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热点素材文化文学法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文化文学法治纪念“8·15”,不容历史“默默隐去”1焕发红色基因的时代光芒2国产动画片更有“中国味”(热点聚焦)2从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看文学未来3马桶堵了,捅破的是所谓精英的焦虑感5“没论文评教授”也要防风险5警惕“网络暴力”,从慎用话语权开始6感觉“被同龄人抛弃” 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7对失足少年不抛弃不放弃(代表之声)8纪念“8·15”,不容历史“默默隐去”于石2019年08月15日09:1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日本投降矣!”74年前的今天,神州奏凯、举国欢腾。重庆《大公报》用特大号字体的标题,记录下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刻,宣告着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从“八年烽火起芦沟”到“一纸降书落芷江”,这是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奋袂而起的一章。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欢庆胜利的日子,也是回溯历史的时刻。难忘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苦难,铭记拼至最后一兵一卒、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惨烈。在生死存亡之际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在国破家亡的关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这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读懂历史的厚重,才能知道今天的分量。“千秋耻,终当雪”。勿忘国耻,不是为了留住伤疤,而是记住一股气节、一种精神。这股气节,让中国人民能够众志成城;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得以觉醒抗争。在曾经的战火纷飞中,我们救亡图存、全民抗战;在今天的繁荣安康里,我们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精神不会褪色,传承不曾断档。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感怀历史、追溯过往,正是为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山河犹在中前进不止,在国泰民安中奋斗不息,才能不辱使命。11
1吸取战争的教训,才能感悟和平的不易。对战争的记忆有多深刻,对和平的时光就有多珍惜。时至今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区动荡时有发生。落后就要挨打,能战方能止战。只有拥有保卫和平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战争的风险。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可或缺,一个英雄的民族必不可少,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至关重要,这是民族的生存之要,也是国家的安全之本。牢记胜利的启迪,才能肩负光荣的使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抗争,中华儿女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这是我们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也是历经苦难而巍然屹立的根与魂。一雪前耻,更要一飞冲天。今时今日,脱贫攻坚胜利在望,生态文明卓见成效,全面小康蹄疾步稳,民族复兴近在眼前……从乱世如麻到现世安稳,奋斗的精神没有变,担负的使命没有变,光明的前景没有变。有一幅漫画令人印象深刻:一边是南京城破的慌乱,一边是南京市井的繁华,两个不同年代的小女孩伸手相望。历史和现实的撞击,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如果我们再不看他们一眼,他们就像被一场雪覆盖的山野,默默隐去。”不容历史“默默隐去”,是对曾经那代人的致敬,更是对我们这代人的勉励。毕竟,在74年前的《终战诏书》中,日本天皇只字未提“投降”二字;直至今日,日本政府和媒体也将“8·15”称为“终战日”而非“战败日”。学会纪念、告慰和洞察,拒绝隐瞒、遗忘和歪曲,是吾辈之责,也是吾辈之志。焕发红色基因的时代光芒陈 凌2019年08月15日09: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因走近历史而为“这片红色的土地”骄傲和自豪,因了解历史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因深入历史而坚定感恩奋进、早日成才的决心。这生动而深刻地印证一个道理,“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到“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坚定信念,再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凛然正气,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人了解过去、触摸历史,也是一粒种子,让人在内心激发认同、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说,革命历史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立起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深情勉励,“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11
2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于行进在复兴征途的中华民族,红色基因蕴藏于心灵、作用于精神,是牵引我们前行的深层动力。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创造新的辉煌。国产动画片更有“中国味”(热点聚焦)赵贵胜2019年08月15日05: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映不到三周,票房直破36亿元人民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点燃电影暑期档。在打破《疯狂动物城》创下的全球动画电影的中国市场票房纪录后,《哪吒》不仅观影总人次破亿,也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国产动画电影最高分,被称为新的“国漫之光”。 电影《哪吒》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 不只是《哪吒》,“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以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蓝本,《大鱼海棠》以庄子《逍遥游》思想为创意原点,《白蛇:缘起》在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它们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些国产动画将经典故事放置在当代语境下改写。在《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中,孙大圣、白娘子、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形象: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形象,白娘子在爱与不爱之间优柔寡断,品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新编故事观照当下观众的价值追求,影片中的孙悟空解除封印重获齐天大圣身份,疏解了当下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焦虑感;白娘子觉悟后主动到人间寻找阿宣,展示了女性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现代爱情观;百姓消除对哪吒的误解,回答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在这样的人物重塑和故事新编中,孙悟空、白娘子、哪吒走出传统,成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赢得共鸣的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11
3 创作者们积极应对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大鱼海棠》创造纯净唯美、大气典雅、亦真亦幻的诗意空间,令人赏心悦目。《大圣归来》《白蛇:缘起》搭建玄幻世界,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感。3年、100次的人物造型、1318个特效镜头、全国60多家公司1600多名制作人员等数据,记录了《哪吒》在视觉技术方面的努力。人物造型也一改以往的风格,突出互联网文化中“萌”的特征。《大圣归来》中的小和尚江流儿和《哪吒》中的哪吒,分别以“呆萌”“凶萌”的形象出现,让受互联网文化影响的观众群体倍感亲切。 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国产动画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视听语言上,《大圣归来》的山间追逐一段借鉴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丁丁历险记》,《大鱼海棠》嫁接了日本动画的视觉呈现形式。人物塑造方面,《哪吒》中哪吒的命运和日本动漫形象火影忍者有颇多暗合之处。叙事上,《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借鉴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英雄之旅。这些作品打破上世纪动画电影中常见的主人公扁平、刻板的形象,通过克服障碍、完成自我成长,展现“人物弧光”,让人物变得丰满可信,把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大命题,也是当下电影创作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在这方面,《哪吒》等国产动画做出了积极探索,观众给予了热烈反馈,但依然有可拓展的空间。我们期待更多国产动画不仅有“中国味”更具“中国魂”,期待涌现更多精品力作! 从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看文学未来张凡2019年08月15日08:10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备受社会尤其是文学界关注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公布,葛亮的《北鸢》、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梁晓声的《人世间》、刘亮程的《捎话》、李洱的《应物兄》、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叶舟的《敦煌本纪》等10部作品名列其中。11
4 基于此次获得提名作品及作家情况,从作家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作家均有作品入列,可见茅盾文学奖作为当代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其全国性视野和观照点不言自明,特别是西部作家作品此次尤为抢眼,新疆作家刘亮程《捎话》和甘肃作家叶舟《敦煌本纪》的入列,尽显“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西部文学发展态势积极、名家名作越发璀璨夺目。当然,这两部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或许跟作者着眼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文学呈现密不可分。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每位小说家都有属于个人写作的“根据地”,而这一“根据地”正如批评家谢有顺所认为的,既可能是地理学意义上的,也可能是精神学意义上的,小说家唯有扎根于自己的“根据地”,才能让自身所拥有的经验和材料有足以发挥或成长的空间与可能。对当代国人来说,敦煌早已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现实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特定符号和独特空间,甘肃作家叶舟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鸿篇巨制《敦煌本纪》(上下卷)就足以体现这一点,其讲述的便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甘肃敦煌大地上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言之,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对创作本身而言,对脚下甘肃大地的熟稔与彻悟不仅是作家叶舟生活的起点,也是其独特性的落脚点,当然更是其文学构思与创作的“源头活水”。 当然,若从作家代际这一层面出发,此次10部提名作品当中,老中青作家作品兼而有之。一方面,有老一辈作家作品位列其中,如军旅作家徐怀中、知青作家梁晓声,一位“20后”、一位“40后”,他们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称得上是当代文坛的“常青树”;另一方面,又有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徐则臣、葛亮等青年作家的作品上榜,有力地呈现出新时代青年创作群体的蓬勃朝气和青春力量。相比上一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中仅有1部出自“70后”作家,这一届的“双响炮”不仅体现出茅盾文学奖重视和关注当下青年创作群体的文学成长、时代情怀以及他们未来创作的走向,更说明了青年作家经过多年的历练业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且表现不俗。 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曾停下,文学事业发展更要后继有人。当今社会的文学生成越发离不开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他们以其独特的时代触角和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力让当代文学越发生机勃勃。青年作家同样是最能感应时代脉搏的文学创作群体,他们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深受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多重影响,青年作家的先锋性、表现力以及突破力的“更新换代”体现在他们对文学语言的努力开拓和不懈思考,体现在探索当下文学的多种可能和打破固有创作范式之上。不可否认,青年创作群体已然成为中国文学未来可期的中坚力量。11
5 更进一步地说,青年作家这一创作群体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被社会认可和万千读者接纳,关键在于他们所表达的文学主题同样具有深刻而独特的现实意义,不论徐则臣的《北上》还是葛亮的《北鸢》均以年轻的眼光聚焦于时空的高处,透过历史的迷雾去体味或探寻人的种种境遇和某种社会性存在,旨在激起时代与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当然,青年作家们并非一味地去追求为了个性而个性的“另类创作”,而是在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中敏锐地捕捉到主流价值观的表达需要,而这对于青年作家这一创作群体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时代精神与使命担当,而这也是青年创作群体越发具有创作优势和不竭动力的根由所在。马桶堵了,捅破的是所谓精英的焦虑感高路2019年08月15日08:11 来源:钱江晚报 “90后”女作家张晓晗在微博上突如其来地吐槽“马桶堵了”,一句石破天惊般的“闻得出别人身上的地铁味”,成功将自己“作”上了热搜。 在微博长文中,她自称“受过高等教育”,“住着小两千万的房子”,“做着所谓人类精英的工作”,“过着所谓top5的生活”,“闻得出别人身上的地铁味”,自以为“和那些暴雨中奔波的人不一样了,但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越写越气愤的她,甚至构思了一场复仇大戏:物业十分钟不来,就报警、找律师、揍楼管,一副穷凶极恶撕破脸的样子…… 不知道作者是如何闻出别人身上的地铁味的?是不是还能闻出“单车味”“宝马味”?本来,通马桶也拿来说道就够无聊了,更无聊的是她东拉西扯的能力,不愧顶着作家的称号,吐个槽也比别人文化很多,由一个马桶开始愣是扯出了一段人生。有如此跳跃思维的能力,也难怪大家看不懂了,这篇到处散发着莫名优越感的长微博到底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这是想标榜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呢,还是想展示自己亲民的一面?是诉苦呢还是在炫富? 一个胡言乱语的人,有时候是因为思维混乱,表达不清;有时候是因为价值观混乱,看不清;而有时候则是因为想费力掩盖什么。比如饿着,不想着自己动手做点什么吃的,反而邀功说是不让外卖小哥冒雨送餐,是对外卖小哥的照顾。比如,一边描述自立更生、勤劳致富的光荣,一边不经意间又流露对贫困的反感对低层人的排斥。又比如,她觉得通马桶没什么,但又在表达其实不是她该干的活,暗指可耻;一边表达对网友嘲讽的不满,一面又趁势推介自己的新书。到底哪个是伪装,哪个才是真实想法,其实明眼人并不难看出来。 我们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也许光鲜照人,可是在别人的眼里只是多披了一身华贵的衣服。我也不知道在作者眼中什么才是社会精英,什么才是top5该有的样子,但我至少知道,所谓的精英肯定不是躲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台风天的,大家都很忙,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不能指望地球围着你一个人转。11
6 相信很多人都有着社会精英的优越感,拿着不菲的收入,可能也有厚实的身家,穿戴整齐、工作体面,走在哪都有一种超越芸芸众生的优越感。可是很少有人会想想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什么才是受社会欢迎的精英。精英可以跟创新、勇气、担当、责任很多词联系在一起,但绝对不会跟抱怨、牢骚、排斥、歧视联系在一起,至少什么“闻出地铁味”“小两千万”、top5跟是不是社会精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只是被金钱和利益嫁接了的精英观念。 这个社会财富有多有少,房子有大有小,但人格是平等的,每一个遵纪守法的人都值得尊重,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都值得骄傲。不看到这一点,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意识。地铁味怎么了,节约能源、绿色出行、很好很健康很精英。 还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吧,多想想“我为人人”,而不是整天想着“人人为我”。“没论文评教授”也要防风险连海平2019年08月15日08:35 来源:广州日报长期以来,和英语一样,论文也是职称评审的必达条件之一。近年来,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没有一篇“达标”论文也能评上教授——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类似这样不单纯以论文来评职称的高校越来越多。据“新华视点”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导向。职称评审是一个长期实践的产物,论文也被证明是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指标,毕竟它是某种实力的证明。问题出在“唯”字身上,“唯论文”就不好了。重论文、轻实绩的职称评审导向,让高校教师以科研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优路径,而视教书育人为无奈之事——的确如此,那些只给学生上课而不搞科研、不写论文的教师,想评教授比登天还难,有的人熬一辈子,也只能终老于“讲师”。如此一来,难免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背离了高校育人的初心。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是高校职责天平的两端,不可偏废。因此,职称评审上也要两兼顾,一碗水端平,不能只用一把尺子。但是打破“唯论文”,也要防止按下了葫芦又浮起了瓢。比如,要回答一系列新问题:新标准是什么?教师业绩如何判定?不公平的风险如何防控?凡此种种,都在考验着组织者的智慧、公心与细心。如果标准模糊,让人莫衷一是,或存在一言堂、任人唯亲,伤了更多人的心,那么还不如回到“唯论文”上去。减少论文权重给职称评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对流程进行重构,对风险进行把控,力求职称评审经得起程序与实质正义的双重考验。所幸的是,现代信息手段为客观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譬如某位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可以用大数据来评判。职称评审应用好这些手段。警惕“网络暴力”,从慎用话语权开始张炳剑11
72019年08月15日08:08 来源:钱江晚报 据封面新闻报道,2019年8月14日,小凤雅家属诉微博大V、作家陈岚侵犯名誉权案,在上海开庭审理。将曾轰动一时的“小凤雅之死”再次带回到公众视野内。 2017年,河南女孩小凤雅不幸患上一眼部癌症,因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其父母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并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2018年3月,有爱心人士曝料称,其父母将善款提现后,并未用于救治小凤雅。随后,大V陈岚报警,举报小凤雅母亲杨美芹涉嫌虐待、诈捐。但警方调查结果显示,不构成诈骗,不予立案。5月27日,陈岚道歉,但王家不接受道歉。9月,王家起诉陈岚名誉侵权,要求陈岚登报公开道歉,赔偿13万余元。 对此,陈岚认为,她是在为保护“千千万万患病儿童的医疗权和生存权”的理想斗争;但小凤雅家人则认为,这一切都归结于陈岚当初那条举报和质疑的微博。事实上,这起案件早已跳出双方孰是孰非的简单论断,而涉及到另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话题,即如何谨慎使用网络话语权。 客观讲,自陈岚实名网络举报之后,这起事件便开始朝着一场网络讨伐演变,影响至今。据媒体报道,小凤雅从生病到去世的那段时间,围绕“诈捐”“虐待”“弃疗”“重男轻女”等等质疑声,以及由此带来的骂声,从四面八方涌来,直接砸向这个农村家庭。此后,尽管真相大白,谩骂和威胁声,仍然通过电话和短信方式,伤害着这个家庭。最过分的一次,是有人扬言要向王家的孙子头上泼硫酸,“弄死这个孙子”。由此,小凤雅的母亲患上了抑郁症,一直在接受治疗。 虽然之后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陈岚所能预料和控制的,也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由于名人的身份,她的实名举报,客观上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此后一连串的网络争议,可以说都是这次实名举报所激荡起的涟漪。而事实上,她并没有谨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她没有亲自做过调查,只凭志愿者提供的所谓“证据”,就对小凤雅的家人进行公开举报。尽管事后也道了歉,但所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已然无法挽回。 在这起事件中,网民们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对小凤雅一家进行质疑和监督,但很快就走向了它的另一面,演变成了一场充满情绪化、非理性的甚至是极端言论的网络暴力,对一个本已经承受了丧女之痛的家庭进行了二次伤害。其所带来的警示,除了呼吁对网络慈善必须进一步规范化,以及建立起更为完备的法律监管外,也提醒我们,一定要慎用话语权,警惕“网络暴力”的伤害。 对于这种伤害,鲁迅在《论“人言可畏”》一文中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和批判。一代名伶阮玲玉更是不堪舆论的质疑而黯然离世,最后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这事实上就是一个滥用话语权的极端例子。11
8 如何防范?无非是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但即使有了比较完善的法规和道德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更多的恐怕还要依靠网民的自律。因此慎用网络话语权,还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感觉“被同龄人抛弃” 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王钟的2019年08月15日08: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渐渐地,影视剧里的当红明星,从比自己大若干年的“小姐姐”,变成小上许多的“小屁孩”,这大概是第一批90后真切地感觉自己“老了”的开始。 不久前,90后创业者孙宇晨拍下巴菲特午餐随后又爽约的做法,引发网络舆论议论纷纷。在同龄人中间,孙宇晨的财富积累速度远远走在了前面,早早地成了被“羡慕嫉妒恨”的那个人。有钱“任性”,做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种“人生赢家”的价值信仰,这种“天之骄子”的宿命论,似乎在孙宇晨们的身上得到了兑现,也让同龄90后对他们产生了复杂情感。 然而,还有一个段子这么说:50后、60后赶上了房地产;70后、80后抓住了互联网;当90后站在时代的路口,上帝给他们带来了区块链……孙宇晨备受指责的,正是以区块链之名开展运作的“空气币”。那些“嗖”地一下直入云霄的“火箭少年”,其震撼人心的光环在发射升空的须臾之间,而其未来能否平安入轨,却在很多人的视野之外。 随着年岁渐长,90后终于走到了感受所谓“被同龄人抛弃”的痛苦时刻。在科研学术领域,90后中间的佼佼者已经评上教授;在公共事务领域,90后县长、市长也越来越寻常;在财富积累领域,互联网造富运动依然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单单凭借写网文、运营自媒体实现“财富自由”的90后,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年轻人的焦虑、彷徨,在很大程度上正来自于这种同辈压力。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这代人就被绑定在一艘竞争的小舟上。小升初、中考、高考,一轮又一轮考试,筛选出人生漫旅中的同行者。慢慢地,小舟长成大船,变成巨轮,同行者抱团在一起,而一场又一场告别,也让你与曾经的同窗伙伴天各一方。 有竞争,自然是好事。竞争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改变的可能。年轻人不担心竞争,不害怕压力,但时刻忧虑失去证明自己的机会。“被同龄人抛弃”之所以是贩卖焦虑的伪概念,就在于在竞争的道路上,从来不存在抛弃不抛弃,而只有早起的鸟儿和奋发的乌龟。11
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车”成了周围人爱用的词语。上车本义为赶上某个节点或机遇。但是,在一些同龄人的眼中,上车却成了投机的同义词。在他们的认知里,撞上了某个风口,成功地搭上“车”,仿佛就能平步青云,就像某位创业大佬所说的,猪都能飞起来。他们焦虑错过上车的机会,沉醉于所有新造的概念,不想错过任何一次与风口的邂逅。在我的朋友圈里,渐渐地出现了那些打着鸡血,推销那些似是而非概念的同龄人,可谓条条大路通微商。 90后确实不乏跟上风口、甚至弯道超车的聪明人。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在校时不显山不露水,在旁人印象中经常“宅”在宿舍里,毕业时也没有追随主流的方向继续深造,而是进了当时并不看好的互联网公司。从实习生做起,很快成为小组骨干,又在几年内跟随同事创业,如今已是一家冉冉升起的明星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实力和努力,固然是他捷足先行的基础,但怎么也不能否认,踩对节拍也是他排在前面的原因。 可是,上车真的能为成功打包票吗?在这场追逐中,许多年轻人被裹挟其中,迷失了方向。这些年,有太多大红大紫的年轻创业明星马失前蹄,往昔的光环,被时代的烟云所覆盖。比如,那个一度“抛弃同龄人”于千里之外的共享单车平台创始人,如今,不仅旗下产品逐渐淡出市场,由于平台押金退还问题,俨然成了舆论场上千夫所指的失信者。 互联网为年轻人发展提供了一条快车道,不过,在这条没有限速标识的快车道上,车辆速度明显超越多数人所能适应的正常成长速度。为了迎合“从天而降”的机会和风口,很多人搭上车以后,不得不逼着自己早熟,逼着自己更快地长大,哪怕成为那种自己曾经不喜欢的人。 不同人的成长,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轨迹,这轨迹是快是慢,是直线还是曲线,每个人的境况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在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轨道上不颠簸、不脱轨,才符合成长的妙义。谁也没有资格抛弃谁,谁都不是谁的傀儡。你认清了自己的方向,你坚守了自己的初心,你自欢喜。对失足少年不抛弃不放弃(代表之声)全国人大代表 陈海仪2019年08月15日05: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少年审判是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它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是情、理、法碰撞最为激烈和最为直接的地方,牵动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和未来。 我在少年审判岗位干了23年,办案超过4000件。我认为,新时代的法官妈妈,既要有铁面判官的刚正无私、严格执法,让违法犯罪的行为得到惩处,彰显法治的神圣和威严;也要有母亲般的细致温柔、春风化雨,在精准量刑的基础上劝返迷途,让折翼的雏鸟重新展翅飞翔、拥抱光明。11
10 小豪原在广州一所名校读高二,因两次参与抢劫,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上诉后我负责二审。论犯罪情节,小豪可判缓刑。未成年人要判缓刑必须有监管措施:一要学校接纳,二要家庭支持。但学校怕影响声誉,小豪本来就不健全的原生家庭更不待见没出息的孩子。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我首先约见了小豪的父亲,跟他谈了两个多小时,谈得他眼睛红红的,终于愿意担起监护人的责任。 接着,我又找学校校长谈。五六个学生家长来校表达不同意见,怕带坏她们的孩子。我对校长说:只要你们同意,家长的工作我来做。千方百计找到这些家长后,我诚恳地谈办案经历,谈一些失足少年因为社会不接纳,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毁掉一生的案例。请她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会有什么感受?同时,我向她们郑重承诺“三个一定”:一定跟踪监管小豪到高中毕业,一定不让他再做坏事,一定不让他带坏其他孩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们最后被我感动了,不再反对,却和学校一起给我念了个“紧箍咒”:只要小豪再做坏事,影响了她们的孩子,就去法院告我。 开庭改判缓刑那天,小豪一进法庭就愣了:一审时没有一个亲人到场,今天外婆、父亲,还有班主任,都来了。班主任告诉他:“我今天就是来通知你返校读书的。陈法官先后找了5次校领导,还对校长和同学家长担了保,保证你会变好!”听到这些,小豪号啕大哭。那一刻,我也流下了眼泪,是欣慰欣喜的眼泪。后来,小豪被重点大学录取,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就要不抛弃不放弃,挽救一个是一个。现在我还和20多名失足少年,以及他们的家人保持长期联系。我帮教过的孩子当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学,300多人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业。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我们帮助挽救孩子的工作会更高效;如果能做好普法工作,让广大青少年明是非知善恶,防患于未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犯罪发生。为此,我建议有效整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职能与资源,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案件实现集中汇总、高效流转、及时办理,一体打造青少年事务综合治理格局。 作为少审法官,要心有大爱,这是一个人民法官对法律的敬畏之爱、对法官职业的真心挚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之爱。我想借用邹碧华同志曾说过的一句话,与所有从事未成年人工作的同事共勉:“将来判断自己人生成功的标志,是看我帮助过多少人走向幸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