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养阴透热法幻灯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养阴透热法
1定义养阴透热法:是指以咸寒养阴药与芳香透热药相伍治疗虚热的一种方法。此法多用于邪留阴分证。
2症候: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分析:夜热——卫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入于里,阴分本有伏邪,阳气入阴则助长邪热,两阳相加,阴不制阳,故入夜身热早凉——平旦卫气行于表,阳处于阴,则热退早凉热退无汗——温病后期,阴液已伤,加之邪热深伏阴分,则阴津易耗,无以作汗,故见热退无汗能食形瘦——余邪久留,营阴耗损,肌肤失养舌红少苔,脉细数——余邪久羁,阴津匮乏
3治法:滋阴清热,搜邪透络方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用药:青蒿二钱6g鳖甲五钱15g细生地四钱12g知母二钱6g丹皮三钱9g使用注意:1.方中青蒿不耐高温,煎煮时间不宜太长,或用沸水泡服。2.阴虚欲抽搐者,不宜用本方
4方解对于本证,此时阴液虽虚,但邪热仍留阴分,若纯用甘寒养阴,则愈恋其邪;若纯用苦寒清热,又易化燥伤阴。治疗上只能滋阴透邪并进,标本兼顾,使深伏阴分之邪透出阳分而解,邪去热退而阴不伤。
5
6《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却不用小柴胡之药者,小柴胡原为伤寒立方,疟缘于暑湿,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变通其药味,以同在少阳一经,故不能离其法。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领邪,青蒿较柴胡力软,且芳香逐秽开络之功,则较柴胡有独胜。寒邪伤阳,柴胡汤中之人参、甘草、生姜皆护阳者也,胃热伤阴,故改用鳖甲护阴,鳖甲乃蠕动之物,且能入阴络搜邪。
7柴胡汤以胁痛、干呕为饮所致,故以姜、半通阳降阴而清饮邪。青蒿鳖甲汤以邪热伤阴,则用知母,花粉以清热邪而止渴,丹皮清少阳血分,桑叶清少阳络中气分。宗古法而变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热不同也,此叶氏之读古书,善用古方,岂他人之死于句下者,所可同日语哉。
8现代药理研究解热——青蒿鳖甲汤临床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青蒿、知母、牡丹皮亦有解热作用。抗炎及对皮质功能的影响——青蒿鳖甲汤能抑制生物体自体免疫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大鼠服用滋阴降火中药生地、鳖甲、知母、牡丹皮均能使地塞米松抑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防止肾上腺萎缩的作用。镇静——青蒿鳖甲汤组成药具有镇静、解痉作用,牡丹皮对咖啡因所致的兴奋活动也有抑制作用。抗病原微生物——青蒿鳖甲汤组成药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知母还有较强的抗结核杆菌作用。
9临床应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热性病后期、小儿夏季热、肺结核、肾结核、肾盂肾炎等病而有上述病症者。
10案例一: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孙某,男,50岁,于2009年12月10日因发热就诊。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而突发高热,反复发作,体温在38.2~39.5℃之间,在多家医院经一系列检查均未找到病因,虽多方求治西医,未痊愈,故转而求中医治疗。就诊时患者体温达38.4℃,两颧红赤,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咽干不适,睡眠欠佳,多梦,纳食尚可,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腻,六脉皆细缓滑。
11中医诊断:内伤发热,阴虚挟湿。治疗:以养阴透热为主,方选青蒿鳖甲汤加减。方药:青蒿15g,生地30g,鳖甲30g,知母12g,牡丹皮12g,玄参15g,麦门冬15g,半边莲10g,蝉蜕15g,石苇15g,沙参15g,柴胡10g,砂仁15g,佩兰15g,石斛15g。7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温服。7天后体温降至37.1℃,精神好转,无倦怠乏力,咽干不适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服7剂,患者病愈。6个月后随访,未再发热。
12按发热本身可由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血液病等多种疾病引起。然而临床上约5%~10%的发热始终无法找到病因。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是内科医师经常面对的疑难杂症之一,然而中医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多能取得满意疗效。长期发热患者大多素体阴虚,复感外邪,属虚实夹杂之证,病案中患者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则发热。湿性黏滞,重浊,则疾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13故用青蒿、鳖甲、知母、牡丹皮、生地共奏养阴透热之功。更加麦门冬、玄参、沙参、半边莲、石斛以滋阴清热,凉血解毒;蝉蜕轻清透邪;柴胡、砂仁、佩兰行气以化湿浊;石苇清热利湿通淋。加味后的青蒿鳖甲汤大大增强了清热养阴,凉血透邪之功。方证相符,故获良效。
14案例二:小儿便秘案于某,女,5岁3个月,2004年10月22日就诊。主诉:反复大便秘结一年余,小儿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大便数日1行,干结难解,甚则肛裂出血,曾多方求医,服用中西药均未能奏效,便秘反复出现。来诊时症见:大便五日未解,使用开塞露后排出少许羊屎状大便,腹胀不适,烦躁易怒,寐欠安,口干口臭,五心烦热,纳尚可,舌红苔薄,脉数滑。
15中医诊断:阴虚内热之“小儿便秘”治疗:滋阴清热行气,方以青蒿鳖甲汤加味方药:青蒿10g,鳖甲10g(先煎),知母10g,牡丹6g,生地10g,牛膝10g,枳壳10g,川厚朴6g,玄参10g,甘草3g每日1剂。二诊(10月23日):服药1剂后,大便已解,但仍干结如羊屎状,继服3剂后,大便2日1行,呈条状,腹胀、五心烦热消失,烦躁易怒、口干口臭、夜寐欠安等减轻。药已奏效,守上方继进4剂。三诊(10月27日):患儿大便已能自解,大便成形,2日1行,伴随诸症已消失,纳可。嘱其坚持每日解大便1次,守上方加入云茯苓15g,每周服用2剂,以巩固疗效。四诊(11月27日):服药一月后自行停药,便秘之症未再出现,小儿纳食均可,精神爽利。
16按便秘是小儿常见的病证,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饮食不节或热病伤阴,津亏肠燥,均可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和输送功能,导致便秘的出现。若便秘反复,则内热壅结,更耗阴液,输化失职,便秘日趋严重。本例属阴虚火旺,津液干结之便秘。治疗上既要滋阴降火,又要生津行气,以增水行舟、行气运舟。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入枳壳、川厚朴、牛膝、玄参,除青蒿鳖甲汤养阴透邪外,尚有枳壳、川厚朴行气助运之功,牛膝引火下行,玄参增液润肠。诸药配合,具有养阴祛邪,行气助运,润肠通便之功效。
17病案三:口疮杜某,女,3岁2个月,2004年6月11日就诊。主诉:口腔溃烂、疼痛一周,小儿于一周前发热、咽痛,口腔黏膜溃疡,经服用清热解毒之中药,2日后热退,咽痛逐渐消失,然口腔溃疡反复不愈,复诊于本院。刻下见口舌溃疡,疼痛难忍,流涎,烦躁不安,手足心热,纳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18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