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1章-劳动力需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主编:杨河清
1学科构成劳动经济劳动经济劳动管理人事管理全面劳动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商管理社会工作社会学社会保障人口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劳动关系
2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3目录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分类、假设、需求表、需求曲线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利润最大化原理、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收入与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成本等第三节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资本与总成本的变化、成本最小化与劳动力需求、工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第四节劳动力需求弹性
4概况及类型、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及决定要素、交叉工资弹性第五节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希克斯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第六节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七节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就业促进政策的经济效果、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
5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的含义(一)劳动力的概念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生产使用价值的活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6(二)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劳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
7二、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8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性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愿意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不等同劳动力需要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
9三、劳动力需求的分类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劳动力需求的主体是企业行业劳动力需求是本行业企业劳动力需求之和市场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10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所谓短期,是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长期则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11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技术条件可变组织目标的假设生产性组织目标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总产量最大化非生产性组织目标服务最大化、财政最大化
12市场环境的假设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市场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为了便于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分析,经济学家假定劳动力是同质的
13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工资率w(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D(人)组合2.02400a2.51850b3.01450c3.51150d4.0900e4.5700f5.0550g劳动力需求表
14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DLw
15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资本固定条件下的短期需求)一、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公式:π=R-C=QP-(Lw+Kr)二、生产函数数学表达式:X=f(L,K)
16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7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OabMP劳动投入量LTPAP总产量Q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AP=Q/LMP=∆Q/∆L
18横轴为劳动投入量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线为TP,AP和MP。从图中可看到如下特点:(1)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2)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3)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
19四、收入与成本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总收入R总收入R产量X固定成本C总成本C利润XO总成本C
20假定企业的产量X增加,产品的价格P不变,这样,总收入R应该随X的增加成比例地增加(这意味着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在图中,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伴随X每单位的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部分(ΔR/ΔX)称为边际收入,由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表示。当产品价格P一定时,边际收入就是P。另一方面,总成本C随着X的增加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因为总成本由资本成本(Kr)与人工成本(Lw)构成,在假定企业生产是短期的情况下,资本成本是固定成本,不发生变化,只有人工成本随着生产的变化而变化,是可变成本。
21由于固定成本在产量X即使为零时也不能调整,所以即使一个工人也不雇用,总成本的最低限也不会低于固定成本。因此,总成本曲线的最下端,不能起自坐标系的原点,而应起自代表固定成本部分的截距的最上端。企业在增加产量时,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即需要增加可变成本。如果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发生,就意味着随着产量的增加,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会超过产量的增加。因此,即使工资率固定不变,人工成本也要超过产量X的增加部分而增大。总成本将如上图表明的那样向右下方凸出。
22平均成本C/X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总成本C产量XDEBAO(a)产量X边际成本∆C/∆XB(b)O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
23如果只作总成本曲线,那么如图(a)所示。在此图中,用总成本除以产量可以得到平均成本(C/X),如果令点A代表总成本曲线上的一点,由于平均成本是C/X,连接原点O与点A的直线的斜率表示此点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在到达B点前这个斜率趋小,超越B点之后趋大。图(b)显示了包含边际成本变化趋势在内的平均成本曲线。
24那么,边际成本如何表示呢?因为边际成本是每单位产量增加时的总成本的增加部分,所以用总成本曲线上每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在收益递减规律下,边际成本在产量增加的带动下逐渐增大。图(b)的边际成本曲线显示了这个现象。因为总成本曲线的切线通过原点O,所以在平均成本最小的B点,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一致,两曲线相交。
25五、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由于企业的利润如公式为π=R-C,所以其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即达到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X*,便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26六、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总成本C总收入ROL*劳动量L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利润AB总收入R总成本C固定成本
27与点L*处于同一垂线上的总收入曲线上的点A、总成本曲线上的点B的各自的切线的斜率相等。总收入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数量,产量相应增加,并且收入随之增加。劳动的边际收入用MR代表。总成本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劳动力所增加的成本,劳动的边际成本用MC代表。在此,伴随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边际收入下降。相反,如图所示,总成本曲线下凸,边际成本上升。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时的劳动需求量L*,与产品的价格和工资的变化无关,一般是由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交点决定的。
28七、边际收入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X产品价格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X产品的原价格-供给量X价格降低的部分
29八、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劳动者数量X工资上升部分
30九、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总成本曲线总收入曲线劳动投入量L总收入R总成本C10O(a)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
31(b)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边际收入曲线边际成本曲线L边际收入边际成本AcO
32劳动力需求量L产品价格为100元时的边际收入曲线产品价格为120元时的边际收入曲线O名义工资w产品价格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曲线
33十、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AB劳动力需求量LWL1L2L*工资率W0W1市场整体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二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一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个别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市场整体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34第三节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化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产量决定后,节约资本、多雇用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者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
35一、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动K=3K=2K=1产量XCABE总成本GDCFHX1O
36K劳动LQ2Q1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ab资本KaKbLaLbO
37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用MRTS(marginratetechnologysubstitution)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时,减少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之比。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它是一个负值,但为了分析方便,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
38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品有密切联系,所以,它可以用两个可变投入要素各自变动所引起的边际产品之间的比例来表示。设MPL为劳动的边际产品,MPK为资本的边际产品,dL和dK分别表示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微量变动,那么,在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投入增量与其所引起的产出增量MPL的乘积,必然与资本投入负增量与其所引起的产出负增量MPK的乘积相等,即MPL•dL=|-MPK•dK|
39整理得即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也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40二、成本最小化与劳动力需求总成本:C=Lw+KrK=C/r+w/rxLL=C/w+r/wxK
41等成本线: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表明用一定的货币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等成本曲线C0/ww/r资本量K劳动量LC0/rADOEB
42不同的等产量曲线IIFGFGFHGFG(a)K*L*(b)(c)(d)w/r劳动量L劳动量L劳动量L劳动量L资本量K资本量K资本量K资本量KOOOOK*L*
43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的等产量曲线Q3Q2Q1劳动量L资本KKcKbKaLaLbLcabcO
44技术系数可变型的生产企业进行一定量某种产品的生产,从市场众多的企业、产业的环境背景中,只有一种生产方法,不存在要素替代的可能性属于一种特殊的情况。通常的情况是技术系数可变型的生产。图不同的等产量曲线(d)的曲线表示技术系数可变型生产。在图(d)所示的情况下,等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劳动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时,为保持一定的产量所必须增减的资本量。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边际技术替代率即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dK/dL)递减。
45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可用下式表达: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MPL/MPK=dK/dL图(d)中的成本最小化在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点I处达成。在这个点上,等产量曲线切线的斜率与w/r相等,即在成本最小化的点上,有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资本价格/工资=r/w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资本价格=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工资=MPK/r=MPL/w
46上式意味着支付等量成本得到的劳动量和资本量各自创造的产量的增量逐渐达到相同的水平的劳动和资本投入,与成本的最小化密切相关。其结果,如图(d)所示,成本能够达到最小化点I时的劳动量为L*,资本量为K*。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所对应的资本量(K/L)被称为资本装备率(或称为技术装备率),点I的技术装备率由点I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47最佳生产方法(a)Q1ebLeLb劳动量LKeKbC3C2C1资本量Kao
48最佳生产方法(b)资本量KoQ3Q2Q1eb●●aLeLb劳动量LC1KbKe
49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公式:MPL/w=MPK/r
50三、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51工资的上升与替代效应C劳动量LX0ABL1L2K1K2●●ef资本量KOD
52工资的上升与产量的减少价格P产量XX1X0O需求曲线供给曲线
53工资的上升与规模效应资本量KX=X0X=X1劳动量LCHFL3L2K2K3GEABDO
54第四节劳动力需求弹性一、概念与类型在经济学中,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还可以分为需求点弹性、需求弧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55工资率变化造成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劳动力需求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对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绝对数的角度,即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劳动力需求量会有多大变化,这个关系由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另一个是从相对数的角度把握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函数关系的敏感度。作为衡量这种函数关系程度的尺度,人们经常使用的是劳动力需求弹性这一概念,即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56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工资wE=0E=∞E=1E<1E>1劳动力L劳动力LOO(a)(b)
57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呈显为: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58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相对变化有弹性工资w劳动力L无弹性单位弹性
59二、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当工资变化1%时,劳动力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的衡量工具被称为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数学表达式:E=∆L%/∆W%
60三、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决定要素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派生需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早由马歇尔创立,1934年希克斯对此又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人们又将其称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61这些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62四、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为两类工人: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63设EA,B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ΔDA/DA表示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ΔWB/WB表示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从而有同理,亦有
64第五节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在长期定义中,除了各要素的相对价格及相互间的可替代程度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劳动力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可以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提供一个基本分析框架。技术进步可以使生产同量同质的产品时,比以前投入较少的生产要素。如果用等产量曲线组进行描述,技术进步的结果可以使等产量曲线向原点靠近。
65技术进步的三个类型:希克斯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66劳动AO资本希克斯技术进步和等产量曲线的移动
67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等程度的节约;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也就是说,即使技术进步了,劳动的节约成为可能,但是由于收入的增加,造成产品需求的扩大,对劳动的需求并不会缩小。
68第六节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从中可以发现,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比较平缓。
69资本量KKe2Ke1OLe2LbLe1Q1Q0劳动量Le1be2(a)e1e2bDVMP劳动量L工资量ww1w0OLe2LbLe1(b)替代效应规模效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70W3W2W1OL2LbL1劳动量LDLDS2DS1bace工资量wDS3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71第七节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一、对社会特殊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策的经济效果二、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
72X=X0X=X1FBILmjLmiLmhLwiLwhLwbECHA女性劳动者数量Lw男性劳动者数量LmDOGhij男女劳动者比率的指定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73Lb享受工资补贴的劳动者数量La(X=X0)AELajLahLbhLbi●●iF●其他劳动者数量CLbjLaiDGHBhjO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74本章小结本章在抽象掉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差别的前提下,考察了劳动力需求的各方面问题。首先以利润最大化原理作为分析视角探讨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是否可变为依据,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可以分为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在短期劳动力需求分析中,考察了单个企业产量、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原理,不同市场形态下企业的边际收入,以及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并从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推导出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75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化的生产要素,企业有两种模式来选择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产量确定后的成本最小化模式和成本确定后的产出最大化模式。工资、资本价格的变动和成本的相对水平会对这两种模式产生影响。本章还讨论了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可以看到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本章最后讨论了政府的特殊政策对劳动力的总需求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产生的影响,并在附录中考察了非利润最大化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76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5.试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7.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具有哪些特点?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9.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