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403853
大小:30.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6-14
《第31辑:花名签酒令八首-《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31辑:花名签酒令八首花名签酒令八首(第六十三回)[说明] 夜宴中行酒令时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所镌的诗句,极大部分均可在旧时十分流行的《千家诗》选本中找到。因为人们比较熟悉,所以只要提起一句,就容易联想到全诗,这就便于作者采用隐前歇后的手法,把对掣签人物命运的暗示巧寓于明提的那一句诗的前后诗句之中,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这种“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其缺点是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感觉,这多少反映了作者有些许宿命论的思想。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倒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这应该说是有价值的艺术经验。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注释]任是无情也动人──语出唐·罗隐《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一作“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又宋·秦观《南乡子》词也有此句:“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抽到了一支牡丹花签,题签为“艳冠群芳”,小注为“群芳之冠”,再加上这句题诗,隐寓薛宝钗虽被当时世人视为“动人”的标准“淑女”,但在曹雪芹看来却是个“无情”的冷血动物。[鉴赏] 花签上的诗句虽切合宝钗灵魂冷漠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但作者引此句的主要用意还在于隐原诗的末联(“芙蓉”句也与黛玉敌不过宝钗的情势巧合)。这里韩弘是借来比宝玉的,因为“功成”一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宗教意识的“彻悟”,所以皈依佛门、修炼得道等都可以说“功德圆满”。宝玉的“悬崖撒手”正是一种斩断缠绵情意、不肯“效儿女子”之态的决绝行为,而宝钗也就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签上诗句明明是褒其艳丽动人的,谁知恰恰是在说她徒劳无功。可见,读《红楼梦》有时不能只看正面文章。 杏花——瑶池仙品(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注】6
1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出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参见第四十回“日边红杏倚云栽”注。贾探春抽了一支杏花签,题签为“瑶池仙品”,小注为“必得贵婿”,再加上这句题诗,隐寓探春品格才情超群出众(瑶池仙品),虽将远嫁(倚云栽),但夫妻恩爱,所以并不怨天尤人。[鉴赏]花签上说“必得贵婿”,这是合所引的诗句,或许将来真有其事。但“薄命司”的“册子”和其它有关诗词中则一再暗示她远嫁不归的悲切。签中歇后的两句正是说这方面的。一句以花在“江上”,点她离家时亲人“涕送江边望”,一句则与她所作的风筝谜诗中“莫向东风怨别离”的隐义完全一样。 老梅——霜晓寒姿(李纨) 竹篱茅舍自甘心。【注】竹篱茅舍自甘心──语出宋·王琪《梅》诗(见《千家诗·七言上》):“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林和靖:即林逋,字君复,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终生不仕,隐居杭州孤山,卒后宋仁宗赐号和靖先生。他酷爱梅花和白鹤,故有“梅妻鹤子”之称。)李纨抽到了一支梅花签,题签为“霜晓寒枝”,再加上这句题诗,隐寓其性格淡泊而高贵,不慕荣华富贵。[鉴赏]纨是中国古代能守节寡欲的妇女的典型,这在前面有关诗中已经说过。《梅》诗中前两句用来比她的操守,含意自明。只是她所住的稻香村虽然也是“竹篱茅舍”,却不是真正的农家,一般的地主庄院恐怕还及不上它舒适讲究。全诗与《钟山怀古》立意相同。三、四句说她后来得以荣耀,并非本意想占风情,而是受人“牵连”之故,恰如梅花本自处幽独,被林逋诗中一赞,结果“枉与他人作笑谈”,倒弄得十分热闹。作者对李纨的一生及其为人虽有同情叹惋,却并不赞扬标榜,倒是让人们看到她的命运是一点儿也不值得钦羡的。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海棠——香梦沉酣(湘云) 只恐夜深花睡去。【注】只恐夜深花睡去──语出宋·苏轼《海棠》诗:“东风渺渺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蚀照红妆。”(红妆:喻指海棠。)又宋·葛胜仲《蝶恋花》词:“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凤烛千枝花四顾。消愁更待寻何处?6
2汉苑红光非浪语。栖静亭前,都是珊瑚树。便请催尊鸣釂鼓。明朝风恶飘红雨。”史湘云抽了一支海棠花签,题签为“香梦沉酣”,再加上这句题诗,既隐寓其豪爽豁达的性格,也是以其日间“醉眠芍药裀”开玩笑。[鉴赏]此诗句正好合着“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事,所以黛玉打趣说:“‘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这是作者的幽默,但花签引诗深意不止于此。苏轼原诗是惜春光短促、好景难留的,所以他连夜里都要点蜡烛赏花。湘云后来的遭遇正是如此:虽有洞房花烛照红妆新人之喜,可惜转眼就“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春光别去了。 荼縻花——韶华盛极(麝月) 开到荼縻花事了。【注】开到荼蘼花事了──语出宋·王琪《暮春游小园》诗:“一从梅粉褪残妆,徐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又有“开到荼蘼花事休”诗句,见宋·卫宗武《山行》其九:“开到荼蘼花事休,妇桑男亩又从头。阳春有脚堂堂去,万缕垂杨系不留。”荼蘼在春末夏初开花,这时百花盛开之时已过,故称“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抽了一支荼蘼花签,题签为“韶华胜极”,再加上这句题诗,隐寓大观园女儿国的鼎盛时期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将是风流云散,以悲惨结局告终。故贾宝玉对于麝月的发问“皱皱眉儿”,不作回答,并“忙将签藏了”,以大家喝酒掩饰了过去;而且别人也默不作声,心照不宣。[鉴赏]麝月抽到荼縻花签时,书中有几句很有意思的描写:“〔签上〕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皱皱眉儿,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吧。’”宝玉对大观园中日益浓重的悲凉气息“本已呼吸而领会之”,现在见签上说“花事了”,又说大家都“送春”,正好触动忧端。但他不愿使麝月败兴,所以藏了签,只劝酒。但是宝玉只有模糊的好景不长的预感,而不可能预知诗句所内涵着的将来的具体事变。据脂评,袭人出嫁后,麝月是最后留在贫穷潦倒的宝玉夫妇身边的唯一的丫头。那么,“花事了”三字就义带双关:它既是“诸芳尽”(所以大家都“送春”)的意思,又是说:花袭人之事已经“了”了——她嫁人了。而歇后一句“丝丝天棘出莓墙”,则是隐脂评所说的宝玉弃宝钗、麝月撒手而去,因为不但莓苔墙垣代表着“陋室空堂”的荒凉景象,据《鹤林玉露》所说,连初用“天棘”一词的杜甫诗(其“天棘梦青丝”句曾引起历代说诗者的争论),也本是“为僧”而“赋”的。 6
3并蒂花——联春绕瑞(香菱) 连理枝头花正开。【注】连理枝头花正开──语出宋·朱淑珍《惜春》(一题《落花》)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香菱抽了一支并蒂花签,题签为“联春绕瑞”,再加上这句题诗,似乎皆为吉祥之兆,好像香菱将来与薛蟠夫妻恩爱,白头偕老。高鹗的续书使香菱苦尽甘来,成为薛蟠之正妻,大概就是根据这一点。然而第五回中写香菱的判词却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知香菱的结局当被夏金桂害死;而且“连理枝头花正开”的下句便是“妒花风雨便相催”。由这两点可知这一花签应作如下解释:香菱虽然已是薛蟠之妾,但因将要遇到妒妇夏金桂,最后将被摧残而死。[鉴赏]香菱得到并蒂花签和一句喜庆的话,这好象是让人联想到上一回中她斗草时用:“夫妻蕙”去对人家“姊妺花”的情节,从而觉得她将来也许真有什么喜事。其实,这是作者的“狡狯”。花签诗句只起着歇后语的作用,真意全在后一句——“妒花风雨便相催”。向花“催”命的“风雨”是用来比喻有“妒病”的悍妇夏金桂的。作者很喜欢暗中透露人物的命运,但常不让人一眼看穿。比如“斗草”一节,香菱解释“夫妻蕙”说:“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别人就反问她:“若是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这好象是随口带出的,如果我们不是预先知道香菱的结局,怎能想到作者是在说“夫妻”将成为“仇人”呢?《红楼梦》不宜草草读过,作者常用这种写法也是一个原因。 芙蓉——风露清愁(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注】莫怨东风当自嗟──语出宋·欧阳修《再和明妃曲》而改了一字:“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春风:义同“东风”。)6
4林黛玉抽了一支芙蓉花(荷花、莲花)签,题签为“风露清愁”,再加上这句引自《再和明妃曲》的诗句,以及隐藏在这首诗中的其他诗句,如“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等,所有这一切都隐寓着林黛玉洁如芙蓉,貌敌明妃(王昭君),命比纸薄,结局凄惨。(按:宋·赵顺孙《病笃吟》〔见《蒙城赵氏家谱》卷一〕云:“不见人烟空见花,姻笼寒水月笼沙。人生自古谁无死,莫怨东风当自嗟。”虽然黛玉诗与赵诗全同,但从前后内容看,二者无关。)[鉴赏]黛玉所掣花签上的诗句,是为了隐去原诗的前一句:“红颜胜人多薄命”。全诗是歌行,不是句句都可比附的。不过,能切合黛玉的也不是只有最后两句,上承的“明妃去时泪”四句,就与她《葬花吟》中一些诗句很象。说黛玉是“红颜薄命”,正是说她象“枝上花”一样,禁不起“狂风”摧折,亦即暗示她后来受不了贾府事败、宝玉被拘那阵骤然而至的政治“狂风”的袭击,终于泪尽而逝。作者固然同情黛玉的不幸,但也深深地惋惜她过于脆弱,没有能熬过这场灾祸而等待到宝玉回来,所以说“怨”不得别人,也该“自嗟”。可见,作者原意与续书中写婚姻不自主而造成悲剧是毫无共同之处的。因为,如续书所写,黛玉根本不“当自嗟”,而只应“怨东风”才是。 桃花——武陵别景(袭人) 桃红又见一年春。【注】武陵别景——这里暗用了“世外桃源”之典。典出晋·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因袭人抽出一枝桃花签,故以“武陵别景”暗指桃花胜景。桃红又见一年春——语出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首诗也是针对“世外桃源”之典而作。袭人抽了一支桃花签,而题签“武陵别景”及题诗“桃红又见一年春”皆暗用了“世外桃源”之典,隐寓袭人在贾府衰败之前已嫁蒋玉函,从而躲过了一场劫难,又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同时隐寓袭人既像桃花一般艳丽,又像桃花一般低贱,侍候贾母便忠于贾母,侍候宝玉便忠于宝玉,而最后却弃宝玉而嫁蒋玉函。高鹗的续书所写大体与曹雪芹的设计相符而略有出入。[鉴赏]袭人所得的签是一句带出全诗的。首句说,当大家庭没落之时,她怕自己跟着倒霉,就去另找安乐窝了。第二句讥她嫁给蒋玉函好比两度春风。第三句也就是唐诗“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末句中如果把“渔郎”6
5换成“优伶”,诗就像专为袭人而写了。八支花签,嘲讽语气最明显的要数这一首。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袭人的品行是何等憎恶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