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

ID:8202378

大小:717.76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3-10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_第1页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_第2页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_第3页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_第4页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廣告學研究‧第二十九集民97年1月頁81-118公共關係溝通策略研究:以「無名小站」個案為例******吳雅樂、陳慧汶、呂妮霖《摘要》本研究以無名小站的發展歷程為例,探討網站經營者的公共關係策略。本文從公共關係中的溝通策略出發,進行個案研討與分析。透過網站、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與網站經營者的深度訪談,分析「無名小站」的公共關係運作模式及其效應。研究結果顯示,「無名小站」尚未完全體現網路的雙向溝通效能,網路經營者在對話空間裡仍屬於權力位階較高者,在對話迴路的完善度方面仍有改善空間。此外,「無名小站」尚

2、未充分發展出完整的公關策略,屬於被動回應導向的溝通模式。這顯示了科技業與公關業仍存在很大的認知分歧,未來應設置公關專責人員,以提升該企業與利益關係人之溝通品質。關鍵詞:無名小站、溝通策略、對話迴路、公共關係四模式、網路公關收到日期:96年11月13日;接受日期:97年1月13日。*吳雅樂為政治大廣播電視研究所研究生,e-mail:a_newtry@yahoo.com.tw。**陳慧汶為政治大廣播電視研究所研究生,e-mail:acaegirl@hotmail.com。***呂妮霖為政治大廣播電視研究

3、所研究生,e-mail:super-nilin@yahoo.com.tw。‧81‧‧廣告學研究‧第二十九集民97年1月壹、前言近十餘年來,網際網路的普及對閱聽人與企業的傳播型態改變甚鉅,公共關係業者也面臨了策略轉型的挑戰。新興的網路媒體帶來了新型態的傳播模式,而網路的特質提供了較低門檻的言論發表空間,大眾媒體不再壟斷言論管道,公關人員面臨更形複雜的多元發聲管道。然而,如何在虛擬實境中掌握複雜的溝通生態,處理棘手的網路謠言,設計合宜的傳播策略,實為公關業一大挑戰。再者,網路傳播型態的十分多元,它強調對

4、話與資訊生產的去中心化,在虛擬空間中,權力關係在此呈現了反轉,傳統被認為有權力,握有資源者,在網路上未必能受到網路使用者的支持,企業必須重新調整其公共關係溝通策略(Coombs,1998;孫秀蕙,1998&2000)。與其他產業相比較,資訊或科技類的產業更重視網路公共關係,也更具體地表現在其溝通策略上(Sun,Lau&Kuo,2002;孫秀蕙,2003)。據此,如何結合網路特質進行有效的溝通,設計有效的說服訊息,甚至進行雙向溝通,可說是目前最重要的公關研究主題之一。本研究以「無名小站」為個案,探討網

5、站經營者的溝通策略。本研究以網站、新聞內容分析和管理者的深度訪談為主,從個案研究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在「無名小站」從創站至今,面臨新聞話題與突發事件時,如何進行公關溝通策略。研究也擬以「無名小站」之會員溝通機制為研究對象,探討網站經營者與使用者的溝通模式。貳、文獻研究一、網路公共關係管理與溝通策略相關文獻鄭阿雪(2002)指出網路公共關係乃指運用網路資訊科技於公共關係運作。對許多企業主而言,網路公關的主要目的是宣揚公司形象。Kowalski(1996)指出,科技的發展不但改變了訊息的內容和形式,也使

6、得策略的形成與執行更為有效。羅珮玟(2000)指出,對管理者而言,公共關係與新科技的相互輔成,將成一個絕佳的策略性工具。公共關係是由溝通、管理、社會責任、善意關係等四個基本概念所組成。公共‧82‧公共關係溝通策略研究:以「無名小站」個案為例關係人員所扮演的角色,是「協助個人或組織,透過多樣且公開的溝通管道與溝通策略,與不同的公眾建立良好的關係。」(孫秀蕙,1997:4)在危機發生時,公共關係人員蒐集資訊,提供決策者做出回應方式的決策;另一方面則利用各種溝通管道,對目標公眾公開說明,以顯示組織對於該問

7、題或事件的重視,並表明負責的決心,藉以挽回組織聲譽並恢復正常運作,也因此如何回應外部的批評,針對問題做出最適切回應,為此一階段公共關係人員的溝通重點(孫秀蕙,1997)。(一)公共關係溝通模式Grunig和Hunt在1984年提出公共關係溝通的四模式,應可視為公共關係溝通策略最有系統的理論性論述。其以傳播是否雙向和溝通目的為兩大面向,提出了「新聞代理」(pressagency∕publicity)、「公共資訊」(publicinformation)、「雙向不對等」(twowayasymmetric)

8、、「雙向對等」(twowaysymmetric)四種溝通模式。其中的雙向對等溝通模式,為Grunig和Hunt視為組織與利益關係人進行溝通時,最優越、理想的模式(郭書祺2000;王怡雯,2006;Grunig&Hunt,1984)。然而,孫秀蕙(1995)認為,雙向對等溝通模式不管在概念發想或理論適用性上都有些問題,並提出了幾項質疑。針對理論本身,Grunig列舉的研究1.都是以反證的方式呈現「雙向對等溝通模式」優於其它模式,卻沒有直接的正面支撐論據;2.Gruni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