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校本培训记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时间主持人参加人员培训主题教师校本培训记载时间3.30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创新教育能力与创造型教师内容(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就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它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部新的进步因素通过矛盾斗争战胜旧的落后因素,最终发展成为新事物的过程。更具体地说,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它具有:新颖性(即不墨守陈规,前所未有)、独特性(即不同凡俗、独出心裁)、价值性(即对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大小进步意义)。综合起来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一个“新”字,没有“新意”,也就无所谓创新。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二)创新教育能力的结构;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教育能力是符合教育活动要求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创新教育能力是符合创新教育活动要求影响创新教育效率的个性特征的综合。创新教育能力包括两个层次:即一般性创新能力和特殊性创新能力。一般性创新能力包括:①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情绪情感能力、意志力、个性心理能力;②上好创新教育课的能力;③进行创新活动指导的能力;④学科教学和活动课教学渗透和培养一般创新思维品质的能力;⑤对学生创新素质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特殊性创新能力,包括培养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教师校本培训记载时间4。6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如何进行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培养内容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激励和培养涉及很多方面,大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小到学校管理、培训教育,物质条件和实践机会都是其中基本的因素,都对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下面仅从学校环境和继续教育培训两个方面谈谈.(一)优化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多种学校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学校的校长,学校管理,教学的评估体系等。适宜、合理的学校环境是教师创造力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1.优化学校环境的关键要素--创造型校长.任何一所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环境,一校之长是关键所在,唯有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校长,才能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何为创造型校长?其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热忱主动,不受常规所限制,善于发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想方设法给予圆满解决。具体而言,包括加强科学的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有利于促进和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带头研究和解决学校中的创造性课题,善于听取教师的新观点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努力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工作和研究的机会与条件等等。2.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发挥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对教师的管理,其具体内容就是允许、鼓励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允许是指为教师提供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是指学校管理者应对创造性表现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积极强化;帮助是指学校管理应利用一切条件为教师提供有关创造的新的理论、成果、技术和方法等信息,经常组织参观学习、讨论交流、专家指导等使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1教师校本培训记载时间4.13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要求有哪些?内容第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进行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并积极地投入探究。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创造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题目和内容.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在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第二,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第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读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深入浅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教师校本培训记载
2时间4。27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内容(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品尝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激发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初步经验,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学习习惯.(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3)初步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4)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5)初步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学会关心他人和环境,关注社会进步,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教师校本培训记载时间5。4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资源开发的要求是什么?内容学校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渠道。各学校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发好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动员社会、家长的力量,多种途径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市、区县提供的课程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等资源,从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本校实践活动基地和资源群。要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收集、分类和管理工作,建立学校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网络资源建设,做好课程资源的储备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活动基地,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认真做好活动教学设计,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教师校本培训记载时间5。11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校本教研”。内容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特别是随着课改的深化,愈来愈多的教师特别是年龄大一点的教师或多或少地都发出一些感慨:知识更新的太快了,现在的学是越来越难教了.这说明以前已有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教师的职责再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三项功能了,教师已发展成一门专业化非常强的职业。既然是一门专业,那么就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而成为专业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也就是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探究,对新课程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这就需要教师同事之间相互的合作和帮助,需要校外专业研究者的专业引领,也就是说,教师对新课程校本教研提出了需求。目前,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校本教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我认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来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还认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还可以破除中小学教师对“研究”的迷信,增强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立的能力。教师校本培训记载
4时间5.18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校本教研的方法和模式内容校本教研本身是一项崭新的科研活动,我们认为校本教研依赖的是学校的学科组,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创始人勒温1944年的定义是:“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的主要特性是: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工作者主动变革的需要;研究目的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现实;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者,以研究人员、教师、行政领导乃至学生家长间相互合作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的动态性、发展性和螺旋式上升等。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多角分析。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访谈.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日记/教学反思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研究人员和教师坚持写试验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课堂观察.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数码照片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研究活动和试验课的情景运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片记录.录像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运用录像机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全程实录。个案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历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相信,随着校本教研实践的展开,大家对校本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校本教研会越来越进入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校长和教师们的视野,给予它应该的地位和作用;也确信会有更多的教研员走进校本,平等参与,真正成为校长和教师的知心朋友。教师校本培训记载时间5.25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主题课改工作需要“校本教研"内容长期以来,我们所谓的教育教学改革,现在回过头来看,往往停留在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这种浅层面上,随着课改的逐步展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通过下乡调研我发现,显然上岗前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为教师参与课改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深层次的变革,我们的一线教师还是感到很不适应,出现了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例如:怎样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新的课程理念到底该怎样落实到教学当中去?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在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等等等等。而要解决这些操作层面的实际问题,目前来看没有什么现成的“药方子",仅仅通过一两次的培训来解决,明显是不可能的,那要靠什么呢?就要靠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靠教师的不断反省与矫正,靠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助与专业引领。而这些,恰好就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构成要素,所以,要解决课改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校本教研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