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辑与配音教学教程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九章编辑与配音编辑与配音都是电视教材制作的后期工作,是将前期不同场合录制的图像与声音素材,按分镜头稿本要求进行再创作,编辑成完整的电视教材,并从而提高电视教材的视觉艺术效果。
1第一节编辑系统一、线性编辑系统(一)编辑要求编辑包括图像编辑和声音编辑;图像编辑要求视频全信号峰值为1伏,不允许超过1.1伏,图像、同步比为7︰3;声音信号包括解说、效果声、音乐,应全部记录在电视教材的2声轨上,便于节目复制以及和广播节目交换。音频信号平均值不应超过0VU电平
2(二)、编辑方式编辑方式按磁带编录方式可分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按编辑控制方式可分为手动编辑、半自动编辑和全自动编辑;按图像摄编顺序可分为现场编辑和后期编辑;按图声编辑先后可分为先声后图、声画同步、先画后声编辑,电视教材制作通常是多种编辑方式的交错综合运用。
31.组合与插入编辑(1).组合编辑组合编辑(ASSEMBLE)是将不同场景分段录制在素材带上的图像、声音、控制信号,按分镜头顺序同时记录在编辑带上,磁带编辑第一个镜头时,必须选用组合编辑。
4(2).插入编辑插入编辑(INSERT)是在组合编辑基础上进行灵活多变的编辑,图像信号与1、2声轨上的声音信号可以单独或同时记录在编辑带上。然而,控制信号不会被抹去,仍旧保留不变,每个镜头都有连续的编辑入点和出点,所以插入编辑可以用来修改已编好的电视教材部分图像或声音;进行“先画后声”的配音与“先声后画”的配画。编辑带首先要用组合编辑录有连续的控制信号,才能进行插入编辑,以保证编辑点的稳定。
52.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编辑(1).手动编辑手动编辑是不用编辑控制器,只用两台录像机直接进行编辑。其中,用来录像的录像机要有编辑功能。这种方法是由编辑者记忆编辑入点与出点,适时操作镜头切入与切出。
6(2).半自动编辑半自动编辑是利用编辑控制器对放像机和录像机磁带上的控制磁迹进行相对计数,并以帧为单位。用相对于编辑控制器计数零位的“时、分、秒、帧”读数,标志图像磁迹位置,即磁带的相对长度;编辑控制器的旋转搜索圆盘能快放、慢放、正放、倒放搜索画面,通过监示器选择最佳画面的编辑入点、出点便暂停(PAUSE),然后同时按记忆键(ENTRY)、入点键(IN)或出点键(OUT),就记忆了编辑入点或出点。最后才按自动编辑键(AUTOEDIT)。
7(3).全自动编辑全自动编辑又叫时间码编辑(TIMECODEEDITING)、间接编辑、脱机编辑。这种方法适用高档(BVU)编辑系统制作高质量的电视教材。利用时间码发生器产生表示绝对计数的数字脉冲时间码,它与图像信号同步记录在磁带上。将录有时间码的原版素材复制出来,作为间接编辑的低挡(Vo)编辑系统的工作素材带,同时还录有时间码磁迹。编导将复制的工作素材带编辑成工作样带。
8将工作样带重放,从屏幕上或时码计数器上整理出工作样带中所有镜头的编辑入点与出点的时间码和编辑镜号的编辑数据。将工作样带的编辑数据用高挡(BVU)编辑控制器的数字键盘打入,存到存贮器中。全自动编辑时按编辑镜号自动寻找编辑点,当素材带上重放的时间码与存储器上存入的编辑时间码一致时,编辑控制器就发出编辑指令,自动控制编辑放像机与录像机的编辑过程。
9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由于硬盘、磁光盘等存储媒体用于视频、音频存取的成功,而出现了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方式。它的出现是对传统磁带线性编辑方式的一次否定。非线性编辑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对原素材的任意随机存取、处理和修改。
10所谓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指能完成视音频素材的非线性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同时完成A/B卷或多通道特技、图文字幕叠加、配音配乐的电视制作设备。有别于传统编辑设备的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基于计算机平台,软硬兼施,配以专有的图像卡、视频图像压缩解压卡、声卡以及一些辅助卡和高速硬盘,由相应软件控制来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111、软件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是真正的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它将非常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以大容量磁盘作为存储媒体;对数字化的视、音频数据快速进行存储和读取;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硬件功能,使人机对话方便灵活,使非线性编辑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数字化技术、压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存储技术发展的结果,随着它们的发展,必将使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功能更强大、更完善、应用更广。
12①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字化②压缩技术数字化的视频数据流,其数据率相当高(例如CCR6014:2:2标准,其视频数据率达270Mb秒),要想实时传输和存储这些数据,需要计算机总线的传输率很高,需要的存储空间惊人。目前应用于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压缩技术主要是M-JPEG,因为它比较成熟,又比较适合编辑的要求。既要有较大的压缩化,又要尽量保持图像的高质量,这仍然是压缩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
13③计算机技术数字非线性编辑是在计算机技术比较成熟,并且世界上出现计算机热的情况下出现的,而计算机的语句处理功能、数据管理、随机存取功能、人机界面功能及网络功能等也正是非线性编辑所需要的,可以说,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尤其是PC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必将推动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朝着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
14④存储技术由于视频数字化后数据率很高,这就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因而也需要存储技术快速发展。作为数字非线性编辑存储媒体的磁盘,存储密度或者说存储容量有限,近几年磁盘存储技术发展很快,从1989年600MB以来,1991年突破1.5GB,1992年近3GB。目前160GB已广泛在PC机上采用。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的运用,标志着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磁盘阵列是利用若干个小型硬磁盘加上控制器,按一定的组合条件而组成的一个大容量、高速度、高可靠性的存储系统。它将对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52、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发展1992年ISO正式颁布了JPEG压缩标准,这时候,Windows和OS操作系统下的多媒体软件平台VFW和Quicktime也已推出,制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1993年美国ImMIX公司在NAB上首先推出了VideoCube非线性编辑,它采用的是小波转换。紧接着采用JPEG压缩标准的MediaComPoser1000、Studio2300、Media100等非线性编辑系统纷纷出台,标志着商品化的开始。1995年AVID推出了具有实时编辑功能的MC-1000,使用一台插有图像卡的计算机就能完成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替代众多的传统设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16DPS推出的带Y、U、V模拟分量接口和SCSI接口的非线性编辑板卡(单通道)PVR3500,集视频采集、压缩/解压缩、回放于一体,使用Adobe的Premiere编辑软件,安装在PC机上并配一音频卡和SCSI硬盘就可以进行非线性编辑。PVR3500开创了在单通道板卡中用低压缩比实时采集全屏图像,质量可以达到广播级的先河。其缺点是不能处理音频,需另外配置音频卡,从而存在音频与视频的不同步问题。
17采用二个视频压缩通道(双通道)的图像卡在97年推向市场,典型的代表产品为Matrox的Digisuite和TrueVision的Targa2000RT/SDX,后来又出现了Matrox的DigsuiteLE、DPS的PerceptionRT、Pinnacle的ReelTime等双通道板卡。1998年3月以来众多双通道板卡的出现,其多层画面一次生成和多声道处理及部分二维、三维数字特技实时的特点,标志着单通道图像卡逐渐让位于双通道板卡。
18非线性编辑的真正动力来自于视频码率压缩,由于码率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低码率下的图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推动了非线性编辑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之一:从高压缩比到低压缩比;发展趋势之二:向实时化方向发展;发展趋势之三:向专用非线性编辑的方向发展。
193、数字非线性编辑的优越性数字非线性编辑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简化了原来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加上一台录像机就可代替原来的多台录像机、编辑机、特技机、调音台、字幕机等设备。硬件结构的简化,实际上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20②编辑功能强大,方便宜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拥有强大的制作功能;方便宜用的场景编辑器和丰富的二、三维特技以及多样效果结合的编辑;完整的字幕制作系统,功能强大的绘图系统及高质量的动画制作;可灵活控制同期声音与背景声的切换与调音,可实现任一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对位的后配音功能。在一个环境中,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图像、图形、声音、特技、字幕、动画等工作,完成一般特技机无法完成的复杂特技功能并保证音视频准确同步。系统易于学习,无需掌握多种机器的使用技巧。
21③数字技术保证了高质量的图像。非线性编辑全部制作过程以数字化的算法完成,在处理过程中不易受干扰,不会增加噪声,存储的视音频信号能高质量地长期保存和多次重放,在多带复制性上效果更加明显。当然,制作节目的图像质量也不会因设备之新旧而有差别。
22④编辑时间缩短。修改随心所欲。制作节目方便快捷,将素材预先灌录到硬盘上后,编辑时就可以随时调用,不必再费力地在磁带上来回搜索,因此整个编辑过程灵活、方便,修改起来随心所欲。
23⑤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非线性编辑系统以硬盘作为记录载体自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它只需使用两次录像机:一次是向计算机输入素材;另一次是计算机输出而由录像机完成录制编辑完成的母带。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录像机磁头的磨损及编辑过程中反复搜索造成的素材磁带的磨损。
24⑥易于网络化形成,共享其它资源。由于采用了标准化的硬件接口与管理手段,所以一般系统都能使用多种编辑软件,大大增加了节目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数字技术,因而易于网络的形成,使每个用户都能方便地共享网络资源。
254.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结构(1)计算机平台(2)图像处理卡图像卡的功能主要是对视频信号的编、解码,A/D、D/A转换,压缩解压缩,实现硬件特技处理(如切换)以及对音频信号的处理等。由于视、音频信号主要通过图像卡进行处理,并通过它与计算机发生联系,因此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主要决定于图像卡,而不是计算机。
26(3)高速存储硬盘及接口a、SCSI接口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也称为SCSI-l,采用一种25线的接口。SCSI接口是视音频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素材硬盘与内部系统总线相连最常用的接口。SCSI接口得到广泛的接受在于它多方面的优越性:一是传输速度快(40MB/)S以上;一是该接口作为一种智能化的系统接口,具有独立于物理设备具体特性的高级命令结构,允许多个I/O(输入/输出)任务并行操作,具备独立的I/O处理能力。由于视音频素材在硬盘上存储量大,需要经常进行存取处理,因此利用SCSI接口无疑会大大提高系统效率。
27b、AV高速硬盘硬盘作为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最主要的存储设备,它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数字视频信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要实时地存储高速的视频数据,除了要求有高速的SCSI接口外,硬盘本身也应该是高速的。要保证视频信号的质量而采取低压缩比的情况下,一般计算机主板上所提供的IDE接口以及连接到该接口上的普通硬盘是难以胜任的。所以视音频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所使用的一般是SCSI接口的高速AV硬盘。就目前来看,单个AV硬盘的读写速度可达20MB/S。
28现在较好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系统都使用了RAID(RedundantArraysofIndePendentDisks—独立硬盘冗余阵列)技术。所谓独立硬盘冗余阵列技术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速AV硬盘并在一起使用,通过硬盘加速卡和软件控制,几个硬盘交互读写,奇偶场数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中,且对每一场的数据都用某种算法使其有一定的冗余度,这样在某一硬盘出了问题时,仍然可以从其它硬盘恢复出记录在该硬盘上的数据。
29三、编辑程序编辑程序包括编辑前的准备、编辑时的操作、编辑后的检查。(一)编辑准备不同的编辑方式,有不同的准备工作:现场编辑方式事先要认真核对分镜头顺序。尚若还要穿插现场以外的镜头与字幕,则要预先录制好;后期编辑方式事先要审看、整理全部素材,将分镜头稿本镜号与拍摄现场记录核对,重复拍摄的素材选用最好的镜头,无法编辑的素材要重拍,漏拍的镜头要补拍;插入编辑,要预录控制磁迹信号等。
30(二)编辑操作按磁带编录方式选择组合编辑或插入编辑;按分镜头稿本镜号选择、记忆或存储每个镜头的编辑入点与出点。放像机素材带的编辑入点,是录像机编辑带待编镜头的编辑入点,与前一个已编镜头的编辑出点衔接;启动编辑功能键,按实际的编辑控制方式开始编辑。(三)编辑检查编辑完毕后,通过重放已编辑好的图像,检查图像编辑点是否衔接准确、稳定、平滑、流畅、自然等。如有问题则要重新编辑,直至满意为止。
31第二节图像编辑点图像编辑不是简单的镜头组接,而是艺术上的再创作。录像素材带上的镜头仅是记录的镜头,有待编辑时进一步提炼,选择编辑入点与出点。由于教学与蒙太奇艺术的需要,可将一个记录镜头截取成几个编辑镜头,与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加快电材的节奏,增强电视教材的画面感染力。不完善的记录镜头经过创造性的编辑组接,可以弥补其不足,使电视教材获得较好的视觉艺术效果。
32一、选择图像编辑点两个相邻镜头的衔接点称为图像编辑点。图像编辑点是很微妙的,有时只差几帧画面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可能使画面组接流畅,也可能使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视觉跳动。艺术效果往往就在“稍微”之中,稍微多一点、少一点就能改变艺术的韵味。总之,选择图像编辑点,既要符合艺术与技术要求,也要符合运动与心理规律,又要防止图像跳动与视觉跳动。
33(一)主体动作编辑点主体动作编辑点是以形体活动为基础,选择主体外部动作发生显著变化后之处作为动作编辑点。1.相同主体动作编辑点(1)主体位置固定的画面,选择姿态刚发生明显变化后,作为动作编辑点。例如,坐着的人站起来,低头的人抬起头,若在这些姿态刚刚改变后,将镜头切换到下一个镜头,可使镜头组接顺畅。
34(2主体位置移动的画面,选择运动方向或速度刚发生变化后,作为动作编辑点。例如,汽车刚转弯后或舞蹈教师的脚步由慢突然变快后,就立即将镜头切换。(3)主体出入不同空间的画面,选择主体走出画面后或走入画面前,作为动作编辑点。主体可以出画入画,如教师从家里走出画面,切换到走入课室画面;主体也可以出而不入,如从办公室走出画面,切换到在街上行走;主体又可以入而不出,如从工厂宿舍区走入画面,切换到在学生家里家访。
35(4)主体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的画面,选择动作刚开始或停止后,作为动作编辑点。例如,司机发动马达使汽车刚起动的近景,切换到汽车开走的远景;又如,一个人在图书馆走到书架前刚站住的全景,切换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的近景。
362.不同主体动作编辑点不同主体的运动或同一主体的不同运动的画面,选择它们之间运动的内在联系因素:动势方向一致、连贯,动作形态相似、完整的瞬间,作为动作编辑点。
37(1)选择动势方向一致的地方作为动作编辑点。(2)选择形态相似的地方作为动作编辑点,如旋转的汽车轮切换到旋转的自行车轮。
38(二)镜头运动编辑点1.镜头运动之间的编辑点(1)镜头运动方向相同的编辑点采用动接动组接,从而产生一气呵成的效果。例如,几个连续右摇的风景镜头组接在一起,恰似长卷式的横画。(2)镜头运动方向相反的编辑点,采用静接静组接,镜头要有起幅、落幅才不会产生视觉跳动。例如,左摇镜头落幅后才切换到有起幅的右摇镜头。
392.镜头运动与固定镜头之间的编辑点镜头运动与固定镜头之间的编辑点要根据固定镜头的主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去选择编辑点:(1)镜头运动与静止的固定镜头之间的编辑点采用静接静组接,镜头运动要有起幅、落幅才不产生视觉跳动。如一个摇镜头落幅后,才能接静止的固定镜头。(2)镜头运动与运动的固定镜头之间的编辑点采用动接静组接,利用主体运动的动势将运动协调起来。例如,跟拍一辆行驶的汽车,切换到汽车驶向远处的固定画面。
40(三)人物情绪编辑点人物情绪编辑点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1.选择人物情绪的高潮处:喜、怒、哀、乐作为图像编辑点。此时,观众沉浸在激情的感染中。利用情绪的贯穿性切换镜头,可获得紧凑而不露痕迹,起承上启下、一气呵成的作用。
412.根据不同形式的表情因素与内心活动,结合镜头造型与节奏,创造人物情绪感染效果。例如,快节奏的短镜头可造成紧张情绪;慢节奏的长镜头可有一种舒缓、平稳效果;无人物的空镜头,如蓝天、红旗、大海、鲜花等,可补充人物的情绪外延。
42二、稳定图像编辑点从技术上防止编辑点图像跳动与闪色的措施:1.选用图像质量良好的素材带和编辑带。2.编辑带预录标准的控制磁迹信号,如黑场信号或彩条信号等,然后采用插入编辑方式进行图像编辑。3.编辑放像机的视频输出信号最好经过时基校正后才输入编辑录像机。4.编辑放像机重放每个镜头时,调整磁迹跟踪旋钮(TRACKING),使视频电平电表达到最大值,监示器的图像噪声最小;调整视频电平旋钮,使示波器的视频全信号最大值不超过1.1伏。
43(二)防止编辑点视觉跳动1.两个镜头组接时,景别变化不要太大,如一个远景镜头,不要接一个特写镜头。2.相同背景的主体,景别或拍摄方位要有所变化。3.停机再拍特技与动画的主体不能错位。4.主体的位置、方向或视线要相互匹配。5.主体运动或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要一致。6.动静变化不要太突然。7.色调明暗变化不要反差太大。8.色彩过渡变化要和谐自然。
44三、检查图像编辑电视教材编辑过程中,当一个镜头编完之后要立即检查编辑技术质量与艺术效果:编辑入点、出点是否精确,编辑点图像衔接是否稳定与平滑等。
45第三节录音技术一、拾音技术拾音技术是根据声源的强弱、位置、环境,选用合适的话筒与确定拾音位置等技巧。(一)话筒特性话筒是声电换能器,又是拾音的关键器件。根据录音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特性的话筒。
461.灵敏度话筒的灵敏度是指在声音转换过程中,将声压转换为电压的能力。灵敏度的选择因录制声源强弱与拾音距离而定。
472.输出阻抗话筒的输出阻抗有高、低阻之分,高阻抗话筒在几万欧左右,低阻抗话筒在几十至几百欧左右。话筒输出阻抗必须符合或接近录音机、录像机或调音台等设备的输入阻抗,当阻抗很不相等的两台设备连接使用,就会出现失配现象。高阻抗话筒易被噪声干扰,话筒线不宜过长;低阻抗话筒,抗干扰力强,话筒线可长些。
483.频率响应话筒的频率响应是表征话筒对不同频率声波的灵敏度。高频时,声波振动速度快,话筒膜片振动难于同步,使高频输出少、响应差;低频时,声波振动速度慢,话筒膜片不易受振,较难产生有效输出,低频响应不好;话筒的中频率响应一般较好。话筒的理想频率响应曲线要较为平坦,使人耳能听到从20~20KHz的声音。人物说话以中频为主,录制语言要选用中频响应好的话筒;音乐与效果声的频率比较宽,录制音响要选用高、中、低频响应均好的话筒。
494.动态范围话筒的动态范围是指话筒在可以允许失真限度内,能够传输有用音量的范围。可以用话筒的最大声压级与最小声压级的差值,或话筒的最大声压级表示其动态范围。超近距离拾音时,要选用宽动态范围的话筒。
505.方向性话筒的方向性是表征话筒对不同方向声波的灵敏度。话筒按方向性可分为全向话筒、心形话筒、锥形话筒、8字形话筒、锐向话筒等。
51(二)现场拾音现场拾音是在摄像现场同时用话筒拾取声音。现场拾音要避免一切噪声干扰。录音员要戴上耳机监听,用手势、指示灯等非语言符号和导演联系工作;要注意声画一致。当特写镜头时,要近距离拾音,产生近感音响效果;当远景镜头时,要远距离拾音,产生远感音响效果。按话筒能否进入镜头,使用不同功能的话筒。当话筒允许进入镜头时,使用台式话筒、落地式话筒、手持式话筒、夹子式话筒、无线话筒;当话筒不允许进入镜头时,使用吊杆式话筒、悬挂式话筒、隐蔽式话筒、摄像机话筒、抛物面式话筒。
521.可入镜头的话筒(1)台式话筒(2)落地式话筒(3)手持式话筒(4)夹子式话筒(5)无线话筒
532.不入镜头的话筒(1)吊杆式话筒吊杆式话筒可分为手持吊杆式话筒、支架吊杆式话筒和车架吊杆式话筒,常用心形或锐向话筒悬挂在吊杆上;支架与车架式吊杆还可以自由伸缩。在录音员操作下,吊杆式话筒能跟随表演者迅速平移、俯仰、旋转,但要注意避免话筒及其光影进入画面。一般把话筒吊在表演者的前上方,约45°俯角指向嘴巴。
54(2)悬挂式话筒悬挂式话筒将心形或全向话筒悬挂在表演者上方的绳索或钢线上。在吊索与话筒之间应用弹性橡皮吊带连接,以防止声音沿吊索传到话筒。
55(3)隐蔽式话筒隐蔽式话筒是将小型的全向话筒隐蔽在灯罩、花束、书籍、讲台等物体之中,拾取表演者的声音。隐蔽话筒的材料在声学上必须是透声的,只能有一点反射或吸收,才能获得较好的拾音效果。(4)摄像机话简摄像机话筒可分为摄像机内置话筒和外置话筒两类。它们能与摄像机同步移动,拾取活动声源的声音。摄像机内置话筒是全向话筒,适用于拾取近距离的声音或大场面的效果声;摄像机外置话筒常把锐向话筒置于摄像机上面的话筒架上,拾取远距离的声音。
56(5)抛物面式话筒抛物面式话筒能将远距离微弱的平行声波;经过抛物面反射器聚焦为点声源,把超心形话筒朝反射器置于焦点上。这样,沿轴线传来的声音就给话筒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同相信号,产生了声学增益。在不能接近微弱声源配置话筒的情况下,如拾取鸟声,常用这种话筒。
57(三)室内拾音目前的演播厅与录音室一般按两种音响设计:1.弱吸收的长混响;2.强吸收的短混响。这两种厅室代表着截然不同的音响风格,前者称为自然音响厅室,后者称为现代音响厅室。
581.混响特性室内的混响特性包括混响时间、混响强度、混响半径等。(1)混响时间室内,声波被四周墙壁、天花板等反射,每次反射都有一部分声音被吸收。在反射声场中音响由直接声、前次反射声、混响声组成,当声源停止作用后,声级(声压级或声强级)降低60dB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混响时间:
59其中T为混响时间,V为厅室体积,S为室内表面积。为吸收系数。由公式可知,混响时间与厅室体积成正比,与表面积、吸收系数成反比。即厅室的体积愈大、混响时间愈长;表面积愈大,混晌时间愈短;吸收系数愈大,混响时间愈短。当混响时间过长,声音前后重迭、不清;当混响时间过短,声音单调、干涩。
60(2)混响强度混响强度是表征直接声与混响声的强度比例。室内混响强度的强弱是衡量室内音质优劣的主要标准。混响过强,使人有振耳之感;混响过弱,声音显得单薄。
61(3)混响半径在室内反射声场中,当直接声与混响声强度相等的某点到声源的距离,称为混响半径:其中为混响半径,V为厅室体积,T为混响时间。由公式可知,混响半径与混响时间的平方根成反比,与厅室体积的平方根成正比。混响半径是表征反射声场中混响声场与直接声场的分布界限:在混响半径以内是直接声场;在混响半径以外是反射、混响声场;在混响半径的这一点上,直接声与混响声强度相等。
622.长混响厅室拾音长混响厅室一般是吸收系数较小、混响时间较长、混响强度较强。在长混响厅室作远距离拾音时,话筒的位置主要以直接声与混响声的强度比例为准则,话筒应放置在混响半径米左右,拾取适当的混响声。在长混响厅室作近距离拾音时,能减少混响串音与提高信噪比,话筒放在混响半径内拾取直接声。
633.短混响厅室拾音短混响厅室的吸收系数较大、混响时间较短、混响强度较弱,使室内的反射声场比较接近自由声场,直接声更为纯净。在短混响厅室作近距离拾音时,能拾取十分干净的直接声。解说员常用这种方法配音,但为了防止说话时气流正对着话筒的冲音,将话筒高放、俯角约45°,或低放、仰角约45°斜对嘴巴,如果在短混响厅室采用人工混响作近距离拾音,能创造出一种与长混响、远距离拾音截然不同的音响美,直接声与混响声都很清晰、浑厚、华丽。
64二、录音方法单话筒录音法、主话筒录音法、多路话筒录音法,是常用的基本录音方法。(一)单话筒录音法单话筒录音法是用一个普通话筒或立体声话筒进行录音。常用单话筒拾取个体声源,如录制讲课、解说、独唱、独奏等音响。用这种方法录音时,根据不同的现场与厅室,按照造型艺术与拾音技术,确定话筒是否进入镜头,使用合适的话筒,选择最佳的拾音位置。
65(二)主话筒录音法主话筒录音法是用一个普通话筒或立体声话筒作为主录话筒,其它话筒作为辅助话筒的录音方法。常用这种方法拾取有主次之分的群体声源,如课堂教学实况,在教师讲台上放置主录话筒,在学生中间放置辅助话筒。主录话筒的电平要大于而不能等于或小于辅助话筒。 当长混响远距离录音时,主录话筒在混响半径附近调整,拾取适当的混响声。主录话筒距离声源较远,为了获得良好的频率响应与信噪比,选择高灵敏度的话筒为宜。辅助话筒多半在混响半径以内,可加强直接声。
66(三)多路话筒录音法多路话筒录音法是用多个普通话筒或立体声话筒在各个层次均匀录音,话筒之间无主次之分,如圆桌会议,应在四个方向上放置话筒。当群体声源各种因素变化很大,需要调音与混音加工,常用多路话筒拾音。例如,管弦乐伴唱,分别将多个话筒拾取演员歌声、管乐声、弦乐声、打击乐声等。
67三、调音与混音(一)调音技术调音技术包括音量调整、音调调整与混响调整。1.音量调整音量调整是调整录音信号的大小。控制声源的强弱,如说话声音的大小。选择灵敏度不同的话筒将其放置距离声源的不同远近的位置上。(3)调整调音台的输入与输出音量电位器或录像机音量旋钮,使声音变大变小或淡入淡出等。总之,录像机的音频记录信号平均值不应超过0VU电平。
682.音调调整音调调整是调整录音信号的频率响应。(1)选择频率响应不同的话筒与厅室。(2)利用调音台的频率均衡,对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中各段频率进行调整。3.混响调整混响调整是调整录音信号的直接声与混响声的比例。(1)选择混响特性不同的厅室与拾音距离。(2)利用延时器和混响器将原有声音经过多次延迟后再混合,变为连绵不断的混响声。
69(二)混音方法l.调音台混音调音台又称混音台,可用它来作单声道同期混音与多声道分期混音。(1)单声道同期棍音单声道同期混音是将话筒、电唱机、录音机、现场声、效果声、音乐等多路信号同期输入调音台,经适当调整后混成单声道输出。这种混声方法如果一旦出现差错,事后不易修改,要么重新录制。
70(2)多声道分期混音为了解决单声道同期混音修改难的问题,可用多声道输出调音台和多轨录音机作多声道分期混音。它可分为前期多声道录音与后期单声道混音:a.将多路声音信号分期输入调音台,经适当调整后从某声道输出,输入多轨录音机,记录在相应的轨迹上,从而完成多声道录音。b.将已录好的多轨迹录音带作为母带重放输出,再输入调音台进行混音调整合成为单声道输出,将混合声记录在电视教材的2声轨上,从而完成单声道混音。这种混音方法,如果前期录音一且出现差错,各声轨可以进行单独修改。
712.录像机混音
72第四节配音艺术电视教材后期配音包括解说、效果声与音乐配音。配音艺术要求解说要准确、优美动听;效果声要真实、形象;音乐要选材合理、衔接自然流畅;三种音响比例要适当、协调,充分发挥各种声音艺术的感染力。
73一、解说配音(一)认真备稿(二)创作解说(三)正确发音吐字(四)解说姿态坐式和立式
741.坐式坐式解说姿势,要求肩垂,颈背松而直,腰不能挺,躯略前倾,小腹微收,舒服地坐在椅的前端;两肘松弛地放在桌上,双手拿稿,略离桌面;两脚自然着地。在解说创作过程中,头部、躯体及上肢都可有些活动,但幅度不能太大。否则,嘴与话筒的距离、角度就会变化大,使声音忽强忽弱,影响解说节奏。
752.立式立式解说姿势,要求一脚向前伸出半步,身体重心放在伸出的前脚掌,后脚自然跟上,成“丁字步”;两臂自然下垂或两手轻扣于胸腹前,胸自然挺起,小腹微收,有利于胸部的扩展。“丁字步”可以自如地移动身体重心及活动上肢,姿态较为优美;解说配音员还可以采用两脚平稳分开的姿势站立,其它要求与“丁字步”相同。
76二、效果声配音效果声一般在摄像现场同期录制,也可以在后期用现成效果声素材或模拟效果声配音。效果声通常不宜与背景音乐混合配音。效果声配音既要还原现场真实感,又要根据声音艺术效果,可采用同步法、提前法、延伸法、交叉法、对立法、特写法、取舍法配音。
77三、配乐技巧(一)配乐方式1.整体整体式是指整部电视教材都配有音乐。如体操电视教材,可配上轻快、活泼的音乐,加强体操运动的节奏感。2.片段式片段式是指电视教材的某些段落才配有音乐。如说理性较强的理科电视教材,可在片头配上与教学内容一致的片头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戏剧型电视教材,可在情节高潮处配上主题音乐,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喧染不同的环境气氛。
78(二)音乐编辑音乐编辑可分为音乐切换与音乐淡变。1.音乐切换电视教材配乐一般是借用现成音乐素材:录音带、录像带等进行音乐编辑,很少由专业音乐人员作曲演奏配音。现成音乐素材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与画面时间相同,只有将现成音乐素材切换编辑,才能创造出一首与画面时间相一致的新音乐,满足电视教材配乐需要。为此,首先找出一首乐曲中或两首乐曲之间的相同因素:乐器、音量、节拍、旋律相同的音节、乐句或乐段,作为音乐编辑点。然后将一首乐曲中的相同部分删去重新编辑,可使长于画面的音乐缩短;将一首乐曲中相同部分或整段乐曲重复编辑,可使短于画面的音乐延长。
792.音乐淡变音乐淡变编辑是指音乐的音量逐渐变大的淡入编辑与音量逐渐变小的淡出编辑。它适用于一首长于画面、又没有相同因素的乐曲配乐;片头、片尾的配乐;两首不同类型的乐曲衔接;音乐与解说或效果声衔接。利用淡变技巧编辑音乐,可以避免听觉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