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博物馆学概论课件(PPT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博物馆学概论
1目录绪论第一章博物馆学发展史第二章博物馆功能与类型第三章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第四章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管理第五章博物馆藏品保护第六章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施工管理
2全书目录第七章数字博物馆第八章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第九章博物馆观众第十章博物馆经营管理第十一章博物馆建筑
3绪论
4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学第二节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三节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
5第一章博物馆学发展史第一节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第二节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6第二章博物馆功能与类型第一节博物馆的定义第二节博物馆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博物馆的类型
7第三章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第二节当代外国博物馆第三节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当代中国博物馆第五节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8第四章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管理第一节博物馆的藏品第二节藏品征集的方法和要求第三节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第四节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第五节藏品管理流程第六节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9第五章博物馆藏品保护第一节藏品保护的内涵与理念第二节藏品的保存环境第三节藏品保护科技
10第六章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第一节展览内容策划第二节展览形式设计第三节博物馆展览工程管理
11第七章数字博物馆第一节数字博物馆的概念第二节数字博物馆的类型划分第三节数字博物馆的独特作用第四节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状况与发展方向
12第八章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第一节博物馆教育的相关概念第二节博物馆教育的理论第三节博物馆讲解服务第四节博物馆讲座第五节互联网+博物馆教育
13第九章博物馆观众第一节博物馆观众定义第二节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第三节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
14第十章博物馆经营管理第一节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第二节博物馆人事管理第三节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第四节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第五节博物馆经营
15第十一章博物馆建筑第一节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第二节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第三节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第四节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第五节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第六节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
16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学第二节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三节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
17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学一、博物馆学的定义国际上对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多种认识博物馆学是关于博物馆的目的和组织的分支学科博物馆学是一门检视人与其现实的特殊关系的学问把博物馆学是保护和使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18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学一、博物馆学的定义国内对博物馆的两种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博物馆学是研究具有遗产、见证物、信息价值的有形和无形资料的机构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
19135246归属社会科学自我研究应用性实践性多学科交叉不够成熟二、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和主要作用(一)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
20二、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和主要作用(二)博物馆学的主要作用123为博物馆实践活动带来目标感和方向感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培养博物馆人才的主要途径
21研究对象1.微观的博物馆系统: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2.宏观的博物馆事业: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内容1.基础理论:(1)博物馆的性质;(2)博物馆的特征;(3)博物馆的社会功能;(4)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2.博物馆实务:(5)博物馆的实现方法;(6)博物馆的组织管理。第二节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2一、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二、一般科学方法历史研究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调查方法比较研究法三、专门方法存在争论第三节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3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历史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信息博物馆学第四节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一、博物馆学的体系结构
24理论博物馆学博物馆学原理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伦理博物馆学史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25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应用博物馆学博物馆治理与管理藏品保护技术博物馆安全与风险控制博物馆建筑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教育与服务陈列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
26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历史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产生与演变,人类收藏活动与博物馆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与政治等因素对博物馆发展的影响,揭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博物馆作用与价值的体现。
27专门博物馆学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专门博物馆及其相关学科如人类学、自然史、遗产研究、信息科学、艺术史等有机结合、经纬联系所形成的研究领域即为专门博物馆学。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28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信息博物馆学将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与博物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研究藏品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利用和传播的新兴分支学科。
29相关学科文化遗产学三、博物馆学的相关学科图书馆学、档案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
30思考题1.试述你所认同的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意义与价值。2.如何理解把博物馆工作内容作为博物馆学主要研究内容?3.如何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于博物馆学研究的指导作用?4.试述文化遗产学、图书馆学、档案馆学与博物馆学的学科关系。5.简述你对数学方法作为博物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的理解。
31第一章博物馆学发展史
32第一章博物馆学发展史第一节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第二节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33第一节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一、16-18世纪欧美博物馆学近代博物馆研究最先是从欧洲发展起来16世纪起,欧洲就出现了描述和研究收藏和博物馆的多种不同形式的成果。美国博物馆运动的先驱者皮尔:抓住现代美国博物馆本质结构的第一人基本概念和术语相继出现;局限于“博物馆方法学”层面。
34二、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博物馆学(一)欧洲地区为了给普通民众走进博物馆提供便利和指导以及博物馆专业化的需要,一批博物馆学著作涌现。(二)北美地区为了解决博物馆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一些研究者积极研究并讨论博物馆问题(三)其他地区对于博物馆的关注和研究是在现代博物馆观念传播和实践推进中逐步展开的
35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博物馆学(一)西欧地区《瑞典博物馆》,《博物馆与国家生活》,《不列颠公共博物馆报告》(二)北美地区对提升公众参观质量的深度关切和博物馆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三)苏联及其他地区全新的社会主义博物馆学,博物馆学建立了研究基础,开始专业人才培养。
36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博物馆学(一)西欧地区:活跃时期(二)北美地区:博物馆学时代(三)东欧地区: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四)日本:日本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科建设得到发展(五)其他地区:多样化发展,研究活跃
37五、“新博物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法文中的“新博物馆学”1980年,法国人安德烈·德斯沃里斯;理论基础是社区驱动;焦点是社会和现实关注,而不是实物;博物馆不局限于一个建筑;实践形式: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英文的“新博物馆学20世纪80年代末,彼得·伏格的《新博物馆学》;以对博物馆的社会与政治角色的批判论述的姿态呈现;侧重理论层面的影响。
38一、古代传统收藏与保存设施研究中国博物馆学萌芽:遗产保护和利用实践的记录、描述和研究。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相关的收藏和保存设施。与此相适应,中国比较早地出现了有关这一方面的记录、描述和研究。金石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39(一)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的博物馆学1.对现代博物馆的记录和描述:非专业基础,介绍性,整体水平不高;2.对博物馆的认识:直观、感性3.研究:视野广阔,本土实践基础较弱。(二)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学1.研究:系统性明显增强。2.对于博物馆学的理解大体局限于博物馆实务层面。3.对博物馆在“补充学校教育”“保存文化”“提高学术”方面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4.逐步形成以藏品和工作为核心的博物馆学著作体系与传统。二、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学
40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的17年1.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博物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2.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三性二务”论;3.研究:浓厚的方法论色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陷入低潮:博物馆被关闭很长时间,展览被撤销,许多藏品被毁掉,博物馆学研究陷入停滞状态,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极少2.中国台湾地区博物馆学研究呈现出活跃的态势。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博物馆学
41博物馆学发展第三个高潮期:学术繁荣1.专业组织相继成立2.学术性刊物发行3.大专院校纷纷设立文博或博物馆学专业4.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5.中国台湾地区的博物馆研究体制化建设获得较大发展6.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学术联系加强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博物馆学
421.如何理解古代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记述及其博物馆学之间的关系?2.试述苏联博物馆学研究兴起及其影响。3.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博物馆学研究的崛起?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地区博物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5.试述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历史遗产。思考题
43第二章博物馆功能与类型
44第二章博物馆功能与类型第一节博物馆的定义第二节博物馆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博物馆的类型
451989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2条:“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2007年,维也纳全体代表大会:“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一节博物馆的定义一、国际学界所作的定义
46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博物馆条例》:“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二、中国学界所作的定义
472001年《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指出的博物馆定义新趋向:1.“博物馆是个非营利机构”的观念开始变化;2.强调博物馆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3.强调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21世纪后博物馆定义不断修订带来的新变化:1.“教育”被列为博物馆目的与业务的首位;2.博物馆藏品扩展为“物质及非物质遗产”;3.去除“列举部分”,更重视博物馆的组织特性、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三、博物馆定义的新变化
48开放性直观性广博性科学性常设性实物性公共性第二节博物馆的特征与功能一、博物馆的特征
49陈端志的三大效能说杨钟健的三使命说曾昭遹的四大功用说1956年“三性二务”论2005年“以人为本”“三I”功能说“三E”功能说“休闲功能”1.基本功能:收藏、研究、教育和休闲2.基本功效:教育、保护、研究和展示3.服务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功能二、博物馆的功能
50启迪民智的窗口传播知识的课堂美育教育的殿堂思想教育的阵地科学研究的城堡12345文化交流的桥梁6三、博物馆的作用
51第三节博物馆的类型一、类型划分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深刻认识和掌握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规律。第二,有利于明确各类博物馆的专业方向。第三,有利于博物馆事业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第四,有利于对口开展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动。
52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概论》1.依据藏品性质和博物馆所反映的内容;2.依据以兴办博物馆的目的并结合藏品的性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1.主要是博物馆藏品、展出、教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2.其次是经费来源和服务对象。2017年年底1.依据兴办主体;2.依据形态;3.依据观众;4.依据展示方式;二、类型划分的依据
53三、博物馆的类型历史类革命史类纪念类遗址类文化、文体艺术类民族类民俗类宗教类自然类科技类专门类地志综合类
54思考题1.你觉得怎样为博物馆下定义才合理?2.你认为博物馆的功能还有讨论余地吗?3.你认为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4.你所参观过的博物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5.你认为应该依据什么来划分博物馆的类型?
55第三章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56第三章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第二节当代外国博物馆第三节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当代中国博物馆第五节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57古代世界的收藏现象亚洲地区图书寮佛殿珍宝阁“绘马殿”非洲地区缪斯神庙神庙圣所宫殿欧洲地区神庙学园私人宅第世俗王室和教会收藏美洲地区收藏对象有非实用品、活体生物收藏第一节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一、古代世界普遍的收藏现象
58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实践发达的私家收藏:世俗收藏,珍奇之物,偶然允许观赏和利用,利用者多是旅行者、外交人员、王公贵族、学者和学生等。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教堂、修道院的收藏。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实践孕育和生成了诸多博物馆因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成为现代博物馆酝酿和生成的重要时期。
59(一)欧洲地区1683年,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1764年,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二)北美地区1773年,查尔斯顿博物馆;1786年,皮尔博物馆(三)其他地区1814年,印度博物馆;1778年,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三、早期公共博物馆
60四、现代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1.欧洲地区:出现一批现代博物馆;专门博物馆进一步发展。2.北美地区:发展与变革3.其他地区:开始兴起(一)兴起1.欧洲地区:新类型,新理念,新方法,地方博物馆,社会主义博物馆。2.北美地区:现代博物馆框架。3.其他地区:乡土博物馆,殖民势力控制,国家博物馆。(二)发展
61美国服务理念和方法创新,“移动博物馆”,社会文化综合体英国工业遗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奥赛美术馆,生态博物馆苏联-俄罗斯及东欧地区日本馆校教育合作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发达国家德国博物馆群,鲁尔区工业遗址博物馆第二节当代外国博物馆一、发达国家的博物馆
62一是突出宣传革命或民族的精神,重视建立反映民族独立历史的博物馆;二是博物馆的内容注重本国传统文化,展现本国历史和艺术以及民族与民俗;三是不仅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也注重对本民族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二、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
63至晚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对珍贵遗产的收藏、保护和利用的实践活动,并建立相应的保存设施。蕴含了一些博物馆性质的因素。有些收藏实践贯穿了娱乐的功能,有些可能还孕育了教育观念。较早地发展起较为完备的收藏的管理、著录制度、保护方法与技术,并融入了中国现代博物馆的运营中。一、中国古代的收藏实践第三节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64(一)中国人在国外看到了现代博物馆(二)外国人在中国的早期博物馆实践1868年,徐家汇博物院;1874年,上海博物院(三)中国人最初的博物馆实践1905年,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二、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
65(一)民国建立至20年代末的博物馆公共力量介入促成不同层次公立博物馆形成。私人博物馆发展。(二)20年代末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博物馆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三)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三、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66(一)改造与整顿时期的博物馆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严禁文物非法出口;全国范围的抢救性文物征集运动;建立地志性博物馆。(二)初步发展时期的博物馆1956年,“三性二务”;1958年,“三大馆”建设(三)挫折与停滞时期的博物馆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一、新中国博物馆的初步发展第四节当代中国博物馆
67二、改革开放以后的博物馆(一)博物馆数量增长(二)博物馆发展多样化(三)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四)博物馆管理日益规范化(五)博物馆协会活动积极展开
68(一)香港的博物馆在服务社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馆藏珍品大多来自社会捐赠。(二)澳门的博物馆规模都较小,以专题陈列为主,展示内容以反映本地历史文化为主。(三)台湾地区博物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新建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馆。七八十年代,博物馆建设走向高潮。21世纪,博物馆承担着促进地方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的角色。三、港澳台地区的博物馆
69第五节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一)生态博物馆;(二)社区博物馆;(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三、博物馆走向市场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70思考题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三性二务”的基本性质进行评价。7.试述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8.辨析生态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的共性与个性。9.古根海姆博物馆联盟的运营模式是否具有推广意义?
71第四章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管理
72第四章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管理第一节博物馆的藏品第二节藏品征集的方法和要求第三节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第四节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第五节藏品管理流程第六节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73第一节博物馆的藏品一、藏品的定义博物馆的藏品,是博物馆根据本馆的性质、特点、任务,按一定标准有计划入藏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有关文物、标本和实物资料等物件,它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广义而言,凡是经过选择确定为博物馆所有产权的文物(包括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标本和实物资料等,均可视为博物馆的藏品。
74(一)文物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二、藏品的种类
75(二)自然标本自然标本包括两类:一类是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另一类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自然标本从质地和有利于保管、保护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的自然标本。二、藏品的种类
76(三)实物资料行业性博物馆或称专门性博物馆馆中的收藏品,大都属现代的产品或作品,按照历史的观点和文明延续的观点,现代作品中的典型产品也是将来时代重要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是未来时代的文物。二、藏品的种类
77(四)非实物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博物馆藏品中反映和记录客观真实存在和发生的现象与过程的文字、图像、音像和数字记录等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二、藏品的种类
78三、藏品范围的扩展藏品范围随文物范围的拓宽而扩大,由原来传统的可移动的物件扩大到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藏品收藏也从室内(库房)管理扩展到室外(露天博物馆)管理。藏品范围随着文物时限的延长而扩展,由传统的古代文物扩展到近代文物、现代文物。藏品范围随着遗产形态的扩展而拓宽,由传统的实物拓宽到包括非实物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非实物的文化资源。
79一、藏品征集的含义藏品征集是博物馆根据本馆的性质、特点和任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积累补充文物、标本和实物资料等物件的一项基本业务工作。藏品征集的目的,一是为珍藏、保存文物,从而妥善地保护文物,使其传之子孙后代;二是为陈列展览提供展品,使陈列展览更生动、形象,更具说服力;三是为科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使科学研究建立在广泛的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二节藏品征集的方法和要求
80征集途径(一)社会征集专题征集收购接受捐赠调拨馆际交换接收移交借用(二)民族学调查征集(三)考古发掘(四)自然标本采集二、藏品征集的途径和方法
81三、藏品征集的要求(一)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二)制订科学的征集计划(三)征集成套完整的实物资料(四)做好近现代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物件的抢救性征集(五)严格做好科学的原始记录
82一、藏品征集的范围藏品征集的范围,主要应根据博物馆的性质、特点来确定。第三节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
83二、藏品征集的政策藏品征集政策,是指为完成藏品征集任务而制定的可以依据的标准或原则。征集政策应包括征集对象和范围、征集条件标准、征集方式方法等内容,还要规定征集主体的资格,即实施征集工作的单位、个人的资格。
84一、藏品管理的含义“管”是指博物馆对藏品所进行的保藏和保护,以便长期保存。包含内容有:一是藏品作为国家和民族文化财产的保藏,二是为使藏品永久存在而进行的藏品保护。“理”是指博物馆对藏品所进行的整理和研究,以便于提供使用。包含内容有:一是对“内”的,指保管人员为使自己的“管”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更科学而进行的一系列整理和研究工作,以利于更好地保藏和保护藏品。二是对“外”的,指保管人员为博物馆内其他部门和馆外的社会各界利用藏品提供方便服务所做的工作,以利于更好地发挥藏品作用。第四节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
85二、藏品管理的内容和范畴2012年,《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指引》提出藏品管理的工作程序:“逐步形成了非常系统、非常严谨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使藏品搜集、接收与鉴选、藏品登记、藏品定级、分类、编目与建档、藏品的注销与统计,藏品的安全利用成为系统的工作链条”。藏品管理的内容和范畴:包括为了实现藏品妥善保藏和充分利用而做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对藏品所进行的科学管理、科学保护、系统整理和科学研究。关系:藏品征集是藏品管理的前奏序曲,它为藏品管理提供工作对象;藏品保护是藏品管理的伴侣,它从始至终都在为藏品管理工作对象保驾护航。
86(一)藏品的双重属性藏品的自然属性,它是每件藏品固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形状、体积、重量、质料等。藏品的社会属性。它是藏品作为人类文化产物而具有的属性,即通过这种实物可以了解制造或使用(有时包括毁坏、丢弃)这些东西的人们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技术、风俗、制度、组织等。(二)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和损坏;二是研究其内涵,为社会上的广泛利用提供方便条件,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三、藏品属性与藏品管理的目的
87四、藏品管理的要求(一)制度健全(二)账目清楚(三)鉴定确切(四)编目详明(五)保管妥善(六)查用方便(七)科学保护(八)加强研究
88五、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一)藏品管理法规1.法规名称及其作用藏品管理法规是国家保护、管理博物馆藏品的法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2.藏品管理法规的具体内容(1)有关藏品的接受、鉴定、登账、编目和建档的规定。(2)有关藏品库房管理的规定。(3)有关藏品的提用、注销和统计的规定。(4)有关藏品的保养、修复、复制的规定。(5)有关藏品保管工作奖惩的规定。(6)有关保管部门和保管人员的权力规定。
89(二)藏品管理制度1.藏品管理规章制度的意义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就是对藏品管理工作的要求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是藏品管理各项工作的准则。2.藏品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藏品管理规章制度按工作内容和性质归纳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藏品科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第二类是对藏品的安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
90一、藏品接收与登记(一)接收接收,是一道正式的手续,即由保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按入馆凭证或清册对文物、标本等物件进行核收。经过这道手续的文物、标本等,已属保管部门管理。在工作方法上要有严密科学的接收程序,并应注意三个具体问题:(1)分清来源,区别处理。(2)按书面凭证逐件清点验收。(3)与文物、标本等物件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要同时接收过来。第五节藏品管理流程
91(二)登记博物馆对入藏的文物、标本等物件进行逐件、逐项记录的工作,是藏品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即履行登记的手续。藏品登记工作,主要包括登记藏品总登记账,建立藏品登记的辅助账册和藏品登记卡片等内容。藏品总登记账是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财产账,是国家依法管理、保护藏品的法律依据,每一个博物馆都必须建立本馆的藏品总登记账。
92二、藏品分类与库内管理(一)藏品分类藏品分类就是划分藏品类别,是按一定的原则方法,根据藏品性质或形式上的同和异把藏品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具有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一起,不具有这一特征的藏品区别出去,另行归类的过程。目前,我国博物馆大都采用既按藏品质地、用途,又按藏品时代的综合方法对藏品进行分类。
93(二)库内管理1.藏品入库2.藏品的存放排架3.藏品的提用4.藏品的库房养护
94三、藏品定名与鉴定(一)藏品定名定名是对藏品进行全面的鉴定研究与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按照一定规律,用最简练的词句进行标识的过程。1.准确性2.科学性(二)藏品鉴定藏品鉴定指的是一个研究过程,即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博物馆藏品的真伪、时代、质地、制作过程、流传经过和它所包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上的意义、价值等做出科学而又正确的评价。
95四、藏品编目与建档(一)藏品编目(二)藏品建档《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20—2008)》
96五、藏品注销与统计(一)藏品注销(二)藏品统计
97六、藏品备案(一)藏品备案的意义及要求(二)藏品备案的内容1.藏品总账备案2.藏品目录备案3.藏品档案备案4.其他备案(三)藏品备案的方式1.逐级备案制2.“双轨制”备案
98
99一、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内涵、原理和意义(一)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内涵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高效低耗地开展藏品保管业务的工作方式或状态。(二)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原理(三)藏品数字化管理的意义1.减轻劳动强度2.节省工作时间3.提高藏品安全系数第六节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100二、工作步骤与方法(一)数字化工作环境建设采集加工系统储存系统、输出系统网络系统(二)藏品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加工(三)数字化藏品信息的日常应用(四)数据库的运行维护与后续更新
101三、信息采集的标准规范(一)制定标准规范的目的和原则(二)馆藏信息指标著录规范2001年,《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
102四、馆藏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一)藏品信息登录(二)系统数据维护(三)信息检索查询(四)统计报表输出(五)单据打印输出(六)数据安全备份
103思考题1.博物馆藏品如何定义?藏品都包括哪些类别?2.藏品来源面临怎样的局面?应该如何应对?3.博物馆怎样开展藏品征集?4.简述藏品管理的目的和具体要求。5.藏品管理有哪些流程?各流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6.博物馆藏品可以退出博物馆吗?如果可以退出的话,应该如何退藏?7.何谓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8.数字化藏品管理有何意义?9.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功能模块?10.数字化的馆藏信息检索有哪些特点?11.如何保障馆藏信息数据库的安全?
104第五章博物馆藏品保护
105第五章博物馆藏品保护第一节藏品保护的内涵与理念第二节藏品的保存环境第三节藏品保护科技
106第一节藏品保护的内涵与理念一、藏品保护的概念藏品保护是通过对藏品材质的组分、结构分析,揭示其老化败坏机理,进而运用技术手段,对藏品进行保养与修复,控制其保存环境,从而延缓其老化过程的一门应用科学技术。
107二、藏品保护的工作内容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藏品的科学检测分析;其二是藏品的保护与修复处理;其三是藏品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即预防性保护。具体内容包括藏品的材质研究、藏品的败坏机理研究、藏品的保护和修复技术、藏品的日常保养、藏品的价值和真伪的科学评估与鉴定等。
108三、藏品保护的基本理念(一)最小干预原则(二)原真性原则(三)可逆性原则(四)预防性保护
109第二节藏品的保存环境一、影响藏品保存的环境因素(一)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二)采光照明(三)粉尘和污染气体(四)有害生物
110二、库房的藏品保管环境(一)温湿度的控制博物馆温湿度的控制方法主要有:1.通风2.使用恒温恒湿设备3.去湿与加湿4.微环境调湿(二)有害生物的防治第一,做好藏品入库的检验工作。第二,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第三,严格控制温湿度。第四,药剂防治。
111三、陈列展示中的环境控制(一)陈列展示中的照明控制(二)大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112四、藏品运输时的环境控制重新包装固定并装箱运输环境的有效监测温湿度控制防震
113第三节藏品保护科技一、藏品的科学分析(一)形貌观察1.光学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二)成分分析(三)结构分析1.X射线衍射分析法2.红外光谱法3.激光拉曼光谱法4.色谱-质谱联用法5.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穆斯堡尔谱法
114二、藏品的保护技术(一)有机质藏品的保护1.纸质藏品2.纺织品3.竹木漆器(二)无机质藏品的保护1.金属器2.陶瓷器
115思考题1.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藏品保护要遵循哪些原则?3.影响藏品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4.请简述博物馆藏品保存适宜的温湿度和照明条件。5.常用于博物馆藏品科学分析的手段有哪些?
116第六章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施工管理
117第一节展览内容策划一、展览内容策划理论(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定义:博物馆展览是指在特定空间内,以实物展品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艺术或技术的辅助展品为辅助,以展示设备为平台,依据特定传播或教育目的,使用特殊的诠释方法和学习次序,按照一定的展览主题、结构、内容和艺术形式组成的,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价值和情感传播的直观生动的陈列艺术形象序列。核心特征:实物性、直观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科学性和真实性、观赏性和趣味性。
118(二)博物馆展览的类型1.按展览展出的时间长短分类常设展览临时展览2.按展览的内容属性分类艺术类展览历史类展览人物类展览科技类展览自然历史类展览3.按展览的传播目的和构造分类审美型展览叙事型展览
119(三)博物馆展览的展示媒介1.实物展品2.图文版面文字说明、照片、地图、图表、图解和图片等。3.辅助艺术品灯箱、模型、沙盘、景箱、场景、壁画、油画、漆画、半景画、雕塑、蜡像等。4.新媒体和科技装置多媒体、幻影成像、影视、动画、声光电合成技术、仿真复原、观众参与装置等科技装置等。
120(四)博物馆展示阐释的四种模式博物馆展示阐释,就是展示策划人根据展览的传播目的,在对展品形象资料和学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大众传播的文化产品,旨在与观众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价值和感觉的沟通,满足观众的欣赏和知识需求。审美型阐释解析型阐释探索型阐释交流型阐释
121二、博物馆展览策划流程(一)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的三个环节1.展览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梳理2.展览内容的策划设计3.展览及其展品展项的形式设计
122(二)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策划的重要性“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123(三)博物馆展览策划的依据1.有关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完整的学术研究资料2.有关展览主题和内容的较完整的实物展品资料
124(四)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的流程1.由展览内容策划人编写类似于电影或电视剧剧本的展览内容文本2.由专业形式设计人员根据展览内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
125三、博物馆展览传播目的的设定(一)传播目的设立的重要性展览的传播目的是展览的灵魂,是贯穿展览建设始终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和表现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展览策划设计和表现的全过程。(二)展览传播目的的设定1.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传播目的2.上海科技馆“彩虹儿童科技天地展览”传播目的
126四、博物馆展览主题提炼及其结构演绎(一)提炼展览的主题1.温州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主题提炼2.邓小平故居陈列主题提炼(二)展览主题结构演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事迹展“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三)展览重点和亮点的研究和规划“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第一部分“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深圳经济特区开创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
127五、博物馆展览展示素材选择及其组团(一)选择好展示素材(二)研究展示素材的组团
128六、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的编写及其格式(一)展览内容文本的基本要求明确展览的传播目的文本结构要逻辑清晰对传达的信息做出清晰的层次划分提示展览各部分或单元的重点和亮点对展示素材进行巧妙的组团清楚说明辅助展品的传播目的并提供创作背景和学术支撑撰写重点展项的分镜头剧本撰写所有看板的文字说明文本学术观点必须正确,依据材料要真实可信
129(二)展览内容文本的格式第一层次:展览总的传播目的和主题结构1.展览总的传播目的2.展览主题结构(由若干相互关联的部分或单元组成)第二层次:部分或单元传播目的和主题结构1.部分或单元传播目的2.部分或单元主题结构(由若干相互关联的组组成)第三层次:组的传播目的和内容组合1.组的传播目的2.组的内容组合3.重点亮点提示4.形式设计提示和创作依据
130(三)展览内容文本文字的编写1.各级看板说明文字2.辅助展品创作描述和依据文字3.数字媒体隐性信息文字
131第二节展览形式设计一、形式设计的空间与造型理论(一)空间的概念一般是指由可度量的长、宽、高限定的有限空间,即展览所赖以呈现的博览性建筑空间。展览空间又可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二)空间感空间感是指人对空间的认识与感受,不同的人对一定的空间感受有差异,我们将这种个体对空间的感受效果叫做心理空间。人为的空间设计,可以引导人们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132(三)博物馆建筑空间与空间设计原则功能需求原则尺度适宜原则组合布局均衡原则风格契合原则
133(四)空间限定形式与空间组合空间限定形式有:围合设立覆盖凸起凹入互嵌主要组织方式有:并列序列主从
134(五)造型的概念以一定的艺术手段,在三维空间或二维平面创造具有一定表达意义的构型,即为造型,造型是一切美术创作包括展览形式设计的核心。从功能上说,展览形式设计中的造型设计可分为总体造型设计、展品展示造型设计和设备造型设计。
135(六)造型的要素造型活动通过对材料、工艺、色彩、肌理等因素的综合运用,从而创造出具有一定形态、表达一定情感、引起一定反响、传达一定情绪的物化形态。一般来说,造型过程包括了以下要素:功能要素形式审美要素
136(七)造型设计原则形式服从功能产品的性价比合理性原则稳定性原则信息准确原则
137二、形式设计的色彩理论(一)色彩学基本原理(二)色彩与观众心理(三)色彩与视觉疲劳(四)色彩与展览主题(五)色彩与展览艺术风格(六)色彩与展览空间(七)色彩与材料质感(八)色彩与采光照明
138三、形式设计的主体内容(一)展览设计的基本条件(二)总体设计(三)单元和分组设计(四)专项设计(五)辅助展品设计(六)设计与展品的安全保护(七)设计与材料(八)设计与工艺(九)展览设计中的科技手段运用
139四、展览设备设计(一)展览设备的作用围护作用展示作用组织空间的作用(二)常用展览设备设计展柜展墙、展架与展板台座标牌
140五、采光照明设计(一)博物馆建筑的采光方式与照明设计(二)文物及其照度要求(三)照明的需求设计原则(四)照明的艺术设计原则
141六、展览形式设计的操作步骤第一,在深度了解陈列大纲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展品情况。第二,在充分了解展览主题和展品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化设计,提炼视觉元素,凝练核心意象,建构大体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空间布局和各个展示空间氛围塑造的构想。第三,将初步形成的概念化设计与策展人员、研究人员和施工人员、后期教育推广人员反复沟通。第四,在概念化设计得到全面共识后,进行总体设计,形成总体设计方案。第五,总体设计方案经论证讨论后,进入单元和专项设计阶段。
142第三节博物馆展览工程管理一、博物馆展览工程及其管理流程(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工程博物馆展览工程,是指在特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和学术研究为基础,陈列设备技术为平台,艺术的或技术的辅助展品为辅助,基于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的目的,面向大众的知识与信息、文化与艺术、价值与情感的传播工程。(二)博物馆展览工程的管理流程工程立项→编制工程招标文件→形式概念设计与招标→形式深化设计与施工设计→展品展项制作与布展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评估
143二、博物馆展览工程招标与委托(一)展览设计和制作企业资格要求1.机构的资质和业绩2.设计师和项目经理的资质和业绩(二)博物馆展览工程的委托方式1.公开招标2.邀标议标3.直接委托(三)展览设计与制作宜一体化(四)博物馆展览工程的质量要求1.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基本要求2.对展览工程设备和技术的要求
144三、博物馆展览工程对形式设计的要求(一)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依据(二)博物馆展览概念设计的任务和要求(三)博物馆展览深化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四)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方案的考核
145四、博物馆展览工程的组织管理(一)展览工程的组织管理(二)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制作的配合和控制(三)艺术总监在展览设计和制作中的工作内容
146五、展览工程的取费、决算和审计的标准和依据(一)博物馆展览工程造价的构成(二)博物馆展览工程的决算和审计
147思考题1.为什么说博物馆陈列展览不同于普通建筑装饰工程、商业会展和迪士尼乐园等娱乐设施?2.审美型展览与叙事型主题展览有什么不同?3.概述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的三个环节。4.试用实例阐述博物馆展览主题结构的演绎。5.参观一个博物馆展览,通过自己的感受,对该展览的总体色调设计意图进行阐释。6.陈述一个你曾经见过的博物馆数字展示技术应用案例,评价其在展览中的作用。7.参观一个博物馆,对其标牌系统的设计进行评价。8.概述博物馆展览工程的管理流程。9.为何说展览设计与制作宜一体化?10.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依据有哪些?11.在博物馆展览工程中,为何要加强博物馆建设方对展览设计与制作过程的配合和控制?
148第七章数字博物馆
149第七章数字博物馆第一节数字博物馆的概念第二节数字博物馆的类型划分第三节数字博物馆的独特作用第四节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状况与发展方向
150第一节数字博物馆的概念一、博物馆数字化和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实质,就是将传统的纸质文档内容转变为数字文档的过程。“信息化”一词指的是“信息和数字化”,目前在社会公众的日常言语中往往用作“数字化”的同义词,因而可以把“博物馆数字化”与“博物馆信息化”看作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比较数字化偏向于说明一种技术,比较具体;信息化则偏向说明数字化后带来的变化与好处,比较抽象。“数字博物馆”可以被视为“博物馆信息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较高的发展阶段。
151二、博物馆网站和博物馆上网博物馆网站可以成为数字博物馆的入口形式,却不宜单独称作数字博物馆。
152三、虚拟博物馆从信息表达形式看,脱离实物而转用数字化藏品信息叙事就是虚的。虚拟博物馆可以说是数字博物馆的别称。从展品的生成依据看,有些科技类的数字博物馆展品带有一定主观想象或推理成分,运用数字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出再现某种自然现象或演示某种科技原理的展品,这类博物馆与其称作虚拟博物馆,不如称作数字科技馆。从展品来源看,网络上有些虚拟博物馆没有对应的实体机构,其建构者并不拥有实物藏品资源。这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
153四、电子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网上博物馆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化技术和形式向公众展示传播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及其相关知识的信息服务系统。
154第二节数字博物馆的类型划分一、按所属学科分类天地探索生命奥秘人与自然历史文明基础科学工程技术
155二、按运行方式分类单机运行方式局域网运行方式广域网(互联网)运行方式
156三、按展现形式分类“资源自选式”“主题演绎式”
157四、按发布形式分类单体发布群体发布
158135246提高馆藏相关信息收集的质量和数量缓解藏品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跨时空的藏品信息展示与传播跨学科的藏品信息整合与共享个性化的藏品信息服务互动性的藏品信息交流第三节数字博物馆的独特作用
159第四节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状况与发展方向一、建设状况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肇始于计算机在博物馆的运用,我国在该领域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发达国家稍晚。而数字博物馆建设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可以说,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起点几乎相同。
160二、发展方向(一)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1.空间性拓展2.时间性拓展3.辅助理解4.诱发参观动机(二)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数字博物馆仅仅是实体博物馆的“翅膀”,而绝不是“掘墓人”。
161思考题1.何谓数字博物馆?它与博物馆网站有何区别?2.博物馆信息化与数字博物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上网利用一次数字博物馆,评价其有何独特作用。4.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5.你对数字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
162第八章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163第八章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第一节博物馆教育的相关概念第二节博物馆教育的理论第三节博物馆讲解服务第四节博物馆讲座第五节互联网+博物馆教育
164第一节 博物馆教育的相关概念一、博物馆教育定义博物馆教育是一种交往行为,它是以博物馆“物”为根本媒介而进行知识、情感、态度、观念的交流与对话,以形成相互“理解”与非强迫性“共识”的行为。
165二、博物馆教育的发生从历史上看博物馆教育的发生,博物馆教育并不是和博物馆共同产生的,是博物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现象。展览和库房一体化汤姆森“三个时代体系”瑞典隆德大学、德国、185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
166三、博物馆教育的特征(一)公众性(二)社会性(三)终身性(四)直观性(五)丰富性(六)拓展性(七)自主性(八)愉悦性不足:检测不容易实现,无法大范围检测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关系
167第二节 博物馆教育的理论一、博物馆教育的四种模式1998年美国博物馆专家乔治·E.海因、玛丽·亚历山大在其合著的《博物馆:学习的地方》,对博物馆教育归纳了四种模式:(一)说教解释型(二)刺激—反应型(三)发现型(四)建构知识型杜威的实验主义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20世纪80年代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68二、博物馆教育的三个模型(一)情境学习模型弗兰克和戴尔金在《博物馆体验》(二)说教式学习模型乔治·E.海因(三)体验式学习模型杜威《我的教育信条》
169第三节 博物馆讲解服务一、博物馆人工讲解讲解是以展陈为基础,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其他辅助表达方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的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活动。博物馆人工讲解出现时期和博物馆对外开放时期基本一致,兼职讲解。博物馆出现专门从事讲解的人员:1906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设立讲解员制度。讲解员:人员构成、培训制度、职业要求、讲解技巧1992年开始,讲解员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定期讲解比赛是世界范围内唯独中国博物馆教育具备的一个特色。
170二、博物馆电子导览(一)电子导览机分类优势与不足(二)智能手机自动导览系统(三)微信导览
171第四节 博物馆讲座一、讲座的作用第一,讲座是博物馆展陈的有效延伸。第二,讲座是博物馆讲解的升华。第三,讲座有助于博物馆核心观众群的确立。第四,讲座是加强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第五,讲座是博物馆和博物馆之间交流的重要内容。第六,讲座也是博物馆和学术界之间加深良性互动的方式。
172二、讲座的要素第一,讲座的物理条件。第二,讲座的宣传策划。第三,讲座的主题。第四,讲座的方式。第五,讲座的主讲人。
173三、讲座的听众第一,博物馆的经常性观众。第二,博物馆所在社区的居民。第三,博物馆从业者。第四,其他博物馆公众。1999年上海博物馆开展的博物馆讲座听众调查
174第五节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一、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教育特征(一)博物馆教育手段远程化(二)博物馆教育对象间接化(三)博物馆教育多元化(四)博物馆教育内容深入化(五)博物馆教育异时化(六)博物馆教育平民化
175二、网络时代的博物馆教育现代技术(一)移动应用(二)社交媒体
176思考题1.博物馆教育的定义如何进行界定?2.试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3.博物馆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4.博物馆讲座主讲人要注意哪些问题?5.试述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教育的新变化。6.如何通过博物馆教育活动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177第九章博物馆观众
178第九章博物馆观众第一节博物馆观众定义第二节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第三节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
179第一节博物馆观众定义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
180第二节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一、观众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博物馆观众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观众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的一种方法或角度。两个层次博物馆观众定量研究是以若干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描述性解释。两者的区别
181二、文献法研究三、观察法研究实施原则优缺点四、访谈法研究五、问卷法研究六、实验法研究
182第三节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一、观众人口学观众人口学是运用社会人口学有关知识研究博物馆观众背景状况的学问,是认识博物馆观众“他们是谁?”的第一步,内容涉及以下七方面:(一)年龄结构(二)性别构成(三)居住地(四)职业结构(五)受教育程度(六)参观次数(七)观众流量
183二、观众心理学观众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观众心理现象、精神领域进行的研究。个体观众心理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印象、满意度、记忆等,群体观众心理主要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和群体与群体的关系,诸如独立与依赖、顺从与叛逆等。(一)观众动机(二)观众需要(三)观众兴趣(四)观众印象(五)观众满意度(六)观众记忆
184三、观众行为学(一)方位判断行为(二)驻足行为(三)互动行为(四)蹭听行为(五)拍照行为(六)休息行为(七)购物行为(八)赞扬行为(九)批评行为
185思考题1.试论博物馆观众和博物馆公众的区别与联系。2.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上要注意哪些问题?3.试述观众人口学、观众心理学和观众行为学的基本内容。4.观众可以从哪些角度分类?
186第十章博物馆经营管理
187第十章博物馆经营管理第一节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第二节博物馆人事管理第三节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第四节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第五节博物馆经营
188第一节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一、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一)发达国家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集中管理型(法国)非集中管理型(美国)半集中管理型(英国)(二)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1.分级属地化管理2.管理主体多元化3.公私所有制并存
189
190二、博物馆微观管理体制微观管理主要是对博物馆内人与事的管理,涉及博物馆行政与业务的各个方面。概括地说,就是进行单体的博物馆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管理。(一)博物馆组织机构1.专业化管理2.行政化管理(二)博物馆机构设置“三部制”“一条龙”制
191三、博物馆管理的相关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二)《博物馆条例》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三)刑法和民商事法规(四)国际公约
192第二节博物馆人事管理一、博物馆管理规章制度(一)博物馆章程(二)人事管理规章(三)行政管理规章(四)业务活动管理规章
193二、博物馆馆长(一)一馆之长的重要性(二)馆长的任职条件2001年,《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试行)》
194三、博物馆职员(一)博物馆员工分类(二)博物馆员工的考核(三)员工的激励机制(四)员工培训
195四、博物馆职业道德2012年,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0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
196第三节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一、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任务与作用(一)科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一是藏品及其相关学科;二是博物馆,即以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包括博物馆本身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二)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博物馆科学研究与整个科学研究事业的外在关系博物馆科学研究与博物馆自身的内在关系
197二、博物馆研究工作的领域划分(一)藏品研究的性质与意义藏品研究的意义:证明博物馆是科学研究的机构;为博物馆的陈列和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二)藏品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作为实物研究,具有与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说,实物研究有它自己的方法论特点;各类藏品都有自己的学科归属,受到各自学科方法的制约。(三)藏品相关学科研究各种专业学科,如历史学、生物学等;博物馆学
198三、博物馆科研工作的特点与管理(一)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实物性实用性综合性(二)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组织管理机构有相应制度的规范与约束博物馆的科研评估
199第四节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一、博物馆财务管理(一)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二)编制预算(三)收入与支出(四)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五)财务审计
200二、博物馆安全管理(一)博物馆安全保卫机构《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二)博物馆安防系统1.制定博物馆安全制度2.建立博物馆安全防范技术系统(三)博物馆安保的核心“人防”“物防”“技防”(四)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
201第五节博物馆经营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一)文化产业(二)文化事业(三)博物馆的“非营利性”(四)博物馆经营的内容
202二、博物馆经营战略(一)博物馆的产品(二)突出博物馆特色(三)围绕展览综合开发产品
203三、博物馆市场营销(一)市场调查(二)培育观众市场(三)博物馆产品包装(四)营销公关(五)网上营销
204思考题1.何谓博物馆机构的“三部制”和“一条龙”制设置?两者在博物馆业务活动中各有什么特点?2.博物馆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我国为何要逐步推行博物馆理事会制?3.一名合格的博物馆馆长至少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何说“成也馆长,败也馆长”?4.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是什么?5.藏品研究有哪些内容与方法?6.谈谈你对藏品研究与博物馆学研究关系的理解。7.谈谈你对博物馆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的认识。8.调查一个博物馆,分析科学研究在该博物馆中的地位与作用。9.何谓博物馆经营?为何博物馆要有经营?博物馆经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5第十一章博物馆建筑
206第十一章博物馆建筑第一节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第二节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第三节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第四节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第五节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第六节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
207第一节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一、建筑选址(一)选址的基本要求(二)常见的选址方案
208二、总体布局(一)建筑密度(二)功能布局(三)交通组织
209第二节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一、展厅布局与参观路线展厅的组合基本类型:串联式放射式大厅式单个展厅的参观路线类型:口袋式穿过式混合式
210二、展厅空间处理(一)门厅处理(二)展厅的层位与空间尺度(三)展厅的装修与音响
211三、展厅采光与照明(一)自然采光(二)人工照明(三)混合采光
212四、展厅设计的保护学要求考虑展品的安全问题观众的参观安全问题
213第三节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一、库房布局与类型(一)库房布局建筑的底层或地下室建筑的顶层与展厅毗连,或用连廊与展厅联系(二)库房类型珍品库一般库房预备库或暂存库
214二、库房面积与空间处理库房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博物馆的性质和馆藏量的大小。历史类博物馆、自然类博物馆库房的建筑面积,设定在全馆总建筑面积的20%—25%。库房柱网跨度应结合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加以确定。
215三、库房设计的保护学要求(一)结构材料与室内装修(二)库房门窗设置(三)其他要求
216第四节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一、公共空间的构成与设计(一)交通空间博物馆的交通空间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组织参观人流的过渡性空间。(二)服务空间服务空间是指为观众提供票务、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纪念品购买等多种服务的公共空间。(三)教育空间教育空间既是陈列空间的延伸,也是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17二、办公空间的构成与设计办公空间是博物馆的“后勤空间”,它是保证博物馆能正常运转的中枢之所在。藏品技术处理用房研究阅览用房管理行政用房设备和消防控制用房
218第五节博物馆建筑智能化一、概念、构成要素与技术基础概念:博物馆建筑智能化是以博物馆建筑为平台,以藏品和观众为中心,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博物馆建筑有机结合,为博物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运行环境的管理系统。主要构成要素:博物馆建筑、智能技术、博物馆功能技术基础:建筑技术,工程技术,以计算机、通信、控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219二、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一)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系统(二)楼宇自动化系统(三)安全防范系统(四)消防监控联动系统
220三、综合布线系统与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目的是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综合布线系统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
221第六节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一、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一个“掩蔽体”:能为博物馆的日常活动提供一个坚固、安全的活动环境。一个“孵化器”:能为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合宜、适用的空间条件。一件“艺术品”:往往反映、承载着一个时代、一个区域的文化特性。一件“消耗品”:营造一座博物馆建筑既要考虑建造费用,也得关注维护与运营成本。
222二、博物馆建筑的评价(一)安全性评价(二)适用性评价(三)艺术性评价(四)经济性评价
223思考题1.博物馆建筑选址有哪些基本要求?常见的选址方案有哪些?2.博物馆展厅、库房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与要求?3.谈谈你对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的理解。4.谈谈你对博物馆建筑发展历程的认识。5.调查一个博物馆,从博物馆建筑功能的视角评价该博物馆建筑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