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327672
大小:2.10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4-08-29
《(1)2017古诗鉴赏-专题1读懂诗歌始鉴赏解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 读懂诗歌始鉴赏福清元载中学 4.鉴赏评价(D级)⑴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2017年语文科《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说明: (2015年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④。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疏勒:地名,在今新疆疏勒。④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干脆描写,所写景物是作者亲眼所见,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干脆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丽;(2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所写景物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3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表达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的之情,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尽力王事征战边关,怎么敢在路途中迟慢,思念家乡只能私下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3分)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升华的作用。虽然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之情不至于感伤,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限制。(3分) (2016年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方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闻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概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概,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因此,必需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确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二、从古诗的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三、从读诗的基本方法入手读懂古诗如何读懂古诗? 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送别怀人诗羁旅行役诗即事感怀诗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自然景色风光、农村景物以及歌咏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1.抓意象。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2.明情感。通过描写壮丽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酷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或表达对安静、平和、归隐生活的憧憬,闲适自得的心情或对现实的不满和明珠暗投的苦闷。读诗要点 ④或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⑤或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夫的情深意重等。3.晓手法。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远近凹凸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练中悟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 维寒山转青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调,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案: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二)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1.抓意象。常见的意象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金鼓、旌旗等。2.明情感。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④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兴兵的怨恨;⑤或惊羡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读诗要点 3.晓手法。常见的表达技巧有:比方、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 练中悟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穷边词(其二)姚 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陇西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案: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怜悯。 (三)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务为题。 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壁、金陵、汴河、骊山、马嵬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2.明情感。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④对历史做冷静的思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读诗要点 3.晓结构手法。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手法:有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练中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意对即可)(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1)比方。(2)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意对即可) (四)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干脆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接受象征、起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志向、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1.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动身,挖掘出物象的特性气质、精神品质等。2.理解“物”寄予的思想情感。咏物诗中的寄予往往跟诗人的阅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看法、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3.晓手法。修辞手法:拟人、比方、对比;表现手法:象征、比兴、托物言志;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读诗要点 练中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雁崔 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①冷相随。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注①关月:关塞上的月亮。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6分) 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6分)答案:“孤雁”孤独、压抑、恐惊,在艰险的行程中,它心境凄凉,心有余悸。诗人漂泊异乡,世途艰险,通过对孤雁境况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五)送别怀人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亲人挚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殊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抒发离愁别绪成为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和主题。 1.抓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2.明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劝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某些感慨。读诗要点 3.晓结构手法。结构:开头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手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结合,③比方,④衬托、烘托。 练中悟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①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挚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始终探望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蟋蟀。(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寂和惆怅。(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诗中的“实”是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感伤。 (六)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家乡的远眺、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抓意象。常见意象:客船、天际、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重点意象:①月(月是家乡明),诗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②雁(人归落雁后),它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③危楼(独自莫凭栏),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④书信(家书抵万金),书信是用来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悟诗中家信的作用。读诗要点 2.明情感。①羁旅孤凄之愁,②念家怀人之思,③明珠暗投之苦,④厌战思家之情。3.晓手法。常见的手法:借景抒情、即事写情(先写所遇之事纷扰,再写故园之思深浓)、对面落笔(对写法)、虚实结合。读诗要点 练中悟6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 式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注]愁相并。注 三处:城头、江心和山顶。(1)此曲首二句是怎样写游子与家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1)此曲首二句是怎样写游子与家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首二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家乡的遥隔。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6分)答案:①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了作者猛烈的思乡之情。②鼓声易使人发出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更易激起人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③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作者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写出两方面即可) (七)即事抒怀诗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争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抒怀诗散见于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中。 1.抓事务。即事抒怀诗往往因事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作者感慨的事。2.明情感。即事抒怀诗的重点在于其“抒怀”的性质,诗中作者通常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3.晓手法。......读诗要点 练中悟7 (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倒戈政策而被撤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特殊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进行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案:(1)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孤独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心情。(2)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愁绪;三、四两句写了作者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古诗题材类别总结一览表 (说明:即事抒怀诗散见于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中。) 二、从古诗的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诗歌语言的特征(一)变“性”——变更词性(二)变序——变更词序语序(三)省略 (一)变“性”——变更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须要,常常变更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如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蒋捷“流光简洁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以上各句中“冷”“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加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变序——变更词序语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声律和修辞上的特殊须要,常常变更诗词中的词序语序。1.主语后置。例: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正常语序:“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2.宾语前置。例:杜甫:“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正常语序:“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3.主、宾换位。例:白居易“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长恨歌》)正常语序:“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门户生光彩”。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贺新郎》)正常语序:“秋色渐将晚,黄花报霜信” 4.定语的位置。①定语挪前。例: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正常语序:“青海长云暗雪山,遥望孤城玉门关。”②定语挪后。例: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正常语序:“我欲因之梦吴越,一月夜飞度镜湖”。 (三)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动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代诗歌中的一切句子成分皆有可能省略。1.省略主语:例:韦庄:[①]外地见花终孤独,[②]异乡闻乐更悲凉。(《思妇》)①、②可补出主语“我”。2.省略谓语:例:顾况:一家[①]千里外,百舌[②]五更头。(《洛阳早春》)①“流落”,②“争鸣”。 3.省略宾语:例:李商隐:肠断未忍扫[①],眼穿仍欲[②]归。(《落花》)4.省略状语:例:杜牧:上吞巴汉[①]控潇湘,怒似连山静[②]镜光。(《西江怀古》)①省略状语“下”,②省略动词“似”。5.省略中心语:例:彭羡门:半年水宿半[①]山居,冬采香根夏采珠。(《广州竹枝》)6.省略虚词:例:杜甫:[①]细雨鱼儿出,[②]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省略介词。 (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1.把握标题信息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揭示了作品的线索;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④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务、主旨等。三、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练中悟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1)《咏素蝶诗》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白诗的类别(咏物诗)③示意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2)《鹊桥仙·七夕》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示意了写作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3)《征人怨》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示意了诗的类别(边塞诗)(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寄怀远方之人)③示意了诗的类别(怀人诗) 2.带着标题去读诗(自问自答式)有些标题并不确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来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简洁较快地深化到诗的内容中去。例:《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时间:中夜(半夜),地点:西园,事务:半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自问1: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起来望着西园呢?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孤独将何言。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自问1: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起来望着西园呢?自问2:他望着西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问3:他“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自问4:作者为何会“孤独”呢?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二)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诗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何谓“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破题,一首诗的首句(首联),由景或事或情而起;“承”即承接“起”句,是“起”句的说明或持续;“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奏;“合”就是合笔,是结句,收束全诗,将情感和盘托出,往往有点题的作用。 试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来看“起承转合”法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注: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三秦:指长安旁边的关中之地五津:泛指蜀州 首联(起),破题,即交代题目中的主要因素。本诗交待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颔联(承),紧承起句,对其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本诗颔联意在告知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命运相同,故而有情感共鸣。颈联(转),转句,强调在内容上要变更描写方向。本诗颈联笔锋一转,转而去劝慰即将远行的友人。尾联(合),结句,回应标题,劝慰友人分别之时也无需挥泪。 首联:点送别之意颔联:送别之情颈联:知己情深尾联:不必伤感壮阔之景感情共鸣安慰赞美再次劝慰破题具体化描写转向回应题目起承转合宽广胸怀高尚志趣乐观开朗明白了诗歌的“起承转合”过程,就简洁完成“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之类的题目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思贾 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思贾 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6分)答案:该诗先写景,后抒情。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花,持续首句接着以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来点明春思。 (三)读注释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在帮助考生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示意考生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示意考生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④介绍作者,那是在示意考生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例:大凡供应“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解的诗,确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练中悟 请借助注释,理解下面这首诗的写作意图。赠花卿[注]杜 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答案: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许久。 (四)读题干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说明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示意信息就可以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爽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1)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2)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