D.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瓦解,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故C符合题意。2.西周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的宗法等级是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D.周天子—士—卿大夫—诸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的宗法等级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项正确;诸侯位于卿大夫之前,排除AD项;士位于卿大夫之后,排除C项。故选B项。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姬姓独占五十三人”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根据标准是血缘关系,C项正确。题干强调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作为分封标准,与功绩、品德、才能无关,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4.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A.宗法制度B.西周分封C.当地地理特征D.古代地名

7【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山东在西周分封制下有鲁国与齐国两个诸侯国,今天河北省的两个封国是燕赵两国,山西的诸侯国是晋国,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代的分封制5.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C.世袭制D.分封制【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民主选举首领是禅让制的表现,排除B;宗法制就是为了解决世袭过程中的权力分配问题,逻辑关系错误,排除C;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排除D;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世袭过程中的权力分配问题,确立了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维系了政权的稳定。A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东方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则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正确;据所学可知,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与材料不符,A错误;汉武帝开拓疆土、忽必烈一定乾元与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不符,C、D错误。7.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8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皇帝制度包含皇帝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其中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A正确;三公九卿属于秦朝的中央官制,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B错误;郡县制度的推行属于地方制度,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C错误;颁布秦律属于法律,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D错误。8.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的信息可知,反映了汉代推行郡县制,官员多用秦时旧官,说明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中“县令、长”是对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的名称,“皆秦官”的意思是沿用了秦朝时的官名,“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是误解,排除;BC项,材料中“大率”意思是大概、大约,所以“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并非实数,所以此两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9.柳宗元曾评价秦朝:“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他评价是秦朝A.用武力完成统一的功业B.创立皇帝制度的影响C.建立丞相制度的举措D.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主要是依靠在全面推行垂直管理地方的郡县制度,D项正确;完成国家的统一,只是创造了控制四海的条件,不能实现“运于掌握之内”,A项错误;创立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是对最高统治集团的管理,无法实现直接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C两项不符合题意。10.“(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表明三省六部制

9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特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是,三省六部制既分割了相权、提高了集权,又能集思广益、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此可知,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故B正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故A错误;“有效的限制了特权的滥用”说法绝对,故C错误;这无法说明三权分立,故D错误。11.韦伯说中国在“长达12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概由其官职决定,而不是由其财富决定。而获得做官资格的又是由其所受的教育决定。”形成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D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A排除;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和才能,B排除;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门第、族望和才能,C排除。故选D。12.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比较简单。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故选D。其他各项均错误。考点:三省六部制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三省的职责以及它们的运作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相互配合,大权把握在皇帝手中。此外唐朝实行的科举制也需要把握。13.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政令统一需要

10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康熙帝的话明确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要求,雍正设置军机处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实行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政令统一的需要,排除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14.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治B.把西南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归理藩院掌管D.中央派遣流官直接管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中央派遣流官直接管治,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15.“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诗中描述的斗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中法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三元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发生在中英鸦片战争期间,A项正确;三元里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而非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BCD项。故选A项。1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答案】B【解析】

11【详解】根据题干中“新疆”、“晚清名臣”、“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可知是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故B项正确;ACD项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新疆”无关,排除。17.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从“近代前期”“保卫国土”“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不令倭得”等信息可了解到此事件发生在近代前期,为保卫国土坚决抵抗不要让日本侵略者得到,符合题意的是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选C。A项与材料“不令倭得”无关;B项战场是在海上;D项并未进行殊死抵抗,而是执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进行了撤退。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8.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门户开放”政策实行C.“二十一条”的出台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行说明列强在侵华利益上暂时达成妥协,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的标志,B项正确。19.“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是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大战D.威海卫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英勇抵抗日军侵略,最后不幸冲撞日本军舰牺牲的爱国将领,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相符合。

12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民族危机与列强入侵·黄海海战20.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的知识,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杀尽洋人的做法,使列强胆战心惊,所以《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惩治参加反帝的官员,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故C项正确;A属于外交方面,不符合题意;B属于军事方面;D属于租借问题,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1.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鸦片战争期间D.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可得出,这场运动矛头直指洋人,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这段民谣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期间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因反对清政府而爆发,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期间,民众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响,故C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是政府间的战争,故D项错误。2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C.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D.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答案】C【解析】

13【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实行绝对平均分配,违背社会发展潮流,具有空想性,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正确,《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潮流;C项说法错误,《资政新篇》没有体现农民运动的要求;D项说法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实行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私有制,两者是相互矛盾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名师点睛】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2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D.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A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使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24.“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拒绝,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在东北,华北事变是指在华北爆发的一系列事变,八一三事变是在上海,都与“宛平”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一·二九运动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答案】D

14【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D。2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B.遵义会议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陕北会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A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在长征之前,排除C项;陕北会师是在长征胜利结束以前,排除D项。故选A项。2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后来很快基本丧失。造成这一严重挫折的最主要原因是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教条主义C.先右倾错误,后“左”倾错误D.先“左”倾错误,后右倾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第五次反围剿时,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导致革命根据地的丧失,被迫战略转移,B项正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主要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出现,和右倾主义错误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28.毛泽东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远征”的原因是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C.通过长途行军锻炼革命意志D.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由材料中文字“红军不怕远征难”

15可知是红军的长征。长征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导致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由此可知选择B。A此时根据地刚刚成立,红军的根据地没有受到围剿。C说服不符合题意。D日本此时还没有进行大规模侵略。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29.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是指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并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项符合题意;ACD均与题干“长征途中”的要求不符。30.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地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20世纪40年代”“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开始的场景,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故A项排除;“要和平,争民主”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愿望,故B项符合题意;“还我河山,守土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故C项排除;“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D项排除。二、材料阅读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

16(1)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2)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填什么?他的职责是什么?(3)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哪一级行政机构?试分析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二下图是唐朝中央官制结构示意图(4)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答案】(1)部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A:御史大夫;职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监察百官。(3)B:县;意义: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并被后世沿用。(4)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相权被分散削弱。【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部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填御史大夫;他的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监察百官。

17(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县;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并被后世沿用。(4)材料二示意图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被分散削弱。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一九——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有人说“辛亥革命算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对此你如何理解?(3)根据所学并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辛亥革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答案】(1)主要内容: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了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力义务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等。(2)理解:辛亥革命在太平天国打击清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翻了清政府,进而结束了封建帝制突破了太平天国“人间天国”的空想性,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不足之处: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建立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析】【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可从政治原则、人民的权力等方面进行总结。具体来说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了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力义务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等。(2)理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之所以说“辛亥革命算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是因为辛亥革命在太平天国打击清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翻了清政府,进而结束了封建帝制突破了太平天国“人间天国”的空想性,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8(3)不足之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建立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①《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②③1900~1901年德国等8国《辛丑条约》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答案】(1)①英国②《马关条约》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等。(4)

19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国家主权(或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详解】(1)根据“鸦片战争”、“1840—1842”可知①是英国;根据“中日甲午战争”可知②是《马关条约》;根据“《辛丑条约》”可知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根据“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可知,在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3)根据“,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可知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根据“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可知次要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等。(4)综合材料四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