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

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

ID:8160859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08

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_第1页
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_第2页
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_第3页
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_第4页
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宝钢金属:以管理创新构建永续竞争力2007年,宝钢金属经历了一番“地震式”的变革,整合宝钢旗下多个公司与事业部,核心业务重组定位,彼时的宝钢金属,犹如一只张开的大手,每个手指各自独立,无法进行集团化的统一管理。优秀的宝钢人果断实施管理优化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用友NC所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了宝钢金属的变革步伐。如今,这只大手成为一只紧握的拳头,凝聚着宝钢金属所有企业的冲击力。已经升任宝钢集团员工发展总监的陈志宇在2007年来到宝钢金属的前身——宝钢产业公司,担当人力资源部长。刚到公司报到时,公司领导对他说:“在集团,我们不但不是最强的公司,不是最好的公司,甚至还是被许多人不看好的

2、公司。但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人心则灵,有人气则名。”两年后,亲历了宝钢金属多项变革的复杂与不易,并见证了变革成果方兴的陈志宇用“山停岳峙、气象一新”来形容此时此景的宝钢金属。做大,更要做强2007年,宝钢股份原料采购中心主任贾砚林来到宝钢产业公司。年底,新组建的宝钢金属在宝钢集团内重新定位——“致力于宝钢延伸加工产业平台的构建和强化”。它整合了原宝钢产业公司、宝钢钢制品事业部、汽贸和线材制品等业务,形成了钢结构、金属包装、工业气体、汽车零部件、金属贸易和汽车贸易六大业务板块。整合后,宝钢金属的业务从三块增加到六块;通过集团注资,其净资产翻了一番;子公司达近二十余家。通过整合做大,做

3、强的紧迫性显得格外突出。集团的“扩军”衍生出了管理变革和创新的强烈需求。以财务系统为例,在公司成立之初,各子公司和业务板块的财务系统都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甚至各公司采用的系统、会计科目也都不一样。核算系统如是,而预算系统则停留在各公司用EXCEL表上报,缺乏明细数据的支持;资金管理系统则没有。在这种状态下,公司无法进行集团化的统一管理,当然也无法发挥集团化公司的整体管理优势。举例来说,如果有两个子公司,一家资金富裕,而另一家资金紧张需要向银行贷款。如果双方信息没有在总部汇总,就无法通过委贷来调剂余缺。这样资金富裕的公司获得较低的存款利率,而另一家有资金缺口的公司则比付出存款利率2

4、~3倍的贷款利率,利差就流到了公司外部。如果公司的信息系统完善,总部发挥集团管理的优势,那么就可以在两家公司间安排委贷,这样银行只收取手续费,而利差就留在公司的内部。宝钢金属总经理助理范松林说:“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对流程、制度和信息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管理创新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贸然行事,须谋定而后动,必须有清晰的管理思路,有流程梳理后的图景和合意的权责架构。宝钢金属人清楚地知道,他们必须具备三种能力。首先,产业整合的能力。“宝钢金属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多了几家子公司,而是定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集团公司设置金属公司是要在整个钢铁产业价值链上做大做强钢铁延伸加工

5、。”这就要求宝钢金属要把旗下的产业整合到“钢铁延伸”这样一个概念下来。其次,在“钢铁延伸加工”下的每一个子产业要能独立做大做强。再次,推动这些业务板块之间实现协同的能力。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宝钢金属的谋定是三思而后行,而谋定后的行动则势如破竹。“这和我们公司的成长是分不开的,跟规模的扩张是分不开的。”范松林说。市场没有耐心和时间等他们慢慢变得优秀起来。当然,不仅是外部竞争压力的促使,其速度与宝钢的优秀基因也分不开,贾砚林1980年代来到宝钢,已经在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原材料采购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岗位任职。宝钢文化,宝钢的管理哲学,宝钢的精神,以及宝钢管理的方法论,潜移默化为宝钢人

6、一种自觉行为。面对千头万绪的管理优化工作,作为宝钢系的重要组成和新的战略承载者,宝钢金属人无意识地选择了宝钢股份“管理机”的开发理念,即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满足价值管理的要求去展开。管理优化先行据哈默的观点,企业创新分为四大类:运营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贾砚林相信:“管理创新居于塔顶,是最重要的创新,是企业建立不可模仿和复制的竞争力的源泉。丰田和GE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贾砚林进来后,宝钢金属较为显著的变化是成立了系统创新部,司综合管理与信息化两大职能。而此前,信息化职能划归资产经营部,仅有二分之一人在做。目前,该部门已经有十三人。宝钢金属系统创

7、新部是宝钢管理改善体系的继承,与集团、股份运营改善部一脉相承。“(宝钢)很早就认识到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独的东西,是附在管理之上的一种工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我们部门职能的60%、70%并不是信息化,而是管理优化、流程改善。”宝钢金属系统创新部部长康慷说。一开始,宝钢金属也面临一个抉择:选择一个低成本的保守方案,或者成本相对高昂的变革型方案。前者对当时的管理体系不会有大刀阔斧的改变,后者则不然。在处理变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上,几经斟酌,宝钢金属最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