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4.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ID:81524834

大小:36.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10-12

上传者:U-13051
4.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_第1页
4.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_第2页
4.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4.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4.1比例线段课题摘要学科学段年级九年级单元第四单元教材版本浙教版课程名称4.1比例线段一、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2•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线段;3•回运用比例线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教学难点:例3要求根据具体问题发现等量关系,找出比例式,有一定的隐蔽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一、复习引入1.列举四个数成比例,并写出比例式,指出比例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2•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由ad=be可推出哪些比例式?xxx—2y3.练习:⑴若3x=4y,求、、—的值。yx—yx+ya+b5亠a—2b(2)若a=3,求的值。x—y+z..,,(3)x:y:z=2:3:4,求的值。2x+3y—z(4)已知a:b:e=3:4:5,且2a+3b—4e=—1,求2a—3b+4e的值。(5)已知线段AB=15cm,CD=20em。求AB:CD的值。⑹完成P98网格问题。(问题建立在相似变换基础上,可复习相似变换)二、设置问题,探究新课如何定义两线段的比呢?什么是比例线段?在同一长度单位下,a,b,两线段长度的比叫做这两线段的比。

1记为a:b或ab注意:(1)两线段是几何图形,可用它的长度比来确定;(2)度量线段的长,单位多种,但求比值必需在同一长度单位下比值一定是正数,比值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表示方式与数字的比表示类同,但它也可以表示为AB:CD.比例线段:一般地,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比,即a=C,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bd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老教材定义:如果四条线段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完成做一做例题:已知线段a=10mmb=6cm,c=2cm,d=3cm.问: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为什么?答:这四条线段成比例■/a=10mm=1cm•a_1d_3_1…c=2,b=6=2模仿与应用•-:=d,即线段a、c、d、b是成比例线段。cb想一想:是否还可以写出其他几组成比例的线段.反思: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有两种:(1)把四条线段按大小排列好,判断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是否相等。(2)查看是否有两条线段的积等于其余两条线段的积。例3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请找出一组比例线段,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比例基本性质,要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只要采取什么方法(看其中两条线段的乘积是否等于另两条线段的乘积)(2)已知条件中有三角形的高,我们通常可以把高与什么知识联系起来?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等式?根据所得的等式可以写出怎样的比例式。例4如图,是我国台湾省的几个城市的位置图,问基隆市在高雄市的哪一个方向?到高雄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km?注意:要设实际距离为s;求角度时要注意方位。解:从图上量出高雄市到基隆市的距离约为s,则351s900000035mm设实际距离s359000000=315000000(mm)

2即s=315(km)答:如果量得图中28,我们还能确定基隆市在高雄市的北偏东28的315km处。课堂练习:P99课内练习、P100作业题(学生板演)补充练习:41.已知线段a=30mm,b=2cm,c=5cm,d=12mm,试判断a、b、c、d是否成比例线段。2.已知a、b、c、d是比例线段,其中a=6cm,b=8cm,c=24cm,则线段d的长度是多上?3.已知三角形三条边之比为a:b:c=2:3:4,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求各边的长。4.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60km,画在图上的距离A1B1是6cm,求这幅图的比例尺。5.现在有一棵很高的古树,欲测出它的高度,但又不能爬到树尖上去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类题:相冋时刻的物咼与影长成比例。如果一电视塔在地面上影长为180m,同一时刻高为2m的竹竿的影长为3m,那么电视塔的咼是多少?6.如图,已知AD。丘是厶ABC中BCAB上的高线,求证:ADCE=ABBC7.如图,在Rt△ABC中,CDLAB,DELAC,请找出一组比例线段,并说明理由。8.如图,已知ADAE3,求ABECABDBEC2DB'AE'AD四、课堂小结1.两条线段的比及比例线段的概念;2.方程思想的体现;3.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作业见作业本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课堂提问书面练习测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