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

ID:82937877

大小:331.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9-25

上传者:186****5381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1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2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3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4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5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6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7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8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9页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_第10页
资源描述: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一、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二黄侃说的二十五种书是: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为《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三,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存完全却用的十种根柢书”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黄侃并说这十种书的前六种又可分为四类,第一《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无此则不能明一切训诂。《小尔雅》《广雅》属之。第二《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无此则不能得一切文字之由来。第三《方言》---解释时地不同之语,无此则不能通异时异地之语言。第四《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无此则不知声音相贯通之理。黄侃又说:“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②无《说文》则不能通文字之本,而《尔雅》失其依皈,③无《尔雅》则不能尽文字之变,而《说文》不能致用④如车之运双轮,鸟之鼓双翼,缺一则败矣。”四《尔雅》简述黄侃关于《尔雅》的名称与性质?答:黄侃归纳为三点:“尔雅”是诸夏的公言(即所谓“近正”之意,《尔雅》据以命名);《尔雅》是经典的常语;《尔雅》是训诂的正义。

1五、简述《尔雅》的训释内容?答:《尔雅》的训释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释普通词义。包括①释诂②释言③释训。二是;释百科名词。包括①释亲、释官②释器、释乐③释天④释地、释丘⑤释山、释水⑥释草、释木⑦释虫、释鱼⑧释鸟、释兽⑨释畜。六《尔雅》十九类,共释二千二百零四事,是研究先秦词汇和阅读古籍的重要参考书。不足之处在于:归类不够精当,如《释畜》五属,牛属有“犊”,羊属无“羔”;内容有重复;解释嫌笼统。七《尔雅》的注疏:流传到现在的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宋代邢昺《尔雅疏》与郭璞注合为《尔雅注疏》。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对郭注邢疏有所补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成就大大超越前人。王念孙还作《尔雅郝注刊误》,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增补和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的《小尔雅》,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广雅》三种,而以《广雅》最晚出。八《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九简述《方言》的价值和影响?答:《方言》的价值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保存了两汉相当丰富的口语词汇,为我们研究汉代方言通语的异同,探讨古音的变化,都担供了宝贵的材料。它还可以使我们侧面了解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知道

2口语中还有不少古代词汇成分。扬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研究古今语言现象的进步方法,对我们也有启示。后人注意对方言俗语的收集与整理,并不断取得成就,这与《方言》的先导作用是分不开的。十《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十一《方言》所录,包括古今方言词汇和当时通行的普通话词汇成分,其解说对这些都有专称,沈兼士将它们条分五类加以例析1.不含地域性的普通话:通语、通名、凡语、凡通语。2.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四方之通语、四方异语而通者3.某某之间通语、某地通语。3.纵的方面,语言新旧生灭交替之际所残留的古今语4.横的方面,语言因地域的差别而发生变异的各地方言5.兼包纵横两面,因声音转变而发生的方国殊语。十二《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璞的《方言注》为最早。郭注凡说“谓某”的,大都是说明词义的,说“言某”的,大都是指出释词得称的原由。十三《释名》(逸雅)汉末,作者刘熙。全书八卷,共二十七篇,分类略同《尔雅》。《释名》为音训之书,间有义训,与《尔雅》最大差别是,《尔雅》仅是训诂之记载,《释名》则必求训诂的字来解释以推究事物命名的由来,即所谓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十四比较《释名》与《尔雅》共同点与不同点?答:《释名》的训诂方式亦多与《尔雅》不同:《释名》为音训之书,间有义训(例不多);《尔雅》为义训之书,间有音训(例亦甚少)《释名》重音训,故少类聚为训之例;《尔雅》重义训,故多类聚为训之

3例。最大差别,乃在于《尔雅》仅是训诂之记载,《释名》则必求训诂的字来解释以推究事物命名的由来,即所谓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十五《广雅》(博雅)十卷,魏·张揖,本为增广《尔雅》,为补辑周秦两汉古书中的训诂而作。它是《尔雅》的续书。体例全依《尔雅》,仍用十九篇旧目,即释诂、释言、释训三篇解释一般语词,释亲以下各篇杂释百科名词。王念孙给《广雅》注释,名为《广雅疏证》。十六《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十四篇,加上“叙”为十五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许慎所作的解说,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使纷纭复杂的文字初步有了门类可归。它的分类是根据文字形体的。而五百四十部的排列顺序,也大致是“据形系联”。《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而字义和字形又是统一的。十七《说文解字》释义体例?p189答:《说文解字》的解说以馔文为主体,合以古籀刨析字形皆依六书,《说文解字》专门解释字的意义。《说文》除分部立文、先撰后籀、行文属辞的体例以外,说解的体例也相当复杂.下面择要介绍说解的体例:⑴引古文---第一,除注明是古文者外,凡引用经书的也都是古文,第二,说“古文或以为某”的都是指古文借此字作某字。第三,凡是说“古文某如此”的,都是只知为某字而不能解释形体的。第四,

4凡说“或曰”的是表示还有所怀疑的,第五,凡是说“从古文之象”或“象古文之形”的,都是说明小篆和古文的形体差不多,但已稍加修改简化。⑵因籀文----一是直称籀文,二是称“大篆”三是称“史籀”(3)引经书----一是用来证释字形的。如“示部”“祝”字的说解云:“祭主赞词者。从示,从儿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这里印《易》,是用来证释“祝的字形的另一种说法的。二是用来证明字音的。三是用来证释字义的。(4)引古语、方言、俗语——如隹部”雅“字的说解云:“楚乌也。一名()yù,一名卑居。秦谓之雅。”这里引秦地的方言,说明“雅”就是“乌”。(5)引秘书说——许慎所说的秘书指依托经书谈附禄瑞应之事的“纬书”。如目部“瞋”字下边还有个“目(目字旁)加戌”字,说解云:“秘书瞋,从戌。”这说明秘书中“瞋”的形体更当时通行的小篆不同。(6)引秦刻石(7)博采通人之说——《说文解字﹒叙》“博采通人”是指采用先秦诸子如孔子、韩非和汉儒司马相如、董仲舒、杜林、卫宏等人的说法。⑸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痛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⑹阕——凡说解中说“阕”的、都是表示阙疑的意思。其余所不知,(“芸”加“皿”底组字)阕如也最可千古。十八、唐代李阳冰根据己意排斥许慎说解,乱改一通,刊定《说文解字》为二十卷,后来南唐许锴撰《说文系传》,仍主许说而反对李阳冰,书中《怯妄》一篇为专驳李说而作。大家把徐铉整理的本子叫“大徐本”(即现在通行的《说文解字》),把许锴的《说文系传》叫做“小

5徐本”。十九清代“小学”兴盛,《说文》研究有新发展,其主要表现是,第一,纠正了把《说文》仅作“形书”的偏见。第二,精研细析,发凡起例,多有创获。二十清代研究《说文》成就最大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这五部书。二十一、人们向来有《说文》四大家之称,而段玉裁是其中的巨擘。其余三家,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则侧重于声,独段玉裁《说文解字》形音义三者并重。非王、桂、朱三家所能及。二十二《经典释文》,唐陆德明,三十卷,第一卷《序录》载有陆德明的自序和“条例”、“次序”、“注解传述人”的说明以及全书的总目,其次是《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两卷、《仪礼》一卷、《札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春秋公羊》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两卷。撰述的目的在于考证古书的字音,兼辨训义。所谓“释文”就是给以上十几种经典注音和释义。二十三谈谈《经典释文》的优点?答:《经典释文》的优点是:第一,正读音。《释文》在一个字下面,常表明有几个读法,或云“又”,或注出某人音某。几个读法中,以第一个音为主。比如《诗经·周南·关雎》“钟鼓乐之”,《释文》

6云:“乐之,音洛,又音岳,或云协韵宜,五教反。”这是表示“乐”在这里读lè而不从yuèyào之音。第二,正衍文。《诗经·鲁颂·有駜》:“自金以始岁其有。“《释文》:”岁其有,本或作‘岁其有矣,’又作‘岁其有年者矣’,皆衍也。“第三,存异文。经典长期流传过程中,或因传写失真,或因师承不同,形成许多不同版本,但在后代大多亡失了。陆德明就其所见兼收各种异文于《释文》中,实属难能可贵。比如《易·乾·文言》:“六爻发挥。“《释文》:音辉。《广雅》云:动也。王肃云:散也。本亦作挥,义取光辉。四,存佚文。《释文》兼收各家训诂来解释经典的文义。而所征引的书籍后来很多已亡失了。其一鳞半爪,全赖《释文》保存。第五,兼采众本。《释文》在释音义的同时,兼注众家版本的异同,比比皆是。比如:《易·乾·文言》:“君子体仁”。《释文》:“京房、旬爽、懂遇本作体信。”我们对《释文》所兼采的异本应有足够的重视。第六,兼备众说。《易·乾·文言》:“六爻发挥。“《释文》:(挥)音辉。《广雅》云:动也。王肃云:散也。本亦作挥,义取光辉。“此处王弼未注,列出《广雅》王肃的解释,实际上是对王注的的补充,有助于疏通原文。第七兼载异音。《序录》说:”或字有异音,众家别读,苟有所取,靡不毕书,各题氏姓,以相甄别。“凡认为有可取的异音,《释文》都选用了。二十四谈谈《经典释文》的缺点偏颇、2.是非莫辨3.误解二十五训诂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训诂专

7书是脱离了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作总括性的训解,因此它的训释趋于一般,不可能照顾到某一词语在某一句子、篇章乃至整部书里的“有个性”的用法;注释书则因依附它所训释的对象而进行解释,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解释的比较深大细致。二十六《五经正义》:是唐人孔颖达等人受王命在前人义疏的基础上而撰定的经典注释书。凡一百七十卷,内涵《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等五部经典正义体的注释书。正义就是准确解释经义并对前人注释中的讹误加以绳正之意。二十七“五经”是儒家的经典《易》、《书》、《诗》、《礼》、《春秋》。二十八简述说明什么是传、笺、疏、正义、音义、注?答:①“传”是传述之意,用以解经。左丘明以《春秋》经作为提纲写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就是这个“传述”的意思。用于解经“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②“笺”本来是一种小竹片,读书的时候,随手记录心得体会,系在相应的简上以备参考。后来成为注释的一种。古人治学,讲究师承,对引申前人的说法就称为“笺”。③“疏”又叫做“义疏”,是疏通义理的意思。如治河川,水流不畅通的,便加以疏通,自六朝以来,又产生了“疏”。它既是解释经义,疏通经义,又注释前人的注释,所以又连称“注疏”。又叫做“正义”。④“音义”既解释经典的字义,又给文献注音。(5)“注”的本义是灌注。古书文义难懂,好像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够流通,因而用注来表示解释古书,“注”在解释字义的同时,又传述经义内容。

8二十九孟子章句、楚辞章句:古人解经,往往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分析章节句读,对文意进行串讲,甚或指出其中心思想,这叫章句。汉代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以及清代吴廷华的《仪礼章句》、任启华的《札记章句》等都属于这一类。章句的体例就是串讲,串讲的作用是使文章的章节意义更加显明,句读分析更加清楚。三十前四史注:唐以前常把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为“三史”。后来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又称为“四史”,到北宋,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十三部书,合称“十七史”。明朝增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称二十一史。清朝增入《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三十一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骃《史记集解》三十二《汉书》注:唐代颜师古。三十三论述《三国志》裴注的特点?答:《三国志》最早由南朝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的注,与重在训释文义的《史记》三家注和《汉书》颜师古注不同,它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辩正。注中列举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余种,所截取的史料比较完整,注文条目也相当多,文字总数超出正文三倍。据裴松之自己归纳,注文内容着重四个方面:一、应载而未载的史事,加以增补。二、同是一事,说法歧异,则采录异闻;三、

9对错误的记载予以纠正;四、对史事和陈寿的不正确看法进行评论。概括起来就是补缺、备异、纠谬、评论。例如:补缺方面——《武帝纪》:太祖武黄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猛德,汉相国参之后。“裴松之引用《曹瞒传》补充:曹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又引王沈《魏书》详细的论述了曹氏得姓的由来。三十四《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成书不久,出现了萧该的《文选音义》。唐代的李善继承曹宪的学问,写成现在流传的《文选注》,引用材料达一千六七百种之多,以博洽见称。《文选注》的作用已成为研究训诂、整理文献的资料,远远超出注释本书的范围。《文选》多引经据典,李善便集中力量注明出典,其次才兼及释义。三十五清人新注、新疏: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郭庆潘的《庄子集解》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