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6课《猫》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猫》郑振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句,对比概括,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有与价值观:(1)总结感悟,拓展延伸,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2)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省的可贵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1、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方法:讲读结合、对比概括、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案、ppt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11、教师问:同学们,请问有谁养过猫吗?猫是一种活泼惹人喜爱的一种动物,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宠物和伴侣。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关于猫的图片。2、图片欣赏3、教师:作者郑振铎的家就曾经养过三只猫,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作者与这些猫之间到底有怎样不同的故事?接下来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检查预习郑振铎(duó)污涩(sè)红绫(línɡ)小侣(lǚ)乞丐(ɡài)诅骂(zǔ)屋脊(jǐ)懒惰(duò)怅然(chànɡ)蜷伏(quán)衔着(xián)虐待(nüè)郁闷(yù)惩戒(chénɡ)妄下断语(wànɡ)怂恿(sǒnɡyǒnɡ)编译所(yì)畏罪潜逃(wèizuìqiántáo)惩戒(chéngjiè)叮嘱(dīngzhǔ)三、新课学习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郑振铎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翻译、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著有短篇小说《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另有《郑振铎文集》。2、写作背景《猫》写于1925年。作者当时在上海,受到五四运动
2“科学、民主、博爱”思潮的影响,与矛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正、民主、博爱的思想。2、多音字、形近字(lù)露水露(lóng)鸟笼(lòu)露马脚(lǒng)笼罩笼(tí)提高(chèn)相称提称(chēng)称号(dī)提防详(xiánɡ)安详怅(chàng)怅然祥(xiánɡ)祥和伥(chāng)为虎作伥译(yì)翻译诅(zǔ)诅咒择(zé)选择沮(jǔ)沮丧3、词语解释(1)、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2)、蜷伏:弯着身体卧着。(3)、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4)、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5)、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6)、污涩:肮脏且不光滑。(7)、安详:从容不迫;稳重。(8)、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9)、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3(10)、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11)、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12)、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本文的生难字、多音字以及形近字,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走进文本去看一看作者与这些猫之间到底有着怎样不同的故事?五、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以及词语解释六、板书设计16、猫(一)生难字(二)多音字(三)形近字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抽查生字词二、新课导入
4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陪着他一起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成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猫情结并与猫为友。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能领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三、整体感知(一)、浏览课文,感知文意,并思考问题1、文中写“我”家养了几只猫?三只猫2、其中重点写的是第几只猫?第三只3、文中分别在哪些段落写这些猫?1——2第一只;3——14第二只;15——34第三只(二)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等方面,完成下表。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小组合作概括,完成下列表格。一二三来历隔壁要的舅舅家的门外拾来的外形花白的毛,白雪球似的,后来消瘦了,毛也污涩了浑身黄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有很瘦。后来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性情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不活泼、天生忧郁懒惰地位相伴的小侣亲爱的同伴大家都不喜欢它若有若无结局病亡被人捉走死亡我的反应一缕的辛酸怅然愤恨很久不养猫难过得多
52、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得猫—养猫—()—再()—再()—再()—复()—复()—复()—最后()亡失—得猫—养猫—亡失—得猫—养猫—亡失—自此,我家永不养猫3、文中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4、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前两次略写,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芙蓉鸟事件5、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6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是“我”亲手造成了它的悲剧。所以“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表情也就越强烈。四、课堂小结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线,这个感情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来探讨。五、作业布置请选择一种动物,认真观察,抓住其特征,对它进行描写,100字左右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旧知并导入新课1、复习词语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文中的三只猫二、新课学习精读文,回答问题1、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学生读完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1、案发现场情况
7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6、案件定性:冤案难7、案件反思:(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难过,自责,内疚(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由于我的过失明确:正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被冤枉(3)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8(3)借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做事情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者。三、拓展延伸1、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作者说些什么?对文中的猫说些什么?对作者: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对猫: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3、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间的误解4、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层层推进。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9(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3)抓住特征,描写逼真。作者写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对于三只猫的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几只猫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正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善于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抓住特征,才捕捉住了每只猫的独有的特点。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结束了这篇文章,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五、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六、板书设计主旨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善待弱小猫
10铺垫对比一缕酸辛怅然愤恨难过得多十、教学反思七、课后反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