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老子》三章

24《老子》三章

ID:81928390

大小:31.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10-14

上传者:可爱的嘎嘎
24《老子》三章_第1页
24《老子》三章_第2页
24《老子》三章_第3页
24《老子》三章_第4页
资源描述:

《24《老子》三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二十四《老子》三章【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其人、其书、其“道”。2、体会《老子》在结构和语言上的特色。3、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内涵,科学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教学重点】理解《老子》三章的深层思想。【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内涵,科学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今河南鹿邑东)。相传老子的母亲怀了72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一出生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大耳朵,所以被称为“老子”,名“耳”。老子学问渊博,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或称柱下史,是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受益颇多。老子晚年,周王室衰微,他弃官而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踪。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二、文学常识老子传世作品《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多有争论,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此书文约义丰,仅五千余字,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全书分81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37七章,下篇德经44章。老子哲学的思想核心是“道生万物”

1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人不应该与“道”作斗争,而应该服从“道”。对个人来说,提倡淳朴和自然,避免使用暴力,避免追名逐利;对统治者来说,适度消极的政策通常是最英明的政策,高额的赋税、频繁的战争、雄心勃勃的政府计划,都是与道教哲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三、文本研习第1章:天下的人都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的存在;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存在不善良。所以有和无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因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因相互对立而显现,高和下因相互对立而依靠,音与声因相互对立而谐和,前和后因相互对立而追随。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实行身教: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向别人施与恩惠但不凭此而达到利己的目的;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没有丧失功绩。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就是我们逻辑学里常说肯定即否定的关系。比如,我们给美制定一个标准或下一个定义,那么内容与之相反的标准和定义就是丑的标准和定义。这就是说当我们给美下定义时实际上也等于给丑下了定义。当我们定义善时也就等于定义了恶,因为与善的定义相反的内容就是恶的定义。比如,我们定义说损己利人是善,就等于说损人利己就是恶。有正就有反,肯定即否定。老子为什么要强调这样一个关系呢?就是为说明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性质相对或内容相反的两组概念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生成的关系。知道了什么是美就等于知道了什么是丑,知道什么是善也就等于知道了什么恶。知道了什么是有,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无,所以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观念或事物都是相互生成的。所以,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下,有难就有易,用老子的原话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2章: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2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二是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是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四是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宽宏大量。他们具有慈爱的精神,能够尽其所能去帮助、救济人,甚至还包括他们所谓的“恶人”。他们不和别人争夺功名利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第3章: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这一章是讲人之尊严的。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事实上,吝惜生命并不是贪生怕死,老子讲的是对宠辱荣患和虚名货利来说,不要贪图虚荣与名利,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本章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是老子处世为人的精辟见解和高度概括。“知足”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超出此限,则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发展。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清醒的准确的认识,凡事不可求全。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积敛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他希望人们,尤其是手中握有权柄之人,对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要知足,才可以做到“不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对物质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人甚至会以身试法。“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丰厚的贮藏必有严重的损失。这个损失并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损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质方面的损失。四、写作特点

3(一)音韵之美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二)讲究修辞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三)语言精辟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五、课文小结《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誉为万经之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