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68563
大小:366.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15
《我国地质资料编研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年第7期第53-56+73页1我国地质资料编研现状及对策研究董建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摘要:地质资料编研是对地质资料信息进行加工研究后向用户提供“增值态”的地质资料内容产品。开展地质资料编研工作,对体现地质资料事业性质,提高社会地位、发挥它在经济建设和地学科研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行地质资料编研中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地质资料资源管理分散、增值能力低下、大服务战略意识不够、馆藏保障能力不强。进一步推进地质资料编研工作的举措:(1)健全地质资料编研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2)加快推动地质资料共享与开放,构建权威大数
2、据仓库;(3)不断优化研发环境;(4)不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5)定期举办地质资料产品推介会。关键词:地质资料;编研;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407.1;F062.1文献标织码:A文章编号:1672-6995(2017)09-0000-00地质资料信息(原始、成果、实物)具有资料和档案的双重属性,既是地质工作者认识地球所取得的重要知识性财富,也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基础信息和主要载体。地质资料编研是地质资料信息开发的重要形式,即对原始公共信息内容进行加工、编研后向社会提供“增值态”的地质资料内容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
3、会议上指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这为当前强化信息管理与服务指明了方向。开展地质资料编研,能拓展服务社会新领域,让地质资料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当前践行新发展理念、延伸服务厚植优势的必然选择。1编研的内涵与特点1.1编研的内涵编研工作在我国历史悠久,从孔子编订《尚书》开始,就成为档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而“编研”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1958年河北省筹备成立档案馆后下设的“编研组”。从词义上看,编研就是编辑工作和研究工作的简称。而在档案学理论界一般称“编纂”居多,高校的一系列档案法规
4、则普遍使用“编研”,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23条使用的是“编辑”,直至1980年收稿日期:2017-03-21;修回日期:2017-03-24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题(1212011220335)作者简介:董建美(1973—),女,山西省太原市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地勘产业、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研究工作。1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年第7期第53-56+73页[1]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中使用了“编研”,才逐渐成为档案工作和档案研究的一个专业术语。现有研究有关编研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有:严永官
5、(2001)认为编研是“编”和“研”的集合,外延较“编纂”要大,现在需要大力研究的也正是“研”,既能扩大其适应范围,又能丰富[2]其知识结构体系。可见,由“编纂”到“编研”的发展是信息开发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一大变革。美国杰出档案学家之一谢伦伯格在其经典著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指出,档案既是用于“永久保存的”,又是用于“查考和研究”的,而能将“存”和“用”两者完美统一起来的即是档案编研工作。杨冬荃(1994)对“大编研与小编研”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前者是全面扩展和纵向延伸,[3]更能体现编研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走向的判断。陈惟(2011)提出从信息管理角度,编研作为信[
6、4]息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和环境来看待,因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张兴辽等(2010)认为通过地质资料编研形成多用途、多功能复合型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扩大地质资料应用领域,提高[5]利用效率,使地质资料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地发挥。颜世强等(2013)提出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可以认同为编研,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将地质资料中的有用信息系统化、有序化,制成专题服务[6]产品,是对地质资料中有用信息的深加工。以上研究成果,无论哪种概念均没有系统地探讨编研的内涵,针对地质资料编研的研究更是缺乏权威性的定义和理论框架,而对不同地质资料用户感知编研成果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的研究就更少。1.
7、2编研的特点编研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产品的个性化。大数据的应用将推荐系统通过建立用户与信息产品之间的二元关系,利用已有的选择过程或相似性关系进行个性化推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二是编研模式的多样化。信息技术创新,对编研成果的质量提升和内涵扩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与传统编研成果相比,其成果多样式更具艺术性与感染力。三是编研成果数字化。当前,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机演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交汇融合,传统地质资料编研服务面临深刻变革。2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