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

ID:8155212

大小:30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08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_第1页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_第2页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_第3页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_第4页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0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生物学习题解答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狭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指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单细胞,少数多细胞,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一般肉眼难以看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研究对象):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的真细菌、放线菌、古生菌;具有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2.简述为微生物学上5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和代表人物史前期朦胧阶段。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约在距今8000年前一直至公元1676年间。代表人物

2、:各国劳动人民。特点:1〉未见微生物的个体;2〉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而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因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特点:1〉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个体。2〉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形态进行描述。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从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种学说(germtheory)起,直至18

3、97年的一段时间。代表人物:巴斯德,科赫特点:①17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和技术,从而解决了认识微生物的第二、三、四个障碍;②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③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④开始客观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⑤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但当时主要还是以其各应用性分支学科的形式存在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1897~1953)1897年德国人E.Buchner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化酶”(zymase)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功,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

4、的新时代。此后,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就蓬勃开展了起来。(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代表人物:E.Buchner特点:p2成熟期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1953~至今)从1953年4月25日J.D.Watson和H.F.C.Crick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关于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起,整个生命科学就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同样也是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成熟期到来的标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代表人物:J.WastonandF.Crick1.微生物有哪5大共性?其中最基础的是什么?为什么?1〉体积小,面积大: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

5、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4个其它共性。2〉吸收多,转化快3〉适应强,易变异4〉分布广,种类多5〉生长旺,繁殖快第一章原核生物1.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17G+菌和G-菌肽聚糖的构成区别主要有二点:①四肽链的连接方式:G+菌的四肽链以五肽桥相连,构成三维立体结构,G-菌的四肽链直接以肽键相连,构成二维片层结构。②肽聚糖的含量:G+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可达50层左右,G-菌只有1~2层。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磷壁酸。其中膜磷壁酸可帮助G+菌粘附宿主细胞,增强细菌的毒力,还构成G+菌重要的表面抗原。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包括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

6、(LPS)。其中,LPS是G-菌的内毒素,由脂类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脂类A是LPS的毒性部位。特异性多糖构成细菌的菌体抗原,也叫O抗原。1.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的差别肽尾第三氨基酸不同:G+赖氨酸G-二氨基庚二酸G,M都是ß-1,4-糖苷键连接肽桥:G+:5个赖氨酸G-:肽键2.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年由丹麦人革兰氏发明的。其染色要点:先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再加媒染剂--碘液处理,使菌体着色,然后用乙醇脱色,最后用复染液(沙黄或番红)复染。显微镜下菌体呈红色者为G-菌,呈深紫色者为G+。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

7、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17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