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

ID:82357077

大小:132.2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9-28

上传者:156****9768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1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2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3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4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5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6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7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8页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_第9页
资源描述: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常见的碱一、单选题1.在①二氧化碳  ②酚酞试液  ③稀盐酸  ④硫酸钠四种物质中,能和氢氧化钡作用且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下列各组气体中均混有水蒸气,其中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 CO、H2、HCl               B. SO2、CO2、HCl               C. H2、O2、N2               D. SO2、H2、CO3.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B. 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C. 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 60s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4.某同学做Ba(OH)2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下列物质,灯泡会出现“亮——暗——熄灭——亮”现象的是(  )A. H2SO4                                B. HNO3                                C. K2CO3                                D. 稀盐酸5.往含有少量HCl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最终得到BaSO4和Mg(OH)2两种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像为(    )                     A.        B.        C.        D. 6.将二氧化硫气体缓缓通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中某元素质量分数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则y坐标表示的是(    )A. 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7.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A. A处发生置换反应           B. 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 C处产生气泡           D. D处生成白色沉淀8.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 浓硫酸                             B. 大理石                             C. 氢氧化钠                             D. 澄清石灰水9.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但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氢氧化钠固体                             B. 浓硫酸                             C. 熟石灰                             D. 浓盐酸10.向混有少量稀H2SO4的MgSO4混合液中逐滴加Ba(OH)2溶液,则沉淀质量为(  )A.           B.           C.           D. 11.在许多实验中能看到明显的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B.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D. 将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蓝色12.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氧化钙④氢氧化钠,把他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二、填空题13.有下列几种物质:盐酸、硫酸、食盐、苛性钠、纯碱、熟石灰;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均填化学式)。(1)少量存在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2)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      。(4)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14.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下:如上图甲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侧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水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氢氧化钠”或“氯化钠”或“硝酸铵”)。若按装置乙实验,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U形管中液面将      (填“左升右降”或“左降右升”)。

2三、解答题15.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①由图知,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②根据图中数据,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四、实验探究题16.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如图。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的pH>7,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C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写名称),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3)若A是Ca(OH)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阳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      。

3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碱的通性是物质与碱中氢氧根离子反应分析。【解答】氢氧化钡属于可溶性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而与硫酸钠反应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反应,不属于碱的通性;故选B。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气体需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解答】A、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C、H2、O2、N2都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氢氧化钠干燥,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判断;(2)根据溶液的温度变化判断;(3)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进行时,温度不断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开始下降;(4)根据溶液的pH确定溶质种类。【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pH<7,即烧杯中溶液呈酸性,因此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反应中溶液温度升高,则二者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20s~40s内溶液的pH<7,且溶液温度在上升,说明二者的反应正在进行,故C错误;D.60s时,溶液的pH>7,呈碱性,此时溶质应该为反应产物NaCl和过剩的NaOH,故D正确。故选D。4.【答案】A【解析】【分析】电流的产生是电荷定向移动,对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会亮,自由移动的离子越少灯泡越暗。【解答】A. Ba(OH)2+H2SO4=BaSO4↓+2H2O,硫酸钡是沉淀,不属于溶液,水是分子,所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离子越来越少,灯越来越暗,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咩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熄灭,继续加入硫酸过量,溶液中存在H+和SO42-从而灯泡又发光,故A正确;B.2HNO3+Ba(OH)2=Ba(NO3)2+2H2O,溶液中始终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不会熄灭;C.Ba(OH)2+K2CO3=BaCO3↓+2KOH,溶液中始终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不会熄灭;D.Ba(OH)2+2HCl=BaCl2+2H2O,溶液中始终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不会熄灭。故答案为:A5.【答案】D

4【解析】【分析】注意物质之间的反应顺序和生成沉淀的速度,从而对图像的形状进行判断即可。【解答】往含有少量HCl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 溶液,氢氧化钡和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而氢氧化镁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因此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只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就同时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两种沉淀,此时沉淀质量增幅比原来变大。当硫酸镁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氯化镁再次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此时沉淀增速减缓。当氯化镁完全反应后,不再有沉淀生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6.【答案】D【解析】【分析】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硫元素质量增大,质量分数也增大,完全反应后硫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解答】A、氢氧化钾溶液中的钾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溶液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硫元素质量增大,质量分数也增大,完全反应后硫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分析;B、根据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分析;D、根据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分析。【解答】A、A处为铁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B为稀盐酸与石灰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C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D、D处为氯化铜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有蓝色沉淀产生,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大理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解答】A、浓硫酸有吸水性,需密闭保存,不符合题意;B、大理石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不需密闭保存,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需密闭保存,不符合题意;D、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能反应需密闭保存,不符合题意;故选B。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选项中各种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然后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大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被稀释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质量减小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5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会减小,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C【解析】【分析】氢氧化钡与硫酸和硫酸镁都以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同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解答】向混有少量稀H2SO4的MgSO4混合液中逐滴加Ba(OH)2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和硫酸镁都以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沉淀质量应从原点开始增加,当硫酸完全反应后,Ba(OH)2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至硫酸镁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C图象符合;故选C。11.【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铁离子溶液呈黄色分析;B、根据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分析;C、根据浓盐酸打开瓶盖出现白雾分析;D、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黄色分析。【解答】A、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黄色,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二者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符合题意;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不符合题意;D、将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溶解同时溶液变蓝色,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质量增大,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不但质量增大还发生化学变化;④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再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大且发生化学变化。故选D。二、填空题13.【答案】(1)HCl(2)Ca(OH)2(3)NaCl(4)Na2CO3【解析】【分析】根据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的俗名、用途及化学式分析。【解答】(1)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为盐酸,化学式为HCl;(2)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化学式为Ca(OH)2;(3)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剂的是食盐,即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6(4)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纯碱,即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故答案为:(1)HCl;(2)Ca(OH)2;(3)NaCl;(4)Na2CO3。14.【答案】氢氧化钠;左升右降【解析】【分析】根据装置内压强减小时U形管液面会出现左升右降,压强增大时U形管液面出现左降右升分析。【解答】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侧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可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氯化钠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不会使装置内压强发生明显改变,硝酸铵溶解吸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若按装置乙实验,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U形管中液面将出现左升右降。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左升右降。三、解答题15.【答案】(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2)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H2SO4+2NaOH=Na2SO4+2H2O9880x20g×10%9880=x20g×10%X=2.45g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5g24.5g×100%=10%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分析;(2)根据酸碱反应放热,温度最高时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计算出硫酸的质量,从而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也会放热,所以将氢氧化钠固体入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试管壁发烫可能是酸碱反应放热,可能是氢氧化钠溶解放热;(2)B点为溶液温度最高点,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答案为:(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2)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10%。四、实验探究题16.【答案】(1)CO2+2NaOH=Na2CO3+H2O(2)稀盐酸或稀硫酸(3)Na2CO3与Ca(OH)2反应会生成Na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解析】【分析】【实验与推断】(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解答】【实验与推断】(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即有二氧化碳生成物,则加入的A溶液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7(3)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阳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Na2CO3与Ca(OH)2反应会生成Na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