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ID:82890018

大小:140.53 KB

页数:97页

时间:2023-09-24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6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7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8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9页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植物需要水分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II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物质之ー,;2、了解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科学探究1、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的数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2,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探究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科学态度对探究植物的奥秘保持好奇心,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重点知道植物需要水分,植物体内还有水分。难点学会用多种方式探究植物体内含有水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ー、课前问答。1、思考:同学们,早上来到学校时,我们会第一时间给花架上的植物做什么?(给花架上的植物浇水。)2、我们为什么要给植物浇水呢?(因为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长。)二、问题引入。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公园里观察盆栽,引出疑问问题1: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图中我看到了一些盆栽和一个自动喷洒装置。)问题2:盆栽里的植物长势有什么特点?(离喷ロ近的盆栽长得比较旺盛,而离喷口比较远的盆栽长得比较矮小。)问题3:是什么原因造成这ー现象的产生呢?校园里的花园中我们也经常看见自动喷洒装置给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浇水,但我们很少观察这些植物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不同位置的盆栽的长势不同产生兴趣。

1的生长情况。这节课我们ー起来探讨一下“植物需要水分”(板书:植物需要水分)讲授新课ー、活动ー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1、通过前面的课程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水分是动物的基本需求之一?(出示动物喝水的图片)2、思考: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水吗?水分是否也是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探究水分是否是3、讨论:想ー想,怎样设计ー个探究实验来证明水植物的基本需求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之ー。4、探究实验:水分是否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一。实验器材:两盆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洒水壶等。制定探究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水实验步骤:方案分是植物的基本(1)、将两盆生长情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摆放在需求之一。阳光充足的地方。(2)、其中一组幼苗在实验中不浇水,另ー组幼苗每天都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3)、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测量两组植物的生长状态。(出示图片)注意事项:尽量不要挪动植物,减少其他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5、讨论:说ー说,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观察交流(叶的数量、叶的大小、叶的颜色、主茎的长短、主茎的粗细和主茎的颜色等)填写记录通过观察交流,6、完成实验记录表。知道水分对植物7、思考: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生长状态,说ー说你有长势的影响。

2什么发现?(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饱满的:不浇水,叶子不能展开,植株矮小,茎是软的。)8、总结:充足的水分保障植物正常生长。当水分缺乏,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二、活动二植物体内含有水分吗1,思考: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2、探究实验:分别选取植物的不同部分,观察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3、思考:想ー想,怎样设计探究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分?4、方法一:取植物的一部分,剪开;用吸水纸靠近;观察吸水纸的变化。方法二:取植物的一部分,剪碎;放在吸水纸上,用手进行挤压观察观察吸水纸的变化。方法三:将干燥种子放入试管将试管置于酒精灯或蜡烛上烤:观察试管的变化。5、记录实验现象。(出示记录表)6、思考: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生长状态,说ー说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验,观察到植物体内是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分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并使植物的枝条挺立,叶片展开,花朵饱满,果实丰硕。)思考问题思考交流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植物体内含有水分。课堂练习简答题。

31、在做“植物需要水分”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什么量来探究?答:在做"植物需要水分”的探究实验中,变量是"水",ー个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ー个不浇水。2、每天浇适量水的植物与不浇水的植物形态上有什么不同?答: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饱满的:不浇水,叶子不能展开,植株矮小,茎是软的。拓展提高生活中的植物需要水分的现象。课堂小结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水分是植物的基本需求之ー。2、植物体内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植物需要水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植物的体内含有水分。

4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根对水分的吸收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通过完成根吸收水分的探究实验,知道根能吸收水分。科学探究能搜集和分析数据获取证据,并能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科学态度1,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表达探究结果;2、对探索植物世界具有好奇心。重点知道根能吸收水。难点通过搜集和分析数据获取证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三、课前问答。2、思考:每天浇适量水的植物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饱满的。)2、植物体内也含有水分吗?(植物体内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问题引入。2、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观察茶几上盆栽,引出疑问问题1:茶几上摆的是什么植物?(茶几上摆放着ー瓶用水栽培的绿萝。)问题2:观察瓶中绿萝的根,有没有接触到瓶中的水?(瓶中的水很少,绿萝的根没有接触到水。)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植物世界产生兴趣。

5问题3:水分是由根吸收的吗?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了解到植物需要水分,那么植物怎样吸收水分呢?这节课我们ー起来探讨一下“根对水分的吸收”(板书:根对水分的吸收)讲授新课三、活动一根能吸水吗2、思考: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出示植物根的图片)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3、根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比较发达,分布较广。它们深入土壤,并向四周延伸,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4、讨论:植物的根除了有固定植株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作用呢?4、探究实验:根是否能吸水。实验器材:带根的植物、透明塑料瓶、橡皮泥、记号笔、水等。知道根的作用。实验步骤:(1)、将植物插在装有少许水的透明的塑料瓶里。(2)、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并在塑料瓶的水平面上做好记录。探究实验(3)、把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通过探究实验,(4)、一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瓶子里的水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示图片)知根可以吸收水5、思考: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住塑料瓶的瓶口?(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是避免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影响。)8、完成实验记录表。分。9、思考: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观察交流(我发现水位下降了。)填写记录继续思考:瓶子里的水位下降与什么有关?思考问题

68、总结:我发现瓶子里的水分减少,是因为被植物的根吸收了。四、活动二根系的分布与水有关吗5、思考:在水边生长的植物,其根部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6、在小溪、池塘边的小树常长得比较茂盛,靠近水知道靠近水源ー-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侧的树根往往会7、思考: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与水在土壤中的分特别发达。布有关?(出示图片)4、探究实验:种子萌发实验研究根系的分布与水的关系。实验探究实验器材:碟子、棉花、黄豆、水等。实验步骤:(1)、在碟子中间放ー团湿棉花。(2)、取几粒大豆或番茄等植物种子,将其均匀放在湿棉花四周。(3)、每天定时补水,保持棉花团湿润。通过实验探究,(4)、几天后,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和分知道根的分布与布情况。水的分布有关。(出示图片)5、记录实验现象。(出示记录表)6、实践:根在土壤里的分布。(1)、做ー个四周为三面木板一面玻璃的观察箱,实践探究填满培养土。通过实践探究根(2)、在观察箱ー侧靠近玻璃面板的位置植入ー株的分布情况。植物幼苗,用黑色卡纸遮挡玻璃面板。

7(3)、每天定时往观察箱的另一侧土壤补充适量水分。(4)、一段时间后,移开黑色卡纸,透过玻璃面板观察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课堂练习简答题。1、在做“根能否吸收水”的探究实验时,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答: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是避免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影响。2、在水边生长的植物,其根部有什么特点?答:水边生长的植物,靠近水源ー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拓展提高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课堂小结1、根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比较发达,分布较广。它们深入土壤,并向四周延伸,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2、根能吸水。3、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与水在土壤中的分布有关。板书根对水分的吸收根能吸收水分。靠近水源ー侧的根比较发达。

8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根还吸收了什么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植物的根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科学探究能围绕探究任务制定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按计划完成探究活动。科学态度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乐于参加观察、实验等科学活动。重点知道根还能吸收无机盐等物质。难点围绕探究任务制定探究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五、课前问答。3、思考: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植物的根有固定作用,同时它还能吸收水分。)2、根的分布情况有什么特点?(靠近水源ー侧的根会特别发达。)六、问题引入。3、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阳台上讨论给绿豆苗浇水,引出疑问问题1:阳台上有什么?(阳台上有一些栽培在花盆里的植物和几碟被浸泡着的绿豆苗。)问题2:波波正在做什么?(波波正在用洒水器给绿豆苗补充水分。)问题3:只给绿豆苗补充水分,绿豆苗能正常生长吗?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了解到根可以吸收水分,那么植物时只需要水分就能正常生长吗?这节课我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根还能吸收其他物质产生兴趣。

9ー起来探讨一下“根还能吸收什么”(板书:根还能吸收什么)讲授新课五、活动ー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5、思考: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出示两幅图片)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6、我们来设计ー个对比实验来探究ー下吧!设计对比探究实(ー个在蒸储水中生长,ー个在有水和土壤的环境验。生长)7、首先我们来制取土壤浸出液。(展示制取步骤)制取土壤浸出4、探究实验:用蒸储水和土壤浸出液栽培植物。液实验器材:两株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蒸馆水、土壤浸出液、塑料瓶等。实验步骤:(1)、将两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盛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有蒸储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瓶子里。知道植物不仅仅(2)将瓶子放到通风且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需要水分,还需(3)、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要其他物质。(出示图片)5、完成实验记录表。10、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只给植物水分,是不能满足植物需要的。)继续思考:土壤浸出液里有什么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六、活动二土壤浸出液里有什么1、思考:蒸懦水和过滤后的土壤的浸出液看上去都是澄清透明的,它们是完全相同的吗?观察交流通过思考交流,(出示图片)思考问题知道探究蒸徳水2、用已学的科学方法探究土壤浸出液与纯净水是和土壤浸出液的

10否有不同。3、探究实验:用“蒸发法”探究蒸徳水和土壤浸出液是否不同。实验器材:土壤浸出液、蒸懶水、滴管、载玻片、试管夹、酒精灯等。实验步骤:(1)、分别用滴管取出几滴蒸徳水和土壤浸出液到干净的载玻片上。(2)、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用酒精灯加热。(3)、加热数分钟后,观察两种液体在载玻片上留下来的痕迹。(出示图片)8、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酒精灯:(2),用滴管滴加1-2滴土壤浸出液:(3).做好观察记录,比较实验现象,并推测其原因;(4).实验完毕后,待玻片变冷了才能用清水清洗,以免破裂。(5).戴好护目镜再加热,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载玻片。5、比较纯净水和土壤浸出液。A:蒸储水蒸发后,载玻片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B:土壤浸出液蒸发后会在载玻片上留下一些土黄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无机盐。6、思考:土壤有什么作用呢?(1)、土壤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2)、能固着植物。实验探究思考交流秘密。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通过思考交流,知道土壤的作用

11(3)、能为植物生长储存水分、空气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课堂练习简答题。1,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分就够了吗?答:不是,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还需要其他物质。2、土壤浸出液里含有什么物质?答:土壤浸出液里含有无机盐等物质。拓展提髙根吸收其他物质课堂小结1、只给植物水分,是不能满足植物需要的。2、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等物质。3、根能吸收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板书根还吸收了什么根不仅能吸收水分,还能吸收其他物质。土壤里储存着植物生长所需物质。

12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水分在茎里的运输》教学设计课题水分在茎里的运输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茎的形态2.了解茎的结构3.知道茎中有导管4.了解茎输导作用科学探究1.通过切割茎的横截面,观察茎的结构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导管运输作用科学态度感受自然生命的神奇,尊重自然重:点茎的输导作用难点导管的运输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农场的丝瓜棚架子下,彬彬和波波正在用细绳固定瓜苗。波波发现其中一根丝瓜苗的茎断了,茎的断口处有水滴出。于是波波问“茎的断口为什么会有水滴出来?”,波波陷于沉思之中。学生回答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ー、活动1: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1,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能力就越强。茎是怎么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呢?引导学生做实验。(1)工具与材料:开白花植物、两个透明容器、剪刀、红色色素(2)实验操作①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②在其中一个容器中加入2~3滴红墨水,搅拌均匀,使水染色③将一种开白花的植物,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容器中④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3)实验观察1:过一段时间,花和叶发生哪些变化?活动2:茎里的管道(1)导入:植物的茎能支持植物体,还能输送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茎是如何将水分和无机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学生准备器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学生观察回答:开始变红学生认真听通过实验现象了解导管的运输过程

131、茎的输导作用(1)实验要求取几种植物的茎,横切后进行观察,找出横彻面的共同特点。(2)工具与材料:各种茎、剪刀(3)实验与观察实验1:把植物的茎横切观察横切面共同点是什么?实验2:把植物的茎纵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导管形状特点。(展示示意图)学生准备器材学生实验学生观察回答:都有导管学生实验观察交流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茎的导管形状、特点、功能教师指点(出示知识卡片)①植物的茎都有导管。②导管是植物体内ー种输导组织。③特点:由导管分子(管状)连接成:分子间壁有穿孔。④作用:运输水分和矿物质(4)实验观察2: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你发现什么现象?(5)讨论:茎内部结构被染成红色说明什么问题?2、画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线图教师总结:水一根毛一茎导管ー植物各处3、导管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4、引导学生总结:水和矿物质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学生在本上操作学生回答:自下而上学生回答:植物的茎里有导管。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

145、茎的结构与功能(1)引导学生了解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和功能(展示示意图)教师小结:草本植物的茎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作用是负责将根吸收的水、矿物质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筛管的作用是负责将叶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2)引导学生了解本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示意图)教师小结:分,提供植物体各个部分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学生查阅资料回答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检测课堂掌握情况结构功能树皮外侧部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本质部支持作用,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髓贮藏营养(3)讨论:草本植物的茎为什么不能像本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6、茎的作用(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讨为植物茎的作用。7、茎的形态你见过的植物的茎都是什么样子,展示一下吧。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根吸收的水分和叶制造的养分,都是靠导管运输的。()2.植物的茎切断有水珠出现。()3.导管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输导组织。()

154.植物的茎只具有输导作用。()5.导管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四、拓展提高:有机物的运输1、导入:植物在绿叶的光合作用下制造的有机物ーー淀粉,在植物体内是怎么运输的呢?我们做环割树皮实验,过段时间,注意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问题。2、观察与思考学生实验观察通过拓展,让学生了解筛管的作用现象原因说明问题运输方向:茎的输导功能(展示示意图)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交流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运输有机物运输水和无机±1'皿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茎中有导管。在探究中,了解导管的运输过程与作用,培养了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感受自然生命的神奇,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板书水分在茎里的运输导管总结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水(矿物质)►植物各处

16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叶会蒸腾水分吗》教学设计课题叶会蒸腾水分吗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叶会蒸腾水分2.蒸腾作用的科学概念3.蒸腾作用的意义4.蒸腾快慢的因素:叶子面积(数量)、生长环境(温度、阳光、水分)科学探究1.对用对比实验,探究植物蒸腾的主要部位2.运用示意图,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3.运用猜想假设,探究植物蒸腾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重点1.蒸腾作用及其意义2.蒸腾快慢的因素难点探究蒸腾作用意义与蒸腾快慢因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妍妍和琪琪从外面买了花苗回家。她们发现包装花苗的塑料袋内壁上挂着许多小水珠。妍妍问道:“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ー、活动1:小水珠从哪里来1、导入,引导学生做实验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会输送到哪里?包裹植物的塑料袋内壁常会布满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是由叶散发水分形成的吗?2、小实验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实验:①给ー株植物浇足水分②选ー枝带叶的枝条和一枝去除叶的枝条③分别用透明塑料袋套住④用细绳把袋口扎紧3、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观察:放置一段时间,观察两个塑料袋内壁出现怎样的现象?教师小结:包扎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不带叶的没有。3、引导学生实验能得出怎样的结论。4、引导学生探讨:水分是从叶片的什么结构中散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小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学生回答:塑料内壁上的小水珠的确来自于植物的叶调动学生准备做实验的积极性通过比较实验让学生明白叶有蒸腾作用

17出来的?(展示叶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讲解)学生听后回答,水分是从叶片的气孔中散发出来通过叶片结构与功能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叶片蒸腾水分的主要部位叶的结啊与功能表皮一叶脉叶肉气孔("上表皮(保护)し下表皮支持叶片和运输营养物质)光合作用)交换气体蒸腾水分)5、联系生活回答平时为什么看不到植物水分蒸学生回答:植培养学生联系生腾?物的蒸腾是以活解决实际问题气体形式散发的的能力二、活动2:水分的蒸腾1、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根吸收的水分都到学生回答:一哪去了?部分水分会被植物利用,大部分水分会通过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蒸腾到大气中让学生明白蒸腾作用的科学概念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蒸腾作用?学生回答:蒸以及植物蒸腾作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用的意义3、植物蒸腾作用的部位都有哪些?(展示图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叶片、叶柄、嫩茎都具有蒸腾作用,叶片起主要作用,叶柄和嫩茎起次要作用。4、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的意义(展示示意图)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小结①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②形成吸收水分的动カ③帮助矿物质的吸收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学生回答:可晚移栽植物?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损继续培养学生联

186、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植物为什么落叶?7、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为什么森林附近地区降雨较多?三、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快慢1、导入:植物叶片蒸腾水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出实验要求: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植物叶片蒸腾速度的因素。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小组内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1)彬彬的设计失,有利于植物的存活学生回答: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学生回答:森林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使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学生猜想设计实验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运用猜想实验探究叶片蒸腾水分的快慢因素实验猜想叶片数量对水分蒸腾快慢的影响材料两株同种植物,其中一株植物的叶数量较少方法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住两株植物的枝条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放置地点光线充足的天台观察现象植物叶多的塑料袋内壁水珠多得出结论植物蒸腾快慢与叶片面积(数量)有关(2)实验探究交流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水分蒸腾是否也有影响?实验猜想生长环境对水分蒸腾快慢的影响材料两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方法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住两株植物,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放置地点向阳的天台和阴暗的室内

19观察现象向阳的塑料袋内壁水珠多得出结论植物蒸腾快慢与生长环境(温度、阳光、水分)有关4、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为什么向阳的地方塑料袋内壁水珠多?学生回答:温暖、有阳光,水容易变为水蒸气从植物体内散失出去继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ー种浪费。()2、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3、晴天阳光充足比阴天更适合栽培植物。()4、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5、植物靠叶片蒸腾水分。()学生独立完成检查课堂学习情况五、拓展提高: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植1、绿色植物吸收的水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中?学生回答:蒸物在水循环中的腾重要性2、又通过什么形式返回地面?学生回答:降雨3、水是怎么循环的?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总结:|大气中的水レイN植物—地表一河流ー诲ぎI2W—施下水六、作业布置小小的树叶,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点缀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小小的树叶。请搜集家乡的树叶,夹到书页里,办一次树叶展。学生课后完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叶子会产生蒸腾作用,了解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同时知道植物蒸腾快慢的因素。在科学探究中,运用对比实验探究总结课堂所学

20总结植物蒸腾的主要部位,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总结植物蒸腾快慢有哪些因素有关,培养了我们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叶会蒸腾水分吗ーr叶会蒸腾水分蒸腾作用意义L蒸腾快慢因素板书设计

21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6《植物需要阳光》教学设计课题植物需要阳光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2))叶子的排序满足光照需要2.科学探究(1)尝试控制光照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学习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叶的排列与阳关接收之间的关系3.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任务重点(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2)叶子的排序满足光照需要难点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叶的排列与阳关接收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ー块旧木板遮盖着草地上的ー些酢浆草。这些被遮盖的酢浆草虽然可以生长,但是它们的生长情况与正常接受阳光照射的酢浆草不ー样;被盖住的植物叶的颜色较浅,叶片比较柔弱:没被盖住的植物的叶颜色较深,叶片比较厚实。彬彬在想:这种现象会不会与光照有关?学生回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ー、活动1: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光照,植物的生长会出现怎样的变化?2、引导学生做模拟实验(1)实验活动①将一些已经发芽的红豆苗分成两组,分别移栽到两个小花盆中②ー盆放置在光照充足的阳台③另ー盆放置在能遮挡光线的纸盒内④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和比较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盆红豆苗的生长情况(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盆红豆苗的生长情况,填写观察记录表学生猜测回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模拟实验学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在班级交流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归纳的能カ。运通模拟实验和对比试验,让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阳台植物盒里植物叶子数量大小颜色茎粗细长短

22颜色学生试图得出结论,并在班级交流: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学生回答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学生按步骤做实验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填好记录表,班级交流学生回答:无论直射还是斜射,光能照射到每一片叶子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在实验中观察探索植物叶子排序秘密(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试图得出结论。(4)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生长为什么需要光照?教师小结:绿色植物需要利用光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满足生长的需要。二、活动2:叶的排列1、导入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阳光,叶是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是否与叶吸收阳光的功能相适应?(1)实验要求①观察叶在植物茎上排列的特点②用纸片、发泡塑料等材料进行模拟实验③探究叶如何排列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2)实验工具与材料(展示图片)①透明胶布②发泡塑料③纸片④雪糕棒⑤剪刀⑥手电筒(3)实验操作①制作发泡塑料架②用卡纸做叶片,用雪糕棒制作叶柄③将纸叶片按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固定在发泡塑料支架上(4)实验观察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纸叶片,从不同角度观察纸叶片能否被光照射。要求学生认真实验观察,并填好实验观察记录。直射斜射俯视正视侧视(5)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3(6)调整纸叶片的排列方式,再次实验(7)如果将纸叶片移到不同位置,会怎么样呢?(8)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引导学生观察从ー株植物的顶端往下看,观察植物叶片的排列有哪些特点?(展示图片)3、引导学生探讨叶子的排列规律(1)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2)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互生、对生和轮生。①互生:节上只有1枚叶②对生:节上有2枚叶相对着生③轮生:节上有3枚叶以上轮状着生4、野外观察(1)导入观察校园里、公路旁的树木和小草的枝叶,找出类似的现象。①从上往下看(展示图片)②从侧面观察(展示图片)(2)指导学生画出所观察到的植物叶子排序示意图学生实验回答:结论相同学生实验回答:直射时,上面的纸叶片光能照到,下面的照不到;斜射时,外面的纸叶片光能照到,里面的照不到学生回答: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与叶吸收阳光的功能相适应学生观察并回答:叶子的排列有一定规律,互不遮挡阳光学生探讨归纳规律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印证学生画图在探索中了解叶的排列规律野外观察,探索发现叶子互不遮挡的因素以及意义

24教师展示各种叶序示意图:例R*磽(3)这些叶子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影响叶子互不遮挡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归纳:叶柄长短、叶片排列角度和着生方向(5)叶子的排列规律有什么意义?(6)让学生填写观察表学生回答:互不遮挡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满足植物对光照需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欣赏学生课后完成检测课堂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情感巩固或拓展课堂所学共同现象形成原因排列意义三、课堂练习:选出正确的ー项1.每节茎上长有一片叶,这种叶序称为()A.对生B.轮生C.簇生D.互生2.叶子的()现象,是为了满足植物对阳光的需求。A.镶嵌排列B.互不遮挡C.叶镶嵌D,都对3.大白菜的叶子属于()A.对生B.互生C.簇生D.轮生4.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A.叶B.茎C.根D.花四、拓展提高:美丽的叶子(展小图片)五、作业布置业余时间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更多植物叶子的资料,制作叶子知识卡片,比比看谁的卡片做得好。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尝试控制光照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观察和模拟各种植物叶的排列形式,体会叶片接收阳光的秘密。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学习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叶的排列与阳总结课堂

25关接收之间的关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学习任务。板书「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需要阳光,し叶的排列板书设计

26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7《植物能够利用阳光》教学设计课题植物能够利用阳光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金鱼藻释放氧气2、氧气具有助燃性3、气体占据一定空间4、叶子在光照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5、植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探究1、通过制取金鱼藻排出的气体,验证是氧气2、通过示意图,了解叶子如何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3、讨论植物对人类或其他生命的意义重:点叶子在光照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难点通过制取金鱼藻排出的气体,验证是氧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妍妍和琪琪在水族商店参观。在鱼缸里种植着许多金鱼藻,阳光透过橱窗玻璃照射到鱼缸里的金鱼藻上。她们发现,金鱼藻的叶子上有不少起泡冒出来。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是氧气吗?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ー、活动1:金鱼藻会产生氧气吗1、导入金鱼藻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不断产生气泡。由此可知,产生气泡与光照因素有关;那么,这些气泡里面是氧气吗?2、教给学生判断气体的方法气体的特殊性质:①氧气有助燃性,②气体占据ー定空间。3、指导学生实验验证金鱼藻排出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1)工具与材料:烧杯(2000ml)、大漏斗、试管、试管夹、金鱼藻、小木棍、打火机(2)实验操作①在烧杯里添加适量清水,取几株金鱼藻放在烧杯底部,用干净的漏斗将金鱼藻罩住。②当有气泡从漏斗ロ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③将试管装满水,倒放入水中并套在漏斗的开口上。④当收集到的气体占试管体积一半的时候,将试管轻轻提起,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向上取学生思考学生认真听学生准备工具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先了解气体特殊性质,为后面的实验做理论上的准备让学生通过制氧实验,知道植物释放的气体是氧气

27出。⑤点燃小木棍。当小木棍即将熄灭时,移开堵住试管的手指,将带火星的小木棍迅速放在试管口。(3)提醒学生注意:小心被火烫伤(4)讨论为什么要将试管装满水?(5)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回答:试管装满水是为了把使试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学生观察填写交流学生回答:水分、空气、阳光学生结合示意图回答: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营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了解叶子如何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现象原因结论教师小结①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棍伸入试管后会复燃。②原因:氧气具有助燃性③结论:和其他绿色植物ー样,在阳光照射下,金鱼藻会释放氧气二、活动2:绿叶里的“加工厂”1、植物生长需要什么?2、植物体如何利用它们,满足生长的需求?引导学生观察叶子对光利用意图了解叶片是如何将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成营养物质,并释放氧气的。教师小结:阳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28绿叶3、讨论(1)绿色植物不断地释放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不学生讨论交流了解植物的重要会越来越多?教师提示: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2)植物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教师提示:①提供氧气②提供食物和原料③提供适宜环境④起环保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性(3)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教师提示:自然界缺少了能量来源,生物会逐渐死亡,自然界会生机断绝。(4)人们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教师提示;①会加剧温室效应②减少物种的多样性③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④水土流失4、总结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学生交流三、实践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实地测量,了解在阳光下和在遮光环境下,植物周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情况。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课堂学习情1、氧气有助燃性。()2、鱼缸里水管冒的气泡和金鱼藻冒的气泡ー样都是氧气。()3、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4、植物在白天排放氧气,晩上呼吸时吸收氧气。学生回答况()补充课堂知识,5、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使之更系统五、拓展提高1、套在花盆上口袋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教师提示:这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学生交流

29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2、叶子称为“加工厂”,加工的机器是什么?教师提示:叶子称为“加工厂”,加工的机器是叶绿体。叶绿体利用其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C02与水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五、作业布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氧气,搜集身边事例,说说氧气的重要性。学生课后完成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Jj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鱼藻和其它植物一样会释放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绿叶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植物释放氧气的同时也吸收氧气进行呼吸;植物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在科学探索中,学会如何取氧,如何去验证,培养了我们善待自然的品质。总结课堂所学板书植物能够利用阳光阳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绿叶板书设计

30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8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小浮板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物体的漂浮能力;2、知道漂浮能力不同,载重也不同。科学探究1、能用实验比较不同的材料的漂浮能力;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科学态度在开展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记录等能力。重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它的材料有关。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载重能力的不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七、课前问答。4、思考:同学们,想一想木板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木板会浮上来。)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可以在水面漂浮?(泡沫、空的塑料瓶,纸、呼啦圈、救生衣等等。)ハ、问题引入。4、出示情景图,琪琪和妍妍在游泳馆,引出疑问问题1:琪琪和妍妍在干什么?(琪琪和妍妍在游泳馆里游泳〇)问题2:妍妍借助了什么来辅助自己游泳?(妍妍借助了一块泡沫塑料做的小浮板来辅助自身游泳。)问题3:木板也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不用来做浮板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为什么用泡沫做浮板产生兴趣。

31木板和泡沫塑料板都能浮在水面上,但是生活中却没有用木材来做浮板的。为什么不用木板来做浮板呢?木板和泡沫塑料板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会有什么不一样。(板书:小浮板)讲授新课七、活动ー哪种材料的漂浮能力强1,泡沫塑料和木材都是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出示泡沫和木板图片)2、思考:泡沫塑料板和木板的漂浮能力相同吗?3、探究实验:泡沫塑料块和木块的沉浮能力。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木块、水槽等。实验步骤:(1)分别取ー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探究实验提出猜想。通过探究实验,(2)轻轻地放入水中。(3)观察并记录泡沫塑料块和木块的漂浮状态。(出示图片)4、思考:说ー说,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我发现它们浮出水面的高度不一样,泡沫塑料块要比木块浮出水面多,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泡沫塑料比木材的漂浮能力强。)5、任务:继续选取几种材料,如石蜡、珍珠棉等,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并判断哪些材料的漂浮能力强。(出示石蜡和珍珠棉图片)6、记录这几种材料浮出水面的高度,判断它们的漂浮能力强弱。思考问题知道泡沫塑料块比木块的漂浮能カ强。通过思考交流,不同材料的漂浮7、思考: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强,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弱。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是不一样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32ハ、活动二谁能载得多1、思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它们在水中的承重能力有差异吗?2,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承重能力。实验器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水槽、硅码、大头笔等。实验步骤:(1)在不同物体的同一位置做标记。(2)将物体放入水中。(3)在物体表面放上重物,直至标记与水面平齐。(4)记录承载重物的情况。(5)比较不同物体的承重能力。(出示图片)注意:小心重物别掉落到水中!5、观察记录。6、分享交流。A、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不同。)B、一般漂浮能力较强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较强。4、讨论:材料具有的漂浮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同一种材组成不同大小的物体,它们的承重能力会ー样吗?思考问题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出猜想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实验现象,知道漂浮能力不同,承重能力也有所不同。课堂练习简答题。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与什么有关?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与组成它的材料有关。2、物体在水中载重能力与什么有关?答:物体在水中载重能力与物体的漂浮能力有关,漂浮能力较强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较

33强。拓展提高各式各样的小浮板课堂小结1、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强,有的材料漂浮能力弱。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是不一样的。2、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不同。板书小浮板泡沫>强>多木板ー►弱►少

34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9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浮筒的妙用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II学习目标科学知识3、观察浮筒,知道浮筒是一种能漂浮在水面的密闭筒,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4、知道可以利用浮筒原理打捞沉船。科学探究3、能根据浮筒的特点进行打捞沉船的模拟实验。4、体会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进行的发明创造。科学态度了解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重点物体的体积不变,改变其重量,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难点通过模拟下沉的浮筒上浮以及利用浮筒打捞沉船的情境,开展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九、课前问答。5、思考: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与什么有关?(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与它的材料有关。)2、漂浮能力不同,它们的承重能カー样吗?(漂浮能力不同,它们的承重能力也不同。)十、问题引入。7、出示情景图,彬彬和波波站在河道上,引出疑l'"J:问题1:彬彬和波波在干什么?(彬彬和波波在河道旁观察水质监测浮标。)问题2:这个水质监测浮标是用什么做的?(这个水质监测浮标是用金属做的。)问题3:为什么金属材料也能浮在水面呢?学生知道常见的金属一般是沉在水中的,但这个同样是用金属制作的浮标却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金属制品可以浮在水面呢?它有怎样的结构特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为什么金属做的浮标可以浮在水面产生兴趣。

35这节课我们ー起来了解一下。(板书:浮筒的妙用)讲授新课九、活动ー浮筒的秘密1、浮筒是ー种能漂浮在水面的密闭筒,一般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出示浮筒图片)2、思考:你在哪里见过浮筒?它是什么样子的?3、任务:观察浮筒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了解它的特点,分析它能漂浮在水面的原因。(出示水质监测浮标和海界浮标图片)通过思考交流,4、思考:浮筒的内部是空心的吗?(这些浮筒的内部都具有空心结构。金属做的浮筒能漂浮在水面上与其内部空心结构有关。)8、小结:在体积不变时,空心结构的物体重量较轻,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十、活动二打捞沉船随着科技的发展,浮筒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人们会利用浮筒的原理来打捞沉船。1、思考:将一个装满水的“浮筒”放入水底,怎样使它浮出水面?2、探究实验:用瓶子模拟浮筒。思考交流了解浮筒的内部结构特征。实验器材:塑料瓶、注射器、橡胶管、水槽等。实验步骤:(1)将装满水的瓶子放入水底。(2)给瓶子注入空气,使水排出。(3)在物体表面放上重物,直至标记与水面平齐。(4)观察并记录瓶子的水量变化以及沉浮变化。(出示图片)注意: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筒漂浮在水面的原理。

36(1)>实验前要确保注射器和瓶子的连接处不漏气。(2)、推动注射器时应慢慢推动,不能一次把气体全部注入。(3)、不能拉动注射器,否则会使得注射器吸入瓶子里的水。3、观察记录。4,交流分享。A、随着注射器逐渐给瓶子注入空气,瓶子里的水量减少,瓶子内部变成空心状态。瓶子从沉在水底逐渐浮出水面。5、思考:如果在水底有一艘“沉船”,你能利用瓶子浮力把“沉船”打捞起来吗?6、探究实验:把“沉船”打捞起来。实验器材:塑料瓶2个、注射器、小船模型、绑带、Y形管、水槽等。实验步骤:(1)将两个装满水的瓶子分别绑在"沉船"的两侧。(2)将它们放入水底。(3)利用Y形管将两个瓶子的入气孔连接起来。(4)推动注射器注入空气。(5)观察“沉船”的沉浮状态。(出示图片)7、分享交流。(给瓶子注入空气使其排水上浮。利用瓶子上浮产生的浮力,能带动沉船也逐渐地浮出水面。)8、打捞沉船时,人们将数个装满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利用高压气体排出浮筒中的水。在浮力作用下,沉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探究实验交流分享做出猜想。通过实验现象,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浮筒原理打捞沉船的。

37(出示图片)课堂练习简答题。1、浮筒的内部是什么结构?答:浮筒的内部都具有空心结构。2、模拟实验中的瓶子能逐渐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什么?答:随着注射器逐渐给瓶子注入空气,瓶子里的水量减少,瓶子内部变成空心状态。瓶子从沉在水底逐渐浮出水面。拓展提高潜艇课堂小结1、浮筒的内部都具有空心结构。金属做的浮筒能漂浮在水面上与其内部空心结构有关。2、物体的体积不变,改变其重量,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板书浮筒的妙用

38浮筒的秘密>具有空心结构打捞"沉船"►物体的体积不变,改变其重量,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39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0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鸡蛋浮起来了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II学习目标科学知识5、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沉浮现象;6、知道鸡蛋在盐水和糖水中可以浮起来。科学探究5,能对事物的结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尝试归纳和总结知识。科学态度能将生活情境与科学探究紧密结合,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重点通过开展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难点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尝试归纳和总结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十ー、课前问答。6、思考:金属制成的浮标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因为浮标的内部结构是空心的,容易漂浮在水面上。)7、如何利用浮筒的原理来打捞沉船?(打捞沉船时,人们将数个装满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利用高压气体排出浮筒中的水。在浮力作用下,沉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十二、问题引入。8、出示情景图,琪琪和妈妈在厨房里,引出疑问:问题1;琪琪和妈妈在厨房里干什么?(琪琪和妈妈在厨房里腌鸡蛋。)问题2:仔细观察罐子中的鸡蛋,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些鸡蛋在妈妈倒入盐之后浮起来了。)问题3:为什么倒入盐到清水中后,鸡蛋就浮起来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为什么鸡蛋会在盐水中浮起来产生兴趣。

40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原本沉的物体由于改变了它在水中的状态——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ー起来了解一下。(板书:鸡蛋浮起来了)讲授新课十ー、活动ー鸡蛋是怎样浮起来的1、我们知道,鸡蛋放在清水中是会沉在水底的。(出示鸡蛋在清水中的图片)2、思考:它在盐水中能浮起来吗?鸡蛋在盐水中是怎样浮起来的?3、探究实验:鸡蛋是怎样浮起来的。实验器材:鸡蛋、食盐、水、搅拌棒、勺子、烧杯等。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实验探究,知道鸡蛋可以在盐水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的水。(2)取一平勺食盐放入水中。(3)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4)将鸡蛋放入盐水中。(5)记录鸡蛋在盐水中的位置。(6)取出鸡蛋,再加入一平勺实验,重复实验。(出示图片)注意:(1)、食盐要一平勺一平勺地加入水中。(2),食盐加入后需要充分搅拌,使得食盐完全溶探究实验中浮起来。解。4、观察记录。9、交流分享:随着食盐的增加,鸡蛋逐渐浮出水面。一定浓度的盐水能使鸡蛋浮起来。(出示图片)观察记录通过实验记录,知道一定浓度的盐水能使鸡蛋浮起来。

41十二、活动二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1、思考:如果把白砂糖溶解在水中,糖水能让鸡蛋浮起来吗?鸡蛋在糖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否会发生改变?2、探究实验:鸡蛋在糖水中的沉浮状态。实验器材:鸡蛋、白砂糖、水、搅拌棒、勺子、烧杯等。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的水。(2)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白砂糖。(3)轻轻搅拌,使白砂糖完全溶解在水中。(4)将鸡蛋放入糖水中。(5)观察鸡蛋的沉浮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出示图片)3、观察记录。ヽ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知道鸡蛋可以在糖水中浮起来。〇4、交流分享。(随着白砂糖的不断增加,鸡蛋在糖水中也浮起来了。一定浓度的糖水也能使鸡蛋浮起来,改变了鸡蛋的沉浮状态。)5、思考如果把小番茄放入糖水中,小番茄的沉浮状态是否发生改变?6、探究实验:把小番茄放入糖水中。(出示实验图片)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7、分享交流。(小番茄在清水中是沉的,但在一定浓度的糖水中却是浮的。)8、讨论:通过实验,想ー想鸡蛋和小番茄的沉浮是交流分享知道小番茄能在糖水中浮起来。通过交流分享,否与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有关?9、小结:结合以上活动的探究,我们能发现液体的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

42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出示图片)沉浮状态。课堂练习简答题。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答:我们可以向水里加入食盐,鸡蛋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2、鸡蛋的沉浮是否与水中溶解的其他物质有关?答:有关。结合实验探究,我们能发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拓展提髙死海不沉的秘密课堂小结1、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能使鸡蛋浮起来。2、鸡蛋在一定浓度的糖水中能浮起来。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板书鸡蛋浮起来了・泊水中》;几下去鸡蛋ー盐水中・浮起来I糖水中>浮起来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43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产生泡泡的秘密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7、知道不同物质混合后有的会产生新的物质。8、知道白醋和二氧化碳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科学探究7、能通过实验仔细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8,能够准确描述物质变化的特征。科学态度乐于通过观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重点知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难点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十三、课前问答。8、思考:同学们,你们在自家厨房有没有见过小苏打和白醋?(有见过。)2、你们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有什么作用吗?(小苏打可以用来发面,白醋可以用来调味。)十四、问题引入。9、出示情景图,引出疑问。问题1:桌子上摆放着什么?(桌子上摆放着白醋、小苏打和一个盛着液体的杯子。)问题2:杯子里的液体产生了什么现象?(杯子里的液体在冒泡泡。)问题3:杯子里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杯子中的液体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呢?这个气泡又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杯子中产生气泡的原因产生兴

44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ー起来探究一下这个“气泡”。(板书:产生泡泡的秘密)趣。讲授新课十三、活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里常见的物品,人们在加工食品时常常会用到它们。(出示小苏打和白醋图片)2、思考: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化?提出猜想。3、探究实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实验器材:烧杯、器皿、勺子、白醋、小苏打等。探究实验实验步骤:通过探究实验,(1)将白醋倒入到干净的烧杯里,小苏打倒入到器知道小苏打和白皿中。醋混合后会产生(2)用勺子舀一勺小苏打到烧杯中。气泡。(3)慢慢加入小苏打,观察烧杯中产生的现象。(出示图片)4、思考:说ー说,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很多气泡,也就是产生了很多气体。)5、思考:你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吗?继续思考:这些气体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呢?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测?思考问题通过思考交流,6、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二氧化碳可以提出自己的猜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想。7、探究实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实验器材:导气管、塑料瓶、烧杯、火柴、白醋、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验

45小苏打等。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白醋倒入塑料瓶中,再将小苏打加入瓶内,迅速盖上插有导气管的瓶盖。(2)将带有火星的火柴靠近导气管口,观察火柴的变化。(3)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出示图片)8、思考:说ー说,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A、我发现当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气管时,火星就会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不是氧气。)B、我发现导气管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时,烧杯中的石灰水在慢慢的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9、总结: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证猜想通过实验现象,知道这个气体是二氧化碳。课堂练习简答题。1、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很多气泡,也就是说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2、带火星的木条遇到二氧化碳会有什么现象?答:带火星的木条遇到二氧化碳后会熄灭。拓展提高自制汽水的小窍门课堂小结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板书产生气泡的秘密小苏打!——ー,レお澄清石灰水一目化碳►浑浊白醋J

46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蜡烛的燃烧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II学习目标科学知识9、知道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新的物质。10、知道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科学探究9、能通过实验判断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10、能够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科学态度对事物的变化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重点知道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难点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十五、课前问答。9、思考: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很多气泡,也就是产生了很多气体。)10、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十六、问题引入。10、出示情景图,四个小朋友一起在庆祝生日,引出疑问问题1:桌子上摆放着什么?(桌子上摆放着ー个蛋糕和一些放着冰块的杯子。)问题2:杯子里的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杯子里的冰块正在融化着,变成了水。)问题3:冰融化了变成水,那么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呢?蜡烛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蜡烛燃烧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蜡烛燃烧后会变成什么产生兴趣。

47会变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ー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蜡烛的燃烧)讲授新课十四、活动ー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1、燃烧是ー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示钻木取火的图片)在远古时代,人类已经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2、任务:点燃ー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了解中出现的现象。蜡烛燃烧的现3、我发现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而且还不断冒象。烟,蜡烛的长度也在不断变短。4、思考:蜡烛在产生这些现象的过程中,是不是变成了新的物质?5、探究实验: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实验器材: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烧杯等。知道蜡烛燃烧后实验步骤:产生二氧化碳气(1)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加入ー只烧杯中,用石灰水体。将烧杯壁湿润后,倒出多余的石灰水。(2)然后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方。(3)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内出现的现象。(出示图片)4、思考:说ー说,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我发现烧杯内壁开始变得逐渐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活动二蜡烛能一直燃烧吗1、思考: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蜡烛在被烧杯完全罩住的情况下还能一直燃烧思考问题通过思考交流,吗?提出自己的猜2、探究实验:蜡烛能一直燃烧吗?想。

48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等.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放在自然环境下。(2)用烧杯完全罩住正在燃烧的蜡烛。(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出示图片)2、思考:说ー说,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我发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了。)3、继续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烧杯罩住蜡烛后,蜡烛就隔绝了空气,氧气燃烧完了,蜡烛就熄灭了。)9、总结: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知道蜡烛燃烧需要氣’i课堂练习简答题。1、蜡烛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答:蜡烛燃烧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冒白烟等现象。2、蜡烛被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会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而烧杯罩住蜡烛后就隔绝了空气,无法继续提供氧气。拓展提高空气的成分课堂小结1、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板书蜡烛的燃烧产生蜡烛燃烧二氧化碳»f11蜡烛燃烧>氧气

49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铁生锈了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1、知道铁生锈是ー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12、知道铁和铁锈的区别,明白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科学探究11、能通过观察判断生锈与不生锈物体之间的区别;12、能用不同的方法探究铁和铁锈的性质并进行比较,知道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科学态度运用多种探究手段,培养用证据推导结论的科学素养。重点知道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难点通过实验证实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十七、课前问答。11、思考:蜡烛燃烧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气体?(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十八、问题引入。1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室外观察空调外机的架子,引出疑问问题1:他们在观察什么?(他们在观察空调机的架子。)问题2:空调机的架子有什么特点?(空调机的架子生锈了,快要断了。)问题3:铁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铁生锈了就不结实了呢?铁生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但铁生锈是说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铁生锈现象产生兴趣。

50明吗?这节课我们ー起来探究一下。(板书:铁生锈了)讲授新课十五、活动ー铁生锈现象1、铁生锈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出示铁生锈的图片)2、任务:观察没有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出示生锈铁钉和未生锈铁钉)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了解A、我发现没生锈的铁钉表面光亮、为银白色。铁制品生锈与未B、我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疏松的褐色固体,看起来很容易断。3、思考:那么生锈的铁钉表面出现的红褐色固体到底是什么呢?它还是铁吗?二、活动二铁锈还是铁吗1、铁制品如果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其表面就会出现红褐色的铁锈。(出示图片)生锈的区别。2、探究实验: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实验器材:生锈的铁片、没生锈的铁片、电池、知道铁锈不能导导线、灯泡、灯座等。实验步骤:(1)将电池、导线和灯泡连接好。(2)再将没生锈的铁片连接在线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光。(3)用同样的方法,将生锈的铁片接入到线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光(4)多试验几次,观察记录结果。(出示图片)2、思考:说ー说,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电。

51(通过实验,我发现未生锈的铁片接入到线路中能让灯泡发光,而生锈的铁片接入到线路中灯泡不发光。)3、继续思考: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由此得出结论,铁锈和铁在外观上有明显差异,且生锈的铁片不能让灯泡发光,可以知道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4、继续实验:用小锤子敲ー敲,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敲击为生锈的铁钉时,声音很清脆,铁钉基本没什么变化:而敲击生锈的铁钉,铁锈很疏松,铁钉很容易断裂。)5、我还发现用磁铁去吸铁锈时,铁锈都不能被吸在磁铁上,说明铁锈是另ー种物质。思考问题探究实验通过思考交流,知道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通过探究实验对比铁锈和铁之间的区别。课堂练习简答题。1、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有什么不同?答:未生锈的铁钉表面光亮、为银白色;生锈的铁钉表面为红褐色,看起来很疏松。2、生锈的铁钉表面红褐色的物质是什么?答:生锈的铁钉表面红褐色的物质是“铁锈”,铁锈与铁是不同物质。拓展提高铁锈的成分课堂小结1、铁生锈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2、铁制品如果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其表面就会出现红褐色的铁锈。3、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板书铁生锈了

52未生锈铁钉ー——>光亮、银白色生锈铁钉ーー红褐色-铁锈

53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知道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科学探究1、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2、能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科学态度1、乐于表达,善于归纳,将自己的探究过程与同学交流分享。2、能持续的进行科学观察实验。重点知道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难点能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十九、课前问答。12、思考:铁锈是如何形成的?(铁制品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其表面就会出现红褐色的铁锈。)出示图片13、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二十、问题引入。12、出示情景图,在厨房里,两个小朋友观察铁锅,引出疑问问题1:你观察到了什么?(我发现铁锅有些地方生锈了,而有些地方没有生锈。)问题2:生锈的地方有什么特点?(生锈的地方经常与水面接触。)问题3: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激发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产生兴趣。

54铁制品生锈在生活中很常见。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而有的不会,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这节课我们ー起来学习《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板书: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讲授新课在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较为常见。特别是暴露在户外,水边的铁制品锈蚀严重。1、出示一些铁制品生锈的图片。观察图片知道生活中铁制2、观察这些生锈的铁制品,它们所处的环境都有什品生锈的环境条么特点?(a,我发现有的是在水边。B、我发现有的是经常暴露在空气当中。)ー、提出问题。件1、思考:当家中的铁锅有积水时,在铁锅与水面接思考问题触的地方常常会出现红褐色的铁锈。这是什么原因呢?二、作出假设。1、观察铁生锈现象,了解铁制品周围的环境条件,推测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提出问题(出示图片)根据提出的问A、我认为铁生锈与水有关。B、我认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C、我认为铁生锈与水、空气都有关。三、制订计划。1、根据假设,设计ー个探究实验。参考以下要素题作出假设制订完整、具体的计划,形成实验方案。根据假设制定制订计划,做到A、选择合适的器材。B、根据探究实验要求,确定要控制的实验条件。C、根据确定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把器材分别控制在不同条件下。计划有序进行

55D、将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器材进行对比实验。E、探究铁生锈的原因。2、探究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实验器材:铁钉、试管、凉开水、油、试管塞等。实验步骤:1号2号3号恥[rf«*小」蒙ぜ生;证实恥*件:*

56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5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设计与制作:用牛奶制作钥匙扣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认识白醋和牛奶混合后能产生的沉淀物:2、知道白醋和牛奶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塑料。科学探究1、能通过实验仔细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2,能根据实验方案制作出钥匙扣。科学态度体验用牛奶制作钥匙扣的快乐。重点知道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难点学会使用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制作钥匙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二十ー、课前问答。14、思考: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2、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我们可以给铁制品刷漆,擦干铁制品表面的水,给铁制品上油等方法来防止铁制品生锈。)出示图片二十二、问题引入。13、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观察桌面上的钥匙扣,引出疑问问题1;桌面上摆放着什么?(桌面上摆放着ー盒纯牛奶和一个钥匙扣。)问题2:桌面上钥匙扣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桌面上的钥匙扣是用纯牛奶制作的。)问题3:你知道用牛奶怎么制作钥匙扣吗?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激发学生对桥的制作过程的兴趣。

57钥匙扣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用牛奶制作钥匙扣就很少见了,你们想不想制作一个这样的钥匙扣。今天,我们来设计并制作一个钥匙扣吧!这节课我们ー起来学习《设计与制作:用牛奶制作钥匙扣》。(板书:设计与制作:用牛奶制作钥匙扣)讲授新课思考:你知道牛奶为什么可以制作成钥匙扣吗?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将白醋加入煮沸的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牛奶中,搅拌后会产生一种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这种物质容易塑造成型,变干后很像塑料。ー、任务。1、利用白醋与牛奶混合后生成的沉淀物制作一个思考讨论知道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确定任务钥匙扣。(出示图片)我们开始准备制作吧!二、设计。在制作钥匙扣前,我们先要做好设计。1、首先将牛奶和白醋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类似塑提出设计方案确定制作的钥匙料的可塑性材料。2、小组交流讨论,设计钥匙扣的制作方案。(出示设计方案)三、制作。设计方案我们已经确定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制作了,我们来了解一下制作流程吧!1、制作流程:制作扣的方案通过制作,培养(1)用酒精灯将牛奶加热。(2)将白醋加入热牛奶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3)用纱布将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沉淀物过滤出来。学生动手能力

58(4)将沉淀物中的水分挤出。(5)将沉淀物压入模具中定形。(出示制作流程图)2,温馨提示:(1)、组员分工合作,做到每个人都有任务,不浪费时间。(2)、先讨论方案,再完成设计方案。(3)、实验用的材料和产品不能食用。(4)、时间:15分钟。四、评价与改进。展示自己制作的钥匙扣,与同学交流制作过程,提出改进作品的意见或建议。评价与改进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钥匙扣进行评判课堂小结1、按结构分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梁桥、拱桥、悬索桥和框架桥。2、在"设计与制作”活动中,要有五大要素,分别是任务、设计、制作、测试和评价与改进。课堂练习1、在“设计与制作”活动中,要有哪几大要素?答:在“设计与制作“活动中,要有五大要素,分别是任务、设计、制作和评价与改进。2、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答: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将白醋加入煮沸的牛奶中,搅拌后会产生一种沉淀物。提高拓展喝牛奶的学问板书设计与制作:用牛奶制作钥匙扣任务#・つー设计WftrC3-评价与改逬1

59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6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II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3、知道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14、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科学探究13、能从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判断出物质本身是否发生变化;14、能描述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科学态度对事物的变化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重点能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体验物质的变化。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存在的物质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二十三、课前问答。15、思考: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将白醋加入煮沸的牛奶中,搅拌后会产生一种沉淀物。)2、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现象?(蜡烛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同时还会产生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二十四、问题引入。14、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厨房,引出疑问问题1:你从图中观察到了什么?(我发现铁锅生锈了,芹菜变短了,蚊香正在燃烧着。)问题2:这些物质都发生了变化吗?(这些物质都发生变化了。)问题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在发生着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时刻存在的,那么这些物质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ー起来探究一下。(板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产生兴趣。

60书: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讲授新课十六、活动给物质的变化分类3、在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出示图片)2、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出示图片)3、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出示图片)4、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变化现象?它们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分别属于哪ー类变化?(出示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的图片)5、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有溶解、融化、结晶、凝固、生锈、燃烧和发霉等物质的变化现象。6、思考: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怎样进行一个分类呢?7、任务:根据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尝试对ー些物体的变化进行分类。(出示图片)思考讨论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变化类型。通过思考交流,A、第一种变化是捏橡皮泥,橡皮泥被捏成了胡萝卜模型,虽然橡皮泥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B、第二种变化是纸的燃烧,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和发热现象,燃烧后,纸变成了灰烬,生成了新的物质。8、剪纸,纸被剪成各种形状。在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给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61(出示图片)9、铁锅生锈,铁锅在与水接触的地方产生了红褐色的物质,生锈了,产生了新的物质。(出示图片)十七、实践用米汤写密信1、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伴随着ー些现象,如变色、发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出示图片)2、实践:尝试利用物质变化的特点,用米汤写一封密信。3、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字迹再现呢?4、米汤里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后会变色。实践探究知道用米汤写密信的原理,了解物质的变化。课堂练习简答题。1、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类型?答:在自然界中,有些物质变化时没有发生改变,而有些物质变化时,产生了新的物质。2,米汤写密信的原理是什么?答:米汤里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后会变色,所以可以使字迹再现。拓展提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课堂小结1、在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2、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3、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板书各种各物质变化无处不在Y样的物质变化一物质没有发生改变J一

62物质发生了改变

63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6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水去哪里了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II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5、知道湿衣服干了,是水蒸发造成的;16、知道地表上的水也会蒸发。科学探究15、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推测衣服上的水去哪了;16、能设计实验,模拟不同类型地表上的水是否会蒸发。科学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和探究水的蒸发现象。重点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推测衣服上的水去哪了;难点做模拟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知道水能蒸发到大气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二十五、课前问答。16、思考:自然界中的物质是怎样变化着的?(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17、冰融化后会形成什么?构成物质的本质有没有发生改变?(冰融化后会变成水,构成物质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二十六、问题引入。15、出示情景图,波波和琪琪在室外晾晒衣服,引出疑问;问题1:波波和琪琪在做什么?(波波和琪琪正在室外晾晒衣服。)问题2:太阳下的湿衣服发生了什么变化?(太阳下的湿衣服很快就干了。)问题3:衣服为什么能够变干呢?湿衣服上的水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湿衣服上的水去哪了,产生兴趣。

64哪里了?衣服上的水被太阳暴晒后会不见了,跑到哪里去了呢?不在阳光下的水,会不会也跑走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板书:水去哪里了)讲授新课十八、活动ー衣服怎么干了1、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湿纸巾、衣服或者是湿的桌面过了一段时间后都会变干。(出示图片)2、思考:猜ー猜,是什么原因导致湿纸巾、衣服或者湿桌面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干?通过思考交流,(是因为水被蒸发了。)思考交流提出自己的猜继续思考:你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3、探究实验:探究湿衣物变干的秘密。实验器材:烧杯、纸巾、保鲜膜、玻璃等。实验步骤:(1)用纸巾模拟衣物;想。(2)将两块大小ー样的纸巾浸湿,平铺在玻璃片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H;(3)在其中一片湿纸巾上覆盖保鲜膜;(4)观察现象,并记录在学习活动手册。(出示实验图片)4、思考;为什么选择用玻璃板呢?(玻璃板透明、不吸水,易于得出科学结论)继续思考;为什么要在湿纸巾表面覆盖保鲜膜呢?(空气不能流通的封闭环境。)验证猜想。5、观察记录。思考交流6、分享交流。通过思考交流,A、我发现没有覆盖保鲜膜的湿纸巾水变干了,纸变知道湿衣服上的

65皱、只留下水迹。B、我发现覆盖保鲜膜的湿纸巾还是湿的。6、思考:湿衣物中的水去哪了?湿衣物变干的秘密是否与空气有关?(湿衣物里面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当用塑料膜等不能渗水的物体覆盖在其表面,水分是不能蒸发的,湿衣物就不能变干了。)7,继续探究实验:继续探究湿衣物变干的秘密。(1)、将湿报纸模拟湿的衣物;(2)、用烧杯盖住湿报纸;(3)、观察现象。(出示实验图片)8、分享交流:(我发现湿的报纸变干了;烧杯内壁有一层水雾。)9、思考;烧杯里的水雾从哪里来?10、小结;湿衣物里面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十九、活动二地表上的水也会蒸发吗1、思考:地表上的水体有哪些?(地表上的水体有江、河、湖泊、海洋、溪流、水井等。)2、思考:地表上的水是否会像湿的衣服那样蒸发到空气中吗?为什么呢?(出示图片)3,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4、模拟实验:模拟湖泊里的水是否会蒸发。实验器材:培养皿、水、记号笔等。实验步骤:(1)培养皿模拟湖泊:(2)往培养皿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并用记号笔标注探究实验思考交流水是蒸发掉了。通过实验现象,进ー步验证水是蒸发到空气中去了。通过思考交流,提出猜想

66水平:(3)把培养皿放置在室外,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出示图片)5、模拟实验:模拟水井里的水是否会蒸发。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水、记号笔等。实验步骤:(1)试管模拟水井;(2)往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并用记号笔标注水平;(3)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4)把试管放置在室外,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出示图片)6、观察记录。7、交流分享。A、我发现试管里的水位降低了。B、我发现培养皿里的水位降低了。7、得出结论:地表上的水也能蒸发到空气中。三、实践给苗圃保湿学校的苗圃种植了一批菜苗。如何防止土壤里的水分蒸发得太快?尝试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出示图片)模拟实验观察交流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猜想。通过观察交流,知道地表上的水也能蒸发到空气中。课堂练习简答题。1、湿衣物中的水去哪了?答;湿衣物里面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2、地表上的水体有哪些?答:地表上的水体有江、河、湖泊、海洋、溪流、

67水井等。拓展提高农田苗圃保湿课堂小结1、湿衣物里面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2、地表上的水也能蒸发到空气中。板书水去哪里了衣服上的水]ー蒸发到空气中地表上的水-

68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8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空气中有水吗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7、知道露、霜是ー种天气现象;18、能描述露、霜形成的原因。科学探究17、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露的形成条件;18、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露珠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1、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2,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勇于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观点。重点知道露、霜是ー种天气现象,能描述露、霜形成的原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露的形成条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露珠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二十七、课前问答。18、思考: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很快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去哪里了?(衣服上的水蒸发了。)2、如何防止土壤里的水分蒸发得太快?(为了防止土壤里的水分过快蒸发的方法主要是在植物上覆盖ー层塑料膜。这不仅能保持土壤湿润,而且还有保温的作用。)二十八、问题引入。16、出示情景图,波波和琪琪在野外露营,引出疑问:问题1:波波和琪琪在做什么?(波波和琪琪在观察草地上的植物。)问题2:清晨,这些草地上的植物有什么特点?(草地上的植物表面都有一些露珠。)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草地上的露珠是从什么地方来

69问题3Z晚上没有夏雨,为什么第二天清晨植物表面会出现露珠?露珠在生活中很常见,为什么一些物体表面会有露珠,露珠是如何形成的?这节课我们ー起探讨以下。(板书:空气中有水吗)的,产生兴趣。讲授新课二十、活动一草地上的露珠3、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ー种自然现象。思考:生活中,你见过露珠吗?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发现过露珠?举例说说生活中4、A、我在ー些植物的表面发现过露珠。思考交流见到的露珠。B、我在路边的栏杆上也发现过露珠。(出示图片)5、思考:植物上的露珠是从体内冒出来的吗?随着气温的上升,栏杆上的露珠会消失吗?(这些露珠不是从植物体内冒出来的,随着气温的思考问题通过思考问题,上升,这些露珠就会消失。)明确露珠是从哪6、思考: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来的任务:通过查阅有关露珠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露珠形成的原因,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题。(出示图片)8^观察记录。9、交流讨论:露珠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霧珠形成完成活动手册知道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空气中接近地温度差面的物水源つ体表面7、得出结论:在温暖的季节,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

70的时候,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汽,接触到接近地面的物体表面,温度差异较大,所以就会出现露珠。二十一、活动二露珠从哪里来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从冰箱里取出未开启的饮料罐,放置一段时间后,罐外壁会挂满许多像露珠一样的小水珠。(出示图片)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2、探究实验:探究饮料罐上的小水珠从哪来?实验器材:密封箱、干燥剂、饮料罐等。实验步骤:(1)从冰箱里取出两罐未开启的饮料;(2)一罐放在没有箱盖的箱内,另一罐放在有干燥箱内;(3)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两个罐子外壁上出现的现象。(出示图片)3、思考:实验中,没有箱盖的箱子和有箱盖的箱子分别是模拟的什么环境?(塑料箱没有加盖子,是模拟常态下的自然环境:塑料箱加盖子,是ー个干燥的人工环境。)4、观察记录。5、交流分享。A、我发现没有箱盖的箱内的罐子外壁上出现了露珠。B、我发现有箱盖的箱内的罐子外壁上没有出现露珠。6、得出结论:由于空气中有看不到、摸不到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探究实验思考交流通过实验现象,进ー步验证形成的原因。通过思考交流,,明确露珠的成因。

71物体(饮料罐)表面。但是,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下是不会有小水珠出现的。7、讨论: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出示相关图片)二十二、活动三霜的形成1、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常常会看见在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附着有小冰晶,这就是霜。与露一样,霜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出示图片)思考:霜的形成与露珠的形成相似吗?霜的形成与气温和空气中的水分有关吗?2、模拟实验:探究霜的成因。实验器材:烧杯、勺子、玻璃棒、冰块、食盐等。实验步骤:(1)将一些碎冰块放入烧杯中;(2)向烧杯中加入一些食盐和适量的水;(3)用玻棒小心搅拌混合物:(4)观察烧杯外壁上的现象。(出示图片)3、思考;为什么要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添加适量食盐可以使混有冰块的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继续思考;烧杯外壁会出现什么现象?(烧杯外壁上会出现ー些小冰晶。)4,得出结论;霜的形成与露珠相似,在寒冷(。摄氏度以下)的天气情况,空气中的水汽会快速冷凝成小冰晶,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四、实践减少冰箱里的霜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ー层厚厚的霜。霜模拟实验思考交流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霜的形成成因。通过思考交流,知道霜是如何形成的。

72不仅减少了冰箱储存食物的空间,而且还浪费电能。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冰箱的结霜现象?(出示图片)课堂练习简答题。1、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答: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ー种自然现象,多见于温暖季节的清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的现象。2、霜是怎样形成的?答:霜的形成与露珠相似,在寒冷(0摄氏度以下)的天气情况,空气中的水汽会快速冷凝成小冰晶,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拓展提高回南天课堂小结1、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ー种自然现象,多见于温暖季节的清晨。2,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常常会看见在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附着有小冰晶,这就是霜。

73板书空气中有水吗「露珠空气中的水-L霜

74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9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网上学习:调查各地的空气湿度单兀四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天气状况会影响水的蒸发:2、了解空气湿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1、能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记录当地空气相对湿度的数据;2,能将自己的记录成果上传至网络,并与他人交流,从而进行分析汇总。科学态度1、认识到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了解通过改变空气湿度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方法。重点能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记录当地空气相对湿度的数据。难点对网上搜集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二十九、课前问答。19、思考:露珠是怎样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形成的。)20、霜是怎样形成的?(霜的形成与露珠相似,在寒冷(0摄氏度以下)的天气情况,空气中的水汽会快速冷凝成小冰晶,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出示图片三十、问题引入。17、出示情景图,室外下着雨,两个小朋友在阳台上,引出疑问问题1:室外的天气是怎样的?(室外正在下着雨。)问题2:她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衣服晾晒在走廊几天了,但是还没有干。)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衣服总是不干的原因产生兴趣。

75问题3Z为什么在下雨天,衣服总是晒不干呢?是空气中的水分太多造成的吗?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的水能够变为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衣服是否容易干与空气中水分的多少有关吗?这节课我们ー起来探讨ー下“网上学习:调查各地的空气湿度”(板书:网上学习:调查各地的空气湿度)讲授新课1、湿度是指空气内含有水分的多少,它反映了空气干湿的程度。空气湿度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天气预报常会发布空气湿度的信息,它反映了降雨、有雾等可能性。阅读资料了解空气湿度。(出示空气湿度图片)2、思考:由于空气湿度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它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在雨后或是春季,空气中的水汽较多,衣服不容易晾干,室内和室外外都感觉到比较潮湿……)ー、活动任务1,任务:调查同一天里,不同地区的空气湿度。2、思考:可以用什么方式知道本地区的空气湿度?(出示图片)讨论确定活动任务通过交流讨论,二、搜集信息1、如需搜集空气湿度的数据,可以使用操作方便、简单直观的温湿度计进行测量。(出示室内温湿度计)交流思考确定好活动任务。通过交流思考,3、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搜集当地空气湿度情况?3、还可以通过报纸、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天气预报了解当地空气湿度情况。寻找搜集信息的方法

76加3,查0观察M■"—"-查阅资料4、任务: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同一个地方连续ー个月的空气湿度,记录数据。(出示调查表)5、注意事项:(1).观测地可以是本地区,例如:校园、生活小区:(2).测量空气湿度是以同一时间测量为准;(3).搜集到的信息要上存到网络中。**—・、分享交流。1,整理与分析数据,统计某地区ー个月的空气相对湿度情况,并将统计信息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搜集信息登录网站交流分享阅读资料通过搜集信息,为后面上传资料做好准备。上传搜集的资料使同学们的思维得到升华,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湿度情况。了解空气湿度与人类的关系■•KM0小n*今”《**,ゆア!・レ-m«»uuitMA尸福;二□ヽ2、任务:下载其他同学上传的各地区空气相对湿度数据,比较各地区的空气湿度情况。(出示图片)四、拓展应用1、空气湿度会影响人体的舒适程度。查阅资料,了解人体最适宜的空气湿度范围。(出示图片)2、思考: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改变空气湿度,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3、小结:网上学习流程。

77课堂练习简答题。1、什么是湿度?答:湿度是指空气内含有水分的多少,它反映了空气干湿的程度。2、搜集空气湿度数据的方法?答:搜集空气湿度数据的方法有湿度温度计、报纸、互联网、电视和收音机等方法。拓展提高空气湿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课堂小结1、湿度是指空气内含有水分的多少,它反映了空气干湿的程度。空气湿度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2、如需搜集空气湿度的数据,可以使用操作方便、简单直观的温湿度计进行测量。3、空气湿度会影响人体的舒适程度。板书网上学习:身边的发酵食品活动任务搜集信息交流分享拓展应用

78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0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水降下来了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9、知道降雨、下雪和下冰雹是自然界常见的降水形态;20、能描降雨、下雪和降冰雹形成的原因。科学探究19、通过模拟实验,描述雨、雪、雹的天气特征;20、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雨、雪和冰雹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了解降雨、下雪和下冰雹对人类的影响。重点知道降雨、下雪和下冰雹是自然界常见的降水形态。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描述雨、雪、雹的天气特征和形成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三十二、课前问答。21、思考:什么是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分的多少,它反映了空气干湿的程度。)2、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改变空气湿度?(为了让人体感到舒适,可以用喷水壶往墙上喷水、加湿器、在家里放ー些绿植等方法改变空气湿度。)三十三、问题引入。18、出示情景图,波波和彬彬站在操场上看着天空,引出疑问:问题1:图中的天空是怎样的?(图中的天空乌云密布。)问题2:天空乌云密布,预示着什么要发生?(天空乌云密布,预示着马上要下雨了。)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下雨的原因产生兴趣。

79问题3:为什么天空乌云密布就预示着将要下雨呢?雨是怎么形成的呢?降雨是生活中很熟悉的ー个自然现象,为什么天空乌云密布就预示着将要下雨呢?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天空的云是怎么形成的?这节课我们ー起探讨ー下。(板书:水降下来了)讲授新课二十三、活动云里的水变成了雨1、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云的主要形态有积云、层云和卷云。思考:天空上的云是怎样形成的?思考交流知道云的成因。(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越聚越多,飘浮在天空中就形成了云。)2、思考:晴天与雨天时,天空中的云是怎样的?(出示晴天的云和雨天的云)思考问题通过对比,知道A、晴天时的云是积云,稀少、淡薄孤立分散。B、雨天时的云是层云,均匀密布,黑压压一片很厚实。(出示图片)3、思考:如果云里的小水珠太多,就会下雨吗?云里的小水珠是怎样变成雨的?4、探究实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铁盘、冰块等。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天空中的云是下雨的成因之一。通过探究实验,(2)用烧杯盛三分之二的热水;;完成活动手册知道雨是怎样形(2)把盛有冰块的铁盘盖在烧杯上;(3)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铁盘底部出现的现象。(出示图片)成的。

8010、思考:实验中,温水和碎冰块分别模拟的是什么?(温水模拟空气中的水蒸气,碎冰块模拟高空中的冷空气。)11、观察记录,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12、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A、我发现铁盘上聚集着ー些小水珠和小冰晶。B、静置一段时间后,铁盘底部会有水降下来。8、得出结论:说ー说,雨是怎样形成的?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蒸发。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天上形成了白云;如果水蒸气冷凝就会结成较大的水滴,水滴就会落下来形成雨,水降下来了与温度有关。)9、思考:除了下雨,你知道还有哪些常见的降水现象?得出雨形成的原因的结论。(出示下雪和降冰雹的图片)10、讨论:下雪和降冰雹也是常见的降水现象。天空降落下来的是雪还是冰雹?分别是在什么情下呢?下雪时的天气情况通常是怎样的?冰雹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A、通过调查发现下雪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天,下雪时天气多以阴天为主。(出示图片)B、我发现冰雹一般出现在夏季或春夏交际,气温差异大的天气里出现。(出示图片)11、讨论:雨、雪、冰雹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知道下雪和降冰雹也是降水现象。A、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知道雨、冰雹和

81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B、降雪可以缓解、补充地球的水资源,但是雪量过大会影响人们出行,并破坏农作物等。C、冰雹是一种破坏性天气现象,颗粒大的冰雹会打毁庄稼,损坏房屋,砸伤行人等。12、得出结论:降水主要形态有雨,雪和冰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差有关系。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堂练习简答题。1、云是怎样形成的?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越聚越多,飘浮在天空中就形成了云。2、降水主要有哪些形态?是如何形成的?答:降水主要形态有雨,雪和冰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差有关系。拓展提高云和雾课堂小结1、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越聚越多,飘浮在天空中就形成了云。2、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蒸发。3、降水主要形态有雨,雪和冰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差有关系。板书水降下来了「下雨水降下来的方式一下雪与温度差有关ー降冰雹

82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落到地面的雨水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21、知道落到地面的雨水会出现蒸发、下渗、流失和被植物吸收的情况;22、能描述雨水在地面上的流动情况。科学探究21、通过做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情况;22、能通过证据进行描述、解释雨水的流动和汇聚。科学态度了解生态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发展。重点探究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情况。难点从模拟实验中获知不同材料铺设路面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三十四、课前问答。22、思考:雨是怎样形成的?(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天上形成了白云;如果水蒸气冷凝就会结成较大的水滴,水滴就会落下来形成雨。)2、下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三十五、问题引入。19、出示情景图,波波和妍妍走在上学的路上,引出疑问:问题1:现在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现在外面正下着大雨。)问题2:这些雨水都流到哪里去了?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下雨的原因产生兴趣。

83(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有的流入下水道,有的滞留在路面而形成了许多小水坑。)问题3I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除了会流到下水道了,还会流到别的地方吗?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那么雨水到底流向哪里了?这节课我们ー起探讨一下。(板书:落到地面的雨水)讲授新课二十四、活动一雨水去哪里了1、思考: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去哪里了?2、任务:观察雨水落到地面的情况,描述雨水的去向。(出示两幅图片)A、我发现一部分水被植物吸收了,一部分蒸发到空气当中去了。思考交流根据生活经验,B、我发现一部分的水会下渗到土壤或是沿着路面的缝隙下渗到地表下,一部分的水会流到下水道。(出示图片)讨论雨水去向。3、思考: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情况是否相同思考问题通过思考,引出呢?是怎样流动的呢?二、活动二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1、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ー下吧!2、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实验器材:喷壶、塑料盘、小瓷砖'带草的小土块、沙石等。实验步骤:(3)准备小瓷砖、带草的小土块和一些沙石,把它活动ニ。们分别铺平在塑料盘上,模拟不同的地面:探究实验(2)垫高塑料盘的一端,使它稍微倾斜:完成活动手册

84(3)用喷壶把"雨"喷到不同"地面”上,观察并记录水是怎样流动的。(出示图片)3、思考:实验中,小瓷砖、带草的小土块、沙石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地面?(小瓷片模拟的是硬化城市马路,带草的泥块模拟的是覆盖植被的土壤,沙石模拟的是裸露的土壤,喷壶喷水是用于模拟下雨。)4、观察记录,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13、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A、我发现“雨水”在瓷砖表面流走了,积聚在低洼处。B、大部分的“雨水”被泥土和草根吸收,只有少部分的水夹带ー些土壤,ー起流到低洼处。C、我发现部分"雨水"被沙子吸收,其他雨水伴随沙和颗粒小的石头ー起流到低洼处。14、得出结论:当雨水降落在不同地面时是怎样流动的?(雨水落到地面后,有的被植物吸收,有的会从地表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会直接从地面流走或被蒸发。)7、思考:水的流动是否受地面颗粒的空隙影响呢?(雨水是渗入地下还是在地面上流淌,主要受地面颗粒空隙的大小影响。如果地面颗粒间的空隙大,水就容易渗入;由于植物的根也会吸收水分,所以种有植物的上壤比光秃秃的地面吸水性更强ー些。)8、讨论:水降落到这些地面时,水的流动情况有什思考交流通过探究实验,知道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是不同的。通过思考交流,得出结论。根据所学知识,

85么不同?哪种停车场地面更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出示图片)A、这种路面更加适合做停车场。因为,嵌草病是属于透气透水性地破,两块豉之间有空隙,可以种草。当下雨时,雨水可以渗透到地下,路面不会有积水,不影响乘客上车。(出示图片)9、得出结论:不管是大小不同的雨量,还是大小不同的坡度,在瓷砖上的雨水流动得最快:带草的小土块水流得慢,只是带走了一些泥土;沙石的水也流得快,同时把大部分沙石带走了。从而知道,选择不同材料铺设路面的重要性,因而修建城市的停车场采用植草沟和渗水砖,比采用硬化的瓷砖更有利于雨水的流动及下渗。交流讨论解释哪种路面更适合城市发展。课堂练习简答题。1、降落到地面上的水去哪里了?答:雨落到地面后,有一部分的水被植物吸收了,一部分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一部分的水会下渗到土壤或是沿着路面的缝隙下渗到地表下,一部分的水会流到下水道。2、实验中,小瓷砖、带草的小土块、沙石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地面?答:小瓷片模拟的是硬化城市马路,带草的泥块模拟的是覆盖植被的土壤,沙石模拟的是裸露的土壤,喷壶喷水是用于模拟下雨。拓展提高生态海绵城课堂小结1、雨水落到地面后,有的被植物吸收,有的会从地表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会直接从地面流走或被蒸发。2、雨水的流动是受地面颗粒的空隙影响的。

86板书水降下来雨水落到地面出现ーr「植物吸收魚发下渗L流失

87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流水的力量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23、知道流水有力量;24、能举例说明水在地表的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科学探究23、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流水对河床和河岸的影响;24、能通过证据进行描述、解释三角洲的形成。科学态度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力量,激发探索地形地貌的兴趣。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流水对河床和河岸的影响。难点推测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三十六、课前问答。23、思考;降落到地面上的水去哪里了?(雨落到地面后,有一部分的水被植物吸收了,一部分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一部分的水会下渗到土壤或是沿着路面的缝隙下渗到地表下,一部分的水会流到下水道。)24、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情况是怎样的?(不管是大小不同的雨量,还是大小不同的坡度,在瓷砖上的雨水流动得最快;带草的小土块水流得慢,只是带走了一些泥土;沙石的水也流得快,同时把大部分沙石带走了。)三十七、问题引入。20、出示情景图,彬彬和波波在一条小溪边观察,引出疑问;问题1:彬彬和波波在什么地方?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88(彬彬和波波在一条小溪边。)问题2:小溪里有什么?(小溪里有很多石头。)问题3:这些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流水把它们冲到这里的吗?小溪中见到石头是ー种很常见的现象,那么这些石头是怎么来的?又会去哪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板书:流水的力量)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溪水里的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产生兴趣。讲授新课二十五、活动ー流水有力量1、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看到小溪、江河、湖泊的河岸和河道里都有许多的泥沙、石头。(出示图片)2、思考:流水对地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出示两幅图片)思考交流3、模拟实验:探究流水是如何影响河岸和河道的。实验器材:长条塑料板、泥土、沙子和砾石等。实验步骤:(4)用长条塑料板、泥土、沙子和砾石的混合物模拟一条上窄下宽的河道:(2)将河道较窄的一端垫髙,从河道最上端注入清模拟实验水;(3)用水流速度不同的流水注入坡度不同的河道;(4)观察现象,并做记录。(出示图片)4、思考;实验中,长条塑料板、泥土、沙子和砾石的混合物、中间没有填充物分别模拟的是什么?(长条塑料板模拟河床,泥土、沙子和砾石的混合物是模拟河岸两边里的沉积物,中间没有填充物是探究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模拟流水流淌的河道。)完成活动手册知道水流的速度

895观察记录,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6、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A、我发现当水流速度很快时,会把大量的沙石冲刷到下游,并堆积在下游平缓地方。B、我发现当水流速度缓慢时,会把少量的小颗粒沙石冲刷到下游,并堆积在下游平缓地方。(出示图片)7、思考:水流速度对河岸和河道有什么影响?(水流有力量,水流速度越快,对河道、河岸影响越明显;水流速度越慢,对河道、河岸影响不明显。)8、思考:除了水流的速度会影响河岸和河道外,还有什么要素会对河道和河岸产生影响?(我认为水流量和坡度也会影响河道和河岸。)9、得出结论: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表最重要的外动カ。在自然界流水的冲刷下,土堆会被侵蚀导致泥土、沙石散落。散落的泥土、沙石会被流水搬运而堆积在不同的区域。颗粒越小的泥土和沙石,越容易被流水搬运、堆积到较远的地方。二、活动二流水与地表1、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流水的这些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出示图片)2、任务:观察流水影响地形和河道两侧的水流速度的示意图。(出示示意图)3、思考:不同的水流速度对河岸的地形有什么影响?思考交流交流讨论影响水流的カ量。通过思考交流,知道水流速度对河道河岸的影响。

90(我发现水流速度快的地方容易堆积ー些大块的沙石,而水流速度慢的地方会堆积一些小颗粒沙石。)4、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例子。(出示三角洲的图片)15、交流讨论:你知道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吗?(地球上大部分河流最后会流入湖泊或海洋中,河水流入湖或海的地方称为河口。河水在接近河口处,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有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一个像三角形的平原,这就是三角洲。我国著名的三角洲有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交流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课堂练习简答题。1、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有水位高低、水量大小和水流速度。2,实验中,长条塑料板、泥土、沙子和砾石的混合物、中间没有填充物分别模拟的是什么?答:长条塑料板模拟河床,泥土、沙子和砾石的混合物是模拟河岸两边里的沉积物,中间没有填充物是模拟流水流淌的河道。拓展提高各种各样的地貌课堂小结1、水流有力量,水流速度越快,对河道、河岸影响越明显:水流速度越慢,对河道、河岸影响不明显。2、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流水的这些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板书流水的力量

91「水位高低影响水流的力量-水流速度ー水量大小

92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2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h.学习目标科学知识25、知道自然界的水是循环的:26、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科学探究2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水的循环过程;26、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科学态度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激发学生珍惜和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重点做模拟实验,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难点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三十八、课前问答。25、思考;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有水位高低、水量大小和水流速度。)2、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河水在接近河口处,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有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一个像三角形的平原,这就形成了三角洲。)三十九、问题引入。2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课间在走廊休息,引出疑问;问题1;课间休息时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外面又在下着雨。)问题2:为什么天上的雨水总是下不完?到底天上这么多的雨水从哪儿来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察情景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自然界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产生

93降雨、降雪是一种很常见的天气现象,那么这些雨雪是怎么来的?又会去哪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板书:自然界的水循环)兴趣。讲授新课二十六、活动一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3、思考:雨、雪等自然天气是如何形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小水珠或小冰晶,它们混合在ー起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以降雨、降雪等形式降落到地表。)4、思考: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间会不断循环吗?(出示图片)继续思考: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3、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实验器材:冰块、盒子、烧杯、塑料树和房子、思考交流温水等。实验步骤:(5)将温水、塑料树和房子放入到烧杯中;(2)将冰块放入到盒子里,并将盒子盖在烧杯口H;(3)观察现象,并做记录。(出示图片)4、思考:实验中,冰块模拟的是自然界的什么环境?(实验中,冰块模拟的是自然界里高空中的冷空气。)5观察记录,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模拟实验做模拟实验,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中。探究实验通过模拟实验,6、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A、我发现一段时间后,烧杯里有水蒸气,盒子底部完成活动手册知道水循环的过程。

94出现小水珠,烧杯里的水位下降了。B、我发现盒子底部的小水珠凝聚成大水珠滴下来,烧杯里的水位上升了,恢复到原来的水位。8、思考:你能说说烧杯中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吗?(烧杯中的温水慢慢蒸发到蓝色盒底,并冷凝成许多小水珠,水位开始有所下降;慢慢地,蓝色盒底的小水珠越来越多,并向中间汇集,变成了大雨滴并滴落下来,此时,水位上升了:再过了一段时间,蓝色盒里的冰块全部融化,烧杯里的水位恢复原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8、思考:自然界的水循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自然界中的水会在地球表面和天空中不断地往复运动,形成水循环。水循环不断更新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它不仅对生态、气候、地貌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9、任务:结合模拟实验现象,分析并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出示图片)10>用文字或图画表示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二、活动二宝贵的淡水资源1、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它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及大气中,不断地循环往复。(出示图片)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就更少。(出示示意图)思考交流通过思考交流,知道水循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953、体验活动:估算淡水的总量和可利用的淡水量。(出示图片)假如地球上的总水量用40瓶水表示,则淡水量约相当于多少瓶水?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量又有多少?4,4OX2.5%=1(瓶)1X0.3%=0.003(瓶)通过计算,如果地球总水量是40瓶,那么,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量相当于只有一瓶盖那么多。(出示图片)16、小结:由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分布也不均匀的问题,所以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宝贵的。17、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人们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例如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宣传、南水北调、合理开发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体验活动交流讨论通过体验活动,感知淡水资源的稀缺。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激发学生珍惜和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课堂练习简答题。1、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答;自然界中的水会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在地球表面和天空中不断地往复运动,形成水循环。2、水循环对自然界有什么作用?答:水循环不断更新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它不仅对生态、气候、地貌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拓展提髙地球上的水循环课堂小结1、自然界中的水会在地球表面和天空中不断地往复运动,形成水循环。

962、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它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及大气中,不断地循环往复。板书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会在地球表面和天空中不断地往复运动[形成水循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