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

ID:82206572

大小:1.01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2-10-18

上传者:U-2441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1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2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3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4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5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6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7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8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9页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_第10页
资源描述:

《6-白细胞分化和粘附分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andadhesionmolecules,AM)CD和AM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

1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表面标记分子。大多为跨膜蛋白或糖蛋白,表达广泛。CD(clusterofdifferentiation)即分化群:应用mAb识别分化抗原,将来源于不同实验室的mAb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统一命名,归为同一分化群。目前已命名至363。概念

2白细胞分化抗原参与T细胞识别活化的主要CD分子(P67表6-1)TCR-CD3复合体辅助受体CD4、CD8协同刺激分子CD28、CD2、CD58负调节分子CTLA-4其他ICOS、CD45等二参与B细胞识别活化的主要CD分子(P67表6-2)BCR复合物辅助受体CD19/CD21/CD81复合物协同刺激分子CD40负调节分子CD32其他CD22、CD45等三参与免疫效应的主要CD分子CD64CD32CD16CD89FcεRICD23CD95CD178

3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ECM)间互相接触和结合得分子的总称。是胚胎发育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伤口修复与血栓形成、肿瘤浸润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概念

4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AM)粘附分子共同特性1通过受体与配体结合发挥作用.可逆、非特异性。2AM无多态性。同一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不同的AM。同一AM在不同细胞表面可能发挥不同作用,同一生物学作用可由不同AM所介导。5AM在介导粘附作用的同时往往启动信号传递。

5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AM)粘附分子的种类(一)整合素家族(二)选择素家族(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四)粘蛋白样家族(五)钙黏着素(六)其他一些分子

6整合素家族(integrin)基本结构:由αβ两个亚单位组成。家族成员:以β链分为β1-β8共8个组,其中β1(VLA-4)β2(LFA-1)β3最重要。分布:广泛。有些有显著的cell类型特异性,如β3分布于巨核cell、血小板。β2分布于白细胞。配体: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纤维蛋白原、玻连蛋白、胶原蛋白、层粘蛋白等)。

7整合素家族(integrin)

8选择素家族(selectin)基本结构:胞外区均由CL结构域、EGF结构域和CCP结构域组成。其CL结构域是其配体结合部位。家族成员: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分布:主要表达于血cell、内皮cell、某些肿瘤细胞。配体:寡糖基团。意义:与配体结合参与炎症发生、淋巴细胞归槽、凝血及肿瘤转移。

9分布配体功能L白cell主要CD15s介导白cell移到炎症区、淋巴cell再循环与归巢。P活化血管内皮C同上介导白cell与内皮、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E活化VEC同上介导白cell移到炎症区选择素家族成员

10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P71概念:许多与Ig结构相似,遗传基因有同源性的蛋白质。主要以膜蛋白形式存在于细胞表面,有识别和传递信号作用的分子。家族成员:(1)Ig(2)TCR和BCR(3)MHC分子(I、II类)(4)IgFcR(5)属于IgSF的CK-R(6)属于IgSF的AM(7)其他(血型分子、virus-R)配体及作用:配体为整合素或其他IgSF。相互主要介导T细胞-APC/靶细胞、T细胞-B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作用。

11IgSF中的AMCD4—MHC-Ⅱ类分子CD8—MHC-I类分子CD2—CD58CD58—CD2CD28—CD80/86C80/86—CD28MHC-II类分子-CD4MHC-I类分子-CD8ICAM1—LFAICAM2—LFAICAM3—LFAVCAM—VLA4

12粘蛋白样家族可为选择素的配体。家族成员CD34:L选择素配体。分布于HSC、骨髓基质细胞、某些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调控造血、淋巴细胞归槽。糖酰化依赖的细胞粘附分子1(GlyCAM-1):L选择素配体。分布于淋巴结内皮细胞表面。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PSGL):E选择素和P选择素配体,分布于中性粒细胞表面,介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13钙粘素家族(cadherin)结构:胞外区有5个重复结构域,其中1-3有Ca2+结合位点,N端区域是配体结合部位。作用;介导同型cell间黏附,称同型黏附作用。家族成员:有10多种,与免疫有关的有:E、N、P等钙粘素。分别表达于成人上皮cell、成人神经肌肉组织、胎盘和上皮cell。分布倾向于cell与cell接触处。肿瘤细胞钙粘素改变与其浸润和转移有关。

14其他未归类分子CD36、CD44、外周淋巴结地址素、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等。具有介导炎症和淋巴细胞归槽等功能。CD36:(血小板糖prⅣ):表达于platelet、Mo、红系前体、EC、某些肿瘤cell与内皮cell结合的靶结构。CD44:分布广泛,配体为透明质酸、纤连pr、胶原等,为LYC归巢受体。功能:参与炎症反应、LYC归巢、T、B分化、T活化、肿瘤的发展与转移。CD45:配体为CD22。CD45/CD22对在T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15粘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一参与炎症反应二参与免疫细胞活化与效应(辅助受体和协同刺激分子)三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四其他作用1与生殖和胚胎发育2参与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3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凋亡4参与免疫细胞发育分化

16

17CD和AM及其单抗的临床应用一CD与粘附分子及其单抗与免疫缺陷病二CD与粘附分子及其单抗与自身免疫病三CD与粘附分子及其单抗与移植排斥四CD与粘附分子及其单抗与肿瘤1肿瘤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异常2肿瘤细胞内粘附分子定位异常3肿瘤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种类异常4粘附分子表达的动态改变与肿瘤转移5粘附分子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6CD44与肿瘤

18谢谢

19参与免疫细胞活化与效应辅助受体:CD4、CD8辅助T细胞。CD19/CD21/CD81复合物辅助B细胞。协同刺激分子:T:CD28/B7、CD2/CD58、LFA-1/ICAM、CD8/MHC-I、CD4/MHC-II。B:CD40/CD40L。CTL的细胞免疫效应APC的抗原提呈

20

21

22参与炎症反应炎症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为:白cell黏附,穿越VEC向炎症部位移行。细菌LPS及MΦ↓释放促炎因子IL8、PAF等因子↓↓选择素→白细胞滚动→白细胞活化→LFA↑、整合素构型变化→稳定黏附(参与者:LFA-ICAM、VLA-VCAM-1、Mac1-ICAM-1等)→白cell穿越内皮cell向炎症部位移行。

23LYC归巢(lymphocytehoming)指LYC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LYC向周围淋巴器官归巢;LYC再循环及LYC向炎症部位迁移。分子基础: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HR)属AM。L-选择素-PNAd(外周LYC地址素)CD44-MAd→黏膜LFA-1-ICAM-2(VEC)VLA-4等

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