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

ID:82009351

大小:219.4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11-21

上传者:老李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统治者举行的“籍田礼”是西周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周天子以亲耕为表率,宣扬“民之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籍田礼”A.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B.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C.是统治集团重农意识的政治实践D.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对各诸侯国的重视2.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时期流出地区流入(亿两)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欧洲、日本、菲律宾3.7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欧洲、日本、菲律宾12.3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英国0.09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C.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D.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3.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4.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下表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是:

1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5.在1875~1894年间的全部33家中国近代采矿业中,纯商办的只有1家,纯官办的9家,其余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或多或少地同官府保持着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A.民族资本在政府支持下获得初步发展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工业的发展C.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封建势力严重束缚D.外国资本阻碍民族工业的进步6.从1912年至1921年,张謇以纺织业为中心相应地扩充了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许多服务性的企业,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又努力兴办新式学堂。正是“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理念,使张謇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企业家的转换。这说明A.传统家国观念的崩溃B.张謇摆脱了传统的影响C.张謇具有社会责任感D.“实业救国”获得了成功7.中共八大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就是A.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D.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矛盾8.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9.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

2(注:实线为城市居民收入;虚线为农村居民收入。)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10.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B.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11.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A.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B.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C.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D.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12.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美国烟酒”。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3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3.《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受工业革命影响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4.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都变成了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这表明A.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的发明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5.马克思在1850年指出,英国的入侵将中国“带到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当我们的欧洲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在亚洲逃难,最后到达万里长城……他们说不定会看见上面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由此可知A.马克思准确预见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马克思认为中国的工业革命不可避免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必然性D.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16.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417.《管子·乘马数》中,管子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年岁凶歉的时候,人们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罗斯福新政中也有类似措施,该措施是指:A.削减农业产量B.改革银行体系C.健全社会保障D.推行“以工代赈”18.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B.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C.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法西斯政治危险19.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2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模式的僵化B.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的经济封锁21.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B.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

522.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23.2008年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呼吁:“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呼吁的“纪律回归”是指()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规范世界金融秩序C.加强区域经济合作D.遵守世贸组织协定24.如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强调A.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B.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C.全球化影响下全球经济具有危险性D.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自1840年中国步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也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6——清朝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材料二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为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什么条件?(2)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中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材料三中“蛀虫”代表什么势力?“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5)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并指出其根源。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后增设了“计划部”,列为各处室之首,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二

7胡佛水坝在1931年3月动工,1935年水坝提早两年完工。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人工湖米德湖,它不仅景色优美,成为美国人游艇、滑水、钓鱼、露营度假圣地,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胡佛水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及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统治者举行的“籍田礼”是西周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周天子以亲耕为表率,宣扬“民之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籍田礼”A.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B.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C.是统治集团重农意识的政治实践D.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对各诸侯国的重视【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天子亲耕为表率,“王室唯农是务”,说明统治集团对于农业的重视,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故A项错误;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的是井田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对农业重视,不是诸侯国重视,故D项错误。2.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时期流出地区流入(亿两)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欧洲、日本、菲律宾3.7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欧洲、日本、菲律宾12.3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英国0.09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8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C.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D.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答案】C【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严格限制中国对外贸易,而对外国商人的限制比较少,这说明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故C项正确;到18世纪末期,由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中国经济落后于英国了,排除A;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由材料中“日本”“菲律宾”来看,无法体现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3.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利玛窦是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的情形,不是在岭南地区的情形,故A、D两项无法看出,错误;材料中只能看出这一路商品贩运不计其数,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也看不出政府倚重商业税款的结论,故B项错误。4.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下表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49-1911年,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BD项包含在A项之中;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而不是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5.在1875~1894年间的全部33家中国近代采矿业中,纯商办的只有1家,纯官办的9家,其余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或多或少地同官府保持着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

9A.民族资本在政府支持下获得初步发展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工业的发展C.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封建势力严重束缚D.外国资本阻碍民族工业的进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官僚资本的正式形成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B项错误;根据材料“全部33家中国近代采矿业中,纯商办的只有1家,纯官办的9家,其余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或多或少地同官府保持着联系”,这表明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于自身力量弱小,同封建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受到了封建势力严重束缚,C项正确;材料没有外国资本阻碍民族工业的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故选C。6.从1912年至1921年,张謇以纺织业为中心相应地扩充了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许多服务性的企业,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又努力兴办新式学堂。正是“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理念,使张謇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企业家的转换。这说明A.传统家国观念的崩溃B.张謇摆脱了传统的影响C.张謇具有社会责任感D.“实业救国”获得了成功【答案】C【解析】根据“‘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理念,使张謇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企业家的转换”,说明张謇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故C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张謇的“实业救国”没有成功达到救国目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理念,使张謇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企业家的转换”,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7.中共八大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就是A.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10D.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CD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阶级矛盾已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B项错误。8.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的是1982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显著,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而且主要是农村的改革成效显著,而城市的改革还没有全面展开,所以经济比重的失调状况有所改变,故选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1992年之后,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A;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与上述结果关系不大,不可以作为主要因素考虑,故排除C;题干说到的是国内经济建设的成就,故D不是主要因素,而且当时对外开放处于初期,“新阶段”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9.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注:实线为城市居民收入;虚线为农村居民收入。)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答案】D【解析】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时间错误,排除A;沿海开放与材料中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没有联系,故B错误;材料中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收入提升,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刚刚开始,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小的差距,故D正确;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点无关,故C错误。10.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B.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轮船、铁路、公路等晚清中国交通不是独立自主发展的,即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强调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而非西方控制中国近代运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文通发展而非阻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轮船、铁路、公路等的出现说明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并非缓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材料“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是解题的关键。11.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A.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B.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C.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D.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答案】C【解析】

12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西方的文化也不断渗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随之也发生不少变化。社会上衣食住行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崇洋风气渐盛。故C正确;但是该时期“洋”族词的增多是社会发展、中外交流的产物,政府并未倡导,排除BD;A原因不全面,排除。12.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美国烟酒”。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926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北洋政府压榨人民,普通民众生活普遍困苦,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由材料中“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等关键词可知,此漫画是对当时崇洋媚外的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判,B项正确。中国并不是当时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排除C。西化只是当时一股潮流,并不是社会发展方向,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等,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从“漫画具有讽刺作用”的角度分析,即可得出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3.《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受工业革命影响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答案】C【解析】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荷兰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原因是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正确。世界金融中心最终从欧洲转移到美洲,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故选D。14.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都变成了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这表明A.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的发明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蒸汽机”可以知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根据题干“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可以知道,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故C项正确。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的消极影响,BD两项是积极影响,排除。15.马克思在1850年指出,英国的入侵将中国“带到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当我们的欧洲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在亚洲逃难,最后到达万里长城……他们说不定会看见上面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由此可知A.马克思准确预见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马克思认为中国的工业革命不可避免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必然性D.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马克思指出英国的入侵把中国带到“社会变革的前夕”,预言将来中国会与1850年的状况不同,是“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的前途,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太平天国”的革命目标并非“共和国”A项错误;工业革命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和“共和国”政体角度不同B项错误;当时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项错误。【点睛】

14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西方殖民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性影响,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科学方法,高瞻远瞩地指出了在世界近代舞台上,中国被动地朝着历史方向发展,正在走向近代化的不断深化进程。16.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作者并不认为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所以A不符合,排除。材料也没讲到政府支持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和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所以B和D排除。二战使美国真正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困境,所以答案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评价罗斯福新政17.《管子·乘马数》中,管子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年岁凶歉的时候,人们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罗斯福新政中也有类似措施,该措施是指:A.削减农业产量B.改革银行体系C.健全社会保障D.推行“以工代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可知,该措施属于社会保障措施,与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相似,故选D;A属于农业,B是金融,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太笼统,无法体现“促进就业”,排除。18.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B.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C.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法西斯政治危险

1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尽量保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罗斯福新政……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说明了罗斯福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故D项错误。19.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可知,苏联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A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德国侵略,排除B;材料信息与轻工业发展无关,排除C。2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模式的僵化B.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戈尔巴乔夫辞职演讲中所说的,苏联拥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却在1990年代民生艰苦、经济落后,这主要是因为其经济模式的僵化导致的,A项正确;军备竞赛的拖累、东欧剧变的影响和西方的经济封锁,都只是导致苏联经济困难的客观因素,不是其最主要的原因,BCD三项错误。21.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16B.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答案】C【解析】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道路模式,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希望学习新的经验,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22.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性组织,不仅仅代表西方,与材料主要强调对西方修补的表述不符,故AB均错误。分析题干“修补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与经济大危机前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同,正是体现了“修补资本主义”。分析题干“修正民族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和解,并促进欧洲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民族国家的联合,故C项正确。世界银行不是针对修正民族国家的,而只是一个从事全球性的发展援助的国际组织,故D项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23.2008年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呼吁:“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呼吁的“纪律回归”是指()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规范世界金融秩序C.加强区域经济合作D.遵守世贸组织协定

17【答案】B【解析】2008年经济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经济危机,为此提出“纪律回归”主要是规范世界金融秩序,B正确;A不符合题意;C属于区域经济;D属于贸易秩序。24.如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强调A.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B.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C.全球化影响下全球经济具有危险性D.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答案】C【解析】以《平衡的世界经济?》为名的漫画中,用三棱锥、滚动的球体和一角向下的六面体建立起的高难度平衡来形容经济的全球化,寓意全球化中力量平衡的艰难和全球经济因此产生的危险,C项正确;漫画定格在平衡状态下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不符,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严重,B项错误;材料质疑的是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肯定其促进各国经济联系的作用,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自1840年中国步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也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清朝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材料二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18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为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什么条件?(2)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中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材料三中“蛀虫”代表什么势力?“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5)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并指出其根源。【答案】(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民国政府发展实业;“二十一条”引发国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短暂发展;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4)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遭到巨大打击(或陷入困境)。(5)在夹逢中生存;根源: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由材料“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体现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它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根据材料一地图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沿海,以轻工业为主。第二小问,

19主要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回答.(3)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其主要原因是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4)画面中“蛀虫”代表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侵害;“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已陷入困境。(5)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其在在夹逢中生存;其之所以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属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后增设了“计划部”,列为各处室之首,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二胡佛水坝在1931年3月动工,1935年水坝提早两年完工。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人工湖米德湖,它不仅景色优美,成为美国人游艇、滑水、钓鱼、露营度假圣地,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胡佛水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及影响。【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全面规划;发展经济与备战结合;以重工业为基础,多种经济行业共同发展;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作用明显。(答出三点即可)(2)背景: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在形式上完成国家的统一;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侵中国东北。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工人失业现象严重;罗斯福推出新政。影响:中国:中国近代工业进一步发展;某种程度上改变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美国:这种以工代赈的政策后来被罗斯福继承和发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率上升局面;为后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概括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和材料二“它不仅景色优美,成为美国人游艇、滑水、钓鱼、露营度假圣地,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得出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影响。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的经济·抗战前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在考查新史学范式时大多突出把几种史学范式结合、比较进行考查,突出历史研究的视角和历史研究方法。示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从传统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从现代化范式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文明史范式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地方;从社会史范式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论点:20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衰落及美国的崛起是两国发展状况的结果。论证:政治上,美国迅速崛起,取代英国的霸土地位,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霸主,西欧各国受二战影响整体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英国也只能依附于美国。

21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国推行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而英国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科技上,战后美国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上的优势进一步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军事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结论: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针对本题可以以往英国和美国为例,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英美发展状况•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