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05520
大小:9.07 MB
页数:206页
时间:2017-09-05
《高教版中职数学职业模块(工科类)全册教案精编【表格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教版中职数学职业模块(工科类)全册教案目录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与正弦公式(一)2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与正弦公式(二)7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与正弦公式(三)121.2 正弦型函数(一)171.2 正弦型函数(二)22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一)30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二)381.4 应用举例(一)441.4 应用举例(二)532.1 坐标轴的平移与旋转(一)592.1 坐标轴的平移与旋转(二)652.2 参数方程712.2 参数方程772.3 应用举例833.1 复数的概念(一)903.1 复数的概念(二)963.2 复数的
2、运算(一)1073.2 复数的运算(二)1163.3 应用举例1234.1 二进制1304.2 逻辑变量1374.3 逻辑图与逻辑代数的运算律1464.4 卡诺图及其应用(一)1524.4 卡诺图及其应用(二)1584.5 应用举例1645.1 算法(一)1715.1 算法(二)1775.2程序框图(一)1835.2 程序框图(二)1925.3 应用举例197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与正弦公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能力目标:通过三角计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角和与差
3、的余弦公式.【教学难点】难点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教学设计】介绍新知识前,先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认识到,进而提出如何计算的问题.这个导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所指出的错误正是学生学习中最容易发生的,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利用向量论证的公式,使得公式推导过程简捷.正确理解向量数量积的两种方法是理解公式推导过程的关键.建议教师授课前,让学生复习向量的有关知识.这个公式是推导后面各公式的基础,教学重点放在对公式形式特点的认识和对公式正向与反向的应用上.例1-例4都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应用,教学中要强调公式的特点.例3中得到的结论,都是初中学习过的公式,现在将角
4、从锐角推广到任意角.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并没有将这组公式作为公式来进行强化,只作为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运用的教学例题出现,同时承上启下,为推导的公式作准备.教材利用的公式推导的公式的步骤是:利用,推出.【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205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与正弦公式.*创设情境兴趣导入问题我们知道,显然由此可知介绍播放课件质疑了解观看课件思考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果010*动脑思考探索新知在单位圆(如上图)中,设向量、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分别为和,
5、则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因此向量,向量,且,.于是,又,所以.(1)又总结归纳仔细分析思考理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205(2)利用诱导公式可以证明,(1)、(2)两式对任意角都成立(证明略).由此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1.1) (1.2)公式(1.1)反映了的余弦函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1.2)反映了的余弦函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讲解关键词语记忆25*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 求的值.分析可利用公式(1.1),将75°角看作45°角与30°角之和.解 例2 设并且和都是锐角,求的值.分析可以利用公式(1.1)
6、,但是需要首先求出与的值.解 因为,,并且和都是锐角,所以,.因此,引领讲解说明引领分析说明观察思考主动求解观察思考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205.例3 分别用或,表示与.解=.故.令,则,代入上式得,即.启发引导启发分析理解口答学生自我发现归纳4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1.求的值.2.求的值.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及时了解知识掌握情况65*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内容是什么?结论: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1.1) (1.2)质疑归纳强调小组讨论回答理解强化师生共同归纳强调重点突破难点70*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
7、?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引导回忆75*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问反思205已知且均为锐角,求的值.巡视指导动手求解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能力80*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1.1(必做);学习指导1.1(选做)(3)实践调查: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印证一组诱导公式说明记录分层次要求90【教师教学后记】项目反思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是否能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是否参与有关活动;在教学
8、活动中,是否认真、积极、自信;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学生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