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

ID:82510118

大小:8.6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2-10-26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1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2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3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4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5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6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7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8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9页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医学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

1第一节霍乱弧菌第二节副溶血性弧菌

2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1.霍乱弧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分类(群、型)、致病性;2.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霍乱弧菌的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1.霍乱弧菌的抵抗力;2.副溶血性弧菌的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第一节

4(一)形态染色新分离细菌呈弧形或逗点状,人工培养后常呈杆状。粪便直接镜检,排列如“鱼群”状革兰染色阴性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霍乱弧菌形态(革兰染色)(韩俭提供)霍乱弧菌“鱼群”状排列(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霍乱弧菌扫描电镜图(金属镀膜)(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

5(一)形态染色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在病人“米泔水”样粪便或液体培养物中呈快速飞镖样或流星样运动有菌毛,无芽胞,O139群有荚膜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霍乱弧菌的端单鞭毛(电镜)(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

6由2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环:2.96Mb,携带2690个基因,编码2534个蛋白小环:1.07Mb,携带1003个基因,编码970个蛋白前噬菌体基因组:产生霍乱毒素(choleratoxin)的霍乱弧菌基因组含有前噬菌体CTXΦ基因组,携带10个基因(rstR、rstA、rstB、psh、cep、orfU、ace、zot、ctxA和ctxB),ctxA和ctxB编码霍乱毒素(二)基因组特征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

7(三)培养特性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初次分离常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在普通盐浓度环境中可生长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霍乱弧菌在碱性蛋白胨水中的培养物。(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左测试管为对照,右侧试管为经4~6小时培养的霍乱弧菌,大量繁殖,培养液混浊,形成菌膜。

8(三)培养特性在碱性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透明或半透明S形、无色、扁平菌落在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TCBS)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霍乱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发酵蔗糖的较大的黄色菌落(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

9氧化酶和触酶试验阳性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等糖和醇,产酸不产气能还原硝酸盐吲哚试验阳性(四)生化反应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

10(五)抗原构造与分型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根据O抗原不同进行分群,已发现超过200个血清群O1群的古典生物型(classicalbiotype)引发前六次霍乱大流行;Eltor生物型(ElTorbiotype)引发第七次大流行1992年于南亚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的抗原构造与分型(韩俭制作)

11(六)抵抗力在河水、井水及海水中可存活1~3周。黏附于藻类或甲壳类动物时,可形成生物膜样结构,存活期会延长对热和酸敏感对含氯消毒剂敏感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

12(一)致病物质霍乱毒素(choleratoxin):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来源:O1群和O139群携带前噬菌体CTXΦ的溶原性霍乱弧菌产生结构: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A亚单位由A1和A2两条肽链组成。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霍乱毒素结构模式图(韩俭制作)B亚单位A1A2A亚单位

13霍乱毒素的作用机制:B亚单位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GM1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刺激肠黏膜细胞主动分泌Cl-和HCO3-,抑制对Na+的摄入,水伴随着离子大量丢失而丢失,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与呕吐。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AC: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cyclase)Gsα:腺苷酸环化酶G亚单位ADPR:ADP核糖PKA:蛋白激酶A霍乱毒素作用机制模式图(韩俭制作)

14(一)致病物质与定植有关的因素毒素共调解菌毛A(TcpA):介导细菌黏附和定植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可充当噬菌体CTXΦ的受体HapA:有助于细菌穿透至小肠黏膜层趋化蛋白(chemotaxisprotein):cep编码的黏附性因子鞭毛:有助于细菌穿过黏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形成生物膜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霍乱弧菌黏附于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电镜)(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

15(一)致病物质其它致病物质:副霍乱肠毒素、紧密连接毒素、神经氨酸酶、溶血毒素、空泡毒素、RTX毒素等O139群存在多糖荚膜和特殊LPS毒性决定簇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6(二)流行环节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易感人群:O1群儿童更易感;O139群感染的70%为成人影响流行的因素:个人因素:胃酸、饮食卫生习惯其他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7(三)所致疾病O1群和O139群:引发霍乱(甲类传染病),可从无症状或轻型腹泻到严重的致死性腹泻(占5%-10%)。典型病例:剧烈腹泻和呕吐,排出“米泔水”样粪便;脱水、肌肉痉挛、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容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意识障碍。未经治疗者死亡率高达60%,及时治疗后死亡率可小于1%非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发轻症腹泻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8(四)免疫性感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牢固免疫力,可维持3年以上。稻叶型与小川型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患病后,可出现保护性抗毒素抗体及抗菌抗体,包括肠黏膜表面的sIgA和血清中的IgM和IgG,主要是sIgA发挥作用。O139群的保护性免疫以针对脂多糖和荚膜多糖的抗菌免疫为主,抗毒素免疫为辅。O1群获得的免疫不能交叉保护O139群感染。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9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米泔水”样粪便、肛拭、呕吐物分离培养快速诊断血清分群基因检测生化反应碱性蛋白胨水增菌TCBS培养基/4号琼脂/庆大霉素琼脂生长现象形态及活菌运动观察免疫制动试验、O1和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PCR扩增ctxA、rfb

20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键;可选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多西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有耐药菌。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社区环境,加强食品和水源管理及粪便处理;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CVD103HgR、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全菌疫苗、灭活霍乱弧菌全菌疫苗。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四、防治原则

21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第二节

22形态特征:大多呈弧状、棒状、卵圆状等多形性,革兰染色阴性。可形成端鞭毛和侧鞭毛,无芽胞。基因组:两个环状染色体,携带4832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副溶血性弧菌形态(革兰染色)(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

23培养特征:嗜盐,以35g/LNaCl为适宜,无盐则不生长在TCBS平板上可形成蓝绿色S型菌落在我萋琼脂(Wagatsumaagar)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Kanagawaphenomenon,KP)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副溶血性弧菌在TCBS上的菌落特征(邵世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配套光盘)

24侵袭力:Ⅲ型分泌系统(T3SS)、毒力岛、鞭毛、荚膜、生物膜、外膜蛋白等毒素: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directhemolysin,TDH):存在于88%~96%的临床标本中,具有直接溶血毒性和肠毒素活性,通过增加肠黏膜细胞内的钙含量诱导细胞分泌氯离子而引发腹泻。耐热相关溶血素(thermostablerelatedhemolysin,TRH):临床分离的KP-副溶血性弧菌可产生TRH,与TDH具有类似生物学活性。(一)致病物质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5经口感染引发食物中毒:烹饪不当的污染本菌的海产品(包括螃蟹、虾、贝类、牡蛎和蛤类等)、盐腌制品;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污染本菌后均可经口引发感染,呈急性胃肠炎表现,是造成我国沿海地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首要因素。经伤口感染可引发蜂窝织炎。严重感染或伴有肝病、糖尿病或酒精中毒者的病例,细菌可扩散至血液引发败血症。(二)所致疾病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6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三)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7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增菌(3.5%NaCl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分离培养(TCBS)可疑菌落(绿色)纯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鉴定PCR扩增tdh和trh基因

28加强海产品市场和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管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感染者病程较短,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病例需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可选用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四、防治原则

29霍乱弧菌呈弧形,革兰阴性,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嗜碱不耐酸。O1、O139群是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O1群又分为古典和E1Tor生物型。霍乱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其B亚单位和小肠黏膜细胞的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后,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造成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经口感染,患者可出现剧烈的腹泻与呕吐,引发微循环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快速大量补充水和电解质并配合以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副溶血性弧菌为弧状或棒状革兰阴性菌,嗜盐。临床分离株KP阳性;存在于近海鱼类、贝壳等海产品中,因食用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而感染,引发食物中毒;也可经伤口感染引发蜂窝织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