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327911
大小:854.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4-08-29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课异构(1)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10课短文三篇 2 酷爱生命——蒙田 作者简介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索。但是他也宠爱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国,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写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2卷,于1580年出版。 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相识,表达了对生命的酷爱之情。其次段:过渡,导出第三段。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表达更加酷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研读第一段1.作者觉得酷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要酷爱生活,“坏日子”要飞速地过,好日子要渐渐赏玩,领悟奇异的时间。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赏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假如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 3.作者要谈“酷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生命”对人是公允的,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呀,“光阴”呀,密不行分,但是,面对这一个简洁的问题,作者深知不同人有不同的相识和不同的看法。从这入手,会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其后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接受作者的观点。 研读其次段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味同嚼蜡,躁动担忧,却将全部希望寄予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他引用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说明随意打发时间的人事实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研读第三段1.面对“死亡”,作者的看法是怎样的?不要胆怯死亡,只有乐于生,才能不感到死之苦恼。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它过得丰盈饱满。2.“我”酷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辞人生,毫不惋惜”?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缺憾。而“我”酷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须要告辞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 3.“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怎么理解?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4.“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相识生命,以乐观的看法去看待生活,关切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奇异,才能享受生活。 内容总结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看法,表明为什么要酷爱生活。第三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酷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溢。作者蒙田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他对“随时告辞人生,毫不惋惜”是因为相识到了“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作者简介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试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段):人与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的主要标记是人能够思想。其次部分(第2-4段):提出“思想形成人的宏大”的观点。第三部分(第5段):指出人追求自己的尊严,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重点研读1.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因而说他是“苇草”,但人又能思想,这是别的力气所无法摧毁的。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3.帕斯卡尔为什么把人比作“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以“苇草”为喻,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方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气: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珍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作者把思想看做是人之所以为人以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记。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确定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他的精神上,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实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需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想,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丢失了人之为人的至少条件。 文章小结内容总结:文章的核心观点:思想形成人的宏大。即:人之宏大源于他拥有思想。文章主旨:人很脆弱,宏大之处在于人能思想,人应当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富尔格姆 作者简介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他当过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老师。他和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有《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信条》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须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①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受比较深的信条。②哪一条信条或者哪几条信条对你感受比较深,是怎样的感悟?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思索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了什么?重点研读观点:“我真正须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六条理念。作者特殊强调十六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相互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2.富尔格姆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人们常说,真理是朴实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困难的道理。对于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困难问题简洁化,而且讲得机灵、幽默,充溢温情,简洁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白并且坚实牢靠”,便于大家信念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