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846468
大小:758.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11-10
《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PhilosophicalViewofLanguageinVerschueren’sAdaptationTheory
1语用学与哲学的关系语言分析方法经由哲学的语言化到语言的哲学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代表人物是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哲学家。(2)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学转向”,代表人物为奥斯汀、塞尔等。(3)20世纪末期的“认知转向”,语用学开始关注讲话者意向性、心理等。语用思维的发展一直与哲学的演进过程紧密结合,并且只有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的整合中,才能获得哲学难题的求解。
2顺应论的主要思想顺应论是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1999)提出的一种语用综观论,它从宏观的、全新的角度俯瞰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符合欧洲大陆哲学以“综合”的模式探讨有关问题。维氏对语言的描述和解释在四个维度上进行:语境关系的顺应;结构关系的顺应;动态的顺应性;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3维氏语用理论的贡献以往的语用学研究遵循形态——句法——语义——语用这样一条历时的发展脉络,而维索尔伦顺应论则从共时的角度展现了语用学的跨学科性质。他的理论成为整体语用构造的典范,超越静态的逻辑语义分析,以相对的不确定性作为语言分析的原则,成为与英美的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法国的对话理论和德国的普遍语用学并驾齐驱的当代语用理论。
4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其中折射出的语言哲学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意义观维特根斯坦认为应将意义理解为人类语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应把语言放到动态的交际过程中,并联系语境来分析意义。“这里的意义已不是传统的字面义,而是动态的‘非自然意义’。隐含意义问题,即“意义真空”现象也正是维索尔伦关注的焦点。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所用语句与其意欲表达的意义之间存在差距。并且力求澄清隐含意义的确定含意,这与语用学主流理论乃至整个语言学的研究体系相一致,其宗旨就是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5从维索尔伦意义研究的核心来看,他更多地汲取了日常语言研究中功用论的思想养料,用商讨性和变异性来概括语言意义的特点。维氏也继承了功能主义的语言观,动态地考察语言的动态功能,因为他的研究目标就是“语言与人类生命的其他特征的功能相关性”。维索尔伦的动态顺应正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主动去选择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等等。意义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协商而建构出来的,意义只关乎语言使用得当与否的问题,而不再停留在命题的真假值问题上。
6
7
83.语境观语用分析方法的客观性及其意义是以语境的实在性为前提的。“语言顺应的本质是‘语言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适应现象之一’。维索尔伦认为语言顺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或多维的,语言顺应环境、或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同时顺应。”维索尔伦的语境观具有达尔文进化认识论的哲学内涵,选择是手段,适应是目的也是结果。既然选择在语言使用中普遍存在,顺应也应具有普遍性。
9受巴赫金“言语体裁”和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启发,维氏提出的多元、动态的语境生成观包涵了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将语言、知识置于人类生活实践的语境中来考察,解决的是当前情景的交流问题,探寻的不是普遍且先在的理性原则,而是强调说话者的意向性和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认知。从语境因素来看,维索尔伦已不满足于限制在语言语境的范围内理解语义,也不满足仅仅采用二分或三分的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语境动态生成的三种现象,强调了语言使用者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地位:一是语境三世界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顺应;二是语言使用者主动构建语境;三是语境化信息对于话语生成和理解的重要作用。
10哲学家极为强调“理解语句就是理解语句成真的世界”,但是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和关联因素没有深入探究。维氏则通过人的因素将语言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超越对语境变量或语句功能的静态分析,重视通过意向显示的动态语境。维氏认为交际双方语用前提的互知性是导致语言不明确表达和隐含意义的主要原因。维氏的动态生成语境观关注的是确定和明晰的意义以及隐含的且能被推理成明晰的意义,但是蕴含着多种可能性,无法形成确定的“意义”的“不可言说”地带则是语言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11小结言语顺应在交际过程中并不总会做出积极的贡献;顺应普遍性的基础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顺应论与其它语用理论如何形成一个有效互补的整体还有待探究。顺应论的提出既融贯了一些语用学中的主导性内容,又力求提炼并且超越传统。理解顺应论就应该在语用现象与哲学性的互动中把握两者的内在相关性。维索尔伦顺应论从更多元、更深刻、更丰满的角度拓宽了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具有为语言事实提供有意义的功能解释的可能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