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ID:81775898

大小:3.1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183****4338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1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2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3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4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5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6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7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8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9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_第10页
资源描述: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 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胎龄分类足月儿≥37周至<42足周(259~293天)的新生儿早产儿≥28周至<37足周(196~259天)的新生儿过期产儿≥42周(≥294天)的新生儿    (二)出生体重分类:生后1小时内的体重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4000g低出生体重儿<2500g;极低:<1500g;超低<1000g巨大儿>4000g

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小于胎龄儿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者适于胎龄儿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之间大于胎龄儿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上  (四)高危儿: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异常妊娠史①母亲患有糖尿病、各种感染、妊高征、Rh阴性血型等;②孕妇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异常分娩难产和手术产;分娩过程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等出生时异常Apgar评分小于7分、脐带绕颈、先天畸形等不良习惯母亲吸烟、吸毒、酗酒死亡史新生儿期死亡史  第二节 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新生儿  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4000g,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特点具体说明外观①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而呈屈曲姿态②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着胎脂;③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④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⑤指甲长到或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而交错⑥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体温①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散热比成人快4倍;

2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②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③室温过高时出现脱水热;室内体温过低出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④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体温36~37℃之间波动⑤“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耗氧量最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⑥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室温维持在24℃即可呼吸系统①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②呼吸浅快,40~45次/分③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呼吸呈腹式循环系统①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②心率波动较大,100~150次/分③血压平均9.3/6.7kPa(70/50mmHg)消化系统①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好,溢乳和呕吐②肠壁薄,通透性高,利于吸收免疫球蛋白,而肠腔毒素引起中毒症状③12小时内排出黑绿色胎粪,2~3日排完,粪便转为黄绿色④24小时未排胎粪者应检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血液系统①出生时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相对较高②血容量85~100ml/kg,脐带结扎延迟可从胎盘中多获得血容量③白细胞计数生后第1日可达(5~20)×109/L,中性粒细胞为主,4~6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泌尿系统①24小时内排尿,48小时未排尿者需检查原因②头几天内尿色深、稍混、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此为尿酸盐结晶③新生儿尿易发生水肿或脱水症状神经系统①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②具有觅食、吸吮、握持、拥抱、交叉伸腿反射等原始反射③生后数月这些反射可自然消失④若在新生儿上述反射消失或数月后仍存在均说明神经系统有病变  免疫系统①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②皮肤、黏膜薄、嫩,易被擦伤;③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④血中补体含量低,白细胞吞噬能力差⑤胎盘获得免疫球蛋白IgG,不易感染传染性疾病

3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⑥胎盘不能获得免疫球蛋白IgA和IgM,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日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生理性黄疸:生后2~3日出现黄疸,4~5日最重,2周内消退  生理性乳腺肿大:女足月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2~3周消退  假月经:阴道少量血液,持续1周停止,一般不必处理  口腔内改变:“板牙”、“马牙”,“上皮珠”,不需处理。“螳螂嘴”有利吸乳    三、新生儿护理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新生儿室干净清洁、阳光空气,温度22~24℃,湿度55~65%。床距1m呼吸道通畅出生后清除口鼻分泌物,防吸入性肺炎;清理鼻孔,合适体位体温稳定保暖措施,监测体温,“适中环境”预防感染避免交叉感染皮肤护理减少皮肤菌落积聚,每日检查脐部,并用75%乙醇消毒,防脐炎喂养按需哺乳,体重增长15~30g/d,口腔清洁,预防鹅口疮预防接种当日接种卡介苗;出生1日、1月、6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次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早产新生儿  >>胎龄28~37周出生  >>活产新生儿    一、早产儿特点  特点具体说明外观①<2500g,<47cm②哭声轻弱,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呈伸直状

4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③皮肤红嫩,胎毛多,足底纹少,足跟光滑④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纹,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体温①早产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②皮脂薄易散热,棕色脂肪少,无寒战反应,产热不足,保暖性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呼吸系统①更不成熟,呼吸节律不规则,可发生呼吸暂停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③在子宫内有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循环系统①心率较足月儿快,平均120~140次/分②血压较足月儿低消化系统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溢乳②脂肪消化吸收差,宜母乳喂养,缺氧或喂养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③肝脏发育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较重,持续长④胎粪排出延迟血液系统①早产儿白细胞计数较低为(6~8)×109/L②第3周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持续2周③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低④“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胎龄越小,持续越长,程度越重泌尿系统①早产儿的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发生低钠血症②蛋白质入量增多时,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③葡萄糖输入过多时,常有尿糖出现神经系统①胎龄越小,反射越差②易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③易颅内出血其他①吸吮能力弱,食物耐受差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降钙素分泌较高,易低钙血症③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早产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环境24~26℃,湿度55~65%,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等保暖<000g婴儿培养箱,36.5~37℃,远红外辐射床操作,监测体温喂养生后6~8小时喂乳,母乳,量少间隔短,滴管/鼻饲,准确记录有效呼吸缺氧症状氧气吸入,浓度30%~40%,血气监测防止氧中毒预防出血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预防感染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及时报告,抢救准备发展性照顾减少不良刺激,提供非营养性吸吮

5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  >>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中引起呼吸、循环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血氧浓度降低,产程开始后多见。    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二)临床表现:多数抢救后能恢复,少数呈休克。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具体说明呼吸系统羊水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等循环系统轻度:心脏传导系统、心肌受损;严重: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泌尿系统急性肾衰竭,少尿、蛋白尿、血中尿素氮等,肉眼血尿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疸加重等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意识障碍、原始反射消失、惊厥等机体代谢酸中毒、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治疗原则    (四)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  加强监护  保暖  安慰家长  新生儿窒息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程序说明A保持呼吸道通畅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每搏输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程序说明具体步骤A保持呼吸道通畅①仰卧,肩部垫高2~3cm,颈部稍向后伸仰②气道通畅③迅速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①拍打或弹足底,摩擦患儿背部等触觉刺激②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100次/分,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③面罩密闭口、鼻;30~40次/分;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每搏输出量胸外按压心脏,一般采用双拇指(环抱法)或中、示指法按压,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同时按压;或仅用中、示两手指并拢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D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及时进入体内③胸外按压心脏无效,静脉、气管内1:1000肾上腺素④遵医嘱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E评价①及时评价②准确记录

7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加强监护①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②监护: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③喂养,给氧,用药反应,护理记录保暖远红外保暖床、暖箱,肛温36.5~37℃安慰家长解答病情,介绍知识,理解配合,减轻恐惧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  >>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足月儿: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二)临床表现: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   轻度中度重度出现时间出生24小时内24~72小时出生~72小时精神状态过度兴奋,易惹嗜睡,反应迟钝意识不清,昏迷肌张力正常降低低下拥抱/吸吮反射活跃减弱消失惊厥无常有反复呼吸规则可能不规则反复呼吸暂停瞳孔无改变缩小不等大脑电图正常癫痫样波明显异常影像无阳性发现异常明显异常预后好可能后遗症常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BB) 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正常值<6μg/L,神经元受损时此酶活性升高  脑电图 根据脑损害程度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  头颅B超 基底神经节、脑室及其周围出血  CT扫描 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预后判断  磁共振成像(MRI) 颅后窝及脑干部位病变特点  (四)治疗原则    (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具体说明呼吸道通畅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耐心喂养,给氧

9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防交叉感染加强监护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等,遵医嘱用药,记录亚低温治疗保暖,避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复温,<0.5℃/h,监测肛温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脑损伤性疾病。  >>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具体说明意识形态易惹、兴奋、淡漠、嗜睡、昏迷等眼部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颅内压升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呼吸系统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暂停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瞳孔大小不对称,对光反应差其他黄疸和贫血表现

10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  CT和B超  急性期  出血部位和范围  √均匀血性和皱缩红细胞  √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严重者:  √24小时内脑脊液糖定量降低  (四)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具体说明支持疗法安静,减少刺激。正常PaO2,PaCO2、pH等。减少出血和水肿止血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洛血)等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还可选用地西泮、水合氯醛等降低颅内压呋塞米(速尿)静脉推注,中枢性呼吸衰竭小剂量20%甘露醇脑积水治疗乙酰唑胺,必要时腰椎穿刺或侧脑室引流  (五)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绝对安静①绝对安静,侧卧或侧头,减少移动及刺激,避免加重缺氧和出血②静脉穿刺留置针,避免头皮穿刺输液喂养鼻饲,少量多餐,保证供给,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呼吸通畅吸痰用物,清除分泌物,避免压迫并发症①15~30分钟巡房,每4小时测量记录T、P、R、BP②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圆,报医③遵医嘱镇静、脱水药。皮肤弹性、黏膜湿润遵医给药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洛血)等

1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健康教育讲解、安慰,减轻焦虑,增强自信心,遵医嘱给药第七节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生成多、运送弱、摄取差、肝不完善、肠肝特殊。  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低仅为成人的1%~2%。特点具体说明生成较多①成人的2倍以上;红细胞破坏多、寿命短,其他来源多结合运送能力弱①短暂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肝脏摄取差①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肝脏酶不完善①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量少、活力不足肠肝循环特殊①菌群未建立,不能还原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加重肝脏负担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属性具体说明特点①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②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③进展快:每日上升>85.5μmol/L④持续长或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2μmol/L病因①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②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胎粪延迟、母乳性黄疸(1%)、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

12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临床表现  类型临床表现生理性①出生后2-3日出现,4-5日高峰②全身皮肤发黄③头面部、颈部、躯干、腿部、口腔黏膜比较明显病理性①新生儿溶血症24小时内出现,迅速加重②感染引起的程度重、发展快、时间长,复现  类型临床表现胆红素脑病(核黄疸)①大脑神经核黄染、变性坏死,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②精神差,食欲差,拒乳,以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③临床上分为4期:>>警告期:嗜睡、脑性尖叫、吸吮力弱、肌张力低下,12~24H>>痉挛期:双眼凝视、抽搐、角弓反张、呼吸节律不整,12~24H,<48H,预后差,约3/4死于呼吸衰竭>>恢复期:抽搐减少至消失,可正常吃奶,持续2周>>后遗症期:生后2月,手足徐动,耳聋,眼球障碍、智力落后  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疾病  

13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1.新生儿溶血病  (1)病因:  >>母婴血型不合  >>母血免疫抗体IgG进入胎儿血循环  >>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ABO系统、Rh系统血型不合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2)ABO血型不合:  >>母亲多为O型,新生儿A型或B型  >>O型血母亲孕前接触过A或B型血,产生相应的抗体  >>50%第一胎发生  (3)Rh血型不合  >>Rh血型六种抗原(C、c、D、d、E、e),D抗原为阳性  >>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Rh阳性胎儿常见疾病临床表现新生儿溶血病①Rh溶血病症状较重,ABO溶血病病情较轻②水肿③黄疸:生后24小时内,进行性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迅速增加④贫血:ABO血红蛋白多正常;严重贫血见于Rh血型不合,严重者贫血性心力衰竭⑤胆红素脑病母乳性黄疸①母乳喂养后4~5日出现黄疸,持续升高,2~3周达高峰②1~4个月逐渐消退,一般状态良好,停喂2~4日明显下降先天性胆道闭锁①生后1~3周出现,渐重,皮呈黄绿色,粪便灰白色②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肝功能异常,不治疗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肝炎①生后2~3周出现,渐重伴拒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浅,深黄尿,肝(脾)大②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伴肝功能异常新生儿败血症其他感染①1周内出现,或退而复出伴全身中毒,多见脐炎、皮肤脓疱疮②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或两者均高;晚期结合增高为主  五、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具体说明胆红素浓度①总胆浓度>221μmol/L;结合浓度>34.2μmol/L(2mg/dl)血象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酶测定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溶血检查①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增高血清特异性抗体①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可确诊Rh溶血病②抗体释放试验肝功能①诊断新生儿肝炎腹部B超①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  六、治疗原则  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降低血清胆红素:尽早喂养,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蓝光疗法

14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降低游离胆红素:人体血浆、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  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七、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观察病情①黄染部位范围深度;体温、脉搏、呼吸、肌张力、核黄疸、排泄保暖①36-37℃尽早喂养①促进胎便排出;少量多次,保证营养及热量摄入感染灶①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清洁、干燥光照疗法①光照疗法护理遵医嘱用药①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健康指导①知识讲解、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用药选择等  第八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发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  >>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15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①2~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②鼻翼扇动、发绀、吸气胸廓凹陷,呼气呻吟③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为本病的特点④严重时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    三、辅助检查  

16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四、治疗原则    五、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氧疗护理①持续正压呼吸(CPAP)用氧②气管插管用氧,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气管滴入表面活性物质①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吸净气道分泌物,气管中滴入,复苏囊加压给氧保暖①室温22~24℃,皮肤温度36~36.5℃,相对湿度55%~65%饮食护理①计算奶量,保证机体营养所需;特殊:鼻饲法或静脉营养液观察病情①定期评估,专人守护消毒隔离①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健康指导①知识讲解、争取配合、育儿宣传第九节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死亡率较高。  一、吸入性肺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分类临床表现羊水、胎粪吸入①多有宫内窘迫和(或)出生时窒息史②呻吟、呼吸急促(>60次/分)、呼吸困难、青紫、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口吐泡沫或从口腔内流出液体③胎粪病情往往较重,皮肤、指甲、口腔黏膜呈黄绿色,双目凝视、尖叫、惊厥④并发气胸和纵隔气胸时,呼吸衰竭,迅速恶化甚至死亡

17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乳汁吸入呛咳,乳汁从口、鼻流出,面色青紫,量过多可有窒息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  尽快清除吸入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保暖、对症处理;胸腔闭式引流,抽气使纵隔减压等。  二、感染性肺炎:细菌、病毒、衣原体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类型发病机制宫内感染①胎儿宫内吸入污染羊水致病②胎膜早破孕母阴道细菌上行导致感染③母孕期受病毒、细菌等感染④病原体通过胎盘达胎儿血循环至肺部引起感染,以病毒为主。如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肠道病毒⑤胎儿通过羊水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为主出生时分娩过程中吸入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或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出生后①上呼吸道下行感染肺部或病原体通过血循环直接引起肺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②医源性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二)临床表现类型发病机制宫内①常有窒息史,多在12~24小时之内发生②呻吟、点头呼吸、苍白、发绀,呼吸衰竭、抽搐、肌张力低等产时①一定潜伏期②细菌:生后3~5日,Ⅱ型疱疹病毒:生后5~10日产后①生后5~7日发病,一般症状不典型②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吐奶、口吐白沫、呼吸浅促、发绀、呼吸不规则、体温不稳定等③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并发气胸、脓胸、脓气胸等,病情较严重

18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具体说明控制感染①针对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②青霉素:肺炎链球菌、B族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③头孢菌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④阿米卡星:大肠埃希菌肺炎⑤利巴韦林(病毒唑):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⑥红霉素:衣原体肺炎呼吸道管理雾化吸入,体位引流,翻身、拍背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合理氧疗鼻导管、面罩、头罩或CPAP给氧支持疗法合理喂养,注意保暖  (五)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呼吸道通畅①胎头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②分泌物黏稠:超声雾化吸入;更换体位,拍背;及时吸痰合理用氧鼻导管、面罩、头罩;空气新鲜;遵医给药;胸部理疗正常体温①室温22~24℃,皮肤温度36~36.5℃,相对湿度55%~65%,体温过高时松开包被,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饮食护理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重症鼻饲或由静脉补充观察病情反应、呼吸、心率等健康指导知识讲解、护理要点、育儿宣传第十节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早产儿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以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具体说明

19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产前①孕妇有明显的感染史,尤其是羊膜腔感染②细菌通过血行或直接感染胎儿产中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或分娩时吸入、吞入污染的羊水后感染②助产时消毒不严产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机体  二、临床表现具体说明①产前、产时:生后3日内;产后:生后3日以上②早期:精神欠佳、哭声减弱、体温异常等③发展: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动,病理性黄疸并加深④严重:惊厥、昏迷、出血、休克、呼吸异常,循环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核黄疸⑤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坏死性小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具体说明抗菌药物①早期:怀疑,即应使用抗生素②足量、静脉联合用药③足疗程其他处理局部病灶、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五、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维持体温稳定保证营养供给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抗生素有效氨基糖苷类药物,监测听力,复查尿常规清除局部感染灶脐炎、脓疱疮、皮肤破损

20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观察病情每4小时监测T、P、R、BP;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提示脑膜炎的可能健康指导知识讲解、心理护理、护理要点、取得合作第十一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组疾病。以早产儿发病率高。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和窒息可能是致病因素。    二、临床表现具体说明①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早产多见,夏季发病大多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②食欲不振或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③体温<35℃,重者<30℃,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如硬橡皮④硬肿顺序: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⑤严重:肺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及肾脏等,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⑥硬肿范围: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  三、治疗原则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复温①关键措施,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复温

2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②30℃暖箱: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逐渐至30~34℃,6~12小时恢复③>肛温1~2℃暖箱: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重度,每小时升高1℃,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12~24小时恢复合理喂养能量与水分预防感染消毒管理,皮肤完整性观察病情监测体温(1次/2h)、心率、呼吸及硬肿范围,记录出入量健康指导知识讲解、坚持排乳、育儿知识第十二节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感染,常在生后7日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阵发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苦笑面容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  接生如消毒不严或脐部不洁,侵入脐部。  破伤风痉挛毒素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  二、临床表现具体说明①潜伏期:4~7日发病。发病越早,发作期越短,病死率越高②初期:烦躁不安,张口、吸吮困难,后牙关紧闭,面肌抽搐,苦笑面容,此特征为本病主要表现③继而: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阵发痉挛④发作间期:神志清醒、早期不发热⑤病情加重: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尿潴留、便秘;可因缺氧、窒息死亡  

22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治疗原则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镇静、控制痉挛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②单间,专人看护,减少刺激③遵医嘱静脉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处理脐部①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局部清洗,涂以2%碘酊,并包扎②脐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000U,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观察病情①用镇静药后第1次抽搐发生时间、强度大小、持续和间隔时间②抽搐时面色、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道通畅缺氧表现,头罩给氧防止受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安全保证营养静脉、鼻饲、口喂,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培训基层接生员,推广无菌接生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