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东华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
1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材料二:《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
2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时而动”的儒家君子就像柔弱的水一样有极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B.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都注重以水喻道,因为水的“柔性”具备双关的意义。C.先辈可能从水的变化悟出万物皆变的道理,哲学著作《易经》中阐释的道理与之相似。D.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等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都确定生物起源离不开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中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从中国人认识自然、社会交际的方式中观察、感知。B.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C.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D.行为不极端,懂得隐忍包容、普济众人,崇尚“至柔”的人可以说仁智兼备。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的“水”意象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3分)A.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B.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C.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傲于世而不顺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我们“以水为师”的理由。(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往事的酒杯苏童我父亲不喝酒,他爱抽烟。家里除了黄酒瓶子,我几乎没见过其他酒瓶。但我的两个舅舅爱喝酒,他们不抽烟。我们三家人住互相紧邻的房子里,各家的空气似乎总忙着竞争,我们家有烟味,但我的两个舅舅家经常飘出酒香来,酒香自然轻松胜出。这是我小时候便懂得的常识。
3我大舅家家境较为富裕,讲究吃,我大舅妈擅长做红烧肉,做了红烧肉我大舅必然要喝一盅。他们家的晚餐桌上酒香与肉香齐飞,喧嚣着飞到我们家。我总是被肉香吸引,不能自已,便穿过天井,到大舅家打开大门,往大街上看一眼,然后匆匆地往回走,算是投石问路。我小时候便有羞耻心,羞于开口向人索要,但我的目光无法伪装,总是火辣辣地投向那碗红烧肉。每逢这时,我大舅便尴尬地微笑,他的目光看向我大舅妈,似乎在征询她的意见,但无论她的表情是否活络,舅舅就是舅舅,一块红烧肉会被我大舅夹在筷子上,然后我会听见一个天籁般的声音:“来,吃一块。”我现在一直在回忆一件事:我大舅当年喝的是什么酒?可我怎么也记不起来了。我三舅家住在隔壁。他家也清贫,餐桌上的东西与我家的差不多,白菜、青菜、咸菜之类的,无甚风景,但他人穷志不短咧,爱喝几口酒,喝的是五加皮酒。我之所以对这记得很清楚,原因也简单,我对他家的餐桌没兴趣,轻蔑地望过去,忽略一切,就记住了桌上的那个酒瓶子。我第一次喝酒是在北京上大学期间。有个黑龙江的同学来自体工队,爱吃朝鲜冷面,爱喝啤酒,冷的碰凉的。他带我们去府右街附近那家延吉冷面馆去吃冷面,饭馆就在当时的首都图书馆斜对面。一群大学生不进图书馆,一头扎进冷面馆,毫不汗颜。我们随同学点单,每次都各要一碗冷面,伴以一扎散装啤酒。当时习惯说一升。一升20世纪80年代的啤酒被装在大塑料杯里,泛着白色的泡沫。白色的啤酒泡沫一如虚荣的泡沫,要喝,喝下去太平无事,但就是没有实际意义,还肚子胀。我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一直想着教二楼的厕所,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离北师大的大门最近的厕所。我第一次醉酒是在大四那年。春天的时候,学生们都下到河北山区植树劳动,大家天天觉得饿,吃了上顿惦记下顿。忘了是哪个同学饿得“揭竿而起”,提议大家抛下组织纪律,结伴去县城的饭馆打牙祭。我积极响应。我现在已经忘了在那个燕山山区的县城小饭馆里吃了什么,却记得席间的那瓶酒。那是当地小酒厂生产的粮食烧酒,名字竟然叫白兰地,极其洋气。我们都清楚那不是白兰地,但那烧酒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醇厚,颇有劲儿。恰逢我们的杨敏如老师刚刚在古典文学课堂上给我们讲过李清照。她太爱李清照了,或许也是爱喝几口的人,讲起“薄醉”,怕学生不懂其意蕴,竟然言传身教,在讲台上摇摇摆摆地走了几步,强调说,薄醉是舒服的醉,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我们在小酒馆里谈论杨敏如老师与薄醉,大家都有点贪杯,要寻找薄醉的滋味。令人欣喜的是,走出小饭馆时,我脚下真的有踩棉花的感觉,头脑亢奋却清醒。我听见我的同学都在喊:“薄醉了,薄醉了!”学生时代结束,喝酒便名正言顺了。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一桌巨大的社会大酒席召唤着你,一般来说,绕开它是很难的,何况你不一定想绕开它。“喝酒喝酒喝酒!干了干了干了!”无论走到哪里聚会、做客,那个声音都会像空气一样追随你,不同的人对那个声音有不同的好恶,要么觉得它像苍蝇,要么觉得它像福音。
4但我在青年时代其实怕酒。饮酒之事,在我看来更像一种刑罚,所谓薄醉的滋味,竟无法与之重逢。如果一个人想起酒来,想到的是酒臭与呕吐,不免令人沮丧,这是酒的遗憾,也是人的过错。我不怨自己的酒量,下意识地将其归咎于酒桌上的“恐怖主义”。具体地说,我认为很多地方的酒桌上没有李清照,只有“恐怖分子”。酒桌上的“恐怖分子”信奉酒文化。酒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细节是劝酒。各地的劝法不同,各有规矩方圆,但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劝到客人酩酊大醉,劝到客人烂醉如泥,只要不喝出人命,都称其为喝好了、尽兴了。我在杂志社做编辑时经常随团去苏北采风。有一次采风途经六县,六个接待方都对我们热情如火,我们在每地停留两天,每天必喝两场酒。此地劝酒文化极其灿烂,灿烂得过分。每顿饭至少举杯三次,不算多,但每次举杯必须连饮三杯。你若是尊重地主、讲究礼仪之人,每一顿至少要喝九杯。九杯属于“多乎哉?不多也”的范畴,这不过是个基础。当地人的劝酒技术不会让一个小伙子只喝九杯了事。因此,同乡喝三杯,同龄喝三杯,属相一样喝三杯,姓氏一样喝三杯,最后是相同性别的要喝三杯。我记得当年我是多么友善,又是多么爱面子,明明已经被吓得不轻,却强充好汉,无奈酒量有限,十几杯二十几杯酒喝下去,只好摸着翻江倒海的胃冲去厕所,没有一醉方休的幸福,只有一吐方休的痛楚。我还记得那时候下苏北,总是这样一去一回,去的时候朝气蓬勃像张飞,回来的时候病歪歪的满腹怨言,真像李清照了。有一次,我坐汽车回南京,身边的朋友告诉我,我一直在睡觉,梦呓的声音很单调:“不喝了,不喝了。”往事不堪回首,其中有一部分往事是浸在酒杯里的。年复一年的酒,胜似人生的年轮,喝起来滋味不一样,但总是越来越沧桑、越来越绵厚的。有一年,前辈作家陆文夫到南京开会,晚上大家聚餐饮酒。我看见他独自喝酒,喝得似乎很孤独,便热情地走过去要敬酒,结果旁边一个同事拉住我说:“千万别去,他不接受敬酒,他很爱喝酒,但一向是自己慢慢喝的。”对于我,那是醍醐灌顶的一刻。原来一个人喝酒是可以与他人无关的,与傲慢无关,与自由有关。陆文夫坐在那里喝酒的姿态我至今难忘,如同坐禅。那种安静与享受,不是出于对酒最大的尊敬,便是最深的爱了。我爱酒多年,至今还经常奔赴各种酒席与朋友一起喝酒。无朋不成席,这是常识。但说到底,酒杯也是灵魂的容器之一。这容器的最深处,终究是一个人的快乐,一个人的哀愁,或者一个人的迷茫。很欣慰地发现,如今这也快成常识了。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记不住大舅喝的是什么酒,却记住了三舅喝的是五加皮,是因为三舅家家境与我家相似,心里和三舅更为亲近。B.“我”第一次跟随大学同学喝酒反映出“我”的从众和虚荣,而第一次醉酒是在酒馆寻找薄醉的体验,反映了“我”附庸风雅的一面。C.“我”当年下苏北时遇到很多酒桌上的“恐怖分子”,这虽让我当时苦不堪言,却也意外地成就了我的酒趣,让我爱酒多年。
5D.作者说“无朋不成席,这是个常识”,是对“无酒不成席”这句俗语某种程度的否定,也是对陆文夫一个人饮酒的批判。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时间为经,回忆为纬,选取其记忆深处种种与喝酒有关的往事结体成文,以其自身好恶或事件对其影响的深刻与否来决定笔墨的分量。B.文中详细描写大舅家烧红烧肉,自己每每前去投石问路的细节生动传神,火辣辣的目光和天籁般的声音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物质的匮乏。C.文中叙写的大妈、三舅、杨敏如老师以及黑龙江的同学等人物,虽然着墨不甚多,但都栩栩如生,极具个性和人间烟火气。D.文章行文犹如小径漫步,不枝不蔓,叙事描摹简约自然,即事明理要言不烦;语言或凝练,或形象,或幽默,或富含哲思,启迪智慧。8.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处“如今这也快成常识了”一句的深刻意蕴。(6分)9.请分析这篇散文是怎样借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深沉的民族心理或民族文化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诸将以刘演、刘秀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刘玄除之。演部将刘稷勇冠三军,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演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演,即日杀之。刘玄以族兄光禄勋赐为大司徒。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演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更始遣王匡攻洛阳,京兆诸县及城中共起兵杀王莽。更始将都洛阳,以刘秀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秀乃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更始北都洛阳,分遣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风耿况迎,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见使者,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6更始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南阳邓禹杖策追秀,及于邺。秀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秀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秀笑,因留宿间语。禹进说曰:“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悦,因令禹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十九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B.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C.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D.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刘玄年号。年号是自汉武帝后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B.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上。C.大司马,商时开始设置,位列三公,西汉时是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长官。D.牛酒,指的是牛和酒,是古代用来当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帝刘玄想除掉威名日盛的刘演、刘秀兄弟,便利用刘演部将刘稷不肯接受任命一事,先后逮捕了刘稷、刘演,并趁机在当天就杀了他们。B.刘秀从父亲驻守的城邑赶回宛城,向更始帝请罪,他不夸耀自己的战功,不和其他官员说私心话,不敢为刘演服丧,只是一直责备自己有罪。C.使者在上古郡巡行时,收下太守耿况的印信,但是言而无信,过了一夜还不归还。功曹寇恂先礼后兵,强取印信给耿况戴上。
7D.刘秀作为大司马,镇守慰问河北各州郡时,惩处奸邪之人,平反冤案,释放无罪的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获得了百姓的爱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2)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14.请简要概括邓禹劝说刘秀图谋大志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前半部分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B.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艰苦战斗就降服了敌国,好似摧枯拉朽。C.颔联写作为帝王仪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已去。D.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16.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情感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兼有《国风》“_________”和《小雅》“________”的写作内容和特点。
8(2)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草本植物”进入诗人视野后,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其茂盛的生长现状,抒发兴盛衰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描写江南的诗句。江南的民居,顺应天人合一,追求房屋格局的变化,注重细部的装饰,它的门窗,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充满了灵秀,形成了精巧细腻、活泼淡雅、肃穆华丽的风格。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使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当下,长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乡村空间改造,让粉墙上的一扇扇花窗成为。用瓦片、薄砖、木竹制作的圆形、矩形、回纹、万字、冰纹、花鸟、山水等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的江南符号,呈现出的、诗情画意,让人们在虚虚实实、中,寻觅探幽。一扇扇诱人的花窗,似一团花影,如一缕花香,让江南春色关不住。处处门窗皆有意,花饰窗棂景醉人。江南的花窗,,演绎着一段段浪漫的传奇,它是江南文化的符号,透露出诗性和雅性的文化基因。它朴实、美观,传承着江南的历史文化,传达着新时代最美的江南意蕴。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B.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使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C.整个窗户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加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D.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点睛之笔 千姿百态 朦朦胧胧 历经沧桑
9B.点睛之笔 千娇百态 模模糊糊 饱经风霜C.生花妙笔 千姿百态 模模糊糊 历经沧桑D.生花妙笔 千娇百态 朦朦胧胧 饱经风霜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阅读障碍被认为是在中国儿童群体里最被忽视的心理问题之一。研究表明,中国有1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但是却常常被误认为是懒情、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其实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只是大脑结构、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功能的连接方面都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①:如刚学过的字就忘,读到句尾忘了句子的开头,把形近字搞混、颠倒顺序、阅读很慢等,而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②,小时候无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总是被家人骂故意“捣乱”。所以,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不努力,智商低,学习能力差,笨蠢,坏孩子,瞎捣乱;也不要轻易判断孩子有阅读障碍。况且,即使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③,很多这样的孩子就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说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有很出色的艺术和空间能力等。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22.儿童阅读障碍被忽视的表现有哪些?请用三个被动句简要概括,每句不超过18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或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10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语文参考答案1.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生物进化史上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错,材料二最后一段说“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有关生物起源的各种学说有待验证,不是定论。故选D。2.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错。原文是“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以偏概全,故选B。3.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运用能力。A项中“水在瓶”,无固定形状、B项中的“善下”、C项中的“利万物”都很明显体现水的“弱德之美”。D项只是借水抒写对时光的感慨。故选D。4.①首先引出观点“儒”的特性是“柔”;②然后分析论证,以水喻道,阐明儒家尚“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③最后以都江堰为例,说明古典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特点,收束全文。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梳理能力。文章第一、二段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儒”的诠释引出“儒”的特性是“柔”,而叶嘉莹更是将之诠释为“弱德之美”,孔子也认为“儒”体现的是“一种等待的姿态”;文章第三段通过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对中国人的感受“柔顺性”进一步阐发“柔”并非软弱,再用老子的话论证了“柔”亦有其价值,如“以柔克刚”;而第四段提到“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这样就诠释了“儒”和“水”的共同特性是“柔”,然后指出“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第五段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第六段将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进行对比,指出“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并以都江堰为例进行论证,证明古典技术的“柔性”特点,收束全文。5.①水具有至柔至刚的特性。②水的形态万千,阐明万物皆变的哲理。③水的结构简单,揭示出宇宙复杂源于简单的哲理。④水不走极端,滋养万物而不争,具有包容性。⑤水孕育万物具有普惠性。(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以水为师”的理由就是找出水的优点。材料一第四段指出,“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第三段也说“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
12,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水具有至柔至刚的特性。材料一第四段说“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材料二第一段也说“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由此可见,水的形态万千,阐明万物皆变的哲理。材料二第二段说“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由此可见,水的结构简单,揭示出宇宙复杂源于简单的哲理。材料一第四段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由此可见,水不走极端,滋养万物而不争,具有包容性。材料二最后一段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由此可见,水孕育万物具有普惠性。6.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是因为三舅家家境与我家相似,心里和三舅更为亲近”错。是因为“我”在大舅家脑子里只想着红烧肉,而对三舅家的餐桌没兴趣,与家境无关。C.“却也意外地成就了我的酒趣,让我爱酒多年”错。苏北的经历只让“我”痛楚不堪,“我”爱酒多年是因为遇到陆文夫让我领略到了酒的真谛。D.“也是对陆文夫一个人饮酒的批判”错。作者说“无朋不成席,这是个常识”,是对“无酒不成席”这句俗语某种程度的否定,没有对陆文夫一个人饮酒的批判。故选B。7.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以其自身好恶或事件对其影响的深刻与否来决定笔墨的分量”错。作者选取其记忆深处种种与喝酒有关的往事结体成文,是根据主题和行文的需要。故选A。8.①劝酒文化在渐渐消退,现代社会在这方面在不断进步。②喝酒是一个人的快乐、哀愁与迷茫,喝酒可以与他人无关,与傲慢无关而与自由有关。③作者期待新的喝酒文化被社会上更多的人接纳。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句子深刻意蕴的分析的能力。作者在结尾说“但说到底,酒杯也是灵魂的容器之一。这容器的最深处,终究是一个人的快乐,一个人的哀愁,或者一个人的迷茫。如今这也快成常识了”,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喝酒的体会与感想,而最后总结出喝酒是关乎灵魂的事。这句话是指对心灵独处的享受、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快成常识了”表明这种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作者肯定了社会的进步,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此的欣慰之情;而“快”
13字表明,这种观念还没有成为常识,还有不少人并未懂得饮酒的真谛,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遗憾与期待之情。9.①富裕的大舅家,晚餐桌上酒香和红烧肉香齐飞;清贫的二舅家青菜咸菜也要配五加皮酒;这些体现了我们“民以食为天”的民族文化。②大舅不管大舅妈是否愿意,还是会夹一块红烧肉给“我”,舅舅就是舅舅,这一日常细节体现出“血浓于水,亲情至上”的民族心理。③大四那年我在河北某县城的小饭馆,和同学们一起喝“白兰地”,寻找老师说的薄醉滋味;工作后某次去苏北采风,喝得“一吐方休”;既说明“小饮怡情,大饮伤身”的民族心理,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丰富的饮酒文化,不同的地方各具特色的酒桌文化。④大学喝酒及采风之事能体现我们认为酒是感情的融合剂,无酒不成席。⑤薄醉的细节体现出酒对中国文人的重要作用,文化渊源深厚,喝酒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灵魂的释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给分。根据“我大舅家家境较为富裕,讲究吃,我大舅妈擅长做红烧肉,做了红烧肉我大舅必然要喝一盅”“我三舅家住在隔壁。他家也清贫,餐桌上的东西与我家的差不多,白菜、青菜、咸菜之类的,无甚风景,但他人穷志不短,爱喝几口酒,喝的是五加皮酒”分析,作者写了大舅喝酒吃红烧肉,三舅喝酒等细节,表达了民以食为天的民族文化。根据“……一块红烧肉会被我大舅夹在筷子上,然后我会听见一个天籁般的声音:‘来,吃一块’”,文中描写大舅夹红烧肉给“我”吃的细节,体现了血浓于水,亲情至上的民族心理。根据“走出小饭馆时,我脚下真的有踩棉花的感觉,头脑亢奋却清醒”“我记得当年我是多么友善,又是多么爱面子,明明已经被吓得不轻,却强充好汉,无奈酒量有限,十几杯二十几杯酒喝下去,只好摸着翻江倒海的胃冲去厕所,没有一醉方休的幸福,只有一吐方休的痛楚”“我还记得那时候下苏北,总是这样一去一回,去的时候朝气蓬勃像张飞,回来的时候病歪歪的满腹怨言,真像李清照了”分析,作者通过薄醉、采风之事,表现了小饮怡情,大饮伤身民族心理。根据“我们在每地停留两天,每天必喝两场酒。此地劝酒文化极其灿烂,灿烂得过分。每顿饭至少举杯三次,不算多,但每次举杯必须连饮三杯……当地人的劝酒技术不会让一个小伙子只喝九杯了事。因此,同乡喝三杯,同龄喝三杯,属相一样喝三杯,姓氏一样喝三杯,最后是相同性别的要喝三杯。”分析,作者通过大学喝酒及采风之事,表现了无酒不成席,酒是感情的融合剂民族文化。根据“我们在小酒馆里谈论杨敏如老师与薄醉,大家都有点贪杯,要寻找薄醉的滋味。令人欣喜的是,走出小饭馆时,我脚下真的有踩棉花的感觉,头脑亢奋却清醒。我听见我的同学都在喊:‘薄醉了,薄醉了’”分析,作者通过自己和同学喝酒后薄醉的细节,体现了酒与中国文人、文化渊源深厚,喝酒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灵魂的释放的民族心理。10.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郡国”是“莫不延颈倾耳”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D;“恂”
14是“叱左右”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D。故选C。11.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西汉时是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长官”错。大司马是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主管财政的是大司徒。故选C。12.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父亲驻守的城邑”错,从前后文看,“父城”是与“宛城”相对的一座城邑。故选B。13.(1)我有封授官吏的特权,您远道而来,难道想当官吗?(“专”,专断、有……的特权;“封拜”,封授官吏;“宁”,难道。每点1分,句意1分。)(2)只希望您的威望和恩德遍及全国,我得为您贡献微薄之力,使我的功名垂于史册。(明公;效;垂功名于竹帛;每点1分,句意1分。)14.①乱军四起,天下未定。②更始帝没有大才,独断专行。③手下诸将平庸短视。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概括出:乱军四起,天下未定。结合“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概括出:更始帝没有大才,独断专行。结合“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概括出:手下诸将平庸短视。参考译文:将领们因为刘演、刘秀兄弟威名日盛,秘密建议更始帝刘玄除掉他俩。刘演的部将刘稷,勇冠三军,刘玄任命刘稷当抗威将军,刘稷不肯拜受这一任命。刘玄于是与将领们部署数千军队,先逮捕刘稷,准备诛杀。刘演坚持反对。李轶、朱鲔趁机建议刘玄同时逮捕刘演,并于当天跟刘稷一齐斩首。刘玄任命堂兄光禄勋刘赐当大司徒。刘秀听到这个消息,从父城骑马赶回宛城,向刘玄请罪。司徒所属官员迎接刘秀,表示哀悼,刘秀不与他们谈一句私话,唯有深自责备而已,不曾自己夸耀保卫昆阳的战功,又不敢为刘演服丧;饮食言谈欢笑跟平常一样。刘玄因此惭愧,任命刘秀当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更始皇帝派王匡带兵攻打洛阳,京兆各县及长安城中豪强都起兵攻杀王莽。更始皇帝准备在洛阳建都,任命刘秀为司隶校尉,派他先到洛阳修建宫殿、官府。刘秀于是设置了属官,写了公文,设立了从事史来督促、察举工作。一切均按照汉朝旧章办理。更始皇帝定都洛阳后,分别派遣使者到各郡各封国巡行,宣布:“率先投降的可以保持原有的封爵和官位!”使者到了上谷郡,上谷太守扶风人耿况迎接他,上缴了印信。使者收下了,但过了一夜还没有归还的意思。郡功曹寇恂带兵拜见使者。请求归还印信,使者不给,说:“我是皇帝的使者,你想威胁我吗?”寇恂说:“我不敢威胁您,只是为您考虑的不周而感到伤心,现今天下刚刚安定,您手持符节奉皇帝使命来到,各郡国没有不伸长脖子洗耳恭听的,可是一开始到上谷就毁掉了诚信,还怎样去对其他郡国发号施令呢?”使者不回答。寇恂吆喝左右随从,用使者的命令召唤耿况。耿况来到后,寇恂取来印信给耿况佩戴上。使者无可奈何,只好按皇帝旨意下诏书任命耿况,耿况受命后告辞而归。
15更始皇帝命刘秀行使大司马的权利,带着符节北渡黄河,镇抚慰问河北各州郡。大司马刘秀到了河北,经过各郡县时,考察官吏的政绩,提升贤能者,惩处奸邪者,平反冤案,释放无罪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名。官民都很高兴,争先恐后的拿着牛肉美酒迎接慰劳,刘秀一律不接受。南阳人邓禹执鞭驱马追赶刘秀,到邺县才追上。刘秀见到邓禹很喜欢,对邓禹说:“我有封授官吏的特权,您远道而来,难道想当官吗?”邓禹说:“我不想当官。”刘秀说:“既然如此,你想做什么?”邓禹说:“只希望您的威望和恩德遍及全国,我得为明公尽微薄之力,使我的功名垂于史册哩。”刘秀笑了起来,乘机留他住下,私下交谈。邓禹建议说:“现在山东不安定,赤眉、青犊队伍有数以万计的人在活动,更始皇帝是个庸才,遇事自己不听劝说独断专行,将领们都是平庸的人,靠着时运而占据高位,其目的是追求财务,争着利用权势,图一时的快乐罢了;没有一个是忠诚明智、深谋远虑,真心尊奉主上、想要安抚百姓的人。当今之计,不如招揽英雄豪杰,使百姓心悦诚服,建立汉高祖那样的大业,拯救万民的性命。以阁下的深谋远虑,天下不难平定。”刘秀特别高兴,就叫邓禹住在军营中,随时与他计议。15.D“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理解错误,此两句诗的大意为:这里残破的城楼上已是草木从生,废弃的宫殿中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轩窗了。要明白此处的“破堞”和“废宫”都是前朝敌国的,并非指赵宋王朝的衰败。诗人用对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其衰败,以此来警醒赵宋王朝的当政者。16.①情感抒发方式不同:《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化用典故,《金陵怀古(其四)》的尾联直抒胸臆。②情感具体内容不同:《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金陵怀古(其四)》的尾联直抒胸臆,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每点3分)17.(1)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解析】一要注意理解性记忆;二要注意字形,如:让、扪、胁、膺、碧、荠。18.DA项缺少宾语“感觉”,B项缺少主语,C项没有D项通顺流畅。19.A点睛之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千娇百媚,意思是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模模糊糊是指看不清楚东西,或记忆思想上的不清晰。朦朦胧胧是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者事物界限不清。历经沧桑,指一个人变化很大,多半用来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饱经风霜的意思是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炼,“风霜”就是喻指坎坷、挫折和磨难。20.①修辞手法:比喻、通感。(2分)②表达效果:将一扇扇的花窗喻为一团花影,将看到的花窗转化为嗅觉,即一缕花香,将视觉和嗅觉融合在一起,(2分)生动描写出花窗精美、迷人的特点。(1分)
1621.①导致他们出现诸多问题 ②而是别人的不理解 ③也未必就一无是处(也可以有自己的优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只是大脑结构、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功能的连接方面都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以及后面冒号的提示作用。可知填入结果,即“导致他们出现诸多问题”;第二个空根据“小时候无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总是被家人骂故意‘捣乱’”,可知填入别人的态度,即“而是别人的不理解”,另外第二段段首句也有提示;第三个空根据“很多这样的孩子就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说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有很出色的艺术和空间能力等”,可知填入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即“也未必就一无是处”。22.①被误认为懒惰、不专心、学习能力差。②被怀疑有智力问题。③被认为是故意“捣乱”。(一点2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句式的能力。儿童阅读障碍被忽视的表现集中在第一段,注意句式要求是被动句。不是被动句不给分。“研究表明,中国有1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但是却常常被误认为是懒情、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即被误认为懒惰、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其实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但是大脑结构、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功能的连接方面都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把形近字搞混、颠倒顺序、阅读很慢等”,即被怀疑有智力问题。“而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小时候无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总是被家人骂故意‘捣乱’”,即认为是故意“捣乱”。注意字数限制。23、作文【题目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材料一揭示的是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即人生目标和自身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不断进取,突破自我的人生态度。两则材料貌似对立却有机统一。其一在于,当代青年选择做刘姥姥还是谷爱凌?其二在于,既要自知,准确定位人生;又要脚踏实地,不断突破自我。题目中的刘姥姥和谷爱凌分别是考生熟悉的文学作品形象和奥运冠军,考生有话可说,便于开放写作。【审题指导】第一步,判断作文类型。材料一是经典文化作品中人物的话语,材料二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获得者在微博上的话语。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道传统文化+时事热点的组合类材料作文题。第二步,解读材料。材料一是出身底层的刘姥姥告诫因“家里冬事未办”而吃酒闲寻气恼的女婿的话,“守多大碗,吃多大饭”,劝诫女婿要认清自己的境况和身份地位。这里的“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指的是要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清自己,有自知之明。如果达不到他人的水平,也不好高骛远,不自怨自艾,不自暴自弃,盲目伪装、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材料二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获得者谷爱凌发在微博上的话,关键词是“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指的是要打破自我的局限性以让自己获得完善、提升。
17第三步,关注提示语。材料提示语是“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提示我们必须综合理解两则材料的含义,而不能抛开一则材料只去谈另一则材料。综合材料,可以明确“守与破”是本次作文的核心思辨主题,具体分为人应该在“认清自我,有自知之明”之下去“突破自我”,在脚踏实地的前提上突破自我,在知限的范围内不断突破自我;或者辩证的看待与“认清自己”“突破自己”的关系:“认清自己”是“突破个人界限”的前提基础;敢于突破个人界限,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身份、经历、现实,能够产生共鸣。“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更适合写记叙文、小小说,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更适合写议论文,但不可文体不清。第四步,列出导图框架。写作时,考虑好使用什么结构的文章,正反面事例和名言等,最好画出思维导图。【参考立意】1.人生坐标要高远。2.穷山距海,无远弗届。3.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4.既要认清自我,又要突破自我。【联想素材】针对材料一,围绕“认识自我”,可以联想现实中鲜活的例证,如樊锦诗、钟芳蓉、钟扬、袁隆平、吴孟超等,他们一生无悔的选择,其实都源于审视自我、认清自我。如吴孟超,身材矮小,有人嘲笑他不适合做一名外科医生。但他深信,笃定的初心、扎实的学业、博大的仁心……自己最适合医学,最终能在医学方面颇有建树。也可以从反面来论证,以求殊途同归之效。针对材料二谷爱凌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也可联想到大量例证。如中国首位盲聋哑律师谭婷,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战胜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亚洲飞人苏炳添成绩的每一秒提升,都是突破,都是超越;如朱彦夫,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成就精神上的丰碑;如85岁的王顺友,俨然斜杠青年,敢于跨界,敢于尝试体验各种新事物,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并不受限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甘生命的平庸与枯燥,而是不断突破自我,使人生多姿多彩。【参考题目】1.恪守本分,超越自我,走向成功2.安分守己打根基,突破极限铸辉煌3.认清自我,突破自我4.怀实干之心,秉突破精神5.以脚踏实地为基,寻突破自我之路6.认清能力,突破极限
187.踏实肯干,勇攀高峰8.立足实际,突破自己,创造美好人生9.量力而行牢基础,尽力而为显风采10.以本分奠定辉煌,用突破超越理想11.认清自我,突破极限12.稳中求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