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眶部影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头颈部影像诊断
1第一节眶部影像诊断
2学习要求:1、掌握眶部正常影像解剖2、熟悉眶部的毗邻关系3、熟悉眼球突出度的测量方法
3眶顶:额骨的眶板、蝶骨小翼眶底:上颌骨的眶板,部分颧骨及腭骨外壁:颧骨(前),蝶骨大翼(后)内壁:上颌骨、泪骨、筛骨(纸板)和蝶骨体一、眼眶正常解剖眶壁
4眶裂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间,内有眼上静脉、第Ⅲ、Ⅳ、Ⅵ及第Ⅴ颅神经的第一支、脑膜中动脉眶支等通过。眶下裂位于眶外壁与眶上壁之间,上颌骨、腭骨和蝶骨大翼构成其边缘,内有第Ⅴ颅神经的第二支、眶下动脉、颧神经和下眼静脉丛、翼丛等。
5视神经管视神经管长约10~12mm,直径约5mm,由蝶骨小翼构成,视神经和眼动脉位于管内。
6
7
8眶部疾患检查以前主要有眼眶平片、眼底萤光素血管造影、颈内外动脉造影及眼静脉造影等,目前B超、CT对眶部病变的诊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MRI亦渐被接收,定位准确。二、眶部正常影像
91、眼眶X线检查常规摄正位片,必要时加摄侧位、视神经孔位。其他:体层、放大摄影,眼动脉、眶静脉、泪囊泪道造影等。
10X线常用摄影位置有20度后前位及53度后前斜位。前者用于检查眶骨,后者主要用于检查视神经孔。这两个位置用于眶部外伤、眼突原因或眶内肿瘤的检查。
11眶部X线平片
12蝶骨小翼无名线眶上裂蝶骨大翼筛窦额窦11221顶壁2下壁
13眶正、侧位两侧眼眶相重叠,可显示眼眶顶、底壁及眶上方的额窦、后方的蝶窦。
14视神经孔片LR视神经孔112233441额窦2眶上裂3筛窦4上颌窦
15泪道造影
16眶内具有较丰富的脂肪组织,它与眶内肌肉、神经、血管之间形成明显密度差异,CT能清晰显示这些结构,眶部多种疾病,尤其是对眼突的病因诊查具有重要价值。2、CT检查
17横轴位:眶下线(眶下缘与外耳屏连线),与OML(Orbitomeatalline)呈约-10度角。层厚、层间距5mm以下。
18晶状体玻璃体眼球眼环
19
20高度近视(1000多度)
21眼环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组成,CT上不能分辨这三层结构,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中等密度环,厚约1-2mm。CT值约35HU,
22玻璃体位于眼环之内,呈均质低密度区,CT值平均8-10HU。其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23晶状体眼球赤道层面显示,位于玻璃体前方,呈双凸透镜状高密度影,CT值70~110HU,平均80HU。患者闭目时晶状体于近眶底层面显示。
24ABCD眼球突出度的测量A、B角膜顶点CD眶突间距目的:明确突眼随访对比EF
25正常值:眼球突出值(AE、BF)16±2mm(两眼之差<2mm)表示方法15>——<16(100mm眼距)简易测量法正常眼球约1/3+面积落在眶突连线(CD)之后。100
26眶脂体充填眼球、神经、肌肉和血管以外的空间,被不完整的眼外肌间膜分为中央部分和周围部分。其内有许多结缔组织穿过,形成网状分隔。CT值约-70~-130HU。眶脂体
27视神经从眼球后表面上的视乳头至视交叉长约35~50mm(眶内部分20~30mm,视神经管内约4~9mm,颅内部分3~6mm)。视神经直径约3~4mm。视神经
28眼外肌六条眼外肌(两条斜肌、四条直肌)共同从眶尖围绕视神经的总腱环发出前行附着于巩膜上。上直肌最长,其次是内、外和下直肌,内直肌最粗,上斜肌最薄。123
29视神经管
30眶下裂
31眶上裂(冠状位)蝶骨小翼眶上裂
32眶上裂(轴位)眶上裂眶上裂
33泪腺泪腺近于杏仁,位于额骨颧突内面的泪腺窝内,软组织密度。
34眼上静脉和眼动脉眼上静脉始于鼻根部,入眶后绕过上斜肌滑车进入肌锥内,在眶尖与眼下静脉汇合进入眶上裂,汇入海绵窦。粗约2~3.5mm,眼动脉细,CT不易见到。眼上静脉
35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CT可见鼻泪管影,管径约3~6mm。鼻泪管
36
37
38增强扫描:轴位或冠状位扫描层厚、层间距1~5mm目的:鉴别诊断及定性诊断
393、眶部MRI检查扫描方法仰卧位,头正中矢状位与床面中线重合,闭目或两眼凝视不动(闭目时眼球保持自然下视状态,晶状体位于视神经以下层面)。
40扫描线圈的选择常规用头颅线圈,如病变微小或要观察细微结构特别是眼球内和眶隔前病变时改用眼表面线圈。
41扫描参数的选择常规用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R/TE=500~600/15~20ms,T2双回波TR/TE=2000~2500/20~30,70~90ms。常规行横轴位T1WI、T2WI及冠状位T1WI,若观察上、下直肌和视神经全程需作平行于视神经的斜矢状位T1WI。
42脂肪抑制技术能明显降低脂肪的信号强度,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从而产生眼部高对比度的图像,更好地显示病变与正常解剖结构的关系,提高发现微小病变的敏感性,特别是长TE(>30ms)STIR像能清晰显示视神经炎改变。
43增强扫描目的类似于CT增强,先平扫后增强,增强只作T1WI,常用造影剂为顺磁性造影剂Gd-DTPA(钆-二乙稀三胺五醋酸),其增强效果在T1WI图像上与CT相似。(0.1mmol/kg,iv,60秒内注完,注射完后立即扫描。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4
45轴位T1WI轴位T2WIT1WI眼外肌中巩膜低玻璃体低晶状体低~中脂肪高视神经中低低高低中中T2WI
46冠状位T1WIT1WI眼外肌中巩膜低玻璃体低晶状体低~中脂肪高视神经中
47矢状位T1WIT1WI眼外肌中巩膜低玻璃体低晶状体低~中脂肪高视神经中
48正常眶部组织MRI信号组织T1WIT2WI玻璃体低高房水低高晶状体低~中低睫状体高低巩膜低低眼血管低低骨皮质低低骨髓高中脂肪高中眼外肌中低视神经中中
49
50三、眼球常见病变1、掌握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特点(CT及MRI)2、熟悉视网膜剥离、脉络膜骨瘤的影像特点
51病理为神经外胚层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多属未分化型。肿瘤常围绕血管生长,距血管较远的肿瘤组织常发生坏死,继后多有钙质沉积。1、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52临床为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3岁以下幼儿,有的生后不久就被发现。多单眼发病,10~20%可双眼先后发病。临床多以眼内黄光反射而引起注意;眼底镜见球内肿块或眼内混浊。常有家族遗传史。
53X线表现平片检查可以显示肿瘤内的钙化(斑片状、结节状或点状高密度影),钙化显示率约5-15%,患侧眼眶密度增高;病变后期可有患侧眼眶扩大。眼眶骨质破坏不常见,如病变向后蔓延可出现视神经管扩大。
54
55CT球内、外肿块(多于眼球后半部)钙化(点状、斑块状)球后漫延,累及视神经侵及颅内CE—肿块轻、中度强化
56
57视网膜母细胞瘤M/5
58视网膜母细胞瘤M/2
59视网膜母细胞瘤M/3
60视网膜母细胞瘤M/5
61MRI显示眼球后部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突向玻璃体。MRI对钙化及骨质破坏的显示不如CT,但对肿瘤出血、坏死较敏感,可显示眼外侵犯及合并颅内侵犯等表现。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62F/2,失明2月视网膜母细胞瘤
63USG:玻璃体内可见肿瘤呈圆形、半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实质性光团,边界凹凸不平,与球壁紧密相连;内部回声不均匀,常有无回声区出现;内部出现钙斑反射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声学标志,其声像图呈现强回声斑及其后伴随声影。
64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在婴幼儿瞳孔中有黄光反射,影像学表现为眼球内肿物伴钙化即可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本病的早期诊断CT、MRI及USG均较X线超前,CT及USG较易显示肿瘤内钙化,对本病诊断有特异性。MRI对钙化不敏感,但在显示肿瘤蔓延侵及颅内结构、视神经等结构明显优于CT。
65本病需与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球内容物炎及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病)等鉴别,一般上述病变均无钙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弥漫型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视网膜剥离及coat病表现相似,但CT及MRI增强检查,本病有强化,coat病仅增厚的视网膜轻度强化。
66病理及临床多起自先天性黑痣,好发于后1/3脉络膜。呈扁平状生长。好发于中老年,大多单发,常因视力减退就诊。眼压高,眼底镜可见光滑隆起的视网膜呈灰黑色。2、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choroidalmalignantmelanoma)
67X线平片病变早期多无阳性发现。晚期可有患侧眼眶密度增高,眼眶扩大,可出现骨质破坏。
68CT表现眼球壁局限性肿块,多在后部也见于赤道部及前部,向球内生长或同时向外生长;没有钙化,肿瘤强化明显;常伴视网膜剥离,可显示“双密度征”(肿瘤实质和浆液)。
69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70MRI表现MRI对肿瘤内所含有的顺磁性色素显示为特征性的短T1强信号和短T2弱信号(与一般恶性肿瘤刚好相反),Gd-DTPA增强强化明显,也可显示出“双密度征”。
71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T1WI+CT1WIT2WIT1WI
72病理、临床:发生于视乳头附近内的海绵状松质骨瘤。女性多见。多单眼发病,少数可多发或双侧发病。常以视物模糊或中心暗点就诊。3、脉络膜骨瘤(choroidalosteoma)
73X线表现单侧或双侧眼眶内钙化结节、斑块,眶壁骨质结构正常。
74CT发生眼球后极部颞侧区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块影,边界清楚,眼球其它结构多无异常。
75脉络膜骨瘤
76脉络膜骨瘤
77视网膜母细胞瘤好发于婴幼儿,发展快,症状明显,CT上病变常较大,除钙化外还有肿块及球外蔓延征象。脉络膜骨瘤除钙化结节外无软组织肿块。脉络膜骨瘤与视网膜母细胞瘤
78系指视网膜内层与外层的分离。常见高度近视及老年性视网膜变性等—原发性裂孔型,继发性为脉络膜肿瘤或炎症渗出进入视网膜两层之间所致—无裂孔型。诊断主要依临床及B超检查。4、视网膜剥离(detachmentoftheretina)
79CT和MRI主要用于白内障等玻璃体浑浊、眼底观察不清或需要排除眼底肿瘤者。
80CT、MRI表现眼环后部增厚,为液体密度和信号,无强化,因视乳头处视网膜附着紧密,视网膜剥离时该处呈漏斗形,有时剥离的视网膜下积液可形成一液平面。
81F/23视网膜剥离
82视网膜剥离
83视网膜剥离
84视网膜剥离
85视网膜剥离
86
875、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sdisease)病理与临床为视网膜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视网膜缺氧出血引起血浆渗出及胆固醇沉着,视网膜增殖增厚形成灰黄色肿块样病变。临床表现为“猫眼征”,好发于儿童、青少年。
88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两侧眼眶密度、形态大小、骨结构)
89CT表现眼球体积缩小或正常,眼环壁不厚,球内见软组织“肿块”,无钙化,球后无特殊。病变不强化。
90渗出性视网膜炎
91渗出性视网膜炎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前者发病年龄偏大(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球内“肿块”无钙化,病变不突破眼环,球后无异常,病变长期变化不明显,眼底检查视网膜边缘可有血管发育异常。后者发病年龄小,可双眼发病,病变发展迅速,眼压增高及青光眼,病变钙化出现率高(90%),常向球后蔓延。
92成人男性以肺癌常见,女性以乳腺癌居多。多为球内转移。6、眼球内转移瘤
93X线平片多无阳性发现,如眶骨受累可见骨质破坏。
94CT、MRI球内和/或球外软组织肿块,眼外肌、视神经增粗,突眼,眶骨破坏。强化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增强。
95眼球内转移瘤M/63肺癌患者
967、眼球其他病变1)眼球先天发育异常2)先天视神经乳头缺损3)球内容炎
97先天性小眼眶小眼球畸形(女6岁)
98F/5,生来左眼即小,视力差。先天性小眼眶小眼球畸形
99F/6先天视神经乳头缺损
100急性球内容炎(Acuteendophthalmitis)右眼环均匀增厚,泪腺和内外直肌也肥大,眶内球后无肿块,鼻窦无异常。
101慢性球内容炎(Chronicendophthalmitis)右眼球萎缩,密度增高而不均匀,泪腺、视神经及眶脂体亦有炎症改变。
102复习思考:1、简述眼眶的交通与毗邻关系2、如何鉴别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脉络膜骨瘤3、如何鉴别Coat’s病与视网膜母细胞瘤
103下节课重点预习内容:海绵状血管瘤、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炎性假瘤、革氏眼病、眶部外伤的影像。
104
105四、眶周及球后病变掌握:血管瘤、泪腺混合瘤、慢性泪腺炎、炎性假瘤、Grave’s眼病的影像特点。熟悉:眼眶蜂窝织炎、眶部骨折、眶部异物的影像表现。了解:泪腺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视神经胶质瘤、眼眶横纹肌肉瘤的影像。
1061、血管瘤(hemangioma)实际是血管发育畸形,病理上有几种类型,毛细血管型和海绵状型好发于眼睑及眼眶内,具有占位和缓慢生长的特点,与肿瘤相似。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是眶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青壮年。
107临床与病理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若肿瘤位于眶尖部,则早期出现视力减退,肿瘤较大时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移位、视力下降等。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扩大的血窦和纤维间质构成,有完整的包膜,纤维间质多少不等,部分在纤维间质内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极少数由大量纤维组织构成,瘤体高度硬化。
108X线表现血管瘤较小多无阳性改变,较大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眼眶扩大,一般无骨质破坏,表现为眼眶良性肿瘤的共有征象。若发现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内有斑点状或同心圆状钙化,是诊断血管瘤的有力证据。在动脉造影片上,有时可显示眼动脉增粗和移位,眶内有丰富的异常血管或血管团。
109RL海绵状血管瘤软组织块影
110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石
111CT表现多表现为球后肌锥内圆形、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因血窦和间质比例不同而异,血窦多的呈高密度,间质多的呈较低密度,密度可不均,可有斑点状或圆形高密度钙化(静脉石)。增强强化明显,邻近眼外肌及视神经常有明显移位,肿瘤与眼外肌之间仍有较清楚分界。肿瘤较大,可压迫眶骨变形,但无骨质破坏。
11216海绵状血管瘤
113海绵状血管瘤
114海绵状血管瘤
115MRI表现:海绵状血管瘤内血流几乎是停滞的,故无流空效应,肿瘤T1WI信号与肌肉相似而低于脂肪,T2WI呈高信号,肿瘤有一清楚薄壁包膜,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肿瘤强化明显,若瘤内的血管钙化及血栓形成则使其内部信号不均匀。海绵状血管瘤延时扫描肿瘤有逐渐增强趋势(20~60min后整个肿块均匀强化)。
116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117海绵状血管瘤T1WIT2WIT2WIT1WI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1182、慢性泪腺炎(chroniclacryoadenitis)可为原发,常由急性泪腺炎转变而来;Mikulicz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双侧慢性泪腺炎及双侧腮腺炎,如合并白血病、淋巴瘤、结核或网状内皮组织病则称为Mikulicz综合征。临床表现常单侧发病,进展缓慢,泪腺肿大,质软有压痛,上脸外上方隆起似“金鱼眼”;眼胀痛,眼球向外上方转动受限,可有复视,眼球突出较轻。
119影像学表现X线:多无诊断价值。泪腺区密度可增高,泪腺窝区骨质改变吸收、增生或压迫变形等表现。CT:眶内、外部泪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如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眶骨多无异常。MRI:泪腺肿大,与眼外肌相比,T1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120Mikulicz病F/6
121病理是原发眶内肌锥外最常见的肿瘤,多来自上皮细胞,以混合瘤(mixedtumoroflacrimalgland)最常见(50%以上),泪腺癌次之(30%)。泪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80%为良性,约20%为恶性,常见30-50岁中年人,病程缓慢。泪腺癌又称圆柱状腺癌,多见于30-45岁,病程短,发展快。3、泪腺肿瘤(tumoroflacrimalgland)
122临床临床上泪腺肿瘤均可出现眼球向鼻下方突出,向上转及外转受限制,眼眶上方可触及较硬肿块。混合瘤早期可无症状,而泪腺癌起病快,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易侵及神经及眶骨,病人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有头痛及眼痛并出现视力减退。
123X线表现早期平片可无阳性发现,随肿瘤增大,良性肿瘤可见泪腺窝加深、扩大,局部眶壁变薄、边缘光滑,恶性者则泪腺窝骨壁结构模糊、吸收,不规则虫蚀样破坏,病灶边缘模糊,部分病人可见眼眶轻度普遍性扩大,肿瘤内有钙化者于眼眶外上方可见斑片状致密影。
124
125CT表现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内可见边界清楚的结节状肿块,平扫肿块呈等密度,增强检查后病灶均匀强化,因肿块位于肌锥外,使外直肌向内侧推移,眼球向前下方突出,肿块较大时眶骨变形,泪腺窝扩大。恶性者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眶壁骨质破坏,肿瘤可侵入颅内。
126泪腺混合瘤
127泪腺混合瘤
128MRI表现肿块T1WI与眼外肌呈等信号;T2WI中等或高信号,良性者信号多均匀,增强检查均匀中度强化;恶性者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内可有坏死,T1WI中、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检查呈不均匀强化。
129泪腺混合瘤
130泪腺混合瘤
131泪腺混合瘤起源于腺管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因具多形性又称泪腺混合瘤或泪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良性多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瘤内可见粘液样变、钙化及骨化。泪腺癌起源泪腺导管上皮,肿瘤多无包膜,镜下由恶性上皮细胞及有粘液物质的囊腔构成,又称腺样囊状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
132泪腺增大除泪腺肿瘤外,炎症、肉芽肿病变、淋巴瘤或囊肿也可引起泪腺增大。炎性假瘤及泪腺炎临床有眼痛或局部肿胀疼痛,泪腺增大,其形态保持正常泪腺形状,炎性假瘤尚可伴眼外肌肥大、眼环增厚、视神经增粗等改变。此外,眼眶外上方其它肿瘤亦可与泪腺肿瘤混淆,应注意鉴别。
1334、炎性假瘤(pseudotumor)病因炎性假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于眼眶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可能与副鼻窦炎、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有关。
134病理以增殖性炎症为主,有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增殖淋巴滤泡形成、肌炎、血管炎、泪腺炎、纤维化、玻璃样变及肉芽肿形成等病理改变。
135临床好发于中年人,多单眼发病,双眼以儿童多见,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程1月~10年,具有炎症表现,疼痛、视力障碍、突眼。可自然消退,有反复发作倾向。激素治疗有效。
136X线表现眼眶平片显示眶内密度增高和边缘不清的肿块,一般无骨质破坏,病程较长者可有眼眶局部受压扩大或普遍扩大。1/4病例可见副鼻窦炎。
137右眼眶普遍扩大,内侧壁骨吸收,同侧额、筛窦炎症
138CT:(炎症、肿块、混合型)眼睑肿胀、眼球突出结节及肿块泪腺肿大眼外肌侵犯视神经增粗眶内脂肪炎性改变
139炎性假瘤
140炎性假瘤
141炎性假瘤
142炎性假瘤
143眶内正常脂肪高信号消失,为长T1长T2的炎性假瘤所取代,假瘤信号不均,T1和T2WI图像其信号强度均与脑实质相似,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明显低于脂肪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等或高于脂肪信号。病变边缘不清,形态不规整。MRI表现
144内分泌性突眼占眼球突出的第三位,分两型:①Grave’s病,多为双眼受累。②眼型Grave’s病,常单眼受累。5、Grave’s眼病
145Grave’s眼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有三种基本病理改变。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常伴有甲亢②浸润型眼部系统改变和症状;③浸润型皮肤病变。临床上无甲亢病史及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机能正常者,仅在眼部出现侵润型改变者,称之为眼型Grave’s病。
146眼外肌肥厚和眶内脂肪体积增加。病理:临床:甲亢症状,突眼,眼睑及球结膜水肿,眼球运动障碍等。
147X线表现多无阳性发现
148多条眼外肌同时受累,常对称性肿大,类似软组织肿块。冠状面显示较好;以起点眶尖处肥大较多见,一般不累及肌腱起点。眼肌密度均匀(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同时可见肿大的眼外肌压迫、固定眼球及眶骨壁,使眼球移位、固定及突出,眼眶呈弧形凹陷。CT表现
149多发眼外肌肥厚(下直肌80%、内直肌75%,上直肌和外直肌各占50%,以肌腹为著);眶内脂肪体积增加;眶隔前移;眼球突出。
150革氏眼病
151革氏眼病
152革氏眼病
153MRI表现累及范围及形态同CT所见,T1WI显示最好。增粗的眼外肌T1WI呈中等信号(与正常肌肉相似),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脂肪相比)。信号均匀或不均匀。MRI比CT优越在其显示受累肌肉内的脂肪堆积,T1WI表现为局灶性不规则高信号。
154革氏眼病
1556、眼眶蜂窝织炎(orbitalphlegmonouscellulitis)病因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最常见的病因为副鼻窦炎,尚有眶周皮肤感染、齿源性感染、外伤、败血症等。
156病理:眼眶与筛窦间仅隔一薄纸板,其间有丰富的静脉吻合支,加上眼上静脉与面前静脉、眼下静脉、泪腺、上颌窦等静脉相互吻合,故来自上面部的感染可造成血栓性静脉炎而累及眼眶。
157临床起病急,临床除发热及全身症状外,局部有眼痛、眼睑红肿、球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及运动障碍,炎症局限者形成眶内脓肿,病情严重时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
158X线表现眼眶蜂窝织炎表现为眼眶内软组织密度普遍增高,肿胀明显时可于眶周显示肿胀的软组织轮廓,一般无骨质破坏。X线检查还应了解有无鼻窦炎的表现,如窦腔密度增高、窦壁骨皮质吸收或增生硬化。
159CT表现正常结构界限不清或消失,眼睑肿胀,眼球壁增厚,眼外肌增粗,球后脂肪密度增高。若产气菌感染或与鼻窦相通,可出现气体;眶内脓肿则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增强检查可显示不规则状强化,有时可显示脓肿壁。发生于肌锥外常见。CT可显示相邻鼻窦的炎症,也可显示眶内感染的颅内延伸。
160眼眶蜂窝织炎
161
162MRI表现T1WI眶内脂肪信号强度降低,而T2WI信号升高,可能与眶内游离水增多有关;感染的眼外肌肿胀,T1WI呈低信号,T2WI为偏高信号,余表现同CT。
1637、眼眶骨折颅面部外伤中较常见,其原因主要是直接暴力打击,视神经管骨折多见于复杂颅面部骨折或颅底骨折。(orbita1fractures)
164病理内壁和底壁最薄弱,暴力作用于眼眶,可致其骨折,气体可进入眶内,眶内软组织肿胀、出血致眼球突出。根据暴力方向和力度不同,可产生不同部位的骨折及各种临床体征。视神经管骨折一般都致视神经严重损伤,迅速出现视力下降。
165单骨单发或多骨多发骨折;眶内、上、外、下壁骨折;眼眶爆裂性骨折;视神经管骨折。
166眶壁骨折好发部位依次为内壁、眶下壁和下内壁,眶上壁骨折少见,眶外侧壁骨质最厚,骨折甚少见,多由剧烈暴力直接作用所致。
167眼部软组织伤1、眼睑2、泪器3、眼球4、视神经
168眼眶爆裂性骨折(Blow-outfracture)是指某种外力尤其是眼部前方的暴力作用于眼眶、眼球,眶部压力急剧升高,导致眶壁薄弱部分骨折,眶内脂肪、肌肉等软组织部分突入上颌窦或筛窦内,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169临床表现有直接暴力碰撞眼眶眼球史,眼球内陷且上转受限,视力减退,眶周软组织肿胀,严重者可有白内障、青光眼等。
170X线表现骨折轻微者平片可无阳性发现;骨折表现为眶壁连续性中断,骨折片移位等。如合并上颌骨、额骨、蝶骨等多骨骨折亦称复合性骨折。可见上颌窦或筛窦内密度增高,有时上颌窦内可见液-—气平面。
171眶骨骨折
172眶骨骨折
173CT表现眶内壁骨折横轴位和冠状位显示为好,眶下壁骨折冠状位显示佳。CT能明确骨折位置、范围和移位情况。CT显示眼外肌、视神经、脂肪、血肿、气肿、眼球、副鼻窦等明显优于X线。
174眶内侧壁骨骨折
175眶顶骨骨折1、眶顶骨折2、眶内血肿
176眶顶骨折
177软组织伤、眶内积气、多发骨折、筛窦积血等。眶部复合性损伤
178眶骨骨折球后血肿
179眼球内出血
180MRI表现显示骨折主要表现为皮质低信号影连续性中断,不如CT敏感。但显示眶内容物继发改变及观察眶内容物有无嵌入上颌窦或筛窦内较直观。
181眼部外伤常见并发症为眶内感染,眶上壁骨折时可有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合并颅底骨折时可有颈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合并症可有血肿、脑挫裂伤等。眼部外伤并发症
1828、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fistula,CCF)病理:正常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都汇入海绵窦,海绵窦内通过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破裂,动脉血直接涌入海绵窦所形成的异常动静脉交通,眼上静脉明显增粗。少数颈动脉海绵窦瘘主要或完全由颈外动脉供血,称颈外动脉-海绵窦瘘。
183临床表现:75%以上CCF由外伤引起1、最主要表现-搏动性突眼(80%以上)2、血管杂音(100%)3、球结膜充血水肿(100%)4、眼外肌麻痹5、视力减退(70-90%)6、疼痛
184X线表现可见颅骨骨折,病史较长者因眼上静脉长期压迫可有眶上裂扩大。脑血管造影是诊断CCF的决定性检查手段,应常规作股动脉的全脑血管选择性造影(诊断及治疗)。
185CT表现:1、突眼及眼上静脉增粗(正常值前半2.5-mm,后半3.5-mm)2、海绵窦扩大(多单侧,少数双侧)3、眶上裂扩大4、眼睑肿胀,眼环、视神经、眼外肌等增粗
186CCF
187MRI表现兼有CT及血管造影的部分优点,能显示增粗的眼上静脉,眼外肌肥大,突眼,海绵窦扩大等。由于流空效应,扩大的海绵窦及眼上静脉可呈流空黑影,不需作血管造影即可区别海绵窦的扩大为肿瘤占位还是血管性病变。MRI对血栓显示很敏感,血栓内的正铁血红蛋白在所有序列均呈高信号。
188分类:高、中、低密度异物单眼或双眼受累单个或多个异物异物可位于眼睑、结膜、眼球壁、眼球内、眼球后等。9、眶部异物
189X线表现高密度异物表现为致密影,边缘清楚;低密度异物一般不能显示。可同时显示眶壁骨折,眶内血肿呈密度增高影,眶内气肿呈密度减低影。异物定位大致可确定是否位于眼球内。
190眶部异物
191眶部异物
192眶部异物
193CT表现高密度异物呈高密度影,周围见放射状伪影,CT值约40~3000HU。中等密度异物与血肿相似,CT值相近,低密度异物表现为稍低密度影,甚至为负值。CT能同时显示伴发的眶骨骨折、出血、气肿、软组织伤等。
194眶壁异物
195眼球内异物
196眶部异物(火药枪伤)
197MRI表现MRI显示CT上的等、低密度异物和软组织损伤比CT好,植物性异物如干木片呈低或无信号区,异物周围的血肿慢性期呈短T1长T2信号,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炎症呈长T1长T2信号,从而衬托出异物的形态。
19810、视神经胶质瘤(opticnerveglioma)是视神经胶质成分发生的肿瘤(多属Ⅰ级星形细胞瘤),包膜完整,多位于眶内段,有沿视神经蔓延的趋势,常伴视神经管扩大。
199临床多见于2-6岁的儿童,10岁以内占75%。进行性视力下降伴突眼及视乳头萎缩,眼突常发生于视力下降之后。年龄越大恶性度越高,预后不良。
200X线表现肿瘤较小可无阳性发现,大者有眶区密度增高,眼眶扩大,视神经管扩大等。CT表现眶内段视神经呈纺锤状增粗,部分呈香肠样,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强化较明显。
201视神经胶质瘤
202MRI表现:球后肌圆锥内梭形或香肠形肿块,边缘清晰,与正常视神经相比呈稍长T1长T2信号,Gd-DTPA有较明显强化。
203视神经胶质瘤
20411、脑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视神经炎(自学内容)
205左视神经鞘瘤
206右侧神经纤维瘤
207视神经炎
208视神经炎
209视神经增粗的病变主要有视神经炎、视神经胶质瘤和视神经脑膜瘤。视神经炎表现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可有视力障碍;视神经脑膜瘤也可表现为视神经全程增粗,但其边缘光滑,在CT和MR薄层扫描可见“双轨征”即视神经鞘膜增厚而视神经纤维正常,多无视力障碍;视神经胶质瘤早期即有视力障碍,视神经增粗多为局灶性,边缘光滑清楚,发病年龄较小。
210先天性肿瘤中最常见,青少年多见,内含脱落上皮、胆固醇和毛发等。好发于眼眶外上和内上方。12、其他1)皮样囊肿
211X线表现因其在骨膜下生长,对局部骨质压迫较明显,扩大处边缘光滑绕以硬化带,少数可见典型蛋壳状钙化。
212M/24右眼突出一年余颧额缝皮样囊肿
213CT表现定性较易。肿瘤好发于肌圆锥外。其边缘光整,内容物成分多种多样,有负值区,囊壁见蛋壳状钙化,CE后无强化。
214颧额缝皮样囊肿
215左眼逐渐突出16年,视力下降4年多。M/32颧额缝皮样囊肿
216MRI表现眶内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囊壁外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含纤维成分多,T1T2WI呈低信号黑影,囊内容物含脂肪成短T1高信号和中等T2灰信号,软组织及胆固醇呈稍长T1与稍长T2信号。
217皮样囊肿
218病理与临床眼部恶性淋巴瘤大多属非Hodgkin淋巴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可侵犯周围组织,少数可双侧发生,可侵犯眼内组织。患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为常见。有的可在眼部病变前或后出现其他部位病变或淋巴性白血病。2)、恶性淋巴瘤
219CT:早期局限于眼眶前部,常见眼睑和球结膜增厚,或呈边界不清的肿块,以上眶部侵犯为多。病变进展时沿巩膜生长,呈包围眼球的肿块,亦可致眼外肌增粗,眶脂体呈网状受浸,视神经受累,突眼。少见眼眶扩大。病变可破坏眶骨和侵及临近鼻旁窦。病变中等密度,造影仅轻度强化。
220NHL
221恶性淋巴瘤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222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正常骨组织逐渐被增殖的纤维组织所取代为特征的骨病。病因不明,常发生于颅面骨及肋骨。一般发病于儿童期,多青春期前出现症状。在发育成熟后可停止发展,但亦有人认为可终生缓慢进展。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23无痛性肿胀,局部隆起畸形,肿块质硬,边界不清,逐渐长大。临床表现
224三种基本表现1.骨硬化型:显示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2.磨砂玻璃状型:显示磨砂玻璃状阴影。3.囊性型:显示为囊状区,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单房或多房骨质密度减低。X线表现
225
226病灶以高密度为主,可见低密度纤维组织成分弥漫分布;骨皮质膨胀变薄,骨骼畸形。当纤维组织增生为主时,显示瘤体以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为主,呈不规则分布。增强后,通常强化不明显CT表现
227右眶额骨性隆起无压痛女16岁
228病理与临床绿色瘤(Chloroma)又称粒细胞肉瘤,为白血病细胞在软组织内浸润形成的肿块,其内含有髓性过氧化物色素酶,使肿块呈黄绿色,故称为绿色瘤,有的肿块可无色。多为急性白血病少见表现之一,亦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者。4)、绿色瘤
229患者多为儿童,亦可见于青年或其他年龄,男性偏多。病变累及骨骼系统,以颅、眶骨为好发。病变常在血象异常前数月前出现,进展快,全身情况较差。眼部表现为眼睑、结膜肿胀,眼球运动障碍和突眼;眶缘可见绿色肿块,常伴出血和疼痛,眼底受侵可致眼底出血。
230CT表现眼睑及眶缘皮下软组织浸润性增厚,眶缘浅在骨破坏,泪腺和眼外肌可增大,可伴眼内出血。
231绿色瘤M/35
232绿色瘤
2335)、眼眶继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
234继发性脑膜瘤
235肺癌脑内及眶部转移
236肺癌眶部转移瘤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