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

ID:82983681

大小:2.69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3-09-25

上传者:186****5381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5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6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7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8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9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知识点: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会和小面值人民币进行换算,懂得相同单位人民币相加减,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目的: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习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教具:投影仪、大面额真币、主题图学具:货币学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

1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二、活动一:认一认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三、活动二:买衣服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四、活动三:换钱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还有别的换法吗?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五、数学故事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2[教材分析]

3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4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二、新授(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1、数一数(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2、摆一摆(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3、拨一拨

5(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三)练习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6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3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

7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8(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4、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9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1)小组合作(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4教学目标: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弄懂算理,并提高联系的速度。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重点:能快速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难点: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一、归纳整理,形成系统。1、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出示练习四第3题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向学生提问。(学生高兴紧张地回答老师所出示意的计算题。)师:同学门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2、出示练习四第5题:请两队同学上台分别拿着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然后请同学们把算式卡片与正确的得数排在一起。(学生高兴的做游戏。)二、巩固练习。

101、出示练习四第4题挂图:师:大家看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学生思考做题)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会做吗?2、A:出示练习四第7题师:大家从这幅图中知道什么?(学生说意图)B:分组讨论: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想法)C:你们能提出问题吗?(学生提问题)D:你们能根据刚才所提的问题算出得数吗?(学生算得数)三、拓展思维。出示练习四第6题师:谁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学生说题意)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学生比赛做题)四、练习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5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11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3、认识“+”和“=”,会读算式。教学难点:1、理解加法含义。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教学步骤:一、铺垫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二、探究新知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12(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1)教学10页中间左图。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③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必须把几和几合起来?说明,把2和1合起来,就是把2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2+1”。④“2加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后面板书“=3”。⑤领读算式“2+1=3”。学生自己读两遍。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相应的图。说明教科书中的图和刚才看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最后显示的图也叫结果图。意思也是“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跑来1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⑦引导理解算式。刚才是看着图知道2加1得3,如果没有图可以怎么想呢?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得3。(2)教学第10页右图。①(指图)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只小猫

13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②求一共有几只小猫?要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③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算式“1+2=3”。④看到“1+2=3”你是怎样想的?3、整理小结。(1)刚才我们看到的这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把1和1合起来,第二幅图是要把2和1合起来,第三幅图是把1和2合起来。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2)齐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4、动手操作,理解加法含义。(1)先摆1个三角形,再摆1个三角形,一共几个三角形?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2)先摆1个圆,再摆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请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里。(第10页下图)。再读一遍算式。三、巩固发展指导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1)12页1引导边做手势边说图意。“原来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得数填在□里。(2)12页1①说图意。原来有2本书,又拿来1本书,一共有几本书?②说一说“1+2=3”你是怎么想的?(3)12页2,填得数。填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4)12页3,这是2和3的组成。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加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做加法时,想的就是数的组成。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而后订正。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14五、布置作业1、复习2、3的组成。2、用小棒摆一摆1+1=1+2=2+1=3、说一说这几个算式得几,你是怎么想的?(边说边做手势)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二)排序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15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1.教学“=”(猴和桃比)。(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2.教学“>”(猴和香蕉比)。(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5.发散思维。(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三、知识运用

16(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三)游戏:看谁找得快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四、全课总结五、板书设计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7教学内容:96-98页(9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

17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过程:一、例1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

18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二、练习反馈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三、课堂小结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四、课堂作业第99面的第1、2题。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习。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8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9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指名口答并订正。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

20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布置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课后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9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2、熟练地进行计算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同学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课件出示猴子图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课件出示鸭子图生说图意

21全班交流独立列式计算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三、课中操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小朋友,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四、做一做梅花鹿图和蘑菇图。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0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同学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2、规范0的写法,使同学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3、培养同学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同学初步认知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教具准备: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3、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同学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身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

22富的表情?让俺们数数看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同学举起数字卡片2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同学举起数字卡片1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0的认知板书0并领读“0”2、发散思维,充沛想像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同学读几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出示直尺图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2、同学活动,体会“起点”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23同学活动:说一说在丈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3、发散思维,充沛联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四、教学书写01、同学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2、师示范,同学认真观察,然后同学与教师一起书空3、同学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五、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1)同学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2、摆一摆要求:1)同学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3)鼓励不同的排法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1教学要求: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准备:

24小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按数的顺序填数1()34()5()()21()()3()()二、指导练习1、P28页的第8题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3)全班集体评价出示铁锹图教学方法同上2、P28页第9题看图把算式填完整。先让同学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1)先每个同学在自身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乏的地方?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三、数学小游戏:回家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四、听算

25教师说算式,同学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1+34-25-14-32-11+12+13-23-12+23+14-11+42+35-25-35-43+2(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一些和购物有关的知识。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受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勤俭

26节约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难点:各种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上,我用童话故事情境作为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地去认识人民币,积极地去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快乐地参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以故事为主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在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中获得初步的购物经验。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教具,人民币,实物商品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咱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来学习数学知识好吗?2、结合课件讲故事:有一天,羊村要举行运动会,羊村长把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获奖选手要发的奖品。可是,羊村长遇到了一个难题,每个小动物要的礼品各不相同。喜羊羊要一个文具盒;懒羊羊想要好吃的食物;沸羊羊想要一根跳绳;美羊羊想要一个发卡。羊村长一下子找不到这么多奖品,它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忙想想办法吗?(发钱)

273、谈话:对,发钱最好。有了钱,小羊们就可以买到它们各自喜欢的东西了。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钱?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什么?4、谈话:对,现在我们中国国家使用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1、相互介绍(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在你们的学具盒里有一些人民币,找出你认识的,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相介绍人民币)(2)请学生做光荣的小老师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结合课件进行介绍)2、重点认识一元纸币。(1)谈话:刚才小老师带着我们认识了一元人民币。我们发现人民币上的这个“壹”是大写的汉字“壹”,这个“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我们还发现1元人民币上有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2)谈话:请小朋友从学具盒里找出1元的人民币。学生可能拿出:旧版的1元纸币、新版的1元纸币、1元的硬币。(3)简单介绍新版1元纸币和硬币。3、区分1元与1角的纸币(1)出示一角的纸币,老师提问:“这还是一元吗?”(2)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3)师小结:虽然1元和1角都有一个“1”,但是单位不同,它们可就差远了。4、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1)谈话:这边还有一些人民币,谁来当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2)提问:“大家看最后几枚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板

28书: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故事继续: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和沸羊羊每人都得到了一个红包,喜羊羊很得意,它说:“哈哈,我有有好多张呢,我是大款啦。”懒羊羊哭了,伤心地说:“我只有一张。”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它们看看,到底拿到了多少钱。2、学生帮助数一数,发现:喜羊羊得到的是一张1元的人民币,懒羊羊得到的是10张一角的人民币,揭示:1元=10角3、美羊羊也得到了一元,实物出示,抽一张认认(是5角)。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师全部抽出确认。(2张)4、沸羊羊也得到了一元钱,实物出示,抽认认,(有1角的,还有5角的),一共几张呢?全部抽出确认。(6张)5、小练习:1元=()角2元=()角40角=()元90角=()元6、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指名答:1角=10分。7、播放《一分钱》歌曲。学生学唱。三、闯关练习活动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抢答完成。四、实践活动,运用知识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了钱,你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指名交流。2、小组合作进行购物活动。组长模仿售货员,小组成员负责购买东西。注意要说出过程,用上文明礼貌用语。五、实践作业,拓展应用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回家后,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好吗?

29【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3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习,让孩子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合作交流、互相学习能力。3、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分类,并养成生活习惯有条有理。教学重点: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卡片、铅笔。教具准备:各种文具盒、各类书、若干个瓶子、各种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1、在讲台上倒出各种杂物(瓶子、玩具、书、文具盒各若干件),让孩子感受到教室杂乱的讲台。2、引出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同学们,你们瞧,现在在我们的讲台上堆放了许多东西呀?师: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好不好?(生:不舒服、乱七八糟等。)师:那你说该怎么办好呢?(生:把东西分类放好;玩具一类、书一类、文具一类、瓶子一类。)师:谁能把这堆东西分类摆放好?(请四位孩子上来整理。)

30师:现在的讲台与刚才的讲台相比怎样?(生:整齐了、舒服了,美观了。)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给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比如说,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这堆瓶子进行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1、师:现在请看看是什么(组长拿出(1)号信封,倒在桌面上)(生答:水果卡片。)2、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水果卡片来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分类前先提几点要求: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的?然后再小组动手交流。2)静静地听同学发表想法,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补充。3)商量一下,如果上来给大家汇报。3、等孩子操作完后,请孩子汇报。4、请一组孩子上来汇报,教师指导。5、请不同分法的小组继续上来汇报。出现的分类标准有: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水果种类分。6、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没有发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分同一类物品,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7、现在我们再动手按其他小组的方法再来分一分。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分类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处处接触到分类,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分花。要求:想一想,你能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小结:这4朵花,我们找到了两种分法,颜色、品种(或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2、考眼力: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3、应用练习,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41页第5题)4、小比赛:

31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按什么样的分类标准整理的?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能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事?生1: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生2: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生3: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4教学目标:1、让同学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2、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3、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教学重、难点:掌握自身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俺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二、主动研讨,获得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师:那么俺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俺和小免正准备去参与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32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同学数一数)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俺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4同学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B:同学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C:同学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同学书空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板书:3<5介绍小于号同学书空,再齐读,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老师小结)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三、巩固1、说一说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2、猜一猜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同学猜卡片上的数是几,

33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B:指名一同学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3、填一填:A:7○34○93○35○810○1B:2>□6>□6=□□=8□<9(同学抢答)4、试一试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5、同学完成第11页的1――――4题。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5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同学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合同学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同学的合作参与意识。4、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同学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同学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

34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同学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身手,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溢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协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同学的,你们有信心吗?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研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同学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同学在相互启迪中自俺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身就怎样说。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同学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2、数字卡片3、按方位数数4、开放性练习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