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难点,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把握重难点,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ID:8172069

大小:4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09

上传者:U-1889
把握重难点,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把握重难点,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把握重难点,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把握重难点,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把握重难点,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活动的主线,也是一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是对幼儿教育价值最大,同时也是难度最大、最有挑战性的环节。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如何突破的具体构想,是我们备课的细节之处,着力之处。正确把握住活动重难点就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得集体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如何把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突破呢?通过教研组的实践研究,我们获得了以下认识。一、找准方向,把握价值,确定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一)分析教材:教材是教师的执教之本,教师把握教材,是合理设计活动过程、科学选择策略的第一前提。任何一个学习活动,老师事先都要选择教材、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以便准确的定位目标,排解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的把握主体价值,把握关键经验。为了便于幼儿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突出其核心知识,经过裁剪取舍,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使之成为适合幼儿的好教材,从而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如,《猴子学样》的活动来源于教材“在动物园里”的一个点。这个故事情节有趣,形象鲜明,非常适合开展阅读活动。但是教材上的故事比较长,不利于幼儿听记、复述。因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突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使得这个故事变得更简短幽默。并且由原来教材上的四幅图片变成了五幅图,使得猴子学样的图片由原来的一副变成了两幅,便于幼儿发现图片中的联系,由此推理出猴子爱学样的特点。理解语言教材需要教师紧紧抓住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来确定目标和重难点。幼儿园语言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文体特点,教学的重点也不同。而我们把“猴子学样”定位于阅读活动——重点是以图引领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从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描述,展开适当的创造性讲述。最后由每张图的内容讲述组成一个故事。而通过观察图片上猴子和老爷爷动作的相同点推测出猴子爱学样的特点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此,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得以凸显。(二)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教育是以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着各自相对固定的标准。经验则是活动确定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我们应全面了解、正确分析幼儿的现有经验,明确幼儿有什么、要什么、能什么。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如中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怎样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呢?为此,我们通过设计“小马运粮”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助跑跨跳的技能。把(三)明确目标:目标把握的过程就是教师价值判断的过程。目标把握正确了,教材的重点就凸显了,核心内容就捕捉到了,教师的关键提问就容易把握了,活动的价值取向就正确了。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目标设计既是基础,又是核心,还是方向。明确目标的过程其实也是个分析重难点的过程。分析明确活动中所包含哪些内容,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哪些问题及方法是幼儿难以掌握的难点等。我们要对主要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对几条目标要有侧重点。如根据中班幼儿阅读讲述活动目标和要求,以及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故事本身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和主题大目标“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我们把活动“猴子学样”的目标定为:1、能有序翻阅图书、观察画面,尝试着讲出故事大意,了解猴子爱学样的特点。2、感受看图书的快乐,喜欢看图书。重点:掌握看图书的方法,能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大意。难点:通过对前后画面的观察、联系,理解老公公是利用了猴子爱学样的特点取回了帽子。围绕目标以及重难点我们环节的设计上分层递进,有所侧重。在第一个环节,采用了直奔主题的方式展开,直接出示大图书,同时,把难点前置:“老公公和小猴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的内容,通过看看、猜猜,激发幼儿对了解图书内容的愿望和兴趣以及思考。第二个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部分,放的时间相对较长:首先,让幼儿自己阅读图书,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看书的习惯,其实也使幼儿感受到通过看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此没有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幼儿连贯地看书,给他们自己的空间,不去干扰他们的想法,让他有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大胆讲述故事内容,通过同伴的评价,帮助幼儿了解更好的讲述方法,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和良好习惯。由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差异,对图书的理解不同,因此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故事内容,但是这都不是教师能预设的,因此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难点梳理”的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进行总结、提升。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述加以验证。既有幼儿个别的阅读,又有集体的交流。 第三个环节: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猴子爱学样的特点(即活动的难点)和故事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激发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的兴趣。当然,一个活动中包含着许多价值点,除了显性目标和即时目标外,我们心中还应该有隐形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长远目标。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也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如倾听的习惯、分发图书的常规培养、情感的教育“碰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等,使得一个活动能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尽可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二、搭建支架,活用策略,突破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创设情境,注重体验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孩子完全融人这个情境之中,让孩子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孩子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其后教师便利用孩子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围绕重点、难点引导孩子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本领。如在《家用电器》活动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家电器的特征进行分类,难点则是根据家用电器的不同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在活动中创设了动物园开电器商店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对家电进行分类的兴趣,明确探索要求,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有趣。在帮助小熊整理货柜,进行分类的情境中达成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在活动“青蛙大合唱”是借助绘本《悠扬的歌声》,将故事优美的意境与歌曲自然融合,让幼儿在学唱的同时尝试创编节奏,学唱和创编节奏的要求及评价都在故事和游戏情景中展开。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大大的激发和调动。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情景中有序进行,包括重点难点的解决也都是如此。如教师用春姑娘的口吻说“我真喜欢这几只青蛙,他们的嘴巴长大大大的,声音也很好听”。让幼儿在情境中轻松自然地学会唱歌,解决了重点问题。在创编节奏的环节——活动的难点部分时,教师带幼儿玩“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幼儿听歌曲做各种青蛙的动作,在音乐信号的提示下跳上荷叶,通过给小青蛙拍照的情景,引导幼儿再把荷叶上的上的“青蛙”“翻译”成图谱,然后唱出来,实现了由具体事物向抽象的节奏的过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又如在“小马运粮”的活动中,教师是妈妈,孩子是小马,小马跟着妈妈学本领,跨越条条小河、座座山坡、道道围墙,在逼真的情境中,幼儿积极投入活动,在交流讨论、探索练习中掌握了助跑跨跳的技能,并不断挑战自我,跨过更宽、更高的障碍,巩固了技能,同时也变得更勇敢、自信。(二)有效提问、梳理提升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可以检查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围绕学习目标而进行有目的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必须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即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1、抓住关键,问题设计要有选择性一个集体活动,能发问的地方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选择,要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设计问题,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重难点,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活动“纸娃娃的旅行”中,提问:“纸娃娃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探索不同纸娃娃的特性,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第二环节中提问:“纸娃娃掉进水里会怎样?”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试验观察和记录。以每个环节关键性的问题来呈现过程。这些问题的提出也正是孩子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把握了这些问题,活动目标指向更明确,实施也更有效。2、循序渐进,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提问要由浅入深,注意层次性。提问者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如在活动“猴子学样”中的提问: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图书,看看封面上有谁?2、猜猜这本书里小猴子和老公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3、看看小猴子和老公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会说些什么话?(提示:仔细看每一页,每幅图,这样才能看明白这个故事。)4、老公公想了个什么办法拿回了自己的帽子?老爷爷利用了小猴子的什么?5、你觉得故事中谁更聪明?为什么?6、你觉得故事可以取一个什么名字?(介绍封面上的文字) 在这些层层递进,互为铺垫的问题下,幼儿关注积极思考、猜测图书内容;在第三个问题的明确指引下幼儿有目的地阅读图书,获取需要的信息,验证自己的猜测,理解故事内容,提供讲述能力。第四个问题则是针对活动的难点提出的,在幼儿熟悉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前后画面的联系、比较得出猴子爱学样的结论。第5个问题则是对幼儿经验的提升,使得教育最后回归到幼儿的生活:“碰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给图书起名字,可以说是最难的,要考研的是幼儿的概括总结能力,也是建立在前面所有问题的解决以及幼儿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幼儿掌握了看图书的方法、理解了故事的内容,重难点得以解决,目标也得到很好的实现。与此同时,教师的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幼儿,应尊重幼儿的差异,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问题。3、明确意图,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提问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教师希望通过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有所得。在设计问题之前,不仅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还有考虑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使每个问题都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在“小马运粮”的活动中的第二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目的主要是通过材料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谁有什么办法能跳过这条小河?”目的是引发幼儿探索跳过小河的方法。当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立定跳时,鼓励幼儿大胆实践新的跳跃方法,在交流环节教师请能用助跑跨跳通过的幼儿进行示范,并通提出第二个关键问题:“他为什么能跳过去?他用的方法和我们以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目的是引导幼儿发现用助跑跨跳可以跳得更远,并在观察、思考中学习助跑跨跳的方法和动作要领。当幼儿掌握助跑跨跳的方法后并能跳过一定宽度后,教师又提问:“谁能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跳过高高的围墙?”这个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练习,直指活动难点:跳过一定的高度。鼓励幼儿直接用新的技能尝试新的挑战,巩固已有技能。跳过既有高度又有宽度的山坡(轮胎)时,教师提问:“山坡又高又宽,怎样才能安全又顺利地跳过呢?”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幼儿得到了要注意自我保护的提示,同时调整了自己的动作:一只脚要用力蹬地,跨的脚要努力太高,身体要往前。4、活跃思维,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如在“会变的西瓜皮”的活动中,教师提问:“西瓜皮很能变什么?小动物用它来做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开放的,激发孩子对不同形状西瓜皮的想象,并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西瓜皮和小动物进行合理联想,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能力,尝试创编儿歌。5、提问要灵活多变,注意多样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也是如此。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类型、数量、思维水平等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采取直问、反问、追问、评论、强化、延伸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好地解决活动重难点。(三)有序递进、挑战有度 “递进”指阶段目标的循序达成,即根据自己的起步点出发努力实现目标,并不断提升发展目标。“小步子“是心理学提出的办法,就是说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使个体很快地从目标导向行为转入目标行为,尽快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同时在目标导向过程中当目标能力增加时教师及时提供一个可使儿童实现高目标的条件,引导他们走向实现更高的目标。因此,教学必须从儿童现有水平出发,逐渐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为儿童搭建支架,引导儿童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通过有序递进、适度的挑战,分解难点、化难为易。如在体育活动“小马运粮”时,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助跑跨跳的。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数量及运用上体现了“小步子递进”。教师有目的的将活动分成三个层次进行:小河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跨过一定宽度的小河,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矮墙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山坡为极限目标。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使幼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快乐,避免因反复练习而感到枯燥乏味。既考虑到了个体差异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四)良好互动,灵活回应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个智慧的课程实施者,是在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精心预设之后的现场实践。因此更突出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之间有效的集体对话,积极的师幼互动,正确的提升引领。“小马运粮”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和材料互动,让幼儿自己挑战材料,逐步提高难度,挑战自我。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同伴示范、交流、评价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将个人经验变为集体经验。通过师生互动,创设融洽的关系和氛围,在认真观察幼儿探索环境材料的动作经验基础上,准确把握现场状况,通过交流分享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活动中获得的感性动作经验,将实践体验及时进行提炼、升华。互动的过程就像抛接球的过程,教师在仔细观察的情况下,迅速了解幼儿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状态后,接住幼儿的不同反应和回答这个球,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答,起到引导、激发的作用,然后把球再抛给幼儿,最后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指导策略,才能正确地把握活动重难点,并加以突破,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质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